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三篇高二教案

2024-04-21

短文三篇高二教案(精选6篇)

篇1:短文三篇高二教案

10.短文三篇

四川德阳五中

龚如君

编写

教学目标

1.了解蒙田、帕斯卡尔、富尔格姆,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把握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教学重难点

把握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蒙田,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鉴赏其构思之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3.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全集》,生于1533年。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那么在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的眼里,又该如何对待我们仅有一次的生命呢?

㈡提出目标。

我们本节学习这首词的共性目标是: 1.了解蒙田,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鉴赏其构思之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我们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与个性特长设立一个自己的学习目标,你的个性目标是:

二、探究生趣

㈠速读课文,请用序号(一,二„„)标出意义段落,请用序号(1,2„„)标出段内层次,请用“

”标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请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请在相关的文字旁批注你的阅读感受,如对内容、主旨、语言、表现手法等的看法等,请结合学习目标、课后练习,将不能解决和有不同见解的问题逐一列举出来: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㈡课堂探究 探究结构

精读课文,并与同学商讨,根据文体特征、文中表现思路的语句或词语,探讨本诗的结构,体会其妙处,并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1.探究本课结构,从总体上理解课文

第一部分: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第二部分: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2.探究本课的结构有何妙处,思考对自己的写作有何启示?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归结:

探究内容:

1.“生之本质在于死”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

2.“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探究主旨:

《热爱生命》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的苦恼。

探究手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是怎样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对比。

好日子——细细品尝,坏日子——消磨光阴

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希望寄于来世;聪明的人——享受生活充实 突出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自由探究:

学习本课有怎样的收获? 自由讨论:

三、总结固趣

㈠自主归结。

1.归结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2.归结应积累的思想材料: 3.归结应形成的能力: 4.归结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5.归结学习的作用:

⑴学了本课对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有何作用?对学习写作有何作用?对提高阅读能力与掌握阅读技巧有何作用?

⑵本文有哪些思想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思想品质或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如何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这些思想行为或生活态度使之成为我们的行为指南?

㈡自主反思 1.反思学习效果

⑴本课哪些学习目标已经达成?哪些还似是而非?哪些尚未达成? ⑵对于掌握得似是而非、尚未达成的目标应怎样弥补? 2.反思学习态度

学习本课你的学习态度怎样?如果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改进?如果学习态度积极,是由于什么原因?将来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3.反思学习方法

学习本课你运用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学习本课你学了新的学习方法了吗?如果学到了,那是什么方法?你将怎样运用于将来的学习中?

㈡学习体验

1.学习本课能引起你对社会生活的哪些联想?

2.学了本课你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体验? ㈢老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预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熟读课文,列出需要探讨的问题。2.对课文进行个性解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帕斯卡尔,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2.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

帕斯卡尔,生于克莱蒙费朗,逝于巴黎。他自幼聪颖,求知欲极强,12岁始学几何,即通读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并掌握了它。16岁时发现著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据说他后来由此推出400多条推论。17岁时写成《圆锥曲缐论》(1640),是研究德札尔格射影几何工作心得的论文,包括上述定理。

帕斯卡尔的思想理论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思想录》一书中。此书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潮之外另辟蹊径;一方面它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切真理都必然以矛盾的形式而呈现这一主导思想之下指出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界限,并以他所特有的那种揭示矛盾的方法(即所谓“帕斯卡尔方法”),从两极观念(他本人就是近代极限观念的奠基人)的对立入手,考察了所谓人的本性以及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知识、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其中既夹杂有若干辩证思想的因素,又复浓厚地笼罩着一层悲观主义的不可知论。

㈡提出目标。

我们本节学习这首词的共性目标是: 1.了解帕斯卡尔,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2.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我们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与个性特长设立一个自己的学习目标,你的个性目标是:

二、探究生趣

㈠速读课文,请用序号(一,二„„)标出意义段落,请用序号(1,2„„)标出段内层次,请用“

”标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请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请 在相关的文字旁批注你的阅读感受,如对内容、主旨、语言、表现手法等的看法等,请结合学习目标、课后练习,将不能解决和有不同见解的问题逐一列举出来: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㈡课堂探究

1.题目“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告诉我们人具有哪些特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

特点:能思想 脆弱

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脆弱。2.既然人是渺小的脆弱的,那么人怎样可以变得伟大呢?

