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象的近义词

2024-05-02

景象的近义词(通用9篇)

篇1:景象的近义词

风景、景致、局面、风物、情景、形势、形象、景物、风光、得意、景象、现象、光景、地步、气象

基本解释

1. [view]∶情景;气象

从取景窗看到的景象

2. [omen]∶迹象;征兆

引证详解

亦作“ 景像 ”。

1.犹迹象。

《汉书·武帝纪》:“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

2.形状,形象。

《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 羌 人云 爰剑 初藏穴中, 秦 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

3.景色;现象;状况。

①《敦煌变文集·八相变》:“今晨殿下散闷闲游,驾幸南门,见何景像?”

②唐 郑谷 《中年》诗:“漠漠 秦 云澹澹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③唐 薛用弱《集异记·崔商》:“不三四里,忽有人居,石桥竹扉,板屋茅舍,延流诘曲,景象殊回。”

④《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晴云 、暖雪 两个丫头,一力劝主母在前楼去看看街坊景象。”

⑤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在世界文学史上,在 中国 文学史上,我们看到的是群峰屹立的景象。”

景象造句

1, 无边的田野上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2, 春天,大地展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 地震过后,到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

4, 祖国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5, 我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海上日出的景象。

6, 这座城市到处呈现出一派蓬蓬勃勃的景象。

7, 马路上,汽车、行人来来往往,一派繁忙的景象。

8, 我们的国家,到处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9, 我们的.国家,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0, 路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繁忙的景象。

11, 这座新兴的城市,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2, 春天的原野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13, 春节前夕,县城里车水马龙,一片繁忙的景象。

14, 祖国到处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15, 到处呈现出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16, 从飞机上往下看,只见一片云海茫茫的景象。

17, 我们沿路看到一派丰收的景象。

18, 草原上牧草肥美,牛羊健壮,一片丰收景象。

19, 祖国处处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20, 在西藏高原,我们看到了许多奇特的景象。

篇2:景象的近义词

景象的意思是什么

景象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状况,也可表示现象。如:田野里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

篇3:印度电商业的别样景象

孟买郊区一个宁静的早晨, 夏日的炎热还未袭来。满是灰尘的街道上印着点点深浅各异的太阳光斑, 一条流浪狗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 几处小店铺的卷帘门已经拉起。此时, 小伙阿尼尔正骑着从叔父那儿借来的摩托车沿着设点的路线飞驰而过。他背上驮着的双肩包, 体积和他的身体一样高大。阿尼尔是印度一家电商公司的投送工。

阿尼尔进入一幢公寓, 用力让超大的双肩背包挤进狭窄的电梯, 然后将一件衬衣投送给了一位21岁的出租车司机;接着, 他登上临近的高楼, 把一部智能手机交给了一个16岁的孩子。不远处, 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正盼着阿尼尔到来, 因为在她孙子的帮助下, 她从网上买到了腌制泡菜的陶器坛子, 而之前她去过许多地方都没有买到。

阿尼尔工作很辛苦, 但他坚信, 电商在印度不会衰落, 只会更兴旺, 他希望自己能和电商业一起发展起来。阿尼尔的故事, 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目前印度电商业的状况。

又成“皇冠明珠”

在印度, 现在平均每秒新增的网民就会超过3人, 15年后, 印度将成为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度智能手机普及速度也很快, 截止去年6月, 智能手机用户已占手机用户的1/4, 而就在半年之前, 占比还只有1/5。据摩根士坦利公司预测, 印度互联网覆盖面将会从2015年的32%提升到2020年的59%。另一方面, 印度当局一直在宣称印度是全球经济和人口增长都最快的国家, 许多年后将会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目前虽然基础设施简陋, 民众比较贫穷, 但前景充满希望。目前, 在印度的庞大人口中, 35岁以下的人数约占总人口2/3, 而这一年龄段的民众对网络最青睐。所有上述情形, 再加上传统零售业市场占比很低 (仅占10%) 的特点, 就使得印度成了开发电子商务的理想之地。

许多精明的国际电商大鳄、高科技公司和投资集团早已看到这一点。它们争相拥向印度, 投放重金, 拼力争夺先机。其中有著名的脸谱、优步、谷歌等公司, 也有俄罗斯互联网投资公司DST Global、日本软银集团和瑞典宜家家居等跨国公司。面对印度有可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的诱人前景, 南非传媒巨头纳思帕斯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鲍勃·范戴克先生坐不住了, 纳思帕斯集团曾投资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京东和腾讯, 鲍勃·范戴克说, 他投资物色的对象就是那些人口众多、智能手机使用人群增长快而且实体零售店和连锁店很少的地方。印度正合他的投资方向。

由于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一批电商公司的成功运营, 中国的电商市场额2010至2014年间增长近600%。中国一跃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电商市场。马云1999年创建的阿里巴巴公司如今市值已达1840亿美元。中国的斐然成绩不仅增强了世界各国电商业者的信心, 对印度本土企业家更是莫大的鼓舞。印度本土企业也纷纷加入电商行列, 弗利普卡特公司和斯纳普迪尔公司已是初具规模的本土电商公司。著名的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贝佐斯已在印度投资创建分公司, 正筹划着在异国复制自己的创业理念, 重振公司声誉。这几年, 位于次大陆的印度真是电商云集, 热闹非凡。一百多年前, 因为印度地大物博, 地理位置重要, 英国国王就将其视为“皇冠明珠”。如今印度已独立66年, 在一批雄心勃勃的企业家眼中, 它又成了一颗光彩夺目、令人浮想联翩的“皇冠明珠”。

