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专业发展

2024-04-09

1教师专业发展(共8篇)

篇1: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队伍管理是校本管理的核心。当前,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的普遍共识和主要抓手。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

一、学校创设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突出课题研究,建立团队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任务小组,实现教研组专题研究、教师教案交流、研究成果交流,促进优秀教研组的形成。深化课堂教研、努力抓好各种教研活动,实现教研组之间的交往,以及教师、专家之间的交往。同时,加强骨干引领,实现老中青三结合的传、帮、带。因此,校内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建立校本培训平台,丰富培训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按照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落实、有考评、针对性强的要求,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兼顾实践操作,开展校本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科素养对教育实践变革突破的重要性。由教研组室明确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个人按照发展规划,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具体措施,落实教育科研活动和培训方式,转变观念、转变行为,充实发展规划,唤醒内在动力。

3、以各类竞赛为契机,激发教师成长激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同时,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这样,既

可以丰富教师教育活动,拓展教师眼界,也能够铸造学校综合品牌,促进学校各项业务长足发展。

二、教师发挥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实践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教学反思能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为教师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及学习新方式,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永葆青春。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2、同伴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办法。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另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它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提供操作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3、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基于学校,源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研究的起点和对象是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计划、系统地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付诸实施、检验和反省成果,把学习与培训、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行动要与合作、反思相随,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发现、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找到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实践、尝试解决问题,反思总结。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用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4、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更新知识结构,常教常新;要树立教育科研意识,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自觉应用。要做教学实践中的“有心人”,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积极探索,锲而不舍,勇于革故鼎新。教师本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采用个体学习、互动学习、团队学习、理论学习、实践学习等方式,长真知灼见,增实践才干。

5、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深方可叶茂,能者方为人师。只有建立专业责任感,在专业领域有建树,才能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因此,教师还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向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学习,不断接受先进理论、技术、方法和经验等方面的专业引领。要联合大学、各级中小学教研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研究,建立起平等交流、共同成长、互补互益的伙伴关系。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传播、开发、利用是社会主要特征,并且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和深刻变革。

教师专业化可理解为: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进程又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利到重心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目标的重心开始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针对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我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在当前生活中,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我们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屑、不肯、不能静心读书学习。教师的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更新。信息时代师生地位的变化。信息技术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社会分布形态,造成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性。这导致了教育活动的背景由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因此改变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引起教育者权威性的削弱,逼迫教育模式走向民主,也迫使教育者更多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强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观念应当发生改变。21世纪已进入信息社会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必须发生转变。学生学习要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学习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重视国际教育资源的参与。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国在进行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国际教育的力量的作用。近些年,IBM、INTEL、微软、苹果等跨国公司的教师培训项目竞相进入中国,重视国际教育资源的参与,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是: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中国本土化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中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机制具有重要借鉴、培养、促进的作用;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和网站等,这些教育资源的开放,有利于促进我们教师教育的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该关注国外公司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独创性,吸收其有益的信息和经验,特别是在应用技术转变观念方面。

明确规定教师行业的准入条件。为了更好实现教师专业化,必须明确规定教师行业的准入条件。在这方面,教师专业化可以借鉴其他行业专业化的例子。学生读完大学法学本科后并未成为法官、律师,必须经过考试,得到社会必要的认可;医生要取得职业资格,必须经过相当时间的医院临床实习和考试。而教师的培养和聘用则缺少这个过程,或非常弱化,而这一点是当前教师培育体制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此,可以规定,进入教师行业,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必要考试,通过考试,可以取得教师资格,经过一定期限的教师行业实习,方可以成为正式教师。为此,必须转变原来的学历教育为资格证书教育观念,只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士才可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提高教师行业的待遇。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它一方面会提高教师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一种社会竞争力,促使其他职业的优秀人才向教师这个职业进行转移。提高教师行业待遇,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健康顺利发展,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使教师行业成为吸引人的一种高尚的专业。

二〇一一年九月六日

篇2:1教师专业发展

秦家中心校刘长青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些理念,针对五年级学生我指定了一下发展规划:

1、刻苦钻研,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2、进一步领会 “课改”精神,并付诸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自己能灵活驾驭新教材。

