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2024-05-09

如何搞好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精选6篇)

篇1:如何搞好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如何搞好小学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

主题词:小学低年级

汉语拼音

教学

摘要:边远地区的语文教学中,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极为重要,由于方言的差异,儿童学前教育的不足,使得汉语拼音教学极为困难。在此,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边远地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特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为提高边远地区的汉语拼音教育铺平道路。

小学汉语拼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所在,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铺路石。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他们在一个月内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注意针对儿童特点,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情境,在活动中,在玩中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学生能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学好拼音。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应用好教学方法,把握好学习的关键之处,根据地域方言区的差异来进行教学。因为在这方言区的方言语音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教学汉语拼音时,一定要处理好这一个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教学。这样做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以下就几种教学法进行论述。

一、基础巩固法

对于刚接触汉语拼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基础性学习。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儿童,由于学前教育机会比较少,很多地方至今还没有建立幼儿教育机构,导致学生在汉语拼音方面基础薄弱;因此,教师要注意弥补儿童基础较差的弱点,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巩固式的复习,让儿童能够举一反三地进行强化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自觉性方面比较差,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监督,例如:在教学声母时,不但要多读,而且要多写,并要求学习注意到汉语拼音的正确写法。

二、联想教学法

此教学法是应用在汉语拼音声母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联想到相关的事物,从而加强汉语拼音的记忆力。例如:在学习“a”、“o”、“e”时,“a”联想到张大嘴巴发出“啊”;“o”联想到圆圆的月亮天上挂,公鸡鸣叫“哦哦”;“o”联想到一只大白鹅在曲项向天歌。在教学声母“b”时,可以想到“玻璃”、“波菜”、“水波”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联想,增强对汉语拼音的记忆。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教室里张贴一些有关汉语拼音的挂图、绘画等,在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自己边看,边读,边想,加强联想记忆。

三、方音与汉语拼音辨别教学法。

汉语拼音是以北方方言为标准音,与南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方言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这些地区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大,特别是方音浓,不易纠正。例如:在西南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说话在语音上往往受民族语言影响,声母“b”与“p”、“d”与“t”、“j”与“q”不能区分,平翘舌不分,边音和鼻音不分等诸多情况。这些都造成了汉语拼音教学上的困难,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当中我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及训练。我们的汉语拼音教学一直面临着“低年级学,中年级忘,高年级丢精光”的“回生”问题。必须反复练习,强化训练,才能掌握好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毕竟是抽象的,再加上方言区学生平常一般讲本地话,不经常使用普通话,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勤练,民族地区学校必须提倡说普通话。方言区汉语拼音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在汉语拼音帮助下是能说好普通话的。

四、游戏教学法

我们在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中,还要应用游戏教学法。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汉语拼音,加强记忆和不断开发大脑的智力。游戏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玩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作为教师就要抓住这个特点来进行教学。可以用“找朋友”、“看谁读得快又好”等游戏比赛来融入教学中,增加学习直观映像。

五、歌谣记忆法

低年级的儿童比较活泼可爱,喜欢歌舞;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教师可编一些顺口溜或儿歌,一边唱一边学习,要让学生勤学、乐学。歌谣记忆法的特点是顺口易记,简短有趣,学生喜欢。如:“b、p、m、f”编成顺儿歌为:“采波菜,上山坡,摸一摸,一尊佛”;“j、q、x”编成:“大公鸡,吹气球,飞向西边去”等等。教师要灵活应用,也不能过于依耐一种教学方法,因为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的,我们要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总之,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所用的教师方法也不尽相同,要做到“有教无类”,“取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边远民族地区的方音大大影响了汉语拼音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到发音不同的地方,逐渐给学生一一地纠正;要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求实创新,认真钻研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这样,才能把汉语拼音教学提上一个更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学会教学》 [美]理查德.I.阿兰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浅谈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障碍和对策》杨建波

篇2:如何搞好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一、从指导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获得知识的多少和取得成就的大小。新课标教学大纲也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所以,学好语文的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我认为,抓好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途径。

