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教学反思

2024-04-08

噪声教学反思(共9篇)

篇1:噪声教学反思

《乐音与噪声》教学反思

声音的特性这一节比较重要。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

教材中“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单,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本节教材没有从正面去叙述“什么是音色”这个难以理解的概念,而是着眼于通过实例和体验使学生了解,除了响度和音调外,声音还有另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是音色。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教材安排的观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的感性认识。本节教材名词、术语多,如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等,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小班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和感知乐音的产生过程以及乐音的效果,如果班级人数多的话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的了解乐音的一些概念。

篇2:噪声教学反思

(1)使用多媒体,大量设置教学场景,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感受,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环保、保健意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教学内容及外延丰富翔实,使得学生兴趣盎然。

(3)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广泛。

2、不足之处:

篇3:噪声教学反思

1教学总结

1. 1激发学习兴趣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是在化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科生都打下了扎实的化学基础。环境噪声控制工程与其他环境专业课程相比,往往容易被轻视。因此,师生都来重视这门课程是开展本课程教学的基础。作为教师,应深挖教材,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声学现象的声学原理,自然会激发起对本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讲授噪声危害时,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去讲,发现学生并不感兴趣,且难以令其信服。我们针对不同的噪声危害,引用科技文献,列出数据,探讨原因。在讲授声环境质量标准时,发现学生对如下问题非常感兴趣: 声环境功能区是如何划分的? 交通干线是如何界定的? 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的依据是什么? 4类声环境功能区为什么还要细分成4a类和4b类,依据又是什么? 又如学生对就业、考研问题非常关注,我们在讲课时,适当插入噪声企业的视频,引用国内噪声方面的科技文献,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让同学们认识到学好噪声控制工程这门功课是大有可为的,有广阔的舞台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讲噪声产生机理时,结合我校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列举大量的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如循环水真空泵、空气压缩机、离心机等产生的噪声以及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和同学们一块分析其产生的机理。讲授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时,指导学生通过CNKI期刊、 硕博论文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查阅制备声学材料的相关文献,使其认识到化学、化工等专业知识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

1. 2教学内容应完整、系统

我校施行学分制以来,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的授课时数减少。我们基于教材,基于学生的基础,系统、完整地讲授整个知识体系。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是一门独立的环境工程专业课,主要论述声环境影响评价与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措施。课程中的部分知识点在大学物理、环保概论、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中已经学习过。鉴于部分内容的重叠,我们在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合理安排学时,更要保持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本课程的重点和特色,构建全面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知识框架。

1. 3及时更新标准和法规

虽然毛东兴等主编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第二版) 出版时已经更新了相关规范和标准。至今,有些内容应经过时。我们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网站等途径及时了解国内噪声管理法规、 标准等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材中过时的内容,使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的关系更加紧密。如我们及时用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 - 2011) 代替了教材中采用的过时的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 ( GB12523 - 90) 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GB12524 - 90) 。又如及时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HJ640 - 2012) 和《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 HJ - 2034 - 2013) 。

1. 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毛东兴等主编的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噪声源的测量为第三章,而环境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测量方法为第四章。以噪声这部分为例,我们对上述内容的授课顺序做了如下调整: 噪声的评价量、评价标准和法规、测量仪器、环境噪声测量方法。这样的教学安排是基于先是评价量的提出,才会有测量仪器的研制,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51页声级计工作原理框图中的计权网络。因为相关内容已经在噪声的评价量这一节中详细讲解。

1. 5参考国外教材

通过参考国外教材,可以掌握国内外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了解环境噪声控制领域的国外发展动态。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基础英语扎实,四级、六级通过率高, 而在专业英语方面有欠缺。为了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接触专业外语,我们把专业外语的学习贯穿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以国内教材为基础,系统讲授专业知识,适当选用Da Vid A. Bies等主编的 《Engineering Noise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 ( Spon Press,2009) 相关内容,作为本科生课外阅读材料,达到既巩固专业知识,又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方法比专门学习专业外语效果更好。

1. 6丰富实验教学

我校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教学,侧重理论讲授,较少展现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特色,仅有的噪声实验主要是声级计的使用以及交通噪声的监测,是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至今还没有独立开设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实验。需要增加的实验教学内容有: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监测、工业设备噪声的测量、噪声频谱分析实验、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道路声屏障插入损失的测量。

2结语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强的专业课,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在做好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也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到环境监测站、环境科学研究院、环保公司去实习,真正参与到实际的噪声控制工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的必修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结合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教材使用、实验教学等方面,详细总结了我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适合我校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的教学模式。

篇4:《乐音与噪声》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快乐学习

如果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就能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1、让学生发现快乐

