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物理复习计划

2024-05-19

高一期末物理复习计划(精选6篇)

篇1:高一期末物理复习计划

临近期末,不难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物理学科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不少物理基础薄弱的同学对高中物理学习尤其感到恐惧。特别是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更加主要原理性的东西,高一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吃力。为此,期末备考阶段我们落实课本,抓好基础;不仅关注教材,更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复习阶段充分挖掘潜能,取得最大的进步。及时的做好学生的查漏补缺工作,为期末考试打好胜利的一仗奠定基础。

一、复习目标

军事、武警院校的招生体检工作按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颁发的军检标准和原市招委、重庆警备区政治部联合印发的实施办法执行。招收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体检工作按《关于做好20xx年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执行。

1. 重点加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大面积提高高一物理成绩

2.知识系统化,查缺补漏,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 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计划与措施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重点内容:1。知识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向心力 2。定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临近期末,为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特作复习计划如下:

总体计划: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紧密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计划明确细致,保质保量落实。

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辅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具体计划与措施:

我说,那你干嘛还要学什么语法?高考会问你,这句话用了什么语法吗?英语是干嘛用的?是交流用的,管他什么句子,你只要把意思弄清楚了,考试的时候这个句子整体的意思能够表达精确,不就完了吗?后面我再告诉他英语的客观性思维及语意精确度原则,做题时如何根据题目寻找有效信息等小技巧,最后英语反而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了,高考最终考了138分。

——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与联系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对比中国历史,尤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在整理专题“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可以把它再分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两个小专题。“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我们可以分别从19世纪七年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9——19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各自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世界资本主义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民族工业在近代历史发

1、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复习目的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收获。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材料以教研室下发材料为主,进行集体备课,难题删去。

3、重视学生在复习中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复习中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倾听、评价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同样要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提出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作业本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物理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在处理作业上,千万不要死磕题目,记住两个原则:不要和自己过不去。第一遍做不出来或做错就直接先放弃,但是要保留这道题,每天抽1~2分钟看下这类不会做的题,无论是看课本也好,听老师讲解也好,做到一眼看出这题怎么做时,再动手做,并将这类题型留好。要加强互动性。不仅是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还要和课本进行互动。做完作业不要看对答案,留到第二天把有困难的和同学交流,或第二天看别人怎么做,然后问他怎么想的。如果不善于问同学,至少等到第二天再看课本或是答案。无论对错,看答案或对答案的过程中尽量回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与别人差别点在哪里。这样,尽管你当时没有“获取”答案,但是留下了疑问,又多一些时间来探讨自己做题时的思维。

5、在复习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抓两头带中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的辅导。

篇2:高一期末物理复习计划

高一期末物理复习计划(一)

建议广大的高三的同学们,在生物学科的复习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重点知识原理上要避免没理解、未吃透的情况。我们高中生物分3个必修模块和2个选修模块的内容,要能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整个生物学知识做一个完整的串联。在此基础上,把握好考试要求的重点知识。

必修模块包括内容如下:

1.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2.细胞代谢

3.细胞的生命历程

4.遗传的基本规律

5.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6.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7.变异

8.进化

9.植物激素

10.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11.种群和群落

12.生态系统

其中复习重点侧重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和生态系统几大内容。在这里选几个例子做一下说明。

细胞代谢内容中酶及其相关实验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相关计算(要明确真光合、净光合、呼吸作用三个值之间的关系)都是考试重点,所占比重也较大。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4、5、11、31、41,及海淀高三调研题8、47都是此类目题。

高一期末物理复习计划(二)

针对每学期一次的县统一测试,也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特点对这次考试制定如下的复习计划:

一、新课还有一节争取在17周星期二结束,然后针对本章做一个章节测试,了解学生对这章的一个掌握情况,然后有的放矢的对一些题型进行反复训练;

二、对气体这章的试卷进行讲评,然后总结考试易出的考点,让学生复习。

三、针对这学期的内容出两套复习卷,然后讲评,对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加以巩固和深化。

四、模考一次,综合检测复习的效果,然后讲评试卷。

高一期末物理复习计划(三)

【知识要点】

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3。重力的大小:G=mg3、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μFN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说明: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期末物理复习计划(四)