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进行阅读的一个阶段,是训练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其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老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可以重点点拨;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从“精读课文”中,学习阅读方法。

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的实践”。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目标,知识规律,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各类课文的阅读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先扶后放,循法自学。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先理顺文章结构,采用“先扶后放”,让学生循法自学。“教材无非是例子”,针对小学生喜欢“跟着做,爱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每组课文中的“精读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拿着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理顺课文的结构。例如学习《海滨小城》,学生通过阅读,明白课文“先写‘海滨的景色’再写‘小城的景色’”。接着,运用“先扶后放”的方法进行引导。“先扶后放”,意思就是着重以教学某一段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重在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和“是怎样写的”,从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向学生渗透学习这一段的方法,然后由学生掌握学法后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自学。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一些段落结构相似的课文,如:《桂林山水》、《海滨小城》等。我在教学《海滨小城》时,抓住描写“庭院”这一自然段作为例子,采用“扶”的方法,通过精读,使学生理解中心句子、重点词语,找出所写事物的特点,领会写法,并按照以下三个问题整理:⑴、找出这段的中心句。⑵、围绕中心句,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写的?⑶、作者在写景物特点的时候采用了哪些观察方法?通过交流,教师把这三个问题加以提炼,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摸仿自学。当学习描写“公园”这一段时,则采用“引”的方法,引导学生仿照上一段的学法,学习讨论这段的课文。接着学习描写“街道”这段时,就采用“放”的方法,完全放手让学生用掌握学习到的方法进行自学。

2、自读感悟,领会内涵。

“自读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有目的地自我意识的过程,是通过理性分析与思考,认识事物,掌握规律,并从中得到鼓舞和启迪的一种自我体验。它是学生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时,应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学习要求,并使之不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感悟”就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自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一味把自己的认识结果告诉学生,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必将抹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为此,我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之前,都会布置预习作业,内容以诵读为主。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有反复地诵读,在诵读中进行想象,才能使学生产生与作者较为一致的心境,从而更好的掌握课文。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在读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读感悟”解决一些问题,对于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学生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或难点,我引导学生先找到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段落,在指导反复精读,读深,读透。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交流完毕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只在一旁作必要的点拨和引导,这样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获得了知识,学习语文的能力也提高了。

篇3:如何搞好汉语口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汉语口语课,积极性,技巧,积累语言

常听一些给民族学生教授汉语口语课的老师说:在上汉语口语课时,让学生讨论某个问题或就某个场景对话,教室里一片安静,几乎没学生发言,即使启发了好一阵,开口者也是寥寥无几,而开口的学生也只是说几句话就没话可说了,口语课几乎成了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究其原因:1.对民族学生来说,汉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是第二语言,同时民族学生都是青少年,他们是在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母语思维系统以后才开始学习汉语的,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必然受到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受母语思维系统的干扰。2.口语表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生成过程,说话者发话之前要在大脑中确定说什么,根据言语目的形成语料,接着对将要说的语料进行编排,组成语言发出去,也就是怎么说。3对民族学生来说,他们大脑中储存的第二语言的词语、语法规则、文化因素等语言信息数量不足。4.学习者大脑中储存的第二语言的言语信息量本来就少,再加上不愿意开口,言语信息提取的机会少,熟练使用程度低,思维速度、表达的准确性也就差得多。5.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差,主要因为词汇量不足和表达方式不正确。

要想正确、流利地表达,首先要选词,并且是适当的词汇。只有供选择的词汇量大,词语练习过、使用过,才能从大脑中快速提取出来。选出的词应当词意恰当、词性正确、感情色彩合适;其次要把合适的词语组成正确、恰当的句子,有了正确的句子;最后要把句子连成主题明确、条理清晰的语段语篇。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汉语口语课教学的出发点。怎样才能活跃汉语口语课的气氛,使学生有开口说话的欲望,达到提高学生汉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呢?教师应采用一些调动学生开口说话积极性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一)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师要创造接近于真实的交际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自觉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并要根据口语训练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满生活的气息,让学生零距离地融入到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中,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还要使学生无论是在造句、对话,还是在讨论练习中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例如,要求学生用“幸亏”这个词造句,首先讲清楚这个词的意思,“幸亏”是副词,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在同学们了解了“幸亏”这个词的意思后,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创设出情景,让学生造句。情景1:课堂上,你的笔没墨了,你必须写字,你的同桌给你借了一支笔,这时就可以用上“幸亏”这个词。情景2:下雨了,你没拿伞,你的朋友和你共用一把伞,你没雨淋湿,这时也可以用“幸亏”。