拓展经营三招

亚马逊虽然在西方国家取得了成功, 但在印度却难以推行, 因为印度政府规定, 具有外国背景的电商公司不得拥有自己的货物库存, 这可能是出于对传统零售业的保护。这样一来, 无论是像亚马逊那样的外国电商公司, 或者是像弗利普卡特那样含有部分国外投资的本土电商公司, 都无法以完整的零售商身份开展经营。事实上, 那些电商公司就成了像是买卖双方的中间人, 各类货品的大卖场。要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中立足取胜, 电商业者们就不得不从三个方面去多下工夫。

首先, 鼓动更多的供货商上电商平台, 因为电商公司毕竟要依靠他们支付代销佣金和运输费。此外, 供货商多货品就多, 网购消费就有更多选择。为了吸引供货商, 印度的电商公司动足了脑筋。弗利普卡特公司就指导供货商们如何在排灯节销售高峰期间出货, 如何设计迎合潮流的时髦商标和生产畅销产品。今年2月, 亚马逊印度公司还宣布, 为了帮助工厂业主学会上网销售, 将组织一次旅行工作室活动, 免费提供火车乘坐、摄影和其它相关服务。

然而, 最能吸引供货商们的, 乃是电商公司协助他们疏通了取得信贷的管道。微小企业缺乏金融担保和信贷记录, 要取得银行贷款在印度一直很难。它们通常都不得不以高额利息向邻里或亲戚家人借取。一旦上电商平台销售, 它们的销售数据就变得随时可查, 借贷风险可更好判断, 信贷障碍就基本排除。艾加沃尔是一位成功的年轻企业家, 从事鞋业销售, 生意红火。可是早些年资金缺乏, 经营很不顺心, 父亲也因此常对人埋怨他说:“这小子到底在干些什么?”如今, 加入电商平台借贷十分方便。只要进入他在亚马逊的账号, 屏幕上就会出现依据他的交易数据可提供的一组短期贷款选项。今年1月, 斯纳普迪尔公司也宣布, 如果该公司提供的网上客户交易数据符合要求, 印度国家银行就可随时批准37000美元以下的贷款申请。许多中小企业都因为这一点被电商公司打动。

第二, 设法让消费者网上购物更方便、更放心。像阿尼尔那样, 投送工送货时有时会随身携带Pos机, 但是印度持有信用卡的人数很少, 而现金支付很不方便。于是, 印度电商业者们便借鉴阿里巴巴利用支付宝建立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做法, 开发了自己的Paytm支付系统。消费者将钱打入电子钱包后, 可以用于网购、优步打车或转划给朋友。这样买卖双方支付十分便利, 又消除了交易中的不信任感, 大幅增加了民众网购的意愿。

第三, 有了充足的供货商和乐意网购的消费者, 接下去的难题就是如何送达。亚马逊初创时背靠西方国家完善和成熟的基础设施, 货品送达方面不会有印度电商业者们眼下所遇到的那种困难。印度幅员广阔, 人口众多, 但路网不全, 严重不畅, 邮政布局和设施陈旧落后。印度人购买物品通常是从街边那些叫吉拉纳的家庭小店里叫个伙计送达。如今要送达海量的网购物品, 这种方式显然不行。于是, 2011年后出现了一家名叫德尔希维赖的大型物流公司, 总部设在古尔岗, 为多家电商公司提供送达服务。现公司雇有15000名员工, 在20个城市里共拥有上百万平方英尺的作业场地, 快递覆盖面超过250个城市;现代化的分检、运输包装工具与设备齐全, 还从美国脸谱、德国博世等公司请来不少专家。为了避开公路车流高峰, 公司会连夜将货品运送到下属的小型分发中心。天亮后, 数千名投送工人开始全天投送。

可是就这样仍然应接不暇, 难以满足电商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一些电商公司开始自己策划解决投送难题的方案。它们主张, 充足的堆放货品的库房一定要优先投资建造, 其它设施可以暂缓。去年, 本土电商公司弗利普卡特开始与孟买的便当投送从业者们合作, 让他们在为客户送达午餐盒时也顺便带上电商公司要投送的包裹。亚马逊印度公司有个新方案也在试运行, 即提倡顾客在网上购物, 然后到自家临近的吉拉纳小店取货。现代化和古老传统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印度电商业灵活多样的投送网。

竞争近乎狂热

印度电商业者们似乎从中国的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成功中得出这样一个启示:电商公司融入某国发展的时间越早, 那些公司的业绩就会越大。于是各路电商企业家和投资家都不遗余力地在争夺市场份额, 抢占先机。亚马逊想把印度打造成自己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商市场, 可是几年下来, 所占份额仅有12%, 不如弗利普卡特公司和斯纳普迪尔公司, 它们分别已达到45%和26%。2014年, 弗利普卡特公司发布获得10亿美元融资的消息不久,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佐斯就赶往港城班加罗尔, 披上印度服饰, 跳上涂成彩虹色的卡车, 当场递给亚马逊印度公司总裁一张20亿美元的支票。贝佐斯的亚马逊2015年收入逾千亿美元, 只有他玩得起那样的豪爽。

