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024-04-17

在两个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精选6篇)

篇1:在两个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两个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去年下半年,我站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活动为重点,抓住读书与践行“小公民”道德行为相结合,学习十六大精神与感受家乡变化相结合,在红红火火的校外辅导站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把读书活动和“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我站共有65名学生,来自三至六年级13个班级。我们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传统道德课本》,做到人手一本。先由陆校长对道德规范全面讲解疏通;再由崔校长将道德规范故事按类分解到班,要求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重点阅读一个方面的故事,认真写好读书心得;继由邢校长以《愚公移山》为例,进行读书心得写作辅导;最后,通过多次交流,引导践行“小公民”道德,使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达到激发爱国情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思想道德素的效果。

六(3)班蔡云霞同学在读书心得中这样写:我们祖国有无数志士人仁,忧国忧民,他们在抗暴中以身许国,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精神光照日月,也照亮了我们为祖国建设、民族腾飞而积极奉献的红亮之心。六(2)班明晓洋同学写道:苏武那种精神是可贵的。他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捍卫真理和正义。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这种精神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吗?五(4)班陈琳同学读书的感受是:热爱祖国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每个少年儿童都要向爱国志士们学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在《匡衡凿壁借光》、《凌曙自学成才》等先贤的美德影响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他们拿自己和匡衡对比,发现有很多不同。一是学习条件不同。匡衡家境贫穷,学习条件十分艰苦,而今天的学生家庭普遍富裕,学习条件都比较优越,和匡衡相比有天壤之别;二是学习心理不同。匡衡酷爱学习,而我们有部分同学却怕学、厌学;三是学习精神不同。匡衡在磨难中学得自觉主动、经常持久,而我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毅力相对较差;四是匡衡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而我们还远离成功。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没有像匡衡一样身居困境,而志存高远。不比不知道,一比开了窍,通过四比,学生认识到富不能丧志,富不能贪乐,只有自主学习,迎难而上,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蔡云霞同学说: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新时代,有党的哺育,老师的栽培,父母的关爱,哪能不珍惜这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比先辈学得更好。她参加校外辅导站活动,从不缺席,从不缺交作业,成为师生公认的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五(2)班盛倩男同学学习了先贤治学的故事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她悟出了“进步始于足下,成功要靠日积月累”的道理,便努力实践,学习分外主动刻苦。她家离校近四公里,每次校外辅导从不缺席,作业一丝不苟。有一次,她生了病,要去看医生,不但能托爷爷请假,还托爷爷把提前做好的作业交给了老师。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读书活动的开展密不可分。六(4)班刘建剑同学读了《李离自己判罪》的故事,感悟到一个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多想自己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勇于担当过失和进行自我批评,这样就能不断进步。该班顾晓玲在《吕蒙正不计人过》的读后感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体会到宽人就是要多理解人,多想想别人好的地方。当别人有了缺点或者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时,你要原谅人家,不要斤斤计较。世界上没有人会一点缺点和过失也没有,我们自己不是也常常犯点小毛病吗?宽人严己是心地善良的表现,它有利于我们同别人友好相处,有利于我们在集体里学习与生活。

这些流露童真的感受,既反映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塑造、鼓舞、激励青少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在引导青少年道德实践中逐渐内化为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从鼓足勇气参加班长竞选到落选后不气馁,每天都生活得很开心;从主动消灭校园内的白色污染到组织小伙伴捞起家园河水中的垃圾,并教育邻居要保护环境;从团结友爱,同学间互相关心帮助到奋不顾身抢救盲人,自己被自行车撞伤;从终身敬师到孝顺父母,学会做父母的“小帮手”,主动服侍生病的妈妈;从经常花钱买零食吃到勤俭节约的品德不能丢,用节约的零钱来扶残恤寡,扶贫济困„„

从少年儿童践行“小公民”道德,精神面貌所发生的可喜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以践行“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为目标,使两者有机融合,是推动“小公民”道德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把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感受家乡变化相结合。

党的十六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我们把组织少年儿童学好十六大精神列为下半年关工工作的重点,使之深入人心,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一)在营造氛围中统一认识。

