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师院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

2024-04-28

科师院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精选8篇)

篇1:科师院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时间:2013年3月26日

目录

一、前言„„„„„„„„„„„„„„„„„„„„„„„2

二、活动简介„„„„„„„„„„„„„„„„„„„„„2

三、活动流程简介„„„„„„„„„„„„„„„„„„„3

四、结束语„„„„„„„„„„„„„„„„„„„„„„6科学技术师范学院“第八届心理健康节”系列

活动策划书

一、前言

21世纪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除了应该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还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心理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人生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学正渐渐地向一种社会生活的必需品的角色转变,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更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关注力度。

二、活动简介

为落实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我院心理健康部响应了学校的号召,举办我院“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以下活动:

1、心灵之旅——“世界与我都爱着你”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策划大赛

2、心理画外音——心理漫画征集

3、心理直通车——心理知识竞赛

4、心灵手巧——第一期学生手工作品制作活动

5、心灵有约——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活动

三、活动流程简介

活动

一、“世界与我都爱着你”---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1、活动时间:5月5日

2、活动对象:我院2012级、2011级、2010级全体学生,2009级学生采取自愿的形式。

3、活动目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是一个以加强班级凝聚力、和谐性的心理健康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使班级同学增加团结精神,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校园生活的和谐与健康。

4、活动地点:各班自定

5、活动主题:“世界与我都爱着你”

6、活动要求:此次班会活动由各班班级心理委员负责组织策划,并按要求认真收集主题班会策划、总结、照片及2篇心得体会,于5月12日12:20汇总(含电子档)到心理健康教育部。

7、活动奖项设置: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

活动

二、心理漫画征集大赛

1、活动时间:5月5日

2、活动对象:师范院2012级、2011级、2010级学生

3、活动内容:图画中的中国梦

4、活动要求:

(1)、参赛作品均以原创性为主要标准,严禁抄袭;

(2)、参赛作品要求主题鲜明,构思巧妙,选材新颖,诙谐幽默,内容健康向上,具有一定深度,能给人以知识和启迪,充分展示我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3)、参赛作品尺寸以 A4打印纸或素描纸为标准,可手绘涂鸦或电脑制作,黑白彩色自定,形式既可为单幅作品,也可为四格漫画或短篇作品, 短篇作品不得超过5幅,须含有文字对白或必要说明。

5、活动目的:借助漫画的手法表达心灵感悟,用漫画描绘生活,与心灵对话,展现积极乐观的心态,宣传爱心,弘扬奉献精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进而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6、活动参赛方式:每个班级至少上交2份作品,09级可自愿参与

7、画稿统一用A4纸或素描纸

8、活动评分标准

(1)、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立意新颖(5 分)(2)、画面繁简与所表达的意境结合程度(3分)(3)、卷面整洁(2分)

9、活动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活动

三、心理知识竞赛

1、活动时间:5月上旬

2、活动地点:未定

3、活动对象:我院2010、2011、2012级全体学生,2009级采取自愿形式

4、活动方式:采取笔试与情景分析题两部分的方式在参与同学中选拔出的 4人

5、各同学自带笔,准时到达制定地点参加比赛

6、优胜选手代表我院参加学校“心理知识竞赛”活动 活动

四、心灵手巧——学生手艺作品制作活动

1、活动时间:5月5日晚至5月12日

2、活动地点:10教北403(暂定)

3、活动内容:

一、以学生手工制作为载体,可以一帮一的形式开展,在限定的时间里

完成作品,在将相应的作品进行展示,或者将优秀作品制作成为奖品。

二、心理知识手抄报,以心理健康文章、诗词、漫画及心理健康知识以

手抄报的形式展出,质量优良的手抄报在我院学生寝室所在区域展示

活动

五、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活动

1、时间:5月25日(初定,如有变动,时间更改)

2、对象:各学院部分大

一、大二普通同学

3、内容:采取心理健康理论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同学们互动

4、目的:素质拓展活动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各院内心较为封闭压抑的同学主动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让他们的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发现、醒悟,对个人、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达到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使所有成员从活动中展现出领导、自我管理及团体互助合作与相处及互动。素质拓展活动不仅能使所有成员享受游戏所带来的快乐,而且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增强他们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更好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同时加强生安院、科师院、理学院、动医院之间的联系,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负责人员:生安院、科师院、理学院、动医院各心理健康部。

四、结束语

本次活动的开展,希望能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缓冲身心压力,能够认识并对待心理方面的问题,感受生活乐趣,打破自我束缚,让心灵更阳光。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心理健康教育部

