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骆存利

2024-04-09

教学反思 骆存利(共5篇)

篇1:教学反思 骆存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六年级四班 刘存利

一位教皇曾经这样评价他: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的精神力量。他就是《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

他的作品深受我的喜爱,他写的小说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各种各样的人物。这本《海底两万里》便是我的珍藏。可能很多同学和老师都读过这本书,这本书故事并不复杂,讲了阿隆纳斯.尼摩等人乘坐“鹦鹉螺号”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引人入胜,让人牵肠挂肚,甚至让人有一丝恐惧。同时,我们还看到了海底的景色优美,令人陶醉,在这美丽的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但是,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人生哲理。

遇到困难与挫折和无法解决的事情,让我们去放弃?去遗忘?不,用头脑与心灵,去思考,去探究,去挑战,去勇敢的拼搏!这本书,在侧面就是讲述了人们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渴望自由自在的梦想。而凡尔纳虽然没有去过海底,却把海底写的栩栩如生,让读者身临其境,体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

《海底两万里》叫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从中得到哲理,也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

篇2:纳污泡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研究

为了解纳污泡对周围地下水水质污染特征,选择拟接纳石油化工废水的某纳污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周围地下水的影响。

1 土柱淋渗试验

为获得污水经包气带进入地下水时的污染源强浓度和包气带的吸咐—释放量的特征值,在纳污泡周边取1 m长包气带土柱3个,进行土柱淋渗试验,淋渗液试剂来自企业外排污水,取20 L。

土柱装入淋渗管后连续浸泡3 d,达到充分浸泡后进行淋渗。试验发现,1#土柱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经7 d渗出2 L淋出液;2#土柱为淤泥类草甸土,经4 d渗出2 L淋出液;3#土柱为淤泥质粉砂,经2.25 d渗出2 L淋出液。试验数据见表1。

试验结果表明,纳污泡附近包气带岩性为粉质粘土,具有一定的隔污性能,为微弱渗漏土。

1.1 包气带的吸附—释放功能

土柱淋渗试验前后土壤污染质含量对比分析及纳污泡包气带土的吸附—释放功能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包气带粉质粘土对CODMn、F-、石油、苯具有明显的吸附功能,而对易溶离子态的Cl-、SO42-、NH3-N、NO2--N、NO3-N、挥发酚、矿化度具有明显的释放功能。因此,污水中的石油类、苯、CODMn、F-等被湖边粉土、粉质粘土吸附净化而降解。

mg/kg

土柱淋渗试验中包气带粉质粘土对污水中不同污染质的吸附及其吸附率特征和粉质粘土的释放物质及释放率特征见表3。

注:吸附、释放量单位为mg/kg土,苯为ng/g土。

从表3可知,包气带粉质粘土对CODMn、F-、石油类及苯的吸附量及吸附率比较明显;对CODMn的吸附量为32.96~48.62 mg/kg土,其吸附率达89.88~196.68%;对F-的吸附量为6.4~8.0 mg/kg土,其吸附率达50.0%~66.67%;对石油类的吸附量为0.01 mg/kg土,其吸附率达1.16%~20.45%;对苯的吸附量为0.01 ng/g土,其吸附率达8.33%~9.09%。从而可知,粉质粘土对CODMn的吸附最为明显,即对污水中CODMn的去除率很高。

在淋渗过程中,土中的Cl-、SO42-、NH4+、NO22-、NO3-及矿化度等以离子形式释放于淋渗液中,从而成为污染地下水的二次污染源。

1.2 淋渗液中污染物含量及污染地下水的源强

通过包气带淋渗,污水中污染物含量由于包气带土壤的吸附—释放而发生变化,其浓度变化统计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CODMn、石油类及As、挥发酚,由于粉质粘土的吸附作用,使淋渗液中含量值减少,而Cl-、SO42-、NO2--N和矿化度由于粉质粘土的释放作用,使淋渗液中含量明显增加,其增减量及其增度、减少率特征见表5。

注:分子为浓度为mg/L;分母为百分数(%),苯的浓度

为ng/L。

从表5可知,污水经淋渗土的吸附,使挥发酚的大部分、As的一半含量、CODMn和石油类的一部分被截留于土壤中,从而得到净化;另外,Cl-、SO42-、F-、矿化度及苯由于土壤中上述组分被释放而加重污染,其中F-、苯、SO42-含量增加较多,Cl-、矿化度也明显增加。