3、重反思,坚持写教学札记和教学随笔。勤于反思,提升自我。

4、勤于写作,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所思所想,跟同行们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善自我。

5、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多观摩名师的课,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6、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篇3:1教师专业发展

一、听、评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听、评课活动的目的会因为教研活动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如调研式、指导式、改进式、提高式等, 而常态教学研究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式的, 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为目的。但不是说这项活动开展了, 就一定会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常态教研活动中的听、评课活动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 套话一大堆。

这种评课多是客观描述, 不痛不痒, 放到什么样的课上都可行, 如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 教学语言清楚;教学结构完整规范, 层次清楚;等等。而这些表现在课堂上是怎样的呢, 则没有了下文, 让人听着点头, 听后摇头。

2. 问题一大片。

这种评价多是由于听课者的期望值过高造成的, 从教学理念的角度站得很高, 看到的问题太多, 但又没有落脚点, 让人听后感觉到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而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则没有了建议, 让人听着忧伤, 听后迷茫。

3. 明年再相见。

这种评价多是就题论题式的, 更多的是谈论这节课的内容的处理, 提出的建议也多是针对内容的。这些建议虽是做到了具体翔实, 但忽略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促进作用, 因为教学活动是不可以“再来一次”的, 如果只能等到来年才能验证, 谁能保证到时还能记得今天说了哪些建议呢?这样的评价让人听着具体, 听后忘记。

综合以上几点问题, 在听、评课活动中只有把理念和实践结合起来, 把问题和建议结合起来, 把现实和发展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发挥听、评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有备而为, 做好听、评课活动的六个准备

要做到提出的优点和建议既符合教者自身特点, 又有利于促进其总结提升, 在听、评课时就要做到有准备地听, 有目的地评。有准备地听, 才能使听课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有目的地评, 才能使评课者深入到课堂中去。

1. 要做好教学现状的准备。

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 摆正听课的位置。对于青年教师要关注其潜质挖掘, 对于中年教师要关注其能力提升, 对于老教师要关注其教育智慧发挥。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风格, 如有的教师内向, 有的教师开朗, 有的教师严谨, 有的教师激昂, 等等, 这些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在挖掘其优点时才能做到“顺势而为”。

2. 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准备。

充分了解教学内容, 要和教师有一个简单的沟通, 明白是什么内容, 并事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简单的设想, 对教与学的方式有个基本构想, 这样更有利于听课过程中进行对比。

3. 要做好教学理念的准备。

新课程理念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教学建议, 但并不是每一条都能“放之四海皆可用”的。如新课程理念倡导动手实践, 但有些内容并不是一定要动手操作的;新课程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 但并非方法多了就一定体现了新理念。因此, 要结合教学内容了解相关的教学理念。

4. 要做好技术的准备。

这里所说的技术是指数据记录单、计时工具、教材等的准备, 这些能为课堂观察提供支持, 也是为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提供数据佐证, 提高评课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5. 要做好关注点的准备。

关注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多个方面, 如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结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但不可能对每一个方面都做出翔实的分析, 因此, 需要事先准备好听课的关注点, 并认真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数据分析。

6. 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听课要有一个准确的心理定位, 要虚心、诚心、专心、细心, 要带着研究的心态参与听、评课活动。

有备而听, 才能使听课者不至于浮于表面, 才能使挖掘出来的优点更贴切, 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从一点拓展, “N+1+1”策略促提升

“N+1+1”的听、评课策略, 就是指在评课环节提出N条优点、1个问题和1条建议, 既肯定教师的辛勤工作, 又使教师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针对教学过程提出若干优点是听、评课活动所需做到的, 一般评课时提出的优点多是不同方面的优点集合, 这种优点的集合, 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方面收效甚微。而要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快速提升, 则需要从一点拓展, 充分挖掘教师潜在的优势。

1. 放大一点的N条优点促发展。

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做着不可能重复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一定会在他的教学中体现出来。但这些优点可能教师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他们认为自己在做着应该做的事情, 并没有从经验的角度加以提升。而听课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教师找到这些优点, 总结提升, 使这一点不断放大, 并逐步形成他自己的教学特色。

如, 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 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教师在情境导入的基础上出示例题:

师:这是一间房子侧面墙体的形状, 也是一个组合图形, 你能把它分成哪几个基本图形, 可以用手对着屏幕分一分、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生: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是这样吗?在这个图形中添了一条线, 恰好把它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这条线它还有个数学名称叫做“辅助线”, 一般用虚线来表示。还有其他分法吗?

