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人》观后感

2024-04-13

《蚁人》观后感(共11篇)

篇1:《蚁人》观后感

别让这故事的煞有其事给骗了,跨国大企业,前沿科研领域,天才科学家,军方武器合同什么的,看上去是另一部《钢铁侠》,不到五分钟就漏了陷。原来还是个古老的、高度政治正确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痞子带着损友逆袭位高权重的大恶人顺便拯救家人修复家庭关系”的好莱坞传统英雄故事。从价值观来看,在爱刷节操下限的漫威电影宇宙里,是最不离经叛道的那一类。

虽然埃德加•赖特因理念不合退出了导演工作,但他前期的筹备工作以及在剧本留下的影响,依旧让本片具有了充足的个人特色。以往的漫威逗比系电影,是一群逗比人生活一个正常世界(正常银河系),从最无厘头的星爵到最爱卖弄贵族逼格的雷神都会说几个段子。《蚁人》则是一群正常人,身处一个逗比的世界里。他们本身没有太多喜剧细胞,是被命运一个个逼成了冷面笑匠,比如“我从此不干偷鸡摸狗的事了,说吧让我干啥”,“这次你得去偷鸡摸狗”,双方的态度都是严肃的,信息不对称让场面显得滑稽;普通观众对体积与质量的没有那么直观的感受,在不断的放大缩小中,那些高空坠落、扔火车头带来颠覆性的笑果。《蚁人》制造了一个处处荒诞的世界,哪怕是那些超级英雄,也免不了被上帝之手嘲弄一番,放在科恩兄弟、盖•里奇的电影里,这是命运无常,而在漫改片里,这能让英雄具有一种生活的底气和质感。

众所周知漫威的法宝除了逗,还有萌。作为一个“动物系”的超级英雄,《蚁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宠物小蚂蚁推到镜头前。《小蚁雄兵》那样的动画片里已经告诉大家,蚂蚁是一种可以在银幕上萌态百出的昆虫,本片中智商被提高到狗狗水平的它们,甚至能让你下次踩死蚂蚁前犹豫上半秒钟。在所有的微观视角里,它们都表现得无可挑剔,让人不得不爱,成群结队冲锋时气势也很足,只有在人类的宏观视角里,它们首尾相连,或是被巨型化后,才多少带来些不适。我猜这也是赖特的恶趣味遗留,跟他在《僵尸肖恩》《世界尽头》里那些稍微引发生理反感的灵感是一脉相承的,有种恶作剧式的.偷乐。

这片应该是漫威电影宇宙场面最“小”的作品。想想看,之前有哪个超级英雄的终场决战会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卧室里。一方面,这是漫威对之前动不动就毁一座城市的优良作风换换口味,另一方面,它揭示大与小是相对的,某种程度上也向观众展现了电影特效的本质,当水龙头喷射出滔天巨浪,老鼠化身庞然巨兽,服务器内部壮观如整个《创战纪》,每一颗子弹都炸出陨石撞击地球的轰然巨响,那是一个全新的物质天地。当你充分进入主角视角,便不会因为空间狭小而觉得特效逊色。

一代蚁人讲解,缩小物质的原理是“改变原子间的距离”。按照质量体积的变化规律,小人确实应该具有运动速度加快,高空坠落不死,力大无穷等超能力。好的科幻片都具有分寸感,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不会讲得太透,给普通观众留出思考的空间,又让科学工作者无把柄可抓。国内的“科幻片”槽点数不清,除了特效和理念落后,就在于这个分寸感一塌糊涂,该说清楚的支支吾吾,该含蓄之处又炫耀半天,不遭喷有鬼了。

《蚁人》的另一亮点是对斯科特飞贼身份的物尽其用。偷盗情节从规划到执行,比《碟中谍》任何一场都复杂,一个性格迥异、分具所长的六人团队各司其职,有面包车里的电脑骇客,有担任内应的小龙套,有负责转移注意力的美女,有千钧一发的远程配合,更有动作英雄凌空吊下的经典画面,银幕上又一出值得铭记的古典式偷盗戏码。

本片再度印证一个成熟的剧本对于特效电影是多么重要。再省得花钱的电影,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卖弄特效,如果观众在文戏时候感到无聊,整体的感受就不会太好。《蚁人》在那些最可能让人发闷的段落里,也同时塞进了多种诉求,比如斯科特劝说女博士回到行动中,这种动之以情的桥段很容易沦为尿点,但短短几分钟,两人加深了认识,女博士发挥了导师功能,两人的互动还掺入了一点喜感,标志着更多的亲密成分;紧接着那场老蚁人回忆妻子,有大场面,有提前一窥的微观奥义,女儿闻言动容,斯科特说两句俏皮话,让整段父女感情弥合既不冷场也不尴尬。跟前不久看的《神奇四侠》一比,真是天壤之别。那片的一个半小时完全抓不到重点,让人如坐针毡,而《蚁人》几句话就能复述的明快情节,用2小时讲来仍意犹未尽。同样是超长预告片,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作为一部脑洞扩张系科幻片,《蚁人》算是小试牛刀,旨在洞现微观英雄的无限潜力,让人情不自禁想象忽大忽小的打斗还有多少花样可玩。只变小未变大的设定,也给续集留出了余地。看到网上有人评价奥特曼特效,等他看到蚁人变成巨人时,会意识到这话说早了。片中最惊鸿一现的是进入亚原子领域,那一刻真是白云苍狗,宇宙洪荒,意境陡然升华,就像吕克•贝松的《超体》攀上90%的大脑开发,处于普通物理与量子物理的临界点,距离时间与空间的终极真相只有一步之遥,比起其他漫改作品不断加入宇宙级的反派,这样展现世界无穷可能的预示片段,才真正蕴藏着浩瀚无垠的续集潜能。

