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科研发展规划

2024-05-05

幼儿园教科研发展规划(精选8篇)

篇1:幼儿园教科研发展规划

幼儿园教科研中长期工作规划

华店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2016年2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先进的教育科研理念来规划、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动员全员参与原则,注重体现幼儿园教育科研的草根性、细节性、园本性和行动性等个性特点,切实增强我园教育科研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以“找准定位,打造特色,树立品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发展思路,立足研究解决我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促进幼儿园管理的创新、快乐校园的建设、教学活动的优化、园本课程的开发、高效课堂的建构和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实施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坚持教育科研为“幼儿园发展、教师发展、幼儿发展”服务的基本思想,不断改善教育科研条件、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开展教育科研骨干培训、开展优秀教研组建设、广泛联系各级教育专家和普及教育科研理论知识、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把我园教育科研事业推向新的发展台阶。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推进以研究为基础的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实践,营造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为幼儿园特色打造、文化品质的提升注入活力、提供动力。

(二)具体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从思想上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和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并不断总结完善我园的教研工作。

2、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拓展研究的范围,增强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加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

3、加强教师培训,把有组织的集体培训与教师的自我反思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与园本教研,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习与观摩,开拓视野,扩大交流。

4、加强教研组建设,规范教研活动,加强教学活动的常规检查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实施策略

(一)规范管理求实效

1、进一步完善制定教科研协议制度。把开展教科研工作与幼儿园的奖惩挂勾,对是否申报课题,是否有教科研计划,是否付诸实施,是否撰写论文和专题总结,文章是否在报刊杂志发表,成果是否在县以上评选获奖等,与期末教科研津贴分配一致。这样鼓励了那些积极参加科研、踏实上进的教师的积极性。

2、管理与科研结合。我们对教师的课题申报、课题计划、课题进展汇报、课题重大活动资料、课题测查数据等均进行系统的档案管理,使园领导对各类课题的开展情况心中有数,并有计划地予以协调与帮助,初步使管理与科研结合、效益与质量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如以年级组为单位继续按主题收集配套教具(包括相关图片,教具、影像资料库)。年级组统一计划和安排,各组员分工协作将主题资料按要求配备齐全。提高准备教学具、备课、备教材的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4、大胆进行教研备课改革。暑期由各年龄段教研组长牵头,共同商讨下学期的课程设计及实施计划,进行无纸化备课,并将成果进行共享。抛弃统一使用的备课本,进行无纸化备课,并设计一系列计划记录表格,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和行为上来,这样可以及时调整后阶段的活动目标和安排。

(二)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如果说教育教学是“基”,那么教研科研是幼儿园品位提升之“魂”,幼儿园特色教育的建构、特色班级的创设、特色教师的培养、特色成果的体现都需要教研科研的带动和开展,我们提出“靠科研保证质量,用科研培植名师,以科研打造名园”的思路,创造机会让每位教师都参与教科研,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有研究,人人有特色,个个有绝活。

我园为教师搭建公开教学、教学研究、机能展示的平台,感受成功的快乐;为教师创造专业理论学习、多样实践学习、在职学历进修学习的机会,感受成长的快乐;挖掘教师内在教育教学的潜能、教研科研的潜能、园务管理的潜能,感受成就的快乐。

(三)强化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的研究

通过开展教育研究,并在幼教专家、高校教授指导下,使教师的科研意识逐年增强,科研理论水平、教育策略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逐步提高。

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时,树立“草根式”课程理念。幼儿园则一方面要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或建设的权利和责任,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要赋予家长、社区人员参与课程建设的权利与机会。

(四)建设文化、智慧的快乐园 文化的浸染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文化的塑造需要依靠每一个人为之努力。幼儿园的建设要进一步增加文化气息、科技气息,艺术气息,使之成为文化园、智慧园、快乐园。

1、园文化建设:我们将从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时代性入手,充分利用每一个教育领域让校园“美”起来,力争使环境建设做到 “四有”,即有充足的科技信息含量、有隐含的科学教育理念、有强烈的艺术创意氛围、有交互的现代数字媒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文化理念形象,并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追求等精神文化。

