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教育故事案例

2024-05-14

高中教师教育故事案例(精选10篇)

篇1:高中教师教育故事案例

虽说由于年龄大身体不太好,离开教学已有二年,但响应号召,参加学习研修,提高自我!应该说现在的高中教育完全就是应试教育,据说一些高校为了考研也应试教育化,前不久网上盛传的师生“断交”门,就是应试教育恶果的体现!而且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又使中国教育成了填鸭式,真是悲哀!!!尤其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编写的如今教材,有一丁点的可读性么?!别说学生不愿读,当初刚拿到这套教材时也无法完整地阅读完,只好此后一课一课教时强迫自己去读!当然,我为鱼肉,谁在乎你一小老百姓的呼声!上面要你上网学习,这不就得来学,不然还得另外交钱补训!白猫黒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么,恭喜教育行政部门又有了一个来钱途径。说这些干啥,做正事吧,不然可不给分!首先,我还是仔细阅读了【考核方案】,明确学习任务、要求,考核要点,弄清楚如何达标!下面就言归正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3)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的教学设计” 是本次研修的一个学习内容。本单元从整体上概括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历程。它表达了三层含义:第一,在1939~1945年的大约6年时间里,在世界广阔舞台上,代表正义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代表邪恶的法西斯力量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初,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法西斯力量占据优势;1941年下半年起,社会制度不同的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法西斯力量的侵略。经过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力量的反复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终胜利而告终。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面镜子,它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和最丑恶的一面──理智与疯狂、善良与冷酷、睿智与愚蠢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法西斯力量为什么一开始能够占据上风?反法西斯力量为什么一开始没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不使世界大战蔓延?„„这里不仅有实力方面的较量,还有智力等方面的较量。这里值得人们反思之处甚多。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其影响至今不衰。例如,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上不少国家举行了纪念活动。人们反思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和展望未来,认识在新的世界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下面以课为例,汇报此次研修所得。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教学设计(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西班牙内战、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开始侵略亚、非、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开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扩大侵略,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教学策略

教法设计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掌握。除自己讲解外,主要引导学生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上课前准备三幅地图: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形势图、西班牙内战形势图、中国抗战前期(1931__1939年)形势图。 学法指导

1、自读感悟法:通过读课文讨论,找出本课的三大探究主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交流我们怎样保护和平避免战争,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媒体

本课教学课件

四、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阅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这一节课刚开始,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发问:“大家知道九一八事变是哪一年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等,由此导入新课。

(二)阅读探究

上课伊始,我通过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朗读、默读、浏览、小组齐读等,读完课文后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如:1.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1936~1939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被史学家称为“小二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理由。3. 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通过梳理,我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历史的史实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思维

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和平,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最后,我在结束课时,通过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拯救地球》,来进一步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感情的升华!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介绍了有关的哪些知识,然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充分质疑,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议中交流。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课后自我总结):

1、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自主读书,边读边划,联系课文,深入思考,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思考。避免了琐碎的、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 2、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战争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灾难。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文字资料:二战卷入的国家、投入的人数、武器、伤亡人数、财产损失。进而组织学生讨论:人类历史的出路何在?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我不知道本书编者是什么样子的历史史观!除了本单元第2课涉及中国抗战外,其它7课几乎没有中国抗战的影子。难道中国不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难道中国不是盟军划分的战区之一!个人认为: 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突破、 吸取历史教训的前提,是历史要大体上是真的,,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假历史,,就只能被坑害。多讲一些史实,少说一些结论!透过细节看历史、摘下眼镜看历史、放大视野看历史。一节好课的标准:一、有意义。 学生“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二、有效率。 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大家都有事情干,既有教师的活动,又要有学生的活动。 三、有生成。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设好的,既要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 四、有思想。 历史教学的根本诉求是“育人”,一节好的历史课,应该对学生有所启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课。 “通

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虽说教学相长,但根本应是学!本末不能倒置。看过很多“名师” 上课实录,一堂课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喋喋不休地讲„„

篇2:高中教师教育故事案例

教学目标: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安全锻炼意识;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和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健康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的运动态度,增强自尊和自信。

教学内容:抓手指——排头抓排尾——投远、投高、投准——放松操

设计思路:投掷作为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学校体育的测试项目,一直受到普遍关注。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参与不积极等因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依据课程水平四的要求,围绕五个学习领域,紧扣三个目标进行案例的设计。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自我的运动参与和创新中,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案例叙述

