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内容

2024-05-04

共性内容(精选8篇)

篇1:共性内容

共性内容

1.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超许可范围从事生产经营建设,以及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应关未关或关闭不到位的;

3.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及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规定的;

4.瞒报谎报事故,以及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5.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6.非法用工、无证上岗的;

7.作业规程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

8.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9.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10.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

11.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定修订演练不及时,以及自救装备配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12.新材料、新设计、新装备、新技术未经安全检测核准投入使用的;

13.其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重点行业领域的内容

1.煤矿。

被兼并重组煤矿需变更相关证照而未按规定变更擅自组织生产的;以技改名义违法生产,甚至不技改只生产的;未按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设计组织生产的;私挖滥采、超层越界开采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或防突措施效果未达标的;9万吨/年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隶属的煤矿企业未经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擅自组织生产的;在抽采未达标煤层进行采掘生产的;水害威胁严重、煤层易自燃发火矿井防治措施不落实,责令停产整顿仍继续生产的;“批小建大”、“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建设的;矿井1个月内3次以上瓦斯超限未按事故调查处理或瓦斯超限被责令停产整顿仍组织生产的。

2.非煤矿山。

非法盗采、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的;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未按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设计组织生产的;超计划开采国家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矿种的;地质勘查单位、采掘施工单位在登记注册的省(区、市)以外地区从事作业,未向作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的;将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的。

3.道路和水上交通。

营运车辆驾驶人超速、超载、超员、疲劳驾驶,以及无驾驶证、驾驶证与所驾车型不符、无从业资格证驾驶运输车辆的;客运车辆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的;旅游包车未取得包车证或持空白包车证的;非客车(船舶)违法载人的;不具备营运资格车辆非法营运的;非法改装车辆从事运输的;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的;未经批准的渡口渡船非法经营的。

4.建筑施工。

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的;施工单位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的;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无操作证书,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

5.消防。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的;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单位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单位建筑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擅自关停,或者消防控制室人员没有持证上岗、不会操作设施设备的。

6.危险化学品。

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未经正规设计,以及未通过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并已建设、投入生产运行的;未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未进行评估或评估未通过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整改而继续生产、经营的。

7.烟花爆竹。

“一证多厂”、转包分包及多股东各自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违法生产经营礼花弹或违规使用氯酸钾的;违规跨省(区、市)运输黑火药、引火线,以及将烟花爆竹产品与黑火药、引火线混装运输的。

8.民用爆炸物品。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从事生产、储存、运输、经营、建设的。

9.冶金。

违法违规在煤气区域进行作业的;违法违规在有限空间进行作业的;违法违规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作业的;违法违规进行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

篇2:共性内容

乡 镇

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25分)

1、班子团结,作风优良,事业心强,与时俱进,争先创优,领导作用发挥充分;开展调研工作,年内完成1篇以上调研任务。(6分)

2、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执行“两个会议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公示等制度。(5分)

3、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浙江省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实施细则》、《岱山县机关事业单位股级干部聘任(任用)工作暂行规定》等办法,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重视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严格执行党和政府有关离退休干部政策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岱委发[2007]53号文件精神,重视老干部工作,进一步落实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落实村主要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6分)

4、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制定和落实人才相关政策制度,积极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有计划地做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使用工作,人才工作有一定的经费投入,积极开展人才工作调研活动。(4分)

5、有计划地组织参加县里组织的学习会、报告会;运用多种形式抓好本机关日常教育管理和业务知识培训。(4分)

二、党风廉政建设(15分)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每半年一次研究 部署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及时制定计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2分)

2、深化惩防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乡镇2008-2012年惩防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案,落实各项任务。加强重点构建,完善乡镇招投标中心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对乡镇和渔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落实上级布置的各项宣教任务,加强信息报道工作。(3分)

3、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规范运作;推进村级财务审计、流水账式财务公开,深化村务公开;规范村级接待、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和通讯话费报销等行为,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开展“渔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5分)

4、深化作风建设。落实党内监督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班子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消费卡结算、公车管理和公务外出学习考察、公休疗养等制度;开展乡镇中层干部向服务对象公开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活动,按要求开展以加强效能建设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3分)

5、加强信访和案件查办工作。畅通渠道,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投诉;履行案件查处职责,严格执行纪律惩戒规定。(2分)

三、基层组织建设(30分)

1、扎实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好3个阶段6个环节各项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发展。(6分)

2、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建立完善以“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四百工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三位一体”服务机制,加强服务团队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日常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利用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解决基层群众实际问题。(5分)

3、大力开展“四争一树”活动。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和要求,落实有效举措帮扶争创对象创业创新,在7月底完成2009年各类争创目标,并做好2010年争创对象的培育和帮扶工作。(4分)

4、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在渔农村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加大“五好”创建力度;在非公企业全面开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活动;在城镇社区实施“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同时,依托县属部门与渔农村社区结对活动,着力打造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体制。(4分)

5、实施渔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重点组织开展一期村干部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培训班;制定完善渔农村社区干部管理和考核办法,在市委和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提高渔农村社区(村)干部的报酬待遇。(3分)

6、做好党管武装工作;依法履行乡镇人大主席团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乡镇工、青、妇活动开展正常,已建工会企业实施厂务公开制度、建立职工(职代会)大会制度达到70%以上;50人以上非公经济组织工会组建率达90%以上;已建工会中“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率达90%;乡镇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签订率达90%”;培育工资集体协商示范点至少1个;全年开展劳动保障监督检查活动至 少1次;广泛开展“学礼仪、展风采、促和谐”主题活动;完善巾帼维稳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建立“新居民妇女平安之家”或“新居民妇女联谊会”;积极组织妇女参与远程教育,建立“妇女代表教育积分制”管理办法;深化“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和“岗村结对”活动。完成乡镇团组织换届工作;深化“基层示范团委组织”、“区域整体化建设示范乡镇”、“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号”争创活动;开展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工作;实施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工程(四助:助困、助学、助医、助业);加强渔农村特色义工工作;开展渔农村青年文化娱乐活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各项科普活动。(8分)