2、家长文化建设:“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断形成课程实施合力,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带着家长一路同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利用“家庭小书房的评选”、“学习型家庭”创建等全面提高家长的素质,实现家校互动、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分学年完成主要实事 2015学年

1、园务管理

修订和完善教研组活动管理制度、公开课管理制度。

2、保教工作

完成生态园本课程初稿及相关主题及活动计。

3、教育科研

申报省、市、县级课题,做好课题过程管理工作。

4、队伍建设

开展园本师资培训。

5、园本研训

学习型团队创建、教研活动创新等活动。

6、课程建设

实施课程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研究成果,梳理教学具。

7、家长工作

申报一个县级家教课题。

8、环境创设

创设一个与办园特色相匹配的校园环境。

9、办园特色

梳理实施方案,总结阶段性经验。

10、校园文化 创省一级幼儿园。

2016学年

1、园务管理

修订和完善科研过程监控制度。

2、保教工作

特色活动参加县及以上的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

研究项目参加评比,发表论文。

4、队伍建设

县级骨干教师增加到5名。

5、园本研训

围绕“微格教研”专题进行园本主题小教研。

6、课程建设 对开发的课程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案例等专辑。

7、家长工作

家教课题实践研究展示活动。

8、环境创设

争创绿化学校荣誉称号。

9、办园特色

继续实施研究、积累资料、逐渐形成特色。

10、校园文化

创设中心园省级文明单位。

2017学年

1、园务管理

修订和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2、保教工作

制定各类活动评价指标和幼儿发展评价指标。

3、教育科研

研究项目参加评比,发表论文。

4、队伍建设

争取市级骨干教师1——2名。

5、园本研训

实录反思的行动研究。

6、课程建设

形成“生态”园本课程。

7、家长工作

争创优秀家长学校。

8、环境创设

配置现代化设备,基本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9、办园特色

办园特色成果展示。

10、校园文化

总结、提炼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结语: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争创品牌,共创辉煌。

篇2:幼儿园教科研发展规划

幼儿园教育科研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南;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与重要手段。为了充分调动我园教职工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现制定春申景城幼儿园三年科研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优势:

我园创办于2008年8月。目前我园在岗教师48人,其中,幼教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27人,新教师6人。师资以青年教师为主。四年来,我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多种培养模式并存,优化教师的整体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一是,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函授学习提高学历,目前我园100%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学历层次高,本科学历占78%,大专学历占22%;二是,坚持组织园本培训,教研组互相观摩、评课、经验交流活动等,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我园现有区级骨干教师6人、园级骨干教师8人,为教师的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三是,外派教师学习、考察,加强园所间的沟通与交流;四是,鼓励教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人人参与科研,在科研活动和课程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不断规范课题科研工作,帮助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

近几年来,我园提出“以科研促教研、以教改促发展”的兴园思路,重视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我园教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多项课题在区内获奖:十八届科研成果评选中《游戏在小班美术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获三等奖;闵行区第十九届科研成果评选中《0~2岁婴幼儿“四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获二等奖、《角色游戏中材料投放促进中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获三等奖等奖、《幼儿学习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获三等奖;闵行区第二届教学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中《小班幼儿互动式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获三等奖、《7-24个月婴幼儿“四开”课程研究的实践方案》获三等奖;闵行区第三届教学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中《中班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获二等奖、《改善大班幼儿“四体不勤”现象——大班幼儿自主劳动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获三等奖。同时这4年来,教育科研成果(论文)获奖等总数达40多篇之多,幼儿园获得第五届中小幼德育案例评选优秀组织奖、第五届教学系统教育教学成果大赛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劣势

1、大量引入的新教师教育经验和能力缺乏。4年来,随着办园规模扩大,共引进新教师6名,而且非专业教师也占有一定比例。新教师的大量引入,给幼儿园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新教师们基本教育技能不过硬,把握幼儿关键经验、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能力以及组织实施活动的应变和掌控能力都有待提高。