课前插曲:预备铃声一响过,高一(8)班的学生便聚集到体育课的集合点。当看到器材筐里的实心球、垒球等器材后,便开始小声的嘀咕着„„。“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几个女同学略带怯意地问。

“今天我们上投掷课。”我回答。

“啊!”几位女同学发出“痛苦”的声音。有许多身着白衬衣的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的确,筐中脏乎乎的实心球附带着煤渣土,是有些不招人喜欢。学生们倒是表现出对垒球和手榴弹有几分好奇。 备阶段:“健康第一”,安全更不可忽视。为了更好的在安全的前提下达成教学目标,我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采用了“抓手指”和“排头抓排尾”两个游戏来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得到预热。同时也转移了学生对实心球的注意力。

激发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两个准备游戏过后我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与投掷有关的活动?”

“投篮。”一位男学生抢声回答。

“扔纸团”、“套圈”、“扔飞镖”„„

我提高声音说:“不错,你们说的都很对,那么它们都有那些共同点呢?”

“都要用手扔”一位学生回答,随之有更多的学生附和。“除了用手进行投掷外,还有什么共同点?”我问。学生们呈现出迷惑神态。 “这些活动是不是都有投掷的目的呢?”我问。

“嗯,„„,是”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以投远、投准为目的,由大家自己设计、创新投掷的方式,好吗?”我说。

“好,好。”学生欣喜地答道。

“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注意安全,而且大家的投掷方式要尽量

做到不一样,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好吗?”我说。

“好”同学高声地回答。

学练阶段:我将队伍带至投掷场地,宣布以投远为目的的投掷体验开始,并重申“尽量不重复别人已采用过的动作,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的要求。

“我先来”,我以原地侧向的方式将实心球双手抛出,成年人的力量是足以让这群孩子信服的,我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男、女各两组,按顺序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投远练习,真是千姿百态,花样迭出:弓步正向、马步后抛、双手胯下后抛、双膝跪姿前后左右抛、原地侧向抛、侧向上步掷„„。课堂上,大家不但完成了教材上的内容,还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姿势,使得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承载和发扬。

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就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我们开始了以投准为目的的创新体验练习。

“老师先来。”学生整齐地向我发号“施令”。

“好!遵命。”我拾起地上的垒球,以投飞镖的方式向四米外的箩筐投去。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接下来又是同学们千姿百态的动作,叹息声、赞赏声、指责声、鼓励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投远、投准的特点发展学生控制力量的能力,并通过集体协作共同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下面我们作一个游戏,你们听说过保龄球吗?”我问。

“听说过”、“我还跟爸爸去玩过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甚

至有些炫耀。

“好!我们就做保龄球投掷对抗游戏。”我说。

学生分成四组,男女各两组。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进行小组淘汰赛,最后男女生优胜组进行决赛。每人只投三次,胜负以各组击倒手榴弹的总个数来定。这时男生更是兴奋不已,斗志十足,看得出他们没把女生放在眼里,而女生则多数露出胆怯神态。我见状,便补充说:“女同学有投掷距离比男同学少一米的优势”,这下男生可慌了神,而女生则立即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各组同学应注意比赛规则,要以地滚球的形式击倒手榴弹,投掷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不得越过投掷线。”我补充比赛规则。

三、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保龄球”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淡化投掷教学的竞技性色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

理念。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本案例让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投掷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篇3:教育故事案例

由于遗传、性格、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学生身上存在很多差异。有的听话懂事, 有的倔强顽皮; 有的聪明伶俐, 有的迟钝呆板。教师应该承认差异, 尊重学生差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 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 要因材施教, 下面是吴老师的教学生涯中的真实事例和她的心得, 她是来自临川中学高二 ( 18) 班的班主任。

我常常以成绩好来评价学生, 把学生的成绩看很重, 学不会就会严厉的批评, 最终也没见学生考得多好。现在试着从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 我竟然有了意外的收获。记得上次学校要对学生体检, 轮到小红的时候, 她哭着不让医生看她眼, 医生一直劝她一直哭, 最后只有叫老师了, 她本身是我们班的一个学习好很听话的好女孩, 看到此情景, 我就想她当时一定很伤心, 为什么不想让医生看? 她哭着说我原来有沙眼, 上次体检的时候那个医生给我的眼弄得可疼, 我妈领着我去医院看了, 我不想让他们检查。我说那你让再检查一下看看沙眼好了没有? 说着医生就准备去掰她的眼, 她还是哭, 不让医生弄。我说好我们不检查了, 尊重学生的意愿。一会儿等她的心情好了, 我把她叫到一边给他讲了其中的利弊, 她就自觉的去让医生检查了。

