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贯新安全生产法的通知

2024-04-17

宣贯新安全生产法的通知(通用3篇)

篇1:宣贯新安全生产法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通知

安监总政法〔2014〕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年8月31日通过,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根据该决定进行修改并重新公布。为广泛深入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宣传贯彻活动,为法律施行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执法环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学习宣传新《安全生产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新《安全生产法》的公布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又迈进一大步。作为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新《安全生产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创新工作机制,对于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监管、强化责任追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为这部法律的主要行政执法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法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二、采取多种形式,掀起学习宣传热潮

(一)广泛开展社会性宣传。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发表解读文章、开展专题访谈,举办知识竞赛,拍摄专题片、制作动漫等方式,对新《安全生产法》进行广泛宣传贯彻。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把新《安全生产法》作为“六五”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新《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精神和实质内涵,普及安全生产防范知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法制氛围。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主动联系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共同制定本地区新《安全生产法》宣传计划,针对各行业、领域的特点,1

通过组织知识竞赛、演讲会、专题宣讲等活动,广泛宣传新《安全生产法》。

(二)抓好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和讲座等方式,对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地)、县(市、区)、乡(镇)政府负责人进行专门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分期、分批组织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新《安全生产法》,深刻领会法律的精神实质,准确理解法律条款内容,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新《安全生产法》的教育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地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让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相关人员了解、明确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

(四)认真组织学习新《安全生产法》释义和读本。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写新《安全生产法》释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对法律条文逐条进行解读;会同国务院法制办编写新《安全生产法》读本(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对立法背景、重要制度、重点条文及有关事故案例进行阐述、解析。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和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做到人手一套释义和读本,原原本本地学习领会法律的立法本意和丰富内涵。

三、抓紧做好新《安全生产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一)抓紧制定修订有关配套规章制度。根据新《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抓紧研究修订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尽快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危险作业目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配套规章制度。各省级安全监管局也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抓紧制定修订本地区安全生产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研究制定执法规范,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新《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规定了查封、扣押和强制停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多数条文不再把责令限期改正作为行政处罚的前置程序,大幅度提高了罚款金额上限。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尽快研究制定分类分级监管办法和有关强制性措施实施办法,编制新的执法文书式样,修订自由裁量标准。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认真清理本部门现有执法管理制度,强化执法计划管理,完善自由裁量规范,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确保新《安全生产法》的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三)确保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调整和监管措施到位。新《安全生产法》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制度由“先证后岗”修改为“先

岗后证”,将矿山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改为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此,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工作衔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作用,确保行政审批调整后相关工作力度不减、水平不降、秩序不乱,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四)配合做好行政执法和事故追责有关工作。新《安全生产法》完善了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职方式的规定,将实施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作为安全监管部门的法定执法方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相关办法,为依法履职、科学履职等奠定基础。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落实按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开展执法的制度,完善事故责任追究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安全生产法》的宣传贯彻工作,把认真学习宣传新法作为今明两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计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谋划,作出具体安排,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与整体工作统筹协调推进。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新《安全生产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全面负责,分管法规工作的负责人负责具体落实,其他班子成员负责分管行业领域的宣传贯彻工作,各内设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要制定新《安全生产法》宣传贯彻的工作方案,细化宣传要点,明确责任分工,健全保障措施,切实把各项宣传贯彻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督促指导。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通过信息简报、调度例会、专项报告等方式,加强督促和指导,确保层层推进、项项落实,切实增强宣传贯彻工作的实效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适时将对各地区的宣传贯彻工作进行检查。

附件:新《安全生产法》宣传提纲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4年9月4日

篇2:宣贯新安全生产法的通知

自新《安全生产法》公布以来,我们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依法从严治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下面就我矿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新《安全生产法》公布以来,我们从规范安全管理入手,着力提高全矿安全意识,把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来抓。首先,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新《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和贯彻,矿成立了由矿长、书记任组长的宣传贯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习宣传目标计划,落实学习宣传工作措施。矿领导班子带头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切实把安全生产摆在其它各项工作的首位。其次,多措并举,强化宣教,丰富载体,全员、全方位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宣教工作,通过制作悬挂宣传条幅、电子显示大屏滚动播放、组织全员考试、安排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专家解读活动并开展分期培训辅导等方式,促进了广大员工知法、懂法、守法,安全生产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二、强化培训,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针对实际,把规范从业人员安全作业行为,依法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作为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的一个重点,在全矿分为四个层次组织学习。一是矿长及相应的矿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取得安全培训资格证书,使安全生产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在安全生产中管理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全面履行责任,使全矿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有效。二是对全矿岗位工人开展安全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坚决不得上岗作业,使工人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安全生产权利义务观念不断增强。三是对重点人员、重点对象进行专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资质培训单位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四是各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带头学习,准确掌握新《安全生产法》确立的基本法律制度,全面了解法律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依法监管水平。在培训中建立严格的办学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制定的全年培训计划到位;学习培训内容到位;跟踪考核到位。积极推进理论学习,分层次、有计划的组织培训,使全矿员工整体安全素质不断提高,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了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积极营造安全生产重在预防的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法》体现了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要强化“超前意识”、“预防为主”的理念,为使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在全矿营造安全生产重在预防的安全文化。要求全矿员工在安全管理中,尊重科学、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安全管理中,我们不断强化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工作中,要求员工从小事做起,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在安全生产中“牢记责任、按章操作、检查到位、协调协作”;“抓安全工作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倡“安全管理重在预防”,使预防为主的理念融入到按章操作的具体行为之中,融入到员工个人习惯的养成之中。浓厚的安全文化,使全矿员工逐步养成工作严谨、执行制度认真、工作程序规范的良好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坚决杜绝“三违”,提高自防和互防能力,做到“三不伤害”,把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坚持依法从严治矿,促进安全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1、注重发挥专职安监人员的作用,加大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矿安监处是全矿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全矿安全监督检查。根据我矿生产实际,这些安监人员完全能够适应安全管理的需要,并且能够做到井上、下所有作业地点都有安检人员在现场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督检查。对三违人员依据矿规矿法进行处理,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三违人员及事故责任者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篇3:宣贯新安全生产法的通知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

