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党课讨论纲要

2024-05-14

华中师范大学党课讨论纲要(精选6篇)

篇1:华中师范大学党课讨论纲要

讨论纲要

人物介绍:

沈浩,男,1964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萧县圣泉乡,1986年6月,毕业于铜陵学院。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安徽省财政厅参加工作。

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到凤阳县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

2006年底,连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

2009年11月6日凌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去世,年仅46岁。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2009年11月8日,时任安徽省省委书记王金山、省长王三运等看望沈浩同志亲属,并转达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亲切慰问。[1] 沈浩为党的事业,为“三农”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全国百名优秀村官、感动中国2009人物、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等荣誉。

主要事迹:

1、三次红手印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起草了一份言辞诚恳的挽留信,应用按下红手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愿望。98颗鲜红的手印,感动了组织,也感动了沈浩。村民们派了十个代表,按下手印送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到2009年12月,沈浩在小岗村第二个任期就要结束了。越临近这个时间,小岗村民心情越矛盾,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他长期远离家庭又于心不忍,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们还是再次按下186颗红手印。在沈浩去世的三天前,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对他说:“沈书记,现在三年又到期了,我们还想留你再干三年。”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2009年11月,应小岗村村民第三次按下红手印强烈请求将沈浩同志骨灰安葬在小岗村公墓。

2、走访

2004年2月,沈浩刚到小岗村时,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家底还很薄,发展仍然滞后,他的前几任一直在探索发展的路子,那时小岗村的发展思路还不甚明晰,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有的人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两遍,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情况。与村“两委”成员和“大包干”带头人深入交心,谋划小岗村发展路子。

3、基础设施

沈浩先后为村里修建公路、为散居的二十六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楼,并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纪念馆。依托已建成的80亩葡萄示范园,通过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培育壮大葡萄特色产业,办起葡萄文化旅游节。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促进小岗村振兴发展。2007年,沈浩争取来资金,全村每户发两万元加盖2层楼房,修复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兴建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和档案室。当年,3个居民小区200多户村民入住新居。2008年9月,小岗村幼儿园开班。

4、引进资源

2006年,沈浩从安徽科技学院首批引进3名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发展双孢菇生产,先后成立蘑菇、葡萄等产销合作社,不仅给村民们带去先进理念,推广种养技术,也解决了销售难题。2007年5月,沈浩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小岗村面业。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小岗重新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GLG生命科技集团在小岗村建设GLG高科技产业园。

5、集中土地

2006年,沈浩在村民大会上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发展思路: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全村1800亩耕地,扣除前些年办的400亩葡萄园,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成立合作社。

6、修建公路(做的第一件事)

小岗村内要延伸前些年由外省援建的村中水泥主干道。最初,村里打算从外面请工程队,但这样最少也得花费四五十万元。有人提议由村民自己施工,沈浩就召集村民开会算细账,最后决定由村里租机械、村民出工自己干。这样不仅能省钱,还能让村里人挣些工钱。“修路时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浆。有一次,看到刚拌好的水泥浆漏了一地,他生怕浪费了,一时又找不到铁锹,就用手把水泥一趟一趟捧到路面上,弄得全身都是泥浆,手也烧起了泡等路修好后整整省了20万元。

小岗村修直通省道307线的快速通道,必须在京沪铁路上建一座高架桥。沈浩多次去北京、上海、合肥等地,跟铁路和交通部门协商了。终于,小村官让大铁路“破例”了一次。在高架桥合龙的时候,这一段铁路专门为此停运了40分钟。2008年6月底,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进出村比原先缩短了20多公里路程。

获得荣誉:

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 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

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 “全国百名优秀村官”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评价: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短评:一座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两厢牵挂,一样深情。

胡锦涛:“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2008年在小岗村调研时的评价)“沉痛悼念沈浩同志。请转达对沈浩同志亲属和小岗村村民的亲切慰问。”[8]习近平:沈浩同志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与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如何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时时处处做到同群众交朋友,视群众如亲人,关心群众胜于关心自己。我们要像他们那样,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解难事,做群众的贴心人。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勤恳干事、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热情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始终不灰心、不气馁,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探索强强学之路。我们要学习他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职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严以律己、不图虚名、不谋私利、处事公正,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我们要学习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真正做一名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党员!