首先是美化教学手段,营造兴趣氛围,如在上课之初就用多媒体播放动听的钢琴曲并请学生说出曲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投学生所好,针对青少年普遍有追星现象,在学习音色时请学生介绍偶像歌星的音色特点,老师也谈谈对钢琴王子的崇拜,这样一来学生必定兴致大增;还有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日常多和学生平等交往,爱护学生,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到喜爱物理科,也就是所为的“亲其师,信其道”。

2、让学生体验快乐

在乐音教学中,请学生参与探究:敲鼓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拨动钢尺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等,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的快乐。

3、让学生分享快乐

初中物理许多现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讲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之后,就请学生调查学校、家庭周边有哪些方面的噪声以及如何采取方便有效的控制措施,最后将结果写成报告,然后帮他们打印出来,学生看到自己的调查成果被老师变成了铅字,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和满足,如果这时教师课后还主动找学生辅导、谈心,那么既和学生交流又能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到老师的温暖。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参与知识获取过程的体验,既能进一步深化快乐学习,又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1、主动探究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对实验操作有强烈的动手欲望。教师可创造条件,引发学生从事实验操作,参与科学探究。如在研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大小的关系时,我让学生每人拿出平时自己用的塑料尺,一半伸出课桌的外面,用不同的力向下按,听声音的大小有何不同,每一个人都会说出一点来,而且玩的都很欢。

2、运用教具体验过程

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如《音调、响度、音色》的教学总结中,音调、响度是本节难点,极易混淆,可把电子琴作为教具或学具,请学生在键盘上按不同的键发音对比,说明音高不同,按同一键发音调节音量大小,说明响度不同,区分音调、响度,还可模拟不同乐器发音,说明音色不同。这样,突破重点难点就轻松多了。

3、安排活动营造氛围

因地制宜地在教学中安排活动促使学生踊跃加入,如课堂讨论辩论、小竞赛、讲故事、解题接力、观看科技影片等,使更多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本节课可请学生听音辨人辨音调辨乐器、男女声音反串等。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一定既能激发和提高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习能力。如课堂上安排通过辨别音色来认出熟人、通过音色判断瓷器好坏、利用音调高低听长短了解暖水瓶倒水是否满了的现象、让学生列举噪声防治的一系列措施等。

三、让学生掌握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科学探究总伴随科学的方法进行,对初中物理教学来讲,掌握科学方法尤为重要。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本节课主要应教会学生的方法有:

1、观察法:如用钢尺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

2、控制变量法:如用钢尺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要控制钢尺伸出长度相同、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则要控制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同。

3、转换和放大法:如敲鼓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鼓面振动的幅度高低不易直接看出,这时可在鼓面上放一些小泡沫球,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通过鼓面振动把小球弹起的高度来判断振动的幅度高低进而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等。

当然,本课教學中也有不足,如有些知识重复讲、学生探究活动应松弛有度合理控制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不宜过早介入、教师尽量不要把自己当演员而让学生做观众。总之,课堂教学都会有问题,反思能帮助解决,这样的反思就能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

篇5: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

初次接触八年级新教材,备课按照高效课堂将教学分为两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通过看书知道噪声的来源。要求学生阅读课本42页内容独立完成自主评价1填空,学生能够阅读课本后准确找到答案,轻松完成噪声的两个角度的定义。在了解概念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身边主要的噪声及来源并全班展示。经过讨论交流后学生基本都能清楚表述噪声及来源,但从环保角度举例较少,有的说的不是主要噪声,全班13小组举例结束后用课件展示了交通运输、施工、工厂和社会生活四个方面的噪声。

活动二,通过阅读课本43页内容后了解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完成自主评价,学生阅读课本后能快速准确找到答案。

根据噪声对人们的危害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有效的控制噪声。请学生由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几个阶段思考控制噪声的途径并讨论具体的可行办法。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举例,基本能提出他们知道的控制噪声的方法途径。为巩固这一重点内容,设置了课件展示具体实施办法,学生抢答属于噪声控制的哪一途径,检验效果良好。

最后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并处理高效课堂练习及课本练习。

课后区里九年级物理教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优点有几条:

1、电子导学案和板书设计规范

2、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环节。

不足之处有几条:

1、渗透德育教育,可以结合自身的体会谈噪声带来的危害,对于下一个控制噪声就水到渠成。

2、时间有预设,但是不够精细且没有落实。

3、本节课能够很好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需要在知识拓展方面多下功夫,留心生活、联系生活。

4、小组合作回答问题时分层不够明显,学生评价、质疑缺乏。

5、对于噪声的定义,要现场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物理学角度的噪声。

6、控制噪声用电动机做实验,能够培养他们剞劂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6: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1

1、成功之处:

(1)使用多媒体,大量设置教学场景,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感受,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环保、保健意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教学内容及外延丰富翔实,使得学生兴趣盎然。

