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专业简介

2024-05-08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简介(通用8篇)

篇1:华中师范大学专业简介

乌迪内大学简介

本科课程

提供学院工程技术、科学、现代语言、文学、经济和金融、农业科学、医药和临床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大地科学、食品技术、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经济和商业、德语语言、罗马语言、语言学和古典语言学、东欧语言和文学、城市规划、意大利语言和文学历史、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等专业的本科课程。

研究生院课程

提供学院工程技术、科学、现代语言、文学、经济和金融、农业科学、医药和临床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大地科学、食品技术、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经济和商业、德语语言、罗马语言、语言学和古典语言学、东欧语言和文学、城市规划、意大利语言和文学历史、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等专业的研究生文凭课程。

城市介绍

乌迪内(意大利语:Udine)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的一个城市,也是同名省乌迪内省的首府。市城区人口为99.513,全市总人口470.000人。乌迪内地处的里雅斯特和威尼斯之间,距斯洛文尼亚边境不到20公里,距奥地利大约54公里。市内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天稍微寒冷。

乌迪内为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商业重镇,有很多大公司总部设在这里。同时,城市的钢铁和冶金工业、轻工业都很发达,这里盛产皮革制品、腊肠,有全国著名的莫雷蒂啤酒厂,是意大利经济发达地区此外,乌迪内还是足球俱乐部乌迪内斯队的主场。

篇2:华中师范大学专业简介

校徽

吉林大学校徽

吉林大学校徽

校徽,是一所大学的象征。吉林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于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英文缩写组成的大雁飞翔 图案,上方有“194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校旗,是一所大学的重要标识之一。吉林大学校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国旗旗坐落成典礼,是在9月20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在前卫校区南区举行的。以后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时间是每周一早晨6点30分。

校歌

篇3:华中师范大学专业简介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前身为1988年建立的黑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现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两个科学学位硕士点和教育硕士 (教育管理方向) 专业学位点, 设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50人, 本科学生400人。全院现有教职员工43人, 专任教师28人, 其中教授5人, 具有博士学位10人, 在读博士5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60余项, 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0篇, 出版著作20多部, 并获得省部级等各级奖励10余项。现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教育管理方向) 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 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 是对基础教育管理和教学人员实施正规、系统、高水平的学位教育, 旨在加强基础教育管理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业务水平较高的应用型、创新型教育管理人才。该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既要掌握某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又要懂得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管理或学科教学的理论及方法, 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管理实践或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要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我校招收的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以在职兼读的方式进行, 纳入我校研究生培养计划。教学标准、课程学习内容和学分要求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掌握。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我校对报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 录取后将利用假期集中授课。学位课程考试通过后, 可以在职研修、撰写学位论文。对课程考试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 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教育硕士学位证书。

篇4:冶金工程专业简介

说起冶金工程,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代。那时,丰富的冶铜技术就成为了中国冶金工业的源头,并迅速把整个青铜技术推到更高的阶段,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之后,我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又率先取得了突破:在漫长的冶炼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了金属冶炼所需要的高温技术和较高水平的冶金处理技术,如柔化处理技术、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等。公元十五世纪,在明代中叶我国已开始大量生产金属锌。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也具有较高的含锌量。而欧洲到了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此外,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等钢铁热处理工艺等。

冶金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冶金工业的发展。截至2008年5月,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数量达7151家,其中炼铁业869家,炼钢业363家,铁合金冶炼业1561家,钢压延加工业4358家。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达300.49万人,全行业资产总额33221.69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钢铁行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钢铁材料在现代社会保持优越地位的原因在于:

(1)资源丰富。Fe占地壳的5%,丰度排在第四位,而且有高品质的大矿床可供开采。2004年开始,世界粗钢年产量超过10亿吨。

(2)容易冶炼。钢铁的大量生产的方式早已确立,近年来,钢铁企业在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方面不断进步。