四、精神文明建设(30分)

1、积极开展文明乡镇、文明社区(村)创建活动;落实社区(村)精神文明建设考评机制;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渔农村社区道德点评台、城镇社区和谐倡导栏建设活动;镇容村貌良好。(4分)

2、加强宣传信息报道工作。按规定向县委办、县府办等定期报送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参与对外宣传,做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宣传工作。(3分)

3、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通过乡镇、社区(村)宗教管理工作网络开展相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坚决抵御境外非法宗教渗透;实现小宫小庙“零增长”,坚决抑止小宫小庙翻建、扩建现象,掌握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的相关情况。(4分)

4、贯彻县委《关于建设“平安岱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大力推进乡镇综治工作中心、规模企业、社区(村)综治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平安乡镇”、“平安社区(村)、”“平安企业”等创建活动措施落实,成效明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防范大力推进,外来人口等特殊人群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建立健全维稳机制,主动掌握社情民意,部署落实各项维稳措施,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8分)

5、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政务督查工作。落实“五五”普法,推进依法治理。(2分)

6、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信访基层基础建设,探索信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有效化解信访矛盾,严格控制进京、赴省、去市上访。(5分)

7、计划生育率、人口计生基础知识知晓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统计误差率、群众满意率等主要指标达到目标要求,无行政侵权及重大统计事项、外出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基层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开展无偿献血活动。(4分)

县 属 单 位

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30分)

1、班子团结,作风优良,事业心强,与时俱进,争先创优,领导作用发挥充分;开展调研工作,年内完成1篇以上调研任务。(8分)

2、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执行“两个会议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公示等制度。(6分)

3、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浙江省党政机关竞争上岗 实施细则》、《岱山县机关事业单位股级干部聘任(任用)工作暂行规定》等办法,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重视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严格执行党和政府有关离退休干部政策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岱委发[2007]53号文件精神,重视老干部工作,进一步落实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落实股所级干部(经济单独核算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8分)

4、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制定和落实人才相关政策制度,积极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有计划地做好本系统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使用工作,人才工作有一定的经费投入,积极开展人才工作调研活动。(4分)

5、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运用多种形式抓好本机关日常教育管理和业务知识培训。(4分)

二、党风廉政建设(20分)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每半年一次研究部署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及时制定计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2分)

2、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2008-2012年惩防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案,落实各项任务。加强专项构建,强化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监管,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公有房产出租管理等制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办证时效;抓好行业行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5分)

3、深化作风建设。落实党内监督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班子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消费卡结算、公车管理和公务外出学习考察、公休疗养等制度;深化部门中层干部向服务对象公开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活动,按要求开展以加强效能建设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8分)

4、加强信访和案件查办工作。畅通渠道,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投诉;履行案件查处职责,严格执行纪律惩戒规定。(3分)

5、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落实上级布置的各项宣教任务。加强纪检监察信息报道工作。(2分)

三、基层组织建设(15分)

1、扎实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好3个阶段11个环节各项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发展,深入推进以“关注渔农业、关心渔农村、关爱渔农民”为主要内容的“三关”活动。(5分)

2、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大力支持、精心组织“下村帮扶共建小康行动”,建立长效式共建、联村式服务机制,督促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着力打造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3分)

3、机关党组织作用发挥明显。机关党支部各项制度健全,活动开展正常,台帐记录清晰。认真组织开展争创“三个好”活动;落实党员“政治生日”谈话制度;实施机关党建“三培养”活动。(3分)

4、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每月不少于2次开展党员集中学习,党员电化教育全年不少于6次。对外出流动党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加强日常联系沟通,记录清晰。(2分)

5、工、青、妇组织健全,制度落实,各项活动开展正常。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各项科普活动。(2分)

四、精神文明建设(35分)

1、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抓好城乡结对、社区共建、军民共建活动,加强干部队伍诚信、礼仪、道德教育,开展和参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8分)

2、加强宣传信息报道工作。按规定向县委办、县府办等定期报送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参与对外宣传,做好大力推介岱山宣传工作。(6分)

3、贯彻县委《关于建设“平安岱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落实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工作有成效。(8分)

4、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政务督查工作。落实“五五”普法,推进依法治理。(2分)

5、加强信访工作,探索完善信访工作新机制,强化信访信息网络,有效化解信访矛盾,严格控制进京、赴省、去市上访。(7分)

篇3:共性内容

(一)纪实摄影更多地传达摄影者本身的内心世界,而时尚摄影则更多地传达被摄影者即模特的内心世界

无论对于时尚人像作品还是纪实人像作品,情感永远是一幅摄影作品的血脉,摄影就像是无声的音乐,能够进入人们心灵的作品才能够称之为好作品并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只有情感的传达才能够将一幅平面化的照片变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在情感的传达方面,纪实人像更多地体现出摄影者的内心所想,而时尚人像则更多地体现模特的内心情感,包括其性格、欲望等, 这一点在很多的经典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在时尚人像作品《欲飞》中,模特身穿用鸟的羽毛做成的服装,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笼子里,做出想要展翅飞翔却难逃束缚的样子,清晰地表现出模特渴望自由,对于现实束缚极度无奈厌倦的情怀,通过对模特内心的展现来迎合大多数人的共同欲望,引起人们的共鸣。时尚人像并不仅仅需要外表的华丽与惊艳,更需要模特最大限度的表现力, 而真正的表现力就在于内心世界的透明,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表情、形体及造型表现出来,这也是很多经典时尚作品的经典所在,即外表与内在的融合展现。纪实摄影主要表现摄影家对环境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早期的纪实人像大多以战争或政治事件为主题, 纪实摄影师大多在充当一个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但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记录事件本身,更要传达出事件所反映的中心思想,这就需要摄影者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以及能够对于事件中心思想正面诠释的态度, 这样才能呼吁正气、抵制恶气,所以摄影者在拍摄一幅纪实作品时的内心所想是非常重要的,而摄影者的内心则体现在他镜头下作品的内容、拍摄角度等方面。摄影师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是用照相机来做社会批评的先行者之一,她的作品《等领救济粮》拍摄的是一次水灾之后的场景,画面上巨幅海报上的标语写着: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标准。美国当时的生活方式是最优越的,而海报前却是排着长队、等候领救济粮的灾民。这种刺眼的对比出现在生活中,并且被伯克·怀特女士迅速地捕捉下来,这种效果远不是枯燥的文字所能描述的。图片中无不反映着摄影师人道主义的同情与关怀,并且我们能够从中看出摄影师在拍摄这张作品时的心情和她明确的态度。这就是纪实人像作品所应该传达出的情感。

