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现代诗歌

2024-04-09

世道现代诗歌(精选7篇)

篇1:世道现代诗歌

世道现代诗歌

走在大街上

穿梭在这茫茫的人海

自己不过是一条小鱼

孤单而渺小

汽车疾驶着

发出是机械的`喧嚣

比瞬间还快的情缘

一切都虚无飘渺

行人急匆着

面无表情无人在笑

淡漠的情感是冰冷

心中的郁闷难消

霓虹灯在闪耀

朦朦胧胧没有了目标

谁人忧愁谁人欢笑

也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你跌倒后爬起

你爬起后跌倒

没有人理会你是谁

因为你不重要

你企图用乞讨求得怜悯

得到的却是别人在嘲笑

世道,世道

在世道面前

人无非是一株小草

篇2:世道现代诗歌

想起过去的一件事,就令我不免一阵大笑,同时心中又不免发出一声慨叹!

一天周末,叔叔刚前脚踏进门儿,就大声叫喊着:“走,叔叔今天带你去见见所谓的‘世面’!”我一脸迷茫,跟着叔叔上了一辆装满木材的火车。“叔叔,坐在这货车上,能见到什么世面啊!”“等会儿你就知道了!”通行的还有被叔叔强行拉来的他的朋友,很快,到了一个地方,被穿着一身警服的人给拦了,叔叔小声嘀咕:“这么快就拦下了,有味!”“喂,这么多木材,有通行证没?”“哟,大哥,我这不是着急,一出门,给忘了吗,您就通融通融吧,就这一次,下不为例,行不行?”“嘿,你这人,当我们警察不讲公正吗?兄弟们,把这些木材都卸下来,扣了。”警察一脸“正气”。我纳闷了:叔叔不是带我来见世面么,这下遇到麻烦了,这该怎么办啊?只见叔叔若无其事的“拨通”了一个电话:“岳父啊!哎哟,您叫我运的这些木材在路上被扣,这我可没把它兑钱了去赌啊,哎呀,我的局长岳父,我真的没骗您,不信,我叫这警车作证。”说着,叔叔就把手机给了警察,“大哥,我这局长岳父吧,硬说我骗他,刚才您也听到了吧,您行行好,帮我做个证吧!”那警察一听是局长,便不知所措。“大哥,我叫您大哥了,把这电话给挂了吧,局长我可惹不起,好说好说,这就是通行证,我叫兄弟们给您把木材装上,您慢走,对了,您可千万要记得,帮我在局长面前美言几句啊!”叔叔“高兴”的`走了,这时,叔叔的那一言不发的朋友说话了:“哟,兄弟,几年不见,竟攀上局长了!”“嘿,什么局长不局长的。”叔叔吸口烟,大声说:“当今世界真有味,有权有势才够味。”

篇3:世道现代诗歌

1.拓展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授《我爱这土地》《华南虎》时, 适当补充一些“文革”时的资料, 会让学生对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内心的感受;教授《沁园春·雪》时, 必须补充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经历,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领袖的伟大。我国六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坡探源, 虽幽必显。”这段话不仅揭示了“情感”在创作时的重要作用, 而且道出了欣赏者也应“披文入情”, 探求文章主旨的真谛。

2.图文并茂, 采用视频引入、实物导入等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如教授《化石吟》时, 我就安排学生查阅了大量化石的资料, 让学生在课上介绍其相关知识, 讲的同学自豪, 听的学生高兴, 整堂课学习兴趣很浓。

3.引入表演法。如《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 在“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这几句中, 都有一些动词。我们在教学时, 完全可以让孩子做出同样的动作, 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受, 而且学生边背边表演, 兴趣高, 印象深, 学习效果较好。

4.情境音乐导入法。课前利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导入新课, 学生会在高兴的心情中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教授《雨说》时, 借用了轻音乐, 师生共同沉浸在温馨浪漫中, 课堂氛围非常好。