2013年3月26日

篇2:科师院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

初次教学, 我先从情境入手提出问题:坡度的陡、缓与物体滚动的远近有什么关系?斜坡与地面成多少度角时, 物体滚得最远?然后师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最后是交流汇总, 获取实验结论。整个教学活动, 学生经历了产生疑问、形成猜想、实验验证的全过程, 而实验验证的过程自然就是本课的“重彩”。实验中学生六人一组, 人人有事做, 个个是主人, 他们搭的搭, 滚的滚, 量的量, 记录的记录, 忙得不亦乐乎, 自始至终兴致勃勃, 课堂因为学生的参与而生动活泼。然而, 从实验器材的确定、实验步骤的制定、实验中注意事项的提醒、一整套实验方案的形成, 到实验实施, 再到实验汇总、反思交流, 仅课堂40分钟的时间远远不够, 以至到最后的实验反思, 由于时间所剩不多, 只好草草收场, 象征性地个人汇报结果, 并且基本上由教师代劳, 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课上的实验热热闹闹, 看似关注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些学习形式, 但实际上只关注了知识的结论而淡化了学科的本质。自我追问:这是一节数学实验课还是科学实验课?与科学课实验相比较, 数学实验课最本质的区别应体现在哪里?反思回答:数学实验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去理解概念、性质等, 在于提供一种场境让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猜想, 在于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数学实验应该为数学学习的本质而服务, 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

针对本课内容是被安排在《角》这一单元的后面教学的, 因此, 课的引入可以紧密联系角的认识, 带着数学的眼光, 从生活中诸如楼梯的设计、体育竞技中游泳的入水角度、标枪投掷时的角度等观察入手引发思考, 然后通过实验说明“同样的材料在同一个地点, 斜面与地面夹角的大小与物体移动 (滚动) 的远近有关”。而“这一夹角到底是多少度”这一尚未解决的问题, 不是小学生用课堂40分钟简单学具操作就能解决的, 很多的核心问题还可以延伸到课外, 本课应达成的更多的则是对“实验数据”的聚焦。

“实验数据1”聚焦:讨论选用角度。实验中选用哪些角度?通过讨论形成共识:一方面, 三角板上的角度 (30°、45°和60°) 既具代表性又便于操作;另一方面, 依据自己的猜测自选一个大于60°或小于30°的角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2”聚焦:讨论操作次数。由于实验带有偶然性, 因此一次实验不能说明问题, 同时受课堂时间的限制, 也不可能重复多次, 因此统一为在同一角度下操作三次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3”聚焦:讨论样本数据。由于平均数代表了平均水平, 记录的三个数据中既不选用最大数, 也不选用最小数, 而选用这三个数据的平均数。

“实验数据4”聚焦:讨论统计结果。实验活动之后的汇报交流, 是全课的重点。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全班实验的结果, 比较发现:虽然组与组之间横向比较, 各组测量出的数据不同, 但纵向来看, 这些数据都反映出同样的一种趋势或结论:每组从不同角度滚动时获得的数据来看, 最远的距离都是在同一个角度上获得的。

对于本课实验方案的制定, 实际侧重于科学课,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 这些都已在科学课接触过, 因此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等有关实验方案的制定在此不必面面俱到。特别是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可由教师直接告知强调, 至于“为什么要用同样的材料在同一个地点实验?滚动物体的为什么必须是同一个人?”等问题, 完全可以在下课结束时提出, 让学生带着这些“为什么”离开课堂。

数学实验中观察、归纳、发现是真实的数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成分, 需要我们着眼于科学精神、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教学环节进行精细化的设计, 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把动态的学习过程再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中, 教师起到引领作用, 学生在发展轨迹中提升了数学思维方式, 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篇3:操节活动让健康快乐常驻幼儿心田

关键词:操节活动;身体素质;管理质量

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改变幼儿教学中仅是在简单地进行知识教授的模式,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展现操节活动的价值,以为幼儿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发挥操节活动的作用来提高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质量进行论述。

一、何谓操节活动

所谓的操节活动是幼儿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操节是早操的主要部分,目的就是要唤醒幼儿的身体机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一般的操节活动包括:动物模仿操、器械操、徒手操、手指操等等。目的就是要让幼儿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进入一天的幼儿活动中,同时,也使幼儿在每日的早操中逐步实现幼儿运动能力和体质的不断提高,进而为幼儿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操节活动在生活管理中开展需注意的问题

操节活动对幼儿健全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幼儿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智力水平开发的重要方面。但是,要想借助操节活动的作用来提高幼儿一日生活管理质量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为幼儿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首先,操节活动的组织要适合幼儿阶段的特点。对于幼儿来说,身体各方面的技能还不完善,如果操节活动中选择的项目过于激烈或者是难度较大的话都会影响幼儿兴趣的调动以及操节活动价值的体现,同时,也不利于一日生活管理质量的提高。所以,在组织操节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幼儿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幼儿活动来提高生活管理质量。

其次,操节活动的组织要有效。也就是说,操节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否则,久而久之,操节活动的作用就会降低,幼儿的兴趣也会下降,这是不利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质量的提高的。

当然,除上述的两个问题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幼儿兴趣的调动、幼儿参与度的提高等等,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操节活动在一日生活管理中作用的最大化实现。所以,在操节活动的开展中我们要注意上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以逐步促使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质量的提高。

三、操节活动在生活管理中实施的作用

1.借助动物模仿操满足幼儿的表演欲

所谓的动物模仿操是指让幼儿在模仿一些动物的特点活动,该活动的应用不仅能能够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幼儿教师的管理,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使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走进生活。例如:在动物模仿操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相关的视频,然后在我的带领下,边唱边做操。如:“大象伯伯慢慢走,伸伸鼻子勾一勾;小熊小熊摇一摇,吹起喇叭嘀嗒嘀;大黄牛哞!竖起牛角顶一顶;小螃蟹伸伸爪子横着走;大黄牛哞!竖起牛角顶一顶……”这样的操节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幼儿的模仿力,而且还能使幼儿体会到幼儿园的乐趣。