(二)纪实摄影相对于时尚摄影,所包含的信息量更为丰富

时尚所体现的是一种潮流与美感,它所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视觉的震撼和美的享受,而纪实摄影需要通过镜头揭示出世间的不公、黑暗、动乱及剥削,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改革性,在一张照片中不仅记录一个、几个或更多的人,更是记录一个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背景乃至整个大的社会背景制度,所以纪实人像的镜头下必须包含着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摄影师罗思坦的作品《亚特莉亚·班朵夫》中拍摄的是一个黑人女孩通过一个极其简陋的木屋的小窗子向外看,打开的窗户上贴着一张画报,画报上是一个看上去很富贵的中产阶级白人妇女, 手里捧着一大盘面包,画面中的两个内容明显地传递出种族歧视和社会各阶级间的严重不公平,摄影师用这种夸张又滑稽的对比强烈揭露和讽刺社会制度的不公,这张照片所包含的信息,远比一大篇文字来得明确。相比之下,在信息量方面,时尚人像向人们传递的只是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并没有纪实人像作品一针见血的丰富信息。在时尚作品《力与美》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力量,没有穿透力的信息,却展示着一种生命的美与力量。

二、时尚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共性特点

(一)时尚摄影与纪实摄影都在印证着一个时代的特征

在不同的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审美标准以及价值观都是截然不同的。图片是一个时代最好的见证, 时尚人像和纪实人像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目标,却都在证实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时尚摄影不仅是一种人为的视觉形式,它更能准确细微地记载时代的变迁,能够如实反映社会面貌,亦步亦趋地与文化艺术同步发展。而同样的,纪实摄影也是一个时代的反光镜。 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所拍摄的作品《老北京》,通过窗户框景式的切割,将60年代老北京的风情真实而完整地展现出来,给人们心中对老北京的记忆留下抹不去的珍贵影像。

(二)时尚摄影和纪实摄影对于社会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篇4:赢者的共性

2.他们喜欢标新立异,是不服管的人,因为服从规则就不可能创造规则。这些成功的人总不那么乖,总是违反游戏规则,因为他们在创造新东西,而创造新东西的人是世界的领导者。当然前提是,他们具备智慧。

3.他们总是能进入专注的境界,即便喜欢一个小东西,都让人感觉到他们痴迷的状态,总比别人愿意投注更多精力。能专注做事情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专注的体验,专注的能力可以后天训练出来。禅学里有一个故事:一位和尚三十年如一日地打坐念经,始终无法参透佛法。在他每天去佛堂的路上,长满了牵牛花,每年开得很热烈,他无心顾及。有一天,他关注到一朵牵牛花,驻足了一天,突然感悟,他和花同时感受到佛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狂热专注地投入一个东西,那么他对生命的感悟是肤浅的。智慧的发展,有时候靠我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件事情,把整个身体、精神、情绪都揉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就是专注,此刻,生命的感悟就会加深。

4.他们往往都有一些灾难性的经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温室里的花朵,成长得很顺的孩子很难成为一个行业里面的佼佼者。

5.他们个性比较坚忍,不达目的不罢休。有时候可以忍耐,但是决不放弃,内心的东西不容易更改,总会朝着自己的愿景去做。

6.他们都具备一些智慧,比较聪明,爱学习,知识吸收很快。心理素质和智慧也是决定成功的要素。

7.还要有温暖的家庭。所有伟大的人,跟妈妈的关系都是伟大的,都是非常深的。他们从小对母亲认同,彼此感情很深。

篇5:共性内容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2018年落实党建主体责任

清单(共性内容)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2018年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清单(共性内容)

项目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备注

一、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

(一)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1.用好梧州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创新优化党性教育方式,切实提高质量和效果。

2.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按要求学习传达纪念周恩来、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等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有针对性地丰富党性教育内容。

3.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和党章学习。把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1.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准则和自治区党委相关制度规定。

2.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自觉接受监督,着力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三)落实巡察任务1.落实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实施意见。配合市委做好对我委的巡察工作,并认真做好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一)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及《新时代面对面》等。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和我市相应文件情况。

2.组织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培训,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直工委的安排,选派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其他党员干部参加相应的集中培训。

3.落实好“四学”制度,抓好党组中心组学习。

4.持续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学习宣讲。

(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1.组织全体党员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以“一学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问三担当”和“对标先进、最快最好”党员先锋大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突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突出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解决信念不坚定、宗旨不牢固、初心缺失、使命感不强、担当不力等突出问题,以直抵人心的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三)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1.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坚持每月“3+X”模式的党员活动日制度等有效做法,组织开展党员过政治生日。

(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析研判,及时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每年至少2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意识形态工作。

2.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三年一工程”、第十五届梧州宝石节等重大主题、重大会议、重大活动做好宣传报道。

3.积极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及时受理回应有关发改系统和物价等方面的网络问政平台网民的留言,办结率达100%。做好每季度一次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功能,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一)加强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1.严格落实《中共梧州市委常委班子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的23条措施,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规范化运行。定期对领导班子进行分析研究,全面、准确了解领导班子运行情况、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和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强化动态管理。

2.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上讲台、中心组学习和行动学习等学习研讨方法,用好“讲习所”、“支书讲堂”、绿荫党校等学习的平台和载体,建立领导干部考学制度。

3.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推进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4、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市直工委的统一部署,配合开展“一联三促”主题活动。

(二)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1.深入扎实开展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六大行动”。开展社区信息化服务群众大行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行动;开展党内关爱大行动,对困难党员、老党员开展帮扶活动,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落实谈心谈话、入户走访、慰问帮扶等机制。

