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

2024-05-08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精选9篇)

篇1: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

摘要: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实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借助于资本的流动机制,因此在金融环境逐渐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快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本文着重探讨在金融发展背景下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优化新疆产业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中国今天面临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市场加快融合,国际竞争加剧,国际分工重新定位;二是国内总供求关系根本扭转,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变化背景下,当前中国的经济已由总量问题转为结构问题,尤其是产业结构问题,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贯彻落实这一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新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新疆的金融发展背景

“2008年上半年新疆金融运行分析会”上资料显示,新疆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紧中求好、紧中求进”,全区金融业继续平稳运行,各项存款快速增长,贷款摆脱长期低速增长格局,增幅创51个月来新高,有力促进了自治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疆金融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各项存款增加较多,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2008年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73.4亿元,比年初增加263亿元,同比多增207.4亿元,增幅从年初的13.3%逐月攀升到19%,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1个百分点;二是各项贷款增速稳步回升,信贷结构继续优化。2008年以来,全区各金融机构将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自治区经济金融实际相结合,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争取支持新疆发展的优惠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有效投入,信贷运行摆脱了2004年下半年以来的长期低位徘徊态势,贷款增速持续稳步回升。6月末,全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08.5亿

元,比年初增加127.1亿元,同比多增95.2亿元,增长14.9%,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增幅创下2004年3月以来新高,在全国各省区贷款增幅排名中居第14位。

二、金融发展背景下新疆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对策

基于以上对新疆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分析,要借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东风,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各类优惠政策,加快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做到:“稳定一产,做大二产,调强三产”。

(一)适度发展第一产业,稳定基础地位。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重点应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产业基础,使农业产业化具有规模和提高效益。

1、要正确处理好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产业结构。在完成棉花和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尽可能地降低自然灾害和棉花市场价格带来的风险。

2、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继续抓好棉花和粮食生产。在坚持棉花战略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按“高产区进,中产区调,低产区退”的原则,向高产优质高效区集中,努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粮食生产要在坚持自给有余的前提下,调整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粮食转化力度。

3、特色农业发展要形成鲜明的区域特点。如香梨、甜瓜、葡萄等名、特、优产品,要通过市场开拓,拓宽加工环节,提高附加值,奠定产业化发展基础。

4、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把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摆在突出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同时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奠定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综合化配套服务基础。此外,还应以种植业为根本,实现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加快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新疆第二产业要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实施以下调整战略:

1、以科技为依托,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要以优势产业培育为重点,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取得突破。国有资本要从小企业中退出,继续通过合资、转让、租赁等形式,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提高工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一三产业发展。

4、加强对主导产业及主导产业群的扶持力度。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市场发展。新疆第三产业发展方向应突出高效性、集约性、服务性、先进性,重点应抓好以下内容:

1、优先发展各种产业服务业。其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代理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促进新疆各种产业服务业发展。

2、大力发展通信和信息服务业。我国通信业近几年来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充分反映了这些行业的发展潜力。这类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对改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将发挥重要作用。

3、开拓推动特色旅游业。充分利用新疆的各种地貌形态、湖光山色、草原风光、沙漠戈壁景观以及众多的历史古迹,独特的民风民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大众旅游、考察旅游、观光旅游、购物旅游、度假旅游等。要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景区功能和设施,进一步提高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让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4、扶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这两类服务业的需求在快速增长,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这类行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5、加强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尤其这些年小城镇的发展,使这类行业发展迅速,比重在不断上升,其对社会其他服务业的带动效应明显,而且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因而必须推动这类行业高效发展。

6、加快咨询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展政策研究咨询、科技咨询、法律咨询、资产评估业等咨询服务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区域的开发、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在劳动地域分工过程中能否处于有利位置都十分重要。利用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向高效、精准、绿色转化,创出特色品牌,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大能源转化力度,发展高耗能的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促进资源型经济向资源加工型经济过渡。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向高效产业部门转移,提高社会的总体效益。提高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信息流通能力,完善政府监管及社会保障体制,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在宏观金融发展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群,使区域经济向着区域内部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整体综合实力,提高抵御外界风险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的方向发展。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促使产业结构跨阶段发展,保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共同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勇,罗若愚.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12.[2]韩海涛,王德成,彭以祺等.新疆兵团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2008.12.[3]王哲,郑虹.西部大开发环境下的新疆产业结构调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3.9.