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新《标准化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标准化法》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发布引发了各界强烈关注,质检系统也掀起了学习宣贯新版《标准化法》的热潮。“质检大讲堂—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邀请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甘藏春为质检系统作专题讲座,解读关于标准化法修订的几个问题,现将学习笔记进行简要整理~

一、标准化法的修订是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的结合过程

此次标准化法的修订过程:以改革方案为出发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于1988年,已施行近30年。标准化法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基本法律,“服役”近30年的88版标准化法,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贡献巨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989年施行的《标准化法》确立的标准体系和管理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

1、标准范围过窄,主要限于工业产品、工程建设和环保要求,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需求;

2、强制性标准制定主体分散,范围过宽,内容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建立统一市场体系;

3、标准体系不够合理,政府主导制定标准过多,对团体、企业等市场主体自主制定标准限制过严,导致标准有效供给不足;

4、标准化工作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能提升,不利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标准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标准化对国计民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11月4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新的标准化法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对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二、标准化法修订的指导思想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不断拓展标准范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明确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中,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都应当制定标准。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标准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发挥作用。

2.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适应建设质量强国、创新大国的需求,发挥市场主体活力。

(1)标准是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在推动供给侧改革和质量的提升,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引领性、支撑性的作用。标准化工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标准化工作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建设质量大国,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支撑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杠杆和基础。

(2)标准也是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标准能加快市场化和产业化步伐,引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

(3)此次新标准化法的修订构建了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能更好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增加标准有效供给。

法条原文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制定团体标准,应当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保证各参与主体获取相关信息,反映各参与主体的共同需求,并应当组织对标准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分析、实验、论证。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团体标准的制定进行规范、引导和监督。

第十九条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

第二十条 国家支持在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3.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活动,适应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争取话语空间。

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也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国际标准巧妙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标准化在便利国际经贸往来、技术交流、产能合作等各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在新修订的标准化法中,首次提出了国家要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标准化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特别是要鼓励中国的企业、社会团体、教育科研机构要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同时也鼓励要参加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要相互转化和应用。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都是采用国际标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国情来采用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我们要推动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的转化,推动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用标准化工作助力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法条原文

第八条 国家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三、标准化法修订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解决活力与秩序的关系问题

(1)理顺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充分兼顾发挥活力与规范有序,释放制度红利。

(2)满足中央与地方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下放地方标准制定权。

(3)形成发挥标准化部门与行业部门的两个积极性合理,构建行成有效协同机制。

四、构建清晰、适宜、和谐的标准体系

1.清晰——明确标准的种类、效力与范围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在标准的效力上,规定了凡是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管理的一些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要制定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标准化法明确规定要优先立项,及时完成,强制实施。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2.适宜——严格标准制修订程序与实质要求

(1)标准制定的实质要求: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增强产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换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禁止利用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2)强制性标准是底线,是红线: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3)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

(4)对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5)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标准的制修订程序:

1.强制性标准: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拟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否符合前款规定进行立项审查,对符合前款规定的予以立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立项的,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3.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和谐——引入标准化协调机制

法条原文:

第六条 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第三十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标准实施信息反馈、评估、复审情况,对有关标准之间重复交叉或者不衔接配套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处理或者通过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机制处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标准制定、实施过程中出现争议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商;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机制解决。

五、构建协同推进的标准化格局

转变观念,加强服务

理顺机制,提高效率

密切沟通,协同配合

1.进一步明确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提供。

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者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其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查处,记入信用记录,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公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建立了政府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国务院、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标准化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为了及时淘汰落后标准,切实解决标准老化滞后问题,新的标准化法规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经过复审,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进步的应当及时修订或者废止。

上一篇:小说主题下一篇:麻醉授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