2 水质影响预测分析

本次选CODMn进行预测分析。其污染源强为渗滤液平均值,根据表4计算后得到CODMnC0=19.94mg/L。

2.1 蓄水工程对承压水的影响

从土柱淋渗试验分析可知,CODMn因土的吸附而明显减少。在经1 m土柱的淋渗液中较污染源强浓度减少18.76%。

从地层结构与隔污性能分析可知,评价区第四系承压水含水层上部为粉质粘土隔水层,厚而稳定,其厚度达21~41 m,其平均渗透系数按包气带岩性达5×10-7cm/s。在发生潜水对第四系承压水的渗透污染时,按L=KIt计,100年的渗透距离为15.768 m,即不会影响第四系承压水。第四系与第三系承压水之间为5~19 m厚的泥岩,平均渗透系数较粉质粘土还小,为3×10-7~4×10-7cm/s,50年渗透距离L为4.73 m。因此,第三系承压含水层作为供水目的层,不可能由蓄水纳污而受到任何影响,即不会产生垂向渗透污染影响。

2.2 蓄水工程对潜水的影响

预测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停排、闭封条件下,按瞬时外泄情况预测;二是在连续排放蓄水条件下,按连续渗漏污染加以预测。

在未进行野外弥散、示踪等试验的情况下,根据类比法,引用地质环境条件相似的松原环境地质勘察资料进行预测分析。

自然衰减系数α:CODMnα=0.30196;

弥散系数D:

潜水:D=0.177;

承压水:D=0.256

2.2.1 瞬时外泄

瞬时外泄时

式中:C0—为污染源强浓度:

C—为潜水现状浓度:

根据以上公式及数据计算出瞬时污染地下水运移距离见表6。

结果表明,污染影响时间为3年左右,影响距离为15.48 m,影响范围极其有限。

2.2.2 连续排放

连续排放污染时

污染源强浓度:CODMnC0=19.94 mg/L。

T取10年、30年、50年,达到潜水现状浓度的预测运移距离见表7。

预测结果表明:10年的影响范围为8.04 m;30年的影响范围20.3 m;50年的影响范围为31.8 m,对纳污水体周围地下水影响甚微,属于可接受范围之内。

3 小结

由于纳污泡周围第四系承压水含水层上部为粉质粘土隔水层,厚而稳定,其厚度达21~41 m,对污染物起到较强的吸附和隔断作用,在容纳石化污水后基本不会对承压水造成污染,对潜水的影响范围局限于纳污泡下游31.8 m以内,对纳污水体周围地下水影响不大。

摘要:通过对接纳石油化工废水的纳污泡进行土柱淋渗试验,获得废水经包气带进入地下水时的污染源强浓度和包气带的吸咐—释放量的特征值;采用模型预测分析纳污泡对周围地下水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污泡主要污染物对承压水基本没有影响,对潜水的影响范围局限于下游31.8 m以内,说明长期接纳石油化工污水的封闭泡沼会对浅层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篇3:教学反思 骆存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 我院共收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 其中全髋置换21例, 半髋置换32例, 双侧髋关节置换3例。男性37例, 女性19例, 年龄51~71岁, 平均61岁。

1.2 置换治疗方法

(1)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 使用全身麻醉, 以松弛患者的肌肉, 并使其暂时处于一种深睡状态。这样,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就不会感到任何疼痛。也有可能会使用脊椎麻醉来预防疼痛。 (2) 体位以选择不同切口而定。 (3) 切口与显露切口选择应依据髋关节畸形、软组织挛缩情况、根据经验和习惯而定。 (4) 切除关节囊, 脱位髋关节显露髋关节囊后, 分离关节囊外的粘连, 充分显露其前方, 上方及下方, 上至髋臼周边, 下至大转子基底, 切除关节囊及滑膜。 (5) 切除股骨头, 修整股骨颈, 扩大髓腔。 (6) 清理髋臼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有坐骨神经, 股动、静脉和股神经, 为避免损伤, 应用带尖或带齿拉勾, 尖齿勾在髋臼缘外的骨上后, 向外倾斜即可拉开周围软组织, 这样可避免滑脱, 并可满意显露髋臼。切除关节盂唇、圆韧带、所有臼内软组织及软骨面。 (7) 安放人工髋臼。 (8) 人工股骨头置换。 (9) 缝合[1]用1∶1000新洁尔灭液冲洗、浸泡5min后,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彻底止血, 人工关节附近放入负压吸引管, 经切口外皮肤上另戳一小切口中引出皮外, 然后分层缝合伤口, 加压包扎。

