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典文化作文

2024-04-24

书经典文化作文(精选8篇)

篇1:书经典文化作文

站在书橱边,捻开《边城》,暮色中旧黄的的书页随风哗啦啦地翻卷,把我带到湘赣边城的那个小城:古老斑驳的城墙依着群山,傍着绿水,嵌在天地间,在一片朦胧中若隐若现。摇舟入城,古老的青石板沁着一层水汽。潺潺的流水,勾花的斗笠,河边的吊脚楼,热情的少年,欢快的少女演绎着动人的爱情。沈从文先生将小城描绘得如此完美无缺,虽然最终翠翠等待的那个少年还不曾回来,但无论他回来与否,都不再重要,一个人守这样一座充满个性的小城过完一生足矣。

《边城》它不是杯中轻盈舞蹈的绿茶,越品越淡,形同质化;它是一杯温润的银耳莲子羹,不温不火,越品味道越浓,越醇。边城是近代黑暗中光明美好的一个地方,是喧闹世界中宁静的一隅,带给你我心灵的触动,留下最温润的动情,我想这就是经典独具的魅力吧!

喜爱看书,不仅是现代散文,小说,还有古代的诗曲。

下雨天,喜欢泡杯浓茶,独坐窗前,捧一卷宋词低吟,在雨中陪同诗人走过那跌宕起伏的一生。从“袜划金钗溜”的佯羞到“人比黄花瘦”的思念再到“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怅然悲痛,李清照婉转的诗风中流转着生活,留传下经典。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更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这位潇洒的过客苏东坡在词曲界留下了他经典的一支。爱宋词,爱宋词婉转不失豪放,深情而又洒脱,它挥舞着翅膀,轻轻叩开你我的心门,让你我感受诗文化的绵长。

爱词中的经典之作,爱它历史的印迹,字里行间透出的时代气息,反映出时代独有的特质。那是秦的庄重,汉的.磅礴,唐的大气,明的清丽,经典传承着从古至今五千年文化,积蓄着泱泱中国五千的文明。

经典不是下午三点一刻的咖啡,只能给你我片刻的朵颐之乐。经典总在不经意间触动你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使你我沉湎于其中,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满足。

人是一枝脆弱的芦苇,离不开在地下默默支持它的根。历史河道上积淀下的中华文化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书香中传承的中华文化滋养着一个伟大的中国龙。

 

篇2:书经典文化作文

“千年传统文化,尽在经典国学”

活动

划 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学社主办

一.活动主题

千年传统文化,尽在经典国学

二.活动时间

12月8日到12日,为期五天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国学”即中国故有的学术,对以儒学为主干,包括儒、道、佛及各家学派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阐释的学问。季羡林先生说得更简明:“什么是„国学‟呢?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季羡林说国学》第1页)1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陶冶个人情操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从国学经典中汲取人生智慧,做到即知即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个人情操,并增强民族自信心。一方面是突显国学社“传播与交流国学”的定位以及“分享智慧,传递快乐,弘扬国学”的宗旨,另一方面在于宣扬国学并倡导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国学的积极行动中来。2呼唤缺失的人文情怀

国学事实上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是充满人文主义情怀的。我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曾经辉煌于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文明。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的文化精神领域却出现了大衰退,几近崩溃的边缘。社会敬重意识严重缺乏,无视社会道德、法律,甚至他人的生命存在,这种思潮也影响了大学校园中的莘莘学子,行为、意识的极端自由屡见不鲜。学习国学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是“必修课”,而且受益终生。我们学习国学,正心励志,以健康平和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生活。

3复兴伟大的中华文化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学习国学、普及传统文化,正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各地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国学热”,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迫切要求,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昭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又会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活动流程

1.活动宣传

(1)宣传海报、展板、横幅、小贴士;

(2)西电好网及人人网等网络媒介上进行及时宣传,2.作品征集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书画作品征集,以班为单位,将要展示的作品交给团支书,国学社编辑部相关负责人统一收回,并对作品进行筛选,最终选出20幅优秀作品,由宣传部成员 负责将优秀作品做成展板形式,便于观赏。3活动场地布置