孩子是有思想的,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 他需要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别人的关心、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呵护, 他们不会把你的好心当作驴肝肺的。保护我们的孩子吧! 给孩子一些自尊吧! 这样孩子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过去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 有些老师总喜欢以体罚的方式以示惩戒, 以威严换取尊严。但事实证明, 这种所谓 “尊严”, 不过虚有其表。只有当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并以其高尚的品德和真诚的情感付诸教育,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二、关注的魅力

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关注哪怕是只有四岁的儿童, 他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必须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甚至更应该付出更多的心血去关注儿童。我是江西师大的一名教育经济管理的研究生, 下面是我的所见所闻。

我有一个可爱的小侄子, 今年4 岁, 每年只要放五一或国庆长假我都会回家看他。

2013 年的五一假我早早地回到家, 可能是许久没有看到我的妈妈的缘故, 或是刚考上研究生的欣喜, 我一回到家便讲个没完没了。妈妈也听得不亦乐乎。

这样虚寒温暖大概半个小时后, 我妈妈记起了我的小侄子, 便大叫起来, 但没有听到那个小家伙的应答。妈妈大叫了大概10 多次之后仍无应答, 于是便担心起来。我和妈妈急着到处寻找, 把整个家都找了一遍, 随后便跑到外面继续寻找。

最后, 我们急匆匆的再次跑回家, 就看到我的小侄子跑到外面冲我们傻笑, 当我们问到 ‘为什么躲起来, 还不吱声时?’他回答道, ‘我是故意躲起来, 你们一直讲话, 都不理我, 你们下次还这样, 我要躲得更久……’這番話让我寻思良久, 哪怕只是個只有4岁还在上小班的儿童, 他也是这么地需要他人的关注、关怀、关爱! 后来, 我每次都会警醒我自己, 让我自己牢牢记住: 不管在任何时候, 一定要关注每一个人, 要尽量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 不要随意地忽视某个人。

以后不管在哪个场合, 我都会注意到我的小侄子, 让我的小侄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他的决定是错误的话, 再和他讲道理。事实上, 他总是能或多或少地接受我的观点, 这让我很惊讶!

我深深地明白, 连公园的每一朵花甚至是一棵草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 更何况是一个人, 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让我们关注在场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的爱洒落在每一个角落。

三、让孩子漂亮起来

自从我的侄子出生第一天起, 他总能给我们家带来快乐。今年夏天, 我在家呆了一个星期, 一天早上我看到我小侄子在穿衣服, 他先脱掉睡衣, 我不禁笑起来, 这小家伙小小年纪就一定要穿睡衣, 否则都不睡觉的。接着他从床上下来, 仔细地穿好我妈妈给他拿好的衣服, 穿好上衣之后, 他拒绝穿那条裤子, 这让我很好奇, 只见他走到衣柜前, 不停地找衣服, 过了一会儿他拿出一条与衣服相同颜色的裤子。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他是想穿一整套衣服。

后来, 妈妈和我说起, 他就每天都记得穿这套衣服, 就算洗掉了, 也要等这套衣服干了, 换上这套漂亮衣服。妈妈还补充到, 当他穿这套衣服的时候可听话了: 再也不坐地上以免弄脏; 吃东西的时候也格外小心, 绝不滴在身上等。这时, 我也在一旁偷偷观察, 和昨天比还真不一样。他很高兴、很小心翼翼、时不时地看看自己的衣服, 偶尔还要拍一两下。当他的小伙伴们来找他玩时, 他还要特地介绍一下他的衣服。他显得特别的自豪和骄傲。

在我看来, 他现在就是一个特别听话, 特别爱干净的好孩子。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 一整天他都十分爱惜他的新衣服。他那副小心翼翼、自豪的表情就像一个小大人。其实每个小孩都是爱干净、爱整洁的, 他们都是乖孩子。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 我们不需要打骂, 不需要天天唠叨, 仅仅一件漂亮干净的衣服就能让他们收敛, 变得干净起来。因为每个小孩都是一个干净漂亮的小天使。

参考文献

[1]凯歌.小故事里的大道理[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4:163.