2 结果

(1) 髋关节置换功能评定, 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2]。

(2) 评定结果对56例行工人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后随访1~3年, 52例髋关节疼痛消失, 关节功能恢复满意;4例术后出现感染, X线示假体未见松动。Harris评分评定结果95分以上30例, 85~94分22例, 47分以下4例, 85分以上52例, 占92.86%。

3 讨论

目前,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现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其中, 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最为普遍应用。髋关节置换手术许多年以来一直在做, 骨科技术也一直都在发展。然而, 髋关节手术和其他任何手术一样, 这种手术也存在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在手术之后的最初阶段, 患者不可能有太多的活动, 所以, 最主要的担心还是血凝块。要给患者使用血液稀释剂, 以帮助预防。还有, 也有可能发生术后感染和出血, 以及与使用全身麻醉有关的危险。因此, 此手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并不是适应所有髋关节疾患, 更不能把此术看作是一种万能的手术方法。那么, 哪些患者需要做人工髋关节置换呢? (1) 骨性关节炎造成的髋关节病变的; (2) 某些髋关节骨折良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的; (3) 老年性退行性髋关节病; (4) 股骨颈骨折、创伤性关节炎; (5) 各种原因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 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7)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髋关节强直; (8)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9) 髋关节置换必须符合如下3条标准: (1) 关节破坏的X线改变; (2) 有中度到重度持续性疼痛; (3) 长期保守地治疗得不到实质性改善。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以后, 当患者出院回到家中时, 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容易些。但要注意的是: (1) 尽可能不要去爬楼梯。在1d之中只上下楼梯1~2次, 最好根本不走楼梯。 (2) 只坐硬的直靠背椅, 避免使用躺椅。 (3) 预防跌倒。 (4) 使用1个抬高的马桶座圈, 可帮助避免患者的髋部过度弯曲。 (5) 在完全痊愈之前, 也应该远离那些热情的宠物。总之, 髋关节置换可能获得的结果和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必须认真思考、充分评估, 让病人得到较佳的治疗选择。但是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我医院骨科已经实施多例, 效果很好, 已经成为治疗髋关节较成功和成熟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新宇, 吴海山.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22 (19) :28.

篇4:色彩在服饰中的应用

色彩在人们生活之中的应用可谓是相当广泛, 而就色彩的本质进行分析, 每一个不同的色彩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特征, 所以,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之中, 尤其是在服饰的设计过程之中, 应当重视相关问题, 在色彩的应用过程之中将其特征很好地运用到不同的层面之中, 以更好地发挥出色彩的重大效应。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 色彩在服饰的设计过程之中, 尤其是在审美的过程之中都扮演着相当关键的作用。而在现代社会之中, 色彩的心理效应也是相当明显, 随着商品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 随着商品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 色彩在实践之中的效应也被不断放大, 并且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所以, 在实践的服饰设计过程之中应当注重色彩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对设计工作的理念和思想进行完善, 以达到服饰设计的新境界。

一、色彩的概念分析

明确色彩的相关概念对于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 故应当加以重视。色彩指的是由于阳光的照射, 在不同的物体之上产生的不同作用以及对于光的吸收频率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丰富的景象, 色彩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在服饰设计过程之中材质、款式以及色彩是几个基本的要素。在上述几个基本要素之中, 色彩是最为重要的要素, 由此也可以发现色彩在实践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服饰设计过程之中, 色彩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属性。首先是实用性, 这一点相当关键, 恰当的色彩可以很好地保护身体, 并且很好地抵御外界的侵袭。其次, 则是装饰的作用, 色彩对于服饰本身有着相当重要且显著的装饰作用, 优美的色彩和恰当的图案相互配合, 可以使得服饰设计的效果和审美性大大增强, 并且在不同的服饰结构之中, 不同的色彩还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效果。最后, 则是社会方面的属性作用, 通过色彩的恰当使用, 不仅可以很好地区分出服饰穿着者的职业、性别以及年龄性格, 等等, 还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服饰穿着者的社会地位。所以, 从整体上加以分析, 色彩在服饰设计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应当加以重视。通过对色彩的研究以及对不同色彩之间产生的错觉等进行合理的使用, 还可以使得体态、肤色以及色彩等形成完美的统一, 最终使得整个服饰的设计达到一种个性化的特征。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 在服饰设计领域之中, 自然界的色彩与服饰的色彩相比较, 选择服饰色彩的局限性相当大, 应当遵循因时而异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个性的特征。不同的服装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色彩在服饰之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的关系, 等等, 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区分出自然界环境和服饰色彩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加以分析, 色彩在服饰的设计之中有着相当重大的价值。