2.借助器械操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

所谓的器械操就是指幼儿手持器械进行的早操活动,该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愉快、活跃的情趣,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在逐步联系中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正确的活动姿势,进而为幼儿协调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当然,幼儿兴趣产生之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就更愿意参与幼儿园的其他活动,这样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质量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器械操联系中,我们所选择的器械要尽可能从生活中来。比如:矿泉水瓶、易拉罐、蛋糕盒等等,引导幼儿对这些器械进行设计,可以将绘画课上自己满意的作品贴在这些器械上,也可以将手工课上的饰品进行装饰,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幼儿的管理质量。

3.借助手指操开发幼儿的智力水平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也就是说,手指操虽然活动的是手,但效果却在脑上,有效的手指操对幼儿智力水平的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幼儿一日的生活管理中,引导幼儿做一做手指操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提高幼儿的大脑发育水平,同时,可以提高幼儿的管理质量。因此,在手指操的应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根据口诀进行操作。如:“你拍一我拍一,伸出大拇哥碰碰头,你拍二我拍二,伸出食指哥摆一摆,你拍三我拍三,伸出中指哥弯弯腰,你拍四我拍四,伸出无名指搭拱桥,你拍五我拍五,伸出小指头拉拉钩……”这是手指操的基本,引导幼儿两人一组按照口诀进行拍手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而且,长期坚持不同的手指操也有助于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进而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提高幼儿一日生活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中发挥操节活动的价值,首先要明确影响因素,以为幼儿兴趣的培养以及管理质量的提高做好基础工作。同时还要借助多样化的操节活动来从不同方面促使幼儿健康发展,增加幼儿园生活的乐趣,进而真正提高幼儿园一日的生活管理质量,同时也为幼儿健康的成长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1-01.

篇4:科师院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

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1) 失落心理:大一新生的失落心理主要是指由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现实状况与他们理想或心目中的大学形成巨大的反差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特征。

由于我们学院是一个刚刚升格为本科不久的地方二本师范院校, 学校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知名度、校园环境比起其他高校都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落差, 对学校不能产生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就造成这些学生对学校缺乏深情,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校园建设等方面不能理解和支持。

(2) 自暴自弃心理:大一新生的自暴自弃心理主要是指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目标缺失、态度散漫、激情消失等造成的个体精神萎靡、不求上进、放纵自我的极端心理特征。

经过高考的洗礼, 昔日的同窗好友被分成了各种层次的大学生, 在我们学校, 有些学生在高中期间还是众人瞩目的佼佼者, 但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或其他客观因素, 未能实现夙愿, 转而成为众人眼中所谓的“失败者”, 一下子从云端跌入谷底, 这些学生深感自己前途无望、壮志难酬, 再加上学校不理想, 大学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 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目标、缺乏激情, 遂产生自暴自弃心理。这些学生大多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或者整天躲在宿舍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 逃课成了家常便饭, 成绩更是一塌糊涂。

(3) 自卑心理:大一新生自卑心理是指由于家庭经济、成长经历、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对自身素质和能力进行消极评价, 进而产生抑郁和自责的极端心理特征。

我们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 家庭经济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确实相对比较差, 再加上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 因此这一部分学生有很深的自卑心理, 尤其在逢年过节、亲友聚会时谈起各自的发展和社会的现状时, 他们的自卑感会更加深刻, 这种心理长期积累会造成这一部分同学深深掩盖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愿与外界接触交流。

(4) 心理脆弱, 难以承受挫折:最近几年, 85后、90后的学生成为大学生的主体, 他们大多数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生活中充满的是和风细雨, 鲜有暴风骤雨,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习惯于衣食无忧、顺风顺水的安逸生活, 一旦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哪怕一点小小的挫折, 他们也会感到心理极度失衡, 怀疑自我、否定自我、甚至作践自我。

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特点, 笔者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工作中的切身经历认为, 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和策略:

(1) 面对情绪失落的学生, 我们应从根源上鼓励他们, 要让他们明白外部的环境仅仅是自己成功的外因, 自己后天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内因, 内因决定外因。当然, 我们也要对他们的这种情绪给予理解, 告诉他们, 目前学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且发展潜力也很大, 大家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和这样优美的学习环境;大家要充分理解学校目前的困难,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 狗不嫌家贫, 这里是我们的母校, 我们要在努力学习知识, 今日我以母校为荣, 明日母校以我为荣。

(2) 针对有自暴自弃心理的学生, 我们要对他们的情绪感同身受, 告诉他们古今中外成就大事业者, 很多都是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洗礼之后, 在承受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之后, 方才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 进而一步步登上成功的巅峰。曾经的辉煌说明我们的个人潜质不错, 说明我们很有希望东山再起, 高考的失败只是一时的失败, 不代表永远的失败, 我们只要改变认知观念, 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全面分析失败的原因, 加强意志锻炼, 提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改进学习方法, 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就可以重拾往昔的风采。