在批好的海棠餐厅门口设外场,展板,音响,乐器要提前布置,由活动部负责

3.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模块:作品欣赏 听经典国学讲座 做游戏

1)作品欣赏模块

来参加活动的同学首先欣赏优秀作品展,同时现场进行二胡、古筝等乐器演奏,陶冶个人情操。2)国学讲座模块

利用现场音响设备播放于丹等著名教授讲授国学的内容,同学们可以做好笔记,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等。另外,到场同学还将获得国学社成员精心制作的文化书签,留作活动纪念。3)做游戏模块

为活跃现场气氛,活动增设成语接龙,诗词填空等游戏,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分享智慧,传递快乐。

五.备注

篇3:书经典文化作文

一、“流浪”根源——文化经典阅读教学的问题

1、文化经典课程体系的缺失,使文化经典无“家”可归。新课程关于文化经典阅读的理解,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理念而不是课程,文化经典阅读缺少独立的课程形态。部分教师长期让文化经典的阅读教学处于放羊状态,他们只是简单地把一些高考仿真试题搬进了课堂,文化经典阅读成了教师的自留地。文化经典的教学缺少课程体系,成了该阅读教学一直难以摆脱的困扰。

2、文化经典阅读教学内容的浅化,使文化经典始终“流浪”在课堂边缘。由于文化经典阅读训练多囿于高考题型的训练,知识表述零散杂乱,能力目标要求含糊笼统,再加上师生功利化的思想意识,教学内容肤浅,学生学习浅尝辄止则是必然的结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构建经典文化阅读教学体系,让文化经典阅读有“家”可回,使该阅读教学能循序渐进展开并渐入佳境。

二、“回家”路径——文化经典阅读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第一阶段:

宽度的铺展——整体文本阅读,感受丰富思想。那么,整体文本阅读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获取思想精华呢?

1、阅读对象。①阅读原著文本,才是与经典对话。很多人误把一家之言的心得阅读当作经典阅读。唯读原著,方能了解作者真意。②还要充分利用前人高质量的注释、评点及相关工具书。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孟子译注》等不失为较为可靠的入门读物。如欲进一步,可阅读古注,如宋朱熹的《四书集注》、晋郭象的《庄子注》,等等。

2、阅读方式。经典需要精读、细读、诵读。高声诵读,可领略其神理音节之妙,涵养性情;咬文嚼字,才能正确领会深意;追根究底,方能登堂入室。

3、阅读引导。教师作思想导读,并制定出阅读的计划,是阅读得以落实的保证。我一般安排学生高一(上)读《论语》、高一(下)及高二(上)读《孟子》,而且每天都布置具体的阅读内容并适时检查。导读在前,学生的阅读理解就有了方向;有了规定的阅读内容,阅读就不流于形式;有了扎实稳固的阅读,才能真正触及经典的内核,而且思想的构建因为有完整的文本做依托而显得清晰恒久。

(二)第二阶段:

深度的挖掘——思想分类解读,体味思想精华。思想的分类解读是深入挖掘的必经途径。那么,思想分类解读要注意些什么呢?

1、体系分类。教师需要取精华,弃糟粕,对文本做全新的系统构建。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经典文本的整体把握,我把《论语》、《孟子》的思想,分成四个专题: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观念、修养观念。分类解读便于化繁为简,直取精髓,直击要害。

2、训练方式。①专题思想导读。即便是专题思想仍需要细化,研究才能真正深入。比如《孟子》的“政治思想”专题我把它分成仁政思想和民本思想两大部分。仁政思想又细化成:仁者无敌、先义后利、制民之产、保民而王、与民同乐。②相关文本解读。在庞大的整体文本中筛选出体现该思想的论述文段并对此进行解读,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一思想的认识。因为理性的专题导读在前,感性的文段解读就显得轻而易举。③练习巩固。通过专题练习,把文化经典真正内化成学生的认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真正得以提升。这样本末兼顾,完全克服了只重视题型训练的细节末枝,而忽视思想累积的本末倒置的行为。