为了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除在关工园地中刊出十六大专刊外,还向学生做了四次宣讲。先有崔校长按宣讲提纲全面宣讲;继由陆校长联系学生实际重点宣讲;再由陆校长利用全民宣讲的机会向学生宣讲;最后由徐淦溥结合综艺集团“辉煌的十年,灿烂的明天”和“江海崛起第一村”的创业史向学生宣讲。通过宣讲,学生明白了大会的盛况、主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党的十五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十六大召开的重大意义、历史任务和选出的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及南通地区参加党的十六大代表。这样,统一了学生的思想,坚定了信念,振奋了精神,明确了当代青少年儿童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为学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素质,共创美好未来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在参观学习中提高认识。

在学习十六大期间,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了本镇的通州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江苏省波尔山羊繁育中心和综艺数码城。通过看现场,听介绍,座谈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十六大精神的理解。普遍认识到党的十五大以来兴东镇和全国一样发展很快,变化很大,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综艺集团跨越式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私营经济的崛起,新旧经济的交相辉映使兴东成为改革开放中一颗令人瞩目的江海明珠。这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旗帜、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也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依靠全镇人民同心同德、与时俱进、艰苦创业的结果。认识的大提高,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更加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在写作交流中深化认识。

参观后,我们多次指导学生写作,组织交流,深化感受,巩固提高参观成果。学生的感受是:本地羊和波尔山羊杂交后长得快,肉质鲜嫩,能卖个好价钱;用波尔山羊改造本地羊,把羊种调优,为农民奔小康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用高科技手段种植无刺黄瓜、礼品西瓜、樱桃、番茄等无土栽培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不仅为农民致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且为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做了一件造福人民的好事。

正在兴建中的综艺数码城气势恢宏,前景广阔。它以筑巢引凤为目的,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信息产业为核心,开创了发展通州新经济的先河。

六(3)班葛金梅在《参观记》中抒发了这样的感受:我们目睹了家乡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感受到家乡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我为我们兴东也有这么好、这么大、这么美丽的公路经济开发带而感到骄傲,为我们兴东有这么一个人——昝圣达而感到自豪!

再过20年,不,再过10年,我也将成为建设家乡的一员,为了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现在起,我要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我应该怎么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我有多大进步”。

异彩纷呈的德育活动,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塑造了学生的人品,增强了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意识,点燃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勤奋自立,从今天做起的豪情。

我站五名老同志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恪尽职守,余热生辉,与学校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二00三年一月十日

篇2:在两个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读写结合。读和写是两项单项训练,但二者关系密切。阅读是学习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先决条件。写作是对阅读中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读和写有机结合,可以相得益彰。

1、“读--写--读”;语文教材按文章的题材划分单元,每单元后面的语文学习园地都根据本单元的所学知识设立针对性的练习。一是口语交际,二是习作。很显然,首先是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消化、吸收本单元所学的阅读知识,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是一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课文,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其次是写。在习作中要引导学生用到本单元用到的写作方法,做创造性的综合练习。先读后写,学以致用。再次仍然是读。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善于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得失,在带着问题进一步阅读一些同类的课外读物,巩固提高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并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2、“写--读--写”。有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很紧密,但学生没有读课文之前不一定能很好地写出类似的文章来。所以教师可先让学生从写入手。阅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写同类型题目的习作。教师当堂抽查评讲,找出带有共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写作中的问题阅读课文,从中汲取营养,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让学生作文。这样,学生便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照检查自己的作文实际,弥补自己的不足,是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写评结合

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我认为采取“写--评--记--展--评”的方式,效果会好点。这种方式,就是作文写完后学生先互评,参考同学的评语自己写一般后记。记下写作心得,明确作文得失,寻思弥补办法,然后交教师审阅。教师挑出优点、缺点较明显的典型作文加上评语展出,再让学生评头论足,进一步交流写作中的经验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反过去“学生作文为老师,老师批改为检查”的形式主义做法。通过教学实践,较为切实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作文修改能力,使学生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把评改的工作下放给学生,教师做些必要的指导,既把教师从作文批改的沉重负担下解放出来,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又加强了学生评改能力的训练。

总之,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教学中,我们只有经常引导学生,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动口,多动笔,多思考,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篇3:在两个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 纯洁师德师风, 塑造良好的语文教学队伍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起来, 就首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身正为范, 师德为高。作为语文老师, 就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修养, 做学生的表率。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更重在渗透如何做人的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就应该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坦荡的胸襟。中国社会的四化建设需要一批优秀的新人, 这些新人是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武装起来的跨世纪新人, 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快, 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我们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使其适应现代化、法制化的步伐, 真正长大成人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正因为这样, 我们更因该要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 法制观念、守法意识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 甄选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在教学设计中凸显德育要求