临近期末,不难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物理学科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不少物理基础薄弱的同学对高中物理学习尤其感到恐惧。特别是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更加主要原理性的东西,高一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吃力。为此,期末备考阶段我们落实课本,抓好基础;不仅关注教材,更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复习阶段充分挖掘潜能,取得最大的进步。及时的做好学生的查漏补缺工作,为期末考试打好胜利的一仗奠定基础。

一、复习目标

军事、武警院校的招生体检工作按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颁发的军检标准和原市招委、重庆警备区政治部联合印发的实施办法执行。招收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体检工作按《关于做好20xx年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执行。

1.重点加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大面积提高高一物理成绩

2.知识系统化,查缺补漏,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计划与措施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重点内容:1。知识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向心力 2。定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临近期末,为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特作复习计划如下:

总体计划: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紧密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计划明确细致,保质保量落实。

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辅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具体计划与措施:

我说,那你干嘛还要学什么语法?高考会问你,这句话用了什么语法吗?英语是干嘛用的?是交流用的,管他什么句子,你只要把意思弄清楚了,考试的时候这个句子整体的意思能够表达精确,不就完了吗?后面我再告诉他英语的客观性思维及语意精确度原则,做题时如何根据题目寻找有效信息等小技巧,最后英语反而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了,高考最终考了138分。

——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与联系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对比中国历史,尤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在整理专题“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可以把它再分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两个小专题。“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我们可以分别从19世纪七年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920xx年——1920xx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各自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世界资本主义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民族工业在近代历史发

1、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复习目的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收获。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材料以教研室下发材料为主,进行集体备课,难题删去。

3、重视学生在复习中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复习中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倾听、评价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同样要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提出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作业本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物理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在处理作业上,千万不要死磕题目,记住两个原则:不要和自己过不去。第一遍做不出来或做错就直接先放弃,但是要保留这道题,每天抽1~2分钟看下这类不会做的题,无论是看课本也好,听老师讲解也好,做到一眼看出这题怎么做时,再动手做,并将这类题型留好。要加强互动性。不仅是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还要和课本进行互动。做完作业不要看对答案,留到第二天把有困难的和同学交流,或第二天看别人怎么做,然后问他怎么想的。如果不善于问同学,至少等到第二天再看课本或是答案。无论对错,看答案或对答案的过程中尽量回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与别人差别点在哪里。这样,尽管你当时没有“获取”答案,但是留下了疑问,又多一些时间来探讨自己做题时的思维。

5、在复习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抓两头带中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的辅导。

高一期末物理复习计划(五)

一、复习指导思想

还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到了高一学习结束的时候了,本学期期末考试仍是全区统考,为了考出理想的成绩,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制订如下计划。

二、考试内容

高一物理必修一20%,必修二80%

试题结构6单选(24分)+6双选(36分)+2实验(20分)+2计算(20分)=100分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夯实基础,对所学知识要进行梳理,最好是做成框图形式,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和理解。

2、及时总结各类基本题型和解题方法。这一部分题目较多,题型较多,学生往往感到无法掌握,我们可以把题目进行归纳,把解题的基本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就可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了。

3、题目难度要降低,题型要全面。高一试题一般很简单,复习过程中少做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避免浪费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

4、定时训练,强调认真书写,规范解题,及时批改和讲评。

5、注意精讲多练,多给学生时间去做题、领悟和总结

6、实验是应该注意的一个环节,我们的学生没见过实验仪器,没做过实验,但是考试时实验有20分的题目,这是要重视的。

四、复习进度安排

6.11—6.14抛体运动

6.15—6.20圆周运动

6.21—6.26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6.27—7.1机械能和能源

7.2—7.5实验复习①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②探究动能定理③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7.6—7.10综合测试

篇3:高一物理必修2总复习测试题

1.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实现“单臂大回环”,用一只手抓住单杠,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假设一体操运动员的质量为m,那么,他在完成“单臂大回环”的过程中,他的单臂承受的力至少为()

(A) mg (B) 2mg

(C) 3mg (D) 5mg

2.平抛一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取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被抛出时,其重力势能和动能之比为()

(A) tanθ(B) cotθ

(C) cot2θ(D) tan2θ

3.内壁光滑的环形凹槽半径为R,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根长度为在R的轻杆一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甲,另一端固定有质量为2m的小球乙,将两小球放入凹槽内,小球乙位于凹槽的最低点,如图1所示,由静止释放后()

