柳永《雨霖铃》赏析

2022-09-10

1 关于词牌名的来历

“雨霖铃”, ——作“雨霖铃”, 原为唐敦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入蜀, 至叙口时, 栈道中闻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 遂制此曲。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2 作者简介

柳永, 原名三变, 少年时狂放不羁, 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由于擅长词曲, 常常替歌伎们填词作曲。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 仁宗听了他的名字, 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以后, 他就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到五十多岁才改名柳永, 考取进士。曾在浙江等地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穷困潦倒, 死后由歌伎们集资才得以安葬。

柳永的词比较缠绵婉约, 《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 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 心情十分压抑, 无可奈何地离开京都, 但想到从此不能再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就更加痛苦。《雨霖铃》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 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3 内容赏析

“寒蝉凄切”, 这是送别的大环境。不仅只染了气氛, 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宋代的汴京两岸栽有很多柳树) 。“寒蝉凄切”正是写柳树上寒蝉凄切的长鸣。而柳树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因此, 自然会触动离情。这就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 意思就更明确了。在唐宋时期, “长亭”已经当作了离别地点的通称。康有之曾说过:“今古短长亭, 送往迎来处”。词人此刻到了长亭, 正值“骤雨初歇”, 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 他听着凄切的蝉声, 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 离情自然更浓。这里是一种融情入景的写法。

雨停了, 这时, 无论如何也该启程了, 必得离别, 自然逼出下句“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无绪”, 词人因仕途失意, 穷困潦倒, 只能在一个很简陋的帐蓬里告别恋人, 当时的心情正如李煜所说:“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白天就登程了, 因不忍离别, 延挨到了“对长亭晚”, 自然唤起下句“方留恋处”。正在依恋难舍的时候, 船家又一阵一阵的催他出发, 船家越是这样催促, 他愈觉得留恋, 愈值得珍惜, 内心更觉得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在催促声中, 词人已不得不离别。离别之际, 纵有千言万语, 也被噎住, 说不出话来, 两人只有紧紧的握住手, 如苏轼所说:“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此时, 雨已停但泪不止, 雨只是骤雨, 此刻消停, 怎比得上离人“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那样持久呢?

这样写景与写情用的是反衬手法。尽管寒蝉声凄欲断, 总还能发出嘶鸣。而人在离别的时候, 反成了“无语凝噎”。悲痛之极, 连寒蝉那种凄切之声也难以发出。

这里又运用了一种递进手法。“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个“念”字, 就表明了以下所写的景物是词人所想象的。这一句将上片别前的实写巧妙过渡到下片别后的虚写。

行舟去处, 是那千里烟波。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 那沉沉暮霭之上又是空阔的楚天。而在这无边的广漠之中, 漂泊无所止的却是一叶小舟, 行舟里是孤独的旅人, 以及旅人那无比寂寥怅惘的内心。想到这里, 作者更加感到离愁的痛苦和前途的渺茫。

词人由离别之事触动离别之情, 由离别之情又推及到离别之理, 就自然有了下面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 秋天就很容易使人悲伤, 杜甫《登高》中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也说过:“枯藤、老树、昏鸦, 断肠人在天涯”。

而离别又总是令人非常伤心。李白《送友人》诗中曾说:“挥手自兹去, 萧萧斑马鸣”, 挥手告别, 连马也因不忍离别而禁不住萧萧长鸣。更何况是在“冷落清秋节”这样特别的环境中离别。这种痛苦就更加使人难以忍受。难怪宋代词人吴人英说:“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对于“伤离别”。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也曾感叹:“人有悲欢离合”, 但是他能由“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得到领悟, 心胸旷达, 最后发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这样的美好祝愿。而柳永却没能从“伤离别”中解脱出来, 在一叶孤舟上推想“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千古名句。这里的杨柳、晓风、残月都是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就说过“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怀”。

作者把这三件事集中成一幅凄清的画面:飘拂的杨柳, 凄凉的晓风, 破碎的残月, 这样更加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深感眼前的孤独。

更何况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离人饮酒, 为的是消愁。但李白说过“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也曾说:“扶头酒醒, 别是闲滋味”。这“闲滋味”正是指的“愁滋味”。

试想, 柳永此时不过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 “执手相看泪眼”的图象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 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 而前路又是“千里烟波”, 他还得继续前行, 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 正如欧阳修所说的“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想到离别后凄凉寂寞的心情, 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于虚设, 因为没有心上人陪我共赏。即使有许许多多的风情韵事, 又能对谁倾诉呢?这一反问, 与李清照《声声慢》的结尾“怎一个愁字了得”有异曲同工之妙, 使感情显得更加强烈, 这种离愁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日俱增。

读完了下片, 再回过头来看看上片“都门帐饮无绪”, “无语凝噎”, 我们自然会更加理解这些话的内涵---原来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之间的感情竟如此深厚, 怎能不难分难舍。这是一种虚实相济的写法。

4 结语

纵观全文, 整首词的内容, 无论虚写、实写, 总离不开写景, 抒情, 景是“清秋节”, 情是“伤离别”, 作者即景抒情, 融情入景, 以至情景交融。柳永这首词的情景交融不仅仅只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而是由情景之交融到达于《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物我一境”。“物”也就是景物、环境, 而这个“我”不仅仅包括“我的感情”, 还兼有我的离别之事和因这事而悟出的道理。词人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由眼中景包罗了景中人、人中事、事中情、情中理。淋漓尽致而又层次井然。

摘要:宋词婉约派作家柳永, 《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 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 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 基调格外低沉。

关键词:离情,清秋节,伤离别

参考文献

[1]  马积高, 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2, 5.

[2]  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4]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语文教学指导书.湖南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探析地下汽车库照明设计下一篇: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探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