(3)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广泛。

2、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活动多,以至时间掌控上略显前送后紧。但我认为是值得的,这也是由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的。关于“噪声的控制”部分,虽是重点但非难点,学生易于掌握。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活动要加强引导,使教师“主持”的身份充分得以施展。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2

本节课属于应用性质,所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应进一步提高,贵在设计更新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录像素材方面,还应进一步提供一些学生见得少的情景,能体现高科技方面的情景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思路:

近年来,噪声已被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本节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主题的。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关于噪声的来源,可安排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例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尝试将它们分类。关于噪声的危害,让学生亲自体验再结合噪声的等级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本课临近尾声时设置一个调查学校受噪声污染情况的“作业”,其目的不仅限于巩固和应用有关噪声的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与情感

1、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在导入新课设计时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所举例都源于生活,探究所用的器材也是生活中常见物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和我们现代的生活密切相关,缩短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消除学生对物理实验探究的恐惧感,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设计中转变了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学习多样化,教学设计中多处采用学生带问题自己阅读和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互相讨论进行探究,形成感性认识,在教师的不断提问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踊跃发言,从而形成理性知识。

3、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定教。学生前面已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了人耳听声的原理,理解了声音的三种特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噪声,受过噪声的危害,由此展开教学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

4、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上把教师演示探究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从探究活动中得出方法和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5、不足:设计上虽然教学重点突出,但教学难点上仍然难突破,对结合实际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方面仍然有待提高。由于学生活动多,以至时间掌控上略显前送后紧。但我认为是值得的,这也是由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的。关于“噪声的控制”部分,虽是重点但非难点,学生易于掌握。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活动要加强引导,使教师“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身份充分得以施展。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第四节内容,在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了解了声音的特性,而这节课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刚好体现出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对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很有帮助,所以学好这节课很重要。

由于知识点少,学生自学起来并不费力,很快地他们便完成了自学提纲,并在组内展开交流。一切显得那么按部就班,没有丝毫波澜。很快,集体汇报开始了,就在他们汇报完噪声的含义时我打断了他们:“小明要睡觉,这时隔壁传来优美动听的音乐声,此时对小明来说,这音乐属于噪声吗?”没想到适时的一个情境创设,一下子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争论异常激烈。一部分同学认为:这不是噪声,理由是优美动听的音乐声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符合噪声的物理学定义;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是噪声,因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音乐声干扰了小明的正常休息。此时我再稍做引导:不管是物理学上的噪声还是环境保护角度上的噪声,都是噪声。通过这么一个小的情境创设,激活课堂的同时,还让学生理解噪声的两种含义。

在明确了噪声的两种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寻找噪声的来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这些来源归为三类:工业噪声(工厂机器轰鸣声,工地施工声等)、交通噪声(机动车辆鸣笛声,振动声等)、生活噪声(叫卖声,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声等),同时让学生明白噪声是有强弱等级的,紧接着出示小资料“人对不同声强的感觉”,让学生回想自己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噪声的三种危害。学生在明白了噪声的危害后,很自然地想到要保护自己,减弱噪声很重要。那么如何减弱噪声呢?紧接着又创设一个情境:我们正在上课,操场上却传来别班同学打球的声音,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不让这个声音干扰我们学习呢?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又打开了,“叫他们小声点”,“把门窗关上”,“戴上耳塞”,想法还真的很多。我们一一分析,不难归纳减弱噪声的途径:“叫他们小声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再来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叫他们小声点”,“把门窗关上”都可行,但在上课时戴上耳塞似乎就不可行,听不见噪声了,也听不见其他的声音了。分析到这,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内化了知识点。

通过这一节课,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合理、适时地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沉寂的物理课堂也可以充满生机。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中要从环境保护出发,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方法。要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材既从物理学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的环保角度对噪声作了说明,教学中不应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深刻的体会。

初次接触八年级新教材,备课按照高效课堂将教学分为两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通过看书知道噪声的来源。要求学生阅读课本42页内容独立完成自主评价1填空,学生能够阅读课本后准确找到答案,轻松完成噪声的两个角度的定义。在了解概念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身边主要的噪声及来源并全班展示。经过讨论交流后学生基本都能清楚表述噪声及来源,但从环保角度举例较少,有的说的不是主要噪声,全班13小组举例结束后用课件展示了交通运输、施工、工厂和社会生活四个方面的噪声。

活动二,通过阅读课本43页内容后了解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完成自主评价,学生阅读课本后能快速准确找到答案。

根据噪声对人们的危害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有效的控制噪声。请学生由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几个阶段思考控制噪声的途径并讨论具体的可行办法。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举例,基本能提出他们知道的控制噪声的方法途径。为巩固这一重点内容,设置了课件展示具体实施办法,学生抢答属于噪声控制的哪一途径,检验效果良好。

