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

2024-04-12

《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共6篇)

篇1:《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

《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

原创: 许翠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政府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二)能力目标:

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把法治作为基本的行动标准;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积极参与法治中国的建设活动。

二、教学重点: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

三、教学难点:厉行法治,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纪录片《法治中国》第三集。

师:法治犹如天平,一边是公共权力,一边是公民权利。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

(二)讲授新课

展示自学提纲:

1.政府的作用

2.政府和人民的关系

3.什么是法治政府?

4.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如何做

5.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6.厉行法治的十六字方针

7.如何做到厉行法治?

8.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1.运用你的经验:

在生活中,遇到下面这些情况,你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师:总结政府的作用。

提问:如果政府不予解决,我们该怎么办?

师:讲解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2.多媒体展示有关法治政府的材料。

学生结合教材P51回答:什么是法治政府?

教师点拨:法治政府也就是政府要依法行政。

3.学生阅读教材P52-53,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师总结:

(1)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

学生自学依法行政的地位。

出示“三张清单”相关漫画,使学生懂得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3)公民要积极主动监督政府。

出示图片: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问: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监督政府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4)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1.展示图片:厉行法治的十六字方针。

提问:十六字方针是对谁的要求?什么要求?

生答: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继续提问:厉行法治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要求具体包括哪些?

2.学生自学教材P54—55。

教师小结:具体包括对公民、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对社会的要求。

3.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并展示漫画:常回家看看入法

学生思考:常回家看看这样的道德规范入法,体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体现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4.分组辩论:法治和德治谁更重要?

师总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三)课堂小结:建设法治中国,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奋斗!

篇2:《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

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理解坚持“一国两制”才能实现祖国统一。了解九二共识,明确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通过收集材料了解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能为实现全国统一建言献策。明确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理想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第七课第二框“维护祖国统一”,是在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要建设的和谐国家,既包括民族团结,也包括国家统一。面对当前的形势,首先就是要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坚持“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只有国家实现统一,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开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框内容与第一框紧密相连,又共同为第八课进行了铺垫

三、学情分析

维护国家统一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公民义务”等内容的学习中都曾经涉及,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反分裂”和“一国两制”在教材中首次出现,部分学生感觉比较陌生,但是基于前面的学习,以及媒体对例如台湾问题的报道等,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同时因为学校一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必须维护国家统一,愿意看到祖国早日统一,反对分裂国家的言行。本框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统一对于国家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并为下册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国家主权不容侵犯

(一)导语:中国人喜欢团圆,在中国历大一统的朝代都是被称颂的,也是各方面发展最快的时代,所以国家统一是深入中国人骨髓的追求。

(二)出示任务: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9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决定购买钓鱼岛并将其“国有化”。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的这一无耻行径遭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月16日,中国军舰首次以距钓鱼岛80公里的最近距离驶过钓鱼岛。年12月12日,中国首次在钓鱼岛海空开展立体巡航,明确不退让态度。今年以来,中国舰船只在钓鱼岛海域的巡航行动已经开展了18次,仅仅9月就已经达到了3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随着更多大吨位舰船的服役,中国海警将会以一种更加强大的面貌巡航在钓鱼岛海域,以向世人表明中国对于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中国在钓鱼岛巡航的目的是什么?

(2)在领土主权等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

(三)反馈指导

结合学生了解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的案例,学生能够体会感受中国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四)小结

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钓鱼岛也好,南海也好,台湾、新疆、西藏也好,一切试图危害国家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必须坚决打击,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只有维护国家利益,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

环节二:探究与分享

(1)从这些驻守边疆的战士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哪些优秀品质?

(2)“维护领土完整,是军人的职责,我们中学生做不了什么,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环节三:“一国两制”

(一)导语: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国家的统一首先是完成港澳台地区的回归与统一。

(二)出示任务: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GDP从的1.37万亿港元,增长至2.49万亿港元。间,港交所从一个区域性市场,变成了真正的国际市场,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来这里投资内地资产:19底,只有101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占港股市值的20%;截至20底,已有1002家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占港股市值的63%。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1)“一国两制”的内涵是怎样的?

(2)香港回归20年取得高速发展,说明了什么?

(三)反馈指导: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对一国两制有所了解,但是具体内涵并不清楚。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认同和支持“一国两制”制度,是教学的重点。

小结: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环节四:坚持“九二共识”,反对“_”

(一)导语:关注时政的同学对“九二共识”、蔡英文“_”思想,有一定认知,可以结合台湾问题,让学生谈谈对“_”的正确态度,对“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认识。

篇3:《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

一、凝聚共识:一流大学本科建设意义重大

在论坛开幕式上,林蕙青作了主旨演讲。她指出,建设一流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高校自身发展突出问题、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林蕙青的讲话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同。在一天半的论坛报告和讨论中,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达到了凝聚共识的目的。