2、教师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我园教师的统计、科学分析、调查报告、撰写能力还有很大上升的空间,实验报告与教学研讨中的目标设定有时会出现不明确现象,在实验和研讨的过程中缺乏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对比,撰写论文的内容结构有的不完整。对教育问题与现象的判断、分析不够清晰、到位,提出的调整策略往往单方面的比较多,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还需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先进的教育科研理念来规划、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动员全员参与原则,足研究解决我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促进幼儿园管理的创新、教学活动的优化、园本课程的开发、高效课堂的建构和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实施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坚持教育科研为“幼儿园发展、教师发展、幼儿发展”服务的基本思想,不断改善教育科研条件、优化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开展教育科研骨干培训、普及教育科研理论知识、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把我园教育科研事业推向新的发展台阶。

(二)发展目标

加强科研管理,优化科研制度,制定科研规划,确立科研项目,增强科研机制。同时,抓好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培养教育科研骨干力量,推进以研究为基础的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实践。完善幼儿园“教、研、训”一体化运行机制, 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力争在三年内,通过区级重点和一般课题的研究,取得良好研究成果,使我园的科研质量有一个大的飞跃。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为幼儿园特色打造、文化品质的提升注入活力、提供动力。

三、阶段目标及措施

(一)2012年9月—2013年9月

1、完善科研管理机制,确保“教、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1)完善我园科研工作的制度,包括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等,然后采取定去活动制度,定期反馈制度,定期整改考评制度等提高我园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2)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教研组应重视课堂教学研究,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教师们在教研中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教研、科研合二为一,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果和教师的科研能力。

2、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开展“科研沙龙”、“专家论坛”、“青年论坛”等形式的活动,系统地对教师,特别是青年和骨干教师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科研指导,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并发挥科研组的作用,运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及时总结经验同时,对准教师的需求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激励教师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

3、建立初步的课题研究计划,落实课题的立项及研究工作。

科研室负责列出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作好课题立项、筛选、情报资料研究等各项工作。认真指导已开展区级课题《开展中大班户外混龄区域运动的实践研究》、《科学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主动探索的实践研究》和《利用生活元素促进中班幼儿音乐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研究》、《体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和《美术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借形想象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全面实施,采取科学的策略,探讨其方法、途径等,并作好结题工作。(二)2013.9—2014.9

1、形成以区级重点课题领衔的总课题,完善以教研组课题为子课题的研究模式。以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为导向,申报区级重点课题,并深入、细致地作好后续研究工作。一线教师根据区级重点课题在班组子课题的带领下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通过教研组把研究专题及实施方案落到实处,让课题与主题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推动我园科研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2、优化课题过程性管理,开展多样化的科研活动。

(1)以学习、个人反思的形式开展科研活动

园内定期开展科研培训、学习,在开展培训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经验反思成长。

(2)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科研活动

同伴互助形式的科研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来进行学习讨论。主要形式有:一是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科研主任牵头,由课题负责人针对课题内容公开展示相应活动,全园教师集体观摩、讨论、共同解决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学习。二是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公开展示活动。由课题负责人牵头,根据课题开展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开展示活动。

(3)专业引领式的科研活动

定期外请市、区级教育教学专家来校给教师做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新理念,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行为。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指导教师从实际问题入手,解决在科研过程做的问题。

3、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科研业绩档案

为每项课题建立课题的档案管理,把课题申报、课题计划、课题进展汇报、课题重大活动资料、课题测查数据等均进行系统的档案管理;并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业绩档案(包括教师学习情况、成长记录、论文、参加课题研究等资料),将优秀的科研成果汇编成册。

(三)2014.9—2015.9

1、创设良好科研氛围,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队伍

加强教研和科研的整合力度,发挥教育科研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为日常教育教学服务。“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为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教师人人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理念,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丰富行动策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创造机会让每位教师都参与科研活动,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有研究,人人有特色。