学生又汇报了三种方法, 教师板贴 (图略) 。

师:我们知道了这个组合图形可以分成几个基本图形, 现在能不能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就是今天主要解决的问题。

补充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把分成的基本图形的面积求出来再相加。

师: (给出已知条件) 请你根据所给已知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写在小试卷上。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 同桌合作交流。

教师让学生板演。

师:请问黑板上的分解图有没有符合你的解题思路的, 你可以借助它来说明你的方法。

学生上讲台, 结合分解图和板书说出解题思路。

…………

在上述环节中, 其主要优点就是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围绕这一优点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挖掘呢?其实这一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必然是几个方面的合力而为,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挖掘。

一是材料上的充分准备。教师事先预设了两种基本分法, 这也是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的, 一种是横着分, 一种是竖着分。但教师并不是仅仅准备了这两种方案, 还准备了几个空白的图, 当学生说出来自己的分法时, 教师现场进行操作, 这一点体现了教师充分的准备。如果仅仅是准备那两种方案的话, 不可能做到尊重差异, 只能是传授了。在教学中如果只是通过前面两种基本方案解决问题, 那么, 学生提出其他的方案还有什么用呢?这可能是教师们疑惑的地方。其实, 把这几种不同的方案放在那里就起到了比较的作用, 前面两种便于解决问题, 而后面几种不便于解决问题, 可以暂时不用, 可以不进行评价, 但不评价不等于没给学生留下印象。

二是思想上的充分准备。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充分思考, 要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提出来了, 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和展示。有思想上的准备, 并不是任由学生随意地、盲目地探究, 还要让学生带着思考去探究, 这也是科学思考问题的基本要求, 没有思考性的探究, 就永远不会有创新。教师在第一个学生提出方案时, 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在这个图形中添了一条线, 恰好把它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这正是教师思想上准备的充分体现, 这就是教师高站位的引导。

三是方法上的充分准备。学生提出来了不同的方案, 如何运用呢?这就是一种方法上的准备, 我们不可能学生提出什么都研究的, 如在这节课中, 虽然学生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案, 在学生解决问题时, 教师提出一个建议:黑板上的分解图有没有符合你的解题思路的, 你可以借助它来说明你的方法。这个建议就是方法上的准备, 不仅为学生的汇报做了一定的支撑,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虽然学生没有说出来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案, 但学生是进行了思考的。

围绕一点充分展开, 才能帮助教师不断地放大优点,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但这些优点必须是适合教师发展的, 是教师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决不能漫无边际乱戴帽子, 更不能无中生有强拉硬拽。挖掘教师的教学优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 找到适合的优点比找出问题困难得多。

2. 把握一点的1个问题加1条建议促提高。

教师每天的工作面对的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每天都在做着看似相同而又不断变化的工作, 因此说, 每一节课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在评课时要学会包容, 不要在一些小问题上纠缠不放, 要长远地看问题, 要相信教师自身修正的能力, 让那些小问题通过教师的“自身免疫”去化解。

如, 新课程理念提倡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变仅以知识获取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传统观念对教师的影响是深远的, 尤其是老教师更为明显, 他们大半辈子都是在以知识获取为主要目标的传统观念下工作的。如何转变这些教师的意识和观念呢?不能一味地说他们的做法如何不好, 更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如何去做, 需要把握准一点, 提出他们可以接受、同时也是可实现的建议, 才能促进他们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完善。如, 老教师更注重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 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机会很少。围绕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在一位老教师执教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 出现了这样的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圆形后, 设计了“摘图形”活动。

教师把多个不同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提出问题:“我们认识了各种图形, 你能很快地把它们择出来吗?”

学生很踊跃。

教师叫一名学生到前面, 让他把长方形择出来, 这个学生很快地把4个长方形摘下来, 拿在手里, 转过身来面向全体同学。

师:他摘对了吗?