为了招揽中小企业, 亚马逊印度公司鼓吹说:“有些商家原本只是在班加罗尔街边开个小店, 上亚马逊后发现自己的货物已销售到周围5公里远, 十分开心。如今它们甚至收到了来自东印度和克什米尔的订单。”弗利普卡特有南非传媒巨头纳思帕斯集团投资, 斯纳普迪尔有日本软银集团作靠山, 两家毫不示弱。斯纳普迪尔公司总裁库纳尔巴尔说:“我们的理想是, 在印度微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 充当一台巨大的社会、经济和地缘方面的平衡器。”话语里明显有针对亚马逊的含义。

弗利普卡特、斯纳普迪尔和亚马逊印度公司三家公司经常变换花样搞促销, 打价格战, 频繁许诺销售优惠, 不但苦了那些中小电商业者和实体零售商, 也大幅度消耗着自己的资本。亚马逊印度公司在资金上耗赢了不少对手, 可是自己也损失惨重。去年公司销售额只有支出额的2/3。对此, 该公司总裁却并不心烦, 还说:“争得优先就是增长。”面对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以及硅谷运营的不景气, 支持印度那些电商公司的资金链未来可能会出现问题。“今年2月26日, 摩根士坦利的一款互助基金将其在弗利普卡特公司中占股的价值调低了27%”。许多相关从业者得知后都如同心头蒙上阴影, 可是弗利普卡特的首席商务官安基特纳戈里却说, 衡量他们公司的最重要尺度不是利润, 而是新增客户的数量、客户购物的频率、客户购物的金额以及送达货品的速度。

许多实力有限的零售商已无法承受如此激烈的竞争。未来集团创始人比杨尼抱怨说:“销售越多赔得越多。必须不停融资, 必须要有人支持你。”无奈, 未来集团已决定撤下部分电商计划。去年, 印度电商市场年交易总额仅为160亿美元。总量不大, 可竞争已近似狂热。

表象下的深层意义

印度电商业起步艰难, 它没有西方国家那样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金融与物流系统, 也没有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时那样的高起点。中国制造业发达, 有大量各类急切打开销路的产品;而印度制造业规模小, 电商市场最畅销的电子类产品尤其匮乏;此外, 印度百姓相对贫困, 民众上网率也远不如中国高。有评论认为, 印度电商业是在做“蛙跳”式发展。如果那样的发展取得成功, 将为新兴市场中那些欠发达国家树立一个可效仿的样板;如果受挫, 也能给那些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教训。

如今, 印度不少电商公司确实也遇到了濒临失败的风险, 然而就国家和整体经济而言, 发展电商业的深层意义将远超越这些。它将会给印度带来三方面的巨大变化。第一, 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这一点, 中国已有先例。如使用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支付和转账的账户已达4亿之多, 阿里巴巴从中源源不断地收集到相关交易和客户的海量信息, 并以此为依据, 成功开发了借贷业务项目。同样的现象已经在印度出现。印度的类似支付宝的Paytm已经有1亿2千万账户, 几乎是印度目前信用卡账户数的6倍。

第二, 有助于克服因为基础设施落后和地域广袤所造成的困难。弗利普卡特和斯纳普迪尔等公司的业务一大半来自大城市之外, 有的甚至相当遥远。这就能倒逼它们想方设法, 采取措施。修路、架电网或建设施都会有利于乡村民众收入的增加, 同时也增强了那一部分人群的购买力。亚马逊印度公司最近称, 已帮助6000余名印度商人经营出口货物。

第三, 印度传统零售业市场占比本来就低, 电商成为零售业市场主角之后, 将极大激发人们对高新科技的兴趣。人们对信息技术、网络软件和终端设备等新科技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这将会引发大批新科技产业因运而生, 带来更多新的商机, 从而改变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面貌。

风起云涌的印度电商业至今未能提供自己已经盈利的例证, 但是却都在继续营运, 不言退出。也许, 电商业者们已经注意到了上述变化对未来的意义。

篇4:回避设计的景象

最近几天,朋友圈传阅一篇文章《写作是一种高质量的社交方式》,这多少让我等终日码字的IP民工,找到了些许安慰。仔细回想一下,果然如文章所指出的,写作拓展了我的“人脉”。混迹于各大会议、论坛时,甭管对方能否通过我有些健忘的“刷脸识别”系统,只消轻轻一句“经常拜读您的大作”,亲切感便会油然而生,并捎带拉升了不少幸福指数。

“写作”这枚社交货币,也引来了通过“人肉搜索”慕名而来的咨询者,虽然数量极其有限,屈指可数,却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山寨创新的窗户。话说有一次,一位经营红酒的商人给我普及了拉斐、白马等法国八大酒庄的常识,尚未容我消化完这些“高逼格”的知识,就端出了诸如“白马王子”之类的一系列名称,问我如此使用是否存在商标侵权风险?问题简单粗暴,直奔主题,而且毫不给你商标检索的时间,我只能以“凡事都有风险”,以此颠扑不破的真理来从容应对。在我拒绝给出无风险的“专家认证”结论后,这些山寨气质极其浓郁的“品牌”也不知后来是否推向了市场?