(3) 针对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 首先, 我们要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他们, 决不能讽刺和嘲笑他们。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 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 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时, 才归之为心理疾病。

其次, 我们要经常开导自卑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要学会对自己作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 既不沾沾自喜, 也不顾影自怜。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 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 要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 以补偿自己的不足。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 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 自我评价高, 当在学习生活中, 由于自己方法不当, 或缺乏处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时, 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严重失落, 于是从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个极端, 变成一个完全失去自信的人。常言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 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 但也不忌讳自己的缺点, 没有缺点, 优点也难以浮出水面。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 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 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 伟人之所以难以高攀, 是因为你跪着看的缘故。

最后, 告诉自卑的同学, 在每个人的发展历程, 不仅要与周围的人进行横向比较, 找出努力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要与自己纵向比较, 发现自己不断的进步, 增添自己成事的信心。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等来确立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 为此发奋努力, 为断进步, 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人生。

(4) 针对心理脆弱, 难以承受挫折的学生, 首先我们要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是对学生进行的感情投资, 也是严格管理和感情投资的结合。特别是那些心理脆弱的学生, 赞美他身上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优点, 都可能燃起他心中前进的勇气, 给予他战胜挫折的信心。

其次我们要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学生, 理解学生遭受挫折之后的行为反应, 理解学生遭受打击之后的心理感受, 相信学生自己能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战胜挫折、再创辉煌;再次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帮助他们详细分析受挫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方法, 告诉他们: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任何人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强者, 我们要学会客观理性的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要尽量争取成功, 在自己的弱势项目上要学会欣赏别人, 在参与各个项目的过程中, 要更多的考虑我已经认认真真的参与了, 而不要过分的在意我是否成功了, 成功了固然值得庆贺, 但是失败了同样值得祝福, 因为每一次的失败都会为下一次的成功积累丰富的经验教训, 要坚信:“打击就是打基”, 每一次遭受打击之后所获得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都会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愈挫愈勇, 最终一定会登上成功之巅。

最后, 我们要切实放下老师的架子, 不要做一个不厌其烦的说教者, 要做一个耐心细致的倾听者, 真正走近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他们促膝长谈, 细心周到地帮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挫折。

总而言之, 每一个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 内心既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也有对全新生活的迷茫和困惑, 作为学生管理基层工作者, 我们理应尽职尽责,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为地方高师院校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是由于其地方性和师范性的局限, 以及教育大众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影响, 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这势必会影响此类院校在校生的心理状态。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通过分析该校大一新生入校后的心理状况,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从而探究出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1]邢希强.大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原因及对策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7) .

[2]李凤梅.浅谈大学新生的失落心理[J].江苏社会科学, 2008, (2) .

[3]程明莲.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 .

篇5:科师院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

联欢晚会的气氛热烈而和谐,节目丰富多样,有独唱、合唱、舞蹈、诗朗诵、京剧、书法、电子琴演奏等等,精彩纷呈。最后由5199健康网工作人员共同演唱了歌曲《难忘今宵》:“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明年春来再相邀,共祝愿‘糖友’好,‘糖友’好。”

5月19日上午举办了5199“糖友”交流座谈会,邀请了怡成网络医院的专家团、北京康复中心院长、北京“糖协”秘书长和糖尿病之友杂志社的编辑作为特邀嘉宾。何伟董事长出席大会并致辞。他在发言中表示:“怡成公司的价值就在于以天下糖尿病患者的需求为己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创造更好的服务,让他们更加快乐地生活。”

会上,工作人员介绍和展示了怡成网络医院的服务模式和各项功能,使大家切身感受到了该平台给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家庭健康管理带来的巨大帮助。当日下午,“糖友”们在大运河森林公园举行了游园会。20日,大家又游览了青龙湖、卢沟桥和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晚宴的一片欢歌笑语中,第七届5199糖人节落下帷幕。来自五湖四海的“糖友”们,在5199健康网的大家庭中,感受到了温暖,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篇6:科师院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

一、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与其它大学生相比, 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的心理问题相对特殊。甚至与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习成绩一般女生相比, 学优女生的心理问题也有不一样的表现。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了解与总结, 高等师范院校外语学院学优女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压力造成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社会、用人单位等对未来的教师, 即师范类院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普遍拥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为了避免“毕业就失业”, 学生学习自我加压, 相互比较, 学优女生从表象上来看成绩突出, 为他人所羡慕。普通学生对其的心理大多是“如果我有她那样的成绩就好”, 但普通学生存在的焦虑心理学优女生并不能幸免, 甚至有更严重的趋势。她们的焦虑表现在:第一, 过分看重考试与成绩。因为拥有“学优”这一标签, 她们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 偶尔的考试失败会给予她们重创, 并导致抑郁。第二, 与学优男生相比产生的焦虑。由于外语教师中女性偏多, 就业过程中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普遍倾向于招收男生, 性别劣势使她们感到焦虑及无助。第三, 与更好的院校学生相比产生的焦虑。学优女生因成绩优秀, 大多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 虽然在班级里成绩突出, 但她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比较面相比其他一般同学也更广, 她们羡慕更好的院校里学生拥有的资源、信息与机会, 焦虑院校之间学业要求的不同带来的水平差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和普通同学相比, 她们的焦虑因为自身的优秀更容易被误认为是矫情、骄傲和炫耀等, 因为情绪的不被理解和接纳, 使得她们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担忧, 长时期的心理压抑得不到宣泄则有可能发展成为抑郁。