2.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捕捉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情景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根据实际情况与人对话交流,自由发挥。

例如,“在医院看病”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学生扮演医生,一个学生扮演病人。每个人都生过病,也都去医院看过病,比较了解看病的过程,所以不至于没话可说。教师也可以提示,在医院看病,医生会问病人有什么症状,病人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医生,医生听后,会告诉病人下一步该做什么,开药或做进一步检查。

3.看图说话,刺激学生开口说话的欲望。

看图说话是一种形象、生动、直观的口语训练方式,要求学生在看图后,每人说一句话,不能重复或介绍看到的图片的内容。学生可以利用地图,介绍某地的位置、气候、民俗、风情、特产、名胜古迹、旅游路线等;可以利用家庭照片,介绍家人情况;可以利用照片,介绍一个人物、一件事、一件物品、一处建筑等。通过训练,学生能提高造句的能力。

4.口头描述,调动学生开口说话的积极性。

口头口头描述的对象可以是人、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个活动、一场比赛、一次经历等。口头描述可以每人说一句话,也可以一个人说一段话。例如:描述如何做抓饭。当学生刚开始不知该如何说起才能组成一段完整的话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描述的时候,抓住描述对象的主要特点。做饭的重点是什么,应该是做饭的步骤和所需材料。在学生弄清了做抓饭的重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考虑做抓饭需几个步骤,用哪些材料,把学生说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有关做抓饭的过程、材料的词语组成句子,最后按照做抓饭的步骤,把一个个句子连成一段内容完整的、逻辑正确的小短文,大家重复说几遍,达到熟练。

在训练时,要一步一步来,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训练从词语—句子—段落,从不开口到开口,从说一句话到说一段话,从说话不流利到流利,从开口困难到脱口而出。在做描述练习时,教师先教给学生一些方法,首先分析要描述的对象,即要描述的对象是人、物,还是一个活动、一次经历,而且不管描述的是人、物,还是活动、场景,都需抓住重点,搞清楚你要描述对象的关键是什么。如,需描述的对象是动物,就要抓住该动物的几个突出特点来描述,即要通过描述让人知道是什么动物,如果听了你的描述大家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动物,那你就没明白你要描述的重点是什么,该动物的特征是什么;如果你要描述的是如何做一件事,那就要抓住做的过程,以及要注意的细节,等等。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不断练习,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形成成段表达的能力。

5.问答练习,激发学生说话的渴望。

问和答是口语课最基本的说话训练方式。这种方法可以结合课文,也可以即兴提问;回答时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回答,等等。教师要善问、会问,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思考,还要确定好准确、适当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使学生有成功的喜悦,从而愿意学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应要求学生首先听清问题是什么,然后做到老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回答问题简明扼要,切中中心,不说废话,同时还要把问题回答完整,不能省略,这样训练学生尽量说长句,而不是短句,更不是词语。回答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概括能力。

6.复述训练,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

复述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练习形式,可以是听后复述,也可以是读后复述。复述是表述者用自己的话把原始材料说出来,不是一字一句地把原文的内容背诵下来,可以改变句式,改变词语,只要抓住主要内容、主要情节,内容准确,情节完整,条理清楚,语气连贯就可以。

复述分为: (1) 扩充复述。即内容简短的文章,在充分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在不改变原文主题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加入细节,使内容变得丰满; (2) 缩减复述。即把长篇大论用简要的语言叙述出主要内容; (3) 改变人称、改变时间的复述。即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那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或第二人称,也可以改变结构,倒叙改成正叙或正叙改成倒叙。