又有一次,对方在电话中毫不避讳,点名要模仿欧洲某品牌产品的包装袋,本着传播“正能量”的教师天职,我劝他如此操作风险极大,并非良策。但他坚持要把他设计的“山寨”包装袋让我观摩一下。出于“目睹中国之怪现状”的好奇心,我在QQ上接收了他传来的设计图。

事实上,这“山寨”的包装袋设计图,比我想象的要含蓄得多,他主要是高度模仿了对方包装袋左下区域的一枚显著的装潢图案。

面对“微山寨”的产品,我尚且还有“治病救人”的愿望。经过数轮电话下来,在他的2.0版设计图中,终于将那个显著的装潢图案修改了,不仅图案内容已经完全不同,形状也从原来的梯形变成了圆形,并将位置挪到了包装正中间。

商标回避:变化构成要素

如果抛开感情色彩来看,其实前述山寨厂商都有着“回避设计”的风险意识。所谓回避设计,简言之,就是通过设计创新,回避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回避设计广泛存在于山寨的模仿和诚实的创新中。不过,针对知名商标(品牌)的回避设计通常吹着强烈的山寨风,总归不能为人所称道,也耻于公开宣扬。

但商标领域确实也离不开善意的回避设计。当一个在先申请或注册的相同或近似商标阻挡了你的注册步伐时,显然,及时调整商标的构成要素是值得考虑的选择,而这就是回避设计。添加新的要素是最为常见的商标回避设计方法,因为通过增加新的要素,可以让你的商标与在先申请或注册的商标看起来存在更加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两个商标属于近似而非相同的情形下,添加新要素更能达到回避的效果。

当然,替换商标的部分构成要素,同样可以有效回避在先的商标障碍。替换未必是将最具识别性的特征去除,而更可能是保留原有商标(特别是已经使用过较长时间的商标)最具识别性的特征,只是在一些枝节上进行一些变化,以增加两个商标的区别。

个别山寨商标的回避也的确是用心良苦,颇具中国式创新风格。自打iPhone发布上市之后,市面上就一直有不少iPhone Like的产品。不过,唯有一款所谓“橘子手机”,鹤立鸡群。它的英文名并不叫iorange,而是iorgane,看似拼错了,其实应该是有意为之,如此彻底的“臆造词汇”,让苹果公司更难开展商标攻击。虽然橘子手机的做工难谓精致,但其在商标回避设计方面的超前意识和卓越素养,仍就让人“仰慕”不已。

专利回避:防止侵权的创新方式

在专利领域,回避设计则是另一番景象,它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是IPer智慧的火花迸发,甚至是专利战略的重要表现。总而言之,是值得推广、值得宣扬的。

现在,专利回避设计已经走进了硕博士的毕业论文,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一门精致的学问。甚至有业界精英开设了“专利回避设计”的训练课程,网上报价高达20000元/天,秒杀和完胜我等按千字计酬的码字工人。

专利回避设计方法不少,步聚较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心任务是让创新成果避免落入专利保护范围。按照专利侵权判定的规则进行逆向思考,最直接的回避方法就是:(1)减少,或者(2)替换所回避专利之独立权利要求中至少一个“技术特征”。在法院越来越谨慎地适用“等同原则”来认定专利侵权的趋势之下,进行专利回避设计的风险则朝着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

相对而言,专利回避设计的风险判断比商标更为可靠一些,毕竟比对技术特征还是较标识近似的判断,更为直观和具体。但专利回避设计比起商标回避设计,更要考虑实施成本的问题。

优智博网站的创始人张勇曾经撰文指出: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专利回避设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专利侵权判定中不会被判侵权。这是法律层面最基本的要求;二是确保回避设计的成果具备商业竞争力、满足获利要求。不是为了回避而回避,这是商业层面上的要求。

版权回避:从百分比到洁净室

同为知识产权支柱之一的版权,同样有着回避侵权的需求。有一次,一位从事文化产业的老板急不可捺地打断了我的授课:“请你直接告诉我,一幅图片改变百分之多少,就不侵权?”他指着一张图,上面是开满鲜花的树枝,以及一只孤独的小鸟,“我把这只鸟去掉以后,还侵权吗?”

我很奇怪,不知道是谁创造了版权侵权的“百分比判断法”,堪称是善用数学思维,精准聚焦版权的典范。事实上,我难以给出一个准确且恒定的百分比,作为侵权与否的分界线。

基于“思想/表达二分法”的经典理论,“创意不受保护”倒是有望成为回避版权侵权的挡箭牌。不过,一些作品创作与其说是在“回避侵权”,不如说是“趁机模仿”。

此前,台湾作家琼瑶阿姨炮轰于正担任制片人和编剧的电视剧《宫锁连城》抄袭自己的作品《梅花烙》,并取得一审胜诉。琼瑶阿姨在微博上激动发声:“泪在眼眶,我只想大声喊一句,知识产权胜利了!”。想必琼瑶阿姨肯定有些讨厌“创意不受保护”的说法,更何况,她认为于正已经超越了“合理借鉴创意的边界”。不过,很多时候,如何界定是模仿了“创意”还是抄袭了“表达”,是一个稍微有些感性的判断。但是,在理工男把持的软件界,似乎为软件开发发明了“回避侵权”的好方法——洁净室(cleanroom)程序。