2、恋爱导致的心理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外语学院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对女生恋爱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 大量女生找不到合适的男朋友。不少女生甚至将找到男朋友视作个人魅力的象征, 没有男朋友的女生陷入自卑的情绪。第二, 女生远离家里的父亲和兄弟, 班级里没有或很少男同学, 大学教师中女老师的比例也更大, 在学校与男性接触机会少, 对男性缺乏了解, 在恋爱中, 会以女性思维为主, 难以理解对方, 从而产生矛盾。第三, 女生对爱情的理解多来自网络里的爱情小说与爱情剧, 理想化色彩浓郁, 很容易将虚构唯美的故事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 加上女性情绪体验深刻细腻的特点, 女生面对现实中的恋爱更容易失望与受伤。而学优女生除了面临以上三点影响外, 还要面临传统教育理念与现实中“男强女弱”观点的冲突。首先中国的传统恋爱心理一直是讲究“门当户对”, 大部分人对它的理解就是“男强女弱”, 这使得学优女生比普通女生的选择范围更小, 谈恋爱的概率也更小。其次, 从基础教育开始, 学习成绩优秀的女生一直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明珠, 她们的成长过程较为顺利, 在恋爱中多不懂得体谅与宽容, 更容易造成恋爱矛盾。而一旦恋爱失败, 受到的打击更大, 挫败感更强, 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3、过度关注学习导致的社交障碍

学优女生能集中精力专心学习是优点, 但也有其弊端。心理学研究表明, 能专心专注于一项事物的人多为创造性人才, 在性格上往往具有内倾性人格倾向。与一般同学相比, 学优女生更加内向、羞涩和不乐群, 在人际交往中则显示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 不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由于女性的害羞、内敛等性格特点, 学优女生与学优男生相比更显得内向。她们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多, 参与活动的时间少, 和他人接触的时间少, 在人际交往中呈现出自负与自卑的两面性。一方面因为成长过程中一直处于领头羊的位置, 老师家长精心呵护, 同学们崇拜羡慕, 这使得她们自我定位与自我评价一直都较高。过高的自我评价极容易发展为自负。自负表现在人际交往中, 经常出现不适应, 沟通困难等问题, 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但另一方面, 除了学业, 她们在艺术、体育等其他方面并不一定突出。在人际交往中, 可能没有在学业中引人注目, 容易产生被冷落感, 进而陷入自卑状态。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过低引起的心理体验, 实质上是对自我的一种否定、拒绝、不满, 对个体在认识能力及其它方面的一种自我贬低。在自卑的状态中, 她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衡量自己, 夸大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不懂得挖掘自己的优势, 从而使自己在精神上陷入困境, 甚至患上社交恐惧症, 在社会交往或社会情境中受挫、受辱后对社交活动产生的恐怖体验而拒绝和害怕继续社会交往。

二、做好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心理问题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1、做好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心理问题引导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

高师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师资力量的主阵地。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是未来外语教师群体的主干力量。关注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的心理成长, 重视并做好她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与老师应尽的职责, 是校园心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也有极大的意义。了解师院女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分析其成因, 探索相应的应对策略, 是提高师范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2、做好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心理问题引导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理想化色彩浓郁, 情绪体验深刻细腻等, 相对于其它大学生, 在现实中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加强对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心理问题的引导, 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能够有效帮助她们除关注学业外, 更加全面的发展, 使她们成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3、做好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心理问题引导工作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目前高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而言, 女生比男生普遍要高, 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差于男生。在现阶段, 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外语专业学优女生作为高师院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学优女生心理如长期得不到宣泄和关注, 一旦出现心理疾病, 出现休学、退学、非正常死亡的情况, 会对其它学生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对和谐校园的建设造成冲击。做好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心理问题的引导工作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学优女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绝不是单方面的, 社会、家庭、学校、学优女生个人的自我认知错位等都有相应的责任。本文仅从学校、老师及学生个人三个方面来商讨应对策略。

1、学校应完善科学评价体系与健全心理教育机制

学生评价体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目前有些高师院校学生评价值体系还是偏重学业, 不重视操行。学生的评价体系应多样化, 学业评价和操行评价要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操行评价尤其不能流于形式。一个科学、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才能引导学优女生向全优女生方向努力。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 开展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班级心理健康联络员等的培训工作, 使得学优女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发现和干预。关键是要健全学校的心理教育机制, 一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教育宣传讲座和举办多种多样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两个主渠道,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二是完善心理咨询室, 做到特色化辅导, 及时帮助学优女生疏通心理淤积。心理咨询部门要保证咨询的时间与质量, 及时及早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三是要建立干预机制, 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管理与监督, 减少学优女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从而提高对学优女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2、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和特色辅导