(一)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具有实现“双一流”大学的价值

毫无疑问,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而言,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意义是重大且永恒的。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本科教育与本科教学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当前,我国正大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此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首先,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根本。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水平直接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林蕙青指出,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没有一流本科,称不上一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表示,遍览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实践,其在人才培养中都普遍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这不仅是因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和赢得长期认同的基础,而且是因为本科教育是大学展示办学力量、服务社会和履行使命的最重要平台。第二,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是“双一流”大学的基本。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基本。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最早的高等教育就是本科教育,后来才逐步发展出纵向的研究生教育与横向的专科教育。因此,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第三,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是“双一流”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机构的根本特征。组织机构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于社会之中,就在于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一旦这种不可替代性消失,该组织机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于大学而言,在其三大职能中,唯一不可被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所替代的就是本科人才培养。张大良指出,要充分认识本科教育在大学的基础地位和独特性。没有本科教育,大学也不复存在。第四,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是一流大学成熟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各国一流大学,其共同点不仅在于拥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悠久的办学历史、顶尖的生源质量、丰富的办学资源,而且在于拥有最好的本科教育,并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指出,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灵魂,具备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成熟的重要标志。第五,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在办学质量、办学资源以及办学经验上都属于高水平大学,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优质高等教育的水平。不言而喻,这些大学在一流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担当着关键角色,具有骨干引领和模范带头的榜样作用,是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的领跑者。林蕙青指出,目前,我国“985工程”高校年招生18万,约占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的2.5%;“211工程”高校年招生53万人,约占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的7%。可以说,这些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引领和支撑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瞿振元认为,对其他高校来说,高层次大学本科教学具有领头作用,这些大学应该重视本科教学、研究本科教育,从而引领所有高校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张大良表示,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未来十年,我国一定会涌现出若干所社会公认、影响力大的一流本科教育的高校,并且这些高校会引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大学走向成熟。

(二)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

首先,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建设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教育历史悠久,许多教育机构属于世界首创,许多教育制度成为各国学习借鉴的典范,许多教育思想是世界教育理念中的宝贵财富。但到了近现代,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步履维艰。可以说,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就是从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开始的,是“横向移植”而非“纵向继承”,这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成熟较慢,落后于其他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等教育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理所当然地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其次,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是社会舆论的呼唤。无论是一直难以回答的“钱学森之问”,还是强烈甚至带有自卑的诺贝尔情怀,都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满,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指出,当前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脱节,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要求。社会公众对于培养本土大师级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渴望,要求我国大学本科教学必须朝着一流的目标迈进,必须培养出一流人才。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转型,我国需要从工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强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转变为高等教育强国,而这急需大学的原始性创新来提供不竭的原动力。林蕙青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这些都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发挥支撑作用。可见,我国一流本科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三)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具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要素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处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重要关系难以进行准确的把握与处理,尤其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等等。“重科研、轻教学”“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生教育”等现象成为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常态,本科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冲击。林蕙青表示,2015年底,中央第八巡视组在给教育部的反馈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重科研,轻教学。主要表现为:一些学校领导重视不到位,党委常委会很少研究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一些教师不热爱教学,不安心教学、不研究教学,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评价导向有偏差,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水平和贡献比重偏低;优质教学资源得不到保障,优质师资力量比较紧缺,等等。潘懋元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然而,对于这个“基本”,却存在世界性的迷失问题。从美国高校近年来不断出台的报告和举措中可以看到,美国正在积极探索本科教学改革,努力寻回本科教育在大学之“本”。同样,我国也存在迷失现象,以研究型大学为甚。我国研究型大学往往比较重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摆在第一位,研究生培养摆在第二位,余下的力量才马马虎虎地应对本科教育。尽管教育部出台了很多办法以扭转这一局面,但改革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参会学者也都普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如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在解释中国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时,着重说明了由于当前很多高校都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因此,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创新型而非研究型。他认为,创新型比研究型更能体现出学校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牢固树立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积极探索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交流理念: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理念

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需要有一流的理念进行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的大学是没有灵魂的大学,而没有理念的大学教学改革,就犹如闭眼摸象。纵观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必有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与引领。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实践,需要理念先行。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理念的重要性,深入探究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改革理念,并在论坛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通过总结梳理,可以发现,与会学者在论坛上所进行的理念交流涉及人才培养理念、高校办学理念以及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办学到育人的完整的理念体系。

(一)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立德树人理念主要是针对教育中“成人”与“成才”两对关系的处理而提出的。当前教育更注重“成才”的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成人”教育。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范跃进认为,从教育规律来讲,不管我们秉承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大学本科教育都应该是“成人”与“成才”的统一。现在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本科教育教学的设计上,更加注重“成才”教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是围绕如何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来设计,而对合格公民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等重视不够、设计不细。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课程的存在非常必要。纵观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如果未来的带头人、学术骨干、领导干部、企业家不熟悉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则难以承担大任。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各高校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北京大学在新一轮的本科改革中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培养引领未来的人的目标。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吴林志介绍,哈尔滨工程大学秉承军工传统,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资源,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岛大学重新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历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正奇学院和国学院,五个学院面向全部本科生设置开放课程,与各专业学院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立体式培养。东北农业大学改革思想政治类课程,加大社会实践比重,并试验示范课堂讲授与网络视频同步的“双课堂”课程。中央民族大学实施“抓六观”教育,引领学风建设,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祖国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坚持“六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公寓、进网络、进头脑,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树立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思想,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此外,中国人民大学还将公益服务纳入毕业学分要求,以此提升学生的社会公益服务意识。

