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张利

2024-04-20

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张利(共11篇)

篇1: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张利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北票市第十小学张利

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应该是有合理的情境,有效的活动(观察、操作、实验、书写等),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在平等中参与各种形式的交流,充分表达学习过程中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生成知识、方法和智慧),还要有精当的练习(内容要精、形式要活、思维价值要高),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还要有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良好的情感体验。本课的教者就是寻着这样的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生态的理想课堂的。在这节课我从中学到了她是从这六个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学习分数:

一、在情境中引入

情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教学活动的平台,有利于激起兴趣,凝聚注意力,激活已有经验、形成思路策略,引发自主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或知识顺应情境。课堂上老师通过调查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入分数。

二、在观察中感知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平均分一个物体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中说出分数唤醒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创新作准备。

三、在实践中体验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多于形象。采用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建立表象而形成概念。教师通过有效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本节课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得出不同的分数,这是对原有分数的拓展和扩充,这时就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活动,在我组织的操作活动中体现了活动、主动、开放的有机融合:分4支粉笔师生共同完成为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方法和经验,后来的活动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这样让学生围绕重点开展自主性学习。

四、在交流中内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新课标强调学生经历教学活动的过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主要是通过沟通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阅读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者非常重视学生将操作活动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操作的结果,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探究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

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出现了矛盾的冲突、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教师也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者还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是课堂前的也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之中,这节课教者是把它安排在学生探索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用经典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在操作中的体验,深化。

五、在练习中发展

知识和技能依然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来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课堂上教者很注重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整合教材内容,优选练习题,采用不同形式练习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促进积极的情感)

六在游戏中延伸

常见的数学游戏往往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我认为好的数学游戏还应溶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教者设计了个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篇2: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张利

我叫张利平,现任金煤公司通风科科长,通过学习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集中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并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集中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活动我深刻体会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科室特制定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方案、措施,现将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隐患排查组织形式和检查内容

1、成立了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整治领导小组,技术矿长任组长,通风矿长任副组长,各科长、队长和科员为成员,通风科负责日常隐患排查调度汇报。每天正副科队长、带班长、科室管理人员下井进行隐患排查治理。

2、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落实排查人员和责任,做到定人、定责任、定区域、定时间。

3、矿井一通三防管理,从通风系统、通风设施、瓦斯管理和检查、巷道贯通和排放瓦斯、瓦斯抽放、防灭火管理、防尘管理,爆破材料和井下放炮、水害管理、安全监控系统和监测仪器、资料管理、安全管理和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隐患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二、工作步骤

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中,隐患排查小组在检查的同时,组织贯彻学习各级各部门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通过宣传学习,使我部门全体职工对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提高了认识,充分体会到:工作以安全为重,责任以安全为大。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真正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加大落实隐患整改资金投入,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基础。

我部门采取管理人员早、中、零班跟班下井,做到坚持不漏班、不漏面、不漏点,对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复查人,督促责任人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确保安全生产。

三、隐患排查整改

我部门隐患排查除每天科队长、科室管理人员、带班长在进行督察外,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小组每10天行动一次,分旬进行督促整改,同时在每月二十六进行一次专项隐患排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办法,督促责任人整改落实。

本月参加隐患排查人员20人,检查工作点10个,共排查隐患45条,其中通风设施10条,防尘管理3条,防灭火管理5条,瓦斯抽放管理8条,瓦斯管理与检查6条,安全监控系统12条,巷道维修2条,其他5条。本月对上述安全隐患问题逐项逐条整改到位。本月维修闭墙30堵,风门7座,更换安装隔爆水棚6处,全断面喷雾10处,清洗煤尘26处,瓦斯抽放8条,整改效果良好。

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安全生产集中专项整治活动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加强隐患排查,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必须要做到以下“六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 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状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是客观存在的,它随煤矿生产的进行而产生、发展。隐患虽然不是事故,但它可以导致事故的发生,是事故的生长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理,事故就可能避免,否则,一旦发展到事故的发生阶段,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及时排查发现隐患并及时治理、消除隐患至关重要,是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446号令)是国家为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而采取的措施,其第九条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所以,我们应把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把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臵于优先部署的层面来把握,扎扎实实地推进,把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细做实。

