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教学课件

2024-05-22

建筑的教学课件(精选8篇)

篇1:建筑的教学课件

建筑的教学课件

活动设计背景

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结合教学计划开展的美工活动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热爱、喜欢绘画和手工制作

2、让幼儿认识家乡,具有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

1、图画纸、油画棒、纸盒、胶带、范画、建筑模型

2、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里面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听听歌唱的地方是哪里。”

(2)“小朋友们真棒,歌中歌唱的就是我们的家乡,我们家乡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图片”教师出示建筑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建筑,他们都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二、(1)教师:“家乡的建筑美不美呀?”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老师为家乡设计了漂亮的建筑物,老师准备了纸和笔也想请小画家们一起给家乡设计最漂亮的建筑。”

(2)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小朋友们真棒,老师用废旧纸盒做了一幢漂亮的建筑,小朋友们想不想见见它呀?”教师出示建筑模型并给幼儿讲解制作用的工具和方法。

(4)幼儿制作建筑,教师巡视指导。

三、(1)教师点评总结

(2)向客人老师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放进展馆。

教学反思

1、 此次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幼儿的能动性,应重视师幼互动环节。

2、要重视幼儿平时进区域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是给幼儿材料时,要让幼儿会操作,会运用材料。

3、教师也可加入与幼儿一起绘画和制作环节,不要过早出示范画,可与幼儿作品一同出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预防幼儿想象空间受限。

篇2:建筑的教学课件

1建筑结构模型在建筑工程教学中应用现状

现在的建筑结构模型基本都是应用在高校中的建筑制图等课程中,这些建筑结构模型大多是由一些相应厂家生产的,但是现存的一些模型大多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运输、制作、安装和结构稳定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厂家在生产建筑结构模型时,经常使用有机玻璃对材料进行替代建筑中的实际材料钢筋,这样生产的模型虽然在外型上看起来没有很大差别,但是实际作用却打了很大的折扣,某些重要内容无法得以体现,如钢筋梁柱之间的锚固、钢筋材料本身的材料特征、钢筋的实际搭建方式等都无法真实呈现出来

其次,只有单纯的硬件模型还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结合配套软件,也就是模型的说明,用来反应模型的具体内容及相关知识的延伸,但是实际情况下,由于技术力量的有限性导致模型反映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厂家并没有提供模型相关说明,制作的模型也大多只是反映了简单的结构构造。单纯使用模型进行教学,教师自身的水平很大程度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了一些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无法真正体会到模型的作用。如果模型出厂时能够配套相应的说明,结构模型就不仅是用来反映简单的建筑构造,而是对建筑材料、实验、预算、施工等内容进行综合反映,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讲解,也就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出模型的作用。

2建筑结构模型研制

(1)建筑结构模型设计

研制建筑结构模型,首先需要对建筑结构模型进行设计,下面以一个建筑结构模型为例。模型设计为两层,每层两个方向各为两跨的结构,下层采取一半高度置于土中的设计,来增加其稳定性,从而也方便观看。梁柱断面采用1:2的比例,梁长和柱高都采用缩小比例2:1,从而保证更好地反映相关内容。梁柱锚固处的钢筋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保证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如果梁的挠度过大,则需要采用有机玻璃模板来进行固定。

(2)建筑材料及实验

工程中购买的钢筋,一级小规格的钢材大多是圆盘形式,二级和三级的钢筋大多是直线线材形式,其一般长度为9米。而且钢材表面上也经常有相关标示,如厂家的商标、钢材的规格及直径,这些标示一般是每隔2米出现一次。钢材表面的形式分为光圆和带肋,带肋又分为螺纹肋和月牙肋两种。因此制作模型时对于板筋选用时应选用光圆钢筋,梁处的钢筋应选用螺纹肋,柱筋应选用月牙肋。从厂家购买钢材后应当注意厂家提供的出厂合格证,这为以后的工程验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证。出厂合格证一般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厂家提供的盖有厂家公章的原始合格证,另外一种是在厂家的原始合格证上也可以加盖经销商的红章。钢筋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因此使用时应当对其材料进行见证取样检查。取样时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取一定长度的钢筋到检测单位进行检查,并要求其出具相关检测结果报告。检测内容通常分为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性能的检测,前两项为力学性能的检测,后两项为塑性性能的检测。