(二)以本科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以本科为本的办学理念就是在办学过程中树立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一切办学活动以促进本科教育工作为目标,以是否有利于本科教育积极发展为评判标准;一切教育资源优先倾向本科教育,保证本科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如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中,大学应该把一流的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把一流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通过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黄进校长指出,中国政法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牢固树立以本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学校所有工作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而人才培养工作以本为本。也就是说,全校所有工作要以本科教学工作为核心,通力配合,大力支持。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指出,南开大学于2011年提出了“完善‘教学优先’教学保障机制”的概念,强调要确保教学工作,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处于优先“被保障”的地位,并于2014年将“学校坚持教学优先”的提法写入《南开大学章程》。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介绍,浙江大学于2015年开展了学校第三次教育教学大讨论,通过对人才培养理念、荣誉学院教育改革等11个专题进行研讨,提高了全校对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深刻认识到了学校当前本科教学的不足及改进路径。西北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提出“课比天大”的理念,并通过教学优先、课程设计优先、课堂组织优先、主讲教师优先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机制保证本科为本理念的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了专门的本科生院,突出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时下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以学生为本,另一个是以教师为本。对此,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指出,厦门大学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大学应该只有一个“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本身就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来说,理所当然地以学生为中心。大学中的所有人,特别是教师,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学生的成长,来开展工作。这并不意味着厦大不重视教师,学校里面有多支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毫无疑问是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只要提到学校的办学理念,那就只存在一个“本”,即以学生为本。基于此,厦门大学在2016年将本科生学费100%直接返回给本科教学,并表明,教师薪资不占用其中的一分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指出,一味地“求院系重视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内生机制,形成自下而上重视本科教学的动力,改变以往单纯依赖自上而下行政驱动的局面才是改革的关键。所以,学校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中,明确提出:“把选择权归还学生”。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指出,学校通过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简称ABET)的认证后,更为深刻地领会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即必须要在每一个环节都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和“承担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理念,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个别典型学生的优秀。合肥学院院长张文兵指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关键。

(三)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当前,在世界形势与我国改革发展局势大变革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需要首先对教育的本质进行重新思考,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谨慎审视,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更多地关注于对人才专业性的培养,尽管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但应该看到,只有建立在宽基础之上的专业性才是有意义的。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为一种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体现。基于此,全面发展教育理念被大家所广泛认同。中国政法大学确立了全人教育理念,黄进校长指出,人才培养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完完全全的人、正正常常的人、健健康康的人。然而,仅有全面发展还是不够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增加,普及化高等教育时代指日可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正在走向普及化阶段的时期,传统的单一标准、一致要求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需要更为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社会也需要更为个性化的人才。在此背景下,部分高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术旨趣,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修课程、自主选定研究课题和创新创业的项目,实现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如上海交通大学提出通过个性化培养领袖型人才,从而挖掘学生引领未来的潜力。兰州大学提出,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程实现高年级的分流和个性化培养。湖南师范大学在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精简了课内学时,从以往每17学时1学分调减为16学时1学分,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行规划。暨南大学为探索本科学生个性化培养体系,构建了以弹性标准学分制为核心,以导师制、淘汰制为辅助的“三制一体”的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

(四)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亟需引起重视。第一,重教师、轻学生。对教师怎么教、教什么关注过多,而对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关注过少。第二,重讲授、轻互动。重视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互动。第三,重结果、轻过程。重视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的记忆,忽视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第四,重数量、轻质量。重视教学时数、课程数量,轻视教学质量,学生体验。第五,重课上、轻课外。教学呈现出断点式形态,学生对相关学科的认识与理解仅仅只发生在课堂上,较少地关注到学生在课外的学习与应用。基于此,与会代表提出,要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构建基于交往对话的互动式师生关系,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指出,我国高校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需要转变,应该重视双向互动、开放性教学,向思维训练、方法训练过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刘华东表示,良好的教学方式应该具有“三性”,即教师教学的学习性、学生学习的研究性以及师生交流的开放性。湖南大学副校长陈收介绍,湖南大学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树立互动式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课程、专业面向学生开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培养。张文兵认为,国内高校可以借鉴欧洲“workload”学习评价制度,将传统的教师授课学时改为学生“学习负荷”,规定整个教学环节不仅包含理论教学,也包含实践教学,不仅包含教师的上课的课时,也包括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指导情况纳入业绩考核,要求教师明确自主学习环节的学习任务、考核方式及能力培养要求等,并按规定进行指导与考核。西安欧亚学院校长胡建波认为,应该在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引入设计思维,通过“同理心、实践、讲故事”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三、分享实践: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特色

基于上述这些理念,与会代表介绍了所在院校的实际经验。总体来看,这些经验是符合不同类型、不同科类、不同层次高校实际的,是符合文、理、工、农、医、财经、政法等各学科特点的。尽管各高校的做法各异,但是,通识教育、跨界培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对话启发式教学等几大改革是大家普遍关注的。

(一)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是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形式,大学教育要么是专业的,要么就是通识的。而我国当前的这项实践改革可以看作是对传统观点的颠覆与革新,其致力于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培养专通兼备的人才。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董志勇指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不是完全割裂和对立的,实际上,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清晰表达、沟通合作以及价值判断等能力的提升以及品德的养成也十分重要,因此,需要融通识教育理念于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成长,让学生懂社会、懂自己、懂中国、懂世界。基于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各高校进行了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建立书院制等多个方面的探索,这几项措施在一些高校中往往被同时应用,但不同学校在具体实施中也有一定的创新。

例如,复旦大学以园区生活为载体,以导师参与为重点,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依归,建设了兼具中华文化底蕴和复旦大学特色的书院教育体系。重庆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采用与专业教育体系协调同步发展、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楔形模式”。哈尔滨工程大学按大类培养,并允许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现已有1360名学生重新调整了专业。上海大学要求毕业生必须在广泛的领域里受过教育以及在一个特定的学术领域上受过训练。建设五大模块通识课程,包括: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政治文明与社会建设、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经济发展与全球视野、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西南交通大学依托书院构建“小而全”的学习生活社区。在书院建设阅览室、专业研讨室、科创室、微型讲堂、教授工作室、学生沙龙等,并在书院中开展唐臣学堂、读书写作坊、公益课堂、创新课堂、文学课堂、艺术课堂、领导力课堂、卓越课堂、健康课堂、特色课堂等,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资源和平台。开拓海外和云学习教育资源,把外国文化课程和外语学习氛围带进书院,同时探索与留学生共住书院,加强沟通交流,创建国际化学习环境。