篇2: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

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出发,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国金融法律法规日趋完善,金融资产规模逐年扩大,金融机构更为丰富多样,整个金融市场实现了平稳、规范的较快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中国金融市场也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金

融资产结构不合理、整体金融风险隐患较大、金融机构违规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等等。作为中国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自身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如何稳步发展债券市场,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推进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现有金融资产结构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了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

1、中国现有金融资产的结构特征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有了一定发展,但直接金融发展较慢、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当前,我国金融资产结构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一是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发展缓慢。从国内金融市场整体融资结构来看,2003年国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约为3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85,而同期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5340亿元,只占融资总量的15。可以看到间接融资占有绝对比重,融资结构严重失衡。二是直接融资中政府债券比重过高,政府支配了过多的资源。从国内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构来看,2003年直接融资发行量为12515亿元,其中国债发行6280亿元(占比50.2%),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发行4520亿元(占比36.1%),股票发行1357亿元(占比10.8%),企业债券发行量358亿元(占比2.9%)。企业直接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到的资金仅占13.7%,而政府融资占86.3%,政府拥有过多的资金支配权。

2、中国直接金融发展的落后加大了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

中国直接金融的发展相对落后,突出表现在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缺乏,直接融资能力差,并导致直接融资比重低。这就造成一方面大量社会闲置资金缺乏直接投资渠道,投资者无法根据不同风险偏好自由选择投资对象,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根据市场资金与产品供求变化,选择有利融资策略降低融资成本,并及时调整生产规模与结构。

在以商业银行为主导、间接金融占绝对比重的金融市场体系中,企业缺乏适应市场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就会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基本由银行和政府承担,造成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大量增加和各级政府财政负担的不断加重。把市场经济发展中应由市场主体承担的风险集中到银行和政府,加大了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

3、推动直接金融的发展需要推进债券市场发展

稳步推动直接金融的发展,可以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措施。市场经济国家的直接融资市场以固定收益工具为主,一般占市场份额的2/3,权益类工具一般只占1/3。在固定收益工具中公司债又是主体,其他为公共债和机构债。而在中国,固定收益工具品种单调,公共债只有中央政府的债券,公众没有机构债的概念,在公司债中公众对项目债和为企业生产经营而发行的债券也没有明确概念区分。(为了适应目前国内市场的概念,我们仍沿用企业债这一概念,但从规范金融市场来讲我们应确立公司债的概念。)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债券的兑付风险之后,目前发改委审批的企业债券基本上是项目债券,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发债受到很大制约,这导致企业发债融资与股票融资之间的发展很不协调。2004年(截至11月底)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1273亿元,通过债券融资245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仅为股票融资规模的五分之一。在股票市场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时难以有效克服的情况下,在财政政策从积极趋向稳健的情况下,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变得更为迫切,也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有利于适当分散全社会融资风险的集中程度,减轻银行业的融资压力,也有利于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改善信用环境,培育商业信用。

二、明确风险承担责任,培育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债发展

1、稳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应该明确风险承担责任

篇3: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金融化也日渐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重要形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质量的提高,都不能缺少大量的资金运作,即离不开金融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在2013 年7 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希望通过金融支持继续发挥资金的引导功能,以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使得产业结构调整更有针对性。因此,金融发展通过规模的扩张以及效率的改善,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日益增长的金融总量更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我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金融资产总值与GDP之比已由1999年的2.14上升到2014年的3.4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规模总量的扩张步伐开始放缓,产业结构优化越来越引起学者和决策部门的重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金融在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调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健康发展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研究我国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以及金融自身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和效果如何,既需要从理论上进行逻辑分析,也亟待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二、文献综述

国外有部分研究围绕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问题展开,但尚未得出一致结论。Inkalaar和Koetter(2008)通过对依赖于外部融资产业的研究,认为金融效率对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Hyina和Samaniergo(2012)通过建立一个多部门增长模型进行研究,认为金融发展通过引导资金流向拥有先进技术的部门,使得这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并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此外,Carlin和Mayor(2003)以及Binh、Park和Shin(2005)的研究均表明,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而另一些学者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明显,如Beck、Levine(2002)以及Antzuoulatos、Apergis和Tsoumas(2011)的研究。

国内对这一问题也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其中理论层面主要从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范芳志、张立军(2003)在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资本配置最优的基础上,构建模型探讨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顾海峰(2010)针对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进行调整的传导机理进行了分析。赵峥(2011)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和路径。实证层面主要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及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如衣庆焘等(2013)使用VAR模型分析了新疆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王喆(2014)则使用ADF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了首都经济圈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以上研究对认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但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的界定和度量不够细化,尚需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方面进一步明晰并进行定量测算;另一方面,大多数计量模型在估计参数时所采用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仅得到系数之间的平均影响,而分位数回归可以更深入地细致刻画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基于此,本文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进行测算的基础上,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得到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三、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本的重组和再配置。在市场经济导向下,通过资本的流动实现产业之间的优胜劣汰,使得产业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因此,金融发展通过资本的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般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之间协调性不断加强的过程,体现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速度、效益和结构等方面的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可通过市场的供、需两方面来实现:一方面,金融市场通过对企业或部门融资的服务来影响市场供给,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也会通过影响市场需求来反映到产业布局中,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过程通常是从农业到轻工业、重工业,再到高新技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过程。在这一演化过程中,各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或是对金融的依赖程度也是递进的,并且主要通过资金形成、资金导向、信用催化机制形成等影响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进程。期间通过产业技术进步、产业部门融合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途径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可见,不管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还是产业结构高度化,都离不开金融的引导和支持。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如图1所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由注重总量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产业则处于重化工业向新兴产业过渡阶段,金融发展的推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通过金融导向实现新技术创新和知识转化,以及技术和知识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特别是对于新兴产业面临的工业占比不大和创新研发水平不高的问题,以及传统产业中大量存在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因此产业结构优化对金融的依赖愈发明显。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导向模式分为直接金融导向型和政府驱动导向型。直接金融导向型表现为相关金融机构利用股票、债券等工具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相关行业;政府导向型则是政府通过直接投资等形式将资金注入某些需要扶持或需要大力发展的特定行业,从而实现这些产业的升级。