生齐答:对了。

师:掌声鼓励鼓励他。

全体学生鼓掌, 这个学生的脸上再次表现出一种自豪感。紧接着教师又分别请三个学生取下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其过程与上面的相同。

…………

在上述过程中, 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表达。虽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很踊跃, 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学生始终都是在找图形、摘图形, 动脑、动手都做到了, 可就是没有动口。针对这一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建议: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充分表述见解的机会, 如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你能说说是怎样快速把它们择出来的吗?”“怎样做才不会摘错呢?”进而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 学生会更加细致深入地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 促进思维的发展。

篇4: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阶段

一、前言

综观我国现时代的教育,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职业不仅具有“育人”的职能,同时也具有高度的“育己”精神。只有教师具备高度的“育己”能力,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育人”目的。随着科学、经济、技术、环境等日益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要求促使教师本人及相关教育机构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近年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

二、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一词也有不同的理解。总体而言,专业发展指的是人們在自己岗位上所取得的发展。就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不同论述:

霍伊尔(Hoyle,E.)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富兰和哈格里夫斯( Fullan,M. & Hargreaves,A.)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师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

格拉特霍恩(Glatthorm,A. )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对其教学系统审视而获得的专业成长;

佩里(Perry,P)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综上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指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而且是教师在知识、理念、能力、情意、信仰等多个层面的发展,大致涵盖专业知识、专业知能和专业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教师文化等外部条件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知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使其专业知能、专业情意、专业自我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教学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养的过程。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由上可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和革新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愿,具备自主思考及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成为必然。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勒(Fuller, 1969)对职前教师的培训做了调查,提出了著名的教师关注阶段论揭开了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序幕。他把职前培育的教师发展阶段分为:教学前关注(教师们仍然扮演学生角色,对教师角色仅处于想象,没有教学经验,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早期生存关注(教师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包括关注班级管理、对教学内容的精通熟练,领导的评价、学生与同事的接纳等。),教学情境的关注(此阶段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运用于教学情境中。),关注学生(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一批学者,伯顿(Burden)、纽曼(Newman)、皮特森(Peterson)等以资料的搜集、整理为基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求生存阶段(教师从教第一年,关心的是班级经营、学科教学、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内容的了解,作好课程与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学教材,作好教学工作。),调整阶段(教师从教2-4年,进一步了解教学并寻找新的教学技术,以满足学生更广泛的需要。),成熟阶段(从教5年或以上,有了安全感,能处理教学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更关心学生,教学经验更丰富。)。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授费斯勒和克里斯坦森( Fessler &Christensen,1985)历时八年,提出了动态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在该模型中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职前期(教师角色的准备期,即教师的培养期。),职初期(教师努力学习教学日常工作,寻求学生、同事及领导的认可。),能力建构期(教师努力积极寻找新的资料、方法和策略,学习欲望强。),热心与成长期(教师已经具备较高教学水平,仍不断寻求进步,热心成长。),职业挫折期(教师工作上遭遇挫折,工作满足度下降,有时出现倦怠现象。),职业稳定期(教师只做份内工作,不主动追求教学专业上的成长,缺乏进取心。),职业消退期(教师准备离开教育岗位的低潮时期,带着美好回忆或者是苦涩离开教育岗位。),职业离岗期(教师离开教职岗位时期。)。

在以上各国教育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后续的学者继续了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如休伯曼(Huberman,1993)提出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将教师职业生涯归纳为五时期: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重估期,平静和保守期,退休期;司德菲(Stetty)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将教师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加拿大学者提出的“教师职业成熟阶段”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描述和研究了教师的发展轨迹和表现特征。

四、启示与思考

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必须清楚地了解、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提升自己的专业规划意识和能力。科学划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有助于帮助教师明确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努力方向,使其积极地面对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实现发展目标。同时有助于教育界的相关部门和领导根据各阶段教师的发展特点,实施相应的措施,使教师更好地过渡每个阶段,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的需要。

通过以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平衡的,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有高潮也有低谷,并且还在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问题、需求、心态和发展的策略。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貫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甚至生命全程,每个人都有终身发展的任务与意向;从整体上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分化、分流、分置并构成教师层级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动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师在从教中应该认识自己的角色,进行自我评价,定位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规划。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教育的社会功能,教师的社会形象和和角色规范,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甚至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只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深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了解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和发展需求,制定并形成个性化的发展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整个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1】王健.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2】杜雯.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研究,2011 .