根据宏碁公司创始人施振荣先生的描述,他们当初设计兼容IBM电脑的软件时引入了洁净室程序,这需要有两组工作成员,第一组成员的任务是研究IBM电脑,并写成规格;另一组成员必须向法院宣示从未看过IBM软件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原始程序,再按照第一组成员所写出的规格设计软件,如此设计出来的产品,既能与IBM电脑兼容,又不至侵犯其著作权。

篇5:冬天的景象作文

马路边,白雪给人行道盖上了白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们一串串的脚樱白雪给树们披上了白披风,使它们变得更加威武了。

雪停了空气全无了那股混浊不清的气息,不一会儿。一股令人神清气爽的空气迎面而来。

刚到下午点多,太阳就已经收起它那淡淡的光,好像也怕冷似的,躲进了像棉胎一样厚的云层。

篇6:过年的景象作文

放去别人家里做客时,爸爸妈妈,总是会买一些包装精致的礼品一起送去,当爸爸妈妈把礼品在别人家里时,我有些不舍得,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因为他们在家里买了许多吃的来招待我们。当别人要来我们家中做客时,爸爸妈妈便又会去超市去买好多好多的东西来招待客人,来做客的人也给我们送来了礼品,与我们家送去的礼品进行比较,有比我们多的,也有和我们一样的,但是没有比我们少的,我觉得这样互相送礼品,就是把自己有的去换来自己没有的。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弟弟激动的说,哇!我可以大饱口服了。于是,他放开肚子打算大吃一顿,他开始吃了,他头也不抬,拼命地吃着,生怕自己吃的太慢,被别人吃完自己就没的吃了,他本来就是一只大谗猫,现在又有这么多好吃的,他更加会吃了。瞧他吃东西的那个样子,就好像是好几天都没吃过饭似的。好不容易吃饱了,他挺着一个圆滚滚的大肚子,慢吞吞地朝沙发走去。

篇7:过年的景象作文

过年那天,我和爸妈来到外婆家。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晚饭。吃完饭的时候,大街上人山人海,还有“叮叮”、“哐哐”的声音,我定下神仔细一看,原来是街上有人在舞龙,大家都在看“龙”!只见舞龙灯的叔叔们穿着整齐的白衣服和红裤子,他们抓住龙灯,龙灯连绵起伏地摆动着,锣鼓声也伴随着龙灯。他们正穿过每条街巷为人们祈祷平安。这时,舞龙的队伍已经走了,我们听着那遥远的锣鼓声,注视着那隐约的身影。

我们小朋友和小伙伴一起在个别家长的看管下放了一个烟花,烟花六个先“兹”的喷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炸成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火花,就这样喷了好几次,好像正在为人们祝福呢!我觉得真好玩,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一个蝴蝶飞,再点燃,放在地上,“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嗖”得一声,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吉祥如意,拿在手上,“砰”、“砰”,几声炮响,响彻夜空,代表着我们永远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篇8:“颠倒的教室”:美国教育新景象

一、“颠倒的教室”发展历史

早在1991年, 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 (Eric Mazur) 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计算机融入教育的巨大潜力, 计算机可以替代教师的部分工作[1]。在2000年, 三位教师在《经济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提出一种新的模式:学生在课下学习老师预先设计好的讲授内容;在课堂上则通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深度学习[2]。现在看来, 当时他们的教学模式已经具备了“颠倒的教室”的雏形。

“颠倒的教室”的模式在2000年左右已经成型, 但是, 并没有被迅速传播来开, 一个主要障碍是学生课下可以利用的“视频资源”较少。2004年, 这一问题被萨尔曼·科翰解决。萨尔曼·科翰从为侄女录制教学视频中受到启发, 在家中制作了各种小型教育视频讲座, 主题覆盖了数学、物理学、金融和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他的视频总的观看次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次, 平均每日的观看次数超过7万, 平均每堂课有1万人观看[3]。

林区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近4年的教学实践中, 他们认识到, 正是“颠倒的教室”的整合的学习方法而非单独的视频课程在起作用[4]。他们发现, “颠倒的教室”可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给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建立广泛、更紧密的师生关系, 而这往往可以促进更强烈、更持久的学习动机。

二、“颠倒的教室”的基本特点

“颠倒的教室”是美国教育的新景象, 许多教师都想尝试采用“颠倒的教室”模式。究竟什么是“颠倒的教室”?一些研究者对“颠倒的教室”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5]。

1.“颠倒的教室”给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方式。

在“颠倒的教室”里, 知识的初步授受过程在课下完成。学生通过学习在线课程、视频资料等途径达到对知识的初步接受与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与家长一起观看在线课程与视频资料, 一起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对概念、定理、规律等问题的深度理解过程, 则在课堂上完成的。在这一阶段, 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通过同伴互助来达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2.“颠倒的教室”提供了师生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颠倒的教室”模式中, 由于学生在课下已经完成了知识的初步学习过程, 因此, 课堂上学生活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的时间增加了。老师和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内化知识的课堂活动, 比如课堂讨论、探究实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等等。另外, 有了充足的活动时间, 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用来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颠倒的教室”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在“颠倒的教室”里, 学习内容以教学视频的形式被永久保存, 学生由于生病、参加运动比赛或者实地考察等活动而无法上课的同学不会落下功课;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反复的、小步骤的学习, 还可以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 真正做到了个性化的教育。