最后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并处理高效课堂练习及课本练习。

课后区里九年级物理教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优点有几条:

1、电子导学案和板书设计规范

2、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环节。

不足之处有几条:

1、渗透德育教育,可以结合自身的体会谈噪声带来的危害,对于下一个控制噪声就水到渠成。

2、时间有预设,但是不够精细且没有落实。

3、本节课能够很好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需要在知识拓展方面多下功夫,留心生活、联系生活。

4、小组合作回答问题时分层不够明显,学生评价、质疑缺乏。

5、对于噪声的定义,要现场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物理学角度的噪声。

6、控制噪声用电动机做实验,能够培养他们剞劂实际问题的能力。

7、每一活动的评价要求学生能够脱书并且评价方式可以是问题式,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5

(3)归纳和总结

请学生说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探究结果。最后达成共识:声音的响度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响度越小。

3.音色

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使学生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相同,还是有所区别的。所谓音色不同,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音质不同”。情景设计

方案1:学生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或听录音带),请学生仔细欣赏,然后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方案2:在讲桌后(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由什么物体振动所发出的。

方案3:让后排的两位同学朗读短文,前排的同学不看后排,辨识刚才是哪一位同学在朗读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分辨出不同声音的?仅仅根据音调和响度行吗?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知音色的含义。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6

这节课理论联系实际较紧密,可通过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噪声的概念,噪声的来源,噪声危害及控制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分析,归纳出各知识点,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测在各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捕促学生的亮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7

噪声这节课课本中的内容是学生能通过阅读看得懂的东西,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就基于这个思考。在示波器上观察噪声的波形在上一节课实验中已经涉及,因为学校班级多,实验资源有限,所以在上节课教学中已经伏笔。感觉学生这样学习还是兴趣很浓,参与热情高,自主学习的程度还是较高。而且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得到了培养。

课后整理起来觉得在教学上,比较空谈,联系实际进行sts教育做得不够。这本是物理与科技社会联系的好教材。这样做,不知道会不会把学生引进以知识为本的思路中去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8

本节教材的物理知识较少,教学中要从保护环境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了人耳听声的原理,理解了声音的三种特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噪声,受过噪声的一害,因此,通过本节教学后学生应该较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篇7:噪声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在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区别噪声和乐音,在心底里产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愿望。在活动中,首先通过录像了解建筑工地上噪声的产生,并让幼儿区分其与乐音的不同,感受两种不同的声音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运用表情、象声词来表现噪声和乐音,了解噪声给人带来的不适,使幼儿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噪声的好处。

活动目标:

1、能区别噪声和乐音,了解噪声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

3、体会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噪声的危害

2、物质准备:关于建筑工地的录像、录有鸟鸣、流水声的音乐,小兔形象一个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感受噪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

问:录像里是什么地方?

在建筑工地上有哪些声音?

二、交流讨论噪声和乐音的不同。

1.提问:我们刚才在建筑工地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些声音听久了会有什么感觉?

2.欣赏一段鸟鸣声和流水声的录音。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和建筑工地的声音相比,你喜欢哪一种声音?为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

三、讲述故事,感知故事,理解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结合图片)。

2.提问:

①小兔在城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小兔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后来城市变得怎么样了?

四、交流讨论,扩展思维

1.你还发现哪些地方有噪声?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这些噪声变成好听的声音?

延伸活动:

1.在幼儿园里找一找有没有噪声?

这些噪声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怎样做才能减少噪声?

2.制作“安静”标志。

并带领幼儿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适当的地方,如寝室、医务室、办公室、阅览室等处。

附:故事“小兔进城”

小兔在森林里呆烦了,自个儿跑到城里玩。

热闹的马路上,小汽车挤来挤去,冲着小兔大喊大叫:“嘀——嘀——急!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大工厂的机器在大喊大叫: “轰——轰——乱!乱!”许多地方正在修理下水道,电焊机大喊大叫: “哧——哧——烦!烦!”许多地方正在盖高楼,锤子、砖头和脚手架一齐喊:“当——当——打!打!”

小兔皱起眉头: “这怎么行?”