在观念上, 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对于学优女生要摒弃“一好百好”, “成绩好什么都好”的片面认识, 重视学优女生的心理、身体、品行等情况, 真正指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 应关心学优女生的情绪变化, 充分掌握其心理活动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问题, 应及时进行心理指导或治疗, 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高师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 应将外语专业学优女生列为特殊群体, 对于有心理问题预症的学优女生应建立专门心理健康档案, 持续关注她们的心理状况。针对学优女生的不同心理问题, 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对症下药, 帮助她们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她们把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有所选择, 有所控制, 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她们对自身认识的不良心理, 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学优女生自身应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

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 也就是要加深对自身的理解, 认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了解自己的期望与追求。心理学研究表明, 心理问题的产生, 往往是由于不善于了解自己, 不能正确评估自己, 尤其是学优女生, 一方面自视过高, 一方面又低估自己。因此学优女生要做到心理健康, 就必须对个人有正确的评估, 在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 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 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其次还要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会乐观看待人生和社会, 不因个人的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消极的情绪;产生负面情绪时学会排解, 可以寻求老师与同学的帮助;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和社会活动, 以宣泄积郁情绪, 保持心理健康。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做好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心理问题引导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目前高师院校外语专业学优女生主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业压力造成的焦虑、抑郁等心理, 恋爱导致的心理问题, 过度关注学习导致的社交障碍。针对存在的问题, 学校应完善评价体系与健全心理教育机制, 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和特色辅导, 学优女生自身应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高师院校,学优女生,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少萍.高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 2009 (02) .

[2]孙桂芝.高等师范院校女生性别意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昌吉学院在校女大学生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 2008 (02) .

[3]伍复康, 管志明, 陈军, 主编.纯洁朝气责任创新——新时期团员青年教育读本[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篇7:科师院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

【关键词】高师院校 心理学专业 实验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具备良好的实验实践能力是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要求,是学生进行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众所周知,心理学相关专业学科的实证性极强,其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心理实验,大量的心理现象都可以通过心理实验得以揭示和佐证,心理学的众多分支学科及研究领域都需要用心理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让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和操作心理实验将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所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实验控制的具体方法与实验实施的具体细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学科实验实践能力。

一、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现实问题举隅

(一)过分注重基础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对大学生独立探索和创新精神培育不足

从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社会生活发展需要,体现其教育性、基础性、验证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但是,在许多高师院校心理学科实验教学中,教师教学仍过分看重基础性与验证性实验,而对综合性实验与应用性实验的内容关照不足,心理实验项目设置中验证型实验占大多数,教师自主或引导学生设计研发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偏少,心理实验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应用性特征不够明显。同时,在具体的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各院校实验教学条件的差异,许多高校教师更多注重实验设计理论和技术的讲授,忽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受到影响。教师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较少,忽视心理实验教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特点,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常出现学生“心理实验课内会课外不会”“上完心理实验课不会做实验”等极端现象。

(二)心理学科常规实验仪器设备数量偏少,缺少现代大型心理实验仪器设备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虽然并不悠久,但从20个世纪中后期起,我国心理科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师院校心理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势头较好,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高师院校数量激增。许多重点高师院校开办心理学专业的历史相对较长,心理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综合办学条件相对较好,既培养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而且还有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而国内另外一大批高师院校多是最近十年左右升格上来的二本院校,这类高校往往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最近几年才开设心理学专业,相对而言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办学硬件条件也较差,仅有心理学本科专业,无心理学硕士、博士点。这些院校心理学专业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实验仪器数量非常有限且性能不佳,缺少现代心理学科实验仪器。许多高师院校仅有华东师大教仪厂生产的单件心理学实验仪器,或者少数几套天津师大生产的JGW-B型心理实验台,或者北大心灵方舟心理实验教学系统软件。至于一些现代前沿心理实验仪器设备如生物反馈仪、眼动仪、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系统等却因价格昂贵等原因难以购置,更不用说诸如功能磁共振成像等高端仪器设备。这些仪器只能验证教材中已有的实验结论,完成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教学要求,根本不可能进行高端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研究。

(三)心理学科实验实践教学基地数量有限且种类较为单一

目前,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面临的困境除了设备数量少、性能不佳外,还表现在心理学科实践教学基地数量极其有限而且种类较为单一。许多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往往是几所当地中小学校和一些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缺少监狱系统、街道办与社区或精神卫生中心等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即使有些高校有监狱部门、社区街道办及精神卫生中心等实践基地,学生在进行专业实践时却往往局限于调研参观,很少有机会与特殊群体和个案进行深入的交流。同时,部分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师资也较薄弱,往往缺少或者根本没有专业的心理实验实践教辅人员,许多心理学科理论教学教师自己带领学生进行心理实验,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减少了对学生专业方面的指导,甚至于让原本机会就较少的实验教学流于形式。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课程偏重于基础理论,忽视实践应用方面技能的培养,学生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不足,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社会对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认同度相对较低,最近几年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四)心理学科开设实验实践课程科目较少,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许多高师院校的心理学实验都不是单独成课,而是依附于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课程。完整的系统化的心理学实验需要心理测量与统计学、心理实验设计、SPSS统计软件、心理实验编程软件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有些高校只有实验心理学科开设心理实验,实验心理学课程孤立进行,缺乏系统性,无法满足心理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实验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等培养目标。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教学为特点的心理实验教学,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方法、实验程序进行实验,按照规定好的要求处理数据,得出书中已有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甚至一些基本的心理实验设计都搞不清楚。