篇2:《蚁人》观后感

1、好笑的笑点。这是一部真正懂得幽默的电影,很多笑点的设计都非常高招,重点是非常自然。并不是为了讲笑话而讲笑话。edgar wright和主演paul rudd(要是没看错两人都有剧本的credit)都有很深的喜剧功底,这在影片中起了很大作用,在前半段节奏稍有些拖沓的时候不至于无聊。

2、有趣的人物。好电影一定不能少了好角色,而paul rudd扮演的蚁人这个角色是有趣的,有一个从小人物成长到超级英雄的转变过程,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角色代入感是非常强的,加上paul赋予角色的人格魅力,你很难不喜欢这个角色。老戏骨Michael Douglas的角色塑造也很成功,很多感情戏很稳。还有三个逗逼的配角,他们的任务就是插科打诨,而他们的表现就是刚刚好,不会为了笑点太超过。女主角倒是一般般,也算不过不失吧。还有大反派来自纸牌屋的议员先生表现的还是不错的。

3、有趣的打斗戏。这应该是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蚁人的超能力听起来非常弱,但导演非常有想象力的把这个超能力诠释的乐趣十足,和市面上的超能力者都不一样,充满了趣味性。

4、情感内核。如今感情戏在英雄片里一定要有的,设置的好会给电影加分,比如这部里面的父女情,设置得非常巧妙,paul和他女儿的情感与Michael和女儿的情感有很好的呼应,很自然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不象妇联2里鹰眼突如其来的家庭系,真的没人在乎好吗、、、(我也是JR粉啊、、、粉丝求放过

缺点也很明显。俗套的东西还是很多,那个类似big hero6的结尾很逊,但这些cliche也是无可避免的;还有,前半段的节奏稍有些慢了。

篇3:《青春劫》观后感

毒品, 一个多么令人厌恶的词!它就像一个魔鬼摧残人的意志, 使人没有了梦想, 成为行尸走肉。吸毒后, 人会出现以下情况:体力不支、兴奋过度、产生幻觉……最终导致家破人亡。吸毒影响社会安定, 害人也害己。

姜霖的遭遇令人惋惜, 但仍有人不引以为戒。那些吸毒的人啊, 难道就不记得父母含辛茹苦将你们拉扯大的养育之恩?难道就舍得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篇4:雨林魔鬼蚁人

蚂蚁窝炸开锅

马达加斯加岛一个刚刚下过雨的午后,一群蚂蚁在洞穴中开起了大会。

“嘿,你说那家伙今年还会不会再来呀?”

“我觉得会。那家伙专喜欢挑雨下得特别大的季节来。”

“我可不希望他来。我的好几个哥们儿就是因为他的到来而神秘失踪的!”

“你们说那家伙究竟是干什么的?”

几个在蚂蚁王国消息灵通的家伙早就按捺不住,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啦!

“我猜那家伙一定是个探险家。听说他从遥远的美洲大陆来,并且走遍了地球上最偏远的无人区。”

“我看不像。据说那家伙曾经在战争中被捕,我猜他肯定是个间谍。”

“都不对,都不对!他一定是个演员,而且还是专演恐怖片的。这可是我亲眼看见的。那天有一只水蛭钻进了他的鼻孔,他竟然一动不动,等水蛭吸饱了血才把它吹掉。可把我给吓……”

话还没说完,一片黑暗压了下来,紧接着,蚁穴中刮起了龙卷风,刚刚还七嘴八舌的蚂蚁们一下子乱了阵脚。它们惊恐地大声呼喊着,仿佛被卷进了一条深不见底的时空隧道。

初识蚁人

蚂蚁们哪里知道,那条深不见底的时空隧道正是一个改良了的真空吸尘器,这可是专门用来吸蚂蚁的,而举着吸尘器的大胡子就是蚂蚁们刚刚还在谈论的家伙。

蚂蚁们这会儿一定在后悔呢,说不定就是它们的嘈杂声吸引了大胡子的注意。

这个大胡子,外界都叫他“蚁人”,因为他在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长达20多年的野外考察都是以蚂蚁为中心的。他的真实身份并不像蚂蚁们讨论的那样。他叫布莱恩,是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岛,布莱恩发现了800种新的蚂蚁!

比起那些体积庞大的动物,蚂蚁似乎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可布莱恩偏偏就对小小的蚂蚁着了迷。他说:“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物种。地球上估计有2.2万种不同的蚂蚁,我们现在仅识别出其中的1.2万种。蚂蚁家族也有不少濒危物种,如果我们现在不收集一些做研究,10年后它们很可能真的灭绝了。”

蚁人的好莱坞大片生活

在一次搜寻蚂蚁的探险过程中,美伊战争爆发了,布莱恩此时正在伊拉克考察,身为美国人的他不得不乔装打扮成一个法国人。虽然通晓多国语言的布莱恩讲法语不成问题,但是,当他到达中非共和国时还是被机警的警察抓住了。

夜里,布莱恩设法逃了出来,当他历尽千辛万苦渡过边境的河流时,他的样子已经惨不忍睹了。渡河的时候布莱恩丢失了一只鞋,而穿着鞋的那只脚却因为感染已经肿得像个气球。为了不让鞋子从脚上滑落,布莱恩用藤条将鞋和脚牢牢地捆在一起。