[2]陈方南, 宣小贵.几则故事的教育启示[J].教育文汇, 2005 (12) .

篇4:我的教育故事案例

我今年新接手了初二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其中一个班的英语成绩很差,班平均分级部倒数第一名。学生基础差,厌恶英语,因而上课不爱听讲,或搞小动作,或睡眼惺忪,导致我每节课都完不成任务。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以为凭借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风趣激励的谈吐,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没有任何改变。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班课代表的话触动了我。有一天,我刚上完课走出教室,班上的尹同同同学就跟了出来,她低着头,胆怯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可不可以不提问我?”我说:“为什么呀?”她就小声地说:“因为我害怕您的眼神,每当我答错题的时候,虽然您嘴上不说我什么,但我很明显地感觉到您的眼神和严肃的面部表情都在审视我、批评我。”

此时我震惊了,我一直以为对学生就应该高要求、严标准,这样才能“严师出高徒”,学习就得脚踏实地,慢慢地便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陷入了深思。其实,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听好话,看好脸色。那么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友善的语言,那就让我用微笑去唤醒学生们沉寂的心灵吧。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天都是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用最亲切的眼神面对學生,而学生们也慢慢的被我感染,脸上有了笑意,尤其是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也勇敢地加入进来,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课堂上的气氛渐渐的活泼起来。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说错了,我们共同分析,共同进步,我们的英语课堂竟也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激情。学生的抢答和竞争,使得每堂课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慢慢地有了乐趣,有了自信。期中考试,这个班的英语成绩很明显进步了很多。

或许,正是我的眼神的变化,从严厉苛刻的眼神到眼中流动着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他们自卑和沮丧的心,他们就是从我的眼神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如今,他们不再是以前的“弼马温”了,曾经有学生和我说:“我最喜欢上英语了,因为从您的课堂上能找到公平,我最讨厌老师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因为讨厌老师,导致我很厌学。只有您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明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您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使我的心也变得明朗起来。您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在安静中透着温和;你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的荡涤着人的心灵。”

篇5:教师教育案例小故事

“上课”,“起立”……像往常一样,我和学生们相互行完礼,示意同学们坐下时,发现靠后墙边依然固执地站着一个男同学,定睛一看,原来又是小民,我心里已经明白了三分:他肯定又犯错了。为了尽快恢复课堂的平静,我轻描淡写地说:“小民,站着干吗?快回座位去。”

“不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叫道,我故作惊讶:“为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他的周记又没写,老师罚他站着反思!”“他上课故意挤我的桌子,干扰我听讲,他应该站着!”“下课后我们跳绳,他故意捣乱……”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个不停,小民红着脸,低着头,有口难辩,只好“认罪受罚”。

看着可怜的小民,我清了清嗓门说:“这样吧,小民的错误等老师了解后再处理,现在已经上课了,我想让我的每个学生都坐着上课,可以吗?”天真的孩子们齐答道:“可以。”我径直走到小民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告诉他上位坐好,他怯生生地看着我,疑惑地向座位走去……

这节课,我感觉到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始终注视着我,听讲十分认真,当我问道:你们知道生活中的农谚吗?小民也缓缓地举起了手,我立即示意他回答,他吞吞吐吐地说:“谷雨种甘蔗,立夏栽棉花。”还没等他说完,有的同学就叫起来:“老师,他说的是书上的。”“能记住就是自己的了,这说明小民作了充分的预习准备,这种学习方法很好啊,若坚持下去,定有很大的收获!今天老师要特别奖励你一枚学习星。”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民的脸又一次红了,不过头抬起来了,神情也舒展了许多。

课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交周记,他说爸妈都外出打工去了,他跟奶奶生活,奶奶不识字,检查不了作业,有时一贪玩就忘记写作业了,我肯定了他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跟他一起分析了不做作业的危害,并和他约定好了,每到周六、周日给他打两次电话,提醒他好好完成作业,平时遇到难题用电话或QQ与我联系,他很惊讶,报以羞涩一笑。说到做到,每到周六、周日,我不忘给他电话,询问他完成作业的情况……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小民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身边了,我问他有什么事,他很有礼貌地说:“王老师,以后您不用再打电话催我作业了,电话费很贵的,我一定会先完成作业再去玩的,一定的!谢谢您的提醒!”然后恭恭敬敬地给我行了个礼,多么细心和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啊,看着那灿烂的笑脸和自信的神情,我好欣慰!

