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论文

2022-04-27

建筑工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要】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机融合,使得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得以升级优化,从而不断实现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是现代经济发展下一个极大的创新点。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也能够为教育带来相应的改革,那么各大高校以及教育研究者也要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思考研究,在深入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与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其在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作用,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建筑工程类专业    信息化教学    有效性

引言:

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度是非常高的,且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一直都是非常大的,因此无论是在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硬件设施方面,国家都是力求为各类学校提供最好的资源。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互联网时代席卷全球,我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度也在不断加深,众所周知,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信息化时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各类新兴企业也顺势兴起,教育业作为国家最为重视的行业之一,自然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近年来我国的各类学校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利用这种形式的教学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互联网的作用还没有被发挥到最大,因此我们针对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探索互联网+时代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现状

1.1 互联网+时代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得到一定普及

从目前来看,高校信息化教学是得到良好普及的,这一点在建筑工程类专业中也得到了体现,这是值得肯定的,高校与教师以及学生都对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认可度较高,高校能够积极为教师提供基础性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以及各类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从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应用来看,从思想上教师非常认可这种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为其节约更多课堂时间,在教学教学素材方面也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教师能够通过网络来获取更多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且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教学信息是多样性的,其中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各种模拟实验都能够有效呈现出来,有力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枯燥的课堂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课堂形式的转化使其开阔了眼界,对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调节,使其更乐于与教师进行课堂沟通,而多样性的教学形式下学生总能够找到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掌握到大量的知识,有利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因此,从目前来看,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在建筑工程类专业中的基础应用是较为乐观的,无论是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来讲,对其的认可度较高,也乐于去应用多媒体教学来实现更高的教学要求。

1.2 互联网+时代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质量得不到突破性提升

虽然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普及率较高,且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其认可度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教学成果,但是信息化教学的作用还没有被发挥到最大水平,因此从目前来看,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突破性提升,又一次进入了一种相对静止的发展状态,这无论是对教育来讲还是对多媒体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来讲都是非常不好的现象。教师虽然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多样性但是缺乏相应的创新思维,无法利用现有教学方式与所授专业有机融合起来,教育资源得不到及时更新,安于现状的教育态度在很多教师身上都能體现出来。

二、互联网+时代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明确建筑工程类专业教育需求的前提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建筑工程类专业所学知识是非常具体性的,对于技术的掌握要求较高,理科性的专业需要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原理,只有对所学知识的原理性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在后期工作中极大发挥主观能动力,达到融会贯通,自主发挥创新意识的作用。因此要改变目前建筑工程类专业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就要从教育的根本目标出发,明确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育需求,学校教育诉求、教师教育诉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等。而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来说,学校的教育诉求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最大程度上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对于教师来讲,也是要通过自身对教育方法的不断调整来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最大程度上掌握专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获得进入社会企业的入场券是最为重要的。与学校、教师、学生不同的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在于专业能力,还要具有符合企业发展的职业道德,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我们综合考虑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的教育诉求,要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建筑工程类专业性人才,那么从这一角度出发,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设备要符合专业性,也就是要提供具有实操性、模拟性较强的教学设备,各种教学资源也足够充足,且课程设计过程中综合能力的考验也要列入教育重点范围。

2.2创建与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相匹配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操性较强,学生对图纸、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性能的全方位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创建与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相匹配的教学模式是改变教学现状的关键。具体来讲,兴趣化教学效果较高,而这种教学模式也符合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学生往往对具有趣味性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选取一些难度适中 ,趣味性较强的习题或者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其次实践教学很重要,在实践类教学中,可以专门设置供本专业实践的信息化设备,利用一些工程设计软件让学生自主参与工程施工的设计、施工、评估等各个流程,教师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加以思维引导,让学生在实操过程中懂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差别,也让其认识到自身学习的薄弱之处,进而在后期学习中加以弥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较大程度上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2.3提供专业教育所需要的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学校的教学设备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对所学专业技能的掌握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实现,而这种实践平台则需要学校来提供。具体来讲,学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现代化信息教学环境:第一,引进先进的与建筑工程类专业相匹配的教学设施,提供专门的教学场所来承载这些教学设备,并购买相应的教学软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软硬件设施来进行专业技能锻炼,使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专业素养。第二,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这样的平台来进行锻炼,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的双向实践来协调学生的课程,利用企业实际的工程施工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让企业相关人员来带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实践,例如绘制一份当前项目所需的施工图纸,组内学生可以自主设计绘制图纸,也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来进行设计,而这部分的工作是可以依靠信息化设备来辅助完成的,这就在更大意义上实现了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融合。