二、色彩在服饰中的重要性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服饰之中的重要意义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 可以明确色彩在实践之中的重大价值, 明确应用的原则以及核心理念。下文将从实际的角度着手, 对色彩在服饰之中的重要性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 旨在更好的促进工作的发展。当前城市、大自然以及建筑等, 形成了一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不同的环境会产生出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内心感受, 同时也会使得人们自然地或者是不自觉地改变自身装束, 以更好地维持周边环境的统一性及协调性。随着商品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 随着商品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 色彩在实践之中的效应也被不断放大, 并且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光的不同效应, 会使得周边的环境光源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不同的色彩倾向, 在服饰设计和配色原则之中, 应当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光源和色彩服饰之间的作用, 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诸如海滨服装之中高彩度的颜色, 等等, 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强烈的阳光照射之下显示出更加鲜艳的色彩。人文环境一般情况之下指的是人们生活、工作以及休闲的环境。同时在特定的区域之内进行社会活动, 也是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活动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之下进行服饰的选择, 也应当很好地注重不同的差别和不同的理念。不同情况之下人们对于服装色彩的选择, 也有着习惯以及分类类型上的不同。诸如在特定的情况之下, 家居类型的服装色彩选择应当更加偏向于和谐的中性色彩, 以很好地显示出一种朴素以及雅致的风格。通过对色彩的研究以及对不同色彩之间产生的错觉等进行合理地使用, 还可以使得体态、肤色以及色彩等形成完美的统一, 最终使得整个服饰的设计达到一种个性化的特征。而在工作的过程之中, 由于不同人们之间的职业特征, 还应当很好地反映出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差异, 诸如绿色邮差以及白衣天使, 等等, 应当注重与环境之间的效果和对比性。

三、色彩在服饰中的应用

色彩在服饰的设计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流行的色彩选择不仅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大众的消费心理, 同时还可以使得大众的文化和个性化的差异得到较好的展现, 这样的状况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人们内心的一种心理状况。其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所以相对应的, 审美的情趣和思想也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诸如政治方面的运动以及工业运动, 等等, 会使得人们的服饰观念出现巨大的变革。在社会生活中, 某些偶然的科学或文化事件也会引起服装色彩的某种流行趋势, 如太空科技、重大的运动会, 甚至一部风行的电影都可能引起时尚潮流。

服装穿着于人体, 与人的体型有密切关系。从体态上来进行服装色彩语言的表达, 主要利用色彩视错觉来考虑具体的人体体态, 采用适当的服装色彩, 使其与着装后的人的精神气质构成一种整体美感。在选择服装色彩时, 针对胖型的人应避免采用扩张感强的高明度色, 如雪白、鲜黄、橘红等, 应使用统一色彩。而体型瘦小的人, 宜穿着扩张感强的明亮色调, 使比例得到相对调整, 产生视觉上的美感。达到衬托健美肤色和掩饰那些因苍老而粗糙肤色的作用。考虑肤色与服装色彩的协调和美感时, 最好的方法就是注意拉开两者颜色之间的明度差、纯度差、色度差的距离, 即拉开对比度。总之, 在配色时, 应掌握好服色和肤色的协调关系。

色彩运用得当, 能使人的精神面貌更健康。例如, 性格开朗的人, 宜穿白色或暖色系的高明度、低彩度的服装, 不适宜穿黑色和寒色系的低明度、低彩度的服装;性格温和的人, 适宜穿柔和而彩度较低、中明度的服装, 却不宜穿高明度、高彩度的服装;理智的人, 适宜选用柔和的冷色或黑色、白色, 不宜选用温暖而强烈的颜色。

四、结语

总的来讲, 在色彩的应用过程之中, 服饰的审美也有着一定的改变, 所以应当加强对问题的重视和分析, 加强色彩在实践之中的应用效果。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 在现代社会之中, 色彩的心理效应也是相当明显, 随着商品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 随着商品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 色彩在实践之中的效应也被不断放大, 故相关工作可谓是意义重大。综上所述, 根据对色彩在服饰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设计过程之中应当掌控的原则和应当遵循的理念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旨在以此为基础, 为更好的实现设计工作的完善和设计理念的增强奠定坚实基础。同时, 通过对色彩在服饰设计之中的重大意义以及不同色彩的应用原则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 旨在更好地促进服饰设计工作的改进, 使得色彩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 使得其内在的联系得到全面增强,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不同色彩应用要点的分析, 以更好地实现工作的改进和理念的创新。

