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方案

2024-05-21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方案(精选6篇)

篇1: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非英语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顺应国际化、信息化潮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加有效地实施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特制订此方案。

一、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

(一)按照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强化对研究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读、写、译的水平,使研究生生能够借助英语开展有效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从而促进本专业的学习和学术交流。

(二)建立“研究生公共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研究生英语的学与教逐步朝着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学互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调整学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

三、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免修免试的研究生原则上不参加分班教学及选修课学习。其他研究生分基础班、平行班等参加分班教学和选修课的学习,但学时不等。

(一)免修免试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研究生(含学术学位硕士生、专业学位硕士生及博士生),可以免修公共英语:

1.在研究生入学前两年内参加TOEFL考试成绩不低于580分(新题型不低于85分);

2.在研究生入学前两年内参加IELTS考试,成绩不低于6.5分;

3.在研究生入学前五年内参加GRE考试,成绩不低于1800分(新题型总分不低于1300分,其中作文不低于4.5分);

4.入学统一考试和入学摸底考试成绩均不低于75分。(推免生的入学考试成绩计75分)

(二)学术学位硕士生公共英语的教学

根据改革需要及研究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入学成绩实行“分级、分层次、分班”教学,按不同层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具体需求。

1.学分设置

学术学位硕士生公共英语开设4个必修学分和1个选修学分(上36学时)。

2.分级教学

(1)分级教学的类型

根据研究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及能力,将他们编入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 “平行班”、“基础班”进行学习。其中,平行班针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研究生开设,进 1

一步提高其英语水平;基础班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研究生开设,进一步夯实其英语基础。

(2)分级学习的确定方法

基础班和平行班学员,根据入学统一考试英语成绩和入学英语摸底考试成绩综合确定。基础班开设6个班,每班35人,以入学统一考试英语成绩为主,参考入学英语摸底考试成绩,选择排名后210位进行分班教学。剩余的直接编入平行班学习。

3.分级教学的组织

(1)平行班

周2学时,开设一学年。

(2)基础班

周4学时,开设一学年。

(3)平行班与基础班的动态管理

基础班学员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达到85分及以上的,可以编入平行班学习;平行班学员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的,编入基础班学习。

4.指定选修课的开设

(1)选修课的种类

文化交流英语;英美文学选读;实用英语写作;影视欣赏;翻译技巧与实践;实用英语语法;英语口语

(2)选修课的组织

周二学时,开设一学期。

(三)专业学位硕士生公共英语的教学

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公共英语教学组织主要依据相应领域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

1.学分设置

专业学位硕士生公共英语开设2学分。

2.教学组织

周2学时,开设一学期。

(四)博士生公共英语的教学

博士生公共英语的教学应进一步突出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英语在博士生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中的贡献力。

1.学分设置

博士生公共英语开设4学分。

2.教学组织

周4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内容的组织

研究生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研究生组织适宜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参考书。

(六)考核办法

1.免修者,成绩计为85分,自动获得相应学分。若申请免修但不免考,成绩以考试实际得分计。

2.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计算。

3.学术学位硕士生的总评成绩按上下学期成绩的平均值(上下学期均须及格)计算,每学期的成绩按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计算。

4.缓考者或不及格者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学后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随下一年级研究生重修。

(七)个别辅导与答疑

多媒体网络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必要手段,并且在教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公共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是一个集自主学习、教学、测试、作业、辅导和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平台。

任课教师借助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在线进行课余个别辅导和答疑,学校按照一定的标准计算工作量。

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条件保障

学校安排单独的业务费,保证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五、其他

1.新生开学报到时组织新生入学英语摸底考试,所有新生均必须参加摸底考试。

2.未参加入学英语摸底考试的研究生一律编入平行班学习,不得调入基础班,不及格者不得补考,一律重修。

本方案2012 年 9 月开始执行,解释权归研究生院所有。原有规定与此不符者,以此为准。

篇2: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方案

关于印发《江苏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补充规定》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江苏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补充规定》已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苏大学

2014年6月23日

江苏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补充规定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我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方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现对《江苏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江大校„2012‟197号)补充规定如下。

一、因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参考教材等方面实施分类教学,以满足不同类型研究生对英语教学的需求。