3、训练时间。我把这一阶段的训练时间放在高二下学期。这是对经典深度挖掘的最佳时机,因为有了前三个学期的充分积累,这个时候思想分类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

(三)第三阶段:

高度的升华——比较异同,看思想发展。孔孟的思想是发展变化的,只有比较异同,我们才能真正认清他思想的实质及发展根系。

1、研究方法。孙绍振先生在《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中提到了价值还原、历史还原和比较分析等几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不妨借助它们来探究孔孟思想的异同和发展。比如研究孔孟“仁”的思想发展、“中庸”思想发展以及从君子人格到“浩然之气”的发展,等等。

2、问题训练。以比较型的问题带动内化,比较阅读最能洞见思想实质。比较型问题的设置,要从思想入手,比较点可以是相同点,也可以是不同点。学习至此,思想有了宽度、深度,更有了高度,这样再谈文化传承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了。

篇4:经典的书比人长寿

纸书还在,作为一个传统的出版人,我们的使命也就还在。数字出版当然也具备文化传承的功能,但是纸质图书依然有它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甚至纸质图书的本身也是一种需要被传承的文化。从人类阅读和文化传播的历史表象上看,纸质图书取代古老的竹简只是因为纸张比帛、竹简更为便捷和廉价,如果单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出版是完全可以替代纸质图书出版的,但是今天的纸质图书已经与它最初诞生的意义有了本质的区别:10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不仅让纸质图书有了趋于稳定的形式,而且让纸质图书超越了便捷和廉价而具有更多的内涵属性,比如艺术与“好美”(蒋百里曾言:不懂得好美的人,绝不会要求道德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读书两个字背后深邃的文化积淀。多少年来,我们把上学校学习称为读书,在学校当然不只是读书;我们把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人称为读书人,追求知识和真理当然也不只是读书。随着数字出版规模的逐年递增,各项优质数据的乐观反馈,我们看到说纸书将死的人多了,他们中有很多是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纸书出版事业的人。书比人长寿,你仍得相信中国有赵家璧的回音。

纸质图书不死,并不等于纸质图书编辑可以逍遥地编下去。数字出版对传统纸质出版的影响虽然称不上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但确实对传统出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中国的编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举步维艰,他们一方面要面临实现利润指标、码洋规模等硬性任务的严酷现实;另一方面,在全民写作的热潮中,你会发现作品越来越多,精品越来越少,编辑很少能遇到称心如意的好作品。

“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阅读最好的作品上”,当然这里不完全指文学。对纸质图书出版者而言,出经典的作品尤为重要,短时间流行的东西当然也不是毒药,但却不疼不痒,无法触摸人的灵魂。企业间的竞争讲求核心竞争力,而对图书而言,经典图书就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一些出版社每年都在再版《围城》《青春之歌》《活着》这样的经典。近年来我社也出版了一些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丰子恺插图的鲁迅小说;丁聪、方成等插图的老舍散文;戴逸如插图的徐志摩诗文,日后还会出陈师曾插图的周作人散文和黄永玉插图的沈从文小说,等等。我想这些作品,更能让人生产生一种共鸣,更能让读者爱不释手。我们在这些书的印制方面也用足匠心,纸张和装帧尽量使其与经典相配,全身心地以一种对待经典的态度参与其中。不以价格取胜,更不为了无限制地压缩成本而糊弄消費者。随着读者阅读意识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选择经典的趋势必将更加显著。“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重读或常读的书,不应该印制低劣。

纸书会不会死,取决的不是科技的发展而是社会的发展,一个正在向前发展的社会不会让纸书消亡。中国当下的社会提倡做一个正能量的人,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我想经典的书正是激发人们这种动力和情感的钥匙,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日子也就到来了。

