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的馈赠人生感悟的哲理故事

2024-05-11

压力的馈赠人生感悟的哲理故事(通用6篇)

篇1:压力的馈赠人生感悟的哲理故事

一位出生在普通人家的年轻人十分喜欢文学,但在他30岁之前从来没写过令他满意的作品。他的亲人希望他能经商,这样生活可以因此更富足些,但是他却希望能够写作。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人能提供他一年生活费用,让他能够安稳地写作。

但残酷的生活让他不得不走上经商的道路,他先后办了不少厂子,但没有一家能够成功;他也曾和出版商合作,经营书籍,但也失败了;他又办了铸字厂和印刷厂,但厄运连连,这两家厂先后倒闭,而且欠下的巨额债务足以让他还30年。

没有钱的他不得不走上卖字求生和还债的道路。一年之内,他发疯似的写下了3部小说,但那些书反响平平,销售也不理想,而且因为版权得不到保护,即使小说写成,也不足以解决生计问题。他改做记者,为多家日报撰稿,他每天写大量的文字,换来一些微薄的稿酬。

债主天天上门逼债,他绝望过,也想过放弃。但他十分崇拜白手起家、意志坚强的拿破仑,他把拿破仑的画像放到书桌前,鼓励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他开始创作小说。他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喝大量咖啡,每天晚上8点上床,午夜起来写作,直到早晨8时。为了让自己的文字尽快变成金钱偿还债务,每天早餐之后,他就把手稿送到印刷厂。因为创作时间仓促,文章上经常有错字和文理不通的部分,他只好对校样改了又改,而且他不是只改动几个标点,而是大段大段地重写。一本名叫《老处女》的小说,他一连改了9次,最后让排字工人十分厌烦,他们甚至抗议以后不再排他的文字。

他在30岁之后的生活几乎全是为债务而发疯似的写作。在后来的20年内,他创造了100多部小说,其中的《人间喜剧》、《高老头》等数10篇小说成为传世之作。在他逝世的前两年,他还在修改20多年前的手稿。

他就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能从一个平庸作家成为著名作家,动力竟来源于那些巨额债务。为挣钱还债,他写作写作再写作。

很难想象一个伟大的作家这样的创作动机,但巴尔扎克的故事却让我们明白,压力是成功的催化剂,它可以催生许多奇迹。

篇2:压力的馈赠人生感悟的哲理故事

害怕独自一人,这很正常。我们都会有这种感觉,它深入骨髓,即使我们绝望地尝试去避免这种恐惧。

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所在:为避免陷入孤身一人的恐惧,我们开始无止境地参与社交,其中也包括了在社交网络和邮件上。为了避免被孤立,我们结束了对自己不利的关系,转而依赖和附庸其他人。为了安放我们的情绪,我们通过吃垃圾食品和血拼来让自己得到缓解。

但”治疗“孤独恐慌”的“秘方”就在这里:我们有权孤独。静静地享受孤独是饶有趣味的。

我们惯常地以为形单影只的生活就充满了灰暗,失落与恐惧,但它也意味着自由,它恰恰是一个成长的机会――一个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

这是我从痛苦的经历学到的。多年来我都很害怕独自一人,但其间学习到“自我情感满足”却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静静地坐上几分钟,现在,审视内心。你是谁?你能做什么?你在想什么?

当你近距离地观察自己的时候,你能接受你自己吗?

当你学到新的东西或者当你沉思自己的生活时,你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吗?

这样想的话,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反而是要庆祝的事情。因为,孤独是一种美。

在生活中独来独往

独自环游世界难道不是件很可怕的事吗?在你还没准备好的时候独自迎接生活的挑战难道不是件很可怕的事吗?

对,都很可怕,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学着去独自经历的原因。

在陌生的城市不知道怎么找到自己的路?那就从你住的地方开始,迷路后重新找到你的路――学会用谷歌地图,然后尝试找明显的地标。现在,看看临近的城市。用你新学的技能去旅行一次。学会问路。学会在迷路后找到自己的方向。

不知道怎么花钱以及经营生活?那就从一块钱开始吧!现在就着手学习经营生活的技能,学会自我满足。这可比依赖别人生活强多了!如果你能自我满足了,那么与人相处就是一种积极的举动,而不是懦弱的表现。

不懂得怎么保护自己?尝试避免坏事的发生吧!对你的周围提高警惕吧!学会怎样保护自己,最起码要知道怎么“求救”吧?这样的话,对于自己一个人去陌生环境旅行,你会更自信。