众所周知,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比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等, 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优秀事迹,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其中有许多关于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内容的文章, 都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素质的良好资源。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利用这些课文内在的思想性, 通过课文里的语言文字, 生动事迹,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不失时机地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升华。我们还要擅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学所想与学生一起分享讨论, 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 通过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向上的氛围, 逐步确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 从小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中学语文课本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很多, 特别是那些“文质皆美”的课文, 但受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和阅历浅的限制, 往往对一些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不了解, 从字面上又很难把握, 这样就影响了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因此, 在教学中, 我运用音像资料为学生提供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真实的时代画面, 通过这谢刻意的强化, 既缩小了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又很好的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如学习《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的时候, 我们的老师可以通过文中的主人公体现的思想性格, 来分析其形成的根源, 通过讨论让学生们自己认识到这种优秀品德的形成过程, 他是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其中的很多优秀的品质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通过对戴维这个人物的全面分析, 我们还可通过欣赏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语言的钟情和维护, 最终珍惜生命, 憧憬和平, 希望人类的生命能够与和睦相处, 最重要的是如何懂得国与家、民族与个人休戚与共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 对当下国际社会中发生的种种纷争乃至冲突, 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 引导学生体会, 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结果, 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境界, 使学生人格得到升华。

3 打造绿色语文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凝练学生品德

3.1 课堂教学与课后培养并重, 有效利用实践活动, 塑造学生道德人格

课堂教学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的基础,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首先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老师课堂教授, 离开这点谈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舍本逐末。因此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堂学习两只手一起抓, 两手都要硬, 这个是德育的关键。那么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并有所成效呢, 文中以语文教学为例进行相关探讨。抓住课堂教学凝练学生品德,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是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巧妙地注入品德教育的内容, 充分挖掘教材中提供的有效德育资源, 进行必要的整合, 然后在教学中找准适宜的机会进行教育,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品德教育。

要做到有效地挖掘、整合德育资源, 需要教师有较深的理论修养和掌握丰富的德育材料。一方面, 语文老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品德教育, 要掌握一定的语言和课堂艺术, 结合教学实际, 真正使我们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学的艺术魅力, 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 受到人格的熏陶和品格的培育。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力求还原教材的本真用义, 在此基础上发现丰富内容下的精华, 同时我们还应掌握一定的表达艺术, 在思想和观念上对学生进行熏陶, 引导学生关注国计民生、人类发展等问题。同时, 我想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也是进行课堂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3.2 创新教学方法, 营造民主气氛, 贯彻美学思想, 激发学生内在道德品质

篇4: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一、教育学生穿着要得体,言行举止要文明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刻画人物的文章,其中对人物仪态服饰、行为举止的描写,无不显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情操品格。中学生具有浓厚的好奇、求新、求异心理,但缺乏必要的审美意识。有些同学对社会上的一些服饰打扮盲目模仿,穿奇装异服,造怪异发型,化妆纹身,佩带饰物。因此,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加强引导就显得很有必要。《恰到好处》写东家之子的美貌:“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这个女子真是太美了!但仔细一琢磨,这个美女的美皆是来自天然。笔者让学生联系世界上许多美的事物,悟出美的最高境界乃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明白少男少女就像初绽的花朵,他们身上所透出的自然纯洁之美是任何化妆师都无法创造的。教材中许多人物的外貌与其品格相得益彰。而鲁迅笔下的康大叔则是“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地捆在腰间”。在这些描写中,作者的感情倾向十分明显,只要略加点拨就能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审美趋向。使他们懂得一个人的穿着仪态并非小事,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修养,个性风采。中学生衣着应朴素大方,仪表应纯洁自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应依年龄、场合、职业、身份而选择合适的着装。

课本中有关人物言行的描写实在太多了。就从礼貌方面来说,《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白莽,对人很热情。如果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走路,至少得离三四尺远。但他同鲁迅走在一起时,却是紧紧挨着,必要时总要搀扶一把。叶圣陶先生学养深厚,德高望重,对于来客他总是亲自送到楼下,并给对方鞠一个90度的躬。在教这类课文时,就需要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矫正其言行举止方面的不文明之处。