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深化“双联系”活动。

三、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功能,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二)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3.以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评议党员制度为重点,持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三)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1.按照党员身份、分布、职业等不同类别,探索开展党员分类管理,建立党员档案分级分层监督检查制度。

2.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大对困难党员、老党员关心慰问力度,推动党内关爱全覆盖、常态化

四、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

(一)持续整治“四风”问题1.坚持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落实情况实行常态化监督检查,紧盯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明察暗访、专项检查、交叉互查,持续从严查处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问题。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及《中共梧州市委员会修订印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梧发〔2017〕21号)情况。

2.开展“纠四风、促落实”专项整治工作。

3.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工作方法,建立和完善民意调查制度等。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同干部群众谈心、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制度。

(二)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加强纪律教育1.及时在党内通报典型案例,使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2.坚持以案促教,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用先进事迹教育人、引导人、带动人,继续开展“勤廉榜样”宣传活动,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三)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1.落实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机关党委定期向党组报告工作制度。

2.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内征求意见制度,落实上级组织在作出同下级组织有关重要决策前征求下级组织意见的制度,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向上级党委报备制度。

3.配合上级党委做好对我委落实民主集中制等情况的专项检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出台的重要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督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四、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

(三)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4.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按照党务公开目录,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加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

五、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一)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1.及时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等问题。

(二)严肃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1.紧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三讲三督三保障”活动。及时向全体党员干部传达市纪委有关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的典型案例通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1.认真落实《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篇6:往来款共性问题

(一)不定期对账。有些企业由于疏于对往来账款的管理,不能做到定期与相关单位核对账目,特别是欠款企业,往往对债权人的对账要求持抵触态度,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往来账款账目不清,为今后的催款、清理带来困难。

(二)往来账款不定期清理。有些名存实亡的往来账款长期挂账,如坏账不及时报损、处理,不需付债务不及时报批做营业外收入等,均造成往来账款账目混乱。

(三)对已销账的往来款管理不善。如已作坏账的应收款,收回时作为账外小金库,甚至公饱私囊;不需付的款项,付出作为账外资金,或被个人贪污。

(四)利用往来账款调节利润。

(五)出租出借账户或为他人套取现金。企业往来账中有些一进一出的款项,无明确经济内容,实际出借账户为他人转款,违反财务管理规定;再如有些业务员,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以备用金名义领取现金,然后通过银行转账还款,实际是为他人套取现金,违反了现金管理规定。

(六)往来款账务处理不规范,往来账账户之间不按业务内容记账。如有些与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再如不屑一户但无法查清的应收、应付款余额相对冲。这样不便于企业根据不同往来账款的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往来账款涉及到企业日常经营及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往来账中的问题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弱点和缺陷。要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加强整个社会的制约机制外。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角度来讨论如何加强往来账款的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防止资产流失。

本文拟从五个内部控制构成要素来分析造成往来账款中诸多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一、控制环境

从目前企业现状来看,首先,有些企业从领导到员工都没有充分重视往来账款的管理。有些领导财务知识有限,他们无法将应收款项与公司实实在在的资产联系起来,因此也就无法将应收款的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其次,有些企业往来账款的形成与领导个人行为有关;还有些领导只管任期内业绩、不重视现金流量;甚至有些企业的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反而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这样的企业难免出现往来账款混乱;再者,企业中普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也会造成往来账款管理的混乱。

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使内部控制成为管理者真正的需求,这就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基础上选用业务素质好,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员工,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便可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二、风险评估

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对往来账款的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因此也没有对往来账款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对往来账款进行管理。事实上,往来账款账目不清,内容混乱,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且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会使少数人有可乘之机,因而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企业从业务人员到管理人员,都应认识到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要按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分析与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

三、控制活动

往来账款中出现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企业缺乏相应的控制政策及控制程序,或有了这些政策和程序却没有执行。这些政策与程序主要指岗位分离、授权批准、文件记录、预算控制、实物保全等。下面针对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应建立哪些相应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一)涉及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

1、企业应制定信用政策,确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含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折扣率)及收款政策,对客户的赊销均应被授权批准,客户信用期限、额度的调整必须经过相应权限审批人员审核批准。

2、销售部门应对赊销客户信用进行调查,对其尚可使用的信用额度等进行审查并按客户设置应收款台账,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企业会计人员应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提供给财务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销售部门,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应督促销售人员催收。

3、企业应分部门、分人员下达销售货款回笼率,按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对于逾期未还款应组织人员催收,并要求客户提供担保、抵押等条件。如果可能,采取法律途径解决。

(二)涉及其他应收款的内部控制

1、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货币资金的收支与记账分离,货币资金的经办人员与资金收支的审核人员分离,这样可以防止恶意串通。

2、建立备用金领用和报销制度。为加强管理应尽量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备用金应实行专人保管,并在规定期限内报销;备用金的领用和报销,应根据金额不同建立授权和批准制度,报销时应按领取时用途报销;年终应全部收回,次年再借。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期报销的职工应予以一定处罚。

3、存出保证金应有很关的凭证,并应有授权审批手续。

4、所有其他应收款应定期清理,制定催款制度,防止出现坏账。

(三)涉及预付账款的内部控制

1、进行适当的岗位分离:付款审批人员不能办理寻求供应商和索价业务;审核付款人员、付款人员、记录应付账款人员应进行岗位分离,以防止舞弊发生。

2、对预付货款的商品及客户进行市场及信用调查,预付货款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执行;防止企业多付或有不必要的预付款发生。

3、建立催收货款制度,建立坏账审批制度。

4、采购人员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定期轮换,以防止采购人员与供货商联手舞弊。

(四)涉及应付账款的内部控制

1、采购审批人员、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储存人员、财会记录应实行岗位分离,以防止串通舞弊。

2、定期分析应付账款,规定付款顺序,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配合,在企业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先付有折扣的货款。