明确: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归结: 明确:

⑴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像一根苇草一样,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

⑵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

⑶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5.学习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

三、总结固趣

㈠自主归结。

1.归结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2.归结应积累的思想材料: 3.归结应形成的能力: 4.归结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5.归结学习的作用:

⑴学了本课对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有何作用?对学习写作有何作用?对提高阅读能力与掌握阅读技巧有何作用?

⑵本文有哪些思想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思想品质或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如何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这些思想行为或生活态度使之成为我们的行为指南?

㈡自主反思 1.反思学习效果

⑴本课哪些学习目标已经达成?哪些还似是而非?哪些尚未达成? ⑵对于掌握得似是而非、尚未达成的目标应怎样弥补? 2.反思学习态度

学习本课你的学习态度怎样?如果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改进?如果学习态度积极,是由于什么原因?将来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3.反思学习方法 学习本课你运用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学习本课你学了新的学习方法了吗?如果学到了,那是什么方法?你将怎样运用于将来的学习中?

㈡学习体验

1.学习本课能引起你对社会生活的哪些联想?

2.学了本课你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体验? ㈢老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进一步阅读课文,思考我们应怎样度过人生。

2.预习《信条》,要求能基本了解大意,并能作个性解读。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尔格姆,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2.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罗伯特·富尔格姆 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有《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信条》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成为美国第一号畅销书。

媒体对《我需要知道的一切„„》作了如下评论:

这是本多么有趣的书啊,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而且也适用于各个国家。——《纽约每日新闻》

一剂对付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年代里折磨着我们的那些恐惧的良药。——《巴尔狄摩太阳报》

富尔格姆对洗衣店和日常生活作了富有哲理的探讨,在通常不被注意也得不到赏识的那些平凡、琐碎的经验中,发掘出新奇的事物及其意义,很明显,他触动了一根民族的神经。——《西雅图信使报》

一部不可思议地打动人的作品,这个世界读了之后,带着一声惊叹说:“那太真实了。”——《弗雷斯诺蜜蜂报》

富尔格姆已经使他那种孩子般的惊人的感觉得到应有的珍视。——《达拉斯时代先驱报》 好或者糟,安逸或者艰难,生活的复杂和简单,奇特和凡俗,都被罗伯特的朴实而有灵气的散文澄清了。他的书,如同这书的作者,是个成功者。——《佛罗里达联合时报》

㈡提出目标。

我们本节学习这首词的共性目标是: 1.了解富尔格姆,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2.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我们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与个性特长设立一个自己的学习目标,你的个性目标是:

二、探究生趣 速读课文,请用序号(一,二„„)标出意义段落,请用序号(1,2„„)标出段内层次,请用“

”标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请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请在相关的文字旁批注你的阅读感受,如对内容、主旨、语言、表现手法等的看法等,请结合学习目标、课后练习,将不能解决和有不同见解的问题逐一列举出来: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㈡课堂探究

1.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明确: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2.“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3.“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所以说,“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在幼儿园就学过。

4.《信条》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5.学了本文有怎样的收获?

三、总结固趣

㈠自主归结。

1.归结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2.归结应积累的思想材料: 3.归结应形成的能力: 4.归结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5.归结学习的作用:

⑴学了本课对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有何作用?对学习写作有何作用?对提高阅读能力与掌握阅读技巧有何作用?

⑵本文有哪些思想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思想品质或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如何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这些思想行为或生活态度使之成为我们的行为指南?

㈡自主反思 1.反思学习效果

⑴本课哪些学习目标已经达成?哪些还似是而非?哪些尚未达成? ⑵对于掌握得似是而非、尚未达成的目标应怎样弥补? 2.反思学习态度 学习本课你的学习态度怎样?如果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改进?如果学习态度积极,是由于什么原因?将来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3.反思学习方法

学习本课你运用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学习本课你学了新的学习方法了吗?如果学到了,那是什么方法?你将怎样运用于将来的学习中?