就这样,他的作业再也没落过一次,课堂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许多。

篇6:教育故事案例

案例1: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的课桌上写了不少字,有自编的,有摘录名人的。资料多是健康的,但也有极少是消极的。有的同学写一句还不够,写了好多句。

看到这些,教师既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他们崇拜名人,内心蕴藏着用心向上的激情。生气的是他们在课桌上胡写乱画,有失礼貌。

教师说了自己的看法后,便向同学们提出以下推荐:凡事喜欢课桌文化的学生,今后能够用64开的白纸,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贴在课桌的右上角。每一个月,全班同学开展一次评比,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资料、形式、书写三个方面,评出全班最优秀的课桌文化。

一星期以后再上课,发现同学按教师的推荐做了,而且是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教师认真地看了同学们的“座右铭”,真叫人激动,资料健康,书写工整,每一张小纸片上都闪耀着一个伟大的哲理,蕴藏着同学们一份向上的激情。

案例2:有一位高中生早恋了班主任老师看眼里,急在心上,思考着怎样帮忙这位女生走出误区。有一天,王老师叫这位女生帮忙整理办公室,随手拿出一个生杏子给女生,女生咬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之后王老师又递给女生一个熟杏子,说:“尝尝这个,看看味道如何?”女生说:“又香又甜”。王老师见时机成熟,于是问女生:“为什么同样是杏子,可味道却大不相同?”女生说:“生杏子还没成熟,所以不好吃,只有成熟的杏子才好吃。”王老师接过话题说:“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时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子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女生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渐渐地从早恋的泥潭中走了出来。

大禹治水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堵不如疏。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上述案例中的状况,多是一顿劈头盖脸地批评。这样做,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而且还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情绪容易激动,对于他们崇敬的人和事,往往要透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案例1中的“课桌文化”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一种表现。对于类似的心理现象,既不能压抑,也不能禁止,而就应因势利导,使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为他们表现自己的激情创造条件,使他们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篇7:教育故事案例

-----尊重的魅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如此,由于遗传、性格、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存在很多差异。有的听话懂事,有的倔强顽皮;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迟钝呆板。教师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要因材施教,下面是吴老师的教学生涯中的真实事例和她的心得,她是来自临川中学高二(18)班的班主任。

我常常以成绩好来评价学生,把学生的成绩看很重,学不会就会严厉的批评,最终也没见学生考得多好。现在试着从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我竟然有了意外的收获。记得上次学校要对学生体检,轮到小红的时候,她哭着不让医生看她眼,医生一直劝她她一直哭,最后只有叫老师了,她本身是我们班的一个学习好很听话的好女孩,看到此情景,我就想她当时一定很伤心,为什么不想让医生看?我问。她哭着说我原来有沙眼,上次体检的时候那个医生给我的眼弄得可疼,我妈给领着我去医院看了,我不想让他们检查。我说那你让再检查一下看看沙眼好了没有?说着医生就准备去掰她的眼,她还是哭,不让医生弄。我说好我们不检查了,尊重学生的意愿吧了一会等她的心情好了,我把她叫到一边给他讲了其中的利弊,她就自觉的去让医生检查了。

孩子是有思想的,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需要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别人的关心、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呵护,他们不会把你的好心当做驴肝肺的。保护我们的孩子吧!给孩子一些自尊吧!这样孩子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正因为我尊重这位学生的人格,信任他,尽管当时我感觉他不一定能知道,我还是提问了他,所以在他看来这位老师非常尊重我,不因为我各方面表现不好而忽视我,所以才会有他后来的上进!所以我说,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过去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有些老师总喜欢以体罚的方式以示惩戒,以威严换取尊严。但事实证明,这种所谓“尊严”,不过虚有其表。只有当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以其高尚的品德和真诚的情感付诸教育,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教育故事案例

-----关注的魅力

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关注哪怕是只有四岁的儿童,他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必须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甚至更应该付出更多的心血去关注儿童。我是江西师大的一名教育经济管理的研究生,下面是我的所见所闻。