二、教育培训到位

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隐患引发事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排查事故隐患首先要抓住人为这个关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安全素质教育,增强人的安全责任心。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以培训机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改善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广泛地学习、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做到人人都能深刻地认识事故隐患,处理事故隐患得心应手。坚持区分层次,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班组长的业务培训和职工队伍的安全技能培训,增强干部职工的自我保安意识和危险辨识能力。坚持脱产培训和业余学习相结合,利用“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积累安全知识、增进学习效果。积极开展全员准军事化安全轮训,培育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发挥区队、班组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行“手指口述”工作法。建立多种学习激励机制,鼓励职工“自主学习”、“岗位成才”,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宣传推广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安全理念,培养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全面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各级安全管理者都应肩负起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义务,深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宣传推广先进的煤矿安全管理方式和安全生产技术,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煤矿安全知识,为加强煤矿安全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

三、责任落实到位

煤矿企业要搞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首先就要建立严密的责任体系。自上而下的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体系,环环相扣,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监督一级,层层传递安全压力。矿长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全面负责;总工程师负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方案(措施)的编制;分管矿长负责分管范围内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各专业分管副总工程师负责本专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方案(措施)的编制;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事故隐患的治理;各班组和职工对本班组和岗位负责;安监处负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的监督和责任追查。建立隐患责任追究制度和隐患治理督查反馈制度,把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提前到对隐患责任的追究,对违反隐患排查有关规定的严肃追究责任,努力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四、制度执行到位

事故隐患排查实行“三级”排查制度,即每月(每季)两次的矿级隐患排查;每月两次的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排查;每班一次的班组排查。矿级隐患排查重点排查下月(下季度)的矿井重大事故隐患,由矿总工程师 负责,分专业副 总工程师和生产科室主管工程师、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技术主管 参加 ;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重点排查当月及下月存在的事故隐患,由生产单位技术主管负责,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排查出的隐患形成书面材料后在矿级隐患排查会上进行汇报;班组主要排查当班生产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由当天区队值班人员和班组长负责,当班或在一天内解决。坚持每周安全办公会制度,定期分析、排查矿井安全状况,重点解决影响安全的各类隐患问题。严格执行副总以上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做到时刻都有领导干部在井下现场督查安全生产,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基层区队干部24小时井下带班,保证现场动态安全监查到位。经常组织拉网式安全大检查,按照谁带队、谁签字、谁复查的原则,对查出的问题全部进行落实整改。

五、隐患治理到位

排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根据国家规定必须停产进行治理;发现一般隐患和特殊生产工艺能现场解决的现场治理,当班解决,对于一些治理时间长、治理难度大的隐患,要按照“六落实”的原则限期治理。安全隐患进行治理是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安全隐患的治理过程也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过程。为了避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发生事故,每一项安全隐患的治理都要做到“六落实”,并且在治理过程要由管理人员和安全检查员跟班作业,从而保证安全隐患治理过程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过程。为了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到实处,还应该建立 多级责任追究体系,引入“前追后纠”体制。“前追”是如果上一级管理人员在某地区发现了某一隐患,而下一级管理人员在同一作业地区、同一班次没有发现,要对其追究责任。“后纠”是某作业地区因为隐患没有被排查发现且及时进行治理而发生事故的,对于事故前两天到过该地区的管理人员进行责任追究。这样,一级监督一级,一级追究一级,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安全管理的压力得到了层层传递。

六、现场监察到位 强化对生产现场的日常监察和动态监察,做到井下监察“无盲区、无盲点、无空档、无缝隙”。立足于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安全管理方法、探索安全管理新机制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充分发挥安全监察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考核、提升、推动作用。安监人员在对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察时要做到:第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毫不懈怠地搞好经常性的监察,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发出警示,限期改正。在实施处罚时,要区分不同情况,不要一罚了之。对限期不改、屡教不改的要从严惩处。第二,将煤矿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规程等的贯彻落实,作为重点监察内容。第三,要将煤矿对瓦斯、煤尘、顶板、火、水等主要灾害事故的防范措施、应急计划、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等作为监察重点。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是同大自然作斗争,必须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严谨的作风,有赖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严密措施和到位执行。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和安全健康发展。

心 得 体 会

篇3: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张利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6~2006级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笔者所在科见习的380名学生, 每次见习约18~20人, 分三个小组进行。

1.2 研究方法

在内科见习时笔者选择两个难度相当的各论内容, 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讲述法”进行教学, 课后考核, 调查, 总结。

1.2.1“提出问题”是关键和先导为了使学生能有目的地问诊体检。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教学的目标性, 知识的实用性、连贯性、多样化。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案例所涉及到的问题应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书籍及文献。自学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1.2.2 病案的引入是PBL的基础, 应以病房为基地, 搜集典型病例进行床旁教学, 避免把见习变为小课堂讲课, 鼓励学生与患者沟通交流。学生在具备初步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带着问题, 带着付诸实践的强烈愿望转换为医生的角色进入病房,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询问病史, 感受典型的体征, 收集辅助检查资料。