(3)建筑结构构造施工

在建筑结构构造施工中,钢筋的连接形式主要分为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三种,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前两种更加常用,机械连接形式使用比较少。在进行模型制作时,可以将这三种连接方法在不同部位都出现,从而便于学生对这三种连接形式有直观的认识。可以在板筋的连接中采用绑扎的形式,边柱和角柱可以采用机械连接中的套丝对接连接,中柱中可以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梁筋则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对于焊接工程也需要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

3建筑结构模型在建筑工程教学中实际应用

建筑施工图纸大多采用的平法标注形式,对于建筑结构模型来说,则可以将图纸和模型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钢筋的布置。比如梁KL1(2A),表示这个梁的编号为KL1,并且该梁有两跨,一端是悬臂,梁的断面是200*600,箍筋为8双肢箍,间距是200MM,加密区的间距是100MM,上部布置2根通长18钢筋,负弯曲处设置5根18钢筋,布置形式分为上下两排进行布置,上排断点为净跨径的1/3,下排断点为净跨径的1/4。腰部设置两根16的抗扭构造的钢筋,下部布置3根通长的20钢筋。另外,梁柱锚固连接处的构造是以平法图集中的规定为要求的,具体选用的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按照此规定要求,柱顶处和梁锚固分别采用其43页非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中详图B和44页非抗震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中详图B的做法,梁采用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弯锚的做法,悬臂端则采用66页各类梁的悬臂端配筋构造详图C的做法。

4结语

篇3:建筑的教学课件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不适合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适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应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课程以及同一课程的不同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方法尽可能直观。“建筑制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的识别和绘制,学会由实物到图形的相互转换。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教具、模型和挂图,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从网上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最大限度地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学习“专业施工图”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图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绘制图纸“知识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绘制图形的顺序。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建筑制图”涉及到数学、物理等知识,而部分中职生因为这些科目的学习基础差,从而对学习这些知识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有可能因听不懂而不愿学习。但是,如果教师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积极性,那效果比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要好多了。

(3)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大部分学生反映“建筑制图”枯燥难懂,特别是对刚刚学习建筑专业知识的学生,更是缺乏学习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要想让学生尽早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乐趣,我觉得一个不错的方法就是将书本知识和现实中与该知识有关的特别是学生大都熟悉的问题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投影法有关内容时,可以以学生平常都知道的灯下面的影子和太阳下面的影子为例;在学习点、线和面投影的时候,可以以教室的三维空间为例。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

“建筑制图”这门课实践性很强,只有搞好实践教学这个环节,才能让学生在巩固、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技能知识。为了搞好实践教学,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实习条件,如学校的各种挂图和教学模型等;另一面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和环境。例如,在学习三面投影图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正三棱柱和正三棱锥,然后让学生看着自己制作的模型画出三面投影图。

三、利用好视图、轴测图和立体模型之间的转换练习,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建筑制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的识别和绘制,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看物画图、看图想物,进行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的相互转化的训练,形成空间概念。在“建筑制图”中,轴测图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其表现出来的效果与我们观察物体的视觉角度相似,所以搞好轴测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由于部分中职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他们仅能识别一些诸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简单图形,所以在轴测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轴测图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精选一些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作为教学对象。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画一些轴测图的草图,因为中职生基本上都有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和能力,这样让学生亲自操作,可能学习效果会比较好。学生掌握了轴测图,就可以根据轴测图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并由轴测图去想象物体的真实形状。经过这样的循环往复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树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篇4:建筑的教学课件

关键词:建筑制图;建筑CAD;中职学校;项目教学;项目驱动

1 概述

CAD是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缩写。十八大以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已经深生产生活中,已然成为社会发展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AutoCAD,学习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应用于图形绘制工作中,成为一个拿得出手的技能素质。