我有一个可爱的小侄子,今年4岁,每年只要放五一或国庆长假我都会回家看看我的妈妈和正在读幼儿园的小侄子。

2013年的五一假我早早地回到家,可能是许久没有看到我的妈妈的缘故,或是刚考上研究生的欣喜,我一回到家便讲个没完没了。妈妈也听得不亦乐乎。这样虚寒温暖大概半个小时后,我妈妈记起了我的小侄子,便大叫起来,但没有听到那个小家伙的应答。妈妈大叫了大概10多次之后仍无应答,于是便担心起来。我和妈妈急着到处寻找,把整个家都找了一遍,随后便跑到外面继续寻找。

最后,我们急匆匆的再次跑回家,就看到我的小侄子跑到外面冲我们傻笑,当我们问到‘为什么躲起来,不作声时?’他回答道,‘我是故意躲起来,你们一直讲话,都不理我,你们下次还这样,我要躲得更久„„’這番話让我寻思良久,哪怕只是一個只有4岁,还在上小班的儿童,他也是这么地需要他人的关注、关怀、关爱!后来,我每次都会警醒我自己,让我自己牢牢记住:不管在任何时候,一定要关注每一个人,要尽量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不要随意地忽视某个人。

以后不管在哪个场合,我都会注意到我的小侄子,让我的小侄子自己做决定,如果他的决定是错误的话,再和他讲道理,事实上,他总是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这让我很惊讶!

我深深地明白,连公园的每一朵花甚至是一棵草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更何况是一个人,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让我们关注在场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爱洒落在每一个角落。

教育故事案例

-----让孩子漂亮起来

自从我的侄子出生第一天起,他总能给我们家带来快乐,今年夏天,我在家呆了一个星期,一天早上我看到我小侄子在穿衣服,他先脱掉睡衣,我不禁笑起来,这小家伙小小年纪就一定要穿睡衣,否则都不睡觉的。接着他从床上下来,仔细地穿好我妈妈给他拿好的衣服,穿好上衣之后,他拒绝穿那条裤子,这让我很好奇,只见他走到衣柜前,不停地找衣服,过了好一伙儿他才拿出裤子,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他是想穿一整套衣服。只见他认真地穿好裤子,生怕弄脏了。

后来,妈妈和我说起,他就每天都记得穿这套衣服,就算洗掉了,也要等这套衣服干了,换上这套漂亮衣服。妈妈还补充到,当他穿这套衣服的时候可听话了:再也不坐地上以免弄脏;吃东西的时候也格外小心,绝不滴在身上等等。这时,我也在一旁偷偷观察,比昨天比还真不一样。他很高兴、很小心翼翼、时不时地看看自己的衣服,偶尔还要拍一两下。当他的小伙伴们来找他玩时,他还要特地介绍一下他的漂亮新衣服。他显得特别的自豪和骄傲。

篇8:教育需要倾听:故事、案例与思考

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问一个小男孩:“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小男孩回答:“我想做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 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 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 你会怎么办?”小男孩想了想说:“我会告诉飞机上的乘客绑好安全带, 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 林克莱特却仍旧耐心地注视着小男孩, 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时, 小男孩眼中的热泪夺眶而出, 随后的回答透露出孩童式的真挚:“我要去拿燃料, 我还要回来的!”看到这里, 我想, 倘若没有林克莱特的那份亲切、平和, 那样耐心的倾听, 在“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 小男孩哪还有勇气说出人世间最善良、最纯真的话语?倾听是理解, 是尊重, 是接纳, 是期盼, 倾听就是爱。

案例背景

爱学生是教师崇高职业道德的体现, 爱学生就必须做真诚的倾听者。然而, 在学校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为师者对话语权的“迷恋”导致教师对学生失去了耐心, 教师总是居高临下地“肆意”言说, 而要求学生“虔诚”地倾听;当学生说话时, 或是主观地判断, 或是粗暴地打断, 或是偏颇地回应, 总之, 作为教师有着太多的理由不让学生把话说完。这样的交流, 只有命令和服从, 只有授予与接受, 只有安排与执行, 只有言说者对倾听者的“高压”, 而没有理解, 没有宽容, 没有平等, 没有自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便很难产生主动言说的欲望。于是, 创新与锐气便在教师有意无意的忽略中远离了学生。