二、学术型研究生采用分层次教学,根据研究生入学英语基础分为基础班、拓展班两个层次。拓展班必修课程由“学术论文写作”、“高级口语”、“模拟国际学术交流”组成。基础班英语必修课程为“文献阅读与翻译”、“学术论文写作”、“高级口语”模块。“TOEFL、IELTS训练”课程调整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学校经过选拔开设“TOEFL”、“IELTS”菁英试点班,满足高水平人才英语学习需求。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模块由ESP(专门用途英语)和“高级口语”组成,选修模块与学术型研究生一同在全校范围内选修。

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英语要求:

1.凡在CET-6考试中成绩达425分及以上、TOEFL考试成绩85分及以上、IELTS成绩6.0分及以上、GRE成绩1200分及以上、GMAT成绩650分及以上者视同学位英语合格。其他外语国际考试成绩由外国语学院和研究生院共同认定。

2.凡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用外文撰写的学术论文被SCI(E)、EI收录或在国外单独组办的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者、参加国外学术交流并作会议论文汇报者、出国课程学习或学术研究三个月以上者视同学位英语合格。

3.为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英语考试,自主提升英语水平,CET-

6、TOEFL、IELTS等国际英语考试情况纳入研究生奖助体系考核范围,其成绩作为奖助体系分级标准之一。

4.全日制专业学位周末班暂不作要求。

五、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与江大校„2012‟197号文件同时执行;江大校„2012‟197号文件中与本规定不一致处,按本规定执行。

六、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篇3: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 从而传承实践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实践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教学活动, 实践活动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更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践教学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 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学实践中, 大学英语的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一直处于被忽视地位, 更缺乏英语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及运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尤其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手段和实操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等。现将我校外语系公共英语教研室关于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汇报如下:

英语是我校各个专业必修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也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服务的一块敲门砖。随着知识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 社会需要的英语人才不仅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高职公共英语的实践教学改革, 要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改革为出发点,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考核、教师能力及教学条件等各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一、教学内容

针对我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 在公共英语的教材上做了很大调整。三年制高招的学生统一选用教材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与康乃馨出版集团, 即德国最大的教育出版机构合作出版的《高职国际英语》。本套教材从高职学生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实际需要出发, 紧密围绕行业对高专毕业生的外语技能的要求选材, 语料真实、地道, 话题适宜、有趣。教材的活动设计巧妙, 练习形式丰富, 尤为突出英语语言的实践应用, 有利于师生操作。

五年制中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编写并出版的《新技能英语》 (基础教程) 。《新技能英语》 (基础教程) 是供学生在职业教育基础阶段学习时使用的公共基础课英语教材, 该教材的首要特色是为用而学, 学而能用。尤其在教材中听说与读写环节中, 通过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语言输入, 相对开放的语言活动, 让学生根据提示和场景, 在课堂或课后进行实践演练, 完成新的交际任务及各项真实的交际活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及其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的总学时为64节, 周课时2节, 合班上课。面对课堂时间有限、上课人数较多的现实状况, 我们公共英语教研室的全体教师深入专业调研, 与学生交流, 了解社会发展需求, 在英语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各种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目前英语课堂常用并且反馈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有:

(1) 任务教学法, 即通过本单元学习, 学生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 示范教学法, 即通过听录音、对话等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入作为语言语音的范例; (3) 情景教学法, 即老师为学生们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 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地反复操练新知, 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除了高效抓住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实践教学, 我们教研室各位老师深入思考, 认真研讨, 充分准备, 现就利用课外时间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制订的英语实践教学的各项计划列举如下:

1. 活动名称:英语演讲模仿秀

参与对象:大一、大二 (三年制学前及其他各专业)

结合学生第一个学期 (或大一时期)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和对他们在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中的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发现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英语听说能力, 同时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拟举办一场英语演讲模仿秀, 借此激励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我。同时我们将会为学生推荐一些可以获取准备材料的网站和软件, 例如, TED论坛和英语趣配音。这些都是他们练习英语听和说的优质网络资源。不同于以往开展的英语演讲比赛, 本次活动重点强调模仿。听和说是相互促进的, 模仿地道的英语演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此项比赛也能为参加外教社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拔和培养后备力量。

2. 活动名称:英语词汇大比拼

参与对象:一、二年级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及各方向班)

五年制低年级的学前专业学生英语程度已具有初中毕业平均水平, 但还属于外语的中等基础阶段。按照普职互通、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理念, 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现有基础和发展性需求。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 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 为了巩固基础词汇、扩充高频词汇, 扎实低年级学生英语基本功, 计划针对一年级全体同学举行一次英语词汇比赛。