3、制定应付账款清理计划,对长期无人追索的款项应进行调查,确属不需付的账款,应报有关领导批示,及时转入收入账内。

4、建立双方定期对账制度,以防止双方业务人员串通舞弊。

(五)涉及其他应付款的内部控制

1、实行岗位分离,房屋、设备、场地等的租赁人员、审批人员、记账人员实行岗位分离;废旧物资、材料、包装物的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审批人员、记账人员等实行岗位分离。

2、定期对其他应付款进行清理,有不需付的款项应及时做账务处理。

四、信息与沟通

往来账款中问题较多的企业往往在信息沟通方面做得不够。首先,财务人员没有定期向相关业务人员报送与其业务有关的应收、应付余额、账龄、风险分析等资料,并且由于企业没有相关的收款、报销等时间的规定,财务人员也不便于与相关人员进行往来账款清理进度及计划方面的交流;其次,财务人员也不能做到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风险分析报告及解决方案,因此主管领导也心中没数;再者,企业间由于缺乏定期进行账目核对工作也会造成企业往来账的不准确。所有这些都影响往来账款管理。

为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管理当局、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及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交流,相互配合,上传下达,共同做好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

五、监督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的指示得以执行的程序、制度,还包括对整个控制活动的监督。而内部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主要职能。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由于其定位、人员、独立性、审计范围等原因的限制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内部监督作用,特别是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与监督作为经常性项目的很少,这就无法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篇7: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走向“文化化”,成为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现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世界一流企业或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具有共同特征,其中均推崇诚信、创新、开拓进取、以人为本、善于学习等价值理念。学习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正处于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企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烟草;企业文化;探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已成为当代社会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重要原因,并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烟草企业文化通过多年的沉淀,应该是一种既体现社会主义方向,又有烟草行业和企业个性,融员工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生活情趣、职工技能为一体的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成熟企业而言,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影响,但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国内外对此有多种解释,但其基本含义是确定的。笔者所谈及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特有且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1]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一个的有机体系,总体上可分为四个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笔者重点探讨的是促进企业文化各组成部分有机发展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思想等,它们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

二、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烟草行业目标单一,受经济利益和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主观上学习的意识不浓,价值观念淡薄。不少人认为,在烟草企业只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多销售卷烟就是多创经济效益,文化学习与经济效益关系不大,学不学无所谓。因而在政治和业务学习中比较敷衍,不感兴趣。部分员工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信念淡化,道德滑坡,懒散、中庸、按部就班等无作为的思想意识倾向显露出来。长期以来习惯于上级叫怎么干就怎么干,领导怎么吩咐就怎么干,创新精神不强或者不想去创新,省一事少一事,觉得反正工资不少拿一分,不想作为。

2、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没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学习成为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差事。而且学习针对性不强,学习的内容不够广泛、形式不够多样。

3、盲目效仿,华而不实。看到系统单位搞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很快,就跟着效仿,视企业文化为时尚,热衷于做秀、搞花架子、生搬硬套,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喊喊口号、贴贴标语,开展一些文体活动而已,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杂乱无章。

4、思想浮躁,急功近利。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觉得别人都在搞,自己不能落后,于是抄袭之风盛行,把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庸俗化。管理层根本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什么样的企业文化适合自己。一味地贪大求洋,在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依靠烟草行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大把大把地花银子请专家、聘顾问,到头来是费时费力、一无所获。

5、朝令夕改,随心所欲。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全员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其战略、理念、共同价值观等一旦形

成,就必须持之以恒贯彻实施,而我们往往以改革、创新的名义,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动辄就拿出来修改修改,使职工莫衷一是、不知所措,长此以往,企业文化建设必然无疾而终。

三、创建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议

大凡优秀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无论是位列世界500强的还是虽在500强之外但仍属国际知名的企业,多建设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分析这些企业的优秀文化,可以发现普遍具有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其中,最为推崇诚信、创新、以人为本、善于学习、开拓进取等价值理念,诚信和创新进取理念是核心。

(一)将反映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密切结合企业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哲学观和文化素养,但经营者本人以及被经营企业都只是社会的一分子,无论是个人的价值观还是企业的价值取舍都只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反映。另外,但凡文化又总离不开传统,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底蕴均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背景不同,必然导致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具有明显差异。企业文化无不奠基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上,根植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离开传统文化的根基,企业文化就没有了文化底蕴,不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沦为形式。因此,我们既要继承本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企业价值观和管理思想,又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用发展观念、创新思维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升和创新,推动员工的观念转变和企业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制度创新。如北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仁修德,济世养生”,以儒家文化的核心——“仁”为核心概念。中国航空业发展最快的海南航空公司,其企业标志以“生生不息”为创意,“生生”是佛家的本初理念。这些事例一方面证明,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协调和统一,也是企业文化协调属性的体现之一。

(二)坚持以诚为本,树立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整体观念和印象。在现代社会中,美好的形象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日益成为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形象力是文化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构成因子:一是企业信誉。把企业道德当作一种责任,从顾客或客户的关切点考虑企业的经营和服务,把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道德责任结合起来。二是企业美誉度,即社会对一个企业的认可程度,包括对产品质量、服务、企业经营理念的美誉等。三是

市场亲和力。海尔的产品广为社会认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海尔的市场亲和力好。为此,企业应处理好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社会整体考虑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营销策略等。一个诚信的形象,将维系顾客或客户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历练,整个人类社会关于道德和伦理的思索,对于行为正当性的判断已经取得高度的相似和一致。孔子的“天下归仁”与耶稣的“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待人”隐含的真善美是一致的;孔子所说的“君子之道”与耶稣所说的“我们心目中的上帝”实际上也是同一的——人公正的灵魂。也就是说,公理道德具有世界的普遍一致性。作为企业运行所必须的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本形态,道德对于企业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企业在竞争中可以凭借而获胜所必须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第三种资本。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公理道德的尊重已经构成企业生命线的一个重要部分。