5.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朱自清先生说过:“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也就是说, 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我们今天读书已经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一唱三叹”地吟诵, 但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诵读却是非常必要的。

朱自清先生建议:“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 后由学生跟着读, 再由学生练着读, 有时还得背诵, 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其中, 在诵读的初级阶段, 教师的示范朗读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读语文要有发现的眼光, 要能品味出语言的趣味来。教师不先被文章感动, 进入情境, 就无法让学生领悟动人之处。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朗读, 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情境, 拉近学生与文本两者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置身于文本之中。因此, 在《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教学中, 我使用了范读, 配合着马斯奈小提琴独奏曲《广阔的天空》沉郁顿挫的曲风, 朗读效果更好。诵读有多种方式, 如范读、齐读、领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对比读、联想读等。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本人及诗歌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 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使学生能更主动地投入到诵读中, 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调的差别, 不外乎高低、强弱、缓急之类。诵读一篇文章, 无非是依据对文章的了解和体会, 错综的使用这三类语调而已。”如果是诗歌中的诗眼或有重要意义的词语, 发声就得高一点, 要重读;在意义完整的句子里, 表示祈求或感激的意思一般要前高后低。再说强弱, 表示慷慨、悲壮的句子句头部分要加强。表示不平和肯定的句子, 一般句尾要加强。表示期待、疑惑、悲哀等意思的句子, 一般读时语速要缓慢, 而含有愉快、愤怒、怨恨等意思的文句需要急读。例如《我用残损的手掌》中,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手掌”由北向南, 抚过大片国土。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 每到一处, 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 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在感情色彩上, 这几行诗是忧郁的, 冷色调的, 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后来, “手掌”终于摸到了“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 那里是没有被践踏的解放区。从这里开始, 诗人的情绪变得明朗、积极。他没有亲身经历过解放区的生活, 但感情上无比向往。他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 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 学生自然读得慷慨激昂。

现代诗歌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教学手段而言, 老师个人的作用更重要。

1.教师要不断“积淀”, 扩大视野, 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供支柱。如果教师之前不学习, 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 图方便, 到“教参”中“牵羊”, 学生得到的只是枯燥乏味的答案。如果教师能将之前学习的流程、感受、规律一并教给学生, 引导他们一步步地尝试, 那么学生就能生动有趣地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

2.教师要用爱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新时代的学生在精神上是敏感的, 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要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尤其对“学困生”, 要给予及时切实的帮助, 并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轻轻地拍拍肩膀, 抚摸一下头发, 称呼学生的名字, 都会拉近师生的距离。

3.树立正确积极的教育目的: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学生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 存在情感、行为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感受能力不同, 也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告诫我们:“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 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只要我们认真备课, “心为学生所系、利为学生所谋”,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种体验将激励学生的一生,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篇4:论世道之语

追溯历史长河,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儒家学派正是当时引领社会进步的先锋。《论语》——集孔子思想之大成的典籍,是儒家学派的精髓。它举世闻名,经久不衰,足见其真理性所在。

在《论语》中,古圣先贤为我们指明了人生该有的态度、品行、理想等等。针对不同的生命阶段,先贤也提出了不同的修身要点与人生状态。这便是有名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随后便有宋朝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中华文化之推进中,《论语》已成为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明灯塔。有了光明,便驱逐黑暗;有了儒家经典的光芒,整个历史长河、昼夜轮回的日子便再也不怕冰冻。智慧的先人,将其中的大道、奥秘隐入字里行间,让后人去领悟,去实践。

令人叹惜的是,在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下,物欲横流、功利盛行、众人乱议、伦理道德浅薄,文明的火焰摇曳不定。我们这一代从祖辈手中接过文明之火炬,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便有责任让那星星之火壮大成燎原之势,也正如古人“宣德化柔远人”的理想一般,誓以中华文明之光照抚世界大地。