【3】卢真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模式、策略再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

【4】潘超炜.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激励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9.

篇5:1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总结

2010-2011学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培训工作和教学设计小课题研究工作,我很荣幸能参加学校组织的这些培训,开展一年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论得到提升,观念得到更新,经验得到了丰富。

一、理论得到提升

在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中,我力求做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准绳,提升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基准的思想,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创造性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完善、发展自我。教师专业能力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制约教育质量的瓶颈。因此,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阶段规划和措施我认真对待,不断反思,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观念得到更新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我的观念也随之发生更新。在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认识到:

(一)只有不断充实自己,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不断迎接挑战,认真过好每一天,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了解学生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使学生占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人。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四)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常不能自主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他们的优点。

三、经验得到丰富

通过教师培训和小课题研究,使我积累了不少的教育教学经验,尤其在小课题研究中,使我对初中三年的数学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认

识,包括每节课的重、难点,中考题型等等。还使我更深一步认识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师培训和小课题研究,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所以对于今后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我将不遗余力地积极参加,积极参加集体学习以提高自己各方面水平和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通过交流座谈,相互学习提高,并向其他的优秀教师学习经验,以促进自我发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各项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其他各方面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合格的中学教师。并且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培训,做好记录,以备以后更好的学习。同时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培训中务实、求真,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从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具有的能力和素养。

篇6: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计划1

王德林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吃透课改精神,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植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力求自己由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发展目标

1、师德方面

(1)“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因此我要使自己具备更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当好人梯,对教育事业忠诚不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2)自己在工作中曾得到过很多教师的帮助,他们良好的师德辐射带动了我,因此当身边的老师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我定会竭尽所能。

2、教育、教学、教研方面

(1)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本人要认真担负本职工作,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并能够在操作上学会正确操作,我会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

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3)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4)深化课改,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

3、专业基本功方面

(1)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尝试性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2)“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多方面才能,以适应和满足自己工作的必须。(3)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4)勤于思考,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5)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三、今后发展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1、提高理论学习水平(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有关业务方面的书籍和刊物,掌握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2)、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通过在听评课、中心组的集备工作、资源组的课题研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中,通过交流和反思,汲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3)重视班级管理

方法的学习,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积累管理学生的好方法,二是在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学习班主任的治班之道。三是阅读有关班级管理的书籍、文章,做好读书笔记。(4)重视多媒体的学习。以往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学完后即抛之脑后,从不应用实践,导致工夫没少费,却什么都不会。

2、狠抓教科研工作(1)积极参加各级的语文学科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做好学生的培优抚差的工作。(2)争取在每个学年能上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平时上课时要有意识把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际行为,要体现个人的教学风格。(3)关注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测验和期末考试以后认真分析试卷难度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进行改善。(4)不断及时发现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透过个人博客、聊天室等网络工具了解学生心态,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学习。

篇7:初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计划1

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在加快,教育教学的方式不断在变化,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如下两年发展规划。

一、个人现状分析:

本人自2008年9月担任生物教学工作以来,在实际的从教工作中,虽然掌握了一些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方法,也有了自己初步的教学个性,但却不能做到每节课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对于课堂管理工作,能用一颗爱心去对待学生,但有时缺乏耐心,没有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朋友,有时会以自己的理解代替了孩子的感受。但是,我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能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各种教学刊物,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能够与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会感到幸福。我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朝着轻松、快乐、高效、扎实的目标不断努力。

二、个人发展规划: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广泛而深入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自我成长观,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进一步更新观念,熟悉新教材,领会课改精神,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坚持自主、探究、合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3、多读有关生物高品位的书籍和专业刊物上的重要文章。

4、多听前辈骨干教师的课,并借鉴他们的一些教学经验,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与授课教师交流。以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的听课,从而提高我作为教师审视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发展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

5、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缺,好的继续,不足的改正。因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进行教学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片面、肤浅的经验,不反思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简单累积。

6、积极做田间调查,带学生们做生物实验,自己也做好课前实验准备,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同时撰写教学课题论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日记,上好一节研讨课,攻读一本教学专著,写一份学习心得。

7、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积极参加各级教科研活动、专题论坛、学术活动,深入专业发展方向的学习、研讨、实践、探索。积极投身中学生物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