3. 活动名称:英语诗歌诵读比赛

参与对象:二、三年级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及各方向班)

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经过一至两年的中职英语学习, 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使用技能, 通过话题讨论和主体阅读, 学生拓宽了知识面, 了解了外国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 举办一场英语诗歌诵读比赛, 以此更形象地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 更好培养他们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

4. 活动名称:英语故事/儿歌比赛

参与对象:四年级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及各方向班)

四年级学生在校学习还有最后一个学年, 他们中大多数同学将要走向顶岗实习岗位, 还有部分同学参加5+2的专升本的选拔及学习。这时有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不错, 已经通过了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级考试, 积极准备A级考试的口语考试。为了帮助毕业班同学增加就业筹码, 更是为他们毕业前提供再次展示双语技能的大好机会, 特针对学前专业和音乐表演的同学, 分别举行英语讲故事、英语唱儿歌的比赛。

5. 活动名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级系列讲座

参加对象:备考A级的在校生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是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的全国范围的英语测试。本门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日常和涉外交际的能力, 旨在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向培养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方向进行改革。我校为提高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评价标准, 自2011年开始启动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级的报名及考场组织工作。由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随之调整, 在仅有的周课时2节、开设两学期的困难情况下, 要想提高学生的过关率及优秀率, 充分实现“课证融合”,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讲是极具挑战的考验。经教研室多次研讨, 一致认为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设关于考级的系列讲座。讲座包含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说明、答题技巧、分类辅导等实用内容。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结果也是检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

6. 社团活动:BLOUT英语社

参加对象:全校热爱英语的同学

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培养同学们对英语的兴趣爱好, 提升英语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提高英语等级考试过关率, 我校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学生会在公共英语教研室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成立了第一届英语社即Bl OUT英语社。该社将在工作中时刻贯穿“一起学英语, 一起成长”的理念以及“Blurt Out Your English”的口号, 丰富同学们的英语文化生活, 增强英语口语能力, 并及时协助同学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中和接触社会中所遇到的英语相关问题。无论是Bl OUT英语社常规开展的疯狂英语角、英语PARTY、英语游戏等活动, 还是英语配音、英语辩论、英语剧等比赛, 我们教研室都会安排老师进行实时指导、参与评价、反馈总结等工作, 以此积累宝贵的实践教学经验。

三、学生考核与评价

根据学生学制与年级的不同, 学生的考核评价体制基本分为两种类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 (40%) +期末考核 (60%)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核 (30%) +期末考核 (40%) 。前者适用没有设置统一进行期中考核的班级, 而后者则适用有期中试卷考核的班级。无论哪种考核机制, 平时成绩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共英语的平时考核由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活动参与、考级获奖等部分组成。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微调, 但平时评价都会围绕英语语言实践应用的表现, 即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体现。

四、教师能力提升

外语系非常注重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翻译能力, 增加实践经验。本年度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功底好、事业心强、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问深造, 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高职比例和高学历比例。公共英语教研室已有骨干青年教师成功申请本年度的境外研修计划。同时在学校大力支持、鼓励外出培训的大好时机下, 教研室老师正准备积极报名参加各项国培省培计划。

五、教学条件改善

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 提高微课利用率, 适时发挥外语系双语实训室作用。我校外语系公共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不断强化创新意识, 努力研讨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 探索教学规律, 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即时性和规律性问题, 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以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 以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为重心, 拓展实践教学平台, 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强调“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今后努力为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探索出高效、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伊琳娜·伊力汗.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新校园旬刊, 2015, 03.

篇4: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方案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可行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9-02

1.高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教改措施层出不穷。但纵观目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尽管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声情兼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但大多仍属理论知识的单向传授;虽然有兼顾听说读写,但阅读讲解所占的课时数较多;除占较少时间比例的课堂游戏活动能获得较高的课堂参与度外,其他时间学生们只是被动地听着,兴致乏乏。而当下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已大不同于以往,故迫切需要深化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初探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累积,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我校进行了初次教改实践,进行话题模块教学。以话题为单位,加大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真题训练,指导学生考级;采用一线教师团队的自编讲义,各任课教师做课堂展示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选择性地增减内容,以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免于参加统一的学期末考试,改为在参考学生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成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来最终确定。从学生参加考证的成绩数据来看,各专业的通过率都有所提高,大部分约为50%,最高为75%;而未开设大英课程的专业班级,通过率最低的只有19%,这直接证明我校教改是有成效的,对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