篇2:华中师范大学党课讨论纲要

时间:

地点:

出席人:第XX期入党积极分子

主持人:SAM(小组组长)

记录人:TOM、KIMI

主持人发言: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今天上午我们小组成员听取了Hiseh老师所做的主题讲座,我想在座的大家一定都深有感触,请各位同学发表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有关认识,大家积极地抒发感想,希望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AMY:文化是一种精神纽带。我们作为XX学院的学生,学习中国5000年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文化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造就了中国伟大的过去和辉煌的今天。在当代中国,需要始终坚持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助力中国梦更好地发挥引领和旗帜作用。

KING:一谈到波兰,人们自然会想到肖邦;提起俄罗斯,就会想到柴可夫斯基;谈到韩国,会联想到韩剧;谈到日本会赞赏发达的动漫和游戏;而中国呢?大多数外国人会想到长城、熊猫、京剧。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引领国家未来的是文化。”文化就是流淌在不同民族身体里的血液,维系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延续并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KEYS:我认为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进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和优秀民族传统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对世界文明成果的积极借鉴。

DAVE:我这里推荐一本著作——《文化引导未来》。此书的基本观点是:文化将在未来全球发展和人类事务中扮演中心角色,它不仅对个人和机构发展,而且对社团、地区、国家和国际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它会帮助我们深刻认识这一主题。

篇3:华中师范大学党课讨论纲要

1《纲要》课采用演讲讨论教学模式的原因

《纲要》课是高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其“具有‘史’的‘特性’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1]。通过学习该课程, 能更好地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历史观。

对于《纲要》课的讲授, 一方面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已通过历史课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有了大致了解, 为《纲要》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再学习《纲要》的必要, 因为历史课不是专业课, 学了没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模式,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将大学历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中学历史课的知识讲授区分开来, 让学生感受到层次的不同。演讲讨论教学模式的采用, 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 调动其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思辨能力和爱国情感,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教育目的。

2《纲要》课采用演讲讨论教学模式的探索

演讲讨论教学模式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问题, 并围绕该问题进行自学和小组讨论, 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阐述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同学可就其发言提出质询, 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笔者认为, 此教学模式在《纲要》课讲授过程的应用可归纳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教师引导, 提出问题。

近年来,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被边缘化, 而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成了课堂的主导。演讲讨论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授课理念, 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 通过讲述历史事件、播放相关视频、情景再现等方式, 引导学生提出“比较感兴趣、疑惑比较多又最想了解的历史问题”[2], 并构建为新的教学内容。如果问题的设计合理、得当,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步:学生自学, 小组讨论。

演讲讨论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 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问题提出后, 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以8至10人一组为宜) , 适当地给学生安排好自学时间, 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 主动探究历史的真相, 确立自己的观点, 促进小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言, 并形成小组观点,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三步:演讲辩论, 教师讲评。

经过讨论, 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就小组的观点进行演讲, 其他同学可就其观点对该小组提出问题和质询, 小组成员必须回答;如果双方观点完全对立, 则展开辩论, 让学生深入了解史实, 充分探讨历史发展的原因与规律。在学生演讲辩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普遍联系性、多因性的探究和认识”[3], 变教师单向讲解为学生多向参与,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他们的演讲能力。

当学生阐述完各自的观点, 教师必须做出讲评, 补充或拓展相关知识, 对争论比较大的问题, 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概念, 及时化解学生的困惑。

3《纲要》课采用演讲讨论教学模式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指在确定时间、地点、场合下所进行的教者向学者传授知识、经验、方法、能力并指导其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要评价演讲讨论教学模式在《纲要》课的实施效果, 也从学生、教师、课堂三方面进行。

3.1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达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大学除了让学生涉猎知识、掌握技能外,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演讲讨论教学模式在《纲要》课中的应用, 倡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多样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 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 知道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基本历程, 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思想。

3.2 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实现教学相长

在《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演讲讨论教学模式,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 熟悉教学内容, 还要掌握各章节之间的内涵和外延, 搞清楚各个环节的关系,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同时需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到的看法, 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内化, 加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

3.3 活跃课堂气氛, 确保教学效果

《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也是公共课, 且学生对其教学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还是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会使原本就不重视该课程的学生更没有学习的欲望。演讲讨论教学模式恰恰能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 营造共同探究、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极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中,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演讲讨论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师生共同探究、分析、讨论, 进而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纲要》课的教学中, 更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贴近学生实际。而在运用的过程中, 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和调整, 使其更趋完善。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演讲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提高“纲要”课的实效性, 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演讲讨论教学模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梁锡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难题浅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5) .

[2]柯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线”与“点”——关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效性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11) .