边境警察看到布莱恩的这幅模样,哪里还会相信他是一个科学家!于是,布莱恩又被捕了,他不得不再次“越狱”逃跑。这次他混入了一队传教士中才得以到达机场。可是此刻的布莱恩不仅没有机票和身份证明,而且他的衣服也是血迹斑斑,一只手还拿着在森林中行进时必备的驱蛇棒,另一只手则拿着一个油乎乎的纸袋,那里面装的是他在饥肠辘辘时从路边摊买的当地的一种烤羊肉饼。可是,一心要把蚂蚁样本带回去的布莱恩凭借他的口才,硬是让法国航空公司相信了眼前这个“乞丐”。布莱恩终于登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

蚂蚁,小心陷阱

这里,布莱恩要告诉你一个绝对令你惊讶的事实:如果把所有的蚂蚁聚集到一起,它们的重量加起来相当于地球上所有人类的重量!

现在,你不再认为那些在你脚下的蚂蚁无足轻重了吧?!那么,就赶紧来看看布莱恩是如何“智擒”蚂蚁的。

在热带雨林中,蚂蚁会躲在土壤或树干里。所以每到一个地方,“蚁人”小队就会花费3~5天的时间来清理当地的土壤、植物和腐烂的树干。当然,一些神奇的工具也给他们的“抓捕”工作帮了不少忙。

碰到比较庞大的蚂蚁家族,改良的真空吸尘器就必不可少了。布莱恩曾经用它一次性吸到过250000只军蚁,为了把这些军蚁活着带回国,“蚁人”小队不得不每天为军蚁们准备25000只蟋蟀作为食物。

如果是比较小的蚂蚁团队就不用出动吸尘器这个大家伙了。这时,布莱恩会用嘴巴噙着一个铅笔粗细的橡胶管,然后亲自到蚂蚁的洞口吸出它们。

当然,布莱恩最得意的工具还是一个叫做“平底锅”的陷阱。即使在“蚁人”小队的成员们都熟睡的时刻,一些莽撞的蚂蚁还是会自投罗网。别看只是个扁平的装着肥皂水的塑料碗,蚂蚁们掉进去可就无法逃脱了。

篇5:蚁人观后感700字

蚁人名叫斯科特·朗,是一个职业惯偷,但其实他本质上并不坏,当小偷是为了能够供养家庭。当他出狱之后,就想要洗心革面,成为女儿心中的好父亲。

但是出狱之后,以前的老朋友又来找他去干一票大的,他百般不情愿,但是面对生活的困境而放弃了。

没想到的是,这场交易是一个骗局。被偷的人家是前神盾局特工——蚁人,也是一名科学家,汉克·皮姆。指使这群惯偷的,也是他,目的是为了把斯科特引到自己家里。

汉克看中了斯科特的能力,希望他能够接替他成为下一任蚁人,组织自己的学生的阴谋。

蚁人是一种近乎于魔法的存在,能力是能够随意伸缩大小,并且与蚂蚁交谈,但是这项科技是有潜在风险的——在极度缩小后会消失。汉克的夫人就是这样牺牲的,随后这项技术被雪藏。

汉克的学生达伦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并且与汉克产生了分歧,认为这样的装备应该投入大规模使用,于是离开导师,自己进行独立科研并且制造出更加先进的装备,想要替代汉克。

虽然汉克有一个遗传了他聪明才智的女儿,但却不忍心冒着风险让神似夫人的宝贝女儿成为下一代蚁人,因此一直隐瞒着这个秘密。

斯科特原本只是被逼迫的去接受蚁人的装备,但是在与汉克父女的相处和长期的训练中,对汉克父女产生了感情,也喜欢上了蚁人装备带来的能力。

最终三人齐心协力阻止了达伦。

《蚁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底层人物向超级英雄转变的过程,除了汉克的前神盾局特工身份和蚁人训练的时候认识的猎鹰(美队在华盛顿认识的好友)以外,没有出现其他与复仇者联盟有关的人物,因此蚁人未来在复仇者当中或许只能打个酱油。

斯科特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实并不完整,因为故事发生在他出狱之后,没有介绍他的任何背景,观众只能够从后面的剧情推断他是一个职业神偷,但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身手和对黑客技术的精通实在好的有点过分。

但索性观众只是为了看一部英雄战记,斯科特掌握与蚂蚁的交谈技术和熟练使用装备的过程还是令人十分受用,并且他与其中一只蚂蚁还产生了奇妙的友谊,甚至为他取了一个名字。虽然这只小蚂蚁被达伦杀死了。

篇6:《蚁人》观后感

按照质量体积的变化规律,小人确实应该具有运动速度加快,高空坠落不死,力大无穷等超能力。

好的科幻片都具有分寸感,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不会讲得太透,给普通观众留出思考的空间,又让科学工作者无把柄可抓。

国内的“科幻片”槽点数不清,除了特效和理念落后,就在于这个分寸感一塌糊涂,该说清楚的支支吾吾,该含蓄之处又炫耀半天,不遭喷有鬼了。

《蚁人》的另一亮点是对斯科特飞贼身份的物尽其用。

偷盗情节从规划到执行,比《碟中谍》任何一场都复杂,一个性格迥异、分具所长的六人团队各司其职,有面包车里的电脑骇客,有担任内应的小龙套,有负责转移注意力的美女,有千钧一发的远程配合,更有动作英雄凌空吊下的经典画面,银幕上又一出值得铭记的古典式偷盗戏码。