(A)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机械能总是等于乙球增加的机械能

(B)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等于乙球增加的重力势能

(C)甲球可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点

(D)杆从右向左滑回时,乙球一定能回到凹槽的最低点

4.如图2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系着一只小球,另一端悬于O点,将小球由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摆到O点正下方时,绳被小钉挡住.当钉子分别处于图中A、B、C三个不同位置时,小球继续摆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1、h2、h3,则()

(A) h1>h2>h3 (B) h1=h2=h3

(C) h1>h2=h3 (D) h1=h2>h3

5.全国铁路实施大面积提速,京哈、京沪、京广等干线区段可达到时速250公里,对于缓解铁路“瓶颈”制约、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适应提速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车的功率可保持不变

(B)机车的功率必须增大

(C)铁路转弯处的路基坡度应加大

(D)铁路转弯半径应增大

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进入闹市区时,司机使汽车的功率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下面如图3的四个图象中,哪个图象正确表示了从司机减小油门开始,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7.在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重点商讨防止全球气温再上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海南可利用的风能蕴量巨大,若某地风速约为v=20 m/s,设该地区空气密度ρ=1.4 kg/m3,若把通过横截面积为S=20 m2的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该处风力发电站的发电功率为()

(A) 1.12×103 W

(B) 1.12×104 W

(C) 1.12×105 W

(D) 1.12×106 W

8.欧洲科学家宣布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G581c,这颗围绕红矮星Mgliese运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距离地球约为20光年,直径约为地球的1.5倍,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绕红矮星Mgliese运行的周期约为19天,假设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临该星球表面附近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在G581c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

(B)飞船在G581c表面附近运行时的速度大于7.9 km/s

(C)人在G581c上所受重力比在地球上所受重力大

(D) G581c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平均密度小

9.自动充电式电动车前轮装有的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当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自行车自动滑行时,就可以通过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某人骑车以50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路面上滑行,第一次关闭自充电装置,让车自由滑行,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4中的线①所示;第二次启动自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线②所示,则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

(A) 300 J (B) 250 J

(C) 200 J (D) 500 J

10.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如图5所示是健身用的“跑步机”,质量为m的运动员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静止皮带上,运动员用力向后蹬皮带,皮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为f,使皮带以速度v匀速向后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脚对皮带的摩擦力是皮带运动的动力

(B)人对皮带不做功

(C)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mgv

(D)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fv

二、填空题(共4题,共30分)

11.(6分)人的心脏每跳一次大约输送8×10-5 m3的血液,正常人血压(可看作心脏压送血液的压强)的平均值为1.5×104 Pa,心跳约每分钟70次,据此估测心脏的平均功率约为______W.

12.(6分)钱学森是中国弹道导弹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60年6月10日,在钱学森的领导下,用工程控制论作为指导,用国产燃料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近程弹道导弹,高准确度地命中目标,当时研制的导弹射程最大射程可达250 km,该导弹在地面附近发射的速度至少为______m/s;此时导弹发射速度与地面的夹角为______.(不计空气阻力)

13.(8分)如图6所示,水平桌面上有斜面体A和小铁块B,斜面体的斜面是曲面,曲线下端切线是水平的.现提供的实验测量工具只有:天平、直尺,其他的实验器材可根据实验需要自选.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小铁块B自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要求:

(1)简要说明实验中要测的物理量:______;

(2)简要说明实验步骤:______;

(3)写出实验结果的表达式:______.(重力加速度g已知)

14.(8分)在大操场跑道上,先用力蹬自行车,使之具有一定的速度,待自行车进入直跑道后停止用力,在道路阻力作用下,自行车逐渐停止运动.

(1)要测定自行车所受的平均阻力,需测定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仪器?______.

(2)测定平均阻力运用的物理原理是______,其表达式为,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是______.

(3)怎样减少实验的误差?—______.

三、计算题(共5题,共50分)

15.(8分)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成功发射升空,“东方红1号”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卫星重173公斤,已知地球半径R=6400 km,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4.2×107 m,求“东方红1号”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16.(10分)汽车质量为2.0 t,其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 kW,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08 km/h.

(1)汽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5m/s2起动,能持续多长时间?

(2)若接着是以额定功率运动,再经15 s达到最大速度,那么汽车起动过程中发动机共做了多少功?

