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方法阅读资料

2024-05-11

法律方法阅读资料(共7篇)

篇1:法律方法阅读资料

《法律方法》课程提纲

一、法律方法基本问题

【问题】

1、如何理解法律方法、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等概念。

2、如何认识法律方法的体系。

3、法律方法是否具有普适性?

4、法律方法的功能。

【阅读文献】

1、陈林林《法律方法与法治:以对纳粹司法的反思为中心》,《法学家》 2010/052、周永坤:《法律方法的法本体意义》,《甘肃社会科学》 2010/043、郑金虎:《法律方法研究中本体论倾向的哲学评析》《泰山学院学报》 2010/024、葛洪义:《法律方法与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03;

5、夏辰旭:《缘何是法律方法——基于中国正名观的认识》,《理论学习》 2010/036、葛洪义:《我国法律方法的三个逻辑前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7、王夏昊:《缘何不是法律方法——原本法学的探源》,《政法论坛 2007/028、郑永流:《法律判断大小前提的建构及其方法》,法学研究 2006/049、林来梵:《法律学方法论辩说》,《法学》 2004/0210、葛洪义:《法律方法的性质与作用——兼论法律的结构及其客观性》,《法律方法与

法律思维》 2005/00;

11、葛洪义:《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中的语言问题》,《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03/00;

12、葛洪义:《法学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法学研究》 2001/02;

13、武宏志:《美国语境中的“法律人思维”》,《法学家》2009年第3期;

二、指导性案例与判例

【问题】

1、什么是判例?什么是判例法?

2、指导性案例是否等同于判例?等同于判例法?

3、如何认识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4、什么是裁判要旨?

5、如何提取裁判要旨?

【阅读文献】

1、王志强:《中国法律史叙事中的“判例”》,《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52、何震:《案例指导制度建构中的问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0/033、李友根:《指导性案例为何没有约束力——以无名氏因交通肇事致死案件中的原告资格为研究对象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044、李仕春:《案例指导制度的另一条思路——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的有限适用》,《法学》 2009/065、徐昕:《迈向司法统一的案例指导制度》,《学习与探索》 2009/056、胡云腾:《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重大疑难争议问题研究》,《法学研究》 2008/067、杨力:《中国案例指导运作研究》,《法律科学》 2008/068、张骐:《指导性案例中具有指导性部分的确定与适用》,《法学》 2008/109、张骐:《试论指导性案例的“指导性”》,《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06

篇2:法律方法阅读资料

1、陈林林《法律方法与法治:以对纳粹司法的反思为中心》,《法学家》 2010/052、周永坤:《法律方法的法本体意义》,《甘肃社会科学》 2010/043、郑金虎:《法律方法研究中本体论倾向的哲学评析》《泰山学院学报》 2010/024、葛洪义:《法律方法与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03;

5、夏辰旭:《缘何是法律方法——基于中国正名观的认识》,《理论学习》 2010/036、葛洪义:《我国法律方法的三个逻辑前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7、王夏昊:《缘何不是法律方法——原本法学的探源》,《政法论坛 2007/028、郑永流:《法律判断大小前提的建构及其方法》,法学研究 2006/049、林来梵:《法律学方法论辩说》,《法学》 2004/0210、葛洪义:《法律方法的性质与作用——兼论法律的结构及其客观性》,《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05/00;

11、葛洪义:《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中的语言问题》,《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03/00;

12、葛洪义:《法学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法学研究》 2001/02;

13、武宏志:《美国语境中的“法律人思维”》,《法学家》2009年第3期;

14、王志强:《中国法律史叙事中的“判例”》,《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515、何震:《案例指导制度建构中的问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0/0316、李友根:《指导性案例为何没有约束力——以无名氏因交通肇事致死案件中的原告资格为研究对象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0417、李仕春:《案例指导制度的另一条思路——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的有限适用》,《法学》 2009/0618、徐昕:《迈向司法统一的案例指导制度》,《学习与探索》 2009/0519、胡云腾:《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重大疑难争议问题研究》,《法学研究》 2008/0620、杨力:《中国案例指导运作研究》,《法律科学》 2008/0621、张骐:《指导性案例中具有指导性部分的确定与适用》,《法学》 2008/1022、张骐:《试论指导性案例的“指导性”》,《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0623、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五章“法律解释”,第六章“法律漏洞及其补充的方法”