案例回放

一天, 德育主任“送”来一个学生, 我打量一下来人, 哦, 是小锐, 高高的个子, 文静, 但情绪很激动, 哭得像个泪人。前段时期我与他谈过心, 他很有思想, 和我也能说心里话。他见到我, 哭得更厉害了, 真让我领教了“委屈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了。德育主任交代说:小锐和班主任发生了争执, 班主任被气得心脏不舒服正在保健室休息。小锐表示不想和班主任再说什么, 也不想向德育处申辩什么, 而只想和我说说心里话。“小锐你先坐下。”他顺从地坐在沙发上。“我很高兴你那么信任我, 很愿意听你说说心里话, 更愿意分担你的烦恼。”这时的小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他的心理防线被师生间的平等交谈所打破。如他所讲, 从上学那天起, 他是第一次坐着和老师说话, 更何况是在副校长办公室和校领导这么谈话, 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和关怀, 他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我, 以求得帮助和解释。我和他之间, 没有居高临下的训导, 没有必须“坦白”错误的逼迫, 没有“指点迷津”的说教, 我只作为忠实的听众在等待他诉说“委屈和抱冤”。于是由泣不成声、断断续续的喊, 一直到心平气和地诉说的全过程, 我都没有打断他, 而是时而点头, 静静地、耐心地倾听着, 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渐渐展示在我的面前。繁重的学业压力, 家长的殷殷期盼, 希望得到教师关注的渴望,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能自律的苦恼, 尤其是不能和教师很好地沟通与交流的现状, 使他陷入极度逆反的境地, 甚至片面地把对教师的偏见与看法转达给了家长, 导致家校沟通不畅, 从而影响着他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今天和班主任的激烈争执是他对以上种种的宣泄。

小锐一股脑儿地将“委屈和抱冤”倒了出来, 最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听完小锐的诉说, 我们作了一次真诚的交流:“从你的诉说中我看到了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渴望, 也看到了你丰富的内心世界:你需要教师的帮助和保护, 你感到焦虑、愤怒和不满, 你孤独、内向、自我保护能力弱, 你特别希望改善与他人紧张、对立的关系, 但是你缺乏与教师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当然, 双方都缺乏倾听的能力……”小锐很感激我对他的理解与包容, 更感激我能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听他诉说“委屈和抱冤”, 并对自己当天的行为感到后悔, 表示愿心平气和地去和老师沟通。事后, 我找到他的班主任, 将《林克莱特的故事》和“我与小锐的故事”讲给了她, 她很受启发也有同感, 并和小锐预约了谈话。现在, 他们的关系很融洽, 家校配合得也很好。

案例启示

教育需要交流, 交流需要倾听。教育者常常在“说“, 然而话说多了, 便减少了听的机会;话说多了, 便失去了新鲜多了老套, 失去了信任多了猜疑, 失去了亲密多了距离。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 我发现, 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怀着一颗平和的心, 走到学生中间静静地倾听;带着一份信任, 用倾听抚平学生心中的委屈、愤怒和困惑。倾听,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育能力。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还没有听学生把话说完, 就喊一通、批一顿, 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实, 当教师在倾听中将理解、尊重和平等传达给学生时, 学生述说的过程往往就变成了反思的过程。

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需要爱心和耐心。要放下教师的架子, 更要蹲下身子, 尊重对方, 平等地面对学生。对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特殊的群体而言, 心与心的对话必然由真诚的倾听开始。不会做真诚的倾听者, 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 那么,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同样需要倾听师生心底的声音。

篇9:利用哲理故事教育学生的案例研究

【案例缘起】2012年12月7日,廖同学在其“师生交流本”里这样写道:“老师,我现在很伤感。每次下课后,我都会产生一种挫败感,今天的课更是如此。课后,我总是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可是,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能从课本笔记中寻找一丝安慰。我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而最让我伤心的是,别人都能做对的题,我却做错了。我无法忍受别人快速前进,而我却在原地哀叹。虽然明白自己不是最好的,山外有山的道理也早已知晓,可我心里依旧很难过。可能的话,我想超越别人,因为我不比任何人差,我想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一直以来,我一直对自己说着这番话。可是,它现在让我感到疲惫,每一次考试,如果最高分不是我,虽然表面上是满不在乎,其实我仍会痛苦万分。月考又一次临近了,我一点儿也不害怕,可内心还是有一丝不安,不知这次的考试成绩会怎样。”

