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提高执行力-班级管理

2024-04-29

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提高执行力-班级管理(共2篇)

篇1: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提高执行力-班级管理

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提高执行力

“细节管理”是行动的学问。除了缜密的思考和周全的计划,管理要取得效益,终归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用“班规班约”来考虑班级的长期稳定发展,而执行则是达到目的的根本保证。班级管理者也就是班主任应该致力与把“细节管理”的精神贯彻到执行中,重视执行的每一个环节。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学会用细节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们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你想让他们去做的事情。假如你禁止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破坏纪律,有多种方式去说服学生去接受并遵守纪律,你可以去跟他们说大道理,说不破坏纪律能使他们的成绩提高,能让他们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可是这些能否让学生“谨遵圣旨”呢?不能,因为这些大道理他们早就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抽象的东西,可就是不能让他们规矩。要让他们自觉遵守,我们不妨这样做:我所带的班级在开学一个多星期后还有很多同学的情绪没有安定下来,于是我就做了这样一次演讲,我以一个瘸腿的老爷爷送孙女读书的情景开头,尽力描绘了这位老大爷挑着行李一瘸一拐的模样,极力渲染他一路上的艰辛和他生活的艰难。由于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于是我就更进一步的给学生勾勒了一副田间劳作图,田间的杂草、滚烫的泥土、炽热的太阳是背景,破旧的草帽、破烂的衣服、豆大的汗珠、青筋凸起长满老茧的双手是你们的父亲和母亲。你就希望你的父母一辈子就这样生活,自己就这样生活,你的子孙后代也这样生活吗?那堂课很多同学流下了眼泪,更多的同学在自己的心里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生活。一年后,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高中竟然考上了几十个大学生,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可见细节是最能说服人,最能打动人的。能够打动人,还怕学生不依照这些条规去做吗?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注意执行方式的细节。完成同一个任务,执行方式的细微差别,会使学生做这件事情的情绪有很大的差别,并导致完成任务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要学生打扫教学楼外的空地,如果班主任指定学生去打扫,他会去,但是他会敷衍了事,因为他忍受不了别的学生对他异样的目光和老师的颐指气使,或者他正打算去打球呢,结果你让他去打扫卫生。这样一来老师可能觉得自己有威信,但是完成任务的质量却打了折扣。但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你让他们自愿去打扫的就去,结果是他们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自觉的维护这片空地的卫生,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乐意去做的。老师既可以免去监督他们的时间,又可以免去为找人去扫的烦恼,真可谓事半功倍。这一点执行方式的小小的差别,节省了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班主任在这方面下点工夫,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重视执行的各个环节。班级管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决策执行时更要注意执行的各个环节,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一要让执行政策者也就是你的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不要到了要执行决策,大家还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别人不理解你的意图就不能很好的执行你的决策。二要在执行决策之前说服班干部,让他们很好的支持你,而不是祸起萧墙的反对你,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你的决策的执行就有了保障,往往一个学生干部他更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说服学生去执行某项决策。三要得到领导的支持,最好在执行前取得领导的同意,如果不是这样,学生一向领导提意见,你的决策可能就胎死腹中。四要和任课老师合计,让他们也来做好你的说客。以上几个方面在班级管理中都必须做到,不能有一个学生唱反调,说风凉话来影响你百分百的执行一项对学生和班级有利的决策。

班级管理没有什么奥秘之处,它不过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细节是深入浅出的学问,细节管理包含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要从班主任个人管理做起。班主任讲求细节不一定能使班级管理成功,但成功的管理必定讲求细节。我们与其到处走马观花的去学习经验(结果只看到了别人的管理制度,却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内部的管理方式),还不如自己坚持不懈地把每个细节处理好。

篇2: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提高执行力-班级管理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不可以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可以不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充满爱心。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心教心。“师爱是促进教育优化和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学生的心理往往是很敏感的,也是很脆弱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心中投下涟漪。教师的关爱,学生能感受到温暖;教师的伤害,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阴影。而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和生活在伤害的阴影中的教育,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教师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心中充满温情,从而去关爱他人;教师伤害学生,就会使学生心中满怀怨愤,对他人也就会冷漠。所以教师应该以爱心和诚心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对学生施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2.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前苏联教育家鲁普什卡娅说过:“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加里宁也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这是把伟大责任加在教师身上的一种重任。”这些名言,是教育家的崇高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的真诚表露。教师的责任心是事业情感的基础,当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责任感的时候,他就会对工作表现出积极、热忱和全力以赴的态度,就能促使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自觉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模式,塑造学生的心灵。

二、利用学科特点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要渗透在日常工作中,正如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二者之间也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特征,在备课时仔细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也备德育工作,尽量使德育工作能依托于知识,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要抓住良机,找到学生学习中每一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及时地施之以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不管哪门学科,除了各自的学科知识外,也都含有一定的德育因素,就看教师能否把它挖掘出来。比如,语文学科,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可挖掘出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优美的语言、典型的事例、积极的思想去鼓励、感染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语文课本中深厚的思想内涵,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上一篇:傲霜篇反思下一篇:经典励志小故事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