篇3:法律方法阅读资料

一、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目的

检察机关讯问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主要目的, 首先是规范检察机关依法讯问的侦查行为, 做到依法取证, 规范执法;其次是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进行固定, 防止其翻供, 以达到有效打击犯罪的目的。

二、理解何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新生事物, 是全新概念, 与传统的录音或录像有本质区别, 对技术和设备要求很高, 至今司法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解释。《规定》第二条指出, 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是指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 每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 应当对讯问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录音、录像。

此条规定仅仅指检察机关在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时, 每次对讯问全过程应当实施全程、同步、连续、不间断的录音录像。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把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写入法律条文。该条规定虽然短短数语, 但却明确了侦查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可以录像, 同时明确了哪些案件应当录?录制的要求, 即怎么录?同时指出进行录音录像的是侦查机关, 讯问机关范围扩大了, 不仅仅是指检察机关, 还包括公安机关等, 还指出讯问犯罪嫌疑人不仅仅是职务犯罪嫌疑人, 被讯问人员范围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指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 对讯问全过程实施全程、同步、连续、不间断的录音录像的侦查活动。全程是指每次讯问从讯问开始直至讯问结束的全过程, 同步是指录制过程和讯问过程同时进行, 不间断。全程和同步实际上是要求每次录制活动过程中的行为的连贯性及时间的完整性, 不允许办案人员和录制人员随意取舍和剪辑。因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能真实再现讯问场景, 所以要力求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三、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讯问行为

侦查部门把讯问犯罪嫌疑人作为查清案件事实、获取证据的重要侦查行为。证据固定, 传统的主要靠笔录, 以书面笔录记录下来, 但不可避免有片面性、主观性。侦查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在内容上具有客观性、全面性, 能真实客观反映讯问场景, 全面记录固定犯罪嫌疑人的言行, 真实再现讯问过程合法性。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依附讯问犯罪嫌疑人侦查行为而实行的一种全新技侦手段, 与讯问笔录一样记录反映讯问情况, 但又比讯问笔录更直观更形象。从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可以看出, 该条位置具体是在第二编《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第二章《侦查》、第二节《讯问犯罪嫌疑人》上, 从立法意图上来看, 也把同步录音录像当作一种侦查行为, 具有法律意义。

由此可见,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为证实案件事实, 以记录讯问等侦查过程的手段, 是一种侦查行为, 是一种侦查行为下的讯问犯罪嫌疑人行为。

四、两种主要证据观点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作为何种证据来讲, 没有相关法律或司法解释规定, 实践中亦认识不一。目前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 单一论

1.比较多的认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是视听资料的一种, 属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

2.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为言词证据。

(二) 混合论

认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 在证据性质上应当根据其反映的具体内容来确定。

1.不管犯罪嫌疑人是否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的, 都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2.如果犯罪嫌疑人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事实的, 则属于证人证言。

3.当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用于证明诉讼活动程序是否合法时, 属于视听资料, 因为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记录了侦查讯问时的完整全貌, 反映了讯问人与被讯问人在讯问过程中的形象、声音和活动情况, 能反映出口供是否真实, 是否是在自愿的情况下供述, 是否存在刑讯逼供、指供、诱供等情况, 再现讯问全过程, 给法官确定口供的真实性提供有力的证据。

五、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是视听证据

笔者同意单一论的第一种观点, 即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是视听证据。

讯问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一方面是用以固定证据, 另一方面是规范执法行为, 保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是对讯问全过程进行记录, 不仅仅包括犯罪嫌疑人其间的供述和辩解, 还包括对当时的环境、讯问人员行为等进行全方位的、直观的、不间断的进行记录。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具有再现讯问过程“全程性”、录制过程与讯问过程“同步性”的独有特点。这些独有特点, 能如实地客观地反映整个讯问过程, 固定证据, 从技术层面上杜绝伪造、篡改录音录像资料的可能。因此,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本质上具备视听资料的特点, 属于视听资料。同时,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作为一项证据同样能证明案件的主要或部分事实, 具备视听资料的特征, 可以单独作为一类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 起到证实、揭露、指控犯罪的作用。而且,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资料, 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卫貂.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问题及对策建议[J].法制与社会, 2012 (6) :117-118.