在学生复述之前,教师要说明要求,如果学生不知如何复述,教师可以先做示范,把一篇文章复述一遍,然后带领学生说几遍,最后让学生自己说;或者,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判断该文章是按什么逻辑顺序写的,是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还是按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这样的顺序,然后按照文章的逻辑顺序找出主要的内容,列出几条,写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把列出的几条连贯起来组成一段完整的话;或者,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来复述课文。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训练学生学会抓重点,学会从说单句到说一段完整的话。教师要通过复述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但学生往往知识面窄,词汇不丰富,局限于表达,因而平时要多积累

(二)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积累靠学生的观察和阅读。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语言积累的前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和周围人的日常活动,扩展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积累生活。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

1.注意生活中观察的积累。大千世界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要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观察就是要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思考。

2.注意实践活动的积累,用自身经历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3.阅读是间接观察。课外阅读是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所以要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4.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知识,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积累知识。

说话是一种言语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反复的操练,也就是说,语言是练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首先必须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组织语言内容的训练,不但要求学生言语正确,而且要求学生言语得体。也就是说,说话不仅要发音正确,语言规范,而且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说话双方的关系,以及文化因素,等等。教师要采取措施调动学生自觉进行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篇4:如何搞好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联系生活;儿歌;色彩;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99-01

汉语拼音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学生学起来易感枯燥乏味。要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好拼音首先就要了解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学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依据一年级学生这样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我们应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帮助学生度过汉语拼音这一难关。

一、联系生活,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情生于境,融于心。”情景相生,虚实结合,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汉语拼音教学特别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习汉语拼音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和理解。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如:yī—衣服、医生、一年级;yí—阿姨、一个;yǐ—椅子、已经、以后;yì—容易、意见,也可以练习给音节带调说话,如教学“ai”时,让学生先带调组词再说话,“ài—喜爱—我喜爱画画”。“我喜爱踢足球”……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二、编记儿歌,记住字形

在拼音教学中,结合音律识记汉语拼音,可以调动学生的音乐感官,将美妙音律与拼音字母合为一体,使学生掌握的更快,更牢固。其中,儿歌是一种将乐感和所学内容本身相结合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字母的音,还是教字母的形,甚至复习记忆声韵母,都可以运用大量的儿歌进行教学,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如:伞柄朝下ttt .9字加弯ggg张大嘴巴aaa.一个门洞nnn.有时我为了教学需要,自编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左a右n an an an .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p p p.”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例:在教eng这个后鼻韵母时。我问孩子怎么记住这个韵母的发音。有个学生站起来说:“飞来一只小蜜蜂,嗡嗡嗡嗡叫不停”。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能。

三、运用色彩,视觉记忆

低段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即主要是以看来进行记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有个孩子就曾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对我说:“我以前总分不清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现在我一看见卡片上的颜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为我把声母全部涂成了红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成了蓝色”。受到这个孩子一番话的启发,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来书写;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白色代表韵母。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我想可能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四、将拼音教学融于游戏中

游戏是学习小学语文,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早期教育的一种最好学习。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唱唱,跳跳,听听,玩玩中领略学习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例如摘果子游戏:教师将音节写在果子的后面,挂在大树上。学生上前摘下一个果子,然后把果子后面的音节大声的读出来,如果读得对,其他同学就跟着他把音节读两遍;并把这个果子送给他,作为奖励;反之则大声的说:“请重来”;再如看谁跑得快:教师预先将卡片发给同学,然后大声的读出一个音节,持相应卡片的同学迅速跑上讲台领读;这些活动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了起来,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变化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激情,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在游戏和活动的海洋中变得轻松而愉快。还可以利用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来编成"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课时进行放松休息,同时又可以巩固拼音知识。

篇5: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高良中心学校鲁古完小 浦智江

电话:*** 【摘要】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而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是以学生这一阅读主体为中心和出发点、归宿。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真正的阅读就是学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最主要的的任务是能过各种手段来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对话。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它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我们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也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关系到语文教学的全局。因此,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就如何搞好小学阅读教学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 基本环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是多元性的,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学生与作者等,但这么多的对话,并不都是同等重要的。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又以学生这一阅读主体为中心和出发点、归宿。其它的对话,都是为了给学生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或提供某种条件。阅读教学,“读”为根本,“读”是认读能力形成的基础;“读”是感悟能力形成的灵魂;“读”是探究能力形成的法宝;“读”是概括能力形成的捷径。学生具备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