㈡学习体验

1.学习本课能引起你对社会生活的哪些联想? 2.学了本课你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体验? ㈢老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理解课文

篇2:短文三篇高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3.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4.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5.读懂这三篇短文,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通过文化论著的阅读,可以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板书)短文三篇

二、明确目标

1.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2.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2.关于《热爱生命》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接着,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谈到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作者以自己为例,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但还是“迅速抓住时间”,“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3.关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这是作者在瞬间进发出的思想火花。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4.关于《信条》

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2.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3.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4.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5.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篇3:短文三篇高二教案

本课遵循《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理念,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指导思想,通过更快地掌握正面双手传球,并借助层层递进的诱导练习,有效达成正面双手传球的技术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调动学生排球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面对枯燥、困难的基础技术动作学习,要善于调整自己的畏难情绪,挑战自我,不断进取。

二、教材分析

“正面双手传球”是排球运动中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是组织战术的基础,主要用于衔接防守和进攻。本课为正面传球,其动作要点主要有额前上方击球,触球手型半球状,蹬地伸臂,利用指、腕缓冲及反弹力将球传出,本次课为排球“正面双手传球”的第2课次,教学重点是“传球手型”的固定,从第1次课的无球徒手模仿和持球模仿到本次课的持球传球,要求学生先做好传球手型再主动迎球传球,通过练习难度逐步递增的方法来探索有效达成正面双手传球的技术学习,加强传球手型的动作定型。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1)班和(2)班的女生合班,人数为50名。大部分学生对排球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从学生之前的垫球技术分析,学生对排球学练所需要的力量、柔韧等体能基础相对较差,教学需要从头开始。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排球垫球的基本功复习,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确定正面双手传球教学从学生自主学习固定手型持球传球开始逐渐过渡到2名学生1组垫传配合。

四、教学流程

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流程图(见下图)。

篇4:何岸短文三篇

这里刊发的是作为艺术家的何岸的三篇文字,是小说?是散文?是自传?抑或是随笔?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抚读着这些碎片,我们可以说:“这些碎片寸寸割心……”

碎片

我在这座城市飘荡已经有六年多了,六年前来到这里时,我身无分文,对未来没有任何的憧憬,认识的人只有我的女朋友,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

几个月地下旅馆的生活,让我不知所措。每天除了在白天大街上卖打口盘,晚上回到充满潮湿和霉味的旅馆里疯狂地做爱,仿佛只有这样才不会孤单。七月的北京酷热难当,我们在双安的基地被警察查获之后,我接着开发出一个卖碟的好地方——位于大北窑的工艺美院。站在七月的阳光下,对着过往的兄弟姐妹厚颜无耻地大声说:“热爱音乐吗?热爱生活吗?”中午是我的节日,女友班上的同学一来一大群。女生们一人拿着一张CD,看着帅哥走过就齐声喊:“热爱音乐吗?帅哥!”没有不落马的。那是我最幸福的七月!每天收摊时享受了一整天阳光的汗水顺着脸颊滴到嘴里,咸咸的很好吃。

我对将来的期望就是能够开一个音像店,这个愿望很快就被完结掉了。我想扩大进货量,找人借钱又进了一堆货,在中午卖盘时被警察俘获。在把我推上车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坐在石凳上的女友,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用满是泪水的大眼睛看着我。我在车上对警察说:“叔叔,放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他们没收了我的全部CD还有钱,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放下。

我一个人顶着阳光在人行道上走着,内心很惶恐,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走过一个街口时,我看着迎面而来的一辆吉普车在我眼睛里越来越大,我没有躲避,侧过身用正脸迎向它。都记不清当时我看到了什么,但我确实能听到我的脑袋里有很大的嗡嗡声,很大很大的声音立即被一股巨大的焦糊味冲散。紧接着,嘭的一声,我身边的防护栏飞了出去,我这才感到惧怕想转身逃跑,无奈我的膝盖在跳动,身体在发抖,根本挪动不了半步。开车的好汉面如土色地对着我一个劲地说:“牛逼!牛逼!”