在生活中独自旅行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但你会在行走的过程中变得更坚强。就像一个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孩子一样――第一次寻路的尝试会让人很害怕,但尝试后他就更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并且让自己变得更好。

相处和孤独

学会独来独往以后就意味着你不能融入圈子了吗?完全没有这回事!但是如果你不能独处,那你和他人的相处也会出现裂痕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要变得独立。你需要别人来帮你付款,帮你经营生活,需要别人来保护你,为你”服务“,来满足你自己的情感需要;你需要别人来关注你,认同你,安慰你,关爱你。现在呢,这些事情确实很好,但需要别人来做这些事情意味着你离不开他们,意味着你很消极无力。这些都不是能让你产生吸引力的品质。谁愿意跟一个依赖又消极的人相处?!

让自己更具吸引力的品质是――自信,自我满足感以及富有能力。

所以,学着点吧――让自己能够独自一人。学着满足自己所有的情感需求。学会让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你就是你,不需要任何人来”填补你“。

万一你已经在和他人相处了呢?我是这样对待自己的――我还是可以保持独自一人的状态。这种关系已经让你变得依赖和软弱。那么,请控制好你自己的需要。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但你确实可以做到!

一旦你让依赖和软弱慢下来”侵入“自己,你就好多了。这个时候,你们是两个完整的个体,你们在一起是为了彼此都变得更好。

独处的快乐

独处可怕!趣味更加!

庆祝你独自一人的时光吧!尝试了解自己吧!做一些”不依赖“的事情――读一本好书,练练字,听听歌,独自跳舞,随手画画或者学习一项新技能。去徒步旅行吧,不要急着掏出手机自拍晒照片!

学会独处,学会和自己开心地生活吧!

篇3:乞丐的馈赠

接着, 乞丐到了农场主的雇工那里, 请求让他住一晚上, 并得到一些面包来填饱肚子。 善良的雇工和他的妻子友好地接待了乞丐, 和他分享他们的晚餐, 还让他睡在一个很大的温暖的炕上。

早上, 乞丐要告别了, 他打开门, 说:“好心人, 我很难为您的善良付出些什么, 也没有什么可以回报您的。 我能做的就是告诉您, 这个房子的主妇, 今天早上您要应付的第一件事情将会持续一整天的时间。 ”

乞丐走了, 雇工的妻子忘记了他的预言。 当她独自待着的时候, 她看了看周围有什么活儿要干。 她发现儿子的衬衫很破旧, 便对自己说:“柜子里还有一卷布, 虽然它是我剩下的最后一匹布了, 我还是用它来为我的儿子做一件衬衫吧———我不知道将来还能不能编织更多的布, 因为我丈夫也在穿他最后的几件破衣裳了。 ”

仔细考虑后, 雇工的妻子打开箱子, 取出那卷布, 开始为儿子裁剪衬衫———她裁了一件衬衫, 又是一件, 但布总是用不完———她又为丈夫裁了好几件衬衫, 布还是没用完。 就这样, 她一直裁下去, 直到傍晚来临。 让人惊讶的是, 她竟从没感到过疲倦。当黑夜降临时, 她的房间里堆满了布。

第二天, 雇工的妻子刚好遇见了那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妻子, 便向她说起乞丐给她一家人带来的馈赠。 农场主的妻子很后悔把乞丐赶出院子, 假如当时她能留乞丐过夜, 那巨大的馈赠就会是她的。

她没有办法, 只能守候着, 巴望乞丐再次路过她家。那时, 她会请他进来, 用最友好的方式款待他。 那样的话, 乞丐或许也会祝福她。 她花了好几个小时坐在楼梯上等, 生怕会错过乞丐。

等了很久很久, 终于, 有一天晚上, 她看到乞丐走在路上了。 她怕乞丐走掉, 赶紧奔向他, 把他请到了家里, 给他吃最好的食物, 喝最好的饮料, 夜里还让他睡最柔软的床。

早上, 乞丐要离开了, 他留下了同样的话:“我很难回报你的善良, 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的, 我能做的就是告诉你, 今天早上你要干的第一件活儿将会持续到晚上。 ”

在乞丐说这些话之前, 她早已把一些金币放在了桌上。 她祈祷自己能成天忙着往匣子里扔金币。 那样, 到了晚上, 她就会很富有了。

乞丐一离开, 她赶紧收回她的钱。 就在那时, 一只苍蝇落在了她的鼻子上。 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走它。 她用手掠过鼻子, 惊跑苍蝇, 但苍蝇又飞回来。 一次又一次地, 她把苍蝇赶跑了, 但它总会飞回来。