四、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为了进一步明确和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将其看作由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方面构成,并分别构建指标对它们进行度量。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测度借鉴冯江茹等(2015)的做法,将泰尔指数进行改造后作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测度指标,这一做法考虑到了不同产业所占的权重大小,同时也解决了因出现绝对值而使得数学推导变得繁琐的问题。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L表示就业总人数;i表示不同产业;n表示产业部门数。当Yi/Li=Y/L时,TL=0,此时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而当TL≠0时,表示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并且该值越大,说明不合理程度越高。

本文按照式(1)计算了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度的变动趋势(计算过程略),计算结果表明,在2003年之前,产业结构合理度波动较大;而自2003 年以后,产业结构合理度呈现出逐渐转好的趋势。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测度使用各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与劳动生产率的乘积来度量,这样既能体现各产业比例关系变化,又能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其中:i取值为1、2、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vit表示第i产业t时期内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例;LPit则表示第i产业t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为方便理解和比较,这里将劳动生产率按以下公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其中:LPNit表示标准化的第i产业劳动生产率;LPif和LPib分别表示工业化初期和完成期产业i的劳动生产率。这样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计算公式则成为:

按照式(4)计算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计算过程略),计算结果表明,自1992 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一直呈现出稳步提升的变化趋势,并且自2002年以后提升的速度有所加快,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产值的快速增加。

为深入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还需对金融发展进行测度。考虑到金融发展是一个复杂巨系统,本文从金融总量、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三个方面分析衡量金融发展。其中,金融总量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的质量和程度,金融效率决定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而金融结构不仅本身与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关联,其调整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从这三个方面分别选取它们的代表性指标进行衡量,具体为:

金融总量(x1)=(各项存款+各项贷款+股票市值)/GDP

金融结构(x2)=股票市值/(存款+贷款)

金融效率(x3)=贷款总额/存款总额

上述指标的构建原则可以简述为: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将各项存贷款以及股票市场发展规模作为金融总量。金融结构主要指企业融资时直接融资的比例,表明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作用,用股票市值与存贷款总量的比值来代表。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值刻画了金融机构将存款变为贷款即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转化效率。

五、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我国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的相关数据来考察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数据来源为我国历年统计年鉴和人民银行网站,时间跨度为1992 ~ 2013 年。首先利用存贷款额、股票市值等数据分别计算出金融总量(x1)、金融结构(x2)、金融效率(x3)并将其作为自变量,进而将产业结构合理度(TL)和产业结构高度(H)分别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得到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得到不同分位点的细致信息。分位数回归是利用被解释变量Y的条件分位数构建模型,并且通过构造一个加权残差绝对值之和最小的目标函数来估计参数。即:τ分位数设定为F(y)≥τ的最小y值,Q(τ)=inf{y:F(y)≥τ},0≤τ<1。对于分位数回归模型yi=xi'β(τ)+ε(τ),其参数估计表达式可记作:

表1和图2反映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系数情况。由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为逆向指标,取值越小说明产业结构越合理。从表1的系数来看,金融总量(x1)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在0.1 ~ 0.7 分位点处为负值,说明金融总量的扩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产业结构合理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金融总量对它的影响将不再明显;金融结构(x2)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负向且不显著,说明我国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并没有促进作用,尚有待进一步调整。此外,金融效率(x3)在0.6、0.7分位点处系数为负,即此时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促进作用,表明金融效率需要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时才能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促进作用,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

注:∗∗和∗分别表示在1%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表2和图3反映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的系数情况。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证结果来看,金融总量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则呈现负向影响,金融效率在产业结构达到一定高度化水平后开始对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由此可以得出,无论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还是产业结构高度化,都是通过金融总量扩张对其产生促进作用。而用股票市场衡量的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还比较欠缺。原因可能在于,虽然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但还不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另外,金融效率在产业结构高度化达到一定值以后呈现正向影响,因此注重提升金融效率将对今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通过细化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认为不能单纯注重金融总量的发展,还应关注金融结构的优化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得出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从金融发展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来看,要注重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区域的产业协调发展,通过金融政策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①适当降低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贷款约束,适度引导风险投资注入,拓宽融资渠道,最终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资本市场;②通过金融支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对于竞争力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继续提供资金支持政策鼓励其发展或跨境投资经营,对于应淘汰的落后产能企业,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核销等方式鼓励其减产退市;③在实施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时,还应注意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合理均衡点。

第二,从金融发展支持产业结构高度化方面来看,在支持传统产业的同时,更要对新兴战略产业有所侧重:①由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逐步向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对创新驱动型、绿色环保型、智能型产品的投入力度;②通过金融支持逐步淘汰消耗资源多、经济效益差、逐步丧失竞争力的产品,而转向具有市场潜力、盈利能力强的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③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把战略型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

第三,从金融自身发展来看,金融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本身就具有重要推动作用:①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促进整个金融系统的科学运转;②培养金融创新人才,发挥他们在金融企业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③开展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促进股权多元化,防控和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保险公司对自主创新企业的保险服务;④对当前大量存在的民间金融市场进行科学评估和定位,加强政府监管和沟通,实现民间融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运作。

摘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金融支持,探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优化进行界定,将其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并分别进行测算;然后对金融发展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方面进行测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金融效率

参考文献

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5).