【我的批语】相信自己的实力,努力长高就行了。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睁开眼,又是新的一天。也许,下次考试的最高分就是你。我介绍一篇好文章给你:

努力长高就行了

一位学者,前几年出了几本书,慢慢红了起来,但他也遭受了很多非议。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的文章是垃圾,有人殚精竭虑地想从他的散文中寻找文字漏洞,对他进行批判。

学者非常痛苦,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批评和指责,他甚至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坚持走这条路。有一次,他与一位佛学大师交谈时,谈起了自己的苦恼,佛学大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在一片荒坡上,有人播下了许多种子,有草籽,还有树籽。春天来了,籽儿全部发芽了,绽放出绿意。草籽的繁殖力十分强盛,很快就把荒坡染绿了。但树苗却长得稀疏,而且被荒草包围着。树苗的境遇十分糟糕,地上的营养都被杂草夺走了,头上的阳光也让杂草遮挡住了,很多树苗就这样死去。

但是,肯定会有树苗能活下来。到了第二年开春时,它会长得更高;到了第三年时,它又会长高一些……若干年之后,它的根扎得很深,可以汲取土壤深层的营养;它的树干很高,可以享受阳光的普照。那些杂草依然伏在地表,虽然它们的势力庞大,但再也无法影响大树了。

听完后,学者豁然开朗。

这位学者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棵树苗,那就要屏住气息,努力把根扎入泥土,努力长高,再长高。终有一天,你会超然于羁绊你的杂草。

【学生反馈】2012年12月15日,廖同学在其“师生交流本”里这样写道:“杨老师,谢谢您!以前我以为自己不正常,这种想法和感受一直都在我的脑袋里面打转,令我时常感觉好矛盾。这种矛盾让我十分害怕,进而又演变成了一种怀疑。现在,我感觉比以前好多了,心中也似乎没有那么多阴霾了,我真的很感谢您。我想,我只要努力长高就行了。

【教育反思】一个看似简单平常的小故事,让廖同学的思想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不由生出一种成就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样的话语对学生最有效?”不是恶狠狠的话语,我曾见过学生当着教师的面甩门而去的场景;也不是苦口婆心的话语,这世界上苦口婆心的母亲太多了,而真正听话的孩子却不多。我也曾见过一位教师和蔼、耐心地对一名学生做了两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学生最后却睡着了。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用故事去启发和教育学生,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故事终了,轻轻的一句点拨,也许会让学生从梦中惊醒,也许会让学生泪流满面,也许会让学生回味一生。

篇10:教育故事案例

案例1:上海教科院普通研究所的前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前期,以前举办过三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参加这个班的教师被称为“黄埔一期”。若干年后,当人们在去探访这些“黄埔一期”的“毕业生”时,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不在“原地”了。几乎所有的人不是被提拔了,就是被委以新的职务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教师在培训后,参与了学校教育研究活动,正是研究让他们变化了。这种变化使他们在同辈人之中显得更为优秀。

案例2:一些基层学校在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的过程中,学校领导时常表示:“其实课题能否理想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学习和经受锻炼。”当基层学校的各种试验项目得到验收并获得种类成果奖时,很多校长都表示,学校获得科研成果奖不是目的,目的是学校里的一批教师透过这样的研究活动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和快速成长。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研究室培养教师的最好方式;成长才是最大的成果。

透过这些案例,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他们成长的速度更快,职业境界更高。反之,只能是一位平庸的教师,或者充其量算是一位认真工作的教师,算不上学生的导师,教育艺术的大师。

有位特级教师以前指出:“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研究是一种意识、态度,不是简单的方法,是教师主体意识、主体精神、社会职责感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自觉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现实教育教学中来看,多数教师认为研究只是专家或者教研人员的事,高不可攀,与己无关。于是天天走进课堂,却没有对教学进行深度的理解和探索;天天应对学生,却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天天应对教材,却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设计课堂教学;天天应对困惑,却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不去思考和解决。正因为这样,教师的教学变成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

从教师自身成长来看,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透过研究使他们不再满足于知识的.传声筒与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决定和决策潜力的人,时时关注学科发展的动态,处处搜集着教学反馈的信息,并高屋建瓴地进行研究。把教室当作最好的天然实验室,把学生当作最好的试验和作者,教学与研究成为自己职业生命的两条腿,反思与研究成为自己一种专业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上一篇:关于工程技术员入党申请书下一篇:360全景互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