人修身方可心安。修身随着目标的进步而更上高楼。修,并非一日之功,就像水滴石穿,由前一个目标的铺垫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孔夫子十五岁志于学问,到了七十岁便从心所欲,言行中符合礼仪规范。反观现在,在迷茫中挣扎的世界,又有几人能因不断地学习与感悟而重排人生这部大算盘。

修身在《论语》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夫子教育古今的青少年,十五便要立下远大的目标,以德为本,以礼润身,勤于钻研学问,成为有为的君子。

“三十而立。”孔子教育青年人,“立”要建起于心,通达事理,具有是非慎思明辨的能力;言行上要有秉持诚信处事,不轻易许诺;行事上要不偏不倚,清廉正直,止于清静的定力。

“四十而不惑。”这个时期的中年人,对于世界的一切学问都认为不可违背人情事理。不生疑、不执著、更不颠倒是非,是不愧于国家社会培养的成功人。

“五十而知天命。”已过中年的人们便知道天地间的一切事理,人力可为之事随自然规律而变化,需守规而行。这宇宙的大智慧,行事上的哲学思想,使饱经风霜的人不再违抗天理、怨天尤人,而是尽己所能为国家社会办事。

“六十而耳顺。”洞察觉照的老者们,他们都会明白“顺”是一切世相情理,所有的事情,必然都会有最好的安排,所有的事情都已顺理成章,自然不会觉得不妥,都能融会贯通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的老学者们,有尽善尽美的心境,心中自有对事理的理解尺度,可随心照办,不会有越过道法之外的意思。

岁月如斯,领会到孔夫子“心德”的人自会反观自省,生命中似乎透露出所觉所悟来,这便是修身之始。修身后方可齐家,自身的德行如能感化家人,一家和乐融融、圆圆美美,何乐为不为?

社会中的中心在家,家和万事兴。一家之中如不敬爱父母,父母生前不依孝供养,死后不恭敬祭祀,这都是为人子女的耻辱。鲁大夫孟懿子问孔子如何尽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夫子所说的“礼”是从心,从行动上去关爱、恭敬父母,不管父母身在何方,也要时时铭记父母的恩情。工作的人发了工资,给父母买了各种营养品,以尽其孝,父母心中自然安慰,但对待父母的言语举止不诚敬,不以礼相待,也没有将心比心地关爱父母的内心,那些丰厚的礼物又怎能抚慰父母受伤的心呢?这正跟孔子所阐述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一观点,不谋而合。为人子女的孝,岂不跟畜养牛马的方式一样?孝,不止是单纯的物质供养,更是孝子之心与父母之心的融合,愿我们细细体会。儿女孝顺,父母慈爱,才可有一家和乐的景象,这样一来,做到“齐家”未必是件难事。

家庭的圆满不能困住一个人远大的心志,他终究要走向社会,学会如何做官,为民服务,学会如何谦让,礼敬上司、关爱下属,学会做一个为国为民的责任人!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男男女女都将被染上鲜艳的色彩,很少能看到一身白纱、两袖清风的高洁之士。春秋大夫公孙侨为人秉持君子之道,被孔夫子赞为:“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大夫公孙侨为人自身行为庄重,洁身自爱;对上面的君长恭敬谨慎;对人民恩惠宽容;合情合理征调民力制定税收。为官之人,若能有他这份清廉正直,对国家也无愧了。这种君子之风正是人们所追求的本质啊!