Anna Hyina,Roberto Samaniergo.Structural Change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12(2).

Wendy Carlin,Colin Mayer.Finance,investment,and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1).

Angelos A.Antzoulatos,Nicholas Apergis,Chris Tsoumas.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J].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2011(2).

顾海峰.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与路径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0(9).

赵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金融支持机理与路径选择[J].山东经济,2011(11).

衣庆焘,崔艳娟,戴大双.金融发展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3(11).

王喆.首都经济圈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来自1978年至2012年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4(1).

篇4: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产品结构政策措施

1 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现状

1.1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涵义。所谓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政策,实现出口产品的种类、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动态互补与统一,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1.2 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现状。①工业制成品出口仍保持主导地位,占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增长高于机电产品的增长。③出口贸易形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较低、上升速度较慢。河南省贸易形式基本上是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比重低。④出口企业类型多样化。⑤出口企业贸易市场扩大化。

2 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密集型产品或是粗加工品占了较大的比重。2009年河南出口总额达73.46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只22.0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9.3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只有4.22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的5.7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6个百分点。

2.2 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层次较低。尽管我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高达92.2%,已接近国家平均水平,但其总体层次水平还很低。据郑州海关统计,2009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6.29亿美元,仅占出口35.79%,其中机械电器设备及其零部件及电视图像仅出口13.6亿美元,占出口18.5%,并且大型成套设备、工程机械等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3 加工贸易出口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河南省加工贸易出口14.64 亿美元,占出口19.9%,仅占全国加工贸易的0.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92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在出口中的比重仅为24.87%,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07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比湖南、山西分别高出9.21个百分点、0.58个百分点,比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分别低18.94、9.11、0.24个百分点。

2.4 农产品出口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2009年我省食品农产品出口仅为全国的1.3%,占全省外贸出口的6.9%,比重比2005年下降1.2个百分点,与农业大省、食品工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2.5 服务贸易结构单一,竞争力较弱。河南省服务贸易业总量仍然很低,而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国际旅游服务和国际劳务输出服务、国外运输、服装加工,而在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领域几乎为零,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国际竞争力。因此,河南在服务贸易方面是非常落后的,缺乏竞争力。

2.6 出口市场集中度高。在市场结构上,河南省过多依赖美国、欧盟、日本传统市场。据统计,2009年全省出口总额突破73.46亿美元,主要对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印度、韩国出口42.8亿美元,占整个出口总额的58.26%,不仅比例较大,而且对外贸易增量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这些传统市场。

2.7 符合国家振兴产业政策的商品出口没有明显起色,把握国家政策调整机遇的能力不强。在2009年,国家还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国家河南省涉及退税率提高产品出口29.8亿美元,下降30.4%。特别是退税政策涉及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河南省2009年仅出口47万美元,下降86.2%。此外,除了发制品出口7.9亿美元,增长31.7%之外,其他的产品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纺织服装出口9亿美元,下降17.1%;毛皮制品出口1.4亿美元,下降12.4%。可见,河南省在国家大力支持的九大产业(物流业除外)中,以及提高出口退税的商品的出口方面,河南省并没有完全抓住机遇取得明显的进步。

3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对策

3.1 大力优化省内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有了丰富、完整且高质量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因此,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就必须优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结构的质量。一是发展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发挥河南省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发展若干优势战略产业,更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环节发展,培育自己主导产业和出口品牌。特别要重点围绕我省确定的食品工业、有色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工业十大支柱产业,培育出口名优产品和强势企业。二是构筑和提升食品、纺织、铝、汽车、煤化工五大产业链,延长价值链,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河南产品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三是淘汰生产能力落后和“两高一资”行业,促进河南工业高端化发展。一方面利用好国家产业政策,及早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如水泥、钢铁、铝合金、铅锌、焦炭、造纸等行业;另一方面,要利用必要的手段加大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治理和重组,优化资源和发展环境,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企业延伸产业链,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四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3.2 加大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力度,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一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二要不断提高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轻纺、服装、人发制品等产品的质量,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禀赋优势;三是支持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出口。今后河南应将发展特色创汇农业放在突出位置,实行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创建特色农产品基地,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优势产区,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充分利用好国家外贸政策。政府应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国家退税率调整的政策导向,鼓励企业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退税率较高的产品,以及高新技术及附加值较高产品的出口份额。五是加强出口产业基地、质量可追溯体系和出口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带动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附加值和综合竞争能力。