1.2.3 各组讨论, 质疑。讨论分小组进行, 从患者的疾苦中找疑点, 再次带着临床问题查书籍及相关资料, 寻找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 补充完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 分析实验室资料, 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教师从中启发、引导、点拨, 活跃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多动脑,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 做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相互启迪, 最后以小组形式回答问题, 汇报结果, 提出疑问, 组间竞争。

1.2.4 评价总结教师根据设计的问题及讨论中反馈的信息进行概括性评价和精讲, 指出存在的问题、易错点, 总结要突出的重点和难点, 指出分析病案的思维程序, 给出准确的诊治方案。

1.2.5“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很少讨论, 床旁见习完后以老师总结分析为模式。

1.2.6 评价方法

1.2.6. 1 每次见习后当场进行考核, 由理论成绩及临床技能考试两部分组成。

1.2.6. 2 两种教学法见习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哪一种方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自学思考能力, 能否提高临床推理能力, 能否增强临床技能, 加深记忆。更愿意接受那种方法, 有何利弊, 有何整改建议。

2 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及两种方法教学后的考试成绩评价见习效果。大多数学生 (约占90%以上) 认为PBL法授课明显有别于“讲述式”授课, 表现在PBL授课时学习气氛浓, 有兴趣, 随着问题的导入, 能自觉课前准备, 查阅相关书籍文献, 学习思考, 有自己的见解, 在组内讨论时拓展知识面, 锻炼了综合分析表达能力, 有助于临床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 提高操作技能并加深了理论知识的记忆。少数同学不太主动, 很少发言。理论考试成绩两种教学法无太大差异, 而临床技能考试“PBL法”明显优异于“讲述法”。

学生很赞成PBL教学, 自觉欠缺相关学科知识, 横向联系不够, 增强了求知欲望。

3 讨论

随着医学及相关领域知识的丰富, 学生的负荷也加重。容易在死记硬背中忽视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生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已成为医院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未来医学生的培养更注重的是知识与技能并重, 如何训练学生主动学习, 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3]。

笔者十年来通过对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应用观察,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相比深刻体会到PBL确实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着问题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会依问题查文献收集资料并讨论。同时发挥了互联网便捷高效的优势, 并学会追踪学科前沿, 一改往日被动式接受知识向系统化综合性学习过渡, 培养了自觉的学习习惯。

病案的引入是教材的补充, 有鲜明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有利于尽早使学生转换成医生这一角色, 有了责任感, 训练了临床思维,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争辩有助于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同学们相互借鉴, 提问增多, 师生互动, 活跃了学习的气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争论过程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训练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 提高了口头汇报、参与讨论的能力。

传统的“讲述法”授课使知识更具条理性、系统性、重点难点突出, 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 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但上课气氛沉闷单调, 学生很少主动发言提问, 课后询问现象少, 重知识轻能力。

简言之PBL包括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 获取全面的知识。 (2) 获取了运用知识处理患者的能力。 (3) 获取新知识, 拓展知识外延, 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基础, 学生为中心, 教师指导把理论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 展开讨论分析回顾, 能促进学科相互渗透, 融会贯通, 培养横向思维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PBL教学确实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 与国外先进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

笔者经过十年的追踪观察,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得到同学的赞同和支持。这种教学法对授课老师要求高, 知识面要广并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才能很好的组织引导。对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适应, 需要增强信心, 甚至个别辅导。

综上所述, 两种教学法各有所长, 应融会贯通, 不要厚此薄彼, 要因材施教。教育部也曾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课程和教学方法上应灵活借鉴PBL模式, 在改革的实践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促进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推广[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教育模式也会随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创新, 以提高临床技能和实践知识为主旨, 学会自觉运用多媒体信息解决问题, 笔者多年观察认为, PBL教学法顺应了发展的方向, 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今后笔者将在此基础上从各方面进一步优化, 个性化实施改革, 以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

摘要: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和目标是培养较强临床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内科见习则是一个很重要的衔接过程, 为适应改革需要, 十年来笔者于临床见习中采用PBL教学, 发现对培养医学生兴趣、独立思考能力、临床技能, 提高学习积极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法,内科,见习

参考文献

[1]Barrows H 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 Educ, 1986, 20 (6) :481-486.