就这样, 她一整天忙着驱赶苍蝇, 无法为她的匣子增加一枚金币。 她就是这样丧失她所期待的馈赠的。

篇4:感悟数学,享受研讨的馈赠

一、巧妙的教学设计扣人心弦

有人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让学生置身其中开始学习,符合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挑战性游戏的心理特点。上课伊始,庄老师从轻松地请学生向听课教师介绍班长开始,创设了一种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抽象的“数对”学习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模型。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定位标准和知识水平的不同,确定位置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庄老师十分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维,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确定班长的位置,然后在交流中自然地引导深究,形成共识,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异中求同的过程,进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庄老师有效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既直观又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一个对于学生来说崭新、抽象的知识点——数对,简洁明确。

庄老师的巩固练习以“韩信点兵”的形式展开,并注重知识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巩固认知,发展思维的目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延用于生活。教师精妙的设计能够吸引同学们不断地探索、认识,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的巧妙尽现其中!

二、精心的细节布局奥妙无穷

1.课题的揭示。我们在深度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发现“用数对解决生活问题,能有效地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庄老师则从介绍班长的位置的生活问题入手,看似简约却不简单,它成为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揭示课题也就显得水到渠成,这也帮学生揭开了这节课知识传授的神秘面纱,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心理。

2.打开宝箱。这节课所创设的游戏情境中的一个环节“开宝箱”成了一大亮点,正好与教材中一道练习题的设计不谋而合,而且衔接得很好——打开宝箱需要的正确数对不正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吗?庄老师把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穿插在其中,只是将这道题目作了恰当的改动,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很好。

3.自主探究与引导深化相结合,提供了知识构建的基本过程,准确揭示数对构成及含义。庄老师设计了两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庄老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的清晰理解。

三、精妙的练习安排引人入胜

从练习一到练习二可以认为是基础练习,但有本质区别,前者主要是结合所学知识的简单练习,后者是结合学生实际的简单应用。由于是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会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很自豪,他们自然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练习三是结合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学生对解决这类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一道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看,精心设计的练习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改变确定位置中的一个要素(出发点)后如何确定位置,这是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延伸,也是这道练习题的难点。庄老师提供给学生信息,就是“让学生踮起脚尖来摘苹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然后再做适当的对比和总结,就使学生更加明确地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确定位置。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差一口气”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这里的“这口气”显得很足、很够味。

练习四是夺宝游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庄老师是生活的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居然能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应用到其中来,事件、视频、资料的真实采集,这良苦用心真可谓匠心独俱。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练习五为知识拓展。它旨在让学生在拓展的知识介绍中进一步体验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

生活需要精彩,这精彩源自于对生活真谛的理解,掬一捧那生活的清泉,接受着大自然生命的不期而至的馈赠。教学需要精彩,这精彩源自于对教学自然的领悟,掬一捧教学设计的清泉,享受着本次主题研讨的馈赠,享受着课堂生活世界里难以穷尽的快乐……

篇5:生命的馈赠子纪实故事

那几天,我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三天后,陈军打来了电话,约我见面。他告诉我,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原来,他亲自找到了我公司的老总,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我不太清楚,反正老总对他的话很满意,怜悯心大发,这件事总算过去了。

陈军跟我说这一切的时候,声音很平静。末了加了一句:“廖静,怎么谢我?”那天,我请客,我们一起去吃了大排档。我又恢复了大学时候的神采,喝着啤酒吃着烤羊肉,花了二十几元钱。不知不觉已到深夜,陈军开车送我回去,一下安静下来,我有些不安。我口不择言:“钱我会慢慢还你的……”陈军笑着摇摇头,望着我意味深长地笑。那一天,我下车后,望着陈军的车走远,心里的不安更重了。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我可能仅仅是不安。一年后,男友毕业了,留在了北京,我当然也要过去,可是舍弃这么好的单位,我有些不甘心。这时候,又是陈军帮了我。我办妥一切后,想着跟陈军告别,心里在做一些挣扎,这些挣扎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无奈之下,我找到了在这个城市唯一的朋友吴越。

在吴越安静的房子里,我对她静静表达了内心的挣扎,我甚至说,我不是个知恩不报的人,我想我和陈军的事在我走之前应该有个了结。吴越沉默了好一会儿,拉着我的手说:来吧。

吴越打开了一个柜子,我看到里面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些物品,好像很长时间没有动过的样子。吴越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这些都是她一些特别的东西,值得珍惜。