(二)跨界培养人才

跨界培养人才是受到我国高校重视的一项改革举措。随着社会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加速进行,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多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跨界培养人才涉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跨国度、跨文化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多领域、多机构、多国别、多文化之间的协同作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并最终引领社会的复合型、国际型的现代人才。福州大学副校长黄志刚认为,当前,科技创新模式正由传统的线性组织模式逐渐演变成为跨国别、跨区域、跨领域、跨组织的开放式非线性合作模式,在大学“走进社会中心”的今天,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提出,我国传统的单科性“专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日益综合化的科学发展需求和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跨学科教育是我国创建一流本科教学的必由之路。

不同高校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包括深化校企、校所、校地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育人改革,深化对接学术前沿、行业、产业、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例如,同济大学建设创新移动课堂———“设计驱动创新”的工作坊,以国际交流和企业课题作为必要的培养环节。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进行“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打破学科边界,用设计思维整合多学科知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生产区建设了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站内建设试验区、试验田,配备学生宿舍、实验室等,依托自身师资力量与设备条件,构建了“试验站—课堂—试验站”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西南财经大学牵头成立“川渝通识教育联盟”,加入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突破课程资源的校级隔阂,实现高校间教学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于菁英班和卓越工程师班实行校内和校外的双导师制,联合制定指导方案,要求学生在合作单位的累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中国传媒大学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如奥运会、亚运会等进行服务,并将腾讯、阿里等国内新媒体作为学校实践基地,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华中师范大学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与地方政府、教育企业、科研机构、中小学校一起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广西大学实施全程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促课堂建设、共建学院和实践基地、共育拔尖人才、共导毕业设计,并依托企业参与、行业优势、校友资源共助学生就业。

(三)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而提出的,旨在提高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由于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成长,致使学生创新意识,尤其是原始创新意识不足。与会代表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绝不应该简单地视为现有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补充,绝不是面向少数拔尖人才的稀有资源,而应该作为一种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表示,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创新创业本身,而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想创业或者准备去创业的学生,而是一个普惠性的体系,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植入创新创业“基因”,有了适宜的土壤和温度,就会生根发芽,就会走向成功。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提出,现在大家一谈到创新创业,就以为是搞几个竞赛,开几个小店,或是设置几个创新创业实验班。这些举措的确是值得探索,但还远不够。大学应该破除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功利性认识,避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曲解与异化。应该树立面向未来发展的前瞻性人才培养观和课程观。北京邮电大学校务办郭军指出,目前在我国推动创新教育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少质疑,但却有不少人对创业教育持否定或保留态度,认为这是国家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这种认识常常狭隘地将创业教育等同于教学生如何办公司,而没有看到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天然联系,也没有看到创业教育对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推动创新教育必然要推动创业教育,因为创业是创新最好的检验和“落地”,而没有受到检验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多所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如北京邮电大学启动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工作,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等各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太原理工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做到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中国药科大学立足医药行业,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行业认知教育、企业创业实习、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进入企业创业的四个阶段,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四川大学为学生创新创业建立有效制度保障,探索多元学籍管理办法,允许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回归到学校学习环境中。同时大力开发校外资源,通过寻找政府资源,与企业合办资源以及开发校友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增加接近15个亿的投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新疆克拉玛依的新校区专门建设了29栋大学生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创业基地。东北大学创建“东北大学创客”新型载体,构建“创新型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教育服务模式,建设近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以交叉培养、协同育人为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前孵化器”和学校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学生创新梦工厂为一体的“后孵化器”,支持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入园孵化。

(四)对话启发式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的选择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生师关系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当前高校着力进行的改革建设。

内蒙古大学深入探索“中班教学”和“小班讨论”的有机结合,提出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两翼齐飞、互为补充。湖南大学在推进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求教师由“唱独角戏”转变为师生互动讨论,包括: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不看讲义,讲出观念思想;善于提问,启发讨论;编用案例,分组讨论。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师承教育,将跟师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倡导“名师共同带徒,弟子集体跟师”的理念。四川大学大力建设小班化教学,现有小班化课堂比率高达70%以上,并鼓励学生按照自身兴趣组织学术性社团,依据社团的学科属性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使学生与教师在课下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增多。同时,四川大学转变让教授“走出去”为本科生上课的传统做法和思路,使用“引进来”策略,将学生引入教师科研团队与实验室,大力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与学生研究兴趣。华中农业大学于2014年启动实施了“深化师生交流年”,充分利用课堂、课外、实践、网络四渠道,全面深化师生交流年,其中,卓有特色的是通过课外互动深化师生交流。学校构建了专家学者下寝室、品牌空间活动、学术论坛三维一体课外互动体系。打造了17个师生交流品牌活动,建设了245个实践教学基地。在基地里实现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配合翻转课堂的小组讨论,对教室进行了改造,使座位呈阶梯型、平等型、圆形、U型、马蹄形等多种形式,并可以进行移动、组装、拼接,从而促进师生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

总体来看,这次高峰论坛非常成功,凝聚了共识,促进了交流,分享了经验,是一次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动员、提速大会。正如瞿振元会长所指出的,本次论坛对提高高水平大学重视本科教学建设,有效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摘要: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的意义重大,其不仅关系到我国“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基于这一共识,在厦门大学召开的“一流大学本科教学高峰论坛”围绕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建设一流的本科大学教学,应该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本科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及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跨界培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对话启发式等教学改革实践。