感谢老天爷没有把我收了去!我挣扎着活到了二零零三年,看这势头还要继续活下去。二月底的北京有了一点点春意,我走在大街上,迎着陡峭的春风,张开嘴咬了一口属于我的第三十二个春天。真牛逼!我活到了三十二岁,现在是扎扎实实地成了一个老油条了。我的二十岁就住在我的隔壁。我痴迷于我的二十岁在夏天的阳光下被人打得抱头鼠窜时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阳光的味道。那个时候老觉得哪吒被龙王逼死的时候是在二十岁!我很喜欢哪吒,我妈老说我长得很像他,真牛逼!他二十岁就被龙王逼死了!

二零零二年十月杨洋打电话告诉我,金红梅死了。我吓了一跳,她是被电动三轮车撞死的,马路的那边是她爱上的一个男孩和那个男孩的女朋友。这真不是一个凄婉的故事,她仅仅是到男孩的老家来看看他,也许只是不小心,太不小心了。我想当时肯定也是嘭的一声……说到这里我忘了告诉大家,金红梅是我认识的一个校友,算是比较熟悉吧,女,一九七四年生于湖北,死之前在上海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好像每隔一段时间我的一个触手可及的朋友会在突然之间离开,就像按动电脑的Delete键一样迅速、干脆。我是个佛教徒,我想,在我老死以后也见不到他们了,他们已经投胎到了人世间,我可以在阴间看着他们在人间的阳光里辛苦地再活一遍。 我的记忆如碎片寸寸掉落,我还记得向我迎面而来的吉普车是我最喜欢的“陆虎”,是一个叫我牛逼的好汉开着的。如果他当时很不小心地撞到了我,我也会在嘭的一声中飞起来,我想我那肥胖高大的身体是非常适合像陆虎这样的车给撞上的,这是我在回忆中常常感到自豪和温暖的地方。 我肄业于一九九六年,在离开学校的联欢会上,我们几个好汉在依依不舍地唱着歌。我清楚地记得那首歌叫《明天会更好》,我们都在泪流满面地歌唱,也在热血沸腾地期待,期待我们的生命能够穿越即将到来的风雨到达一个充满阳光的未来。

关于海

我在说到海时前面一定要加蔚蓝色的,这是我对海的极限认知,没有办法。我是长江边长大的,对水的形态和博大就只有那一条江带给我的遐想。我只有两次见到了海,一次是在汕头,那次的印象不提也罢,太让我失望了。海对于我来说是有声音的,那一次我只听到了机帆船的声音,剩下的就是灰色的翻着机油的海。还有一次就是在去年,我三十一岁的时候,我们一行五人,要从北京到香港转机去台湾,快到香港新机场的时候,我透过炫窗看到了她。当时在我的周围你所想象的关于海的所有铺垫都完备,我的眼底是维多利亚湾,飞机下降的速度很慢,我可以有时间一览我想象里的海,还有那天的阳光,卓越的阳光,在那样一个角度,你只能用洒在海面上这样的比喻并且是跳动的铺洒,现在就缺音乐了,嗯,我确实第一次看到了音乐,我的眼睛里有我所知道的关于蔚蓝色的音乐,用北京混子的话说太TMD波光粼粼了!我终于发现我确实是一个平庸之辈,在那样一个时候我的第一次就只有在这样的词语和情感中游荡,没有任何多余的独特的东西,可惜了我的蔚蓝色的大海。