3.3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出口。加快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发展战略支撑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招商引资与发展加工贸易结合文章;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深度,延长增值链条,通过技术开发和创新,促进省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和完善现代物流、资金融通、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服务业,建立大通关机制,提高通关能力和效率;推动企业与海关联网监管,坚持部门协作制度、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等工作制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以工业园区和郑州出口加工区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增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竞争力。

3.4 大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目前,河南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东盟、韩国等国,其中:尤以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比重最大。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相对放缓,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促使国际贸易摩擦、台湾问题以及石油、铁矿砂等国际能源、原材料供求紧张问题的加剧,对外贸易的政治风险日益加大,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是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今后,面对可能出现的严峻经济形势,政府部门一方面加大财税、市场、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开拓国际市场。企业要在继续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应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俄罗斯、东盟、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周边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分布合理的多元化市场结构,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细化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和政策,以减少市场集中度风险,保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宪斋.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南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J].中州学刊,2010(1).

[2]龙伟,陈继元.中国外贸结构的演进与剖析[J].当代经济,2007(7).

[3]王理.河南省产品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理论刊,2009(3).

作者简介:焦红浩(1965-),河南新野人,高级讲师,校长,研究方向为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篇5: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

摘要:

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下,为了提升在国际中的经济影响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新的关注点。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而言,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并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以达到使得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最终目的。加快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不但能够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国的现代服务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形成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了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国家战略分析及结论。

关键词:

篇6: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

农业(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工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持续上升,这是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劳动力从农业先转移到工业领域,再转移到服务业领域,最后形成以服务业占据国民经济增长主要份额的局面。我国知道,某个国家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能力取决于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资源的一体化配置,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比重在本国市场开始下降,随之却服务业发展迅猛,成为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动力,而在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中,金融服务业发展最为迅速。一直以来,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达程度与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基础。[4]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十分有利的机遇,在国内经济与国际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影响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是我国发挥现代金融对经济运行先导性作用的前端,也是高端。本文认为通过金融服务贸易可以有效的带动和提升我国的现代服务能力,为形成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交易,创造增值的财富实现方式。

四、转变人力资源类型,形成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

金融服务贸易特别是离岸外包转移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以金融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和服务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不难看出,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另一个关键是转变了人力资源类型,把高端的劳动力变为最具创造力、竞争力的人才。因此,金融服务贸易还是将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也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许多跨国金融集团向我国转移金融服务环节,已经不单满足于从一般劳动者身上获取剩余价值,他们更看好的,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是我国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现在和将来需要的人力资本。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的比较优势明显,尤其是劳动力的价格,不仅普通产业工人的价格具有突出的优势,一些高级金融工程师、保险精算师、税收筹划师以及金融理财专家的价格也同样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当出现了世界金融服务从人力成本高的地方向成本低的地方转移,大量服务性、知识性的白领岗位重新布局的潮流时,主动承接和吸纳,就为本国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就业找到了新的出路。[5]所以,笔者认为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将大大的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这对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形成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发展贸易导向型的金融服务业十分关键,因此,本文认为发展金融服务贸易也是新时期我国应该采取的一种新战略选择。

五、结语

要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就需要高度重视并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金融服务贸易不但能够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我国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能力和竞争力,提升我国的现代服务能力,为财富创造开辟崭新的方式;而且还有利于转变人力资源类型,形成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总之,在经济结构优化中金融服务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人民出版社,,(10).

[2]王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

[3]郭根龙,冯宗宪.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次序的经验及一般逻辑[J].经济与管理研究,(4).

[4]张小蒂,李晓钟.中国外贸三强省贸易模式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2006,(12).

篇7: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以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服务外包行业面临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服务。本文在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1.服务外包产业总量增长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国家统计局及商务部获悉,近年来外包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大学学历的比例逐年增长,占全部从业人员75%以上。从开始,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合同执行金额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过去5年年均达到40%~60%的增长速度,截至年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万亿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无论是从行业就业人口还是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外包合同金额、合同执行金额都呈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服务外包产业总量增长速度较快,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服务外包在岸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在我国外包服务产业刚刚发展起来的初期,主要是以离岸市场为主,在岸市场为辅,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各国经济影响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在岸市场虽然目前在岸服务外包需求较低,但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其规模也在逐年增加。3.服务外包业务来源地呈增长态势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香港、台湾成为我国近年来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主要来源地。其中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最大的发包国(地区)是日本、美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且香港的离岸外包金额增长速度较明显。而英国、德国、台湾地区离岸外包业务仅次于日本、美国及香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及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影响的不断增加,我国服务外包业务来源地也越来越多元化。