篇4:理性言说凝聚共识

比如,围绕着茅于轼先生,最近发生了严重的舆论对抗。4月25日,茅先生在沈阳发表演讲,一位听众从台下发出激烈反对声,被组织者强制带离。这之后,不断有人士半夜三更打电话骚扰并咒骂茅先生。茅先生也因为其言论被人扣上“汉奸”的大帽子。

此后5月4日茅先生赴长沙演讲。一些人在网络上号召各地民众赶赴长沙,“抓捕”“惩办”“汉奸”茅于轼。当天下午,若干人在长沙街头集会,高举着“惩办汉奸茅于轼”之类的标语,活动主办方被迫改变场所,对外封闭。

对于现代社会之优良治理而言,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是,各种意见理性的表达,平和的辩论,并且能够达成某种共识。纷纭的意见只有达成共识,才有力量引导政治。如果社会不能达成共识,意见就缺乏力量,政治就可能脱离意见的控制,或者被少数相对极端意见所支配。

茅于轼先生的遭遇绝非仅有。近些年来,政治上的不同理念、对公共事务的不同意见,似乎总能引发激烈的情绪与语言对抗。这包括,那些反对咒骂茅于轼先生的人也在网络上以可怕的口吻回敬“杀光所有自干五”之类。

人各不同,经济、社会地位之不同,文化、政治理念之分别,乃至性格、气质之差异,都可能引发意见的分歧。现代社会较为开放,人们总是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因而,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意见横飞。而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意见的地位又特别重要。从根本上说,现代政治就是意见的政治,哪怕是再专断的政府,在决策的时候也不能不考虑公众的意见,尤其是留意公众之主流意见。

因此,对于现代社会之优良治理而言,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是,各种意见理性的表达,平和的辩论,并且能够达成某种共识。纷纭的意见只有达成共识,才有力量引导政治。如果社会不能达成共识,意见就缺乏力量,政治就可能脱离意见的控制,或者被少数相对极端意见所支配。

这正是当下中国面临的危险。正处在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其平稳而健全的制度变革,本来需要强有力的意见共识来引领。然而,在当下的媒体、尤其是日益重要的网络媒体如论坛、博客、微博中,呈现的却是各种意见的狂暴表达,极端的意见泛滥,一个极端引发另一个极端意见的恶行循环、相互激荡。

在这些近似癫狂的意见中,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各个人群精神之严重情绪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各派知识分子精神之情绪化。事实上,很多知识分子似乎就是依靠其情绪化表达,而走到了舞台上最显眼位置的,他们当然乐此不疲。

最糟糕的是,这是一种仇恨的情绪。从各方的语言、行为中都可看到根深蒂固的斗争心态,只是程度不等而已。情绪是敌对的,语言也是敌对的。因此,各方完全不去关注对方的诉求,对于对方只有一个态度:反对。对方的一切都被理解在反对自己。敌对情绪发展成为仇恨情绪,因此又不断制造敌对事态,让仇恨的情绪不断强化。

这种仇恨甚至发展成为身体的冲突,有人在演讲会场上袭击对方,有人约架,有人威胁杀死对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敌对的情绪促使各方发明了各种情绪化的词汇、话语,这一方咒骂对方为“公知”,那一方咒骂对方为“五毛”。这一方指斥对方是“汉奸”,那一方斥责对方是“爱国贼”。几十年前流行的斗争话语体系,被各方毫不费力地运用于当下。这些词汇流行于网络媒体,甚至广泛出现在纸媒上,更变成社会日常用语。

应该说,上述情绪、心态、词汇自有其文化的、社会的、尤其是过去几十年历史之渊源,而网络则助长了情绪之发酵,心态之激化,词汇之流行。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公共舆论主要形成于网络。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最大特点是开放与匿名:所有人都可以发言,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发言,因此,所有人都可以不加反思、不加节制地发言。在网络空间中,最为极端的语言也传播最快,这又鼓励了有些人将情绪化变成一种表达习惯。网络世界的暴戾情绪自然传染到现实世界,甚至塑造很多人的精神状态。

这种状态不应持续。法律已经有所作为。近日,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关凯元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200元、给付公证费1000元。关凯元只是在一篇文章中说,孔庆东所写一首七律“格律不对”,孔庆东便回骂关凯元是“狗汉奸”且牵连其母。

篇5:《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政府这一举措可以

①简化政府审批程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②规范公共权力行使,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③扩大公民政治权利,保证公民有序参与 ④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确保司法公正透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抓住的关键是 A. 提高立法质量 B. 恪守以民为本 C. 立法为民理念 D. 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3.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食品安全问题。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各级政府需要

A. 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B. 严厉打击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犯罪行为 C. 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 D. 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好监督的作用 4.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④公民应该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养法治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

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一论述在山西广大党员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坚持厉行法治要求

A.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B. 现代社会公民,不违法乱纪

C. 青少年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即可 D. 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法治政府

6.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办理户口登记;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这告诉我们 ①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有了法律,我们就不会再受到任何伤害

③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④假如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法律就与我们无关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就要 ①加强法治宣传,放弃道德教化 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思维

③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④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8.近些年来,清新之风激荡中国政坛,各级政府纷纷采取了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问责制度等做法。其中,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深受广大众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A. 能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B. 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C. 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

D. 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9.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等法律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这告诉我们 ①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③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④只要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法律就与我们无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不要问我为什么,领导说动手我就动手,他说拆我们就拆。”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权大于法”现象

①无可厚非,政府也有做错的时候

②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是法治社会的“毒瘤” ③启发我们应让法治意识刻在每一个执法者的心中 ④是权力“任性”的体现,必然有害于法治中国的建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两会”的召开是中国凝聚民智共谋发展的重要途径,彰显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和光辉。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是真正有底气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以蓬勃发展的成就和

群 2

一往无前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力量。(1)为什么说“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是真正有底气的中国”?