2 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的主体是在中考没有考入高中的落后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因各种原因导致学习不佳,理论知识跟不上,具有基礎知识差的普遍特点,面对理论知识多而难的情况,即使很想学,也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学习信心难以树立。但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使中考落榜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梦想,如何学习一技之长,提高自身技能,毕业后才能融入社会,甚至成为某些行业中的佼佼者。

该校综合考虑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情况为建筑工程与施工、工程造价专业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建筑制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一年级第二学期为学生开设《建筑CAD》课程,在学生已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建筑制图》这两门课程后,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掌握识图纸的基础技能,才开设《建筑CAD》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容易将两门课程脱节,学习CAD课程后只是简单的掌握了该软件的基本命令,不能很好的为建筑制图做好辅助工作,使CAD(计算机辅助制图)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当前形势下,发挥就业的导向意识,提高技能的本位理念,成为中职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科学规划,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是所有中职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中职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的有效结合成为提高学生技能素质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结合

3.1 教学内容的整合

《建筑CAD》是做好图纸绘工作的重要工具,《建筑制图》知识内容是学好《建筑CAD》的基础。课程内容安排上,将《建筑制图》与《建筑CAD》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以《建筑制图》的内容作为主线,把《建筑CAD》的内容辅助于教学,达到内容的整合效果,便于学生学习理解[1]。

3.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新形势下,按照分离式教学方法讲授《建筑制图》与《建筑CAD》已经难以满足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建筑制图》与《建筑CAD》作为两门课程,分别安排教学,课程开课时间间隔太长,不能达到有效的理论知识结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将《建筑制图》与《建筑CAD》分为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讲授,即"三段式"教学法;一是认知阶段,二是掌握阶段,三是应用阶段,面对应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2]。

认知阶段:以建筑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原理及各章节理论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认知度。要求学生认知与理解要学习的课程。明确认识《建筑制图》与《建筑CAD》是什么,学什么,干什么。在此阶段以加强直观性教学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

掌握阶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清晰生动地讲授相关章节的概念、原理,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掌握完成点、线、面、体的三面投影图、简单建筑构造图的的绘制与识读。

应用阶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识读与绘制专业建筑施工图是本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将学生利用《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知识独立完成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技能操作,能识别操作中的差错并自行纠正。

3.3 考核方式改革

《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的结合教学把课程考核进行了改革,《建筑制图》与《建筑CAD》作为技术课程,以实践作为考核内容,达到以实践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课程考核体系,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

3.3.1 德育考核

课程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常规检查作为道德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上课的评估,学生互评,作业完成等内容反映体现。

3.3.2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主要以制图基本理论知识、空间概念、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符号、线型、尺寸标注、各种图的投影原理,建筑CAD基本知识、CAD基本操作、基本绘图的命令与编辑命令的功能等系统理论知识,采用教考分离方式,实行笔试与上机并用的考试模式。

3.3.3 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即实践。一是学生手绘建设计划的工作业绩,二是与AutoCAD地图绘制施工计划和成就的全面培训,三是评估CAD绘图机运行性能的总结。

4 结束语

当今建筑制图发展的趋势要求将现代技术融入传统制图中,《建筑CAD》结合《建筑制图》的教学,有利于中职学生掌握绘图的理论,制图标准,学习如何使用电脑辅助设计(CAD)软件,《建筑制图》和《建筑CAD》教学相结合是当前形势下更先进的教学创新模式。我们将贯穿课程的全过程中,最终达到仪器绘图、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三种手段结合使用,促使学生真正达到建筑设计员的素质水平,实现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结合课程的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付蓓.对《建筑制图》与《建筑CAD》课程相结合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7):108.

[2]李红群.AUTO CAD与建筑制图组合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2):168.