二、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存在的问题

1.国际外包服务专业人才的缺乏服务外包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的问题不仅包括技术层面,而且更为主要的是思维模式等各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国内专业服务外包人员的缺乏对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很多欧美国家的公司不愿意将外包服务业务交给中国公司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很难与中国公司取得有效的沟通,往往他们说的是一个意思,而中国公司理解的是另外一个意思,无效沟通导致客户失望程度不断增加、外包业务不能按期完成、成本超出原本的预算等各种问题。2.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限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对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高科技性、高附加价值性、高知识产权性是目前绝大多数服务外包项目所具有的特性,甚至涉及发包方的商业机密及核心技术。就目前我国法律环境因素而言,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成为发包方不愿意将一些具有高科技高附加价值项目外包给我国企业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一些机密数据及核心技术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也是限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服务外包产业行业组织的缺乏目前发展中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做得比较好的是印度,印度在很早的时候就成立了一个软件和服务企业行业协会――NASSCOM,到目前为止,NASSCOM拥有1100多家会员单位,而其中的全球性公司就有200多家。NASSCOM的成立对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印度在离岸服务外包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国家的服务外包企业大部分都是孤军作战,在全球市场中缺少话语权。

三、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1.完善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服务外包行业由于其技术层面及思维模式等特殊性问题,其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专业服务外包人才的缺乏是阻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在关于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方面应完善相关的培养体制,一方面可以引导各高校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毕业就可以到岗就业的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于目前社会急需的`服务外包人才可以委托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专门培训,以缓解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由于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同时我国一些中小外包服务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使得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外包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加快完善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同时加强对违反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处罚力度。其次,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在企业及公众中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对参与外包服务项目中设计商业机密及核心技术的人员进行专门的知识产业保护培训,防止服务外包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出现数据及技术泄密等意外情况。3.建立服务外包行业组织协会到目前为止,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还没有建立起任何具有足够权威的组织机构,因为我国的绝大部分服务外包的企业在对外进行服务外包业务的时候,没有统一的协调沟通渠道,特别是中小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在单打独斗。这对于一些想要承接大型国外服务外包项目的公司而言缺乏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建立起具有权威的服务外包行业组织结构,对于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整体形象,提高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整体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借鉴印度的NASSCOM,NASSCOM可以代表印度的软件外包行业,到国外举行各种宣传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统一管理的,以保证公平、公正地对待各个外包公司,从而使每个企业获得平等机会的竞争。这一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通过建立有规则的行业协会,可以理顺各种关系,促进国际服务外包的健康发展。4.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服务外包行业中来,服务外包行业的竞争已然呈现出白热化程度。而一个服务外包型企业的实力表现则包括服务外包业务的开拓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了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能够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立足,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应在开拓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着力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建立自己企业的品牌,提升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因此,我国外包企业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加强制度和业务建设,积极开展专业认证,增强品牌运作意识,提高服务外包业务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焦阳,杨冬.服务外包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魏秀敏.服务外包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

[3]张岩.后危机时代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劣势分析[J].对外经贸,2011(2):10-13.

[4]李布.外包:企业经营新模式[J].经济纵横,(12):52-53.

[5]李子强.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1):15-18.

[6]百度百科

篇8:巧借金融发展优化贸易结构

一、贸易结构优化简述

从贸易理论来分,大致可分为静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和动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静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中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理论:一是以大卫?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二是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在突破古典贸易理论假设前提下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补充。但这两种理论的出发点都只强调了现存的资源,是在资源总量恒定不变的前提下对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的理论探讨,是一个静态过程。

从动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分析:一是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通过专业化学习、投资创新等后天因素人为地创造出来,强调的是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技术创新。该理论的两大支撑是技术和资本,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加快产品中生产要素的转换比率,同时把技术作为比较优势的内生变量,强调“干中学”的经济效应。通过“干中学”以及技术创新巩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差异,资本的作用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生命周期成长和成熟两个阶段,是产品生产在生产要素中的突出因素。因此,在这两个阶段由于技术外溢资本的作用尤为重要。二是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比较优势可以人为地有意识地选择策略来配置稀缺资源,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波特的竞争理论中,有四个基本的要素:生产要素、需求结构、相关与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和竞争程度。波特将生产要素细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指的是不需要花费太大代价就能得到的要素;高级要素则需要通过长期投资或培育才能够创造出来的要素。他认为高级要素最为重要,它们是取得高级国际分工层次的关键,一国基本要素的不足可以通过高级要素获得补偿,但是在高级要素上处于劣势则无法用其他方式有效弥补。竞争优势注重企业的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关注要素的质量和产品的需求情况,主动地创造比较优势,在改善贸易结构中,高级要素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

我们可以把贸易结构优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贸易动力主要由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来决定,在这个阶段贸易结构主要是表现为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贸易发展;第二阶段中推动贸易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比较优势的动态阶段,即以规模经济效应实现贸易结构优化,通过技术外溢和“干中学”效应带来贸易部门的制度创新,使得比较优势建立在高级要素禀赋的基础上,从而上升到后天禀赋层次;第三阶段,竞争优势成为推动贸易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创新优势。此阶段以吸收贸易发展带来的先进技术,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和技术优势为特征。而在这三个阶段的进化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是发展中国家在优化贸易结构上的两个关键。在当今经济发展的秉性中,这两个因素无不与高投入的资本量相关。我国的对外贸易要保持持续的发展,就需要结合当前金融发展的大前提,继续保持在自我特有贸易低层次上的优势,同时也要借助于金融促进的力量来构建我国中高层次的贸易体系。