摘要:当前色彩在服饰的设计过程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应用, 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工作的分析, 以更好地实现设计工作的改进。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详细地分析了色彩在服饰之中的重要意义, 同时对设计的重点和设计工作的改进思路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旨在以此为基础为更好地实现服饰设计质量的改进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服饰设计,色彩应用,研究分析,商品设计

参考文献

[1]陆红阳.装饰色彩[M].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3.

[2][日]石井亚由美译者:高岚.别笑!我是色彩心理学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3][日]吉田美智子著, 彭竹山译.服饰色彩搭配手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篇5:教学反思 骆存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因素, 其对于学生综合语文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构成, 其本质就是对信息的一个搜集、整理、分类并加以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生信息汇集与分析能力的养成过程。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 为更好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 我们必须不断拓展语文阅读资源, 树立大语文理念, 让阅读教学置身时代大背景, 使其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 实现对实际生活中语文资源的充分利用, 全面优化阅读教学环境,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促进拓展阅读有效、高质地进行, 使教学效果获得良好达成。

一、拓展阅读的界定及原则

拓展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就某个阅读材料有关的一个话题, 在课本材料之外, 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分析, 从而对该材料所讲述事件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在本质形成更加深刻或独特的认识, 从而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三种:

(一) 主体性原则

拓展式教学中的各项活动均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因此, 主体性是其根本性原则。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 教师应首先树立起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并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 实现对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充分调动, 使其能够自觉地参与其中, 获得提升。

(二) 开放性原则

鉴于拓展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拓展迁移的基本属性, 拓展阅读教学必须构成良好的开放性环境, 从而保证教学活动富有活力, 充满激情。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 在课本教材阅读外, 适当地补充其他阅读物, 实现内容的向外开放;注重教学手段的开放, 通过多途径,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重教学设计的开放, 确保教学过程及参与方式的多元化, 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及学生与群体间的有效沟通。注重教学氛围的开放, 教师应通过演说、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 实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激发, 进而促进拓展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1]。

(三) 全面性原则

阅读的拓展教学必须针对所有学生, 确保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对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有效保护,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对个别学生的不足, 则应及时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补充,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的相互比较与联系,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提升, 实现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确保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完善传承。

二、促进拓展阅读水平提升的措施

(一) 控制拓展阅读数量, 保证拓展阅读质量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拓展教学中有着明显的拓展无度现象。许多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时不考虑学生实际, 进行大量相关链接, 使得学生由于自身课余时间的有限而多泛泛了解, 对相关拓展内容的深层缺乏必要理解, 难以实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促进阅读水平提升的教学目的。因此, 教师在阅读材料的延伸上应紧紧抓住阅读的根本目的, 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适量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 同时确定合适的阅读材料后, 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 使其更符合学生学习口味, 从而有效降低阅读难度, 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 明确拓展阅读目的, 避免功利思想

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课本教材阅读量的不足进行有效补充, 实现其阅读视野的有效拓宽, 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修养的提升。因此, 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时, 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或为提高学生文学感悟;或为拓宽阅读视野;或为了解背景, 促进课本学习;或为增强语言训练……只有进行精准的目的定位, 才能更好地促进拓展阅读的高效开展。此外, 鉴于我国应试升学教育制度, 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有着强烈的功利色彩, 拓展阅读单纯为升学而学, 使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变得标准化、单一化, 这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教师应极力避免功利思想的作祟, 以学生的长久、健康发展为前提, 开展拓展阅读教学[2]。

(三) 提高学生兴趣, 助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拓展性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水准的提升意义非凡, 但目前多数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应在教学中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相应的认识教学, 让学生充分了解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使其自觉参与其中, 将拓展阅读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进行自我阅读, 阅读内容则应尽量丰富多样, 避免为考试而阅读的现象出现。

三、结语

阅读教学是学生语言教学的实践过程, 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与前提, 关系着语文学习成果的优劣。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积极掌握教学活动特征, 充分发掘教学中的兴趣点, 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激发, 使学生自主参与其中, 在亲身体验中, 促进自身阅读水平和思维活性的提升, 真正达到拓展阅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江平.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3 (10) :3-4.

上一篇:防范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下一篇:大学班委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