小的时候,很爱看动画片《哪吒闹海》,最喜欢的就是哪吒站在陈塘关头面对大海拔剑自杀的情景。当时的镜头就是后来我在骇客帝国里看到的那样,我的少年英雄背对着我面向大海提剑封喉,剑入喉咙,这时我的盖世英雄忽然停止运动,镜头继续移动,我的目光随着镜头从我的英雄的背后越过肩头到达眉间,我的少年英雄眼里充满愤怒和忧伤,琵琶声碎,碎落我心。随后在她的瞳孔里一片蔚蓝色,我的英雄走了,绝美。在此以后,我知道了海是自杀者的天堂,特别适合少年,(西湖就只有给小资妹妹们准备了)。中国的乐器看来只有琵琶才能够表达海的声音,可惜,女孩不能够担当这种载体,只有男孩才能够拿着琵琶对着大海声声碎拍。安徒生说大海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这句话很入我眼,总有些神秘的东西在那一片蔚蓝色的里面吸引着你,看着那一片蔚蓝色就是一种呼唤,我们从那里面来,总有一种要回到那里的冲动。

我倒觉得自己上小学时的装束:白衬衣、兰裤子和红领巾是最适合在蔚蓝色的大海边慢动作地奔跑了,要是得了绝症就选择两种地方,三十五岁以前我就选择大海一定要是蔚蓝色的,就穿着我的少年的装束,白衬衣、兰裤子、红领巾,飞入大海。然后你就会在几天后看到一个永远的少年在海上漂浮,海面上是我的少年的颜色:红,白,兰。曾经第一次看到山海关这个名字,仅仅是这三个字就让我一夜未眠,我在想那是飞越了多少千山万水以后的景色,山海如斯,残阳如血。

nlc202309011605

关于表情的上下文

武汉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梦想被赶到一个潮湿角落的城市,就像我在少年时候屡次被人打得抱头鼠窜的时候,总是要找个很晦涩肮脏的地方蹲在那里踹息。那个时候最真实,我的心跳,呼吸都在那个角落里面。不过对于我这样的在打架时很能够逃跑的人来说,有一次终于没有跑了,被一伙人堵在了一个我刚要蹲下来的角落,那是一个房屋的废墟。因为对方拿的都是木棍,把我的意志彻底打垮了。我从刚开始的呼天抢地被打得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到后来我都忘了疼痛,就躺在那里,双手抱着头,身体紧紧地蜷在一起。从痛苦的缝隙里张开眼睛,我看到在哪个角落里的一些凌乱的纸片上面有着很明显的擦过的大便的痕迹。关键是那些野草,叶子上还挂着人的吐的浓痰艰难地垂下来,痰的丝线随着我的呼天抢地的呼喊颤动着。我也不知道那个时候的身体怎么那么经得起折腾。

武汉的欢乐就是在那个时候,无论什么季节,你都可以找到一个很老的角落,在那里自言自语或者躺下来,在你的旁边就是古老房子的转角,还有仰面的一大片天空。老京广线两边都是杂草,如果看到一个被丢弃的饭盒(不是后来的泡沫那种,我忘了是搪瓷还是陶的),它就会让我浮想联翩。爸爸告诉我那叫盖浇饭,火车上吃的,你到北京上海去的时候就吃那个,饭被蒸的和碗沿一样整齐,上面就是汤汁和饭菜,很好吃,这是爸爸说的。他去过很多地方,好几次告诉我在去的这趟火车上有什么样的盖浇饭。

这是武汉曾经让我温暖的地方,你的情绪再怎么压抑都可以找个古老房子的角落,在那里蹲着喘息。你可以从一个墙壁的棬头摸索到一个刷着文革标语的西洋小房子的背后,在那里撒个尿,或者捡一个你喜欢的横板子的烟盒。这个城市的孤魂野鬼都在那些古老房子地下室或者阴暗潮湿角落里面,不能见阳光,它使得这个城市从晚上到白天都在呼吸着。伴随着自己艰难生活的开始,每一年都在消失着自己很多的记忆,看着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变成了武汉的一条条像盲肠一样的大道。那些野鬼们都被阳光杀死和驱赶,他们比我还要可怜。魂飞魄散的时候,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

武汉越来越像一个被人奸杀的妇人,不知道什么人在享受完他们的快感的同时,还把这个妇人的肠子拉了出来,随意抛弃。现在每年回家如果是我一个人在路过一个曾经少年留恋的地方,我都会掉过头去或者闭上眼睛,不忍观看她现在的模样,那就是一个被人蹂躏肢解之后重新拼装的尸体。一个城市可以残忍到让你失意的地步,你就想剩下的就是逃避和飘荡。真想念曾经有过的表情和季节的味道,我都忘记很久了。