(3)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质可以满足一般结构材料的要求。

(4)多用途,性能可调节。通过合金化、热处理、特殊加工工艺等,可以在广泛的范围内对性能进行调节。最近开发了多种技术,使钢铁材料从结构材料向功能材料转化。除了不锈钢以外,有些钢材具有耐热、电磁、热电转换、超硬、减震、多孔等功能。

尽管钢铁材料有很古老的历史,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优势和特性依然是其它材料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其冶炼和加工工艺还是经常导入时代的尖端技术而不断创新、发展。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没有铁就没有现代社会。铁是现代社会的骨骼,能源是现代社会的血液。作为人类用量最大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高的功能材料而言,钢铁材料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

虽然钢铁工业在西方被视为“夕阳工业”已经多年,但是钢铁工业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低估的。2004年,全世界钢铁工业的经济价值已超过62000亿美元;2006年,达到72000亿元人民币。1996年以来,中国钢产量已经连续13年超过1亿t,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5.02亿t,占世界粗钢总产量13.30亿t的37.75%。我国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重继续增加。我国的人均钢材消费量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有些方面还很落后,加工和制造业对新材料还有相当大的需求,其它国民经济部门对钢材的需求仍然旺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钢铁工业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冶金工程专业属紧缺专业

那么,冶金工程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

冶金工程是一门研究从矿石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性学科,培养的是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高新技术和学科发展相结合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冶金过程的优化和新技术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产业对高品质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冶金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该专业的前沿主攻方向。考虑到我国冶金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低和特有的复合矿资源多样化的特点等因素,该专业不仅要致力于研究流程中废弃物的减量化、再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技术,而且还要对复合矿冶炼技术进行环保和经济意义上的评价和指导,并在此原则下开发复合矿的综合利用技术,最终实现我国高品质冶金材料的生态化生产。

根据以上特点,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有三大分支: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除了一般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以外,冶金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制备物理化学、冶金和能源电化学;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等。

由于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宽厚、理论扎实、技能全面,同时又具备冶金和金属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毕业生择业面宽,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环境保护及其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制和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全国仅有20多所高校开设有此专业,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非常有限,而市场需求量又特别大。祖国蓬勃的建设事业需要冶金工程方面大量的专业人才,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企业等都是学子们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院校点击:

武汉科技大学冶金专业历史悠久,冶金工程专业是武汉科技大学传统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其钢铁冶金学科始创于1953年(专科),1958年开始招收炼铁和炼钢专业本科生。1979年,炼钢和炼铁专业合并建立钢铁冶金专业;1998年,将钢铁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有色冶金等专业方向组合建成冶金工程系,本科生按冶金工程一级学科招生。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钢铁冶金学科于1986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批冶金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冶金工程一级学科2005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三个二级学科)。2007年批准建立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1994年,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钢铁冶金被原冶金部和湖北省评定为重点学科,2000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有钢铁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两个“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并获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开展冶金工程品牌专业立项建设,2008年验收通过。2005年,冶金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8冶金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和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篇5:重庆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简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工程经济,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微机电系统与制造,设备故障诊断、机电驱动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技术、金属材料。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

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测试与信息处理实验。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

在高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毕业时要求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为: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篇6:华中师范大学专业简介

(以姓氏拼音为序)

艾保全,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研方向是分子马达运动机制、低维材料(纳米)的能量和热的传输、生物非线性噪声效应。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香港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9月起华南师范大学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生物物理的研究,包括生物非线性系统中的噪声效应,肌肉运动微观机制,分子马达的运动机制(线性和旋转马达)以及低维材料的热传导等领域的研究。他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E等 SCI收录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2篇。论文被引用200多次,其中关于肿瘤生长过程中噪声控制的论文被它引50次,关于微管中粒子定向输运的论文被著名综述期刊Reviews Modern of physics引用并介绍我们的相关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并和澳门科技大学,日本产业科技大学以及香港浸会大学等研究组从事合作研究。主要荣誉:2006年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优秀工作者.2006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05年获得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研究兴趣:

1.分子马达的研究:研究分子马达的运动机制,线性分子马达,旋转分子马达,以及分子马达运动方向的控制,效率及其最大值研究,考虑量子效应的分子马达的运动。

2.低维材料(纳米)的能量和热的传输:一维纳米系统中热传导性质的研究及其应用的研究;热二极管,三级管及热(声子)操纵和控制的研究.3.生物非线性系统中的噪声效应: 基因选择过程中的噪声效应;噪声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细菌生长过程中的噪声效应。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9.12,分子马达运动机制的理论研究(旋转).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8.12,线性分子马达运动机制的基础研究.发表代表性论文(if>2.0)

1.and Liang-Gang Liu,Brownian pump in nonlinear diffusive media,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2(2008)9540

2.and Liang-Gang Liu, Phase shift induces currents in a periodic tub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26(2007)204706

3.and Liang-Gang Liu, A channel Brownian pump powered by an unbiased external forc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28(2008)024706

4.and Liang-Gang Liu, The tube wall fluctuation can induce a net

current in a periodic tube, Chemical Physics, 344(2008)185-188.5.and Liang-Gang Liu, Thermal noise can facilitate energy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entropic barriers,Phys.Rev.E75(2007)061126.6.and Liang-Gang Liu, Reply to comment on correlated noise in a

logistic growth model, Phys.Rev.E77(2008)013902.7.and Liang-Gang Liu, Facilitated movement of inertial Brownian

motors driven by a load under an asymmetric potential, Phys.Rev.E76(2007)042103.8.Bao-quan Aiand Liang-Gang Liu,Current in a three-dimensionalperiodic

tube with unbiased forces, Phys.Rev.E74(2006)051114.9.Transport reversal in a thermal

ratchet, Phys.Rev.E 72,(2005)031101.10.Xian-ju Wang, Guo-tao Liu and Liang-Gang Liu, Correlated

noise in a logistic growth model, Phys.Rev.E 67(2003)022903.11.Xian-Ju Wang, Guo-Tao Liu, and Liang-Gang Liu,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in a correlation ratchet with asymmetric unbiased fluctuations, Phys.Rev.E68(2003)061105.12.Xian-Ju Liang-Gang Liu, Modeling translocation of

particles on one-dimensional polymer lattices,Phys.Rev.E 64,(2001)906-910.13.and Liang-Gang Liu, Stochastic resonance in a stochastic bistable

system,Journalof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and experiment(2007)P02019.14.andLiang-gang Liu, Efficiency in a temporally asymmetric

Brownian motor with stochastic potentials, JournalofStatistical Mechanics:Theory and Experiment(2006)P09016.15.Efficiency and

Current in a correlated ratchet, Chaos 14(4)(2004)957

16.Liqiu Wang and Liang-Gang Liu, Flashing motor at high

transition rate,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34(2007)1265-1271.17.andLiang-gang Liu, Transport driven by a spatially modulated

noise in a periodic tube, Journal of Physics:Condensed Matter 19(2007)266215.Email:aibq@scnu.edu.cn

陈浩,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研方向是非线性物理、量子场论和凝聚态物理。1988.2 在中山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98.11为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教

授。主研方向为理论物理,包括非线性物理、量子场论和凝聚态物理等前沿领域以及理论物理的教学研究。共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9篇。

胡连,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研方向是量子场论、量子计算。1985年在中山大学获理学博士(量子场论方向).1985到1993研究超导和强关联电子系统.曾在香港多所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在中大任副教授.1991年到1992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任访问研究员.1993调到华南师大物理系理论物理组工作.先后主讲理论力学,量子力学,高等量子力学等多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1996年在本校升为正教授.2001年起对BERRY相位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感兴趣, 参加朱诗亮教授和胡梁宾教授多项国家和广东省科研项目和基金.一共发表正式论文约60篇.涉及基本粒子的量子场论, 超导和强关联电子系统,一维PEIERLS相变, BERRY相位和量子计算,量子点以及大学物理教育.本人现在仍参与朱诗亮教授和胡梁宾教授的基金项目.Email: Hulian0822@163.com

胡梁宾,男,教授,博导。

李铭,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5月致12月在巴黎第六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本人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是半导体,磁性材料,和超导现象的相关理论,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多数被SCI收录。