2、做好重点课题及相应子课题的结题工作

注重对区级重点课题的过程管理,实行科研课题组长负责制,按照规范的教育科研方法、原则、程序组织课题研究实施和结题工作。科研室继续深入课题组的结题指导、研究工作,加强对教育研究成果的收集、积累、推广,完善教科研实践、推进等一系列方案的实施。

3、开展各类推广活动,进行有效的成果展示

篇3:浅谈教育科研与幼儿教师的发展

1 教育科研提速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技能, 实施专业自主, 表现专业道德, 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 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不是“灌输”理论知识, 关键是要“发展”、“唤醒”教师已有的教育知识, 从而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愿望。因此, 做“研究型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一种新的理论趋势, 也正在成为幼儿教师必然面临的现实要求。

1.1 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角色确立

“教师即研究者”蕴藏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新《纲要》倡导“形成合作的探究式的师幼关系”, 教育研究有利教师重新定位专业角色, 完成角色确立。

1.2 教育科研是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 提高专业水平, 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育科研是联结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是学习和探究的有机结合, 是加速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最佳途径。

2 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依靠教师, 群策群力, 教科研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因此应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1 加强思想管理, 强化教科研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 能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教育的发展, 因此可以说, 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需要, 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需要。

2.2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

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尊重教师, 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与需求, 从实际出发, 了解教师研究的需要, 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 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 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 注重发挥群体的智慧, 集思广益, 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共同研讨, 提高活动的质量。

2.3 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

管理者要鼓励教师主动学习, 将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 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 努力发挥自身潜力, 促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幼教事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3 立足实际, 促教师发展———建立以教师合作探究为途径的教研模式

3.1 因势利导, 巧妙地利用时间

时间上的客观状况, 是影响教研活动开展的最大因素, 在缺少时间的情况下, 采取随机性教研活动和主题性教研活动。教师从自身能力出发选择的, 主动性增强, 而且教师轮流担任组织者, 从选择学习的主题到征求大家的意见、收集资料, 再组织讨论, 对教师而言, 更是一种锻炼, 也是自我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体现了人人参与教研, 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主体氛围。

3.2 形式多样的教研模式, 促教师成长

以“问题会诊”的形式, 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每位教师都应该是专业领域内的研究者, 教研活动更应注重发挥每位研究者的研究潜能, 鼓励教师多提问题, 提出好问题, 以案例分析或叙事的方式, 将问题呈现出来;连环跟进式教研, 促教师成长;重视理论学习与观摩研讨, 提高研的力度, 采取听与看相结合、听与行相结合、思与改相结合的原则。

4 探究反思与成长

如何开展科研工作,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以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这是目前摆在幼儿园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幼儿园的科研工作应从教师熟悉而擅长的日常工作出发, 在教学中探究, 在探究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4.1 教师要克服对科研的畏难心理

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心理学大师皮亚杰曾经倡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把教育学建设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命的学问”。“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新《纲要》所提倡的具有号召力的新观念广为传播。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 否则无法承担深化教育改革的重任。

4.2 教师要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研究蕴存于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要以研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日常工作。

4.3 教师要以探究的目光研究幼儿

幼儿教师的研究离不开幼儿, 最终的目标也是服务于幼儿。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尊重幼儿, 了解幼儿, 以探究的目光研究幼儿。

4.4 教师要以审视的目光反思自己

反思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倡“一日三省乎己”,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以审视的目光反思自己, 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工作, 积累经验, 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使之更符合新《纲要》的理念。通过反思, 教师能学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在反思中学习, 反思中提高, 反思中成长。

尊重幼儿, 了解幼儿, 并不是一句空话, 应当体现在行动上。一句不经意的话, 或许是孩子内心强烈的渴望;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 或许是孩子无数次努力的结果;一次错误的背后, 或许隐藏着孩子好奇、探究的科学精神……只有尊重孩子, 才会主动接近孩子, 才能破译孩子的密码,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为他们提供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只要仔细观察,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 我们将秉承“科研兴园, 科研兴教”的理念,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学习、合作、研究、反思中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 彰显职业魅力, 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在新《纲要》的指导下, 教师只要立足本职, 在日常工作中探究、反思, 就会不断成长, 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科研之门也会向我们敞开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陈琦, 刘德儒.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幼儿园教科研发展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第五十一条指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解决当前学前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又一次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大家都强调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改进、办园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或策略……”