那件粉红色带着蕾丝花边的睡衣就那样安静地放在我身边。吴越用手抚摸了一下,轻轻地说,“那是我准备把自己送上祭坛的,可惜没用上。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报考了公务员,笔试面试都不错,可最后不知为什么没通过,我的心情非常不好。偏偏那时家里又出了事,急需用钱。这时,我一位淡淡之交的异性朋友向我伸出了援助的手,让我平安度过了危机。我潜下心来,在第二年的考试中通过了,考入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单位,而且一进单位就有了出国培训的机会。好事好像都跟着我来了。我心底忘不了他的滴水之恩。

“出国前,我逛了很多商店,买到了这件粉红色的睡衣,我要报答那个为我做了那么多的男人,不是他,我的家还有我根本不可能有今天。在他的公寓里,我给他做了一顿很好的饭菜,和他一起喝酒聊天。饭后,我去卧室换上了那件粉红色的睡衣,慢慢地走到他的身边,他望了我好久,没有说话,最后低下头叹了一口气说:‘男人帮一个女人,并不见得都是别有用心,请放心,我不需要你付出任何代价。你还年轻,一个女孩儿不要轻易把自己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另外,你真的很漂亮。’他转身走了,我的眼泪流出来了。那件睡衣我一直没有再穿,一直保存在衣柜里。”

吴越继续说:“廖静,并不是每个男人都需要你用这样的方式去回报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善待自己,祝福他们。这个世界并不都如你想象的那样一切都需要交换的。感情的事是不能交换的。”我的眼泪流下来了。

篇6:画家毕加索馈赠礼物的故事

电工风波

2010年秋天,法国一位名叫皮埃尔•勒盖内克的71岁电工对外宣称,在其车库里保存着271件毕加索的作品。作品包括毕加索立体时期的拼贴作品,蓝色时期的水彩画、石版画、粉彩画、素描、习作,等等。这些作品主题广泛,有狗打架、十字架以及他的第一任妻子欧尔嘉的画像、两本素描画册等。其中大部分系1910年—1920年毕加索多产年代的作品。据估算总价值达6000万欧元至1亿欧元。电工勒盖内克曾为毕加索在法国南方的住处安装和维修过报警系统。勒盖内克宣称,他是从毕加索的最后一任妻子雅克利娜•毕加索手中作为礼品一次性得到这些宝贝的。经管其父亲作品版权的克洛德•毕加索坚称,这是盗窃。经窝藏罪起诉后,法国警察于2010年10月5日查封了在皮埃尔•勒盖内克家中的这些作品。

一些人认为勒盖内克说的是真话。但我们遇到的大部分人表示怀疑,并称“毕加索馈赠礼物,一般都合情合理,但勒盖内克并非如此”。毕加索一般会在礼物上签上名字、日期和题词。然而,勒盖内克的情况不是这样。毕加索一般分多次送礼,但是勒盖内克却一次收到那么多礼品。一般说来,毕加索亲自送礼物,这里却是雅克利娜转让了宝贝。通常毕加索所送的礼品是现代的作品,而不是1910年—1920年代的作品。而且只有女人和挚友才会收到如此多、如此好的礼物,其他人一般只能收到诸如素描、石版画或签名书等礼物。但对警察和司法机关来说,很难搞清事实真相,一位调查员说:“证人都已经去世。”不过,在毕加索处工作过的退休员工说,毕加索是给了电工勒盖内克那么多礼物……

风波影响

电工风波发生后,人们便不再讲述自己收受过毕加索的礼物,特别是那些不是名人或不是收藏家的人更不敢说自己收受过毕加索的礼物,都守口如瓶起来。

管家玛丽娅•布律诺从1970年起到1973年毕加索去世前一直将早餐送到毕加索的床头。今天,这位老妇人在法国南部城市戛纳过着幸福的生活,居住在一座面朝地中海的公寓里。我们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敲了她家的门,想同她谈谈其老雇主的情况。她在一间房间里向我们展示了1971年毕加索在路易•莱里斯画廊举办画展时的招贴广告,招贴广告上签着毕加索名字,并写着“送给玛丽娅”的字样。我们想了解一下大师送她礼品的具体情况,老妇人说她将会有一天把招贴广告拍卖。她还有点不高兴地对我们说:“毕加索很大方,但我不想说什么,走吧,再见!”