8、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生物采风写生活动,加强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9、加强自我师德师风的修养,争做师德标兵。

10、多与学生交流,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做好辅导,使他们好上更好;差一点的同学,更要关心鼓励他们,使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给他们动力以信心,使他们有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篇8:1教师专业发展

1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美国的基础教育已普及, 然而公众对学校教育的质量却越来越不满, 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教育需要改革。而教育改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触动教师固有的教育理念, 进而改变他们原有的教学思路, 那么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 必须在教育改革和教师改革之间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在这种情形下, 改革教师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著名教育家、教师教育家古德莱德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学校若要变革进步, 就需要有更好的教师。大学若要培养出更好的教师, 就必须将模范学校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 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若想大学找到通往模范学校之路, 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 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关系, 并结为平等的伙伴。”[2]

1983年4月,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重要报告, 掀起了以重建学习体系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1986年, 美国卡内基教育与经济论坛在题为《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的报告中提出: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和关键, 并指出为教师职业做准备的最好环境是一所联系大学和中小学的实践学校。同年, 霍姆斯小组发表了题为《明日之教师》的报告, 第一次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在霍姆斯小组看来,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为初学者的专业训练, 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 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考虑的最佳的学校形式。1986年, 历史上第一所实践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马萨诸塞州建立。1990年, 霍姆斯小组发表了第二个报告:《明日之学校》, 进一步阐明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办学原则。此后,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美国蓬勃发展, 1998年, 全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达到600所, 到了2000年, 增加到了1 000多所。2001年11月,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资格审查委员会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发布了一个《专业发展学校标准》, 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出了指导性的办学原则和较为详细的分级评估标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美国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师教育模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计划方案, 更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教师教育模式中。

2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在先通过探讨协商, 再签订合作协议, 最后明确双方或多方职责和义务及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来讲, 首先是大学或大学教育学院选派实习生, 派遣大学导师负责实习指导工作和联系工作;其次合作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补偿, 向合作学校的教师提供在职指导和培训, 开放必要的教育资源等;再次中小学负责向实习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设施, 派遣实习指导教师并帮助其开展工作, 为大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这种合作有严格的评估制度, 从课时计划、教学效果, 到阶段、学期、学年的考评, 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以保证合作关系的实效性, 使合作各方获得最大益处。

3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取得的成效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是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转变, 作为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模式, 被认为是当今美国促进教师专业化,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大举措。

3.1 提高了职前教师培养质量

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职前教师主要通过教育实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管从职前教师实习的时间还是从实习中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它都不同于以往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模式。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职前教师要进行一年的系统学习与锻炼, 他们走到教学第一线, 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辅助下, 获得许多受益于以后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其实习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听课和观摩, 还包括与中小学教师共同负责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职前教师平时作为教学助手辅助并观察指导教师的教学, 每周有一天职前教师要独自负责班级的全部工作, 以便其有机会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责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使职前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运用也产生了生命力, 从教后能更快适应教师角色。

3.2 促进了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心理念。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在职教师、职前教师以及大学教师之间经常以团队的形式交流与学习, 通过彼此协作, 促进共同发展。

在职教师在与大学教师的交流中获得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指导职前教师的过程中, 对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 而这正是在职教师自我提高的前提条件, 也是提高其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热情的过程。同时,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模式, 中小学教师可在大学选修课程, 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中小学教师可以走进大学校园, 定期开展讲座, 还有机会参与大学教师的科研课题, 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教学, 在研究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研究表明, 经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锻炼的教师在重组自己教学经验时具备6种观念: (1) 发展观, 把学校各个年级看做一个有机联系、发展的整体; (2) 课程观, 能够贯穿各年级把握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 (3) 比较观, 将自己的经验和其他教师进行比较; (4) 客观性, 能够看到自身状况与自己所能达到目标的差距; (5) 系统观, 能够筛选、评价和组织自己的经验; (6) 整体观, 将自己视为一个专业团队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其本身[3]。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会以教学的专业化作为自己的目标, 使自己成为教学专业人员。