三、如何实施“颠倒的教室”

“颠倒的教室”具有令人心动的前景, 许多教师都跃跃欲试。如何实施“颠倒的教室”呢?概括起来, “颠倒的教室”包括“课下的活动”和“课堂上的活动”两个相互承接的环节。

1. 课下的活动

活动目标:初步完成知识的接受、理解过程。

活动步骤: (1) 观看教师布置的教学视频 (或微课程) , 这些教学视频有的只有5-7分钟, 有的稍长些; (2) 做笔记并写下观看视频中遇到的问题; (3) 完成进阶问题。这些进阶问题中, 一些属于低认知问题, 另一些则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如果学生完成不了其中的问题,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求助, 也可以请家长协助, 共同解决问题;如果还解决不了, 记录下来到课堂上讨论。

注意事项:“颠倒的教室”的“课下活动”要有硬件条件的支持。“颠倒的教室”需要学生进行1对1的学习 (所谓1对1是指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信息化终端, 诸如上网本、学生电脑、手持式智能设备、电子书、电子书包等的新型学习方式) , 如果缺乏硬件条件, 就无法实施这一模式。为了解决“硬件条件”这个问题, 有些学校会在课前和课后分别提供给学生校园电脑一个小时的访问, 或在特殊情况下, 允许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

2. 课堂上的活动

活动目标:进一步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过程。

活动步骤: (1) 教师重新讲解多数学生在课下学习时感到疑惑的内容, 这部分活动通常占的时间很短; (2) 教师使用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生练习, 对学生的课堂练习给予及时反馈;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内化知识的其他课堂活动, 比如课堂讨论、探究实验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 (4) 布置课下学生学习的教学视频。

注意事项:“颠倒的教室”的“课堂上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敏感的意识到多数学生存在的困惑, 并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在充足的课堂时间内, 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 有些问题或假设老师可能从来没遇到过, 任课老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又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这对一些老师来说, 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活动案例:在“水的沸点”这节课中, 活动是这样开展的:老师在询问大家课下学习的教学视频的情况后, 发现多数学生不明白“不同海拔地区水的沸点不同”这个问题, 老师利用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接着老师提出2个激发大家思考的问题: (1) 有哪些因素影响水的沸点? (2) 氯化钠怎样影响纯水的沸点?接着, 老师便与大家一起通过实验探究这两个问题, 寻找答案。当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 老师会以一个讨论者的身份加入某个小组, 参加他们的活动。最后阶段, 学生还进行开放性实验, 探索关于纯水的更多的性质, 探究活动结束后, 学生将实验探索的发现在全班进行汇报。最后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观看老师录制的视频。视频内容包括:介绍关于纯水的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性质。

3. 实施“颠倒的教室”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颠倒的教室”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 有不少人对“颠倒的教室”存在着疑惑和误解。从反例来进一步说明“颠倒的教室”容易被误解的方面, 这可能有助于人们加深对“颠倒的教室”的了解和认识, 从而廓清对“颠倒的教室”的疑惑和误解。

(1) “颠倒的教室”不是视频在线的“同义词”。尽管在线视频课程是“颠倒的教室”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是, 在真实的“颠倒的教室”里, 良性互动和面对面的、有意义的、深度的学习活动是最为重要的。

(2) “颠倒的教室”不是用视频录像资料、视频在线课程取代教师。“颠倒的教室”里, 教师将直接教学的阶段放在课下进行, 学生通过在线视频课程的学习来完成;而将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 后者则是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在后一阶段中,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而不是教室中可有可无的“影子”

(3) “颠倒的教室”不是学生毫无组织的、自由的、随意的学习。“颠倒的教室”不是整堂课时间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观看视频课程;不是学生单打独干、孤立学习。相反, “颠倒的教室”的强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课下学生学习的视频课程和课内交流讨论的学习活动。

四、“颠倒的教室”的成功案例

下面我们展示两个“颠倒的教室”成功的实例[6]。

克林顿戴尔高中 (Clintondale High School) 是实施“颠倒的教室”的典范。这所学校位于底特律郊区, 校长格雷格·格林在学校的两个班实施了两年的“颠倒的教室”的试点后, 大胆地在全校所有班级推广实施“颠倒的教室”。在开展“颠倒的教室”后, 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65名新生中, 只有19%的英语不及格, 而原来一直在50%以上;数学成绩的不及格率由44%降至13%;科学和社会研究的不及格率也下降了。另外一个的非常重要的收获是:学生们的挫败感减少了, 自信心增强了, 违反学校纪律的事件也大幅下降。这所底特律的郊区的学校曾经是本区声誉最差的学校之一, 现在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011年秋天, 明尼苏达州的石桥小学 (Stonebridge Elementary School) 开始在数学课堂上试点“颠倒的教室”计划。6个五年级班级的学生在观看教师录制的讲课视频, 第二天到课堂上在教师和同伴帮助下完成作业。学生可以依照自己学习进度在家里观看10-15分钟的讲课视频;然后接受三到五个进阶问题的测验, 看看他们是否理解教学内容, 测验结果会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会使用魔灯 (Moodle) 跟踪学生在家学习的过程, 查看学生观看讲课视频的进度、回答进阶问题的进度, 这样更容易确定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决定实施“颠倒的教室”计划, 因为他们确信:所有的学生都有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而这种模式能帮助他们实现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五、对“颠倒的教室”的评价