二、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实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鉴于当前高师院校心理学科实验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有效提升高师院校心理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模式。朱兴国研究认为,心理学科实验模式僵化、内容滞后和评价缺乏激励性是制约当前心理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我们强调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大胆改革以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变心理学科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创造条件保证心理学科实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通过心理学科实验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强调启发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力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自行设计和操作实验,能够使用实验的方法进行一定的科研工作。莫雷等研究认为,现代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本质差异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同。曾祥炎也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心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轨迹有着关键性影响,并指出实验法仍是目前心理科学乃至现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对于本科生来说,综合性、设计性心理实验往往都是在一些最基本的验证性心理实验基础上改进而来。因此,在进行验证性心理实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大胆改进和创新。通过对相关实验自行设计更新,学生不仅能将验证性实验积极向前推进,同时也能体验到积极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无疑能为学生自行设计和创造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针对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各种可能的因素如年龄、智力、材料性质、难度及个体疲劳程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教师还可将心理学科研项目作为平台,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各项工作中,如组织学生探讨实验材料的选取和制作、实验设计的类型与实验的具体实施、各种变量的控制等问题,使学生对心理实验的理论和操作都有更深刻的体会,实验能力也必然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增加心理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注重学生各种心理实战能力培养

传统心理学科实验教材和教法有很大弊端,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只有改变这种状态,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心理学实验的精髓所在,具备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完整的心理实验研究为目标,从研究假设的提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收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都进行系统教学与训练,让学生真正懂得心理实验的精神,真正会自己动手进行心理学科学实验。要注重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各种心理实战能力。如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和心理测评能力都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包括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各种技术,如倾听、尊重、共情、澄清等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心理与问题行为的诊断和心理预防与矫治能力等。同时,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具备包括正确使用各种心理量表、分析评价心理测评结果、撰写测评报告等相关的心理测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数理统计,包括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解释等。有条件的高校学生还必须掌握心理测试的相关技术,但这同样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及心理活动的规律,这是心理测试技术研究和运用的前提基础。对于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眼动仪、ERP等高端仪器而学校现有条件相对不足的现实尴尬,教师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系统介绍一些现代新型心理实验仪器的性能、特色及应用领域等知识,并推荐相关文献资料要求学生阅读,以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旦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现代实验仪器,将不会感到过于陌生和束手无策。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会考虑运用这些现代实验仪器进行相关的研究。

(三)重视心理实验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传统心理学科的实验多是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非常被动,主动性不高,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必须注重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此,教师要增加实验设计比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己进行心理实验设计。张菊红(2013)提出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注重过程的心理实验教学原则,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实验假设,实验假设即是问题,即是疑难,然后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具体实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教师提出实验假设“多动症儿童在完成抽象任务中比具体任务更加容易分心”,但具体实验方案、设计细节由学生完成,教师提供参考意见。一个学期进行五次左右的实验设计,学生不再被动地做实验,学生的实验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其主动性就会得以充分发挥。心理学科实验的实质在于创新,而不是简单模仿。高师院校可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心理学科学术科技活动,激发与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意识与能力。许多高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学术科技活动,教师要以这类活动为契机,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创造条件实施实验。只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四)改变心理学科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实验实践技能提升

以往的心理学科考核方式过分强调纸笔测验,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就决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考试内容多是教材或教师讲课笔记的简单再现,学生只要考前突击背诵几天就能考好,这与心理学科操作性强、创新要求高的教学目标完全背离。为此,必须变革心理学科的考核方式,改变的原则是把考核由期末为准转向以平时成绩为主,以试卷定分转向以结合心理实验操作成绩综合评价。欧阳虹、张锋(2008)提出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评定,以此避免传统考核方式的种种弊端。我们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把心理学专业的许多课程成绩分成两大部分,即期末试卷分和实验操作分,部分学科还包括实验课题分,根据学科特点各占一定比例。考试内容强调实验设计知识的应用,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如果学生能真正懂得实验设计的思想,通过平时的积累就可以考出较好成绩,甚至不需要多少复习时间。实验操作也占一定分值,根据学生平时的心理实验操作、心理实验设计作业量化打分,这类作业每学期不少于五次。同时,有些科目还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研究课题,自己寻找研究被试,自己统计处理数据,并完成心理实验报告。这种成绩考核方式,以突出平时成绩、强调研究创新为特点,淡化期末考试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必将体现在心理学科教学要素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有认真根据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与要求,结合心理学科实验课程的基本特点,注重从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成绩考核等方面全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保证高师院校心理学科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潘艳,辛勇.一般本科院校心理学专业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0):208-211.

[2]李孝明.以研究性学习改革本科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尝试[J].学理论,2011(01):274-275.

[3]冯成志,贾凤芹,陈硕.心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05(02):89-921.

