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目标

2024-05-24

反思教学目标(共10篇)

篇1: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受“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教材观的影响,是以知识为本的,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

中学地理教学一向使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什么时间”、“怎么样”、“为什么”等作为教学目标,“知道”、“了解”、“熟悉”、“理解”等是常用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结果”,简言之即教学以“授人以鱼”为目标。开放式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本的。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注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它不再以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为唯一目标,而是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一些事实、事例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独立开展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策略。开放式教学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教材的双基教学目标,为后一步教学打下厚实的基础。二是弹性目标,即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同学分别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三是发展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定位为“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形式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上述的三个目标层次。

所有“内容标准”都是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的。“获得”、“学会”、“尝试”、“运用”、“形成”、“增强”、“养成”等是表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过程”,可见教学目标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开放式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篇2:反思教学目标

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定位为“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形式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上述的三个目标层次。

篇3:反思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自身已有常识,说出处于蒙昧状态的早期人类的世界观,体会人类认识自我的过程。

2.学生通过回顾必修Ⅰ所学知识,结合教材文本,归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原因。

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能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作出一分为二的评价。

4.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列举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

5.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比较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说出苏格拉底思想的进步性。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具体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的。笔者按照上面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在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进行评价时,指导学生作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本质;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道德,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讲完后总感觉这堂课少了点什么,究竟少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少了“灵魂”和“价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在“内容标准”部分又提出:“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加深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评价时,应该看到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力争把“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纳入课标的东北师范大学周巩固教授指出:通过对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人文主义的内涵,并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洗礼,学会运用人的理性。可见,不管是课程标准,还是专家学者,都认为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人自身及人类社会的思想启蒙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反思我上的这一节课,虽然说中规中矩,也符合应试的要求,但是没有体现课标的要求,课堂缺乏核心“价值”的引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老师近年来一再强调历史教育的“价值”问题。任老师说:“价值是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教学实践、教育研究的核心所在。”任老师还引用皮亚杰的观点———“教育,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连接双方的关系———把‘学生’和‘价值’连接在一起”,来说明“价值”对于历史教育的重要性。特级教师李惠军也强调历史教育必须要有“灵魂”,而“灵魂”来自于对历史教育“价值”的叩问。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在课程标准和唯物史观的引领下,追寻历史教学的“真实”,挖掘历史教学的“价值”内涵,让历史课堂闪耀“价值”追求的光芒。

有鉴于此,笔者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这一课的教学作了如下调整:

一、调整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自身所学所知,说出世界不同区域的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体会人类社会早期的宇宙观、世界观。

2.学生通过回顾必修1的所学知识,并结合教材文本,归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原因。

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评价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的内涵和在当时世界的进步性,体会这一思想对后世的伟大影响。

4.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列举苏格拉底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能说出苏格拉底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体会苏格拉底及其思想对后世的伟大影响。

5.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能比较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

6.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史料,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体会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在古代世界的进步性及其对人的解放的伟大意义。

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其核心与灵魂是体会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人文思想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影响,凸显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任鹏杰老师说:教育的全部价值尊严,就在于用价值“服务人生”———满足学习者健康成长、进步和发展的内在需要。资中筠先生在《教育与启蒙》的演讲中也说:“我们是处于愚民教育时间比较长的一个民族,所以启蒙的任务对每一个人说起来都还是很重要。……教育就是把一个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把一个原始的人变成文明的人。所以简单地来讲,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文明的人。”因此,只有牢牢把握课标,把握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让课堂教学目标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的引领,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受到思想和心灵的启蒙,让学生的学习与“价值”真正联系在一起。如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使命感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历史课堂才具有延续性和生命力。

二、调整教学环节

在具有“价值”意义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笔者对这一课的教学环节也作了调整,调整教学环节的核心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积极肯定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让学生接受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洗礼和启蒙。