[3]经济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而信用来源于理性人的自由意志对道德的尊重,具有普遍推广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也自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之一。在我国,无商不奸的传统经营理念占据着许多私营企业领导的头脑,这给一些领导以误导, 认为非奸不能赚钱。然而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长期靠“奸”发展,破坏道德秩序带给企业的隐性打击,其力度绝对是毁灭性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的最终裁判,不允许有违背道德原则的经济形态的存在,诚信经济已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所认同。在《财富》100强中,55%的公司声称“诚信”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香港富豪李嘉诚以拥有188亿美元跻身全球第十大富豪,他认为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信”,他曾说:“绝不能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那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我国私营企业平均寿命在3-5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上述观念问题不容忽略。[4](三)具备创新、超前意识,追求卓越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之一。只有不断地使自己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而只有当自己的这些技术、管理和制度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当而且必须倡导创新、鼓励创新,以改革的勇气促进和实施创新,以制度建设保障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勇于创新、大胆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任何求大发展的企业必备的精神,特别是进入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发展力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和源泉。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和技术又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要想始终保持企业的先进性,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应地有较强的管理创新能力与之匹配。而所谓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以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经营要素的外溢效应。一个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还必须具有非凡的胆略和超前意识,具备勇于竞争、争创一流和追求卓越的强烈欲望。强烈的竞争意识、争创一流的精神是强烈危机意识的反应,它带来的是强烈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发展意识等,是实现持续和超常发展的内在动力。[5]

美国最权威的三家管理机构——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企业的跟踪研究后,在联合撰写的《关于企业增长的报告》中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不断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说过的“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创新文化是企业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包括丰富的内涵。[6]主要有:(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创

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其它创新的先导。最主要的是要求企业树立起知识价值观、竞争优势观、知识更新观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2)技术创新。瞄准科技前沿,调动广大管理者、员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这是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3)产品创新。“产品常新,企业常青”,这是众多企业的成功之道。(4)组织结构创新。由过去的高耸结构逐渐向扁平结构转变,以降低经营管理费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5)决策方式创新。由传统的决策模式向现代决策模式过渡,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降低风险性。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从而把关心人的需求、注重人才培养、全方位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等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该理论的本质就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下,管理的重心更注重人的因素,重点是如何发掘员工的智能资源,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7]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表现在管理上,把员工看作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决策上,重视员工民主参与;在奖励机制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领导和员工的关系上,把关心员工生活、改善工作条件、与员工平等相处放在重要地位。为此,要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8]另外还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五)把握准最佳的“度”

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最佳度的把握是优秀企业的共同特点,也自然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宏观上看,如同政治上改革与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样,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成本、规模扩张与稳步发展、创新与守成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无论企业的战略是阳刚的还是阴柔的,是鼓励风险快速创新的还是稳健发展老成持重的,本质上讲都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特别是对于尚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大做强,但是欲速则不达。对扩张速度的把握是决定企业生死的要素之一,对于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或相对成熟的企业而言更为重要。中国很多企业比如习酒、巨人、飞龙集团的失利,都有在取得成功后急剧扩张的原因。万科董事长王石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超过25%的利润不赚。[9]这个原则发人深思!从微观上讲,企业的管理同样需要注意度的把握。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团队设置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沟通反而增加冲突的可能性。很多研究也已表明,过快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比不创新更为不利。这些无不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也证明了古老中国的中庸思想并不是堕落的象征。

(六)注重实施国际品牌战略

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国际品牌意识,许多产品在国内有很高的认同度,但在国际上知名度却不高。比如说龙井茶、乌龙茶,我国号称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印度、斯利兰卡、中国),但在茶叶方面最受益的却是生产茶叶很少的英国,因为它有一个国际品牌(立顿)把全球茶叶的相当利润拿走了。[10]加入WTO后,衡量企

业业绩、企业实力的尺度被放大到整个国际市场。企业不能再停留在原有水准上来要求品牌建设,而应瞄准国际先进水准来重新调整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家来讲,是一种眼光、胸襟、智慧、意志力等各方面的借鉴和考验。品牌文化建设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创名牌的物质技术条件,更重要的还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

(七)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完善企业文化

国外许多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组织变革与文化变革。当杰克•韦尔奇带来新的理念时,通用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而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或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导向和文化主流,企业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时势才能走上持续发展之路。[2]现代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既要了解企业是在发展变化的,又要具体地分析企业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企业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篇8:共性内容

1. 公共与公共性的界定及区分

“公共”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可见, “公共”是对一种社会事实的判断。而“公共性”则无疑是对这一事实属性的界定, 属于价值判断的范畴, 本质上它实属一种意识形态的判断。特别是在当下文化语境中, 其政治民主属性体现得尤为明显。正如汪晖所言:“‘公共性’曾经是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反抗封建等级制的下层阶级运动的共同前提, 但在历史过程中却成为压制‘差异性’的工具。换言之, ‘公共性’首先是对一切不平等的等级关系的否定和对社会多样性的肯定, 而不应是这样一种普遍意义的命题:用某种普遍的共同的东西去瓦解这个世界的各种文化特征, 摧毁一切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和文化民主的社会运动, 以换取资本控制的高度同质化的世界。‘公共性’应该成为一种争取平等权利的战斗的呼唤。”[1]而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领域”实质上更加强调的正是公共领域的公共性, 在哈贝马斯看来, 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进行调解的一个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 作为公共意见的载体的公众形成了, 就这样一种公共领域而言, 它涉及的公共性原则——这种公共性一度是在与君主的秘密政治的斗争中获得的, 自那以后, 这种公共性使得公众能够对国家活动实施民主控制。[2]这就是说, 公共性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存在, 它是通过社会民众向国家权力政治之间的民主诉求及斗争而获得的, 其既有国家利益, 亦有公众利益。