本片再度印证一个成熟的剧本对于特效电影是多么重要。

再省得花钱的电影,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卖弄特效,如果观众在文戏时候感到无聊,整体的感受就不会太好。

《蚁人》在那些最可能让人发闷的段落里,也同时塞进了多种诉求,比如斯科特劝说女博士回到行动中,这种动之以情的桥段很容易沦为尿点,但短短几分钟,两人加深了认识,女博士发挥了导师功能,两人的互动还掺入了一点喜感,标志着更多的亲

密成分;紧接着那场老蚁人回忆妻子,有大场面,有提前一窥的微观奥义,女儿闻言动容,斯科特说两句俏皮话,让整段父女感情弥合既不冷场也不尴尬。

跟前不久看的《神奇四侠》一比,真是天壤之别。

那片的一个半小时完全抓不到重点,让人如坐针毡,而《蚁人》几句话就能复述的明快情节,用2小时讲来仍意犹未尽。

同样是超长预告片,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作为一部脑洞扩张系科幻片,《蚁人》算是小试牛刀,旨在洞现微观英雄的无限潜力,让人情不自禁想象忽大忽小的打斗还有多少花样可玩。

只变小未变大的设定,也给续集留出了余地。

看到网上有人评价奥特曼特效,等他看到蚁人变成巨人时,会意识到这话说早了。

篇7:电影《蚁人》经典语录台词

电影《蚁人》是一部漫威出品的科幻动作影片,也是漫威电影宇宙系列第二阶段的收官之作(全系列的第12部)。电影《蚁人》讲述了一个骗子偷了一套蚁人战服,拥有了自由改变身体大小的超能力,在博士的帮助下成为二代“蚁人”之后帮助博士设计一场大骗局对抗敌人,拯救世界的故事。电影《蚁人》跳出了其他漫威电影的风格,拥有许多搞笑的台词和情节,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英雄世界。

《蚁人》经典语录台词

1.不能让美国队长知道。

2.正常提醒助跑,缩小体型穿越,穿过后恢复。

3.你家的狗长的太任性了……

4.我看着像怪物吧。

5.可以牺牲我……

6.Hey, pick someone of your own size.

7.Do you know Titanic? Yeah,that stuff killed DiCaprio.

8.我要拯救世界!不要开玩笑!

9.没有盾牌,没有神锤,照样搞定。

10.我可以回去坐牢了吗?

11.我觉得我们应该呼叫复仇者了。

12.每个人都有自我救赎的机会。

13.等等!我没偷什么东西!我在把偷的东西还回去!

15.别走捷径,别玩虚的,放手一搏。

16.你以为你能阻挡未来?你只是个毛贼!

17.蚁人是过去,而我才是未来。

篇8:《生命档案》观后感

刘义权同志是档案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酷爱本职,视档如命,通过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给档案馆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生命档案》中出现灰尘飞扬的档案箱时,我们对此艰苦的工作环境,在感情上自然引起了共鸣。刘义权同志师徒之间有着不同的苦乐观,认识上存在差距,这都是不难理解的。刘义权同志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体现了人生价值。做好档案工作除需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其实践性是很强的。他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刻苦钻研,头脑里装着各种数据,踏实地为人民服务,被誉为真正的专家。刘义权同志淡泊名利的品格是高尚的。如今,流行着一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武断性谬论。我不解其意,难以苟同。因为它貌似雄心浪漫,其实在于它不符合思想实际。在革命队伍中,“服从组织分配,努力完成任务”才是普遍共识。何为好士兵?在《生命档案》中主人公有较长的一段生动表述,使人深受教育,获得了正确的答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继有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战线也是如此。从我们省档案局 (馆) 的现状看,新生力量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工作环境和客观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其工作成果也是明显的。我认为,新同志和老同志之间有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问题。我们都要向刘义权同志学习,弘扬他的崇高精神,担当起各自应尽的职责。看现在,省档案局领导思路正确,工作有力,服务到位,赢得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在任务加重的繁忙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人才,干部队伍的整体实践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篇9:小蚁人,大冒险

It’s the shoot[拍摄] for Marvel’s注1 new superhero movie Ant-Man at Pinewood Atlanta Studios. Paul Rudd stars[由……主演] as former prisoner Scott Lang, who can shrink[收缩] to microscopic[微小的] size thanks to a special suit, as well as communicate with his namesake[同名物] insects courtesy of[经由……提供] his helmet. Douglas plays inventor Hank Pym, creator of the outerwear[外衣], and Evangeline Lilly is Pym’s daughter, Hope Van Dyne.

Ant-man, little-known and just plain little, has an image problem that even his new director acknowledges.“When you’re in a movie theater and you see a poster for a movie called Ant-Man, it’s like, ‘Well, how is that cool?’”Reed says. Lilly, fresh off[刚从……] her run as an elf[精灵] in the Hobbit movies, had never heard of the character when Marvel first approached her. “They said, ‘We’re interested in you for a role in Ant-Man,’” she says. “And I actually laughed.”

The history of this film is almost as complicated[复杂的] as the history of the character. In December 2013, Marvel announced that Rudd, a longtime friend of Wright’s, had been cast[出演] in the lead role. Just as Ant-Man might seem a strange candidate[候选人] to become a big-screen superhero, the Anchorman注2 and Role Models注3 star seemed an odd choice to play one. But Feige insists Rudd was perfect for a hero with an unheroic[不英勇的] history. “We wanted Scott Lang to have made mistakes that cost him dearly,” he says. “But we wanted the audience to support him despite that. Paul Rudd can do almost anything and you’re still charmed[迷住] by him.”