篇4:华中师范大学党课讨论纲要

【关键词】讨论教学法 教学实效 实施办法 精心设计 合理运用

怎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兴趣盎然,提高教学实效,从而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在愉快地历史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笔者认为讨论法教学应该是较好的选择。

讨论教学法就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合作探讨,并因此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情感,发展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实施讨论教学法的好处

1.讨论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现代的大学生对于历史课已经非常的熟悉。他们小学、初中、高中都开过历史课,上了大学又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他们会觉得多余,从而轻视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课堂讨论围绕他们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展开,既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2.讨论教学法能提高学生运用和搜索资料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课的发言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精心准备讨论内容,这无疑对于他们搜集和运用资料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尝试。在讨论过程中,参与的学生需要认真思考问题,为了互相交流感知与见解,学生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同时又要寻找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而可以促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并进而更新思维方式。

3.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又能使学生明辨是非。常言道“理不辨不明”。通过课堂讨论,还能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多角度看问题,遇事冷静思考,养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

4.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还能锻炼学生胆量,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走出校门后适应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打下基础。大学生上大学不是最终目标,能够找到适合的工作,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才可以说是每个大学生的夙愿。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有优异的专业成绩外更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当众讲话的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而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锻炼。大学也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能够在大学四年里加强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讨论教学正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二、讨论课实施办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办法:

讨论法教学按教学时间不同可以分以下两种:

1.课前提出问题,留出时间让大家思考讨论。如果课堂需要讲授的内容不是太多,有剩余的时间并且所提讨论题目答案已经包含在课堂讲授中,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这样的讨论相对简单,一般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主要可以通过讨论检验课堂效果,加深学生印象。

2.讲授内容结束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留待下一次讨论课讨论。课堂讲授内容较多时,并且所提讨论题需要课后多方搜集大量资料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这样的讨论应该留出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师生都要高度重视,根据情况也可以设计成辩论赛等形式。

讨论法教学按参与的学生人数不同有同座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不同的规模,其中小组讨论又可以有如下不同形式:

1.小组内讨论。这种方式主要是小组各成员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反复协商调整,最后达成小组共识,形成书面结果。

2.先小组内讨论,再课堂展示。这种方式是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发言,以展示本小组结果,由全班共享各小组成果。这种方式适用于教师根据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结合实际,拟订若干讨论主题,分派到各小组分散讨论的情形。

3.先小组内讨论,再小组间辩论。这种方式是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结果,再以辩论会的形式,各小组间进行辩论。这种方式适用于争论比较大或适合辩论的主题的讨论。

按教学内容不同又可以分为专题性讨论、析疑性讨论、欣赏性讨论等不同的性质。它可以在教学的各步骤中运用,要从实际需要去考虑上述各点,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讨论教学法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也可以说是讨论教学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讨论问题的设置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特别是针对历史现象的看待或评价,不少学生可能存在着错误观点,或者说有些比较偏激的看法,老师在选讨论题时要能够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并且有非常想发表高见的愿望。比如在讲到戊戌变法这一节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题“假如光绪皇帝有实权,变法会成功吗?为什么?”学生就很感兴趣。历史不能假设,但为了开阔思路,引起学生的思考,我们也不妨假设一回。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是下次课之前讨论,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课下围绕论题搜集资料或写发言提纲,为下一次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2.要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材料的基础上,准备一个小型的提纲、报告或总结、心得,哪怕是寥寥数笔,但也至少说明了学生认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

3.为了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课堂表现作以记录,作为考评之一,计入期末成绩。同时声明:发言观点的对错不重要,贵在参与,当然,对于表现优秀者也要提出表扬。

4.讨论进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虚心听取他人见解,作出正确评判,修正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论据,同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就论题的实质及关键点展开辩论,因势利导,深化讨论内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偏离问题的随意讨论,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学生的不同观点,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便为讨论后的教师总结准备材料,进行有效指导。

5.教师要做好讨论后的归纳总结工作。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要及时作出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有哪些不同观点;要肯定不同观点的积极方面;正确的观点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6.布置作业,撰写政治小论文。讨论后,学生可能在这一问题上形成比较独特的见解,这时可鼓励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撰写政治小论文,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总成绩。这样,既提高了讨论课的实效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习讨论的兴趣。

三、结语

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明显的功效,但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只要我们纲要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联系学生实际,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门课一定会使学生大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谢金森.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莆田学院学报,2005(3).