朱诗亮,男,教授,博士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在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到下述大学或研究所工作过: 香港大学物理系(2001.9-2003.9博士后研究);意大利ISI研所(2004.1-2004.8,博士后);美国密歇根大学光学相干及超快科学中心,理论物理中心(2004.10-2006.8,Research Fellow)。

近年来主要从事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超冷原子、几何相位、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有10篇论文以第1/独立/通信作者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14篇论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B》上。论文曾被Nature、Science、Physics Reports、PRL/PRA/PRB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他引超过四百篇次。经常应邀为PRL, PRA/B, JPA,PLA, Physica B等重要学术杂志审稿。研究项目“几何相位

理论和应用”获2007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获香港大学2008 Denial Tsui Fellow。

目前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量子模拟与量子信息、超冷原子、几何相位的理论及其应用、凝聚态理论等。

10篇代表论文:Realizing and detecting the quantum Hall effect without Landau levels by usingultracold atoms

L.B.Shao, S.L.Zhu* ,L.Sheng,D.Y.Xing, and Z.D.Wang, Phys.Rev.Lett.101,246810(2008)Quantum Jumps between Macroscopic Quantum States of a Superconducting QubitCoupled to a Microscopic Two-Level System

Y.Yu*, S.L.Zhu* ,G.Z.Sun*, X.D.Wen, N.Dong, J.Chen, P.H.Wu, and S.Han,Phys.Rev.Lett.101, 157001(2008)Simulation and Detection of Dirac Fermions with Cold Atoms in an Optical LatticeS.L.Zhu, B.Wang, and L.M.Duan, Phys.Rev.Lett.98, 260402(2007).Spin Hall Effects for Cold Atoms in a Light-Induced Gauge Potential S.L.Zhu,H.Fu,C.J.Wu,S.C.Zhang, and L.M.Duan, Phys.Rev.Lett.97, 240401(2006)Ion trap quantum computing with transverse phonon modes

S.L.Zhu, C.Monroe, and L.M.Duan, Phys.Rev.Lett.97,050505(2006)6 Scaling of geometric phases close to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in the XY chainS.L.Zhu, Phys.Rev.Lett.96, 077206(2006).Geometric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multiqubit entanglement with superconducting qubits inside a cavity

S.L.Zhu, Z.D.Wang, and P.Zanardi, Phys.Rev.Lett.94, 100502(2005).8 Unconventional geometric quantum computation

S.L.Zhu, Z.D.Wang, Phys.Rev.Lett.91,187902(4 pages)(2003).9,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al quantum gates based on nonadiabatic geometric phasesS.L.Zhu and Z.D.Wang, Phys.Rev.Lett.89, 097902(4 pages)(2002).10,onadiabatic noncyclic geometric phase and ensemble average spectrum of conductance in disordered mesoscopic rings with spin-orbit coupling

S.L.Zhu and Z.D.Wang, Phys.Rev.Lett.85, 1076(4 pages)(2000).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几类量子计算模型研究”。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几何位相及其在介观量子输运和量子计算中的应用”。

3.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参加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固体微结构的量子效应、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5.参加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基于核自旋量子调控的固态量子计算研究”。

6.参加香港研究资助局基金(RGC Hong Kong)“Quantum Computation with Solid-State Qubits”。

7.参加香港研究资助局基金(RGC Hong Kong)“Exploring New Geometric Quantum Computation Schemes”。

篇7:安徽大学自动化专业简介

1简介: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信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中文名自动化专业外文名暂无分

类自动化定

义文化 教育目录1就业前景 2基本情况 ▪ 培养目标

▪ 培养要求

▪ 主干学科

▪ 主要课程 ▪ 修业时间

▪ 学位认定

▪ 相关专业

▪ 原专业名

3综合介绍 4发展状况 5就业前景 6就业趋势 7专业方向 8主要课程 ▪ 基本课程

▪ 实践环节 ▪ 专业实验

9开设院校及院校排名 10就业方向

1就业前景编辑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道、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2基本情况编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专业知识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1]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1] 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 主要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仿真》、《计算机网络》、《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英语》等。[1] 修业时间 4年。学位认定 工学学士。相关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原专业名