小兔埋头苦干三天三夜,终于发明了变音盒,城市里到处挂起小兔的变音盒。脚手架、砖头、锤子不打架了,改学百鸟争鸣: “咕咕!啾啾!嘀哩哩!”电焊机轻轻唱“丁冬丁冬丁冬”,好像泉水流。大工厂的机器温柔地说: “刷啦刷啦啦”,好像春雨亲吻大森林。小汽车们也不着急了,轻轻哼着“沙沙沙沙”,就像树叶们在风中合唱。

小兔摸摸脑袋笑了: “这样真好,城市就像森林,到处都有音乐。”

【教学反思】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噪声,如:大声地讲话、发出尖叫声、音乐活动中杂乱的敲击声等,而且劝阻效果甚微。在我们的生活中,噪声也无处不在,教育幼儿区分乐音和噪声迫在眉睫。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围绕这个重点,启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听、用动作表现、用手画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儿充分理解,同时还让幼儿从自己发现中来理解噪声的危害,并共同来参与环保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个幼儿的心中。

篇8:铁路钢桥的噪声与噪声控制

20世纪50年代起, 噪声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它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而且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我国噪声控制研究始于1985年, 至今已成为环境保护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于1996年1月4日发表了题为“未来噪声政策”的绿皮书, 指出未来环境噪声控制的对策是进一步开展噪声暴露评价的研究, 降低道路交通、铁路、飞机和户外机械噪声, 重视土地使用规划和噪声教育, 提高全民意识。[1]

对振动与噪声干扰的治理和防护, 一直是高速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工程中, 用于降噪、减震的投资在工程总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列车通过桥梁时, 轮轨作用除了使车轮和轨道直接向外辐射噪声外, 还要向桥梁的各个构件传递振动能量, 激发桥梁的各个构件产生振动, 并形成噪声的二次辐射。大量实测表明, 一般情况下铁路桥梁噪声要比普通线路上增加约0~20dB (A) 。[2]

1. 铁路桥梁的噪声

高速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发生的各种噪声主要由钢轨和车轮的转动声 (轮轨噪声) ;车体的空气阻力噪声 (空气声) ;建筑物噪声;电装置的受电系统声 (集电噪声) 组成。这些噪声产生后, 还会通过车体传到车内, 形成车室噪声。建筑物噪声主要是由于车轮与钢轨间的振动, 经由轨道向建筑物而产生的第二次振动声, 主要来自桥梁的二次振动。从振动声音的大小看, 无道砟的明桥面钢桥更突出一些。当列车通过桥梁时, 由于引起桥梁上的各种构件的振动而向外辐射噪声, 此声源称为桥梁结构噪声, 其发生机理如图1。[3]

高架轨道分为三类:第一类, 轻型高架钢结构, 钢板梁、钢轨直接固定在钢板道床上;第二类, 混凝土梁支撑的混凝土高架结构, 采用弹性扣件直接将钢轨固定在混凝土道床上;第三类, 碎石枕木道床高架结构。

由于共振作用钢结构桥对路旁的辐射噪声最大, 传播范围广, 主要成分是结构噪声。混凝土桥的桥梁构件自重大, 当列车通过时受到的振动激励响应比钢结构要小得多, 因此辐射噪声比较小。主要噪声成分是轮轨噪声。

2. 铁路桥梁的噪声控制措施

由于铁路桥梁的振动和辐射噪声声场分布复杂, 要根据桥梁结构不同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主要从噪声源研究降低源强的方法, 使其向外辐射的振波和声波能量尽可能低。

2.1 桥上线路方面[2]

(1) 线路平顺, 钢轨接缝要小, 采用重型焊接长钢轨 (一般长度为1-2 k m) , 较普通短轨 (25m) 可降噪8-10dB (A) ; (2) 修整、研磨轨面波形磨耗, 保持钢轨表面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可降噪2-9 dB (A) ;经常维修轨缝, 使之符合标准, 可降噪2-5 dB (A) ; (3) 采用有碴道床, 隔振吸声性能好; (4) 钢轨与轮枕间、钢轨与钢轨间采用弹性紧固件, 可以减弱振动, 降噪3-5 dB (A) ; (5) 在钢轨和轮轨下增加弹性防振垫; (6) 国外试用防振钢轨, 在钢轨轨腰两侧用橡胶包覆, 并用螺栓、支撑件压紧。防振橡胶除阻尼振动、降噪外, 还与钢轨一起承受纵、横方向方向荷载。用在高架铁路上, 可降噪3-4 dB (A) ; (7) 在桥梁两侧建声屏障。可降噪8-10dB (A) 。

2.2 桥梁结构方面

桥梁结构要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大的抗挠抗扭刚度, 一般不采用柔性结构, 梁部选用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等感热迟钝的材料。因钢支座产生较大的噪声和振动, 因此桥梁宜采用橡胶支座。对于钢桁桥, 可用混凝土层 (约150mm厚) 包覆或用阻尼涂料覆盖, 或将橡胶—沥青系列材料用环氧树脂粘贴与外表面。这些措施降噪效果约在10dB (A) 以内[2]。

3. 钢桥的防噪声措施

钢桥由于其重量较混凝土轻, 可以使下部结构设计经济, 尤其对软弱地基及地震区更为有利。另外, 钢桥杆件可在工厂预制, 运到工地后, 可在短时间内架设, 且加工、维修、更换起来也容易, 所以它是铁路桥的常用形式。但铁路钢桥因噪声过大, 是其让位于混凝土桥的主要原因之一。