材料二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总书记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2)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启示?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什么?(2)以上材料启示我们应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全面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新征程,推出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新举措。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准备就本市民主与法治建设展开调查,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调查计划:调查小组需要了解本市社区市民的民主意识和政府的行为,请你帮他们安排一个合理的调查步骤,使他们的调查能够顺利展开。①整理资料,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②撰写调查报告。

③制订调查计划,拟订调查提纲,明确组员责任。④开展调查活动,收集相关资料。(按顺序填写相关序号即可)(2)请你为本次调查活动设计两个调查问题。(3)参加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10.CACAA ABDAD 11.(1)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2)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3)①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2.(1)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2)①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②政府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13.(1)③④①②

(2)示例:①如何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②怎样厉行法治?③如何建设法治中国?④怎样建设法治政府?⑤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民主权利?;等等。(两个即可)(3)①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分享,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亲社会的行为。②有利 4

篇6:凝聚共识 攻坚克难

——在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涂 汉 军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湖北医药学院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回顾总结2012年的工作,统筹安排2013年的任务,全面提升办学育人质量,努力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稳步实现。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凝聚共识 攻坚克难 奋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纪元》。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请各位特邀代表、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部分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学校转变发展方式,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快速发展的机遇之年;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建设,提升队伍实力,充实办学内涵的建设之年。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攻坚,务实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学校事业呈现出稳中快进的良好局面。

一、注重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内涵明显充实

(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免费医学教育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为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药学(中药制药方向)成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成功申报16个“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14项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含药护学院6项)、5项省教育厅教研项目、37项校级教研项目,资助学生科研3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优秀高教研究成果5项。

(二)专业课程不断加强。修订了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推

进了护理学专业认证,完成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内容整合。《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和《口腔修复学》参选省级优秀网络课程。新建校级精品课程14门。

(三)实践教学不断强化。新增一所附属医院。举办了基础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竞赛,开展了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强化了实习实训管理,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中赛区团体三等奖、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基本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在省高校大学生化学、生物实验技能竞赛中获单项奖4项。

(四)继续教育不断拓展。新增自学考试校外教学站点1个,新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实训基地1个。先后承担了全国卫生技术资格和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开展了社区卫生人员能力培训,累计参训近千人次,超额完成了工作目标。

(五)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开展了留学生教育师资遴选培训工作。引进外籍语言教师2名,开展国际访问交流8批27人次,接受外事来访5批10人次,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英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即将开展护理、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

(六)附院实力不断增强。附属医院顺应医改形势,注重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业务技能,规范诊疗程序,改进服务质量,改善诊疗环境。门诊量、住院量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显著增强。

二、通过申硕验收,学科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一)学科建设成绩喜人。通过全校上下的艰苦努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成功获批为省级一级重点(培育)学科;药护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权资格;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顺利通过验收,这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继教评优秀、更名成功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新跨越,也标志着我校即将谱写独立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篇章。

(二)学科平台成效明显。围绕十堰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构建了以学校为主体,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密切联合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药科技园;建成了房陵丹参GAP基地和神农武当医药科技园,在武当道地中草药栽培和中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学报》全面改版,办刊质量稳步提高。

(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年获批科研项目140项,获纵向经费1899.6万元,实现了项目经费的重大突破。其中,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经费600万元;省重点学科3个,经费500万元;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经费15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含参与2项),经费282万元;省“3551”人才计划重点项目1项,经费200万元。科研结题41项。组织鉴定成果23项,获专利52项,发表SC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83篇,主编教材及编著92部。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14项。

三、强化师资建设,人才队伍实力明显增强

(一)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成功引进海归派博士后1人、博士7人,录用硕士41人(含药护学院8人),选派12人次参加国际访学、100人参加国内培训。选聘了1名护理学院外籍院长。圆满完成岗前培训和资格认定,719名教师取得合格证书。

(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专家人才库不断充实,新增湖北省“百人计划”2人、楚天学者2人,新聘客座教授5人,另有2名教授当选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员。完成了职称评聘和教授二、三级岗位申报工作,143名高级职称、125名中级职称晋升者通过校内评审。

(三)深化人事分配改革。根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精神,完成了职工收入统计和绩效分配核定工作。坚持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制定了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从2013年元月起实施新的绩效工资,不仅会明显提高职工总体收入水平,也为构建良好的绩效工作管理运行体系奠定了基础。

四、坚持育人为本,教育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思想教育扎实推进。以喜迎十八大为中心,组织开展了“百舸计划”等系列主题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涌现了周丽、曹先招、李桃等先进榜样。以精品校园文化为抓手,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构建实践服务体系,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了余哲、张岩、胡雪莹等创业典型。以营造良好学风为目标,完善大学工格局,加强学工队伍和班级建设,教室寝室风貌、课堂纪律明显改善,教室图书馆座位利用率明显提高,等级考试通过率和考研上线率逐年攀升,部分班级英语六级通过率和考研上线率达50%。

(二)资助服务扎实有力。完善了心理咨询网络体系,充实了咨询中心建设内涵,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明显增强。着力健全资助体系,强化“经济资助”和“精神帮扶”,全年资助学生11406人次,累计金额1767.96万元,募集帮扶基金过百万,成功实现了无一名学生“因经济贫困辍学、因心理障碍意外”的目标。