流体传动及控制(部分)、电气技术(部分)、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部分)。

3综合介绍编辑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自动化”(Automatization)这样一个专业恐怕有些费解。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有前景的专业,一般来说不外乎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较高。二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万金油”的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吧。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等等,甚至连流体力学也要修。可以说自动化专业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识,其课程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甚至化学工程都有交叉,这就难怪自动化人才可以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工作了。当然,各高校自动化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也使得后期的专业课有较大的差异。

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在就业时候体现得更为突出。首先,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软”可转计算机,也可转通信,当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错。如果考研,还有中国科学院一些相关院所可供选择。同“电类”的其他几个专业类似,自动化在出国方面也并不是特别容易,而且国外大学基本没有对应专业,一般来说需要申请DoubleE(电子工程)或者CS(计算机科学)专业,这也使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选择出国留学时更为不利。不过总体说来,自动化专业就前途来看还是让人相当满意的。面对这么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否有些动心呢?

4发展状况编辑自动化专业教育是伴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它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这一领域,美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大为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美国的大学及时地把这一专业的教育引进了课堂。因为这一专业技能的适用性,这很快引起了青年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以后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并遥遥领先于他国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内的研究也比较早,但真正作为一门专业教育走进大学的课堂较之国外就比较晚了。这也是后来我国这一领域的后备人才不足,与其他国家产生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国初期,人民政权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于是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一批学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都纷纷设立了相关专业教育和专业技术研究所。改革开放后,迎着第四次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自动化专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原先已经开设与此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外,另有一大批高校如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都增设有此专业。据统计开设有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学校已占全国高等院校的90%还多,因为其广泛的适用性和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一般的院校每年都以200—300人的招生量广纳贤人,有的高校甚至还要多,学历层次也由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不等,形成了梯级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近些年,在这一领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教授、专家,师资力量大为增强,例如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吴澄教授在系统集成技术方面的造诣很深,陈禹

六、熊光楞、杨家本、杨士元、萧德云教授等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成果颇丰,同济大学的吴启迪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自动化系统工程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和自动化研究所拥有以钱钟韩教授、冯纯佰教授两位中科院院士为首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这些优秀的学者、专家为我国新时期高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望新的世纪,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冲击,自动化专业教育必然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更加重视。因为这一技术已从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逐渐向家庭自动化发展,它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进一步的发展势在必然。

我国在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并连续几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近几年此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10还强)。随着外国一些大型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本国的一些知名企业也将走向世界,这样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大为扩大。所以在未来几十年内,自动化专业教育必将会有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

5就业前景编辑由于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显著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冲击着全球,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就决定了世界各国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我国在改革开放这一大好形势下,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势,迎接着这一挑战。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自动化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制订出了相应的措施,加大对自动化专业教育的投资,在各高校纷纷设立实验室,改善教学环境以培养出更多出色的专业人才。

在自动化专业领域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参担任同济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IEEE高级会员的吴启迪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已出版专著1部、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并曾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技术改进二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项。南京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和自动化研究所不仅拥有以钱钟韩教授,冯纯伯教授两位中科院院士为首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还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渠道,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正因为如此,有些同学在择业时容易产生“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认为自己的自动化专业紧俏,社会需求量大,工作单位可以随自己挑。尽管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的政策,你选用人单位,但用人单位也在选你。所以千万不要表现出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自我感觉很了不起,这样只会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甚至最终不录用你。谦虚、踏实、稳重是本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的第一选择。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他们的工作都非常理想,收入状况也颇为乐观。

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

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 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还可以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2] 6就业趋势编辑本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历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就业去向主要是在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通信等领域。