篇5:短文三篇学案

一、基础知识过关:

1.作者简介

(1)蒙田(1533—1592)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1572年开始撰写《随笔集》。

(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2.文体常识

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二、整体把握三篇文章思想内容

1.关于《热爱生命》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接着,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谈到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

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作者以自己为例,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但还是“迅速抓住时间”,“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2.关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这是作者在瞬间进发出的思想火花。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3.关于《信条》

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阅读下面三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1)生命因信念而顽强、坚忍。

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

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几天后,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直到洗净才敢吞食。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就这样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在这34天中,两台水泵以每小时近200吨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员从井下抬出了12具尸体。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这使所有闻知此事的人都充满了好奇,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2)战胜生命绝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烦意乱地走到悬崖边。他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年轻的心已不愿负担人世的孤独和艰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锢在坛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种要把坛子冲破的冲动。于是,他把脚轻轻凌空一提。忽然,有什么独特的声音传来,他不禁侧耳静听。噢,是婴儿的哭声,在这荒山野岭,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顿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袭来,他一把推开诱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啼声和灯光奔去。那是他命运里最耀眼的一次闪电。数年后,他的伟大作品如春雨般洒落俄罗斯及世界。他就是屠格涅夫。

(3)生命因抗争而尊贵。

《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生于1963年,华东师大毕业。生病前是上海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陆幼青1994年发现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但3个月后,他拖着轻飘飘的身体顽强地走进公司大门,微笑如旧。他对朋友说:“人有死亡的尊严,应该有自己选择接受死亡的方式。”2000年夏天,陆幼青再度发病入院时,医生预言他“还有100天”。此时,他出奇地平静,思考良久,决定以日记的形式记载这100天的经历、过程和心理变化。“自己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难过,很容易地就会逃避。日记像考勤卡似的,勤奋与否一目了然。”他将日记定名为《死亡日记》,并决定“网上直播”。陆幼青在病床上共写了34篇日记,数十万字。“一篇两三千字的日记,要用去我四五个小时。我躺着、坐着、倚着,以各种姿势坚持写完它。”日记一发表,网友们的贴子纷至沓来,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

篇6:《短文三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

2、理清作品思路,分析文章阐述的哲理。

3、品味文章朴实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4、领会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重点:

1、理清作品思路,分析文章阐述的哲理。

2、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教学难点:

1、把握短文的观点以及支撑观点的材料。

2、领会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设想:

1、圈点批注,把握阅读的方法。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对生活的感悟,把握文章主旨。

3、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

一个死囚在临刑前被突然告知:你如果能端着一碗水绕皇宫走上一圈而滴水不洒,你就会被国王赦免。死囚答应了。皇宫周围高低不平,还有许多台阶,观看的人起哄,而死囚只是死死地盯着碗里的水,一步步地走了大半天,终于走回到了出发点,竟然一滴水也没有洒出来。人群沸腾了,国王也非常高兴,问他:“你怎么能做到滴水不洒呢?”死囚回答说:“我端的哪里是水,分明是我的生命啊!”人生只是一个竞技场,当你扮演自己的角色在场上自由呼吸着生命的空气时,也许你并没有觉察到,生命、自由的宝贵,而一旦将失去这些,除了懊悔与自责外,更多的是加倍珍惜。

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那就让我们从《短文三篇》中寻找答案。

这三篇短文,是三个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家,站在不同角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这三篇短文蕴涵的深刻哲理是什么,看看能不能对我们认识“人”有所启发。

二、基础知识过关:

1、作者简介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2、文体常识

随笔: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三、学生自读课文,并圈点批注文章

方法指津:把你认为能够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进行圈点、标注。

四、文脉梳理

1、《热爱生命》这篇短文分别表述了什么样的主旨?是怎样表述的?