3.1 我国减少桥梁增噪的措施[4]

我国采用道砟桥面的结合梁来克服明桥面噪音大的缺点, 即由钢筋混凝土道砟槽板和钢板梁组合成一个整体来工作, 利用道砟的吸振和吸音作用使行车噪声减弱。

3.2 日本减少桥梁增噪的措施[3]

日本的低噪音钢桥, 就是钢桥的道床为铺设有长钢轨的有碴道床, 并在有碴道床下埋置道砟底板, 而在桥跨两侧走道上设置隔音墙。道砟底板 (厚2 5 m m的橡胶底板) 的埋设施工简单, 成本也低, 减小噪音效果却很好, 而且它还有防止道床下翻碴的作用。

日本低噪音钢桥的防噪音结构措施, 主要是在道床上, 其常用的道床有:上承板梁道床;下承板梁道床;结合梁道床;下承桁梁道床;其他板式道床。

(1) 上承板梁

主梁为型或箱型截面的上承板梁, 为减小其腹板和下翼缘的振动在腹板上安设沥青橡胶材料的减振件, 而在下翼缘上则采用灌注混凝土的方式减振。

(2) 下承板梁

对于下承板梁钢桥面板, 是在主梁和横肋上安装减振件。若对噪音要求较严, 且桥下净空有限制时, 如日本八户线柏崎桥 (跨度35.6m) , 可在箱形截面的主梁外侧的腹板上安设减振件, 并在下翼缘上灌注混凝土减振。另外, 为减小横肋和纵肋等因振动而产生的噪音, 在横肋下面的翼缘上设置消音钢板。

在H型钢梁形式中, 在纵桥向以60cm间距设置H型钢, 并配置钢筋灌筑混凝土。H型钢与混凝土结合构成组合截面的桥面系。这种结构形式多用于复线铁路桥。

对于用混凝土外包桥面系做成的下承板梁混凝土桥面板形式, 是除横梁的下翼缘外, 纵梁和横梁全外包混凝土, 以达到减震的目的。这种结构形式的防噪音效果比仅在腹板上安装减振件的钢桥面板形式要好。

(3) 下承桁梁

对于钢桥面板形式在梁下安装隔音板。对于混凝土桥面板形式, 处理方法同钢桥面板形式。

(4) 其他板式轨道

(1) - (3) 所介绍的方法, 均为有碴道床, 在有碴道床中埋置碴床底板的结构形式, 其梁正下方的噪音响度比明桥面结构低20-30方, 因而是一种降低噪音的基本方法。但当梁下净空受到限制, 而必须采用板式道床或钢梁直接联结轨道时, 由于这时的振动都是直接传递, 防噪音工作比有碴道床困难。

对于下承钢板梁, 采用混凝土外包桥面系, 在其结构下还可加设隔音板。

对于采用板式轨道的结合梁, 当其梁下净空较宽余时, 在梁下安设隔音板的结构形式。当其梁下净空有限制时, 可在主梁下翼缘的上面灌筑混凝土, 而在梁侧加设隔音板。

对于混凝土桥面板的桁梁, 在梁侧用隔音板作成反L形隔音墙, 对其纵、横梁, 可采用外包混凝土方法减振。若桥位于对噪音有严格限制的地区, 还应在梁下加设隔音板。

3.3 荷兰的低噪声钢桥

M.H.A.Janssens和D.J.Thompson[5]提出了低噪音钢桥设计的几点建议:

1) 扣件系统

扣件系统对于桥梁上的滚动噪声和桥梁本身的结构噪声都很重要。降低它的振动刚度一方面可以增加轨道和桥梁的隔振效果, 另一方面, 还可以减少轨道中隔振效果随距离的衰减。降低扣件系统的振动刚度可以提高轨道的振动水平, 但同时增大了滚动噪声, 从而部分地削减了更高隔振的效果。较好的做法是联合使用柔性轨道支座和添加轨道阻尼装置。

2) 新型桥梁结构的设计

桥梁结构在声音传播中的作用有二:吸收轨道的声功率和将轨道的声功率转化为辐射声。然而, 从后者的角度来改进设计的可能性有限。如图2, 该图为一钢板 (0.5m*5m) 的辐射功率和输入功率的平均比值是板厚h的函数, 该比值适用于板厚为15-30mm, 大多数钢桥的板厚为15-30mm。因而, 尽量减少输入功率显得更重要, 这可以通过设计尽可能高的高阻抗桥梁来实现。