多年来,我们幼儿园通过开展园本培训、专题研讨、现场观摩等活动,研究和解决了新纲要实施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大大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改革备课模式,还教师更多的创新空间。

我们实行了创新的备课形式——先讨论后书写,即同年级组的教师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先集中讨论教学活动的内容、目标、准备及过程设计,再根据不同经验教师的要求分层管理。还她们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研究幼儿,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因人而异的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创造。

2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育行为。

近年来,加大对教师反思行为的研究,鼓励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为与观念相结合,在教育活动中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由原先单一的课后反思转变为课前、课后的反思,由反思自我逐渐转变到反思自我和反思幼儿相结合。这样,教师们通过不断的反思,改善了教育行为,提高了保教质量,更激励了每位教师争当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的愿望。

3改变课程的研讨形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教学观摩课是开展教研活动一种常见形式,我园自进行园本教研以来,首先将公开课的开课形式由原来“各自为阵”式,变为如今的“同课异构式”、“连环跟进式”。教学研讨时,先确定一个教学内容,再由多名教师同开一节课或一名教师连续同上一节课,公开课研讨形式也由过去单一的课后评议改为如今的课前互助研讨、课中分析研讨、课后比较研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也能主动地和同年级组教师在课前、课后开展同课异构式的比较研讨,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自我,在资源共享中体验快乐。

4改变教研组组合形式,开展专题式研讨活动。

我们将教研组按平行年组组划分的小、中、大班年组教研组,每个年组教研组既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共同点开展了年级专题教研,又可以围绕幼儿园的教研任务分年级组开展讨论,确保人人有课题,个个是“专家”。

5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引導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家长充分参与,让他们与幼儿园教学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家园互动。

篇5:幼儿园教科研发展规划

科研论文:利用情境创设发展小班幼儿体育活动

[摘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是在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全力用脑去做事情。”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能引起幼儿极大兴趣,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幼儿的身心特点,运用故事、游戏、音乐等形式,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难以理解和掌握体育活动的规则和步骤。为此,教师可根据小班体育活动的需要和兴趣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从而使托儿置身于特定的活动情境之中。

[关键词]: 情境创设 小班 体育活动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将健康放在首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情景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景创设教学氛围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此看来,健康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处于重要位置。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园的教学情景是教师为教学活动有目的设计或设置的能引起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幼儿能“置身其中”的具体而生动的场景,在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我对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尝试:

一、以游戏发展情境

游戏是幼儿特别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选取优秀的游戏内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以不同的角色,借助体验角色情感、探索角色生活和创造性地表现角色行为等方式来满足自己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往往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来设计游戏情境,将身体动作、情节、角色以及规则组成等融入其中。托儿易在情境游戏中获得情绪、情感的体验及满足,并由此自然而然地习得动作的发展。比如,发展幼儿的手脚协调的动作,我创设了“小小蜘蛛侠”游戏。我幼儿在倾斜的垫子上通过学习做蜘蛛侠,利用上下肢的配合爬过垫子,不从垫子上滑下,完成任务。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会了手脚协调地爬、情感表现和合作意识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展。

二、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语言,从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种情境、情绪、情感,选择不同节奏、不同类型的音乐融入户外体育游戏中,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游戏情境,幼儿可以通过音乐所表达的不同内容轻松愉悦的参与活动,并伴随音乐所表达的意义进行各种动作的练习。如:由于欢快的乐曲可以活跃情绪、激昂的乐曲可以振奋精神、优美的乐曲可以调节情感,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音乐,以创设出不同的游戏音乐情境。比如,在体育活动《动物走路》中,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轻与快”、“轻与慢”。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师:小猫请坐下,(录音机里传出猫叫的声音)“老鼠来了,听”(放录音)“听了这个音乐,你知道老鼠走得快还是走得慢?是轻还是重”?(引导幼儿说出:又轻又慢)“对,这音乐就像小乌龟走路一样又轻又慢,好,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小乌龟慢慢走”(带幼儿走一圈)“再听!”(放录音)“听了这个音乐,你知道老鼠走得快还是走得慢?”(幼儿:快)“对,这个音乐就象汽车那样快,谁会学老鼠快快跑?(请2—3名幼儿学老鼠快快跑)好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学老鼠快快跑”(带幼儿走一圈),在不同的音乐中孩子们学会了听音走跑等动作的发展。