2.4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内涵的认知以及其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力量,也是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操作者,那么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内涵的认知也直接影响到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在提供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让教师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使得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教育辅助工具与方法,能够发挥最大的教育辅助作用。

很多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备过于依赖,甚至出现有些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偷懒”的现象,这不仅仅体现了教师教学态度的严重问题,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因此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要有明确且正确的认知,要时刻认清教师才是教育的主体之一,才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便捷性就丧失了自身的教育判断。其次,很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欠缺,其对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软件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其在学习阶段未能接触到现代化教育软件,因此相比于年轻教师,其在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这就造成教师对对媒体教学的排斥,从而影响了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度于应用质量,对此学校应该担负起技能培训责任,而教师自身也要提高自身接受与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

三、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行业的发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行业也深受其影响,而信息化教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来说,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是提高其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郭飞城. 基于”互联网+”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1166.

[2]王琳. 论”互联网+”时代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 环球市场,2020(4):276.

[3]趙琦. “互联网+”基于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信息化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2):1208,1211.

[4]徐希鹏. OBE教育理念与”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21,12(11):100-101.

项目来源:1.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程中心框架设计研究》(2017A64);2.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治理现代化视阈下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18G189); 3.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建筑专业“工程中心”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2018586)

梅清(1983-12),男,汉族,湖北武汉,公共管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作者:梅清

建筑工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论文 篇2:

试论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类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建筑工程类课程时都是在不断借鉴模仿本科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没有较大差异,由于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对学生的侧重点不同,两者在开展教育时要有一定区别,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建筑工程类课程作为高职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我国相关教育人员已将建筑工程类在高职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改革作为重要研究课题,针对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以及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关    键   词]  建筑工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所以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的热门行业之一,建筑工程类专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人才支撑,对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大批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是目前教育中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一方面要注重相关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但目前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较为传统,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是必然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建筑工程类教学改革既是一项挑战,又是一项机遇,因此,只有认真做好该项工作,才能为我国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工程类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建筑工程类各个专业方向的主要内容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工程在专业中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学生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未来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资料管理、工程监理以及质量监测与安全管理等工作,该专业在教学时,目的是培养拥有较强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施工技术、施工资料以及施工组织等方面的内容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施工方面的主要方向,同时又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监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时,主要采用的是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学工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目标。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方面的人才要求能充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基本知识,有较高的工作管理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以及专业技能,能够不断满足当下建筑工程中生产线技术的要求以及管理等相关岗位群的要求,对施工组织进行估算、预算、结算等工作能力以及进行合同管理,是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装饰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人才要求热爱祖国,有较强的道德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职业能力,能更好地参与建筑行业中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

二、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的步骤

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要求教师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明确的教育目标是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学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明确的教育目标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以及教师更好地开展学习和教育,掌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率,教育目标的确定能指导教师开展正确的人才教育方向,对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2)要求教师合理规划教育内容。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案,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育目标,在规划教学内容时要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认知接受水平以及当下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以及就业需要,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所确定的教学内容要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知识,充分做到学以致用。(3)要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在构建教学团队是要求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并且团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交流,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团队中的人员分工合理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教学团队的意义与作用,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能提高整个教学的工作效率,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确保每位教师的特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凸显出教学团队的优势与重要性。

三、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设置专业课程

开展建筑工程类教育教学改革时,高职院校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要树立绿色的建筑理念,全面深入地认识各种建筑,选择建筑材料要灵活,保证轻钢、木质板材等环保材料的使用,根据当下建筑行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以及教师的相关意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多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另外,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时还要根据教学理念,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特点,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配置与调控,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得建筑工程类的相关专业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交流,体现出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实践性、时效性的特点,学生在了解当下建筑发展的同时,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建筑职业等方面的相关技能。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模块化教学

在进行建筑工程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高职教师要根据各种建筑建设的发展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内容一方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實际,另一方面要体现出职业的未来发展要求,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建筑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将教学素材充分引入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促进建筑工程类各个专业之间课程知识的相互融合,丰富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配合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准确掌握该专业的相关课程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前面的知识框架体系。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模块化教学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各种建筑的施工内容以及知识结构相联系,对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结构进行专业的整合,使其满足该建筑岗位中对于知识模块的要求,建筑模块改革中的岗位实习模块以及建筑施工模块的改革,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建筑工程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的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合当下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其中,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要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引导地位,案例教学法也是教学过程中比较新颖和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案例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准确掌握各种建筑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积极组建教师团队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要想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就需要积极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在进行团队的组建时,要求每个团队中的人数控制在五到六人,在其中选择一名负责人,不同的教学团队负责不同的教学内容,团队之间通过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各自负责相关工作,充分收集整理各种教学时需要的教学资料。在进行团队的组建时充分考虑教师的发展特点以及各个专业课程的发展特点,两者进行充分融合,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出最大作用,确保各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每个团队中还需要定时选择一位人员进行调研访谈及实践锻炼,根据访谈及锻炼的结果,每个教学团队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团队的相关负责人要定时组织考核和学习,不断制定与完善团队的考核体系以及考核任务,确保每个团队的任务和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的不断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改革时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大力开展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建设并完善学生的实训实习基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训练了解各类建筑的特点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要点、难点。在进行实训以及实习过程中,学生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掌握一定的施工技能、施工方法等,准确把握建筑施工程序。另外,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学生实习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特点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改革,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丰富专业课程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建设专业的教师团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丰富,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教学改革的质量,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全方面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敏.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带来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140.