篇5:未来的建筑课件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范画、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未来建筑的图片。 学具:油画棒、水彩笔、勾边笔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树立创新意识。

2、操作目标

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造型新、样式美、功能多的未来建筑。

3、情感目标

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未来建筑的想象。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将自己所设想的未来的建筑,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案例背景

美术教师该如何打开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发掘孩子的天性并启发他们以发散思维的方式去设计呢?我十分欣赏国外的教师那样富有想象力的头脑风暴的启思方法,我希望此堂课能借鉴此法。

设计理念

设计未来的建筑,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那么怎样让劣势变为优势,老师在这节课怎样启发学生很重要,如果一开始不打开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很容易使他们被动,枯燥地接受,设计不出这堂课预想的成效,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进行了新的处理与尝试,其教学过程如下。 过程记录

一、引导阶段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吗?”

生答:“看过!”

教师:“你们知道机器猫来自哪里吗?”

生答:“日本或未来。”

教师:“对,它来自未来,那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教师:“看了视频后,你发现未来的建筑都建在什么地方?” 生答:“天空、海底、宇宙、地下??”

师小结,并导入课题,“未来的世界真神奇啊!今天就让我们来画一画未来的建筑!”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在未来的世界,人们在各星球之间自由地来往,并且设计了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还能和外星人进行交流。那么,未来的建筑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们设计了什么样的房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们对未来建筑的幻想!”播放图片。

2、教师:“看了图片后,你发现未来的建筑与现在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外形的变化。

(2)功能的`变化。

(3)材料的变化。

(4)位置的变化。

(5)色彩的变化。

3、探讨、交流

在未来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那时,你会选择住在哪里?它在外形、功能、材料、色彩上有什么变化?

以四人为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黑板演示范画。

听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老师有了一个创意,我想把房子建在海底,它的外形是飞碟的形状,靠喷气式发动机遨游在广阔的海洋世界。除了画一些水草和鱼类代表海底,还可以画一些海底通道作为背景。未来的建筑在色彩上更加多姿多彩,可以为你的建筑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样表现未来的建筑。播放学生作品图片。

三、学生创作

1、教师:“看了这些精美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未来的建筑吧!”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评

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的形式对作品进行点评。并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功能奖、最佳色彩奖等。

五、总结

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美术课所学的设计理念应用到生活当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充满幻想、充满创意的美术课,学生可以随意想象并设计绘画出自己心目中未来的建筑。

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机器猫》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走进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出课题《未来的建筑。

通过提问,“未来的建筑都建在哪些空间?”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接着出示未来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在未来的世界人们居住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开学生幻想的大门。根据学生的想象,教师进行演示,将学生的视觉形象转化为内化形象。

小组讨论、交流,目的是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作潜能。欣赏学生作品,并互相交流自己的畅想,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最后,以作业展评来结束本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甚至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用竞争的形式进行作业评价,是调动学生热情的有效方法。《未来的建筑》一课中,采用分组竞争的形式贯穿整堂课。

篇6: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案

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3、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学习重点 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

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

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作家: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预习检测

1、注音。

帷幕()屋脊()接榫()穹窿()埋怨()埋葬()翘起()翘首以盼()点缀()辍学()厦门()高楼大厦()角色()凤毛麟角()门槛()直栏横槛()哺育()

2、分辨词义

独特•独到 发掘•发现

独特:独有的、特别的。发掘: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

独到: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宫殿庙宇 直言不违 和颜悦色 随声附和 b.如鸟斯革 回廊抱厦 额枋梁架 宣宾夺主

4、下列有关建筑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抱厦: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厢:厢房,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

耳:耳房,跟正房相连的两侧的小房屋,也指厢房两旁的小屋。b.替木:联系檩与斗拱的短木枋。

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斜撑或杠杆作用。额枋:檐柱之间的联系梁,用以承托其上的斗拱。墁:用砖、石等铺的地面。

瓦当:铜瓦的头部,上面多有装饰性的文字、图案。d.垂脊:从正脊沿屋面下垂的脊。正吻:正脊上的鸟兽形装饰构件。

正脊:屋顶前后两斜坡相交而成的脊,位于屋顶最高处。学习内容

一、整体感知

把握全文脉络,理清线索: 第一层(至)第二层(至)第三层(至)第四层(至)