三、以表演体验情境

小班孩子喜爱看表演,更喜欢自己表演。因此,我根据体育活动的需要让孩子们担当其向往的角色,促使其带着角色体验的真切感受来表演体育活动内容。比如,我带孩子们开展体育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我创设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境活动,我将整个操场设想为大池塘,引导孩子们扮演小蝌蚪,我一边讲故事边带孩子们练习小蝌蚪游和青蛙跳的动作,幼儿在演绎故事情境中加深了对青蛙成长过程的了解,轻松学习了基本动作,又促进了四肢动作的协调发展,他们情不自禁地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活动,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以儿歌展现情境

在体育教学中,用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活动情境,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表演情境内容,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如:民间体育游戏《小老鼠上灯台》的目标是学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游戏进行时先将凳子排成一个圆圈,戴上小老鼠的头饰孩子们围站在圆圈我先引导幼儿伴着儿歌做热身动作,在巩固练习时又引导孩子们边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当念到“叽里咕噜滚下来”的时候,孩子们从凳子上往下跳。在故事《三只蝴蝶》中,我做了几只漂亮的蝴蝶,通过户外活动《追蝴蝶》,我拿着蝴蝶在前面跑,幼儿在后面追蝴蝶,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故事情境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情景式教学注重“情感”,同时也提倡“学以致用”,要把现在的体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情境中,充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除此之外,活动中老师还要结合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要让幼儿由被动模仿变为主动探索,关键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如果学习活动只是机械模仿,那么,幼儿仅仅是被动地去做教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即使他们学到了些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做,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性,影响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发展。

篇6:幼儿园教科研发展规划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内容摘要】 当代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而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需要我们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继而提供较既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引导其自主探究。

关键字:自主 探究 科学活动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处在这样一个生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就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那么,如何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投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捕捉兴趣,引发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天生好奇、好问、好探究,特别喜欢新奇事物。科学无处不在,幼儿身边一样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幼儿的科学探究要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孩子们的兴趣;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抓住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能巧妙地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探究的对象,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机会。

我实习期间曾见一位老师在上中班《感官总动员》的观摩课上出现了这样的突发状况:当老师让小朋友们尝一尝、比一比小碟子里的各种食物的味道时,一位小朋友突然站起来说到:“老师,太辣了,我要喝水!”当时,班级里顿时混乱起来,不少小朋友也跟着学样,纷纷吵着要喝水。这时该怎么办呢?让小朋友喝水吧,会破坏教学计划,不让吧,那么多老师看着,场面无法控制,授课老师无法下台。我正思忖着时,只见授课老师先安抚了下幼儿,接着马上提问:“为什么你觉得辣了会想到喝水?喝水真的能解辣吗?我们一起喝水试试,看看是不是真的能解辣。”授课老师巧妙地接住了幼儿抛来的“球”,并将“球”抛还给孩子,很好地抓住了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并成功地将其成为本课的亮点。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了其独立探究能力。

二、提供材料,激发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提供活动的条件。” 幼儿认识事物大多依赖直接经验,“有材料陪伴”的学习是幼儿的学习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提供与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并给予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提高探究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认为,活动的材料是发展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必不可缺的部分。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孩子的发现需要时间,探索需要过程,教师只有把这些时间和过程留给孩子,才能真正促使孩子的探究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在材料的投放中,我觉得最为重要的还是区角材料的投放。