每个人无论自己在公司的职位是高是低,他都处于中位,面对上级他是下属,面对下属他是上级,而如何上下皆喜,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了。殷商时期,伯夷和叔齐他们的道德修养被孔子称为“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如果有人对不起他们或对他们恶言恶行,他们也从不记在心上,由于他们宽广的胸怀,记怨他们的人也就很少了。谦让、礼让、不记怨是为人大智慧的处事原则,更是高尚德行的体现。为人处事中难免会发生摩擦,如果万事都作退一步想,凡事留有余地、不傲慢、不居功,才会上不责、下不怨、四方和顺,这才是福的道理。

现在虽是提倡个性、民主的时代,但人与人之间的谦让礼敬,更应有自制自处之道。心存谦虚,谨慎做事,大公无私,自然圆满无碍。做官清廉正直有为;做上司的不随意责骂下属,给他们成长空间与关爱;做下属的尽心尽力为公司企业服务,配合领导;同事之间礼敬相待,团结一心,社会必然更加祥和。一个国家能做成这样,“治国”之愿已成,国之振兴,指日可待。

至于“平天下”,就要传播我国先进的儒学大道,点燃世界文化火花。

文化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命脉,也是思想归一的中心,一旦失去了它,就难辨识民族特色,国家的思想。

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从保守中遇到外界的干扰与革新。新涌入的思想学派使意志薄的知识分子开始对自己的文化生起了否定之心。二十世纪以来,前有“五四”后有“文革”的历史,再加上近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西方思想的引进,中国人民对自己老祖宗传下的文化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愈来愈生疏及漠视,这无形中是摧毁了文化的根。智慧的中华之国民啊,洗净眼前迷茫的时候到了。漠视祖先的文化,会斩断我们生命源头的根,我们这代青少年,要用心聆听千年的呼唤,接过那星星之火,使它重新振奋辉煌。

希望人人都能仰慕圣人之道,学习圣人的高尚品德与通达济世的为人之方,积极效法、力行实践孔孟之道。如此,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国家才更有光明坦荡的前途,世界才有和谐圆满的未来。

执你我之手,共创中华盛世!

篇5:世道与人生高一作文

常听人说世态炎凉,一直没有真实深切的感受,这次从天津回家探亲去看望一个生病下半身瘫痪了几年的小学初中同学,听他说起,才感悟到这世态或许真的有点炎凉,原先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的一个战友居然没有去看过他,原来在同一个班上过小学初中的两个发小同学,现在在家乡同一个城市工作,接到了他的电话以后硬是这几年没来看过他,这个发小当过兵,好象还是那种让人骄傲的炮兵,以前为人正直豪爽开朗乐观,当他向我讲述那些事情的时候幽怨落寞失望悲凉的神情掩盖了他那张原本乐观的脸,不由把我也带入了对人生世态的深深思考。

或许他说的`是对的,世态炎凉,当人生病或许落入人生低谷的时候,也许更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看到他那沮丧的神情,我开导他:人生世态本就千奇百怪,何必在于少数几个人而改变自己的心情,至少亲人在你身边,78岁的老母亲一直精心护理,至少你的妻子这些年一直在你身边,不离不弃,至少也有一些朋友在你困难的时候没有离去,何必感伤!只要用一份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将还给你阳光灿烂的世界!

世道是世道,人生是人生!世道有时是残酷的、无情的,它有时如自然界残忍的生存法则,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它可能没有感情没有温暖不由你我左右;然而人生不一样,人生它是我们每个人一步步走出来的,有能力的强者人生一定走得辉煌灿烂,没能力的人虽不能保证有多辉煌,但只要开心生活至少能保证人生快乐,就是生病的家庭只要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不离不弃人生一定会很温暖,辉煌的人生有时不如快乐的人生,光是快乐的人生有时会输给温暖的人生,因为温暖的人生必定也是快乐的,真正温暖的人生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世道,你让多少人看清了这个世界,有时你让多少友情亲情在你面前土崩瓦解、黯然失色,有时你让多少人在你面前悲伤无奈,世道有时其实就是自然界残酷的生存法则!人生,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你激励了多少英雄豪杰突破自己,你激励了多少文人志士勇攀科学高峰,你激励了多少家庭虽贫困甚至生病,可是却相互搀扶不离不弃最终走出了感人肺腑的温暖人生!