二、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优化

在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的时候,一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几乎可以代表该国参与全球经济程度的高低,因此经济增长中贸易结构的取向和相关调整都对经济增长率和其发展的持续性至关重要。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多年中的贸易策略无疑是成功的,同时在贸易成果展现的主要方面外汇规模的庞大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中国金融体系是长期滞后于快速增长的贸易发展势头。特别是加入WTO后金融将面临整体开放的形势和国内对金融促进贸易发展不利的双重压力下,中国金融的发展应更有效地对抗外来金融的竞争以及促进国家贸易在结构上的优化,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进程的良性延续提供恒久的动力推动环境。

首先,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联系来看贸易优化的问题,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大致可以表述如下:Patrick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成两类,主张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叫做供给主导,主张金融发展只是经济增长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被动反映称为需求遵从。无论是供给主导还是需求遵从的观点,都明确地指出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随着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研究成果的引入,打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唯一影响因素的观点,而把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同时也对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在对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中重新界定,并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即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Levine, 1997),金融市场通过增加专业化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Smith, 1997)。以上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拥有发达金融系统的国家经济增长也较快。笔者在贸易结构优化概述中已经得出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是改善一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关键,而这两者在现代经济中无不与资本量投入的多少相联系。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是要需要大量长期的资金投入才可以获得的,而技术与资本的关系在贸易结构优化中的关系可以用希克斯的技术进步理论中与资本的联系获得。希克斯将技术进步分为中性、劳动节约型和资本节约型三种。中性技术进步指的是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效率同比例增加,其后果是生产原有产量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和资本;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指的是生产中的资本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劳动的生产效率的增加,结果是达到原有的产量可使用较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但资本/劳动比例上升;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指的是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导致生产原有产量现在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和资本,但此时劳动/资本比例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在以生产要素投入比例来衡量贸易结构时,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在贸易结构优化过程中,资本投入量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尤以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效率对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以及贸易结构的高级进程是资本是否起作用的标准。因此,在金融发展中提高资本在贸易商品生产中的生产效率是替代贸易结构优化中有关金融各方面相关问题的一个核要议题。

我国的金融发展是立足于金融业在混业经营上的趋同,而金融业借助于混业经营的方式来发展,其本身就是追求在经济增长中金融效率的提升。金融效率从区分上可以从金融的生产性效率和目的性效率来看,生产性效率简单来看就是企业从金融发展中可以获得得益于金融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收益,目的性效率则是指金融业因为效率的提升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这些内在的关系为对外贸易在金融发展的推动下,如何借助于金融资本在企业生产中的运用来通过技术或者是生产要素高级化的实现来优化该国的贸易结构提供了方法。

我国金融的发展在促进贸易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将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首先,借助于整体金融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即可以在混业经营方式下多渠道地获得风险资金从而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为企业在生产转型过程中提供金融支持;其次,金融发展中体现出的金融产品功能,可以帮企业以多样化方式来应付对外贸易经营中的风险,规避全球经济负面作用下的贸易风险,改善企业对外经营中的贸易环境,营造企业以技术运用为主体的贸易气氛,为企业进行改良式的贸易运作奠定基础;第三,可以合理和充分地利用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无论是技术引进还是合资生产,都会对中国这样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的相关产业产生激励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从另一方面来增加我国贸易商品的技术标准。而更为重要的是以此形成我国贸易发展的新格局,为长远的贸易结构优化和贸易利益获取建立起有生命力的贸易单元;第四,金融效率在金融发展中的提升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在生产中获得放大性的效应,而且也为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比例,促使企业在扩大再生产中为了追求贸易利率而加大对资本的投入量,优化国家贸易结构创造基础;最后,金融发展对贸易结构良性促进作用反过来又会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尤其在开放的经济和对外贸易中,两者在发展的过程是相互促进的。正如我国多年来贸易成果同样也为国家的汇率和金融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结论

金融和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两个方面。对外贸易是积聚金融成果的方式,而金融是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保障层面。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要在金融发展的推动下不仅只能停留在低附加值产品和加工贸易上,还要在高速发展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上迎头赶上。以我国的金融发展为契机,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目的,以金融效率提升为方式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升级。同时也要注意到金融发展不利方面,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样与资本一样具有放大性和巨大的破坏性,要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关注金融风险的扩散以及给对外贸易行业带来的各种风险,积极地防御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为贸易结构优化提供有利的保障。

摘要:贸易结构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内生产的组织方式, 决定获取贸易利益多寡。我国的贸易结构长期以来以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贸易主要优势, 缺乏在高技术层面上的贸易结构单元和多元化。文中探讨了如何借助于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局面构建我国中高层次的贸易结构。

关键词:金融发展,贸易结构,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德权, 梁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国外研究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 2005

[2]、彭磊.贸易结构优化三阶段论及我国所处阶段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探索, 2004