The studio’s collective blood pressure[血压] finally dropped after they met with Reed, who had read Marvel comics as a child and has known studio president Feige for more than a decade. Marvel then recruited[招聘] rising screenwriting[电影剧本创作] team Gabriel Ferrari and Andrew Barrer to rewrite until everyone was satisfied.

Despite all that script drama, Rudd says he still sees the narrative blueprint[蓝图] Wright and Cornish created. “It’s been an emotional roller coaster[过山车], but I’m very excited now.” he says.

The 45-year-old Paul Rudd walking around the set of Ant-Man is one trim-looking[外貌整洁的] individual. You might say he looks appropriately[恰当地] small were it not for that impressive musculature[肌肉组织], which his tight gray shirt does little to hide. “I’ve been working with trainers and cut stuff out of my diet: alcohol, fried foods, carbs注4,” he says.

nlc202309012237

That lean[瘦弱的], mean[平均的] physique isn’t just for show. When we first meet Lang, he is in prison. “There’s a prison fight and you’ve got to buy Paul in that role,” says Reed. Lang longs to go straight[改过自新], he has a young daughter he wants to build a relationship with. But when he leaves the big house, he ends up grabbing[夺走] Pym’s AntMan suit. “There might be stuff going on that Scott doesn’t know about that’s a lot bigger than him,” Reed says.

Having proven his skills, Lang is trained by Pym, who plans to use him to bear Darren Cross. Cross is a former student of Pym’s who has developed his own version of the Ant-Man technology and created the rival ego[反面] Yellowjacket. Pym and Lang’s attempt[尝试] to steal the Yellowjacket suit is both assisted[协助] and complicated by Lilly’s Hope Van Dyne.

If this is all sounding a bit too “family drama” for a Marvel movie, don’t stress. There’s shrinking! Cool shrinking, Reed promises. “What we’re doing is very different from Honey, I Shrunk the Kids,” he says. Instead of having actors perform with outsize[特大号的] props[道具], Ant-Man is using both macro photography—the filming technique used on bug[小虫] documentaries[纪录片] and motion-capture注5 technology. “There are cameras and lenses[镜头] that make small areas look like the most epic landscapes,” says co-producer Brad Winderbaum. “Then we’re shooting motion capture with Paul to insert[插入] Ant-Man into those environments.”

About that motion capture, Rudd was disappointed by the lack of balls. “I thought, ‘Oh, I’m going to get to wear one of those suits that has ping-pong balls on it,’” he says. “There are no ping-pong balls, just dots. The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He was pretty wowed[使……大为赞赏] when he saw the test scenes, however. “It was mind-blowing[令人兴奋的],” he says.

漫威旗下新一部超级英雄系列电影《蚁人》在亚特兰大松木电影制片厂拍摄。保罗·路德扮演的是刑满出狱的囚犯斯科特·朗。斯科特·朗拥有一件能让他缩小成蚂蚁大小的特殊制服,和一个能让他与蚂蚁交流的头盔。道格拉斯饰演发明家汉克·皮姆,他发明了蚁人制服。伊万杰琳·莉莉饰演皮姆的女儿霍普·凡·戴因。

蚁人,鲜为人知且平凡渺小,甚至连新导演也承认了这个形象的问题。“当你在电影院里看到一张名叫《蚁人》的海报,你可能会说,‘额,真有那么酷吗?’”里德说道。莉莉刚刚在《霍比特人》中扮演了精灵一角,在漫威制片方初步接触她以前,她从未听说过这个角色。“他们说,‘我们有兴趣让你在《蚁人》中饰演一个角色,’”莉莉说,“我当时直接笑了出来。”

这部电影的制作进程和蚁人这个角色的历史几乎一样复杂。早在2013年12月,漫威就宣布让编剧赖特的老朋友保罗·路德来担当主角。就像将蚁人作为一位出现在大屏幕上的超级英雄似乎有点奇怪一样,让《王牌播报员》和《模范贱兄弟》的主演保罗·路德来担当主角也同样出人意料。但法伊格坚持,让一位没有英雄角色扮演经历的演员饰演蚁人最适合不过了。“我们设想剧中的斯科特·朗会为自己的过错付出沉重代价,”他说。“但尽管如此,我们希望观众能支持他。保罗·路德几乎无所不能,他魅力四射,定能让你折服。”

nlc202309012237

找到了里德后,制片方终于松了一口气。里德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通读漫威漫画,他认识电影制片厂董事长法伊格也有十多年了。接着,漫威聘请了新兴的剧本创作团队加布里埃尔·法拉利和安德鲁·巴勒来重写剧本,直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为止。

尽管剧本修改了不少,路德称他仍能看出赖特和科尼什创作的叙事蓝图。“剧情像过山车般跌荡起伏,我现在都感觉很兴奋了。”他说。

45岁的保罗·路德在片场闲逛,外貌整洁。蚁人的肌肉连身上灰色紧身衣也难以掩饰。如果不是那些惊人的肌肉,你可能会说蚁人看起来真心小。“健身教练一直陪我锻炼,我不喝啤酒,也不吃油炸和碳水化合物类的食品,”路德说。

精瘦平均的体形不仅仅是给人看的。朗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监狱。“这一场监狱斗殴戏,会让你相信保罗能够胜任这个角色,”里德说。他希望改过自新,同时和他年幼的女儿搞好关系。然而,出狱后的他最终又偷走了皮姆的蚁人制服。“这背后,肯定有着不为斯科特所知的更大的阴谋。”里德说。