篇4:利用背景资料拓展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35-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积极开发、合理运用课程资源。”教材文本与作者息息相关,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的语用结晶,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反映了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自然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寻找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将作者简介、创作动因、生活情境等背景资料呈现出来,让学生借助这些资料正确解读文本,拓展文本阅读。

一、高效导入,丰富知识

文本的创作与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独特的心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搜集与文本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深入文本之前,对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认知,以丰富的知识储备为更好地解读文本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师首先介绍了文本的时代背景,了解齐国与楚国在国力上旗鼓相当、谁也不甘示弱的客观事实。其次,补充了主人公晏子的生平资料,学生了解了他是春秋齐国人,官至宰相,具有出色的口才。最后,教师让学生了解晏子原名晏婴,之所以被称为“晏子”,是由于他与孔子、老子、庄子等人一样品高学深,人们就称他“晏子”,表示对他的尊敬。教学至此,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晏子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使得人们如此尊重他呢?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课题,顺利导入新课。这样教学,学生感知了文本故事的来龙去脉,为深入理解文本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释疑解惑,深化情感

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教材中很多文本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或震撼人心,或催人泪下,往往让学生在阅读体悟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为此,教师及时补充与文本相关的资源,有助于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高潮。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时,一位学生根据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作者只与周总理接触过一次,怎么能说‘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呢?”这位学生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与思考。教师及时出示了一份主题为“总理的一天”的背景资源,详细记载了周总理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从第一天下午两点到第二日下午一点的工作流程。读着这份资料,学生的声音逐渐低沉,再次走进文本教学时,他们联想到了周总理每个夜晚都在案头工作,纷纷表示深受感动。在教学中,背景资料的及时出示成为了教材文本的有效补充和印证,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对总理的尊敬与爱戴之情油然而生。

三、推进训练,强化认知

阅读教学语用理念认为,阅读教学不能止步于文本内容的体悟与思考,而要依托教材文本这一范例,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训练。在这一过程中,背景资料的有机渗入,能够与文本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为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铺设有效通道。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作出的巨大贡献,教师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收集资料。在总结环节,学生纷纷交流自己收集的背景资料:上甘岭战役的艰辛、黄继光飞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烧纹丝不动……当学生满怀激情地读了这些资料,教师相机进行点拨与总结提示:“正是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朝两国人民在战场上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请同学们模仿课文前几个自然段的写法,想象朝鲜人民在志愿军离别之时说了些什么,并写下来。”由于学生对课文写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体悟,加上背景资料的情感渲染,学生内心蓄积了情感,依循文本的表达范式随文练笔就会有话可说,表达真情实感。

四、关联主题,课外延伸

课堂教学的结束意味着另一阶段学习的开始。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内学生的学习,更要将关注的视角延伸至课堂之外。教师利用背景资料作为连接课堂内外的有效媒介,不仅可以有效地关注课文内容,更能以教材文本作为起点,进一步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在结课时补充了范成大的背景资料:“范成大,为官清正廉洁,关心人民疾苦,以描写乡村人民的生活诗歌为主。‘四时田园杂兴就是其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诗人一生创作达有60多首。”随后,教师出示了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引导学生在借助注解的基础上自行理解古诗大意,体悟诗歌情境,并引导学生与教材中的诗歌进行比照辨析,获得对诗歌的理性认知。

总之,背景资源是引领学生全面深入解读文本的凭借,教师在教学中要重新整合加工、选择恰当的背景资源,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丰富情感认知,提升言语智慧,促进教学的水到渠成。

篇5:法律方法阅读资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有哪些顺序?

顺叙:按时间先后顺序

倒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1、插入内容概括。2、联系上下文谈作用:进一步突出主旨……;或者与前文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主旨……。3、为下文……作伏笔。

哪些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修辞有何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

夸张: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本质。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设问: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加强肯定语气,起强调作用。

对比:鲜明突出特点。

标题含义有何含义?