[2]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 . 讨论式教学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篇5:企业文化建设讨论纲要

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

1、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战略的调整,满足公司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2、通过知识与思维的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服务和环境,以赢得持久的信赖,实现公司、员工、客户长远、协调、统一的发展。

3、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不断改善企业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机优化,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

4、建立开放型的学习组织,不断开发员工技能与潜质,以满足其发展需要,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最终促使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二、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公司虽有意识的培养企业文化,但没有一套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效果不佳,随着公司的日益涨大,公司内部各种问题突显,主要表现在,员工与公司沟通停留在工作层面,员工主人翁意识不强,价值观偏离公司发展目标,公司内部凝聚力差和外部竞争力弱。

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

1、总体设计构建体系,部分实施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组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选出代表。

(2)、起草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公司领导行为手册》、《公司员工行为手册》、《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并进行深入广泛的学习研究讨论,征求不同的意见和修订完善。

(3)、公司组织主管领导进行企业文化理论培训和学习。

(4)、各部门组织员工学习了解企业文化内涵及重要意义。

(5)、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活动。

(6)、完成对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的总体设计策划工作,并反复讨论分析和实证。

(7)、最终完成企业精神理念的提炼、《企业之歌》样稿选定。

2、全面实施整体推进阶段,该阶段主要工作。

(1)、在公司全体职员中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实践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使之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行为中、掺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中、融入到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中。全面塑造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观,达到人人认同,人人实践公司企业文化的效果。

(2)、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任务,落实考核工作。

3、深化、提高、总结、评价阶段。该阶段主要通过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整体实施状况作出阶段性总结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公司发展需要和实际状况进一步完善创新。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提炼或强化企业文化精神,持续提炼和完善公司的共同核心价值观,确立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

2、导入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实施现代企业形象战略。

(1)、确定MI(理念识别),包括:

a确定企业的价值观。

目的:是告诉所有企业工作人员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b确立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

企业的风气。

c确立符合公司实际的企业宗旨

企业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陈述,有时也称为企业

使命。如:做女装折扣行业的精品

(2)、确立BI(行为识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行为规范化。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

(3)、确立VI(视觉识别),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统一模式。其次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3、实施制度建设工程:

(1)、规范培训制度和体系,丰富培训内容和层次。把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岗位技能操作规范培训等内容纳入公司管理制度中。

(2)、健全公司绩效考评管理制度,把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纳入公司部门个人绩效考评体系。

(3)、开展思维创新,技巧创新建立健全的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

4、实施典型示范工程:

(1)、大力发掘、发现、培养、总结公司的先进典型,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把先进个人,先进企业典型化。

(2)、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

5、企业文化的形式和载体不断创新,积极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1)、通过公司的网站、招商手册、宣传栏、《公司企业文化手册》等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文化宣传。

(2)、通过举办摄影、绘画、演讲、企业之歌设计等各种文艺和体育活动来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篇6:SCI论文中讨论部分撰写的纲要

在SCI论文撰写中,讨论部分是最难撰写的部分。讨论内容表达的顺序构架通常与阐述结果时的逻辑顺序一致。(SCI论文发表)一个非常有用的写作模式是:首先有一个简略的介绍作为开场白(第一段),重新说明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结果,使读者对将要讨论的内容有一个全面了解;接着从重要的结果开始,依次讨论每一个研究结果;最后是一个结论或总结段落(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并说明本论文的结论,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合理的建议。

引言段落或开场白:讨论部分应从一个简要介绍开始,概述你的核心问题和从你的研究结果所得出的答案,随后说明将要讨论的要点,目的是使读者将要讨论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思路。

结果讨论部分:引言之后,是对每个重要发现的讨论。每一个讨论要点写成一个段落,讨论要点一般从最重要的开始,讨论部分要紧紧围绕你的研究问题。讨论每一个要点时,与他人的发现相比较,之初一直和不一致的地方,并解释为什么,以此来衬托你的结果。重点说明你的哪些结果是新的发现,哪些结果是确认以前的发现。在引述他人的结果前,先说明你的研究结果。与你的研究课题不相关的问题不要进行讨论,以免混淆你的要点。

结论或总结段落:此段落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包括本研究的目标、研究结果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对将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合理的建议。在讨论研究结果的重要意义时,避免用绝对的词语,应该用“suggest”、“imply”或“speculate”等相对温和的词语。在对将来的研究提出建议时,可提出1~2个研究方向,避免提出一长串的建议。另外,不要建议在本研究中即可容易解决的研究问题,否则,审阅人会认为你的研究不够完善,质疑为什么在本研究中没有解决。在结论段落,不要再加入新的信息,一个好的结论段落会使读者有一种结束的感觉。

讨论部分的长度没有硬性规定。与研究结果的多少成正比,也因各杂志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因为杂志的空间非常珍贵,一般来说,应将讨论部分的长度限制在4页之内(2倍行距打印)。相当于刊印后的1页纸。

上一篇:猴年新年拜年祝福短信下一篇:辞职考上财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