区角是幼儿经常光顾的活动场所之一,区角的材料投放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要有利于发展其自主探究的能力。我所在实习的幼儿园活动室里都有几盆小植物。一天,有个小朋友非常焦急地跑来问我:“老师,那边有一盆小花要死掉了。”怎么回事呢?我赶紧跟着孩子一起去看。原来呀那盆小花放得太角落了,保育阿姨浇花时把它遗漏了。我马上顺势引导孩子:“呀,小花好好得怎么会快死了呢?”马上就有小朋友提出猜想:“是不是谁把它弄死的呀?” “肯定不是的,小花的身子好好的呢!”另一个小朋友反对道。“是不是它没喝水干死的呀?”佳佳看着小花若有所思道。我一听马上乐了,佳佳观察得真仔细。当佳佳提出看法后不少小朋友表示赞同。“肯定是干死的,看,其他小花的花盆里湿湿的,就这盆里的土是干的。”小敏脑筋一转:“要不我们给小花浇点水吧,说不定它就好了呢!”“好的,我马上去弄水。”小嘉兴冲冲地边跑边说。跑了一半,小嘉突然又回来了,他抓着脑袋问其他小朋友:“小花要喝热水还是冷水呀?”一小部分幼儿说喝热水的吧,小朋友渴了也喝热水。也有不少小朋友都说应该是喝冷水的,热水会烫坏小花的。争论不休时,小朋友们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我,我给了幼儿明确的答案:小花要喝冷水的,水太热了会烫坏小花的。于是,小朋友们又兴冲冲地给小花浇水去了。之后,孩子们对角落的那碰小花倍加关爱,是不是看看它们长好了没有,在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下,两星期后,小花又慢慢有生气起来,孩子们都很开心。这次活动,我完全是观察者。其实,孩子们并不向大人们想得那样无能,只要我们稍加点拨,他们自已可以探究,发现。而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是引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能自主建构知识。

三、贴近生活,选择内容

科学源于生活,起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 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学习特点 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 时,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组织教学活动,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走进自然,细心观察。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我们应带领他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因为大自然蕴涵着无限的奥秘与乐趣。我所在实习的幼儿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幼儿园附近的田野、工厂、社区等都是幼儿学习的好教材。在一次“寻找秋天”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们来到野外郊游,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观察树叶的变化,看落叶飞舞,看小草枯黄,看菊花开放,看农民收割„„让孩子们在真切的生活中感悟秋天。

第二,走进社区,外出参观。社会资源的利用,既可弥补幼儿园科学教育设备和资料的不足,又可以使幼儿在社会大环境中亲自感受体验,获得广泛的感性经验。例如:在“走进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幼儿园就带领全体幼儿参观“农民的收割劳动”,让幼儿亲眼粮食丰收的全过程,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次的参观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科学的机会,也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经验和生活。

第三,利用电教,解决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电视机、VCD机、摄像机、电脑等一些先进的科技产品已越来越生活化,电教资源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中也有着一席重要之地。电教资源具有视听结合直观形象的优点,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它能使抽象的现象具体化,间接的经验直接化。在“稻谷熟了”的活动中,幼儿对稻谷变成米都很有兴趣,但光靠图片理解又不深,于是幼儿园的老师们就把稻谷变成米的经历给拍了下来,让幼儿观看。许多幼儿看了后才恍然大悟:原来稻谷是这样变成米的。

篇7:幼儿园教科研计划

新的一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

1.做好科研指导和服务工作,为教师科研提供条件,帮助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教师不断获得成功.