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之后,朗开始接受皮姆的特训。皮姆想利用朗来抵抗达伦·克罗斯。克罗斯是皮姆以前的见习生,他发明了另一种版本的蚁人技术,并制造出蚁人的对手黄蜂侠。皮姆和朗想尽办法偷取黄蜂衫,朗的女儿霍普·凡·戴因从中协助,而这也令整个过程变得复杂起来。

如果这部漫威电影听起来有点像家庭伦理剧,请别慌。因为里德保证会有很酷炫的蚁人缩小特效。“我们不会像《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里那样,”他说。比起让演员们在特大号的布景道具中演戏,《蚁人》采用了通常用在昆虫纪录片当中的微距摄影和动态摄取技术。“那些摄像机和镜头组合能把小块的地方拍摄成宏大壮丽的场景,”联合制作人布莱德说。“之后,我们会捕捉拍摄保罗的动作,然后把蚁人放入到那些场景里面。”

关于演员的动作捕捉技术,路德有些失望,因为衣服上没有挂满小球。“我想着,‘噢,我会穿一件挂满乒乓球的衣服,’”他说道。“没有乒乓球道具,只有小圆点。技术提升了。”然而当他看到测试场景后,他拍案叫绝。“这真令人兴奋,”他说。

注1:即漫威。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是美国与DC漫画公司(DC Comics)齐名的漫画巨头,创建于1939年,于1961年正式定名为Marvel。

注2:《王牌播报员》(2004)是由亚当·麦克凯伊导演的喜剧片,讲述了两位主持人为争夺新闻播报的主角地位而勾心斗角、笑料百出的故事。

注3:《模范贱兄弟》(2008)是由大卫·韦恩导演的喜剧电影,讲述了一对被小屁孩们玩得团团转的搭档,在慢慢的相处中,终于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注4:指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的缩写。

注5:动作捕捉技术,简称Mocap。技术涉及尺寸测量、物理空间里物体的定位及方位测定等方面可以由计算机直接理解处理的数据。

篇10:“蚁人世界”探秘

电影梗概

科幻电影《蚁人》讲述了一位不得志的主人公斯科特·朗在生化学家汉克·皮姆的设计下,穿上战服成为一个拥有身体变小变大能力的蚁人。但蚁人的战服并不唯一——汉克·皮姆的见习生达伦·克劳斯也掌握了研制蚁人战服的绝密配方。他在执掌皮姆的公司后,因为邪念和贪欲将这种本应应用于正义的科学杰作变成了一场阴谋诡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斯科特·朗最终决定利用自己蚁人的英雄身份帮助生化学家汉克·皮姆保护他所发明的蚁人战服以及守护这种秘密技术。在敌人强大的威胁下,朗与皮姆精心策划并执行了一场惊天计划,从而扭转了不利局面,拯救了世界。

初变蚁人,惊险来袭

在一开始,主人公斯科特·朗并不是心甘情愿穿上蚁人战服成为蚁人的。不过在他无意中穿上蚁人战服后,他被眼前发生的一切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他发现自己变得超级小,甚至能被浴缸中的洗澡水冲进下水道,更由此开始了一段惊险的旅程。但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试验——汉克·皮姆博士希望他能以蚁人的身份与心怀不轨的达伦·克劳斯展开斗争。

此时的斯科特·朗对蚁人战服并不熟悉,他需要掌握更多的驾驭蚁人战服的技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数量庞大的“群众演员们”(简称“群演”)对他的帮助。

蚂蚁“群演”,各出奇招

在《蚁人》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不少蚂蚁“群演”,对喜欢科幻电影的人来说,这可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毕竟《蜘蛛侠》电影中可没有蜘蛛们的角色。那么到底有哪几种蚂蚁“群演”与蚁人一起拯救世界呢?它们分别是木工蚁、子弹蚁、黄疯蚁和火蚁。正是因为这几种蚂蚁“群演”的出现,让观众们一下子激动起来,平时在动物世界才能看到的蚂蚁特辑,居然生动地在电影中出现了!那么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呢?现实世界中的它们又是什么样儿的呢?

人蚁互动,不简单

很多看过电影的人会奇怪地发出疑问,难道戴上皮姆博士发明的特殊交流设备就能跟蚂蚁亲密互动了吗?咱们发出指令,蚂蚁就会毫不犹豫地去执行吗?

其实,这个场景只能算是影片对科技发展的愿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能通过某些神经感应去控制蚂蚁的行为。因为在现实中,蚂蚁是要经常触碰触角交流的,说得专业一点儿,也就是靠信息素来传递信息。信息素是一种化学物质,蚂蚁通过嗅觉和味觉系统来感应它,并影响行为。它们每天都要把象征自己族群的化学物质涂到身上,再通过体表覆盖的化学物质辨别敌友。

因此,如果蚁人要想和不同种类的蚂蚁在一起执行任务,他也需要涂上各种油乎乎的化学物质,从而融入蚁族的大家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蚂蚁并没有十分复杂的头脑和思维,如果蚁人的指令过于复杂,在现实中,蚂蚁也不会理会,蚁人也就成了使唤不动蚂蚁的“光杆儿司令”了。

看过《蚁人》这部科幻电影,让我们对科学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即便是因为情节需要,导致影片中的科技应用有些超前或违背现实科学,但绝不影响它在我们心中的科幻地位。一部好的科幻影片,就应该引起我们热烈地讨论与不断地求索。就让我们把“看电影,要动脑”当作我们欣赏科幻电影的座右铭吧!