二、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正确对待物质享受

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物质财富急剧增加。享乐主义思潮在学生中间也产生了些许负面影响。有则笑话说一个学生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极其“简洁”,只有四个字:“父:好。钱!儿。”这封信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确实有许多孩子自私、懒惰而不懂事,缺乏对亲情的深刻体验,只知道向家中要钱,却不知家长的钱来之不易,又不会合理地开销。他们有的不顾学校禁令进“三厅两室”,聚会时大吃海喝,攀比生日礼物的价值,甚至衣服也要雇人洗。通过教学《项链》《享乐主义价值观》,教师无情地揭开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虚荣面纱,让学生明白虚荣往往使人像掉进蜜里的苍蝇难以自拔,精神陷于痛苦不安的境地,甚至会不择手段地去谋取钱财。明白消费必须与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相适应,合理的物质享受是应该的,但勤俭在什么时候都是人类的美德。人在享乐的时候不能忘记奋斗、进取和奉献,这样才能创造充实丰盈的美好人生。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

茅盾先生当年听了洗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之后动情地说:“对音乐,我是十足的门外汉,我不能有条理地告诉你《黄河大合唱》的好处,可是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地使人鄙吝全消,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就使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忆洗星海》)这些确实道出了高雅音乐的艺术功效和艺术魅力。但我们的学生由于缺乏音乐欣赏力,盲目地崇拜所谓的歌星。然而,时下一些歌手的演唱或无病呻吟,或嗲声奶气,或扭扭捏捏,或疯疯颠颠,光是那个仪表就让人倒胃口。更有甚者,哗众取宠,厚着脸皮向观众要掌声,真是可怜之极!而歌曲的内容又大多是“爱你想你”之类的,这些东西容易使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产生共鸣,容易对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误导。至于对那些“色相表演”,不健康的影碟录像、地摊读物等文化垃圾,更应引导学生避而远之。

四、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语文教材第四册有这样一则材料,有一名日本女生由于烫曲了刘海儿,触犯了校规而被开除。学生家长聘请律师控诉学校,舆论界围绕是否有必要修改传统校规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有人认为传统校规过分约束学生,侵犯了学生的基本权益,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有人则认为传统校规荟萃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了高度的群体意识和纪律观念,是促进今日民族繁荣的重要保证。正当全国所有学校在认真检讨各自校规是否有侵犯人权的因素时,法院经过长期辩论宣告审理结束,判决这名学生败诉,维护学校当局所做的决定。这个事件涉及到许多问题——校规是否合理?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益?学生烫发与不烫发的损益之处是什么?校规已过时或不合情理怎么办?为什么会判学生败诉?教学中学生畅所欲言,展开辩论。最后使其明白:学校的一切规章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即使规章过时或有不妥之处,也只能通过合理的途径使其不断完善。

五、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人的感情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爱国之情,每个人的感受和表达各异,语文老师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细腻、健康而丰富。因为没有正确情感的人,他的人格是不健全的。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谓是抒写父子亲情的至文。文中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看行李、占座位等细节无不浸透着父亲的殷殷爱子之情。因此,当父亲去世后作者不禁感到五内俱焚。后悔自己“总是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谴责自己“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那种对父母之爱、师生之情的深切体验。他们不理解家长的殷殷嘱托和教师的谆谆教诲,而认为是管得宽,太啰嗦,太苛刻。他们明明知道某些言行是错误的,却偏要去说去做。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光“晓之以理”是不行的,还要“动之以情”。因为一个没有正常感情的人是不可能有正确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一个没有健康感情的人常常表现出“反理性”的倾向,是不会有高尚的追求的。

篇5:在两个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校团委给力学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长期以来,校团委在上级团组织和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紧密围绕当前形势和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第二课堂,通过不断深化人文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第三课堂,以重塑大学精神为着力点,紧紧抓住弘扬中原文化这一主题,大力倡导“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坚持“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引导广大师生走近社会、走近群众、走近生活,不断丰富实践活动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水平;以中原优秀文化探讨与交流为载体加强人文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广泛参与,从而使大学生对中原文化有更深入的体会与领悟。具体做到了坚持五个结合:

一是全校性相对固定的大型文化活动与经常性的小型活动相结合。近年来,我校各级团学组织围绕建设书香校园、文明校园、环保校园、爱心校园、和谐校园设计活动,努力培育“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大学精神。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工作,精心组织社团文化节、女生节、读书节、宿舍文化节、网络文化节、餐饮文化节、525心理健康节、“美术摄影嘉年华”活动、辩论赛、青春风采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将这些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传统项目固定下来。除此之外,面向全校师生的每周圆形广场周末舞会、社团文化周末文化广场、相声专场晚会、小品专场晚会、话剧专场晚会等活动,这些形式较为灵活、不定时开展的相对小型活动,成为了大型活动的有益补充,避免了校园文化活动时冷时热的局面,保证了校园文化活动的连续性。

二是文化艺术活动与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为文化活动赋予思想主题,是提升活动层次,深化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效举措。学校经常举办英语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广告节等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科技活动、“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月”、“普法宣传教育月”等主题鲜明的活动,以小品话剧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达到了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素质教育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是全校性活动与各院系活动相结合。除了学校举办的活动以外,各院系还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文学院的“魅力中原文化”系列讲座,旅游管理学院的“知行中原”系列之旅游风采大赛,历史学院的“国学大讲堂”,商学院的“商院学子与豫商面对面”,建筑学院的“我为中原绘蓝图”作品设计大赛等,由于学院在举办活动时注意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使活动有声有色。这些院系举办的各具特色的活动与艺术节等大型校园文艺活动结合在一起,使我校呈现出活动不断、热点不断、影响不断的可喜局面,营建了浓郁文化氛围。

四是人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多种类型的大学生人文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延伸了文化素质教育的空间,拓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2010年,我校实践活动深入到我省及周边省市的革命老区和偏远山区,完成课题266项,开展文艺专场演出53场次,理论政策宣讲161场次,法律知识讲座72场次,直接服务群众52000余人,并为13000多名群众提供了医疗义诊服务,免费赠送各类学习用具、文化卫生用品、办公用品价值17万元,为省内34家企业提供了网络平台开发、生产技术革新、企业节能减排、营销方案策划、物流运作管理等服务,为全省5个旅游景区进行了旅游开发策划,为全省22个村镇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长期以来,郑州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组织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感受中原文化、学习中原文化、传播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供政策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使更多的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经受锻炼、成长成才。

五是学生会组织活动与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相结合。学生会组织是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社团的发展,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学校现有115个学生社团,每年招收新会员都在6000人次以上,校园文化社团化建设在我校蓬勃发展。校团委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全校各级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有效指导各级

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团委2009年在全校启动“活动品牌工程”,多方筹措18万元用于学生会活动和学生社团品牌活动开展,“品牌工程”实施一年多来,推出了一批层次高、品位高、评价高、参与度高的品牌学生会活动和精品社团活动,实现了学生活动娱乐化、学术化和公益化的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风建设、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学生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很多社团在设计品牌活动时,都将弘扬中原文化作为活动的立足点,例如,自行车协会的“骑行河南寻访中原文化”环省骑行活动,民俗风情园的“中原民俗文化展”,武术协会的驻郑高校武术交流活动,国学研习社的“国学经典大家诵”,九月诗社的“厚重河南,青春中原”征文比赛等。

篇6:在两个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药家鑫,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药家鑫,一个大学学生竟然做出了这种事情,驾车将人撞了之后又下车将人连续又刺了八刀致其死亡,这是多么令人发指,一个受过祖国高等教育的人,居然可以做出这么丧尽天良的事情,这件事情值得我们社会反思,尤其是值得我们现在大学生好好思考一下,父母辛苦的将我们养大成人,并且省吃俭用的将我们送到学校,让我们接受教育,最后还供我们上大学,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培育成人,本来想让我们好好回报祖国的,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使得很多人都反思孩子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事情发生呢?我们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在学校中每天积累知识,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以还是发生了这样子的事情,虽然药家鑫案是个别案件,但是却是值得我们思考了,一个大学生在学校不但没有学习到中华的传统文化,反而心里越发的有问题,想事情越发的偏激,使得他的心里有问题,最后让他在救人与不救人之间,选择了一个极端,将人捅死,我们不可以像他一样,我们需要理智的对待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因为我们并不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做事情不计后果,我们最起码也是国家培育的后备人才,我们不可以那么没有理智的处理有些事情,如果当我们对待和药家鑫一样的事情时,我们切记不可以和他一样,不理智的处理,最后导致受害人的死亡。

上一篇:展架设计的分类研究范畴下一篇:莲安情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