[2]陈萍, 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5 (3) :2-24.

[3]王美霞, 徐斌.RISE与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1 (8) 100-101.

[4]石鹏建.适应医学教育标准国际化, 积极推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循证医学, 2005, 5 (7) :505-508.

篇4: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北票市第十小学牛建华

提到“鸡兔同笼”问题,自己是很喜欢的,因为从上学开始一直很喜欢数学学科,所以对于一些数学当中有趣的问题一直很青睐。但是选择鸡兔同笼问题做公开课讲的还是第一次看,通过对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的观看,我对本节课有了以下几点的感想:

1、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

鸡兔同笼问题作为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那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统一的要求,要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本节课,师生共同经历了六种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画图法、抬脚法即古人的砍足法,在进行练习时,教者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接的解答,指名生汇报后,进一步问:“还可以怎样解?”促进学生去思考更多的解法,并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说出解法,最后比较哪种算法比较好。从列表的枚举法到假设的算术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而且更好地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

2、注重了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的传承

“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教学中,都教者从该趣题引入,到解决该趣题,到感悟古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揭去了它令人生畏的奥数面纱,还其生动有趣的一面。通过学习,不仅

使学生感受了祖先的聪明才智,渗透一种古代数学文化,更重要的是体会了其中蕴含的丰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替代《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量的“替换法”解决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代数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3、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教学中,教者并没有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而是结合孩子们认知方式的,选取了算术解决的假设模型为本课数学思想的重点去渗透,让孩子们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的对比中,体会数学思想。学生能够提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已经体验和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4、构建了该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篇5: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路广娜

“数学好玩——分扣子”示范课观后感

第十小学路广娜

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汇报时,提出边分边说的要求,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孩子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重视学生的感受。看了这节课,有很深的感触,以后的课堂中,要多多学习名师的优秀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6: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李翠玲

北票市第十小学李翠玲

在新课改的探索中,每一节课都是教学者成长的舞台,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进步的基础。

1、带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学生喜欢。本节课以游戏为载体展开教学,不仅复习了一位数及两位数的比较,还体会了三位数、四位数的比较。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情绪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思维也特别活跃,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以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

2、数学学习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将传授知识转变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我利用学生们不甘落人后的心理,让孩子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游戏结束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合作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篇7: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张利

比赛分为笔试、现场技能操作两大类, 以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为主要内容。其中, 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成绩占总分的20%;体育专业技能的成绩占总分的80%。

笔试分为: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制订单项的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现场技能操作分为:队列体操队形、体操教材、武术教材及实地画标准铅球场地。

据全国十四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贡振介绍, 本次比赛项目, 是研究会经过多次讨论, 并结合《课程标准》及目前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的。“将体操教材列入比赛范围, 得到了研究会成员的一致肯定”, 虽然目前有一部分学校没有开设体操课, 甚至连体操器械也放进了保管室, 但体操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大类教材, 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熟知, 且能够熟悉运用这项教材。不能因为不开展体操项目, 教师的技能也随之生疏, 甚至于无法规范示范动作, “教师现场随机抽取体操教材内容进行考核, 就是为了刺激教师熟悉四项教材内容, 促进教师、督促教师对教材进行学习、训练。”贡振介绍说。

篇8: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张利

教者:张利

2012年8月31日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八年级增加了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教学中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坚持“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会物理的乐趣,并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的“过程与方法”,同时重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想教育,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

教材的特点鲜明。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材内在结构上能体现课程目标,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三、教学目标。

通过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进入到物理的世界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即实验操作技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引导学生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具体方法、措施。

1、创新备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认真钻研新课标,根据学生实际力求所备内容条理清楚,思路清晰,简单精炼,能真正指导教学。

2、认真做好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做到习题要认真精选,能覆盖本节知识要点,且能举一反三;作业批改做到及时,坚持全收全阅,批阅规范并及时将存在问题反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及时改正。

3、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足开齐并很好完成各类演示和分组实验,全面落实学生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待实验要认真思考和操作,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中适当增加探索性

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4、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

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8、做好物理单元过关检测评价工作,及时进行检测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9、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10、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11、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篇9:十小学数学课标体会 李翠玲