飞行靠它——木工蚁

影片中,蚁人把木工蚁当成了会飞的专用“座驾”。当

然,一开始他们彼此没有默契,蚁人还在“座驾”上晕了过去,

遭遇了尴尬。可在关键时刻,木工蚁安东尼牺牲了自己,帮助蚁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情节,会以为一切发生得那么自然、合理。不过你还是最好保持清醒的头脑,将这些当作演绎,而非真实。因为这并不能在现实中真实发生。

在自然界中,木工蚁的确会搬运很多叶子之类的东西,但是,它们只在离开蚁巢建立新领地的时候才会长出翅膀。而且这副翅膀不是永远存在的,也就是说,翅膀并不是木工蚁的“常驻器官”——在它们交配时蚁翅会脱落。所以,如果蚁人想利用它们会飞的技能,他必须得完美地把握时机,而这个时机在昆虫学家们的眼里只有每年的4月至8月这段时间(对于温带气候来说),并且这一时期往往是蚂蚁的婚飞时期。(飞行时进行交配常是形成一个新群体的前兆,尤指有翅且有性的蚂蚁在离开母巢后的大群飞行和交配)。如果此时蚁人真的在利用木工蚁当“座驾”,他一定要小心被木工蚁带到约会场地而不是任务目的地,同时也要提防自己的“座驾”因为失去翅膀而让他再难飞上天空。

攻击靠它——子弹蚁

影片中,蚁人斯科特·朗在闯入皮姆的公司后,率领黑压压的蚂蚁大军进攻保人

员。这些蚂蚁正是大名鼎鼎的子弹蚁。为什么说它大名鼎鼎呢?因为子弹蚁是世界上体

最大的蚂蚁种类之一,它们的体长在2.5厘米至4厘米之间。如果遇到敌人,子弹蚁会毫不留情地啃咬对方,能让被咬的人感受到如同子弹射中一样的痛感。

子弹蚁会分泌一种毒素,昆虫甚至小型蛙类都是它们捕食的对象。由于进食习惯等原因,子弹蚁一般都是单独觅食。一位昆虫学家曾亲自尝试过被子弹蚁啃咬,他将这种疼痛形容为“纯粹、强烈的剧痛,就像人赤脚走在火红的木炭上,并且再被一根长长的生锈的钉子扎入脚后跟里”。不仅如此,这种要命的痛感将持续24小时。

涉水靠它——火蚁

如果你即将被大水淹没,你会选择哪种蚂蚁做帮手?如果你最先想到火蚁,那么恭喜你,

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且你的选择和影片中的蚁人是一样的。在影片中,当蚁人要通过供水管道潜入任务地点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水,火蚁用身体搭造出了“蚁筏”,成功托起蚁人乘风破浪。

“火蚁”这一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它有如火的特性,而是因为它能释放一种毒液,被它咬伤后如火烧般疼痛。人们还在洪灾过后偶然发现,火蚁居然能通过自身的口、爪、腿等器官的吸附而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能够漂浮的结构,如同海上的“漂流筏”。火蚁组成的“蚂蚁筏”足以抵挡数次波浪的冲击,而且还可以将“筏体”根据环境分裂重组成不同的形态,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令人吃惊的是,火蚁用身体搭建“方舟”大约只需100秒左右的时间,并可以在水上漂浮长达数星期之久。

断电靠它——黄疯蚁

在影片中还有个精彩情节,一大群黄疯蚁成功入侵了皮姆公司

的大楼之后,开始破坏“特斯拉线圈”(一种分布参数高频串联谐振变

压器,可以获得上百万伏的高频电压)而造成大楼电力系统短路。黄疯蚁在电影中被赋予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电磁发电能力和绝佳的导电能力。

但实际上黄疯蚁没有电磁发电能力和导电能力,只是在它们啃咬电器被电死之际会释放

信号,吸引其他疯蚁,死去的黄疯蚁尸体还可能造成电路短路。

黄疯蚁因爬行方式毫无规则及黄褐色的体色而得名,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蚂蚁。它们体形较小,长约3.2毫米,能钻入许多微小空隙,造成汽车电路元件、电脑等许多电子产品受损。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黄疯蚁和火蚁是一对儿冤家。当火蚁遇上黄疯蚁,往往是黄疯蚁占上风。虽然火蚁拥有比杀虫剂还毒的毒液,可黄疯蚁一点儿也不怕被火蚁的毒液喷到,因为它的腹部腺体会分泌一种蚁酸,能中和火蚁的毒液,成功解毒。因此,在很多有黄疯蚁出没的地方,几乎看不到火蚁的踪影。

篇11:“蚁人世界”探秘

在《蚁人》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不少蚂蚁“群演”。那么,到底有哪几种蚂蚁“群演”与蚁人一起拯救世界呢?它们分别是木工蚁、子弹蚁、黄疯蚁和火蚁。它们是如何表现的?现实世界中的它们又是什么样的呢?