1、表层含义

2、深层含义。

(通常与文章主旨有关)

标题作用?

1、线索作用。

2、突出主旨。

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

1、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

2、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通常与文章主旨有关)

3、借助修辞理解句子。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㈠在内容上:通过描写……,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㈡在结构上:

⑴文章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⑵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过渡);②为下文埋下伏笔;③照应上文某个句子或细节。

⑶文章结尾--①点明主题,揭示文章中心;②升华/深化文章中心(主

题);③首尾呼应。

人物描写:

1、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正面/侧面描写;

3、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烘托人物心理。

3、渲染气氛。

4、为下文内容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如何分析语言表现力?

1、描写角度:指明哪种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由表层分析后深层分析。(与主旨相关)

2、修辞角度分析。

标点符号

冒号:补充说明提示下文

破折号:解释说明话题的转换声音的延长

引号:直接引用着重指出特殊含义

省略号:省略内容①引用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

说话断断续续

语段的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

衬托、象征、悬念、铺垫、映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明线暗线等。

衬托(侧面烘托)的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的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悬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说明文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分析其作用,就在本段寻找,通常与这一段的中心句有关。

说明语言:平实准确或者生动形象。

结合文本学会分析。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使人们更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使说明更准确,令读者更信服;

③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④分类别;⑤打比方;⑥下定义;⑦引资料;⑧画图表。(只考前三种。)

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字典义

文本义

篇6:法律宣传资料

根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私人借款应该注意:(1)借款时要写书面借据,写明借款日期、借款金额、还款日期、借款利率、还款金额等情况,由双方签字;有担保人的,还应写明担保人的担保责任,由担保人签字。无担保人的,借据一式两份,借款方、出借方各持一份;有担保人的,借据一式三份,借款方、出借方和担保人各持一份。(2)私人借款的利率约定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3)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否则,计收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

2、遇上“欠债不还”的情况怎么办?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民事诉讼的普通诉讼时效为2年。因此,持书面借据并约定还款期限的,债务人如到期不还,债权人必须在2年内向债务人要求归还,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只要债权人不断主张权利,就不断增加时效,法律立法本意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借条上未约定还款期限的,根据《合同法》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借款、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补充协议”以明确还款期限。也可以根据《合同法》第206条关于“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内返还”的规定,有权要求债务人随时返还全部借款。诉讼时效自首次要求还款之日起算计。超过2年后,如债权人起诉,可依据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的精神处理。

3、借钱时没有约定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确时,债务怎么履行?

《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借款利率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因此,如果借款时双方出于帮助和信任,约定不支付利息或当时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那么根据法律明确规定,这种情况下不支付利息。

4、买东西时,商店老板找钱多找了100元,这个钱应该归谁所有?

根据《民法通则》对不当得利的规定,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得利,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返还不当得利应包括原物以及原物所生的孳息。就是说,作为利益受害方的商店老板有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获得利益的一方有返还其不当得利的义务。因此,这个钱应归商店老板所有。

5、邻居不在家,为了帮邻居收割地里的麦子而支出的费用可以要求偿还吗?

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叫无因管理。管理人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因此,邻居不在家,为了帮邻居收割地里的麦子而支出的费用可以要求偿还。

6、未成年人、精神病人致人损害,由谁来承担责任?

由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及其影响,缺乏相关处理事务的能力,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而民法中将其确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其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后果只能由其监护人承担。

未成年人的临护人是未成年人的父母,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是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其他近亲属。这些亲属与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有法律上的扶养扶助关系。由于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行为致人损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责任,为了促使监护人精神心管教好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以预防其违法行为发生,法律规定追究监护人的监护责任。

7、义务帮工中,因意外事故或帮工人的过失造成他人人身损害,谁来承担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义务帮工中,因意外事故或帮工人的过失造成他人人身损害,被帮工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如果损害是由被帮工人的过错造成的,则应当由被帮工人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8、哪些人可以成为“五保对象”?

五保对象是指农村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1)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2)无劳动能力的;(3)无生活来源的。

9、“五保对象”供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保对象”供养的内容包括:(1)供给粮油和燃料;(2)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3)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4)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5)妥养办理丧葬事定。“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10、劳动合同签订了就有效吗?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26、27条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11、单位可以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将合同收回统一保管吗?