7专业方向编辑1.工业过程控制方向:以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为支撑,针对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由信号检测与变换、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和现场总路线控制技术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2.电气工程方向:使学生能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工厂企业、楼宇系统的供电和电气控制、监控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由电气控制技术、运动控制、PLC应用技术、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3.嵌入系统方向:注重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与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嵌入式系统方向的专业人才;由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SP技术、先进显示技术、控制电机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8主要课程编辑基本课程

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过程检测及仪表、运筹学、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辨识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导论、人工智能导论等。

实践环节

包括金工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一般安排在夏季学期。

专业实验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运动控制实验、过程控制实验、自动检测与仪表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网络及多媒体实验等。

9开设院校及院校排名编辑开设院校:宝鸡文理学院、上海电机学院、攀枝花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太原工业学院、湖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青岛大学、山东交通学院、郑州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城建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湘潭大学、沈阳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成都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河海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贵州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钢工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宁夏理工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渤海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工学院、江南大学、扬州大学、盐城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宁波大学、安徽大学、黄山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铜陵学院、安徽理工大学、集美大学、南方冶金学院、南昌大学、邵阳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学院、武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海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同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邵阳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合肥经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江苏石油化工学院、东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南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五邑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南京邮电学院、长春邮电学院、襄樊学院、东华理工学院、西安邮电学院、天津商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北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工程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嘉庚学院、孝感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林业大学、宜春学院、大同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安徽新华学院、江汉大学、西昌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宿州学院、西南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工学院、南昌航空大学、宿迁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滁州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等。

院校排名:(1)东北大学(2)浙江大学(3)清华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5)东南大学(6)西安交通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8)国防科学技术大学(9)北京理工大学

(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华中科技大学(12)西北工业大学(13)哈尔滨工程大学(14)南京理工大学(15)中南大学

(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7)第二炮兵工程学院(18)华东理工大学(19)湖南大学(20)华南理工大学

10就业方向编辑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啊!你要是对电气自动化比较精通,用人单位立刻要你,不管是什么单位,最好是电子厂,因为电子厂天天用到自动化编程、设计。如果你对工作待遇条件要求很看重,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3] [4]主要就业方向:

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3.PLC/DCS/SIS(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主要方向为大小化工厂,以及各大系统集成厂商)

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

5.去学校当老师

6.做销售工作(专门卖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

7.公务员,每个专业都可以的

8.关于电气类,计算机类的研究所(例如清华大学浙江长三角研究所)

篇8:常州大学简介

常州大学现有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18000人 (含怀德学院) , 其中, 研究生规模超过1000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以及怀德学院, 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 分属工、理、管、经、文、法等6大学科门类。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常州大学现有专任教师近900人,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10多人, 其中, 教授12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200人。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3人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人为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3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人为首批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29人次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和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 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2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高校”。

常州大学拥有2个部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央财政5000万专项资金的支持下, 常州大学建成了2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成立了材料工程、基础化学、环境工程、化学与制药、安全、电子与信息技术等18个中心实验室。常州大学自主设计建设的石化工业中心, 在源头创新上实现了突破。常州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中心创建了国内功能最全、管线最长的管输技术研究实验平台。

近五年来, 常州大学承担“973”、“863”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6项, 以及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 2005-2009年科研经费累计2.3亿元, 年均科研经费4595万元;通过省部级科研鉴定90多项;主持的“苯酚烷基化清洁催化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项目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另有35个项目获省部级奖励 (其中, 省部级一等奖6项, ) 。2005年开始进入全国专利百强高校行列。“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009年度被批准为省级成果转移平台, 是首批13个省级平台之一。常州大学在2006年、2008年两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同时被评为“2008-2009年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优秀合作单位”, 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出的10家优秀合作单位之一, 也是江苏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高校。近五年来, 常州大学先后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中科院成都有机所、俄罗斯乌法石油大学、包曼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等数十家科研院所与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常州大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近五年, 获478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以及文体活动等奖励, 其中, 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以及全国曲棍球冠军杯赛女子冠军、2009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等, 多次获得全国和江苏省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表彰。32年来, 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类专业人才3万余名, 其中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中坚和管理骨干,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韶关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二OO三年六月四日下一篇:工程部薪酬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