1.在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的评价上,坚决摒弃一分为二式的中庸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法,虽然符合应试的要求,但是没有价值观的渗透,起不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蒙的作用。并且这种“各打五十大板”式的评价显然跟“课标”所倡导的“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是背道而驰的。只有全面肯定智者(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才能让学生知道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为显著的特点———尊重人的个体价值和从人的自然本性上得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发展成熟,构筑了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和价值观念。学生也才会真正明白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世界独树一帜,站在了时代的高处,而且对后世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影响巨大,更对古代希腊“人”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这些思想会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不能人为地加以放大,甚至花大力气去证明其不足之处,这样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价值引领的作用。

2.摒弃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作出正确的评价呢?第一,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思想的基本观点。由于教材文本的表述比较简略,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史料拓展,进行一定的补充,这样能使他们的思想观点更加丰盈充实,为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打下基础。第二,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肯定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伟大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具体方法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对比同时代的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通过史料拓展的方式,补充有关积极评价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史料,供学生理解和体会。

篇4:语文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反思

一、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合适度、呈现的时间与方式以及达成度等方面进行思考。

1.谁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到底谁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这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预设,这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所预设的教学目标作出调整,这时,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应该有教师的预设,也应该有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生成。预设和生成的统一,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需要思考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是否是教师独霸了发言权,有没有留出了解学生学情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有没有参与到教学目标生成的过程中来。

2.教学目标是否合适

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是否合适,这要根据文本内容、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来进行思考。比如,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学习这篇文章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符不符合教材编写者对这篇文章教学所进行的定位?是否与本单元的教学相符合,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不能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在思考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当,可以随时调整;如果在教学结束后发现失误,可以引以为戒。

3.教学目标呈现的时间和方式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否需要呈现,呈现的时间和方式是否合适也需要教师加以关注。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不呈现给学生或者不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可能会不明白要学什么,不过如果进行恰当的梳理、引导,学生依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伊始,明确告诉学生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应该学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但缺点是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对于一节课中教学目标呈现的时间和方式,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来认真思考其恰当与否。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每节课上完之后,教师应该对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作出十分清晰、准确的判断。如果达成了原有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思考这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有没有可资借鉴之处;反之,则要认真思考目标没有达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二、反思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抓手,它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评价的组织。及时认真分析、反思教学内容,无疑将使教师更为深刻地理解教材、理解学生,使语文课堂学习更为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可以从目标指向性、正确性、合理性、适切性、实效性几个角度进行。

1.语文教学内容的正确性

主要思考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教学内容出现错误,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教师自身学识水平限制造成的。比如在电影《美丽的大脚 》中,乡村女教师将“千里迢迢 ”教成了“千里召召 ”;也有部分情况是由于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缺乏应变能力所致,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劝学 》一文时,将作者写成了“司马光 ”,混淆了“主持编撰 ”与“著 ”的区别。仔细阅读课文,便可得出正确认识。

篇5: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节课不过四十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讲几个笑话,根本就讲不了一个精彩故事,,根本就来不急一次精彩的辩论,根本就来不及一次朗读比赛,也根本就来不及一次口语比赛。所以以每节课为单位备课上课,是不太科学的。真搞不清楚大语文到底是什么?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我认为这才算语文课。

篇6:《新目标英语》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主体多元教育思想,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强、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教师点拔、引导及时,展示中生成性知识较多,学生在自主、合作、展示中,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会使用语言,结合真实情景能灵活运用语言,体现“用英语做事情”的理念。

教学中彰显了英语学科特色,无论是学生的展示还是师生的评价,都能用恰当的英语来表达,语言规范;板面设计也体现了英语学科特色,特别是展示中的开头和结束语自然大方,充分体现了英语学科特色,让学生在使用中对英语知识掌握更扎实、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厚

篇7:《新目标英语》教学反思

任务型教学课堂教学要具有广泛性。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全体性。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无论成绩优秀、名次居中还是暂课堂教学要具有广泛性。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全体性。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无论成绩优秀、名次居中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对他们都要有很高的期望,不断创设机会,激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努力获得成功。通过每个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体发展。