(三)招生就业扎实有效。生源充裕富足,本部录取新生2104人,药护录取新生1651人,继续教育录取新生4905人,办学规模达2万多人,汇聚了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优质生源。质量稳中有升,绝大部分专业和省份录取分数线明显高于批次线。就业成绩突出,一次性就业率校本部94.92%,在省属院校位列第四,考研升学率名列第二;药护87.49%,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五、加强保障服务,基本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一)着力强化财经建设。圆满完成了收支预算,财经管理更趋规范。成功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000万、化债专项资金7958万元;成功实现了省拨经费标准的提高,总数从2070万元增加到8070万元,保证了事业发展所需。强化审计监督,全年完成审计48项,送审2623.64万元,审减326.37万元,提高了资金运行质量。坚持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了干部廉政勤政。

(二)着力强化基础建设。办结了上海路土地征用手续,完成了

汇雅公寓建设和庭院绿化。修编了东校区建设详规,平整了土石方,启动了学生公寓建设。改造了部分教学资源设施,优化了图书馆的馆藏条件。郧县长岭新校区和生物医药科技园征地设计有序开展。第二临床学院基础建设列入市政府重点支持项目,第三临床学院校园建设规划获批立项,附属襄阳医院科教大楼如期封顶。招标采购教研设备4159台件、图书资料33671册。

(三)着力改进保障服务。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开展了先进食堂、星级宿舍评比和物业量化考核,加强了房产清理和节能改造,保障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获批1项省级节能示范工程项目。绿化净化校园公共区域,整治优化校园环境,校容校貌明显改观。堰桥医院被评为“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学校荣获“省级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四)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十件实事如期完成:(1)完成了学府花园设计和建设筹备工作。(2)采取校内培训、国内进修、国际访学,增加了教职工外出学习交流机会。(3)实施节能降耗工程,完成了供电系统升级改造和上海路水源接通工程。(4)适度放宽了职工差旅报销标准。(5)提高了职工薪酬待遇和公积金提取比例。(6)与相关中小学建立了良好关系,缓解职工子女上学难题。(7)强化校内综合治理,集中整治了违章建筑。(8)规划了停车泊位,乱停乱靠现象明显好转。(9)举办了乒乓球等赛事,开展了拉丁舞等培训,组织了摄影展等活动,职工文体生活丰富健康。(10)调整改善了公管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办公环境。

六、改进党的建设,组织保障作用明显加强

(一)注重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开展了“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和“两访两创”等主题活动,完成了服务社会帮扶任务,分类定级了92个支部,选优配强了19个支部班子,推优表彰了37个基层组织、37个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48名优秀共产党员。

(二)注重干部队伍建设。调整完善了部分处科级机构设臵,到

龄转非了3名处级干部,交流提拔了17名处级(含4名非领导职务)和35名科级(含13名非领导职务)干部。另选派2名处级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7名干部参加省市部门组织的培训。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举办了读书月、红色书屋学习活动,开展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教育,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校外媒体宣传报道140余次。

(四)注重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了宣教月活动,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强化党务校务公开和招标采购等专项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事业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五)注重和谐校园建设。修订完善了学校章程,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程。升级改造视频监控系统,落实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强化校园治安及周边环境治理,校园环境安全稳定。充分发挥文明委、工会、妇委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统计、信息网络和离退休工作,校园团结和谐有序。学校先后荣获省市“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两访两创活动先进高校”和“省级平安校园”等称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2年是我校发展史上取得成果较为丰硕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进步令人振奋!这是上级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学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校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在此,我代表校党政向致力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全体教职员工和附属医院广大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面对成绩,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发展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教学改革不够深入、教学管理不够严谨、学科特色不够鲜明、领军人才不够突出是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

项目争取意识不够强、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大、教育教学水平不够高、学校综合影响不够广是学校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作作风漂浮、进取意识欠缺、奋斗激情退化、执行落实乏力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反思,着力解决。

第二部分 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是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标准化水平、提高办学育人质量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我们将规范开展留学生和研究生教育,将迎接专业认证工作。全校上下务必要认清形势、凝聚共识,扎实进取、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纪元。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逐步彰显,但相比中东部同类院校,学校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无论是教育教学改革还是人才培养质量,不管是学科建设内涵还是科研成果层次,甚至办学育人环境和保障服务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都需要紧紧围绕质量主题,稳步充实建设内涵。加之,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鉴于此,经学校党政反复论证,将2013年确定为“质量工程年”。

今年工作的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提高办学育人质量为核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进取,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规范项目申报管理,强化学科内涵建设,保持适度办学规模,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力争早日实现“省属一流、国内知名、国际知晓的医药大学”之宏伟目标。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医学教育标准为依据,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切实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召开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紧密围绕专业认证标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总结凝练专业优势与特色,扎实推进并确保护理学专业2013年顺利通过认证。统筹临床学院力量,整合附属医院资源,千方百计抓好、抓实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筹备工作,确保2014年顺利通过认证。

(二)切实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围绕免费医学教育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完善评定体系和考核办法,强化医德素养和实践能力,规范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明确药学(中药制药方向)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等环节的综合改革,确保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成功,为校内其他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三)切实提升专业课程内涵。推进麻醉学和护理学专业建设,不断扩大其优势和影响力,力争尽快通过国家特色专业验收。认真筹备口腔医学品牌专业检查。推进药学和临床医学品牌专业立项建设。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和教材建设,争创1-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或资源共享课。重视并加强高教研究,积极培育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成果。

(四)切实加强实践环节建设。不断提升临床和护理技能中心内涵,筹建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争创国家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重视并支持附属医院充实内涵,发挥附属医院资源优势,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争创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认真筹备举办好湖北省高校临床技能大赛。

(五)切实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围绕国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符合我校实际、具有医学特色的质量评估体系,重点选择1-2个专业开展校内自评、行业评估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质量测评,逐步