3.可行方案研究

基于此次改革的过程体会,借鉴同行院校的优秀教改经验,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尝试把握教改方向,进行可行方案研究。

①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将课堂搬到企业一线,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外贸公司进行实地训练,时间的长短根据专业或岗位对英语的需求来定。学校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如允许以企业实践充抵学分。课程考核的形式和内容由学校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设定,通过邮件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企业远程完成该学科的学习。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强调“在做中学”,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纯英语学习、实训与实战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词汇和技能,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②基础英语+行业英语。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两个阶段,对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中突出职场听说能力的培养,行业英语的学习与产业相结合。以服务专业为宗旨,凸显英语的功能性,按学期设置英语课程。第一学期安上基础英语,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如搜索信息、记笔记、阅读时抓要点、听懂名人演讲、写简历、参与话题讨论和做课堂展示等;第二学期上行业英语,旨在帮助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前沿信息,了解相关词汇,熟练运用与专业相关的常用话语,强调培养学生在英语环境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逐步将目前大学英语的学术定位(EAP)过渡到职场英语定位(EOP)。

③分层教学,混合模式。

这里所说的分层教学是指将各班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划分任务,个人领取,由学生自行决定选择完成哪个层次的任务。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和网络平台,如mooc、微课等新兴资源,推行线上网络自主学习台;线下翻转课堂,基于学生的提前学习,课堂上教师负责答疑,查漏补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提供练口语的机会。纯粹的教师课堂授课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而纯粹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对基础薄弱、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又可能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故折中的办法就是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按不同比例进行整合,形成动态的整合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使他们今后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漫长而艰巨,充满着挑战和曲折,但也必定会变化发展和不断前行。须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安排,做到因材施教,差异教学;更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教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龙超凡、陈章祧.仰恩大学:把英语课堂搬到企业一线强化学生实践[J].《中国教育报》2015,第6版

篇5: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教育部 2004 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 2005 年 1 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精神。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在近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制订了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

大学英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1-4》、《高级英语听说》、《英美文化》、《英美原版影视欣赏》、《口语演讲》等课程及英语自主学习的平台。

《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为80学时,5学分,《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为64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为必修;《高级英语听说》、《英美文化》、《英美原版影视欣赏》、《口语演讲》等为32学时,2学分,课程性质为选修,记为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学校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平台,满足学生课余时间学习英语的需要。

三、教学对象

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四、教学安排与成绩记载

大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参加学校安排的《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课程学习,从二年一期开始学校对学生实施分类教学。《大学英语3》的教学分为《大学英语3》(普通班)、《大学英语3》(听说班)、《大学英语3》(免听免考班);《大学英语4》的教学分为《大学英语4》(普通班)、《大学英语4》(免听免考班)。

(一)分类教学的具体安排与成绩记载办法

1、二年一期开学前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3》(普通班)的学习;二年二期开学前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4》(普通班)的学习,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2、二年一期开学前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3》(听说班)的学习,学习内容以英语听说为主,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3、二年二期开学前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选择参加《大学英语4》(免听免考班)或《大学英语4》(普通班)。选择免听免考班的学生,《大学英语4》成绩自动记载为(CET4成绩/710*60+40),选择普通班的学生必须参加课程学习,《大学英语4》成绩记载为课程考核成绩和(CET4成绩/710*60+40)二者之间的高分。

4、二年一期开学前通过CET6考试的学生,该学期必须选择参加《大学英语3》(免听免考班)或《大学英语3》(听说班)。选择免听免考班的学生,《大学英语3》成绩自动记载为(CET6/710*50+50),选择听说班的学生必须参加课程学习,《大学英语3》成绩记载为课程考核成绩和(CET6/710*50+50)二者之间的高分。

5、二年二期开学前通过CET6考试的学生,该学期必须选择参加《大学英语4》(免听免考班)或《大学英语4》(普通班)。选择免听免考班的学生,《大学英语4》成绩自动记载为(CET6/710*50+50)和(CET4成绩/710*60+40)二者之间的高分,选择普通班的学生必须