北票市第十小学 李翠玲

我学习数学新课标,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一些感受。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小哪个数可以刚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教学“百分数”后,做小会计师,在 父 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篇10:小学数学十年课改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展现思想和方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调控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唤起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慈祥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笑容,一朵象征性的小红花,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布卢姆也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要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牲,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⑵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⑶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更应“偏爱”学困生。激励、鼓励正是教学艺术的真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很好的保护,自信心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不断培养。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要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学困生在回答问题中的“合理因素”,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学困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探索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令人惊喜的成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我常对学生说:要勇于大胆地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能提出不同一般的独到见解,一句话――要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想别人没想过的问题,这就是创新精神。

三、引导自主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革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教师只是“向导”、“路标”,只起“引路”、“架桥”的作用,只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拓展。

四、加强动手操作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儿童心理学表明:动手实践、操作参与,符合儿童好动的年龄特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当学生动手训练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进而促进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教学除法的意义时,先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自然的过渡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对除法倍感熟悉和亲切。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日用品的、学习用品的价格,统计家庭成员的年龄、收入情况等,并制成统计图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很多同学感受到:父母的收入不高,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花销大,我要珍惜父母的劳动,不乱花钱,不浪费。这样,既锻炼了能力,又受到了教育。

四、注重信息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也能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得到帮助。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变“静态的集体背景”为“动态的集体力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自主学习,当问题有矛盾时,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讨论、交流,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多向的反馈,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互相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各有其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成果给予充分的承认与肯定。

篇1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点滴体会

关键词:感知,演示,说理,比较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学生较难掌握。因此在教学数学概念时, 可通过演示、操作、说理等形式, 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深化等过程, 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下面就概念教学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重视感知, 正确领悟

我们知道:在概念的教学中, 我们必须要使学生对概念有正确的领悟和全面的掌握。因而, 应当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感性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讨论。

如:教学“互质数”这一概念, 可事先出示四组数:① 2和7 ② 5 和9 ③ 14 和15 ④ 1 和10 , 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组数的公因数。这四组数的设计情况各不同:第一组两个都是质数, 第二组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第三组两个都是合数, 第四组1和其它自然数。但它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组的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 这四组数包括能反映这个概念的所有对象的典型事例, 但又不是多余的无效重复。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帮助学生建立有关“互质数”的正确表象。这样学生所学的概念就不单纯是文字的记忆, 而是对概念的全面理解。

二、操作演示, 亲身体验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关于概念教学, 还可以通过操作与演示, 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促进概念的形成。

如:在教学“圆周率”的概念时, 我是这样安排的:要求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物体、纸条 (或线) 、直尺等学具;接着布置活动内容:先量一量各圆形的直径、周长, 再算一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然后分组开始活动:有的用一根线绕圆一周, 剪去多余的部分, 再拉直量它的长度来得到圆的周长, 并量得对应的直径;有的则先量出直径, 再直接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来量出圆的周长……

各小组边测量边计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最后经过交流、讨论, 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 倍多一些, 得出“圆周率 π 是一个固定的数”。通过一系列的亲身体验, 学生了解了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 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加强说理, 理解内涵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 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 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为此, 教学中, 我们应站在思维分析的高度, 让学生推理、说理来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 我首先发问:“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激发兴趣, 引起想象;接着师生合作将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并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 我再启发学生应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有根有据的演绎说理, 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又因为圆剪拼后变成与它等面积的长方形, 圆周长的一半 πr相当于长方形的长, 半径r就是长方形的宽, 所以圆的面积S = πr×r=πr2。于是, 学生对圆的面积概念得以深刻理解。

四、分化比较, 巩固提高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必然存在差异。对同一事物, 有的学生对其感知是正确清晰的, 有的学生对其感知是模糊的, 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是我们教学中常常碰到的问题, 故我们应让学生对被感知事物的形态、结构进行非本质属性和本质属性的区分, 并根据其本质特点, 纳入某一系统或类物之中, 使学生都能有正确的认识或提高。在教学中, 我根据不同的数学概念, 采用了不同的形式, 通过分化比较、强化区别, 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

1. 对易混内容进行比较, 强化区别。如:“比”与“比例”、“数位”与“位数”、“除”与“除以”等等。

2. 对同一数学概念进行变式比较。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我出示如下变式图:

有意识地变换平行四边形的摆放位置与方向, 如图①②左右朝向不同, 图③④则是直立或倾斜的。通过观察和比较,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图形尽管位置不同, 但其本质属性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因而, 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从而使学生正确完整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3. 适当变换被感知事物的呈现形式, 使本质属性凸显出来。如教“四边形的认识”时, 让学生观察:

区分哪个是四边形, 哪个不是, 为什么?使学生真实地掌握四边形的本质属性。

上一篇:同伴教育2小时流程表下一篇:新概念英语一课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