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因此,劳动合同文本应至少两份。用人单位与员工只签订一份劳动合同文本,之后将合同文本收回统一保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同时,《劳动合同法》第81条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2、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执行。由此可见,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13、遭遇商品或服务欺诈时,怎么办?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农民朋友们在消费中遭遇商品或服务欺诈时,可以依此规定向经营者索赔。

14、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的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概括地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5、遇到假化肥,怎么办?

假化肥坑农现象之所以屡屡发生,有两点原因需要注意,一是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受科技知识和法律常识缺乏的限制,很多农民在购买化肥时难以辨别产品的质量优劣和真假,同时又不注意索要票据,这造成了消费者在维权时举证艰难。二是检验机构数量少,鉴定费用昂贵,导致鉴定不易。已经遇到假化肥时,要立即向工商部门报案。

为了后期索赔方便,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证据意识。购买化肥时一定要索要发票,发票是证明购买行为的有力证据。很多受害者往往是因为不能提供直接有效的发票或其它凭证,从而给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此外,发票内容一定要写得尽可能详细,如品名、数量、产地、销售商名称等,以免在化肥出现质量问题时拿不出充分有效的证据。

16、如果出现种子质量问题,找谁赔偿损失?

发现种子质量问题后,应尽早通知供种者或经营企业,要求尽快申请种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田间鉴定,并取得田间鉴定结果,以防止种子企业故意拖延,使证据灭失;有条件的可进行现场拍照和录象。如果种子确有问题,可选择以下几种途径进行解决:

(1)先与供种者或经营企业进行协商,多数商家都不希望因自己的商品有质量问题闹得满城风雨,一般都会设法解决。

(2)投诉到种子管理部门或工商部门,通过种子管理部门或工商部门进行调解。投诉要求要合理合法

不可夸大事实,也不要隐瞒自己在使用中的不当行为,否则会难以及时解决。

(3)通过仲裁机关,进行仲裁。

(4)取得充足证据后,直接到法院起诉,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出售种子直接销售者赔偿不足,可以要求其他销售者连带赔偿,这在司法实践中通过追加被告可以做到。

17、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您正在患病规定的医疗期间,或者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或者患职业病、因工伤并被确认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力的,那单位就不能解除合同。

如果您去买东西,千万不要忘了向销售者要发票,万一出现问题,这可是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如果您获得了赠品或者奖品,但赠品或奖品存在质量问题,那您照样可以向销售者提出维修,调换,或者赔偿.如果您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使您的人身或者财产受到伤害,如果您想起诉,您应该在两年内起诉,过了两年您再起诉,法院就不会受理了.问:合同中约定有“发生死伤事故企业概不负责”的条款是否有效? ⑴劳动合同中“发生死伤事故企业概不负责”的条款属于无效条款。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工伤自理”,即发生工伤的由劳动者自己承担责任,用人单位概不负责。尽管在劳动合同订立时劳动者表示同意,但这种劳动合同条款由于违反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属于无效条款。

问:用人单位可以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等证件吗?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其他证件包括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并加大了处罚力度,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问:企业招工时收取“入厂押金”、“风险金”等费用是否合法? 一些企业在录用职工时擅自向劳动者收取“入厂押金”、“风险金”等费用,这种做法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予以制止和纠正。《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用人单位以担保或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问:销售者虚假降价,消费者受骗怎么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14条第42项规定,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该服装店所谓的“大削价”,实是弄虚作假,牟取不正当利益,诱骗并且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价格法》第40条规定,对经营者的这种行为,应当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因此,可以向当地价格部门反映情况,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服装店赔偿损失。

问:啤酒瓶爆炸原因未鉴定,商家就可拒赔吗?

不久前,我到一朋友家赴宴,在开启啤酒时,啤酒瓶突然爆炸,将我左眼炸伤,我当即被送到县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1万余元。为此,我找商家索赔。商家认为酒瓶爆炸多半属于厂家质量问题,并以我没有申请鉴定、啤酒瓶爆炸原因不明为由,拒绝赔偿。请问,未作酒瓶爆炸原因鉴定,商家可以拒绝受害消费者的索赔吗?