参加课程学习,《大学英语4》成绩记载为课程考核成绩、(CET6/710*50+50)和(CET4成绩/710*60+40)三者之间的高分。

(二)通过CET6的学生从二年一期开始,仅通过CET4的学生从二年二期开始,可以选择修读《高级英语听说》、《英美文化》、《英美原版影视欣赏》等英语类通识教育课程,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三)学校在通过CET4和CET6的学生中选拔少数学生参加《口语演讲》通识教育课程学习,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五、选课管理

学校每学期按计划开设大学英语类课程,学生根据学校安排参加选课。

1、每学期选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预选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CET4、CET6成绩等情况预选课程,根据自己上课时间等情况选择该课程的可选课头;第二阶段为改选阶段,学校根据CET4、CET6成绩对学生选课进行审核,删除错误选课,并根据情况给该类学生提供改选机会一次。

2、选课结束后,学校按选课学分进行收费认证,未通过认证课程为无效选课。

六、附则

1、本方案中“通过CET4”指CET4成绩达到425分,“通过CET6”指CET6成绩达到425分。

2、本方案从2007级本科学生起开始实施。

湘潭大学教务处

篇6: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方案

为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根据教育部及上海市教委相关部署,上海大学自2008年起开始逐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调研和各项准备工作,并逐步实施了一系列与培养机制改革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工作。2011年3月,上海大学正式颁布了《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全面启动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一、充分酝酿准备,逐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经过近3年的酝酿准备,上海大学逐步探索了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新举措,为学校整体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奠定基础。

第一,建立导师资助和博士助研工作的基本雏形。学校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聘任研究生担任助研工作的管理办法(暂行)》,明确了为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加强考核”的原则,鼓励导师(课题组)积极聘任博士研究生担任助研工作。原则上每月资助600元,其中学校支付300元,导师(课题组)支付不低于300元。

第二,建立以提高培养质量为导向的专项资助方式。学校于2008年制定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施计划 》。2008年度,共有67个硕士项目、109个博士项目入围最后的评审。经专家组评议,最终确定24个硕士项目、71项博士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150余万元。2009年度,扩大研究生创新基金的资助范围,使硕士生覆盖面达到20%,全日制博士生覆盖面达到70%,投入资金300余万元。2010年度,再次投入约300余万元,资助硕士项目423项,博士37项。

2009年,学校下发了《关于设立研究生短期出国访学及参加国际会议资助基金的通知》,积极组织资助研究生分赴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等地学习、交流,2009年投入经费44.1万元,2010年,投入经费54.7万元。

第三,初步确立了以科研为导向的博士名额分配制。2010年,学校下发了《关于“以科研为导向配置博士招生名额”的通知》,研究生部会同科研处、文科处制定了《上海大学博士生名额分配标准》,明确了学校整体统筹、名额切块、各院系博士名额的具体分配原则等内容,并规定“无科研项目的博士生导师原则上不能招收博士生”。

二、聚焦于提升质量,全面启动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2011年3月,学校颁布了《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正式启动了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上海大学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现实需求,目的`在于确立导师负责制和资助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构建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具体而言,学校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实施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努力构建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第一,以科研需要为导向,合理调控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额。

学校根据“以科学研究为导向,合理配置博士生招生名额”原则,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按科研需要合理配置博士生招生数量。每年招生前,学校根据各学科的科研项目等因素进行宏观名额配置,然后由学院综合考虑导师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水平与学术影响力,以及导师培养博士生的质量等实际情况,制定导师年度博士招生指标分配方案。最后由学校对学院申报的配置名额进行全校调控。

第二,扩大导师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自主权。

学校通过进一步理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明确责任和权利,在满足学校基本录取条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博士研究生复试权重比例,提高导师选拔人才的自主权。

第三,深化博士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

学校积极落实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完善博士研究生的奖助体系。学校通过统筹多种资金,包括政府财政拨款,校、院(系)专项资金,导师配套经费以及社会捐助资金等,构建新的博士研究生奖助体系。新体系由生活津贴、助研津贴、学业优秀奖学金等构成。同时,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由学院对博士研究生按学年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及方式由学院和导师共同制定,考核情况与结果报校研究生部备案。依照考核结果评定奖助学金等级,其中一等奖每月资助金额为2000元,二等奖每月资助金额为1800元,如考核不合格则没有资助。在实施上述奖助学金资助体系的同时,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追加科研资助及奖励。

第四,明确博士研究生导师提供科研资助费用制度。

上一篇:党风教育下一篇:难忘的纪念日-母亲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