篇5:书经典文化作文

四. 活动背景:一年一度的国庆佳节刚刚过去,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我们应该隆重庆贺这个伟大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已不仅仅被记录在书册中,更是通过影音作品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那些经典的歌曲,影视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同时其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都是我们应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宝贵财富。五.活动对象:10级英语一支部全体团员 嘉宾:英语二支部,三支部团支书;法语一支部,二支部团支书;各班班长六. 活动目的:1.提高大学生对革命历史等经典故事的阅读兴趣,提升自身文学修养和艺术品味; 2.增进大学生对祖国发展历程的了解,理解国庆节的真正含义以及怎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国庆节; 3.加强全班同学的集体意识,团结各个成员,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七. 活动准备:1.前期准备:向全支部各个班干部分配任务,分别有(1)节目组(负责各个节目的收集和排练);(2)装扮组(负责会场的布置以及各个节目所需道具的制作);(3)采购组(负责奖品,装饰品等此次团会所需要的物品);(4)宣传组(负责教室的申请,节目的顺序安排,主持人串词,以及相关背景音乐的准备);(5)摄影组(负责活动时的摄影及后期的冲洗照片)2.活动内容准备:(1)全支部一起学习唱共青团团歌,每人准备一份歌词;(2)收集红色故事及相关的红歌作为背景音乐,选4位团员作为代表讲述当年的历史故事;

(3)话剧表演分配到以每个寝室为单位,以经典影视作品为题材,落实每个小节目的剧本,督促其按时排练和道具的准备,并确定节目的顺序,邀请各位团支书作评委;(4)打印好合唱歌曲的歌词并分发到6位团员手中,督促排练,确保最终各位能熟练地演唱该歌曲;(5)提前收集建国以来的重要阅兵仪式的影音作品,做成剪辑并确保播放格式的正确八. 活动流程:1.开场曲一首《我和我的祖国》结束之后,主持人宣布开场,向全支部介绍团会主题及活动背景; 2.介绍到场嘉宾; 3.全体起立,唱共青团团歌; 4.经典故事讲述,听红歌(满足校团委对团会中必须融入 唱、读、讲、传 的要求, 同时也是为了表达我们全支部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感激之情)故事:《绣红旗》 讲述者:王丽,陈娇; 故事:《在太行山上》 讲述者:王月桂; 故事:《南泥湾》 讲述者:李韵; 5.话剧串烧《我爱演电影》(通过团员们自己对经典电影的解读,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经典,同时加深对电影中蕴含的宝贵精神文化的理解,并加强了各个团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带动了全支部的团员积极参与;最后邀请嘉宾评委从中选出优秀小组进行评奖并颁发奖品,请获奖小组代表发表获奖感言); 片段一:《七里香》(讲述二战时期战乱背后苏联人民的悲惨生活及坚韧的意志)表演者:刘亚琦,唐文,山惠菁,何霞 片段二:《2010版西游记》(重新演绎新版西游记,让大家一起重温曾经陪我们一起长大的经典故事和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表演者:易籽杞,白诗英,王施璐,王丽 片段三:《建国大业》(让大家更深地了解到建国前夕所有革命伟人为建国做出的贡献)表演者:赵桥,张业广,袁帅,蒋小梁 片段四:《情深深雨蒙蒙》(这是一个发生在老上海的一群热血年轻人的故事,其中也包含了他们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侵略的爱国举动)表演者:邓婷,肖成辉,宦途凤,李韵 片段五:《大话三国》(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一个又一个梁山好汉的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表演者:李禹辰,刘正,吴可星 奖项获得情况:(1)最佳剧本奖:《2010版西游记》(2)最佳表演奖:《七里香》(3)最佳道具奖:《大话三国》 6.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满足校团委对团会中必须融入 唱、读、讲、传 的要求, 同时也是为了表达我们全支部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感激之情); 合唱团员:白诗英,王施璐,唐文 赵桥,张业广,李禹辰 7.全支部观看历年阅兵仪式剪辑(通过对历年阅兵式的观看了解祖国的变化发展,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 8.邀请嘉宾代表对本次团会做总结;

9.主持人宣布团会结束,并欢送嘉宾九. 经费预算:奖品若干:35元 会场布置,道具:35元 共计:70元十. 注意事项:1.团会前要把详细活动准备好,会场申请到并布置好,各个团员通知到位; 2.提前彩排几次,确定活动的顺利进行; 3.所有团员佩戴团徽; 4.会场保持秩序; 5.团会结束后班干部留下来打扫清洁