3.3 促进了中小学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一种新形式, 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职前培养, 而且也能促进中小学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如果这一目标不能有效实现,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存在的合理性将遭到质疑, 中小学校也将失去参与合作的热情。由于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大学教师和职前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教育理念, 如长班教学 (block scheduling) 、小班教学、合作学习、小组教学等, 且都在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小学进行实验, 这些新的教学组织与方法,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实践表明, 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小学学生, 其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校学生成绩。

3.4 改善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关系, 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大学与中小学进行全方位合作, 共同承担教师培养的职责。首先, 大学教师走进中小学, 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介绍给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通过实践, 使自身的实践活动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进而促进自身及学生的发展。其次, 大学为中小学教师开放一些资源, 比如学校图书资源和师资。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可以定期向大学教师请教。在探讨与交流中, 双方能力均获得提升。再次, 中小学教师在现实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为大学教师的研究和决策提了新鲜的血液, 使其理论和决策更有说服力和指向性。同时, 教师被吸收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决策群体中, 使决策逐渐摆脱行政领导或教学专家的个人垄断, 逐渐有了教师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有教师参与的决策群体比单个成员具有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扩大了知识领域, 有利于确定问题和制定备选方案, 且能够更严谨地分析制定的方案[4]。

4 启示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尝试, 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不仅因为它提高了教师培养的质量,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 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探索和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以下启示。

4.1 重视和规范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

在我国, 职前教师的实习时间一般只有6~8周,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 不能全面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 我国职前教师在实习时, 还存在实习内容不科学的问题。实习时, 职前教师更关注的是通过亲临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更新教学理念, 使自身今后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工作。我国教师职前培训, 存在重视教育性工作实习 (只重视学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 忽视非教育性工作实习 (制定班级及学校发展规划与制度) 的问题。这种培养模式, 使职前教师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 而不能成为一位很好的教育者。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职前教师接触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学方面的各项事务, 而且包括班级与学校发展及管理有关的项目。因此, 我国职前教师实习内容也应包括教育性工作和非教育性工作, 使职前教师入职后不仅能为学生现阶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且能影响学生、自己以及整个学校将来的发展。

4.2 更新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在我国传统封闭的教师培养体系中, 职前教师一旦走出师范院校大门, 就意味着正规专业学习的终结。事实上, 教师的专业学习并非单一取决于师范院校系统开设的课程, 更多的是根植于中小学现实情境中, 教学实践是教师继续学习和实现持续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主流的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 二是把教师教育学历达标放在首要位置。两种模式中都注重教师的“知识本位”, 却淡化了“能力本位”。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 不但要注重学科专业知识 (教什么) 的提升与巩固, 更要重视教师教育学科知识 (怎么教) 的拓展。

4.3 加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合作是大学和中小学共同担负教师教育责任的基础, 也是更好发挥各自功能的有利因素[5]。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成了大学和中小学的沟通, 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提供了对话的平台。通过这种合作模式, 大学教师有机会走进真实的教育实践基地, 在实践中研究教育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检验、反思自己的研究结论。而在职教师可以在与大学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中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观点, 并使之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 从而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学。在我国, 大学的教育学院和中小学在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上基本是分开进行的, 仅有的合作也局限于表层, 并且这种合作也是在不平等、不协调的氛围中进行的。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大学的教育学院和中小学的合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一方面, 要打破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两种不同教育机构互不相通的教师教育模式, 两者要以教师培养与培训为结合点加强合作。另一方面, 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要深入到中小学实践中, 同时也要为中小学教师走进大学提供机会, 通过讲座等方式请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将丰富的实践信息带入大学, 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4.4 教师教育改革应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同步进行

中小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而且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基地。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式改革。这种改革往往不能触及中小学发展需要, 不能有效解决中小学发展中的问题, 也不能调动中小学师生参与、支持的热情。而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 在教师教育改革中, 应深入实地考察中小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使改革措施发挥实效。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一种新的教师培养模式, 既不是职前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 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职进修, 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师培养和成长模式。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方面的一些成就, 拓宽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视野。在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功经验的同时, 应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教情、学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谷峥霖, 傅淳.美国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 :51-54.

[2]苏智欣.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思想争论[C]//国际教育纵横——中国比较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田宝军, 王德林.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培训模式述评[J].教育纵横谈, 2002 (10) :58-61.

[4]亨利.西斯克.工业管理与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上一篇:唯美的友谊励志的句子下一篇:规范员工考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