任务型课堂教学要具有主动性。素质教育所具有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办法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激发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习惯,特别是在教学生新知识的初始阶段,要不断变化教学方法,经常引发学生新的探究活动引起对所学新东西的注意,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所学东西感到有趣、有味、有感;二是强化手、脑、眼交替使用,巩固、深化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提高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回答和进行交际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务型课堂教学要具有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一是要保护和发展中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使它成为获得知识、发展知识、发展创造才能的源泉。多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发明和创造的过程,并破除对创造的神秘感,克服对学习采取单一的模式,淡化对高分的追求,激发创造观念,鼓励大胆质疑、勇于发问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找缺点、挑毛病的眼力和从貌似荒谬怪诞的观念中找寻合理因素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尝试,在探究中解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善于思索并使自己在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思考乐趣和创新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任务型课堂教学要组织讨论,活跃气氛。根据教学要求适时组织讨论,活跃气氛。根据教学要求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需求,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多方面信息交流,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对所选语言材料内容及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激励,彼此吸取对方之一长补己之短,有效地锻炼听说能力。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培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任务型教学运用直观、情景和交际的手段教学。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结合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听,要听得准,并且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听,教师要在学生面前绘出一幅图画,让学生边听边理解;说,要说得准,在特定的环境中情不自禁地说;读,要读得快且准,让学生在想象中读;写,要在真实的情景中写。

任务型教学要组织好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模仿力都很强,但45分钟的一节课,他们很难始终如一地集中精力听好课。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应组织一些课堂游戏。所有的游戏操作都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做,这样轮流做了几次游戏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就掌握得差不多了。整个过程学生都在愉快地接受一切。

英语每一课都有相应的录音磁带,每一书教师都深充分利用录音进行教学,还要求同学们回家自己录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和训练了的学生的听力。同时,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我还亲手设计了每一课的投影片,每节课学生总能看到遍真的投影片,并配以逼真的动作。设投影片最大的好处是画面可以反复出现,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他们在真实情景中对话的交际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的知识积累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某些情景中的某些会话。怎样使这些知识真正地得到应用呢?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各种场合开展课文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发挥余地,在这些场合中,他们能很自觉地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把一个个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角色编成小品短剧,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他们的模仿表演能力远远超过了成人。学生在表演中使知识得到了巩固,使学生在乐中学。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中要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于是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每节课充分展开各种竞赛活动,把每个学生编成不同的序号,对教学中的各种知识展开比赛,并对胜者进行奖励,这一举措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竞争的乐趣,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有的知识。

走进新课堂,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再是为学知识而学习,而是在学习中体现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体会着智慧之美,科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篇8:反思教学目标

对照现实, 笔者发现中学语文教师不仅在制订教学目标中存在众多的问题, 而且在重难点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存在不少问题。2011年11月, 我校应市教育局教研室要求开设公开课《荷塘月色》, 本次公开课分别开设了文本研习和诵读两种课型。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 有教师提出, 既然诵读课以诵读四至六节为主, 那文本研习课就应重点研习“去荷塘”和《采莲赋》两个部分。这是非常明显的教学重点设置的偏差。本次开设的是两种不同的课型, 而不是两个课时, 所以无论哪种课型, 重点都应是对四至六节荷塘月色美景的诵读赏析。另外, 还有教师提出, 文章难点应放在研习通感这种修辞上。这也是有明显误差的做法, 因为本校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已经涉及通感, 学生已基本掌握这种方法, 此处再将它作为难点, 就忽视了学情。可见, 当前一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解读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朱老师的文章中还提出在当下的教学中如何针对这些问题, 加强专业引领, 以匡正其弊。笔者认为,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 不仅要对一线教师加强专业引领, 更要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个人及社会原因, 以便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一、教学目标制订误差的原因