一、阅读教学的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教师可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去,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2.语感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美丽的公鸡》,当公鸡的图象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大公鸡,它红红的冠子,漂亮华丽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公鸡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3.想象情境。

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中小男孩捡鱼这一片段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他在捡鱼扔鱼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鱼着想,为小男孩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三、鼓励学生阅读。

课外阅读的内容跟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有千万个接触点,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智能训练,它们之间都是相通的。由课内阅读适度拓展到课外阅读,可以利用图书馆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比如,学习完《早》可以让学生读《鲁迅和书》;学习完《梦圆飞天》可以让学生读《中国太空第一人》;学习完《海伦?凯勒》可以让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诗歌有诗眼,散文有文眼,小说有线索,戏剧有动作,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师也应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应培养学生把书读薄、读厚、读薄的阅读习惯,这样才有收获。

四、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1.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2.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获得了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收获解读的自由和快乐。同时学生也吸纳了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老师实现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在和谐的对话中,师生的观念相互吸纳与融合 参考文献:

1、赵刚:《浅谈语感训练》;《小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2期

2、于汇军:《语感培养的实施策略》;《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7-8期

3、叶圣陶:《叶圣陶创作-写作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

4、李友梅,刘春燕.环境社会学.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篇6:浅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生字教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中的生字又是语文的基础,正如盖大厦的砖瓦一样,因此,生字教学的效果就关系到语文的教学效果,甚至是其他科目的学习。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生字教学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小学语文生字教学呢?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觉得教会学生学生字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有效方法。

一、想象——学习生字的拐杖

在学习生字中运用上想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我国的汉字是一种非常艺术性的创造,它结合了数千年的文化灵魂,很多汉字具有能看字辨义,读字辨形的特点。因此,引导学生领会这些文化精粹是很有益处的。认识“火”字的时候,与图一起出示,让学生先想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古人就是把熊熊的烈火用画描绘出来,便成一个“火”字。如此多次引导思考练习后,于是学生懂得说:老师,乌字那一点就是它的眼睛,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就“乌”黑一片,这样学生从来不会把“鸟”和“乌”混乱。学习“专”字的时候,学生数不清它有几笔,有几个学生说:老师,那“ㄣ”就是一道闪电,一闪而过!这真是好办法。在教形声字的时候,关键是让学生弄清楚偏旁所表示的意思。如“播”字,学生说:农民伯伯用手(扌)把谷米撒在田上就成了播字。于是每一个汉字的学习,我都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特点,怎样去记,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发挥想象能力。

二、生活——积累词语源泉

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认识的词是非常有限的,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中,甚至在玩耍中,头脑里有了这些词语,只是不能够把它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而矣。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儿童的特点描述词语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这个词语或者是一句话来。另外还可以用有趣的游戏认识字词,例如用“一”字开花,一个人、一只乌、一张桌子„„指导学生说出大量的数量词,用“花”“树“开花,要求学生说出相关的植物;要求儿童说出他们玩游戏的名称、动作。我认为早一点学会用字典识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看见自己喜欢的词就把它记住,抄写一下。当然,词汇的积累,重在理解运用。

三、阅读——理解词语的手段

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少的一个环节。古语云:“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读通,利用课本的注音扫除拦路虎,解决生字词,并要读准字音,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的方式有很多,有感情地集体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故事的读;结合插图、动作、心理感受去读都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弄清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鼓励学生多诵读课文,通过背诵积累词语,当学生认识了这个词句时,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由低年级开始,在儿童读物越来越有趣,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的时候,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拓宽知识面。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也是学习字词,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能换上别的词语吗,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去意会。运用词语仿照课文说话,也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这个词的重要方式。

上一篇:自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下一篇: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