头一天晚上,我们向已经80岁的摄影师安德烈•维莱尔打了电话,表示我们想拜访他。他也居住在法国南部的蓝色海岸。维莱尔曾在其网站上透露过,1953年毕加索曾向其赠送过一架“禄莱福莱”牌照相机,从而开始了他与大师漫长的友谊。但是,维莱尔说他现在没有心情同我们谈画家送给他并且已经被他变卖了的画。他还对我们说:“如果我说些什么,你们就会利用我所说的,那我就受骗上当了。”

罗歇-大卫•塞巴格在毕加索15岁时到法国居住过的安蒂伯开着一家“科斯科斯”餐厅。他承认:“毕加索送给过我一些东西,我已将其变卖。我很想见你们,但我太太很多疑,怕出事。”出租车司机居伊•德莱尔说:“你们想把我牵入到类似电工事件中,我不想说什么。”随后以不太礼貌的方式挂了电话。

然而,我们还可以列举出20多个曾经收受过毕加索的礼物的人,他们中有管家、侍女、理发师、裁缝、秘书、司机、医生、宪兵、保镖、诉讼代理人、泥瓦匠、园艺师……还有工匠、门卫、演员、摄影师、雕刻师,等等。他们都曾为毕加索工作过,或同毕加索一起工作过。他们都收受过毕加索的作品,有时还有钱财。医生让•斯泰赫兰甚至在他家门口前发现一辆雷诺-12汽车,这是大师送给他的礼物。

这些匿名者现大多居住在法国南部的蓝色海岸,从1946年起毕加索经常去那里。那时毕加索65岁,已经相当富有,并且已经出名。毕加索在蓝色海岸先后住过三幢非常大的房屋:1948年—1955年居住在瓦洛里的拉鲁瓦兹别墅,1955年—1961年居住在戛纳市的加利福尼亚别墅,1961年—1973年居住在穆然市的维圣母院的农舍,当然别忘了还有普鲁旺斯附近的沃韦纳尔格的古堡,这里是大师长眠的地方。大师在蓝色海岸的25年可不是金色退休的岁月。那时,大师依然精力充沛,晚上画画,为显示强壮的肌肉经常光着上半身溜达,常到地中海游泳,还不时吵架,喜欢女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法国南方的那些年月,他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最不可想象的是,古稀之年的毕加索才华依然横溢。

与画家毕加索在蓝色海岸一起生活过的人都说大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但他们对是否收到过礼物一般都含含糊糊,不想说出来,更拒绝把礼品展示出来。一位曾为毕加索做过工的老工人将手指向天空对我们说,“你们应该知道将给电工勒盖内克带来什么”,但他也不愿得罪毕加索的继承人。一般而论,人们都将继承人描写成贪婪的寺庙看护人。还有人担心可能会引来小偷或税务机关。还有一些人碍于说,为了买一辆汽车、一幢房子、一块用来开餐馆或商店的地,已经把毕加索馈赠的礼物转售给他人了。一位男子对我们说:“卖掉毕加索送给我的一个漂亮的陶瓷花瓶,让我买下了花园里的那幢房子。”一位老妇人说:“如果我不卖掉那张大素描,我就不可能住在那套面朝大海的漂亮公寓里。”另外一位则向我们展示了用毕加索赠品换来的两个金首饰,并嘱咐我们:“不要对人家说我有金首饰。”

慷慨大方

不过,有一个人却坦然地对我们说他收受过毕加索的礼物。他就是现年76岁、说话滔滔不绝的摄影师吕西安•克莱格,他曾伴随毕加索20年。克莱格坦言:“第一次毕加索在一本书上给我画了一幅素描。我共有12幅画,15幅素描,我已经变卖了两幅素描。我还有几幅石版画。毕加索还曾送我太太一个类似半人半马的小件雕刻,不过我太太已经把它变卖了。我女儿为了在巴黎买房子,也卖掉了毕加索送给她们的礼物。”

然而,一些书籍和电影则给大师毕加索强加了暴君、会摆布人、吝啬的形象。米隆拍卖行20世纪艺术品专家塞西尔•里赞泰莱尔说:“30多年来一直有这些不和谐的噪音,这都是强加给大师的。” 塞西尔•里赞泰莱尔的父母是雅克利娜•毕加索的亲戚。事实上,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既是最多产的艺术家,也是最慷慨大方的人。塞西尔•里赞泰莱尔评论说:“毕加索为了工作处处保护自己,而且他工作十分勤劳。如果说他馈赠得很多,那是因为他工作得很多。”

毕加索的慷慨大方以及雅克利娜•毕加索的大度渗透在佩皮塔•杜邦动人的书《雅克利娜和巴勃罗•毕加索的真实故事》的每一页里。在《拜访毕加索——1936年至1973年日记》一书里,画家、诗人和出版商罗兰•庞罗塞在厚厚的书里对毕加索的大方用两行字描写道:“没有人不说毕加索大方,他会随时向老朋友、情人……馈赠礼物。”罗兰•庞罗塞知道不少事情。摄影师拉夫•加蒂的遗孀安德烈•加蒂说:“雅克利娜曾对我们说,庞罗塞变卖过毕加索的礼物,用变卖礼物的钱来为他在叙塞农场购置牛。”