篇6:世道200字优秀作文

世道200字优秀作文

“咣当”一声巨响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我回头一看,原来一位伯伯骑电动车摔倒了!许多人停下车回头张望,我十分担心地看着那位老伯,只见他捂着屁股,露出一副难受的表情来,一直没有站起来。

许多人都在围观,却迟迟没有人上去扶他一把!我说:“妈,我们去问问他有没有事吧!”妈妈摇了摇头,我只能无奈地看着。突然,两位行人上前去关心他,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行人们陆续散了,妈妈也继续骑车了。我生气地说:“妈!你太没爱心了吧!怎么能这样呢!!”妈妈这才无可奈何地说:“现在这个世道啊,变啦!好人做不得!你把他送到医院,警察来调查,他就会赖在你头上,说是你撞倒他的!唉,好人不能做啦!”“哦,原来是这样的啊!”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变成这样?那些见义勇为、知恩图报的雷锋精神哪去了?真怀念以前的美丽世道!!!

篇7:善良最能温暖世道美文

一个一辈子行善的人,心底里的月亮,已经超越了个人,升起在尘世寥廓的江天之上。它洞照的,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良心,以及灵魂的纯度。

这样的大善,看起来,似乎只是对被救助者境遇的改变。实际上,它改变的,是所有沐浴在月色中的人的心灵。

善念是一粒种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实。

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怀揣着这样一粒种子,它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长出最富人情味的奇葩。然而,有的人丢弃了它,逐渐变得冷漠;有的人玷辱了它,最后走向邪恶。

更多的人,内心都要散发出花的幽香,或恬淡,或浓郁,丝丝缕缕,飘散的,都是人性的芬芳。

善行的果实里,藏着这个世界最深沉的厚道以及最醇厚的温暖。生命的花园中,如果每一粒善念的种子,一心想着为他人长出温暖的果实,那么,这个世界必将是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

人与动物永远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人性。

这也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尊严,是靠人性来支撑的。而在人性的体系中,善良是从精神的圆点出发的坐标,它所架构的,是人的高贵。

没有谁不需要善良,也没有谁,不被善良感化。

即便是自私的人,尽管自己不愿为别人拿出善和爱来,却也希望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善的呵护与抚慰。

即便是一颗坚硬如铁的心,坚船利炮攻不破,打不败,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丝善良,就可以把它温柔地感化。

夜晚的天幕上,缀满无数的星星。

这些星斗与我们相隔千万里,遥远的,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然而,每个晚上,一转身,一仰首,我们总能看到它们那熠熠的光辉。

善良的人的内心就像这满天星斗,他们远离喧嚣,蛰伏在寂静的远方。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关注尘世。天上每一颗闪耀的星辉,都是善良的人,投向尘世的不灭的悲悯目光。

善行的大小,并不决定于你拿出了多少金钱,干出了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而是决定于对所施救的人境遇的改变以及对这个生命的最终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你拿出的只是一元钱,只是一个关爱的眼神,所行的,依然是人间大善。

最高境界的行善,是不在意结果的。

也就是说,你施救于一个人,没必要苛求对方感恩;你帮助一个人,没必要等着对方报答。毕竟,行善不是往银行里存钱,所以不要想着连本带利的回报。

当然了,善良也有被欺骗被利用的时候。譬如,你发善心捐钱给一个落难的人,对方却是一个以行乞为生的骗子;救助一个倒在路上的老人,却被老人的家属无辜赖上。这都是人性的恶在为非作歹,这不是善良的过错。

行善,永远不会错。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世道现代诗歌】相关文章:

古典诗歌现代诗歌06-29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08-10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08-10

合影现代诗歌04-09

草帽现代诗歌04-14

近作现代诗歌04-14

无息现代诗歌04-15

犀牛现代诗歌04-16

碎语现代诗歌04-22

变迁现代诗歌04-22

上一篇:艺术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医院对口帮扶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