首先, 高考指挥棒下, 学校及一线教师全面追求升学率, 教师往往选择短时间内见效最快的方式来教学。因为语文试卷上几乎不会考查教材中现代文的分析鉴赏, 所以, 有的学校从高一开始在讲完教材上的古诗文知识点后, 就将现代文抛到一边, 或者仅仅让学生划出其中易读错的词语, 再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自习, 教师仅对这些词语作检查而已。笔者就曾遇到过在备课组统一要求下, 像《林黛玉进贾府》这样的经典作品都不需要讲授的情况。我校教研室也试图改变这种状况, 在基础年级的期末考试试卷中设置选择题, 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掌握情况。可惜的是, 有的教师也只是将这些现代文的赏析印发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阅读。

在这种以练代教的教学策略指导下, 教师只需知道考纲, 不必研究课标;只需知道文中有哪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不必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主旨。这样, 教师拿到一篇文章, 不会制订教学目标, 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其次, 有的教师照搬网上现成的教案, 不对这些教案作深入的思考分析。即便是拿到一些优质课的教案, 他们也不考虑这些教案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情况, 是否每个步骤的设置都有合理性, 是否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更不会去关注教学目标本身的制订、重难点的设置是否准确的问题。

再次, 很多学校都在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有很多优点, 但是有时它也会流于形式, 间接地影响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比如, 有的备课组在开学伊始便对教材的备课任务进行了划分, 一篇文章一至两人主备, 然后组内讨论完善。而事实却可能演变成一篇文章一至两人备, 然后分发给组内其他教师, 有的教师就直接照搬这些“集体”备课的结晶。试想, 如此“集体”备课, 跟直接下载网上教案又有何区别呢?教师的专业水平能提高吗?

二、教学目标制订误差的解决策略

第一,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不应太功利, 尤其是对基础年级, 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 对教师做频繁的甚至是每周一次的考核。这样做, 必然会导致教师以练代教, 重视试卷评讲, 轻视课文内容分析。长此以往, 教师拿到一篇课文, 无法准确制订教学目标, 也不会准确设置教学重、难点。不仅如此, 学校还应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师成长, 因为学校要生存、发展, 必须走强师之路。比如, 学校可以定期举行赛课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教师学科研究和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再比如, 真正落实校本课程研究, 科研兴校, 科研兴师, 培养一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第二, 教师本人要注重自身修养, 将目光放长远,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提高, 更要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 做反思型教师,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学习, 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仅将考试大纲作为教课依据, 要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因为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三维目标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除了要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课标外, 还要在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等方面下功夫, 否则, 教了一辈子书却不知道自己制订的教学目标存在问题, 这样, 怎么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呢?

教师要注重课前反思。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注意课前反思。课前反思包括反思备课观, 不能存在诸如“照书本讲, 依书本练, 拿现成的教案上课照样行”的观念。课前反思还包括反思教学设计, 而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 教师要弄明白一篇文章要分为几个课时完成, 每个课时完成什么样的目标, 教学的重难点分别是什么, 不能照搬教学参考书或者现成的教案, 不能在课堂上知识点讲到哪里算哪里, 未完的下次课继续。只有做到充分反思, 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上好高效课、精品课。

教师要注重课后的反思总结。课堂的实际进程与预设的往往不能一致, 课后的反思总结就显得尤为关键。课后反思包括很多内容, 就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而言, 教师要看看课前设定的内容还有多少没有完成,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以后如何改进等。如此日积月累, 教学经验就会不断丰富, 课堂教学就会越发得心应手。

篇9:反思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目标导学 教学模式 意义 操作程序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30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近年来,我们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构建数学“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及时的反馈矫正措施,辅之以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导和激励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可达到掌握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让学生都能在目标的导学下开展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学习活动,有效解决统一教学与个别需要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要将反馈矫正与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和帮助,使教学成为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让全体学生人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准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的落实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利用情感等因素,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导向下,积极主动地开展认知活动,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通过个体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我们把“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复习铺垫,激趣明标”“导学施标,导练达标”“当堂检测,反馈矫正”三个环节,下面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为例,具体说明这一操作程序。

1.复习铺垫,激趣明标

课堂教学中,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相关的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并对个别知识掌握欠佳的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在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及时引入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新知前,教师可设计以下的练习。