毕加索的理发师欧热尼奥•阿里亚斯的儿子皮埃尔•阿里亚斯说,要深入了解毕加索的大方,“那就需要向冰山发起进攻”。几周前,一位居住在法国西部的狱警打电话对我们说,他有“一大包毕加索的画作”,而且都有毕加索的签名和签名的日期……这些画作是他父亲1994年临终前交给他的。他父亲是法国南方格拉斯市的一位宪兵。毕加索逝世后的几个月里,他父亲一直监控着穆然市的别墅。那是一段清点大师作品和东西的时间。他还说:“那时我父亲用睡袋睡在别墅外,在露天烤肉架上烤沙丁鱼。”所以,雅克利娜•毕加索给他父亲起了一个“沙丁鱼宪兵”的外号。她先给他几瓶索泰尔纳酒和一些鹅肝。“随后我父亲回来时就带回了一些毕加索的画作。”一共有17件,大部分是石版画。皮埃尔•阿里亚斯不想变卖这些宝贝,但很想知道这些东西“值多少钱”。唯一的办法是让管理画家遗产的毕加索管理委员会看一下。电话里的对方却让我们有点扫兴,他说:“我们是一些小人物,人家不会相信我们的。”

从不向富人送礼

毕加索平等看待名人和工人、艺术史家和厨师。罗热•迪阿尔德不止一次说:“毕加索对所有人一律平等。”迪阿尔德是一位医生,曾在床头前为毕加索抽过血,1977年至2001年任穆然市市长。他说:“第一次给毕加索打针时,他问我来自哪里?我回答说来自巴斯克地区,我是被收养的。他的脸豁亮起来。”诗人、记者马德莱娜•里福则明确说:“毕加索没有给富人送过礼,他向一些小人物却送了许多礼。”举个例子,1961年画家80寿诞时在瓦洛里举办了一次画展。在画展的八天八夜里,门卫一直守卫着展厅。画展结束前,毕加索给每位门卫送了一本带素描的亲笔签字的书。今天,如果变卖一本书,就可以建一幢房子。

西班牙人玛丽诺•马格尔•蒙达纳是毕加索的最近一任秘书 (1968年—1973年)。他在《巴勃罗•毕加索的最后几年》一书中写道,他的任务之一“是在随时可能来访的人群中保护好毕加索”。他还写道,老板“千百次”地给客人送书,并在书的衬页上签上名字,有时还画上一只鸽子、一个骑马人、一个斗牛士、一束花、一个小丑、女人或男人的脸……然后大师把书递给客人,并说“请笑纳”。

有时为能拜访上大师还要绕过毕加索的贴身警卫。法国尼斯市萨包纳画廊经理阿伊卡•斯波纳年青时经常拜访画家。他说:“大师喜欢在安蒂普海滩游泳,我陪他游过泳,我感到非常自豪。机灵的人经常在附近的酒吧里买上明信片,然后让大师签名,有时大师还画上一张素描。”

当毕加索感觉到有人要强迫他签字时,他就会婉言谢绝或表示他要休息了。一天,毕加索向出版商阿勒贝尔•斯卡拉和罗兰•庞罗塞展示一些新的素描时,他让摄影师拉夫•加蒂来穆然市。两位出版商赞叹着每一张素描,希望毕加索能给他们一张。拉夫•加蒂说故事的结尾是:“毕加索拿起一张大素描,签上名,并写上‘送给我的朋友拉夫•加蒂’。”拉夫叫喊着:“我做了什么?”毕加索回答着:“拿着,把它裱好了。”

价格昂贵

10年、30年或60年后,人们不经意间或在拍卖行里可能会发现这些成百上千的毕加索亲笔题词的衬页、草草签名的纸片、签名的素描。拍卖估价员雷米•勒菲尔2010年6月16日在巴黎变卖了一本毕加索亲笔题词并带有一幅描写眼睛的素描的书。“如果只是毕加索的亲笔题词,不是太值钱,若有一幅毕加索的素描,那价格就会直线上升。”