二、合作探究

(1)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探究

阅读下一段材料,思考问题

良心与勇气

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的儿子。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

解放后,在教课的同时,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被邀请参加北京城的建设规划。

梁思成曾以诗一样的语言向周总理描述北京古城四周雄壮的城墙,城门上巍峨高大的城楼,紫禁城的黄瓦红墙以及美丽的街市牌楼„„他不遗余力地建议保护北京城墙。他是那么钟情于它们。关于它们,他有那么美妙的构想:城墙上可以绿化,供市民游乐;壮丽宽广的城门楼可以改造成图书馆;护城河可以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然而,这只是一个文人的浪漫梦想而已。随之而来的一切现实却非他所愿,北海团城被拆了,天安门东西两侧三座门被拆了,古城墙被拆了„„

如今残留也是仅存的一段城墙,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角,而绵延数百里的北京古城的老城墙都被拆光了。对于深谙其文物价值的梁思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痛苦迷惑的了。

当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后,曾经竭力想保留其历史原貌特征的梁思成,就注定要成为人们不断提及、不断感叹的人物。

思考:当你觉得不合理的事情发生在你身边时,你能像梁思成那样站出来说话吗?你觉得怎么样做才是最合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____________的建筑体系。(2)考古学家所___________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3)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建筑,围绕着一个__________若干个庭院______天井建造而成。

a.独特 发掘 或 或 b.独到 发现 和 和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

b.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

d.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b.党中央一声令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同仇敌忾,立即奔赴抗击“非典”“禽流感”的第一线。d.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选做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年安徽卷)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做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做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

篇7:《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 杜洪伟 【教学思路】《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这些文章都蕴含了深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主要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我认为该课文对课堂教学造成的困难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文章很难,难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很少涉及说明文;第二是文章很深,尽管梁思成写的这篇文章语言还算接地气,但文中涉及的很多专业用语增加了文章的深度,第三是文章很枯,中国古建筑离我们相对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往往没有真正接触过身边的这些建筑,因此文章在现代人看来的确有些枯燥。

因此我的想法是要把这难的、深的、枯的文章上变成易的、浅的、活的,但那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想法呢?我认为必须在教法上下功夫,要想变难为易,我们必须采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法,如:直观展示法、图文结合法、创设情境法、微课法等等。

在生动地讲述清楚中国古建筑九大特征之后,课堂还必须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进一步升华,要让学生探寻自己家乡传统风格建筑的特征,体会家乡传统风格建筑独特的魅力,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中国建筑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本课文我将设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围绕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展开,第二课时将以该课文中的“打比方”进行写作指导,也就是利用文本资源上作文指导课。正是在这一些设想上,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理清课文说明方法及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传统风格建筑的特征,体会家乡传统风格建筑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建筑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塑造学生保护中国古建筑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体会中国古代建筑蕴含的生命性和人文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快板导入】(3分钟)

快板演奏:说建筑,道建筑,中国建筑忒丰富,亭台楼阁样样有,走进千家和万户,你也住,我也住,四合院里常照顾;左右对称好房屋,坐北朝南真舒服。接下来,听清楚,这个课堂你做主,特征多,数一数,说个一二三四五,最后的问题很重要,快板表演酷不酷,快板表演酷不酷……那就请把掌儿鼓。

师:大家喜不喜欢这个快板表演? 生:喜欢

师:那大家知道这首快板词说唱的的对象是什么吗? 生:中国建筑

师:对,是中国建筑,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又叫什么呢? 生:《中国建筑的特征》 师:它的作者是谁呢? 生:梁思成

师:他有哪些身份呢?