[2]陈鹏.以综合能力获得为目标,重构高职特色《建筑结构》教学内容体系[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4):35-37.

[3]张可峰.职业能力培养背景下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策略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4(10):394.

[4]肖玲.现代高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

[5]彭子茂.高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项目化与模块化的组织实施[J].科教文汇,2015(21):99-100.

[6]刘颖.谈建筑工程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2298.

作者:覃娅

建筑工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论文 篇3: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试点,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对象、学科门类、专业类别、课程性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结合高职教育的性质、规律、特色、任务,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程度差异,多元施教”的原则,构建了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一学二教三组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 建筑结构 教学模式 构建

0 引言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为此,现仅就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建筑结构》课程属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并与国家和行业现行的规范、规程、条例等有密切关系的专业课。为使学生学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学校更好的继续学习其它专业课、以及毕业后在实际工程的岗位上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发挥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就应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1 教学模式 构建和确立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模式?模式的涵义从中文讲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教学模式可称谓教学的标准形式或使他人可以照着做的教学标准样式。教学模式具体涵义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资源条件联系起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与学的标准形式包括了教的教学方法、学的学习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设计、组织、实施、评价、优化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组合、教学媒体应用的标准形式。包含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评价等因素。它是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纽带,使教学理论具体化,教学活动方式概念化。

1.2 构建依据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规格、对象、学科门类、专业类别、课程性质、教学资源、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结合高职教育的性质、规律、特色、任务加以综合的、科学的构建。

其依据:第一应以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依据,以高职教育的教学发展方向、专业类型、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基础;第二高职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价值观;第三着眼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第四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适应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氛围,确立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模式的构建;第五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媒体资源设施现状;第六借鉴当代成功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高职教育的学习、研究、实践;第七分析清楚和准确掌握学生在本课程开课前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效果。

2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应把代表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能力”和“应用性的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重中之重。其次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第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按照建筑结构类型和特点划分教学项目,实施项目教学。

十多年来在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中,广泛地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继承我国传统优秀的教学模式的长处,按高职教育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将国际国内成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了具体分类和系统化。

再按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不同,将学生学习情况划分成A、B、C三个层次。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内容性、鲜明性、适用性,应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程度差异,多元施教”的原则,科学地、系统地构建具有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用于教学实践,即《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一学二教三组合”教学模式。

2.1 “一学二教三组合”教学模式的表述 根据高职教育理论,“一学二教三组合”教学模式的表述为:一学: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教:指教师、教法群,教师在教学全过程,按着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一系列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成最佳集合——教法群,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实施多元施教,分类指导;三组合: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采用的教法群与现代教学资源的应用,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加以整合、优化,组合成不同的教学环节和不同学生层次的教学模式。

2.2 “一学二教三组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2.2.1 A层次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针对主动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认别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决定能力和独立行动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学习而构建的。最大特点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采用学生的讨论学习为主,教师施以讨论学习的教学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按层次化、阶段化、可示化方向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形成师生互动、教学互动,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理论知识学习、信息分析与判断、技术应用领域,开拓学生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学习,达到了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的重新构建。

2.2.2 B、C层次 这两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知识水平、身心发展水平、自学能力较高或高的学生而采用的教学模式。最大特点体现在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法和多种组合教学法的优势,学生采用探索学习法,按照自己的学习环境、特点,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信息、各种教学资源和资料的查询、提取相关学习资料,学习更深、更广阔的知识,探索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技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情感的形成。

总之,构建和确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的课程教学模式决不是孤立的,应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又要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因为一个高明的教师其教学方法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总是隐含着新的独创的因素,所以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严格遵循构建和确定教学模式惟一的准则——质量和效益最佳。

参考文献:

[1]都本伟.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实施手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佟颖,(1963—),女,副教授,沈阳人,从事高职“水利、建筑类专业”教学,教育理论研究。

本文为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教育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7-17)。

作者:佟 颖

上一篇:桥梁造价控制与合同管理论文下一篇:农业生产经营者生态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