3) 其他措施

在不改变桥梁结构的情况下的其他措施也可以降低桥梁的噪声, 并已应用于已建桥梁, 包括添加桥梁的阻尼夹层, 建立声屏障等。

荷兰低噪音钢桥研究组测试了200多种不同的厚度组合对桥梁增噪的影响, 使用荷兰国有铁路和旅客列车, 以140km/h的速度运行通过。测试发现, 增加板的厚度可显著降低桥梁噪声。

采用夹层阻尼也可有效地减少桥梁发出的噪声。其原理是基于夹入结构构件与附加薄钢板间的黏弹性层对能量的吸收。

采取通过增加阻尼或通过密封钢轨来降低钢轨的振动程度来减少滚动噪声, 从而减少铁路桥梁的总噪声。可通过埋置钢轨的方式来实现, 如图3。

荷兰低噪声桥研究组开发的低噪声桥, 采用声学上的最佳板厚组合。钢轨被埋置在槽内并使用软木橡胶乳剂固定, 这种固定法可能为钢轨提供最佳垂直和水平刚度, 同时也可有效地封闭钢轨, 并能使建设公差最小化。

4. 结论

由于铁路桥梁的振动和辐射噪声声场分布复杂, 要根据桥梁结构不同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主要从噪声源研究降低源强的方法, 使其向外辐射的振波和声波能量尽可能低。桥梁结构要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大的抗扭刚度, 一般不采用柔性结构, 梁部选用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等感热迟钝的材料。因钢支座产生较大的噪声和振动, 因此桥梁宜采用橡胶支座。对于钢桁梁桥, 可用混凝土层 (约150mm厚) 包覆或用阻尼涂料覆盖, 或将橡胶—沥青系列材料用环氧树脂粘贴于外表面。这些措施降噪效果约在10dB (A) 以内。

我国采用道砟桥面的结合梁来克服明桥面噪音大的缺点, 即由钢筋混凝土道砟槽板和钢板梁组合成一个整体来工作, 利用道砟的吸振和吸音作用使行车噪声减弱。日本的低噪音钢桥, 就是钢桥的道床铺设有长钢轨的有碴道床, 并在有碴道床下埋置道砟底板, 而在桥跨两侧走道上设置隔音墙。荷兰低噪声桥研究组开发的低噪声桥, 采用声学上的最佳板厚组合, 钢轨被埋置在槽内并使用软木橡胶乳剂固定。

参考文献

[1]European Commission.Green Paper—FutureNoise Policy[J].NNI, 1997, July, vol.4, No.2:73-85

[2]卜建清, 等.减小铁路振动与噪声影响的方法[J].铁道工程学报.2001年9月第3期, 42-47

[3]周胜利, 等.高速铁路钢桁梁桥桥面结构设计及减小噪音的结构措施[J].国外桥梁.1996年第3期:p22-32

[4]白宝鸿, 等.高速铁路噪声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8年8月第4期:p35-37

篇9:关于噪声在环境监测中的问题反思

【关键词】噪声;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群和企业,从而噪声问题从环境监测中日益的突出,目前,主要出现的噪声污染有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噪音和社会噪音。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以及危害到了人体健康。噪音问题成为人们日常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噪声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一、环境监测中对噪声的监测

(一)噪声的主要来源

通过对环境的监测,发现噪声污染主要有四种来源。具体如下:(1)交通噪声。交通噪声就是各种交通工具发出的影响正常生活秩序的声音。其中常见的有火车噪声、轮船噪声、飞机噪声、汽车噪声。在这几种噪声中,对人们影响最大,受污染范围最广的,就是汽车噪声。汽车拥挤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大街小巷都能遇到。并且在上下班高峰期,汽车鸣笛连续不断,造成了主要的汽车噪声污染[1]。(2)建筑施工噪声。建筑噪声属于短期的,短暂性的噪声污染,但由于建筑噪声的强度过大,又十分的集中,也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3)工业噪声。工业噪声具有固定性的特点,主要是工业生产中发出的噪声,像锅炉厂和空压机放空排气声。(4)社会噪声。主要是由社会人群发出噪声,这种噪声大多不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但是直接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会让人的情绪变得暴躁。如电视广播的声音、鞭炮声、门窗的关闭声等。

(二)通过对噪声监测,分析得出噪声污染的特点

1.噪声污染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的附近区域,及居住、商业和工业的混杂区域。在交通干线的附近区域,呈现出时间性的特点,主要是上下班高峰起和晚间,并且多为交通噪声。

2.以天为考察对象。噪声的高峰期往往集中在一天的早晚的两个高峰期,据监测结果显示,超过正常水平较高的时段为夜里22点—24点,最大會高于平均值14dB。噪声的来源主要和交通的高峰期有关。

3.噪声污染呈现一定的时段性特点。在生活和工作的区域内,19点—23点这一时间段噪声偏高,7点—11点的时间段噪声较低。而道路交通区域和生活、工作区域正好相反。商业中心区域的噪声主要集中13点—19点[2]。噪声的污染与人的出行活动是紧密相关的。