2.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对实验课题要根据实验计划认真实施,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要动员教师“人人关心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积极建设科研骨干队伍。

3.做好科研成果的发表和推广工作。做好教师论文的征集、上送工作,提高参赛率,提升获奖率。

将要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的教科研意识。

发挥理论学习上的推动作用,结合学习材料和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实际,及时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使广大教师明确“教科研必须服务于教育教学,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思想,逐步形成“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改革,以改革求发展”的教科研氛围。

2.本学期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尝试组建“学术沙龙”。拟为骨干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舞台,参加的对象为全体教师,以“论文发布会”形式不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要求参加“学术沙龙”的教师汇报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探索和思考,汇报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成果或撰写的论文,争取有一篇教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幼教文案《幼儿园教科研计划》。

要求4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年必读一本以上教育理论专著,通读两本以上幼教学科专业刊物,精读教育刊物中若干篇重点文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每周摘录一篇教育摘记,由年级组长每月检查一次。

3.规范课题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现有课题的常规管理,促进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科研的实效性。

(1)要制订好本年度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上好实验课,写好论文,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

(2)建立健全学习和交流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3)加强幼儿园的“听读识字”“音乐素质训练”“多元智能”“道德启蒙教育”“美乐蒂英语”课题的实验研究。

4.激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参加论文的评比。

年级组长将更好地负担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市级以上的有关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反馈给教师,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论文评选。

积极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要求4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写出至少二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教育教学随笔,通过筛选,鼓励教师向各级报刊杂志投稿。

5.继续办好家教导报,增强服务意识。

定期出刊家教导报,使家长、教师及时了解园内外最新教育动向,了解教育信息,学习教科研知识。

篇8:《幼儿园教师教科研写作》评介

全书共十章,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日常教研写作, 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 就教师日常教研该如何写作进行了探讨。针对有些教师认为教师研究写作就是教师论文写作的观念, 作者指出, 教师的专业是教育教学, 教师的本分是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 因而教师的研究写作首先是一项实践性的事业, 是针对教师日常教研的写作。教师日常教研写作主要是写生活琐事, 写教研感悟, 写教学故事, 写身边的人和事, 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师可通过日常教研写作形成写作习惯, 提高反思水平, 促进专业化发展。

第二部分是学术研究写作, 包括第四章到第九章, 就各类形式化研究作了细致介绍。作者首先介绍了学术论文该如何写作。 作者指出学术论文写作的重点不在于修饰、意境, 而在于科学、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论文写作要求主题新颖前沿、结构规范、行文 表述严谨。随后作者介绍了课题申请与论证的写作。研究课题都是由研究 问题衍生来的, 作者就如何寻找和确定研究问题, 如何从研究问题转到研究课题, 以及如何撰写课题论证报告都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接下来, 作者从研究方法入手, 分别介绍了观察研究、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该如何进行和撰写研究报告。第六章是观察 研究与写作。作者从幼儿成长袋入手介绍了幼儿园中的观察和观察 的意义。随后就如何确定观察目标、制订观察计划、把观察格式化、观察资料的分 析以及观察研究报告的撰写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第七章是访谈调查与写作。作者结合各种实例介绍了访谈研究的设计、一般步骤、实施技巧、资料整理 和访谈报告的撰写, 特别是针对儿童如何来实施访谈确保所获取信息的信度与效度对于 幼儿教师 有很大的 启发。第八章是问卷调查与写作。作者就问卷调查的特点、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报告的写作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第九章是学前教育实验研究与写作。作者首先对学前教育实验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随后介绍了学前教育实验设计的类型, 最后介绍了学前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

第三部分是总结篇。谈论如何在幼儿教师写作实践取向与学术取向之间搭建桥梁, 促进其融合。作者从学前教育研究一直存在学术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争执谈起, 认为指向学术的研究与指向实践的研究、指向学术研究的写作与指向实践研究的写作并不存在矛盾, 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转换。幼儿教师写作应包含着实践写作和学术研 究写作两大类。实践写作一般以幼儿教师自身及同伴为研究对象, 反思自己的所思、思想、所行, 书写自己与同伴的故事, 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学术写作一般以第三者为研究对象, 有着标准化的研究程序, 有形式化通用语言。实践写作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改进教学方式;学术研究写作有利于幼儿教师在借鉴别人成果经验时, 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自己、改进自身。它们都有助于幼儿教师的发展, 是面对不同的问题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要采取的不同方式。最后, 作者指出幼儿园教师的写作不完全是在写作本身, 教师要坚持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反思。

上一篇:区委宣传部2011年度精神文明工作方案下一篇:项目开工祝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