虽说毕加索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家,但米隆拍卖行20世纪艺术品专家塞西尔•里赞泰莱尔则说:“毕加索能使虚拟的市场具体化。一幅一般的画作就可卖2000—3000欧元。人们在拍卖行里经常会发现一些毕加索亲笔题词衬页的图书、裱过的签名素描。在世界拍卖行里登记过的一张名为‘阿尔纳’的素描值6000—12000欧元,好一点的则值20000—40000欧元。”2010年2月9日拍卖的一束花的素描高达40000美元,同月10日拍卖的另一幅素描则创记录地卖出了70000美元的高价。2009年4月30日,在纽约苏士比拍卖行里,一幅大师1945年创作的两个裸体女子的石版画拍出了104500美元的高价。这幅石版画的题词是:“绰号丁丁,送给塞莱斯坦。”塞莱斯坦是毕加索的一位雕刻师。2011年3月,在名为巴黎艺术的西班牙画廊里,一束铃兰花的画卖出了65000欧元的高价。毕加索将铃兰花画在一张包装纸上,这是大师为一位到法国南部城市戛纳附近度蜜月的陶瓷画家作的一幅画。只有掌握了这些赠品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了解毕加索多年来所做的“亏本生意”,体现出他的大方。

妻子和情侣收礼最多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毕加索的大方,需要分清受礼人的类型。首先是他的妻子和情侣。米隆拍卖行20世纪艺术品专家塞西尔•里赞泰莱尔补充说:“毕加索把礼物当作勾引她们的工具。”其中, 雅克利娜•毕加索收到的礼品最多。多拉•马尔从1935年到1945年一直是毕加索的情人,收到的礼物也非常多。1998年,她将毕加索送给她的130件礼品分六类在巴黎拍卖行进行了估价,其中包括6幅画、素描、图书、首饰以及大师加工过的瓶盖……总额达2.23亿法国法郎。2003 年在戛纳市举行过“毕加索,在友谊中畅游”画展的弗雷德里克•巴莱斯特尔说:“大师送给我的大部分画作已经变卖了。”

居住在巴黎南郊枫丹白露的热纳维耶芙•拉波特可能是毕加索最后一位健在的情人。她在枫丹白露像回忆情人一样,经常凝视那幅毕加索为她画的略带微笑的肖像画。她现在依然非常幸福,她说:“散步时我不逛商店,因为毕加索已经给我什么都买全了。”

政治礼品是重要部分

大师到逝世一直是法国共产党党员。他向法共、法共报刊、世界和平运动捐赠过许多礼品,他为马卡尔主义烈士罗森贝格夫妇画过素描……1936年他向共和西班牙捐赠过20万法郎,1947年他向罢工中矿工提供过100万法郎资助。

毕加索对法共在尼斯的报纸《爱国者》的支持堪称其最大方动人的一幕。10年间,艺术家为2000件雕刻签名,编辑部尔后将签过名的雕刻出售,从而避免了报纸的关张。毕加索每年还就戛纳狂欢节为《爱国者》报画一张素描。他因坚信共产主义而这样做。当然这也是出于与 《爱国者》报社社长兼主编乔治•塔巴罗的友谊。1946年夏天,在戈尔夫•朱昂海滩,塔巴罗对毕加索进行了一次采访,他们还一起游了泳,直到毕加索去世他们都是好朋友。塔巴罗在他的《我的毕加索岁月》一书里讲了许多有关毕加索的动人故事。塔巴罗的女儿卡特琳•德尔塞称,塔尔罗也收受了二十来张毕加索签名的石版画。卡特琳•德尔塞还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1966年,当我还是尼斯装饰学院大五学生的时候,毕加索为能让我们班二十来位同学乘飞机去巴黎参观他在大王宫举办的回顾展,他给我们学校送了一幅彩色素描。”

西班牙朋友是最大收礼者

他们大多是共和分子,至少一半以上是共和分子。毕加索曾捐款给被西班牙政府驱逐的人、流亡者、被监禁者……得益最多的是诗人热姆•萨巴尔泰,他是毕加索在巴塞罗那早年的朋友,曾任毕加索50多年的秘书。毕加索总共给了他574件作品,这些作品后来成为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的基础。

欧热尼奥•阿里亚斯是毕加索的理发师,也是毕加索26年的朋友。他曾说:“我是一个秃头的理发师。”这位2008年去世的反佛朗哥分子收到多少毕加索的礼品人人皆知。1985年他在离马德里70公里的洛索亚河畔布伊特拉戈古城开办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博物馆里共有54件作品,虽然没有油画,但有素描、石版画、陶瓷画、招贴画、插图、照片……最感人的故事是,一位西班牙斗牛士在斗牛时受重伤,而且这位斗牛士是准备退役前的最后一场活动。毕加索知道后随即为这位斗牛士支付了住院费,并卖掉了一幅画,以让这位斗牛士在巴塞罗那买一家酒吧间营生。