17.(10分)2008年1月26日,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中星-22号”同步卫星发射升空,并成功定点在赤道上空3.6×107 m的同步轨道上.9月25日在酒泉卫星中心又成功发射“神舟七号”飞船,如图7所示是“中星-22号”同步卫星某一时刻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的运行轨迹图,它记录了该卫星在地球表面垂直投影的位置变化,图中表示在一段时间内该卫皇绕地球在同一平面内的圆周飞行四圈,依次飞经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四次轨迹①、②、③、④,图中分别标出了各地点的经纬度(如:在轨迹①通过赤道时的经度为西经135°,绕行一圈后轨迹②再次经过赤道时经度为180°),地球半径R=6.4×106 m.根据提供的信息计算:

(1)此时“中星-22号”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

(2)此时“中星-22号”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18.(10分)小红在旅游时乘缆车上山,缆车的起点和终点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40 m和840 m,两地水平距离为1200 m,小红所乘缆车运载15个人上山的同时,有另一辆同样的缆车与它共用同一个滑轮组,运载8个人下山(设每个人的质量是60 kg),缆车质量600 kg,测得缆车从山下到山上所用的时间为7 min.管理人员说,钢缆对两缆车做功的总功率只等于电动机实际输出功率的30%.请你估算钢缆对小红所乘缆车做功的功率,以及电动机的输出功率.(g=10 m/s2)

19.(12分)如图8所示,AB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轨道在竖直平面内,BCD是光滑圆弧轨道,AB恰好在B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已知P点与圆弧的圆心O等高,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

(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时,物体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参考答案

1.(D) 2.(D) 3.(A)、(D) 4.(D)5.(B)、(C)、(D) 6.(C) 7.(C) 8.(B)、(C)9.(C) 10.(A)、(D)

11.1.4 W 12.1.6×103 45°

13.(1)斜面高度H,桌面到地面高度h,O到P距离s,见图9.

(2)a.用天平测出B的质量

b.如图9所示安装实验器材,地面铺复写纸、白纸并用胶带粘牢;

c.用手按住斜面体A,让B由静止滑下,记录落地点P;

d.重复c步骤五次,找到平均落地位置P;

e.用直尺测量图中标明的H、h、s.

(3),其中所以

14.(1)自行车和人的质量m、停止用力后自行车速度v、滑行距离s;磅秤、秒表、皮尺;

(2)动能定理;;f为平均阻力,s为滑行总位移,v为停止蹬力时自行车的速度,m为自行车及人的总质量;

(3)减少误差的关键为v的测定,因为s1较小,因此计时的开始和结束一定要及时,以减小误差.

15.“东方红”1号卫星的轨道半长轴:

设这个轨道的周期为Tn;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长轴就是轨道半径r=4.2×107 m,周期T=24 h·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由此解出周期为:

16.(1)v=108 km/h=30 m/s,由于是最大速度,

有:

对匀加速阶段,F1-f=ma1,所以F1=5000 N

由P=Fv,达额定功率时,速度:

运动时间:

(2)运动距离牵引力做的功对恒定P阶段:

所以发动机一共做功

17.(1)如图所示是以地球为参考系,将“中星-22号”卫星运动位置垂直投影到地球上形成的运行轨迹展开图.在飞船绕地球转动的一周时间内,地球自转了180°-135°=45°.

可算出“中星-22号”卫星的周期为:

(2)设地球、卫星质量分别为M、m,卫星运行半径

为r,则

由以上两式得:

此时“中星-22号”卫星离地面高度h=r-R=1.06×107 m-6.4×10s m=4.2×106 m=4.2×103 km.

18.设小红所乘缆车做功为W,缆车做功的功率为P,则

钢缆对两缆车做功的总功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19.物体从P点出发,在AB轨道上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在圆弧轨道上机械能守恒,由于摩擦损耗,最终物体到达B点速度为零,随后只能在光滑圆弧轨道底部来回做往复运动.

(1)物体每做一次往复运动,摩擦力总对它做负功,使其机械能减少,物体在AB段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都减小一些,直到它B点速度为零.考虑物体从P点出发,到最终在B点速度为零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而且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

摩擦阻力做功:

联立可得:

(2)最终物体以B (还有B关于OE的对称点)为最高点,在圆弧轨道底部做往返运动.设物体从B运动到E,速度达到vE.