(1)说出下面每个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算出它们的面积。(单位:厘米)

【补充说明:①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②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为20厘米,高为10厘米;③三角形的底边长20厘米,高为10厘米。】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通过这两题的复习,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接着,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图略),并提问:“你能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纷纷回答:“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想知道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如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了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可以运用已学过的哪些知识和方法来探究这些问题?”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更会学习。

2.导学施标,导练达标

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再广泛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给予评价、矫正,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采用下面几个步骤。

(1)自主探索。

学生带着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进行探索。如有的学生通过剪拼,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割补,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有的学生通过分合,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探究中遇到障碍或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再思考、再分析、再探索。

(2)合作讨论。

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和不同的推导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正迁移。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使全体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3)达标训练。

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多样化的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选编的习题要突出重点,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练习。

3.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这一环节的实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应先选取主要问题进行评价、纠正,使学生获得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自我分析或学生之间的相互分析来解决。同时,对已达标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辅导未达标的学生或给予更高的目标让其达到,从而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外,课堂教学中,形成性的目标不宜设置过多,习题要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设计,难易程度适当。一般由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一份测试题让学生限时完成,然后公布答案,统计结果。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师可设计以下一组测试题。

(1)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与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

三、“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学生之间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这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如鱼得水,因为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较强,在“目标导学”下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较低,面对“目标导学”有点力不从心。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顾及不到后进生,那我们的教学仍旧是失败的。因此,在“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达到全员参与思考的目的,从而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总之,对“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因此,运用“目标导学”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既能优化教学环节,又能使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和谐统一,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0:新目标英语教学反思

一、编排体系的特征。

1、单元体例,ABC分明。

上册由预备篇(三个单元)和正式篇(九个个单元)两部分组成。两个复习单元。这同前套教材相同。但在每个单元的内部结构上则完全不同:每个单元分为ABC三部分,并且各有侧重点。

A部分的设计。操练新语言时需要用到的重点词汇;呈现新的表达方式;几个循序渐进的操练活动;语法聚焦

框,总结本单元使用的语法;互动活动,学生在互相合作中使用目标语言来完成本部分的学习。B部分的设计。在循环A部分所呈现的语言的同时引出新的词汇;以活动帮助学生整合新的目标语言和前面学过的语言。C部分为学生

自我检测部分,复习所有重点词汇以及新学语法项目;卡通图片方式进一步应用了本课的目标语言。A部分为基础知识和重点词汇的学习,B部分则强调学生应用知识的学习,C部分则是检测学习效果。在层次分明的同时,又又使学生明白了已掌握的知识点与能力和须待弥补的的地方,从而获得2 以活动为载体,融知识点、技能、教学法为一体。

每个小任务都可以成为一个活动,或个人或小组或团体。以明显的小标题形式显示了教学方法,暗示了学生应 该获得的使用英语语言的具体技能。从而明确了师生在具体教学中的每个小目标。同时根据具体的活动任务和学习

目标,听、说、读、写各个技能或一个或两个进行不同的组合。体现了 “听说领先、读写跟随”的功能意念教学

3、准确性与流利性相结合,体现学不同层次的需要。

每个单元前几项练习强调发音、单词拼写、句型结构的准确性,这是面对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而后面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言的流利性,这同样也时面对全体学生,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的要求相对而言要

低一些、宽松一些。根据这个特征,在B部分中的某些任务,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删减,让学得快的学生尽力掌握并完成。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

新教材强调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师生在课堂上要加强互动,教师要有效地处理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老师主讲,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教师课堂上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

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让学生讲英语、用英语、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流,用英语来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学生学习中碰到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辨别、而不是老师直接给答案,以达到真

正把学生能力培养出来的目的。

二、教材内容的整理及其分析。本教材内容看似众多而不易归纳整理,实际不然。现从教学目标和语言结构两方面做一扼要的融合。

(一)、教学目标:(学生应学会的各种话题)