篇6:国学经典文化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文化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文化作文1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10月20日上午,文学院20xx级第四团支部走进闽侯县蔗洲小学,带领一年级(1)班全体同学诵读《论语》,朗朗的读书声引来老师驻足观看。

此次《论语》诵读以弘扬孝道为主,共分为两个环节:分发《论语》读本、宣讲孝道故事。首先,由团支书蓝晓娟带领全体同学齐声朗诵《论语》,同学们十分活跃,整齐而有力的读书声让在场班主任喜笑颜开。支部成员还就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与同学们交流,鼓励坚持晨起读论语,继承传统文化精神。随后,支部成员轮流上台讲述孝道故事。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为引子,教导同学们懂得谦让;通过“游子吟”的讲解分析,进一步让大家体会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最后在支部成员精心安排的小游戏中,此次蔗洲行圆满结束。

班长邵园春介绍道:“此次团日活动只是开头,将以弘扬国学精髓、关爱农村孩子为目的.,到更多农村小学开展活动。”

农村孩子有着质朴、勤奋的美德,父母的辛劳让他们明白要积极进取,孝敬长辈。该支部结合文学院特色,用准教师的责任,走进孩子们,播撒下爱的种子,让爱的教育促进孩子们茁壮成长。同时弘扬国学经典,让经典走进孩子们的生命中。

国学经典文化作文2

陶渊明说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个世界总在不断发展,如果我们停住了脚步,就会错过许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向海伦凯勒一样,即使无光、无声、无语也要继续学习。只有“学无止境”,学问才能“步步高”。

“每个人学习的态度不同,学习到的知识也不同。”这是我们从课本上的第一课文言文的《学奕》中学到的知识,也是老师经常训诫我们的话。即使我们没有很高的智商,但只要一直认真的积累,就可以像朱熹、辛弃疾等人那样,拥有学富五车的智慧了。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的内容少数我们都接触过了,但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诗经》仅仅只是中国文学一部分的缩影。除了《诗经》,还有《大学》、《孟子》、《论语》等不计其数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所以我们应该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

篇7:传承经典弘扬文化作文800字

大清早,同学们乘着大巴,一路上洒下我们的欢歌笑语。很快,我们便来到了大足的宝顶山,这里云雾缭绕,风景优美。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穿上统一的汉服,迫不及待地来到刻有“天下大足”的大门旁。只见宽阔的广场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具有古典气息的石书桌,上面放着笔、墨、纸和《弟子规》,广场正前方还挂着两幅孔子的画像。我们庄重而严肃地站在石桌前,仔细地听着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尊师重道,同学们虔诚地在孔子像前行三鞠躬礼,还恭敬地写了一个“人”字,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人”的笔画含义,一撇代表学问,一捺代表品德,大家还一齐朗诵了《弟子规》。最后老师在我们的眉心点上一颗朱砂,这个仪式代表老师已为我们开启了智慧之门。

通过学习儒家文化,拜孔子,让我们知道了从小学要会礼仪,学会感恩,还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做学问,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随后,我们来到了博物馆的地下层。在那里我们学会了如何沏茶,品茶,喝茶,让我们知道了茶其实也是一种文化。

午饭后,我们来到大足石刻。这里石窟有75处,造像多达5万多尊,这些石刻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它是世界石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一部伟大的石窟“连环画”。其中“千手观音”石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千手观音”高7。7米,刻于88平方米的峭壁上。她全身镀满了金箔,金光闪闪,被誉为“天下奇观”,千手观音共有1007只手,手里拿着120件法器,每只手中心均有一个法眼,像在视察人间疾苦,这些佛手无一雷同,千姿百态地分布在佛身四周,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石刻全部由山体直接开凿而成。可以想象,在那个缺乏现代科技的时代,古人不知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古代的能工巧匠们的非凡技艺。

随后,我们又进行了写生活动和参观了石刻博物馆。

篇8:学好经典文言提升文化品位

当然,古典文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封建糟粕和很多过时的东西、错误的信息。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保持一种理性的审慎。