构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行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发挥学评教网络平台和质量督导专家的能动性,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督导,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六)切实抓好研究生留学生教育。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严格师资遴选与培训,科学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推进课程内涵建设,建立合法规范的招录渠道,认真做好招生录取、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确保高质量的组织开展好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

二、以项目申报管理为重点,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一)着力充实学科建设内涵。健全绩效保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管理考核,规范加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等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学科条件、学科团队、创新水平和教学质量“四大提升工程”,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群,形成标志性建设成果。推进与部属高校和省政府的合作共建,力争培育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联合申报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或实验室。充实《学报》内涵,提高办刊质量,确保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二)着力强化科研项目管理。召开学科建设工作大会,强化科研人员项目意识,密切科学研究与聘任岗位的关系,确保高质量规范的完成好各级各类获批项目,尤其是国家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力量、集中优势,下功夫争取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培育高层次、高水平科研成果,力争获批1-2项卫生部行业基金和科技部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科技成果奖有重大突破,且省拨经费明显增加。

(三)着力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围绕“一校四院”体系,发挥产学研战略联盟作用,推进生物医药科技园建设,支持房陵丹参基地和神农武当医药科技园的发展。依托校内外科研平台或研究中心,加强应用性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以实施人才工程为抓手,努力提升师资队伍实力

(一)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考评体系。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教师分级分类管

理,筹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关注并支持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发展。坚持内培外引并重,加大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稳定力度,重点面向海外招聘学科领军人物。支持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的发展,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力争选送10名青年学术骨干到海外名校研修。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积极培育省级名师,力争人才队伍建设有新突破。

(二)不断增强教研团队实力。深入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扶持工程,抓好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遴选,促进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跨专业教学团队和跨学科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增强培育重大项目和成果的实力与水平,为实现高层次、高水平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撑。

(三)不断提升管理干部水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推进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鼓励年轻干部提升学历层次,支持管理人员外出进修培训,选派优秀干部到对口共建高校学习培养,推荐优秀人才到地方挂职锻炼,有计划、有重点的稳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四、以加强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一)认真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完善学生管理体制,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服务信息化水平,规范评先评优和奖励推荐,增强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的能力。

(二)认真抓好学生帮扶资助。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基地”功能,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大学生创业之星。坚持师生访谈和联系班级制度。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工程,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内涵建设,争创省级示范中心。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规范透明资助管理,落实资助帮扶政策,避免学生因经济贫困而失学。

(三)认真抓好招生就业工作。密切联系实际,科学编制计划,调整优化结构,保持适度办学规模。抓好招生宣传推介,积极争取优质生源。规范做好招生录取,逐步扩大省外比例。充实就业创业基地内涵,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鼓励优秀学生考研深造,多渠道、多途径提升就业水平,争创就业湖北先进高校。

(四)认真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发挥共青团、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效应,激励学生争当时代典范。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争创“国家文明单位”。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目标,努力优化办学育人环境

(一)注重逐步优化办学条件。按期完成东校区学生公寓和外网绿化建设,确保9月新生入住。做好汇雅公寓后山边坡绿化治理,以及二期建设筹备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开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尽快立项并动工兴建科教综合大楼,加快学府花园建设步伐。推进生物科技园建设,力争完成规划程序。促进第二、第三临床学院校园建设开工,争取附属襄阳医院科教大楼9月如期使用,附属随州医院科教大楼立项建设。加强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整合校内信息系统,提高校园数字化服务质量。

(二)注重提升保障服务能力。健全保障服务体系,规范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运行质量。拓宽增收渠道,全力争取资金项目和财政拨款。加强对外交流,努力提高服务性收费标准,增加学校事业收入,改善职工收入水平。深化后勤文化制度建设,稳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校园绿化净化工程,推进生态节约建设,着力构建美丽校园。

(三)注重全心全意办好实事。全年要努力完成以下十件实事:(1)加快科教综合大楼建设,改善教学、科研、办公条件。(2)完成东校区学生公寓建设,确保研究生、留学生按期入住。(3)推进学府花园建设,打造温馨居住环境。(4)完成滨江新区征地与规划设计工

作。(5)全面提高职工收入水平,重点改善低收入员工待遇。(6)护理学专业顺利通过认证。(7)搞好药护学院十年院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二十年系庆。(8)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增加国内外学习机会。(9)实施节能降耗工程,实行水电预交费管理系统。(10)严格校园车辆出入管理,合理使用停车泊位。

六、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中心,努力提升组织保障能力

(一)积极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促进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思想行动与十八大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组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二)积极推行民主管理监督。围绕学校章程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深入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强化依法民主治校,规范党务校务公开,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畅通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渠道。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发挥专家教授的作用。调动群团组织、统战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三)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科研经费、物资采购、招生考试和学术诚信的监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师生权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实施细则,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督导检查。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四)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臵机制。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确保校园平安有序。全面落实普法规划,高度重视安全保密,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加强档案统计工作,精心组织主题帮建,充分发挥校友功能,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落实就是发

展,落实才有希望。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使命崇高而神圣,我们一定要有创业的激情,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攀登;一定要有拼搏的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一定要有争先的勇气,敢为人先,不甘落后,争创一流;一定要有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不讲空话,多做实事,奋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纪元,不辜负全校师生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各级领导干部、每位教职员工一定要增强信心,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不动摇,坚持围绕质量提高水平不动摇,勇敢地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激情奋进、克难求进、扎实推进、与时俱进,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建设“省属一流、国内知名、国际知晓的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函的回复格式范文下一篇:青春励志语录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