1、介绍。自我介绍;家人、朋友、认识的人之间的介绍;根据相关 辨认人物。电话薄、名性片、书信。

2、自己的或他人的爱好及其理由。食物;服装;某一类电影;学科;球类;运动;天气;动物;流行文化;日常生活用品。营养配餐;制定出周末或节假日的行动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3、自己或他人的才能、意愿及看法。Let’s提建议;怎样和自己的朋友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成立各种俱乐部并制作海报;招聘广告。

4、时间表达法。日期表达法(月份、日期);日常生活作息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对某一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如郊游、晚会、周末生活等);自己、同学及父母家人的生日。

5、物品。位置;物品的所属;物品的颜色和价格。购物时使用的礼貌用语;找寻物品的位置。寻物启示,招领启示。

6、居住、职业、天气。国籍、民族、语言、地址、场所、路线;建筑物位置关系;笔友;不同的天气背景下能做什么。

7、活动与事务。正在做什么或发生的事情;过去或不久前发生发生的事情;周末所从事的活动;节假日的活动。能就发生的事情做现场报道;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一天的活动并表达感想。

8、标志及规章制度。英文表达一些标志的含义;制定并谈论校园内一些公共场所的规则;给父母写一封建议信。

9、个人描述及其资料信息。描述人的外貌: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住址、对话等;向他人提供自己的个人资料

10、定餐或叫外卖。学会为面条或饺子写宣传广告。教材内容的分析。从上述扼要融合,可以看出教材内容的编排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话题贴近日常生活。

在教学目标当中,扼要的十个话题分项里,无一不是取材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琐事。令同学们感到亲

切、真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同时,也为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或在课后的生活实践中应用所学英语语言知

识,提供了相似的情景、必要的语言结构、恰当的词汇或习惯用语。为初中英语教学的生活化寻找到了切入点。

2、知识点服务于话题与活动,呈扇形串联。上述语言结构的要点中可能看不出这一特征,但当你在总结本教材 单元的知识点或在具体教过程学中,我

相信你将深有同感。这种编排满足了各个话题所需的语言功能要求,也满足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激励

着他们不停地向前学习和探索。强调了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掌握它的交际性功能、听说功能,其次才是语

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掌握”这一外语教学指导策略。

三、教材的主导理念及理论。

仔细分析教材的编排体例与内容上的特征,概括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感悟,它深刻体现了下列 初中外语教育教学的主导理念。

1、学生为教育教学之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这就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在这种理念之下,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控

意志。教材用灵活多变的图片、色彩、人物、情景、表格、文字、录音、影像等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的主体、主动、自觉、自控的意识;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认识事物、思维推理、领悟运用等的学习能力;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获得成果与习得英语学习技能的成绩感。

2、现时生活现象和事务是语言学习的无尽甘露。外语教育教学的“情景教学”、“功能教学”、“听

说领先、读写跟上教学” 等理论。话题型的任务探究教学模式。多元评价

语言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要人们发出表示意识的声音,无论是本民族语言或是外语,那么语言就脱离

不了“它作为人们生活中意识交流的有声工具”这一本质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善于将书本上和课堂上的英语知识应用于他们的现时生活中。凡能用汉语表达的意识,都能用英语表达。

3、外语教育教学的“情景教学”、“功能教学”、“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教学” 等理论。

教材中有众多的听说内容、小组合作项目、取材于生活中的实例片段,强有力地说明了这些理论的应用。

4、话题型的任务探究教学模式。新教材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并以此为中心,通过语言结构、功能项目为主线展开,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

式,以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如填写问

卷、调查、访谈、书信、邮件往来等,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同时增加了学

The family 话题也在 Book 1 至 Book 2 两册中均呈现;Spending time with friends、Food、School Subjects

等话题在 Book 1、2、均呈现。支持话题的“任务”、“活动”也不断“升级”,伴随语言学习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贯穿于教材始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为任务型教学创造了条件。本教材设计了 十几个话题,同一话题随着学习深入,内容不断充实,通过“滚动”呈现学习不断深化。.5、多元评价 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上一篇:探索“春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下一篇:湖南公务员面试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