根据动能定理:

在E点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由以上二式联立,得:

篇4:高一英语期末复习方法漫谈

一、学好英语的根本途径

众多的教育专家对外语学习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国内知名语言学者王初明教授认为:外语是在交际需求的驱动下,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通过长期大量的语言接触学会的。就英语学习而言,大家首先需要创设一个愿景: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媒介,是助推大家未来学业和事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以多元文化激荡碰撞为特点的当代社会,良好的英语能力是拓展自身国际视野和社会关系、高效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基本保障。

我们平时学习的关键则在于:尽可能多接触英语。对中国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接触主要通过阅读和听力的方式展开,辅以说和写。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接触应当主要是与文末的接触。仅仅通过背诵词汇书的形式学习英语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因此,大家务必从文本的阅读中来掌握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对于词汇的掌握尽量结合句子和语境。此外,适当的语言表达活动也是极有必要的。日常的阅读理解题并不能完全满足这方面的需要。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后写”活动,即在阅读文本后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写作,比如,以甸子的形式回答问题,用一段话概括文章的大意,改写故事的结尾,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英语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便捷,视听结合也是大家可以采用的、接触英语的另一方式,这将有助于大家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学好英语的好习惯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保障。

1.结合语境理解词汇和语法

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一些同学对此颇为犯难。解决的方法很多。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背词汇的首要策略就是结合读音记忆,做到音形结合。在高中阶段,结合语境记忆单词则越发重要。比如,背诵satisfaction,可以结合look back on the past with satisfaction记忆。这样,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变得更加鲜活,印象更加深刻,也非常有利于日后的提取和运用。

同样,对于语法规则的掌握也要结合大量详实的例句。语法是对自然状态中语言使用规则的一种归纳,语用是第一位的。语法的学习要从例句分析开始,在例句的研读中体会语法规则,考查他们是如何表达意义的。此外,每学到一个新的语法现象,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加以“排演”(rehearsal),想象一个表达情境来运用规则。比如,学习虚拟语气时,我们可以利用其规则表达自己对过去的遗憾:If I hadlistened to the teacher's advice,I would havedone a better job in yesterday's test.

2.适时归纳、形成系统

英语语言知识复杂繁多,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各种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以利于我们的掌握和运用。这个标准可以是话题、功能、意义、范畴、语法作用、词根词源、甚至仅仅是形式上的相似性等等。比如,从词根词源的角度,我们可以整理一下以consider为核心的词组的用法。

动词搭配1:consider sth./doing sth.(考虑……)

动词搭配2:be considered to do…(被认为做……)

动词搭配3:be considered as…(被认为是……=be regarded as…,be thought of as…)

名词搭配:take…into consideration(考虑到……=take…into account)

形容词搭配1:a considerate hostess(考虑周到的女房东)

形容词搭配2:have a considerable impacton(对……有相当大的、重要的影响)

这样的整理方式一方面结合语境以强化印象,一方面以旧带新、新旧结合,强化新知识的吸收效果。此外,该方法还从词义的角度,将意思相同、搭配相似的词汇知识加以整合。

3.在大量的阅读中体验语言

前面两者是英语学习的辅助方法,而大量的阅读则是通向英语王国的主干道。从现状看,同学们阅读英语的主要方式有课文阅读、试题阅读、报刊阅读、课外读本等,每种阅读方式应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首先,课文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材料,大家需要全面、深刻地掌握课文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课文仅能满足最基本的学习需求,大家在试题阅读中会接触到更多的语篇,这些语篇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重要材料。一方面大家需要关注如何快速地判断答案,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对阅读文本的后期加工,即做完题后对文章的词汇知识、话题信息、叙述方式进行一定的学习。同学们需要在做完题后问问自己:这篇文章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学习?通过文章我到底了解了哪些新的信息?文章是如何组织和呈现信息的?唯有这样,“应试”方可转化为“促学”。

课文和试题语篇通常定位于精读,报刊阅读和课外读本则主要定位于泛读,其目的在于提高阅读的流畅度,在快速的阅读中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获取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个性化地处理泛读文本。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促进自己对文本的学习和反思。大家可以利用笔记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分析阅读内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科学的考试策略

考试,不同于日常的学习,它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考查。因此,考试策略必然不同于平时的学习策略,每种题型都有其相应的解题步骤。了解并熟悉这些步骤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下面简述一下各种题型常规的处理方式。