“颠倒的教室”已经引起了全美乃至全球教育者的关注, 怎么看待它呢?一些研究者认为它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颠倒”了教与学的顺序, 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 (EDUCAUSE) 最新出版的短论认为, “颠倒的教室”模式创造了一个教学模式的转向:由过去的静态的、独白式的教学转向师生互动[7]。在转向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些研究者认为, 在传统教学中, 课堂上, 教学活动的重心是教学内容, 老师是“无所不会的贤能者”, 而在“颠倒的教室”里, 教学活动的重心是活动, 老师既是知识传授者, 更是“学生旁边的引导者”[8]。

2.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中, 代表着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萨尔曼·科翰在技术、娱乐和设计大会的演讲中认为, 教学视频可以重新创造教育的未来。相对比40分钟一节的大课, “颠倒的教室”提供给学生的在线课程有很多是“微课程”:播放时间短、内容呈现碎片化, 但有完整的主题。在“颠倒的教室”模式的第一个学习阶段, 学生可以进行1对1的学习。布莱恩·冈萨雷斯则在2011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指出, “颠倒的”教师是全球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实, 这种融入了信息技术的“颠倒的教室”在全美已日渐盛行。比如, 2011年秋季, 加州河畔联合学区“颠倒的教室”就采用了基于苹果平板电脑 (i Pad) 的数字化互动教材。这套用于试验的代数I的互动教材由专门的教材公司开发, 里面融合了丰富的媒体材料, 包括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 还结合了笔记、交流与分享功能。

六、“颠倒的教室”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的一个核心是: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相应的, 教师的角色由“站在讲台上的贤能者”, 转变为“学生旁边的指导者”, 学生的角色由“待盛水的容器”转变为“学习的建构者”。如何快速实现这一转变, “颠倒的教室”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模式。“颠倒的教室”, 重新建构了教与学的过程, 是全球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顺应这一趋势, 国内具备“颠倒的教室”的硬件条件的学校, 可以率先迎头赶上这个教育浪潮。

摘要:“颠倒的教室”自去年来逐渐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教育者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在梳理“颠倒的教室”发展历史的基础上, 阐述了它的基本特点, 提出了有效实施“颠倒的教室”的步骤, 展示了“颠倒的教室”成功的案例, 最后对“颠倒的教室”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美国“颠倒的教室”,个性化教育,在线课程,家庭作业

参考文献

[1]Mazur E. (1991, Jan/Feb) .Can we teach computers to teach?Computers in Physics, 31-38.http://mazur.harvard.edu/sentFiles/Mazur_256459.pdf.

[2]Lage M., Platt G.&Treglia M. (winter, 2000) .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31 (1) , 30-43.http://dl.dropbox.com/u/249331/Inverted_Classroom_Paper.pdf.

[3]Sarah D.Sparks. (2011) .Lectures Are Homework in Schools Following Khan Academy Lead.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1/09/28/05khan_ep.h31.html.

[4]Bergmann J.&Sams A. (2012) .Flip Your Classroom:Talk to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VA: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5]Bergmann J.&Sams A. (March, 2012) .The Flipped Class: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http://www.thedailyriff.com/articles/the-flipped-class-conversa-tion-689.php

[6]http://www.onlinecollege.org/2011/12/04/15-flipped-class-rooms-we-can-learn-from-2/.

[7]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7081.pdf.

篇9:天上的景象

——谢罡

退役陆军上校

中国知名摄影师

自由撰稿人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

“中国最美的214国道”品牌创始人。

摄影师谢罡,幼随著名画家钱来忠、摄影家李志国学习美术与摄影。入伍后工作之余兼顾摄影,分别于1997年、2002至2008年在西藏亚东和林芝工作。他走遍了林芝地区的山山水水,拍摄了大量自然与人文图片,被誉为“藏东南美的发现者、挖掘者、挚爱者”和“拍摄墨脱和南迦巴瓦峰图片最丰富的人”,著有《雅鲁藏布大峡谷里的墨脱》一书。早年他受工作限制,主要摄影活动集中于林芝地区,退役后拍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西藏。在他眼中,西藏是纯净、纯粹、唯美的,是一方天上的景象。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或娘氏家族的宝座”。 林芝地区处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东南部的群山之中,下辖林芝、工布江达、米林、朗县、波密、墨脱、察隅七县。我在林芝工作、生活、行走、拍摄了六年的时间,高到空中,低至湖面;徒步、自驾、乘船 ……镜头与感受中的林芝,是我六年中最珍贵的记忆。

地球中缝里的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与南迦巴瓦峰连成一体,横跨林芝、米林、墨脱三县,成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水汽通道。雅鲁藏布江的相应下切,形成了最为雄奇与壮观的地理奇观。如此罕见的壮丽景象在无数年里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末,中国科学院地理学家杨逸畴、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植物学家李渤生,经过了四年的筹备,专门组织徒步穿越队伍对墨脱进行了科学考察,才终于发现了这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发现是人类20世纪最大的地理发现,改写了世界地理教科书,为人类深化认识自然作出了贡献。