答:该啤酒商家的做法是错误的,你有权向其索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可见,消费者获得赔偿的权利并不以申请损害原因鉴定为条件,只要消费者基于“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损害,均有权获得赔偿。至于该啤酒瓶爆炸是厂家责任还是商家责任,对你的索赔权行使并无影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第2款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本条款规定了消费者享有赔偿请求选择权。因此,你作为受害者选择要求啤酒销售者赔偿,该销售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篇7:教育法律心得最新资料

教育法律心得1

前一段时间,市委聘请法学专家教授,对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了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培训,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条文只是从表面理解,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质的转变。培训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对照笔记,联系交通系统执法工作实际,觉得在法制建设方面,交通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仍较普遍存在,乱扣滥罚、重费轻管、以权谋私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交通行政机关的形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行政执法是我们交通行政机关最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它关系到交通管理活动是否能有秩序的正常运转,关系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交通行政执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使交通行政执法活动合法、有效、准确、高效。

合法。合法要求我们交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必须注意五个环节。首先自身必须合法,即主体资格合法,必须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的行政机关;第二,我们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合法,必须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任何人都无凌驾法律之上的特权;第三,行政执法的对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不能随意给被管理者设置障碍;第四,行政执法活动的依据必须合法,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并须事先公布;第五,行政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手续必须完备,不能随心所欲。

合理。合理性是交通行政执法必不可少的补充。首先,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必须统一,在适用法律、法规上人人平等,不能忽松忽严,畸轻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公正,不能受不相干的因素影响;第三,行政执法决定必须尊重事实,不能作出无法执行的行政行为;第四,在坚持合法性的原则下应当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意志,使多数管理对象能够接受、理解和支持。

准确。准确是确保案件正确的关键。首先是适用法律必须准确,不能张冠李戴;第二,认定事实必须准确,证据必须确凿,不能有任何脱节、含糊之处;第三,行政执法文书的叙述必须准确,必须能真实地表述交通行政机关的意图,要明确易懂,不能产生歧义。

高效。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有很强的时效性。首先,国家交通有关实体法和执法程序法都对时间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这些必须严格遵守;第二,采取行政强制检查、取证、扣押物品的时间必须紧紧围绕实际执法需要进行,不能无限制地滥用强制扣车和扣证措施权;第三,作出的行政执法(处罚)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拒不履行的,必须即时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所以,交通行政机关必须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保证反应灵敏,决策果断,指挥权威,处事迅速。

在加强和完善交通行政立法,严格依法行政的同时,还必须健全以交通行政执法责任为核心的监督检查体系。没有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作保证,交通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则难以实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相对人采取具体的直接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行为。这种行政行为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是行政机关对自身内部。为了确保行政执法行为有准则,好坏有奖惩,在严格执法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两个方面起到保障作用,必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的交通行政机关各项执法职责,建立起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执法责任体系,并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交通行政机关内部各执法单位各层级和各个执法人员岗位,明确责任范围、职责、权限、执法目标,制定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将考核的结果与执法人员的任用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是行政机关内部对执法活动的直接监督检查,是关系行政执法责任制能否得到全面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鉴于行政执法包括了内外部两个方面入手。那么,交通行政机关如何开展好有效地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六种方式。

一是由上级交通行政机关组织检查组,对本级和下一级交通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定期检查就是上一级交通行政机关根据需要每年确定一批重点的法律、法规、规章,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预定的时间进行检查。不定期检查是为了了解某个法规的执法情况,临时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检查一定要深入调查了解,不能走过尝严防流入形式,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及时纠正。

二是建立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下级交通行政机关对其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以书面形式报告上一级交通行政机关,上一级交通行政机关对实施中的问题要组织深入调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实施,促进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进行。

三是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主要是从交通局机关选出几名监督员,监督行政执法活动,这样可以督促交通行政机关及时纠正违法失职的具体行政行为。