听力开始前,大家首先需要快速浏览题目,借以了解听力文本的情境、话题和大意,同时形成听的目的,以便于自己能够专注于缺失的信息。在做单项选择题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题干所表达的意义,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词汇。当前单选题的四个选项,用语法正确性角度看往往都能够填入题干,但只有一个符合句意。

与此一脉相承的是处理完形填空时,第一步就是跳过空格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步才是具体到每一段、每一句,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词汇。遇到难以决定的选项时,应该暂时略过,因为随着文章意思变得更加明晰和具体,你可以拥有更多的线索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做阅读理解时,大家应首先浏览文章后的问题,明确阅读目的,然后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定位每道题的相关段落和语句,适当加以研读,进而做出选择。

篇5:高一期末物理复习计划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

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1),(2)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

专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知识要点】

11、力(A)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14、摩擦力(A)

(1)滑动摩擦力: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2)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说明: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⑴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 和 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同向:合力 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F、的合力公式:(为F1、F2的夹角)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 F2x + ………+ Fnx =0

F合y= F1y+ F2y + ………+ Fny =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9、力学单位制(A)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篇6:高一期末复习计划

1、“三位一体”法。考拼音、汉字、词语,其实是考音、形、义;考“音”,以形、义识之;考“形”,以音、义辩之;考“义”,以音、形推之。这就是“三位一体”。复习时将三者合而为一,将会提高这三道题的命中率。同时,对这几个考点进行动态复习,做题后印教师用书上的词语详解,节省学生查词语的时间。

2、语法分析法。用病句知识分析词语题,以词语的知识分析病句题,以短语、单句、复句的知识分析标点题。

3、逻辑分析法。以此解决词语、病句、连贯、下定义、长短句的互换等题目。

现代文部分复习方法?

1、围绕三大问题复习法。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不外乎解决两方面的问题或三大问题。两方面即形式与内容;三大问题即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都可用这三大问题去解读,学生回答问题只要围绕两个方面或三大问题回答,一般是这样的。

2、关键句、中心句归纳法。不管是小现代文还是大现代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归纳的能力很有必要;而快速归纳各段、划分部分层次、归纳中心是阅读的基本功。办法是快速找出中心句、关键句(一般在首尾处)迅速综合出全文大意,这主要是使解题时始终围绕主旨答题。然后是找出各项(小现代文)或各题(大现代文)在文中的位置,根据上下文,围绕段意或主旨解题。

3、答题模式化、条理化。许多学生不会组织答案,导致分数减少。答题时思路混乱,误以为写得越多越好,这在教学中要引起高度重视。每一类题都可以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在讲评时把大小现代文当课文详尽分析,总结出模式和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建立一个体系,以后在遇到某一类问题时,就知道如何答得周全了。要知道,在众多学生都读得懂文章做得起题的时候,就要靠答题技巧获得高分。

4、复习每种文体的大致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散文为例)。

(1)分类及特点。叙事散文:以小见大;写景散文:情景交融,思想感情融于景中;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多被赋予象征意义。总之,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语言凝炼。

(2)散文的结构及表达技巧。结构:线索与顺序,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抑扬、伏笔、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点面结合、以小见大、化用典故、画龙点睛、率章显志;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轮的总复习:梳理归纳语文基础知识,建立语文知识系统。

一般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会结合复习资料专题以及课本给大家梳理归纳讲解每一个专题的每一个知识点。

资料专题会将语文知识划分为几个板块,包括有词汇知识、标点知识、修辞知识、文言文知识、古诗文知识、现代文体知识、写作知识等。

第一轮复习最为详细,相比二三轮所费的时间也更长。那么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除了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的方法

1、文言文字词以及成语词汇摘录。

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一轮复习中的一些摘录。

对于文言文字词,高考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也就一百多来个,每天摘录并理解几个文言文虚词诗词的含义和用法,久而久之,你会觉得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会变得异常轻松。

对于成语,我的建议是将大纲中的成语详细的分配每一天,例如小编那时候就是固定每天理解记忆五个成语,久而久之,一本看似难以记忆下来词汇大纲也就不在话下了。在这过程中将容易望文生义的词汇摘记下来(考试最喜欢考望文生义的词语了)。

2、收集摘录好的文章段落。

再准备一个笔记本,将从报刊上或者杂志上一些精美的文章段落,或者好的素材摘录裁剪在笔记本上。

3、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顾名思义,边阅读边理解。

上一篇:国家安全相关话题文章下一篇: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位置与发展趋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