可见, 通常所谓的公共存在未必具有公共性, 而具有公共性的存在也未必是公共的。[3]这其中含有三种可能: (1) 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艺术。尽管当代公共艺术并未完全实现公共化, 但是部分艺术家已经通过对当代社会、文化、政治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力图在当代艺术与其公共化的实践中找到一条恰切路径。因为这关涉到当代艺术合法化的问题, 即当代艺术的批判性或当代公共性艺术的公共性如何受到被批判者的认同, 并予以其更广维度的公共空间, 而不仅仅限于美术馆如此有限的公共空间, 以充分体现其公共批判效力的问题。 (2) 不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艺术。当然, 充斥在当下公共领域中的公共艺术, 大多皆属于这类。尽管身处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 但其并不具有公共批判性。因此, 当我们对其做出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时, 它自身也面临着身份危机。 (3) 不属于公共的公共性艺术。当代不乏公共性艺术, 可公共性艺术如何才能实现公共化呢?这不仅是艺术本身的问题, 还是公共制度的问题。综上所言, 第一种可能性虽然也存在空间维度、表达效度的局限性问题, 但从其构成而言, 是一种相对成熟的表达范式。问题主要还在于后两种可能, 因此以下的讨论主要围绕后两个问题, 即“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公共性艺术的公共化”展开。

2. 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公共艺术通常指公共空间中的一切以艺术的形式或以艺术的名义存在的事物, 包括雕塑、建筑、广告、招贴、影像等,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公共纪念、权力象征及社会公益等领域。然而, 不是所有的当代艺术都具有当代性, 也不是所有的公共艺术也都具有公共性。当代公共艺术与传统公共艺术的区别就在于, 其公共性的体现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的深刻体验、考量乃至批判的基础之上, 而非是一种简单的历史性纪念意义的表达和制度性妥协的公益性产物。因此, 尽管我们身处在公共艺术的包围中, 街头巷尾, 室内户外, 无不充斥着公共艺术, 但是更多的只不过是公共装饰或点缀而已, 它并具有公共意涵和当代价值。

公共艺术被置于公共空间或公共语境, 它是一种基于公共前提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是与社会民众和国家权力机构直接发生关联的。公共艺术的普适性决定了它的社会特征和政治属性, 也决定了它的社会身份和政治角色。按照惯常的逻辑, 公共艺术是公共的产物, 抑或说是代表国家的政治与代表公众的社会之间共谋的产物, 亦即相互协商或共同妥协、互利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 公共艺术似乎与艺术家自身的主体意志无涉。这倒也无可厚非, 毕竟类似的公共艺术还具有不同程度的公益性质。但事实是, 公共艺术常常并非是国家与社会共谋的产物, 而只是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一种公共表征, 社会公众并不一定认同。换言之, 尽管公共艺术被置于公共领域, 但是它并不代表公共本身, 因而这里所谓的“公共领域”实则是一种“去公共性的公共领域”或“反公共性的公共领域”。类似的公共艺术多体现在权力机构的权力表达中, 如政治雕塑、威权建筑等。反过来, 当公共艺术只是成为社会公众的公共主张, 国家或权力意识形态对此并不认可时, 虽然其具有了公共性意涵的可能性, 但是它却并不具有进入公共领域和实现公共表达的可能。

事实上, 面对国家与社会在公共艺术中的分裂现实, 我们往往都会忽视一个关键的因素, 就是作为艺术主体的艺术家。不管是单纯的国家权力表达, 还是单纯的公众利益诉求, 艺术家在此只是艺术方案的具体实施者, 对于创作并不具有任何主体性支配的可能。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根本在于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在艺术层面上的公共关联。而如何实现这一关联就在于艺术家在创作和表达时, 力图体现双方权力与利益的相互冲突和相互妥协。作为公共性的主旨, 国家政治的权力表达与社会公众的民主诉求的博弈是公共艺术的根本要义, 既可以在作品中观看到国家的权力, 亦可体会到社会民主的力量。

公共性如何在公共艺术中表达, 不仅源于艺术家和批评家的判断, 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应具有的公共立场。公共艺术家是独立的, 他既不妥协于国家权力, 也不被社会民众所支配, 他的目的就在于不仅表达民主诉求与权力现实的博弈, 更重要的是他的表达需受到被表达双方的共同认同。也就是说, 公共性的表达往往针对的不是艺术及艺术家本身, 而是所表达的现实公共问题。

当然, 审美主体性依然是公共艺术的底线。虽然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意涵, 但当它导致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的破坏时, 公共性本身不仅会受到公共的质疑, 甚至致使其不具有表达的可能性。一件雕塑、一座建筑或许具有公共性, 而一旦其失却了公共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时, 便致使其作为公共艺术的本体性危机。正如加拿大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所说的:“艺术总是会与真实有一定的差距, 搞艺术的人总是会与实际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样, 在那些‘大师’和‘神匠’们的手里, 那种城市标本也会显得与众不同, 珍贵无比。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对艺术的亵渎, 既扼杀了艺术也扼杀了生活。非但不能丰富生活, 反而使生活一贫如洗。”[4]因此, 公共性的艺术表达是以对公共生活及公共幸福的辩护和诉求作为根本前提的。

3. 公共性艺术及其公共化的可能

艺术批评家黄专曾经表述过着这样的见解:一种完全无视本国真实的公共处境、社会问题和民众疾苦的当代艺术在今天的中国是没有存在的充分理由的。[5]作为一种价值判断, 当代艺术事实上已普遍具有公共性意涵, 公共性在某种意义上亦成为判断当代艺术的价值准绳之一。而公共性艺术也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关于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的讨论无不围绕当代艺术的公共性这一主题展开。尽管当代艺术具有了公共性, 也具有了它本身存在的合法性, 但设若它依然处于有限的艺术空间, 而不能介入更广维度的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 与国家权力或社会民众难以形成有效对话或互动时, 也就是说当它并不具有公共合法性时, 其公共性乃至艺术存在本身便受到质疑。奥尔巴赫告诉我们:批判性人文主义再也不能合法地发挥对抗性智识实践工具箱的作用了。于是, 在爱德华·萨伊德、米歇尔·福柯的身上, 既体现出了具有政治进步性的批判人文主义思想的优点, 又体现了最协调、最严谨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考, 亦即其所强调的“实用理性” (progmatic rationality) 。[6]因此, 公共性艺术仅仅停留在知识或文本层面不够的, 而应力图切入社会现实和问题真相中, 竭力实现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实践或“实用理性”层面上的公共化, 而不只是局限在美术馆这样有限的公共空间。