明确:这篇短文的思路是这样的: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认识有偏差,只好虚度此生。接着换了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的苦恼。作者由于讲究生活的方法,才使生命丰盈饱满。

2、简单概括:

第一部分(第1~2段):热爱生命,享受生命的乐趣。第二部分(第3段):珍惜光阴,充实生命。

五、疑难探究

1、自主探究:请大家将预习中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和问题提出来,互相探究解决。

2、合作探究

(1)文章中“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而有限的,活过一天,就意味着向死亡走近了一步,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作者正是从终极意义上关照生命,以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2)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否举出实例证明这个观点。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死而无憾。

如果一辈子浑浑噩噩,消极悲观地对待生活,留下太多遗憾,临终必然苦恼。

从哲学意义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身亡的苏格拉底、引颈就刀的阿基米德、服毒自杀的杰克•伦敦、自沉汩罗的屈原、进退皆忧的范仲淹、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鞠躬尽瘁的周恩来等著名的人物都是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生命的自我超越。

3、概括主旨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就不觉得烦恼了。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后两篇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1、这是作者在瞬间进发出的思想火花。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主旨: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

2、探讨特点

语言美:运用修辞手法:①比喻,使内容形象生动,将人比作会思想的苇草,指出人脆弱和坚强的两种特性;②对比,指出人和顽石、畜生的区别在于思想。

哲理美:文章深刻而耐人寻味,如苇草的脆弱和坚强,时间、空间的无法填充和思想、尊严的可以追求,庞大的宇宙和渺小的“我”之间的辩证关系等,文章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点明思想对人的重要作用。

3、关键句子理解(1)“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明确:作者将“人”比作“苇草”,形象地指出人是脆弱而不堪一击的(这是就肉体、物质一面而言的)。接着作者转折一笔在“苇草”这个喻体前加了“能思想”的修饰语,强调由于有思想,人就比宇宙还高贵,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从而指出人要“努力地好好思想”。

(2)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明确: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3)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明确: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三、学习《信条》

1、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2、注意这些信条中,最能打动我们心灵的是哪些?(探究短文的重点难点)

3、总体看来,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探究短文的主旨)

明确:人们在生活中要想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了。

4、关键句子理解(1)“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滩中。”(2)“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5、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明确: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6、小结

“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是个容量很大的题目,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举重若轻地以开列“信条”的方式来大题小做,见微知著。这些“信条”不仅适用于幼儿园,而且适用于家庭、社会;不仅适用于孩提时代,也适用于成年时期;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在幼儿园里就学过的最基本的规则。作者诚恳地呼吁人们都来积极主动地实践这些充满人性光芒的忠告。

四、整合全文

将这三篇短文联系起来作点思考,发表自己对生命、生活的认识。明确:“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信念的一种高级动物,是受到自然厚赐的优越无比的一种生命形式,我们应该用思想指引自己的行为,用信念照亮人生的道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让我们生活是丰盈充实,有意义、有价值,如此,即使地‘死亡’,我们也会泰然处之。”

五、总结 三篇短文中,这些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的语句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当我们懂得了死与生的关系时,我们会更加热爱生命;当我们知晓了人如苇草一般脆弱,但有了思想我们变得高贵而强大时,我们看到了思想对于生命的意义;当我们明白度过一生靠的居然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那些信条时,我们不禁感慨看似简单的信条中包含了多少永恒!这些都是由作者运用辨证统一的思想找到矛盾的对立统一点,从而在我们寻常所见中敏锐地捕捉到并加以挖掘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请大家精心领悟、摘抄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拓宽到课本以外,搜集整理一些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

3、做《同步作业》巩固。

4、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热爱生命》 坏日子

热爱生命

好日子

重在态度

哲人

我 更多的关心生命

如何热爱

讲究方法

抓住今天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脆弱 人是苇草

渺小

高贵

有尊严

人伟大

不断提高自己

人能思想能囊括宇宙

《信

条》

怎样为人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怎样处事

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

怎样生活

上一篇:端午假期活动总结下一篇:包装设计与科学技术关联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