我曾经五次乘直升机飞越大峡谷的上空,从天空向下俯视这地球上最大的山河起伏,还有起伏之中色彩与形状的千变万化。大峡谷地区受沿水汽通道北上高原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强烈影响,气流多变,但是内心的激荡与陶醉甚至让我忘记了直升机在气流中的剧烈摇晃。

2006年8月,乘直升机在峡谷上空盘旋,却经历了一次险境。飞行在高空中嗅到机舱发出一股异味,我立刻紧张地去询问机组人员,因直升机噪音大没人理我,我顺着发出味道的地方摸去,几个管子很烫手,我又指给他们看,他们只摇了摇手。当时我在想:掉在壮阔的大峡谷里也是件幸事。飞机降落后他们才告诉我,高原直升机飞至4000米以上时,有个发热体专门给油加温,以保证油料充分燃烧,真是虚惊一场。

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既是得意之行,也可能是一次绝望之行,因为这里的路基本上不是路。我曾经沿大峡谷做过不下五十次的徒步,每次都是出发之前兴奋又憧憬,途中累得恨不能把全部装备都扔在路上。有时在心里发誓再也不来了,然而,神秘莫测的大峡谷总会在我最痛苦的时候带来抚慰。尤其是在归来之后,滤去了旅途中的艰辛,只剩下关于美好的回忆,大峡谷的诱惑就又出现了。

从南迦巴瓦峰所在地到墨脱县雅鲁藏布江出境处的巴昔卡,从海拔7782米的皑皑白雪的峰顶到蕉叶摇曳的热带风光,这样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气候带就在南迦巴瓦南坡下顺序排开,也造就和组成了一道完整无缺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我每次沿峡谷徒步的路线是不定的,所以每次看到的植物也总是出乎我的期待之外。

最美的南迦巴瓦

2002年3月,我来到林芝工作,朋友们都说这是造访南迦巴瓦峰的最好时节,于是我跟随这些当地人的脚印,从林芝出发由远及近的观看南迦巴瓦。春天的藏东南天蓝云清,山峰上的积雪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刺痛着我的双眼,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之后南迦巴瓦就成为了我心中的神山。

南迦巴瓦峰挺拔高大,又处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在林芝、米林、墨脱的很多地方都能观赏到。我利用工作便利,以搭乘汽车、直升机和徒步等各种方式,对南迦巴瓦峰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多角度、多方向和不同时辰、距离的拍摄与观赏。 几年下来,我眼中的南迦巴瓦峰已然是一幅大自然完美的图画,是任何一座世界高峰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地理奇观。

南迦巴瓦与大峡谷珠联璧合,有山有水分外壮观。雅鲁藏布江水和水汽通道的云雾环绕它做180度的转弯,形成了波澜壮阔、山水合一、震撼人心的壮阔奇景。受大峡谷巨大水汽通道的影响,阳光与水汽的作用,每日都会出现“两头红”的丽景。早霞映照时,紫红色的光照耀在山峰上,如同一个个披着红披风列队守护大峡谷的壮士。夕阳西下时金碧辉煌、满目霞光,如同一把把燃烧着的火炬。

摄影师笔下的“走近”,是一个模糊的空间概念,是按光影思维来理解的“走近”。2005年9月16日我带领16人的队伍去墨脱县,在门巴族向导罗布仁鉴的指引下,马不停蹄、风餐露宿地在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陡峭削壁和尖锐石块地上徒步行走了300公里,经历了人生艰险而又有意义的16个日日夜夜,时时处于身体劳累的极限摧残和美丽景色的极端享受之中。也许正是我们虔诚的行为和满心喜悦的欣赏感动了南迦巴瓦,记得9月19日那天,一直都是阴雨的天空突然放晴,隐隐约约从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树缝里透出一个巨大的雪山之顶。我们虽然背负着六十余斤的装备但还是加快脚步,顾不上劳累飞快地走出原始丛林来到一个叫“大悬崖”的地方,站在那里,大家都被眼前的超级美景惊得狂呼大叫起来。这里的叫声有湘音、川音、闽音、黔音、门巴音……与绿色大山中那晶莹剔透的南迦巴瓦一样美。

在这几年中,我的脚步遍及整个林芝地区。曾经仔细的寻找与捕捉雅江沙丘的不同容貌,数次在丹娘沙丘、里龙沙丘和觉村沙丘边上徘徊;醉心于觉村沙丘的沉静之美,欣赏着沙丘边上田野里的牛羊牧歌,勾起更多关于香格里拉的思绪。也曾深深迷恋金东谷地那些古老的村寨,在朗县金东乡峡谷内的来义村、洛绒村内,呼吸着深厚古朴的塔布藏族文化气息;身处这些像古堡一样的村寨之中,围坐在卡垫上喝酥油茶、青稞酒,吃风干肉和奶渣,虽然地域封闭却有更多时间去体会这天然的和谐。也曾探寻太昭古城的奥秘,查探有关它的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还曾拜访被人称之为阴阳庙的宁玛派寺庙——喇嘛岭寺,了解西藏原生态性文化的神秘之处。

退役之后,我得以全身心的进行摄影创作,也逐渐开始走遍整个西藏,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更多只有天上才有的景象!

上一篇:人本管理原理与应用下一篇:员工考核制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