经典文言,是母语原野的茉莉花,清新绵幽,雅香醇厚。她对于提升当代人的文学教养、德性修养、思想品质、民族文化绵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一名母语工作者,重新捧起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经典文言,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多一份偏爱,吸纳雅致语言。我们在设计小学生的阅读时,要做到从早从雅,对经典的文言多一份偏爱。对于那些能奠定精神底色、民族个性以及优雅语言基石的中外经典,例如《诗经》《史记》《唐诗三百首》《中华歌谣一百首》《安徒生童话》……我们要让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诵读注音读本。这项工作来不得半点拖延。我们在教会学生拼音后,要匀出一部分时间,包括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于重要经典的诵读。诵读的内容最忌讳的是“俗”。一开始就俗了,人难纯正,言难优雅。在我们为学生编制阅读书目时,对经典文言要多一份偏爱。对于那些具有以下四个表征的经典文言,要加大其在阅读推荐书目中的比例:具有永恒性,能传承民族核心精神;可接受性强,朗朗上口、并不冷僻;现实介入度高,和现实仍具相似匹配性;生成活力大,鲜活优雅的经典文章。如果我们能分册补编《经典常读》选本,让学生花上比目前多上几倍的时间经常完成诵读的任务,就能让小学生在13岁前积蓄下充足的优质语言养料,打好人生的基础,完成内部最基本的精神与语言的共生。

多一些发掘,生成现代意味。泛黄的古页放在今天的阳光下就会转绿。我们需要的是对现代的超越,对古典的超越———双重的超越。用现代的眼光看文言,可以很自然地生成现代意味。《国语》中的《单子知陈必亡》单子所引录的周朝的法制:“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班事,县有序民。”如果将其“翻译”成现在的文本,仍可视为完善的城市管理手册:种植绿色的行道树来标志里程,降低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提高人体舒适度。偏远地区要发展第三产业,增加服务设施。城市近郊要有优良的牧场,边境要有涉外宾馆和目潦望的岗楼。加强湿地绿色植被的保护,保持生态平衡。要留出足够的山林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区,留出大片的水面作为天然的鱼池。时时有充足的肉类和鱼类储备,从而建立有效的灾害应急机制。同时大力鼓励郊区的农业生产。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再如李肇的《刘颇偿瓮值》:“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文中的刘颇以民间补偿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化解公共危机。这样的理念,不要说现在,就是多少年之后也永远不会落后。经典文言中竟蕴含着如此超前的意识。再者,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也蕴含着现代推崇人的自主的元素。“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与现代哲学中罗尔斯的公正优先的精神不也是相通的吗?

多一缕文化,链接经典文本。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主题教学。通过链接相似匹配的经典词句、诗文,来对文本进行策略阐释、比较阐释、改编阐释,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富裕的的阐释空间,生成更高品位的阐释语言。

(1)链接策略性经典文本,借鉴学法。

在谈阅读的方法时,我们不妨链接朱熹的“熟读精思”法———“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书专注法———“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谈作文之法时,我们完全可以联想到欧阳修《东坡志林》的多为之法———“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2)链接同化性经典文本,融通文言。

目前所学的文本和前见文本存在着关联,此时我们就可以抓住关联点强化前见的积蓄。例如,我们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时,诵读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后,我们就可以“送别”为关联点进行即时性的积蓄,让学生背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敌人”,背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链接匹配型经典文本,活化文言。

积累的语言只有和生活景象匹配起来,才是活性的语言;能迅捷提取相关语言的系统也才是能充分释放语言张力的优质系统。因此,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应该周密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尽力搜索出记忆中存储的和生活对应的背诵过的课文,推动生活文本与相似匹配课文的对话。例如,在夕阳斜照中,我们带学生来到江边,让学生去朗诵“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深秋季节,置身于满出红叶之中,让学生去朗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由生活实境找对应课文,使诵记的课文与相似场景反复地进行对应链接,从而建立起一种快速稳定的互换通道。这对于激活存储语言,释放诵记语言的张力,具有重大的旨趣。

(4)链接经典文本,典化语言。

上一篇:高考语文作文预测:为上帝而雕刻下一篇:执着与变通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