问题在于, 公共性艺术如何才能实现公共化呢?2006年10月, 在宋庄文化艺术节上, 颇受争议的孙振华的雕塑作品《超女纪念碑》便是典型的例子。作为一个事件, 它在知识界、乃至全社会引发的公共效应不逊于“超女”运动本身。当然, 无论是策展人邹跃进认为这是对“超女”的反讽, 还是在作者孙振华自己看来这是对当代文化的记录, 不可否认的是作品所蕴藉着的社会批判性和公共性意涵。[7]《超女纪念碑》是具有一定公共性的当代艺术作品, 但它却是通过媒介等公共领域而引发的公共响应及在展出过程中与观看民众的互动效应, 有效实现了公共化。尽管作品本身能否置于一个更具公共效应的公共空间 (比如城市广场等) 还尚待讨论, 然而, 很多当代公共性艺术还不如《超女纪念碑》走运, 有的连有限的公共性表达也不可能, 甚或连美术馆这样的公共空间也没有机会进入, 更不敢奢望参与公共或实现公共化。

事实上, 当代公共性艺术的公共化所面临着的就是国家权力、社会民众和艺术主体三者的认同问题。首先, 公共化面临着国家权力对其公共性的认同。公共性艺术常常是建立在对国家权力的批判基础之上。而其如何获得国家权力的认同, 不仅仅是艺术本身的问题, 亦即艺术表达限度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公共制度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具体规制的问题。国家权力的认同便意味着艺术本身具有了绝对的合法性, 且这最终关涉到艺术家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的问题。因此, 当代艺术家可以“挑衅”公共制度或公共权力, 但是这种“挑衅”不是建立在决然否定或恣意破坏的基础之上, 而是通过深刻洞察社会本身, 形成具有一定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挑衅”。其次, 公共化面临着社会民众对其公共性的认同。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个领域。当代艺术若单纯获得了合法性, 而失却了民众支撑时, 其便具有权力工具化的可能, 而其合法性本身也将沦为一种虚在, 其公共性的真实性更将遭遇诘难和质疑。再者, 公共化面临着艺术主体公共性妥协的问题。公共性的弱化乃至消解是当代公共性艺术公共化过程中已然面临的问题。站在公共的立场, 其既有对国家权力的批判, 亦有对社会民主的诉求, 还有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当这些关涉各方利益的问题引发一定的公共效应时, 便自然受到对方的纠缠和限制, 从而使艺术表达本身遭遇困境。在这个前提下, 艺术主体自身尽管不乏公共性, 但是在面临创作及作品中的公共性时, 艺术的独立性便受到限制。于是, 有的艺术家在合法性的前提下选择一定程度的妥协, 做出必要的让步。这虽然弱化了公共性及其批判性, 但至少得到了表达;也有艺术家以此为契机, 充分利用国家权力、社会民众的心理, 将公共性及其批判性转化为一种消费性对象。而事实上, 当国家权力、社会民众作为被消费者时, 其并不乏批判效力。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政治波普”风格的代表作——王广义的《大批判》、余友涵的《招手的毛泽东》、李山的《胭脂系列》都挪用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公共图像, 通过对其消费化地再造, 不仅获得了国内外艺术市场的认可, 也是对传统权力象征的彻底解构和对消费社会的批判。[8]

4. 当代公共艺术家的知识分子化

当代艺术的消费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与艺术消费相对抗的则是艺术家的知识化认同。艺术的知识身份认同与消费身份认同一样, 都具有功利化的可能, 但是能够反拨消费认同及其趋势的, 现实只有知识身份认同。这一知识身份的建构是基于艺术与社会民众、国家权力之间的公共关联。这一认同不仅建立在社会观照和公共担当的层面之上, 亦是建立在对公共认同的诉求之维。同样是一种自觉选择, 但这种认同的针对性却并非是向公共的妥协, 而是主体地参与公共, 并力图在实质上体现其公共功能和公共价值。因此, 艺术家的知识分子化并非只是意在一种审美表达, 更重要的还在于一种政治、道德的担当。

真正的自由便意味着一种担当和责任。尽管, 自由是当代公共艺术家真正切入公共性内在理路的途径, 但因为对自由本身的误解也常常因此使其自觉回避公共性而陷入庸俗社会学领域。因此, 公共艺术家自由思考及实践的本质应然是公共性, 和科学一样, 不同于单纯的物质或道德、幸福的研究, 也有别于单纯的人文主义研究, 它是一种知识分子的价值。反之, 那些常常轻视人间幸福, 还高扬某些知识分子的价值, 特别是公正价值, 目的如果只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 那么他们不是知识分子, 也不是真正的公共艺术家。[9]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当代艺术的公共转向, 公共艺术、艺术的公共性、公共性艺术及其公共化的可能等问题成为当代艺术界讨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公共、公共性、公共艺术等概念的清理, 试图澄清当代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当代公共性艺术的公共化两个层面的疑问, 并提出当代艺术知识化和艺术家知识分子化的可能性趋向。

关键词:公共,公共性,公共化,知识分子

注释

1[1]汪晖.导论.文化与公共性[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第2页.

2[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文化与公共性[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第126页.

3[3]当然, 公共性不是僵化的或一成不变的, 艺术家对此并不绝对自觉, 且在不同的语境下, 不同的观看者或解读者会赋予它不同的意义。这属于公共性的流动问题, 笔者将另文讨论。

4[4]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 第417页.

5[5]转引自李公明.当代艺术在公共领域中的社会学转向.艺术新视界--26位著名批评家谈中国当代美术的走势[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125.

6[6]保罗·博维.批判中的知识分子--批判性人文主义的谱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第4页.

7[7]陈杰.宋庄文化艺术节推出“超女纪念碑”被网友猛批[DB/OL].http://news.xinhuanet.com/audio/2006-10/11/content_5187998.htm, 2006-10-11/2006-12-12;崔菁菁.纪念碑惹怒众超女李宇春要告作者侵权[DB/OL].http://ent.newssc.org/system/2006/10/12/010154359.shtml, 2006-10-12/2006-12-12.

8[8]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第296页.

上一篇:边坡治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下一篇:钦州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申请使用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