周围人也收礼不少

毕加索周围有不少手艺人和创作人,今天他们都已经过世。当大师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们都工作十分努力,也收到过大师的许多礼物,如阿勒多和皮埃鲁•克罗默兰克,他们都是毕加索的雕刻师。还有利昂内尔•普雷热,他是一位钻台营销商,1950年代经常向毕加索提供原料,后来成了一位大商人。在戛纳市举办过“毕加索,在友谊中畅游”画展的弗雷德里克•巴莱斯特尔说:“普雷热收到过许多毕加索的礼品。”还可以举乔治和苏珊•拉米耶的例子,他们共同创办了毕加索工作过的穆杜拉陶瓷画作坊,也收到过许多毕加索的礼品。乔治和苏珊•拉米耶的接班人于盖特和让•拉米耶也收到过毕加索画在厨房里的壁画,作为他们结婚的婚礼。于盖特说:“那是一所我们租的房子,当我们离开这幢房子的时候,我们试图把壁画弄下来……结果被弄坏了。”

多米尼克•萨西现年75岁,曾是穆杜拉陶瓷画作坊的装饰师,现在居住在安蒂伯港口附近一幢风景优美的房子里。他脱口说:“我同毕加索一起工作,他11点钟到,15点钟离开,他的卡迪拉克车一直等着他。工作的时候,毕加索在中间,我们围着他,大家不说话。”他接着说,“我是工人中的一员,我在毕加索的眼皮下为毕加索工作。他给了我许多陶瓷画和签字的图书。”

无法归类的 收礼人

还有一些无法归类的人,如马德莱娜•里福,现年86岁,诗人,曾在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当过记者,是一位伟大的女性。1944年至1973年,她经常到毕加索家。她在巴黎的住所里接见了我们。在她客厅的墙上挂着她的一幅木炭画肖像,下面写着“送给马德莱娜•里福1945年8月23日毕加索”。人们发现画上主人的眼睛很大。马德莱娜•里福说:“这是一个刚走出地狱女孩儿的眼睛。”这幅画是毕加索得知1944年20岁的马德莱娜•里福在巴黎被一名德国士兵的子弹击中脑袋后被捕、被拷打和奇迹般地被释放的消息后创作的。现在墙壁上的画是件复制品。马德莱娜•里福已于1995年将原画以440000法郎拍卖给了德鲁奥•蒙泰涅。马德莱娜•里福说:“毕加索可能知道他在世时我没有把画卖掉,然而我的前夫曾对我说你会把画保存50年,之后你会让画自由。我用变卖画的钱买了寓所的上面一层。”

但是,马德莱娜•里福仍保留着毕加索送给她的一幅一束花的签名石版画,现放在厨房里。马德莱娜•里福回忆说:“毕加索经常送给我一些小礼物。毕加索的一生是从赤贫到极富的一生。所以,他送礼品是为了让一些人能够生活下去。”毕加索知道许多人会把礼品变卖。所以他在送人之前都会在礼品上签字,以便让这些礼品能在市场上占有应有的位置。罗歇•迪阿尔德是一名退休医生,他对我们说:“有一天,我在尼斯市一家餐馆里见到了毕加索和几位宾客,餐馆老板问毕加索能否在桌布上给他画一只鸽子?他就画了,能否签个名?毕加索卡嗒卡嗒地签了名,并幽默地说:‘我可没有说我要买下你的餐馆。’”

礼品大部分已被变卖

为了收购毕加索的作品,世界许多有名望的商人都去敲响曾在毕加索身边人的门。米隆拍卖行20世纪艺术品专家塞西尔•里赞泰莱尔说,除了理发师阿里亚斯自己创办毕加索博物馆和萨巴尔泰把藏品送给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外,大部分不愿公开身份的人都已经把大师馈赠的礼品变卖了。例如,伊纳•萨西耶,这位极其漂亮的棕色头发的女人,从1937年到1970年一直是毕加索的管家、女佣、厨师和挚友,每年生日她都会得到一幅毕加索为她画的肖像画。2007年,她的儿子热拉尔•萨西耶在巴黎阿尔特屈里亚尔拍卖行变卖了一百来件作品,总额达888000欧元。热拉尔•萨西耶回忆说:“我是同毕加索的孩子克洛德和帕洛马一起长大的,先是在巴黎,后是在戛纳。我们亲如兄弟姐妹。我经常在毕加索旁边画画,他为我做小的修改、着色,然后就送给我。”

上一篇:优秀公关经理如何炼成下一篇:产品购销合同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