生:中国建筑学家、梁启超之子、林徽因的丈夫

生答:他主持设计过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他参与过北京城区的规划。师:好,同学们,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曾主持设计过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写的这篇科学小论文《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起走进中国建筑特征的多彩世界。

二、【设问解题】(4)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生: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中国建筑的特征)

师:这里的中国建筑是指中国近现代建筑还是中国古建筑? 生:中国古建筑

师:全文总共描写了中国建筑的几大特征呢? 生:九大

师:那是不说中国古建筑就只有九大特征呢? 生:不是

师:那梁思成为什么只写九个特征?他为什么不把中国建筑所有特征全部写完呢?

生:不能,太多了。

师:那这么多特征,你们觉得哪些特征才有资格被写进这九大特征里面呢? 生:重要的 师:对,重要的特征才会被写进这篇文章,其实这些重要的特征也是典型的。那么,对于一座建筑,哪些特征是重要的特征呢?

师:同学们,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生:居住

师:大家愿不愿意住危楼? 生:不愿意

师:所以建筑要实现居住功能,首先要保证什么? 生:安全

师:对,安全第一,那建筑安不安全跟建筑的什么有关呢? 生:结构

师:对,很好,所以大家说梁思成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时会把什么特征放在第一位?

生:结构特征

师:对,是结构特征。(板书:结构特征)

师:好,一所建筑除了有居住功能,大家知道还有什么功能吗? 生答(明确:引导学生回答出建筑的装饰功能)

师:所以同学们,除了结构特征,梁思成还会重点说明中国建筑的什么特征。

生:装饰特征。(板书:装饰特征)

师:这两大特征哪一个居于主要地位?哪一个居于从属地位? 生:结构特征,装饰特征(板书:主——从)

师:嗯,很好,文章的结构已经明朗起来,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中国建筑独具魅力这两大类特征吧。

三、【情境创设】(18分钟)

共筑新房(12分钟)

(明确: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来设计新房,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抛出问题,并不断板书总结)

师:同学们,唐代诗人杜甫有句诗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梦想,老师呢,从小就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

生:想

师:我不需要广厦千万间,我从小就渴望设计一座符合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房屋,可过了这么多年,这个梦想依旧没有实现。都说人多力量大,今天,在梁思成这篇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指导下,大家一起来帮我实现这个梦想好不好?

生:好

(明确顺序:先结构后装饰)个别建筑结构:地基、房屋、屋顶

群体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主房坐北朝南,户外起居室

木框架结构:墙壁不负重、立柱和梁架形成框架结构、现代依旧采用。斗拱:斗形方木“斗”和弓形短木“拱”、实用性(减少梁折断可能)、装饰性。

举折、举架:使屋顶形成缓和弯曲面 屋顶:翘起如翼、装饰性、颜色:朱红

部件:部件交接处大半露出、“桃尖梁头”、“蚂蚱头”、“霸王拳”“昂嘴”、“六分头”“菊花头”“三福云”、门环、角叶、屋脊、脊吻、瓦当、结构性和装饰性一体。

材料:有色琉璃瓦、油漆、雕刻 师小结(明确:对文章写法的浅谈)以图识文(明确:9张图片,挑战作答)快板总结9大特征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问题设置:你一定很熟悉家乡房屋建筑吧?说说这些建筑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

小组展示,老师进行引导总结。对刚才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升华。

五、【作业布置】

1、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而西方古代建筑却大多以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呢?请根据导学案课后拓学内容,结合所学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分析中外古建筑在建筑材料产生差异的原因。

2、梁思成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提出了建筑的“文法”“词汇”和“可译性”问题,在这部分说明中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列举出来。并对其中的“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作具体解读。

六、【赠礼结课】

小结:各位,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享了我们各自家乡的许多美丽建筑,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希望能把这座斗拱小模型赠给你们这个有热情的班级作为纪念,请你们派出一位代表收下这个很轻却情意重的礼物。

赠礼环节

篇8:建筑的教学课件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教学顺序,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0 引言