木工蚁:这架“专机”不靠谱

影片中,蚁人把木工蚁当成了会飞的专用“座驾”。当然,一开始他们彼此没有默契,蚁人还在“座驾”上晕了过去,遭遇了尴尬。可在关键时刻,木工蚁安东尼牺牲了自己,帮助蚁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自然界中,木工蚁的确会搬运很多叶子之类的东西,但是,它们只在离开蚁巢建立新领地的时候才会长出翅膀。而且这副翅膀不是永远存在的,也就是说,翅膀并不是木工蚁的“常驻器官”——在它们交配时蚁翅会脱落。所以,如果蚁人想利用它们会飞的技能,他必须得完美地把握时机,而这个时机在昆虫学家们的眼里只有每年的4月至8月这段时间,并且这一时期往往是蚂蚁的婚飞时期。(飞行时进行交配常是形成一个新群体的前兆,尤指有翅且有性的蚂蚁在离开母巢后的大群飞行和交配)。如果此时蚁人真的在利用木工蚁当“座驾”,他一定要小心被木工蚁带到约会场地而不是任务目的地,同时也要提防自己的“座驾”因为失去翅膀而让他再难飞上天空。

子弹蚁:被它咬了就像被子弹射中

影片中,蚁人斯科特·朗在闯入皮姆的公司后,率领黑压压的蚂蚁大军进攻保安人员,与敌人“近身肉搏”。这些蚂蚁正是大名鼎鼎的子弹蚁。为什么说它大名鼎鼎呢?因为子弹蚁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蚂蚁种类之一,它们的体长在2.5厘米至4厘米之间。如果遇到敌人,子弹蚁会毫不留情地啃咬对方,能让被咬的人感受到如同子弹射中一样的痛感。

子弹蚁会分泌一种毒素,昆虫甚至小型蛙类都是它们捕食的对象。由于进食习惯等原因,子弹蚁一般都是单独觅食。

昆虫学家克里斯托福·斯塔尔曾制作了一个指数图表,把各种不同昆虫叮咬产生的痛感进行排级,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他亲自尝试。在被子弹蚁咬后,斯塔尔形容这是一种“纯粹、强烈的剧痛,就像赤脚走在火红的木炭上,而且还有3英寸长生锈的钉子扎入脚后跟里”。更要命的是这样的感觉会持续24小时,但所幸不会留下永久性损伤。

这么厉害的“狠角色”,在成都却有人试图蒙混过关,将其带入中国。2015年10月30日和11月1日,成都空港口岸连续从来自德国的入境快件中截获活蚂蚁,据报道,这些活体蚂蚁以虚假申报的方式意图从德国辗转空运至成都,在空港入境快件中被截获。据实验室工作人员核对,两批次蚂蚁共有1012只,为两种蚂蚁,其中一种就是子弹蚁。经过长途跋涉,有些被圈养在试管中的蚁后已经产卵,通过管壁,可以清楚看见像细细密密的水珠状的虫卵。专家提示,这种蚂蚁在国内缺乏天敌,会给本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风险,进而造成外来生物物种入侵。

火蚁:用身体筑起“诺亚方舟 ”

如果你即将被大水淹没,你会选择哪种蚂蚁做帮手?在影片中,当蚁人要通过供水管道潜入任务地点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水,火蚁用身体搭造出了“蚁筏”,成功托起蚁人乘风破浪。2015年10月,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暴发了一场洪灾,摄影师拍摄到了一组画面,许多火蚁抱团形成“蚂蚁岛”漂浮在水面上躲避灾难,这与电影中的情节如出一辙。

“火蚁”这一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它有如火的特性,而是因为它能释放一种毒液,被它咬伤后如火烧般疼痛。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者们曾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火蚁们能够用他们的口、爪、腿上的吸附垫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能够漂浮的结构。研究者们还表示,这样的“蚂蚁筏”足以抵挡波浪的冲击,而且其结构能够分裂重组成不同的形态,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这种用身体搭建的“诺亚方舟”大约100秒左右就能合体完毕,并可以承载几千乃至上万“乘客”在水上漂浮长达数星期之久。

另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火蚁还有一种更酷的行为方式。为了避免被水淹,火蚁们学会了拟态液体,也就是蚁群的行动方式像流动的粘稠液体一般,它们依照粘滞液体的物理学规律来移动,寻找下一个合适的栖息地。

疯蚁:NASA也怕它

在影片中还有个精彩情节,一大群黄疯蚁成功入侵了皮姆公司的大楼后,开始破坏“特斯拉线圈”而造成大楼电力系统短路。黄疯蚁在电影中被赋予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电磁发电能力和绝佳的导电能力。

但实际上黄疯蚁没有电磁发电能力和导电能力,只是它们在啃咬电器被电死之际会释放信号,吸引其他疯蚁,死去的黄疯蚁尸体还可能造成电路短路。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黄疯蚁和火蚁是一对儿冤家。当火蚁遇上黄疯蚁,往往是黄疯蚁占上风。虽然火蚁拥有比杀虫剂还毒的毒液,可黄疯蚁一点儿也不怕被火蚁的毒液喷到,因为它的腹部腺体会分泌一种蚁酸,能中和火蚁的毒液,成功解毒。因此,在很多有黄疯蚁出没的地方,几乎看不到火蚁的踪影。

黄疯蚁是一种原生于南美洲的蚂蚁,来自巴西和阿根廷。它们体型小,仅约3.2毫米长,能钻入许多小空隙,造成汽车电路元件、电脑等许多电子产品受损,甚至手机也不放过。就算它们啃咬电器时被电,将死之际仍会释放信号,吸引其他疯蚁,其尸体也会造成短路。研究估计,光是2012年在美国德州因为疯蚁造成的损失就近1.5亿美元。

为预防这种可怕的蚂蚁,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在内的一些机构,在位于危险地带的设施,近年都会预防性地喷药,以防止系统主机、电线等被疯蚁咬坏。

上一篇: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下一篇:旧词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