4.由于大城市的城市规划管理较好,所以工业区的噪声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大城市的道路周边区域的噪声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见,大城市的车流量比较大,交通主干道区域噪音污染大。

5.午夜12点后,除交通主干道外的生活区,基本上噪声污染较小。

二、噪声污染的治理现状

近年来,噪音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国家在对噪音污染的治理,一直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其中,加强了对建筑施工及工业生产的监督管理,对社会生活噪音进行改善。限制机动车的鸣笛,禁止火车在城区内鸣笛。对噪声的污染积极的应对和管理。目前,我国噪音污染在经过积极的治理后,出现了一些好转固定噪声源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流动噪声源正逐步被治理,大的噪声污染基本上已被控制,正在向小的噪声源转移[3]。在我国,噪音污染比较严重,噪音影响的强度在增大,范围也渐渐扩大,对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尽管,通过对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噪声污染有了好转,但噪声污染依然困扰着人们,依旧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三、对噪声污染治理和控制的对策

1.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和实际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设计和制定要以城市的发展为目的,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区,做到商业区的分散化,不要让商业区过分的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这容易造成中心区域的拥堵,不利于交通的便利,同时增加噪声的污染,把商业区分散,这样就会有效地疏散人流和车流,减小交通噪声和社会人群的噪声。工业区的规划和定位要远离城区中心,尤其要远离居民区,最后是遥遥的相对,此外,工业区的位置要处于城市常年风向的下风向,如果城市有河流经过,工业地带要在河流的下游,减少污染。居民区尽量远离交通的主干道,减小交通噪声的污染,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的利用树木和花草的绿化,植被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的音量,降低对人们的影响,在道路两侧多植树,道路中间最好要有绿化的隔离带,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降低了噪音的污染[4]。居民区内要扩大绿化的面积,周围要有树木的隔离,最好是形成专业的隔音林。城市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小噪音的污染,所以要重视对新城区的规划和老城区的管理。

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有效的执行,最好是强制执行。对噪音的来源进行控制,是整治噪音污染的重要措施。对噪音的治理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噪音的整治有法可依,能够形成强大的法治保障。规定在交通的主干道,居民区内,禁止机动车的鸣笛,在城区内限制车速,并且在道路的两旁安置声音测试器,增强人们的意识,自觉的遵守秩序,从自身做起,是噪音的来源缩小。对于居民区附近的建筑施工,要有明确的工作条例,严格按照条例作业。并且要禁止在夜间作业,以免工业噪音影响到居民的休息。距离居民区过近的建筑施工,要有相应的隔音设备,如隔音墙等。

3.改良建筑材料,提高建筑材料的科技含量,使用隔音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在居民区楼房建设中,摒弃旧的,隔音效果不好的建筑材料,多用科技含量高的,隔音效果明显的材料。比如,在楼房的墙壁建设中,采取使用空心砖或者泡沫砖,这样就会有效的阻断声音传播的介质,从而,达到减小噪音的目的[5]。还有,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泡沫承重墙,类似泡沫砖的材料,这种泡沫墙的隔音效果好,是新型的高科技材料,如果能够广泛的利用在建设中,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对噪音的控制。

4.加强噪音的科技分析,从噪音的传播的途径上进行控制。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声音的传播分为三个阶段,声音源、传播的途径、接受者,声音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反射与衍射等,而声音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介质传播,介质就像是导体,让声音从一端到达另一端,有利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多是金属或固体类的东西。而空气可以影响声音的传播,尤其是真空,在真空状态下,声音找不到传播的介质,因此,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声音的传播。所以,根据这一特性,可以把建筑材料经过科学技术的处理,能够像真空的状态接近,从而,在过程中,阻断声音的传播。

5.合理的利用声音屏障。声屏障技术在降低噪音的污染中的途径中,最为直接简便。可以在交通的主干道两边修隔音墙,加大声屏障在我国的利用率,同时要对声屏障进行革新换代,降低声屏障的成本,方便声屏障的大范围,广途径的使用。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的抬高,城市化的步伐越走越快,然而,在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中,噪声的问题就会日益突出,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度,影响越来越广。因此,要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在城市的规划中要做到合理布局,从全局着想,从整体出发。此外,还要完善噪声控制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在噪声控制上的投入,尤其要加大科技研究。做到减小噪声,减轻污染,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邹飞.我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控对策探讨[J].北方环境,2011(Z1).

[2]郑细妹.中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能源与节能,2011(09).

[3]魏蔚.城市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2(01)

[4]刘砚华,张朋,高小晋.我国城市噪声污染现状与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09(04).

[5]李昊.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09(32).

上一篇:自来水公司团员大会致辞下一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