建筑从穴居、巢居发展到现在的摩天大楼,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中,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补充。《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现代建筑设计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对空间建筑的研究,二是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建筑构造设计就是针对建筑物实体的研究,是研究组成建筑物实体的各种构、配件相互间的基本构成关系和相互连接的方式以及建造实施的可能性和使用期的安全性、适用性。因此,建筑构造的内容非常广泛,前承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学科,后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经济等学科,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

但是多年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当中,建筑设计教学与建筑构造教学往往脱离甚至对立,课程设计教学处于被动的地位。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中轻艺术、重技术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将设计和构造结合起来,一直是建筑教育者和实践者共同研究的课题。

1 原因的产生的几个方面

1.1 学生基础素质整体较低

大学扩招让更多的人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生源的素质降低较快的现状却是无法避免的。我国的应试教育及高中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自学及综合能力不足。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招收理科学生,而工程造价及工程监理专业文理兼收,很多学生在高二就没有再进行系统的物理学和化学的专业学习。而房屋建筑学涉及到高中物理学的知识较多,比如外墙、屋面保温构造涉及到的热阻、传递系数以及采光等物理学知识,文科生根本无法理解。有的学生甚至对作用与作用反力的概念都没有建立。没有基础知识,无法建立上层建筑,更谈不上构造理论体系的建立。致使很多学生只能停留在看懂构造图形的基础阶段,而无法在设计当中去应用,甚至不知道此构造图形应该出现在建筑物的哪个部位。

1.2 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

《房屋建筑学》课程,几乎包括了除建筑表现技巧外的全部建筑学专业大部分专业知识。涵盖了民用建筑设计理论、建筑构造、工业建筑三大部分,涉及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单层工业厂房设计、多层工业厂房设计等,由于课时分配较少,学生对建筑设计规范这部分的内容理解教少,而自学能力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灵活掌握建筑规范的使用。目前民用建筑当中的高层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节能、建筑防火等内容已经在广泛的采用,如何在实际教学当中找到时间的平衡点,成为难点。

1.3 实训基地的匮乏

施工现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训场所,让学生亲眼见到实体或实体形成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大量的节点构造,以及各个节点在建筑物中的应用部位和作用。在香港,学习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大一的时候并不是在教室里面上课,而是直接去工地实习一段时间,先熟悉工地,再接受专业的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理性认识。在我国,目前大多数院校无法解决学生的实践场所,或者只能解决一定的参观,而且时间十分有限,无法深入了解建筑物,不能较好的建立起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纽带。

1.4 课程设置的从属性

在大多数非建筑学专业当中,建筑课程设计,并不会独立开设课程,它属于房屋建筑学教学的一个环节。就目前国内的教材,一般前半段是建筑设计,后半段是建筑构造,教材注重建筑构造的讲解,而对建筑设计的讲解相对比较笼统。导致大多数老师在教学当中,相应的注重构造的教学,而轻视课程设计的教学。有的学校把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完全的分离,只讲构造不讲设计,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无法将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Tectonic”的意思是建造的逻辑、规律。“建造”即“设计和构造”之意。建造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整个建筑运用模数来建构,最终构建起一个有逻辑的建筑体系。脱离设计来讲构造,构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教学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2.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学生往往处于比较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应从“权威的知识拥有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引导者。课程安排上,尽量深入浅出,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听课表情,调整自己的讲课进度,时而设疑、时而提问,让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从者,变成一个课程的参与者。主动找到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之间的联系。在课程当中,有意识的将两者进行联系。在讲到墙体构造的时候,不单单只介绍墙体的构造,应该启发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在建筑设计当中,为什么框架结构的墙体的选材比砖混结构要丰富的多;封闭式楼梯、开敞式楼梯的不同建筑当中的应用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建筑设计相对于构造来说,学生的主动性更为重要,启发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建立科学的教学顺序

房屋建筑学相对于其他的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比较早,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多而复杂,并有大量的节点详图,对于房屋建造知识了解甚少的学生而言,入门确实不容易,如何提高学生对房屋建筑学的兴趣,加强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首先必须要设置合理的教学顺序。