四是深入推行执法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建立完善“执法公示”、“执法错案追究”和“评议考核”三大制度,交通各行政执法机构都要将依法行使的登记、发证、收费、处罚等职责有关的具体规定,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并在办公场所公布上墙,做到办事权限公示、办事程序公示、工作时限公示、工作标准和质量公示、违法责任追究公示、监督渠道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促进交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五是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各级交通行政机关对所属的行政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议和考查,对严格执法的单位和人员要予以表扬奖励,对有法不依、执法犯法、以权谋私的单位和人员要严肃查处。

六是认

真搞好行政复议工作。行政复议既是一种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也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能够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纠正和防止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补救作用,使行政机关能够更好地行使职权。因此,交通行政机关必须对行政复议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采取得力措施,搞好行政复议工作,将交通行政机关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在萌芽之中,保证依法行政。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网络,实质上是交通法制机构和队伍的建设问题。这是搞好交通法制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矗这几年,在市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的重视下,交通法制工作机构得到明显加强。交通行政执法形象有了极大改善。但由于这些机构成立时间比较短,还存在法制人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仍适应不了交通依法行政的需要。

首先,应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机构体系。交通是个大行业,执法门类众多,法律关系复杂,管理对象流动分散,行政执法面广量大,因此,设置负责交通法制工作的专职机构,并由这些专职机构组成一个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关系的法制机构网络。所谓纵向联系,既指交通行政机关内各级主管部门和各个执法单位的法制机构之间,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下级对上级的执行、反馈关系;所谓横向关系,则是指交通行政机关的法制机构,应接受同一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业务指导的关系。通过上述一个联系,一个关系,使交通法制工作做到条块结合,发挥各自特长。

其次,应尽快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专职队伍,与交通法制工作机构相适应。有了专门法制工作机构,还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专职队伍,这支队伍要有较高的政治、文化、法律、经济、管理以及交通行业技术等素质。从三河市交通行业法制工作队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法制人员不是科班出身,都是半路改行,还有不少人没有大专文化程度,虽然这两年我们加大了法制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但仍有不少人不能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计划地通过合理调配和加大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其素质,使其能胜任法制工作。这样才能为交通行业法制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交通行业管理的需要,推进依法行政。

综上所述,交通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必须大力加强交通法制建设,完善交通立法工作,加强和改善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执法队伍和法制人员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通行政机关更好地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行使管理职权,推进依法行政。

教育法律心得2

在学习教师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又一次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提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

一、在十七大的引领中正视教育。

十七大报告中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一项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天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层次,提高质量,精心教书,潜心育人。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教书时间,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丰厚自己的底蕴,提升自己的品味,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今后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自己,以便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二、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三、以德为先,率先垂范。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四、学典型找差距

在我们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虽然许多楷模与先进的事迹我并非熟知,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支玉恒,他的那种执着与坚持,敢于挑战与自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我觉得自己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去寻找这种精神,让自己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教育法律心得3

闻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更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承担了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社会化的重任,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其中的意义更是毋庸臵疑。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难以抉择的时候,但,当你正处于十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成了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失败者。他们年龄还小,心理压力大,心理发展很不稳定。

在他们身上,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发生违法行为,加上一些学校应试当先,忽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极易导致上述学生造成或轻或重的法律后果,使得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因此当前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充实和完善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不过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偷油,大时偷牛。”

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收集你失去辨别善恶的能力。渐渐地,你就会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你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

人之初,性本善。但由于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也会变得迥然不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正是学习知识,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学法,用法。学习法律是为了防止自己由于无知而触犯了法律,用法则是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多数中学生都希望获得相关法律知识,对法律问题感爱好,但却对法制教育感到困惑。我对本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所有学生都希望学法、懂法、用法,但普遍对法制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法律。其实学习法律的方式很多:可以看法制节目,可以听法律讲座,也可以阅读相关书籍。

总之,只要我们肯去学,就不会不懂法。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作为祖国的希望,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严于律己,改掉不良习惯,学法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当代中学生吧!

教育法律心得4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

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

教育法律心得5

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五五普法》不仅帮助我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我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五五普法》后,让我更明确,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让孩子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不讽刺,挖苦,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

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孩子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孩子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

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五五普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六年级时态复习课下一篇:教师代表在中考百日誓师大会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