[4]沈国方.对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再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03):673-674.

[5]邢强.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03):106-108.

[6]崔景贵.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机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05):70-74.

[7]朱兴国.试论心理实验教学的整合与创新[J].宜春学院学报,2014,36(08):117-120.

[8]王昊.从心理实验看心理测试技术——被测人测试动机对心理测试的影响[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2):36-39.

[9]欧阳虹,张锋.心理实验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152-153.

[10]莫雷,王瑞明,陈彩琦,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J].心理科学,2006,29(5):1026-1030.

[11]曾祥炎.现代心理实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01):32-36.

篇8:科师院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

【关键词】高师院校 研究性教学 社区心理 实验教学

社区心理学是我校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教学过程既要重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社区心理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实践运用,如何提高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是全面提升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高师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当全面实施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积极进行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师院校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统社区心理学科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高师院校社区心理学实验实践教学是社区心理学科理论知识应用与演练操作的重要平台。但由于缺乏社区心理学科相关的实验仪器及教学条件的限制,社区心理学的实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小组讨论和社会调查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不会设计综合性和操作性的实验。传统的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操作——教师总结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常先由教师拟定好实验内容,直接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及步骤,然后学生被动地按照相关要求去重现。实验内容多为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研究型设计实验较少。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应当重视改革目前高师院校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切合实际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是以探索和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引导学生从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索学习转换,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应当也必然采用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二)培养创新性心理学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新世纪社会需要的心理学人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礎知识,还必须具备严谨的治学方法、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质量的心理学科专业人才,应该积极进行高师院校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研究型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社区心理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由知识型心理学人才提升为创新型心理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者王巨光认为,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心理学中国本土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迫切要求对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及相关教学制度实行改革,而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正是其改革的必然取向。同时,他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对推进社会心理学中国本土化建设也有较大的助益[1]。

二、高师院校社区心理学开展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一)优化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完善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方法

社区心理学实验课教学不同于其他理工类学科实验,在专业实验室里重复进行某种操作是行不通的。它必须打破常规的实验教学形式,让学生走出学校专业实验室,深入社区实际生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科研素质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安排社区心理学实验内容时应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性实验拓展,增加学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不断完善社区心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申鲁军等研究提出以验证性、操作性实验教学为基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为重点,社会实践为辅助的“1+1+1”教学模式,强调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2]。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带领广大学生深入社区基层组织,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如对社区人员吸毒情况、老年公寓养老情况及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问题深入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验设计,将实践中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处理同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理解结合起来,增强实验的综合性、自主性,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要求和问题去系统学习和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与创新能力。同时,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的科学研究,将学科实验教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二)结合案例进行研究性实验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作为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的专业课程,社区心理学教学活动注重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联系。因此,在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时我们特别注意学科实验内容与社区实践活动的交叉和渗透。在社区心理学科实验设计过程中,围绕学科相关的研究主题,进行开放性实验设计,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如结合房祖名吸毒事件、导演王全安嫖娼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明星生活的各种心态;结合四川省出台“坝坝舞”管理办法探讨社区管理及心理调适方略。采用以社区案例讨论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提出学科核心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大量查阅文献后开始实验设计,提出实验方案,反复讨论和修改论证,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同时,给学生布置课外研究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网络等各种媒体信息选择典型事例确定讨论主题并通过实践调研形成研究论文,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科有关知识,借此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能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各种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三)加强社区心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研究型社区心理学教学团队

作为社区心理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们重视研究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建立完善的教学团队机制,倡导合作与创新精神。这是社区心理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当前,社会对心理学人才需求模式发生转变,这必然促成对心理学科教学模式的转变,对高师院校心理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广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为此,学院整合社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科教师资源,建立研究型社区心理学教学团队,要求社区心理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心理学科新理论、新成果的吸收和应用,及时追踪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并广泛涉猎交叉学科的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为充分发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社区心理学授课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导思想,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社区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设计问题来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从事科研、创新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可以说,没有一支优秀的研究型教学团队就无法彻底地进行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也就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心理学专门人才。

(四)改革社区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观现有的社区心理学科实验成绩评定方式,一般是通过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以学生最后得到的实验产品为主要标准。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社区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极为重视研究型实验教学工作的全面落实,强调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实验讨论,认真分析各种实验现象和结果,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引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根据学科实验目的和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实验,训练学生运用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研究型实验教学是将以单一实验操作为主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以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能力为主的综合性实验。同时我们尝试将学科的考核分成实验考核和面试能力考核。实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对以往学习知识的掌握对教师给定的实验内容进行独立操作;面试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并将考核工作贯穿于日常教学实践。实验教学必须强调培养学生自由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通过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机会[4]。这些都是社区心理学科行之有效的研究型学习方式的实践运用,值得大力推广。

社区心理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步推进并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高师院校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社区心理学科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创新,并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为他们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巨光.研究型教学: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97-99.

[2]申鲁军,杨磊,崔金奇,等.“1+1+1”社会心理学实验课教学模式初探[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4):46-48.

[3]董炜疆,王唯析.PBL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20.

上一篇:农耕承包合同下一篇:给网民朋友的一封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