为此,我们改变了按施工顺序自下而上讲授房屋建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建筑设计的具体课题,按照建筑设计过程需求的顺序来安排房屋建筑学教学活动,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同步进行,以建筑设计教学引导房屋建筑学的教学。

同时,在课程之初,就将几个贴近实际的课程设计任务下达给各个小组。设计任务书限定的内容比较灵活,只是简单的提出总面积和各项功能分区的面积比例,其余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时候,带着设计任务听课,目的性比较明确。学生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思考与课程设计相关的问题,由于课程设计所需的资料比较多,在短时间之内难以收集,所以在课程之初就下达课程设计的任务,有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较多的收集各种资料,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设计题目来进行课程设计。进行了长时间的选题之后,学生写出本次选题的可行性研究分析,然后在真正进行课程设计的时间段跟老师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把选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学生的地位从被动变为主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设计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创新能力。并且在潜移默化当中建立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之间的联系,避免了常规的课程设计当中的选题死板,被动选题的弊端,有助于学生培养随时随地获取建筑信息的良好习惯。

2.3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何在课堂教学当中让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联系的更加紧密呢?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房屋建筑学中的建筑构造有大量的节点详图,建筑平面设计有大量的平面布置工程案例,很难用传统的语言讲述进行阐述,而多媒体教学却可以将这些信息清晰、准确的传递给每个同学。不但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学生也可将这些案例拷贝在自己的电脑上,根据个人的接受能力进行个人学习。在多媒体教学当中,运用大量的构造实图、动画以及工程实例录像,将构造教学和建筑设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增加教师的讲课信息量,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多维立体的教学空间,使学生与建筑之间建立起感性的接触,使原本枯燥、平面的教学变得生动、立体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这种教学的方式,学生对构造的内部层次加深了认识,在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之间协调了关系,推动了课程教学的整体发展。

2.4 加强工程现场与案例教学

施工现场教学与实际工程案例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房屋建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知识的融汇与应用及动手能力,通过参观在建建筑物、分析实际工程建筑施工图纸及社会调查,巩固学生对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笔者在课程教学当中,根据课程的进度,选择有特点的工地,采用集中实习、案例分析及学生课后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首先,在进行建筑构造部分教学的时候,去3-5次工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建筑构造专项实习,选定若干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建筑进行参观,由专业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讲解,结合正在施工的建筑物,迅速的将课堂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实习完成后,从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两方面完成实习报告,不仅使学生对建筑构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增加感性认识。

其次,在讲解建筑设计理论的过程中,以身边的建筑物为例,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本地的一些售楼处收集房型图,或者利用一些实际工程图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从设计理论者、购房者的不同侧面评价平面设计的优缺点,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建筑设计的方法,学习效果显著。

第三,布置社会调查,安排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进入小区对小区居民进行专项社会调查,从小区业主的口中了解什么样的建筑物,才是老百姓最想要、住的最舒服、最喜欢的建筑物。再者让学生去设计院和建筑设计师取得联系,了解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的出发点,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建筑设计的思想,掌握建筑设计的流行和发展的趋势。

利用这些实践性环节,从设计的初步认识———技术环节的学习(建筑构造)———知识的综合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领悟和表达能力,强化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增强了对构造和设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横向联系。

2.5 改革考核侧重过程

考试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必要手段,但本课程内容较多且复杂,容易造成学生记忆困难。所以,传统的闭卷考试无法真正反映学生本门课的学习情况。而课程设计却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建筑构造的理解及综合应用。笔者建议将整个课程的成绩分为三大组合板块:第一,期末考试成绩占40%,第二,课程设计占40%,第三,实习及专项调查报告占20%。这种分值的安排,从学生的应用技能出发,降低了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侧重于应用知识的过程考察,实行成绩综合评定,提高了建筑课程设计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3 结束语

建筑构造教学和建筑设计教学虽可相互独立,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教育工作者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力争全面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建筑学报.2004-2007相关资料.

[2]胡仁禄,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适合送给同事的端午美好祝福短语下一篇:ka业务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