篇9: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

摘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加快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是实现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讨论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和金融支持创新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最后提出促进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一是创造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资助力度;二是增加发展动力,进一步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引智”力度;三是提升发展档次,进一步打造文化产业资本运营的“汕头市”品牌。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集群;金融支持创新;发展建议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改革开放领先全国的广东省,积极呼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效明显。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作为经济特区的汕头市,近年来不断扶持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方面,在玩具、光盘音像、印刷、文具等文化产业领域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从产业集群的角度进行了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各类金融活动积极融入当地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文化产业投资方面表现地尤为突出。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和集聚化以及金融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不断渗透,以及汕头市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建立,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进入了“快车道”。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汕头市文化产业如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布局等方面入手进行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如何从金融支持地方经济转型进而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协调发展,仍然值得关注。

二、 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 汕头市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

(1)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文化产业支柱地位更加突出。目前,汕头市八大支柱产业中文化产业占据三席,分别为新闻出版与印刷包装装潢、动漫创意文化及音像制品、工艺玩具与文具。汕头市全市初步形成了动漫玩具、光盘音像、印刷、文具等文化产业集群牵头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汕头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接近9%,在广东省各地市中排名靠前,超过全国3.82%的平均水平。据统计,汕头市共有8个文化产业项目获准进入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目前在广东省所有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全市共有22家上市企业,其中有5家是文化产业企业,同时还拥有国家重点动漫企业1家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由此可见汕头市文化产业支柱地位突出。

(2)文化产业交易日趋活跃,文化产业投资全面发展。汕头市文化产业展会活动发展较快,目前成为多个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承办地,如1999年举办的中国(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国际化、专业化的玩具礼品交易展会之一。2009年开始的汕头市文具博览会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文具博览交易的品牌性展会。文化投资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民营文化产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在玩具、印刷、音像业等产业中,民营企业比重高达90%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汕头市运营中心打造的“华侨板”正式启动,可以预测,侨资性质的资本的文化产业将在汕头市不断发展壮大。

(3)文化产业创意效应明显,文化市场体系逐渐完善。汕头市文化产业创意效用开始显现,创意价值带动文化产业的品牌化发展。汕头市除了打造出“奥迪双钻”、“骅威”等中国驰名商标,还打造出“星辉”、“佳奇”、“飞轮”等广东省著名商标。2014年,国家工信部将玩具产业列入“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并授牌“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玩具产业试点地区”,这是我国首批22个国字招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之一。2015年,汕头市顺势而为成立了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汕头市从市场经营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入手,不断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了由娱乐市场、音像市场、演出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构成的,开放、有序的文化市场经营体系,并建立了以政府综合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2. 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文化产业结构层次不合理。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相关部委联合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国统字〔2005〕2号),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四大类①。对照这一标准,汕头市的文化产业核心层相对落后,比例较低;相关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三大类,汕头市在这一层面的占比例也有待提高;相关层包括的文化用品、设备和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文化用品、设备和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这两大类,汕头市在这方面发展情况较好,与前两者相比,仍需调整比例。总之,汕头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比例不合理,新闻、出版、发行、版权、广播电视电影和文化艺术服务等核心层发展相对滞后。

(2)文化产业布局还需要优化,政策扶持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汕头市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和科学布局,文化产业的效益急需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汕头市现有玩具企业4 000余家,但是规模以上企业不到400家,另外围绕动漫玩具的衍生设计还需要放到广州来完成。根据笔者查阅到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2011年~2014年,奥飞动漫、群兴玩具、互动娱乐、骅威股份等5大上市文化公司生产总值占汕头市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09%、2.52%、3.18%、3.57%②。可以发现,汕头市文化产业产值较集中于几家大型企业,且占比逐渐提高。另外文化产业政策不够完善,缺乏引导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政府对于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

三、 产业集群优化与金融支持创新:基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1. 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的机理分析。

(1)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的定义分析。根据迈克尔·波特(2007)的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是指特定区域地理上集中的众多具有交互关联性企业、专业化供应商、配套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组成的群体。客观而言,产业集群从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区域理论和增长极理论三方面都较好地阐释了其对产业发展的实践价值。本文在融合三方面理论的基础上,讨论汕头市文化产业集群与优化发展,本文认为文化产业集群优化,是指由于相关文化产业处在同一地理位置,各种生产要素能更好的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使得企业生产率提高和综合竞争优势提升,最终能形成有别于其他区域不具备的产业效应。就汕头市文化产业集群优化而言,应该可以在连接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发挥出市场的“主导”作用,从而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配置效应。

具体而言,通过政府的宏观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将高等学校、企业原创设计中心和金融机构这三方面力量连接到产业集群的“优化”这个焦点上,通过“优化”来发挥市场的机制和企业的能动性,将文化产业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精准链接到汕头市的动漫玩具、光盘音像、印刷包装及礼品文具等文化产业上,实现资源优化后的共享,朝着实现帕累托均衡状态推进。

(2)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的机理表现。首先,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应该是文化内容的创意优化。文化产业的内容核心在于创意的集群,而只有创意和创意人才的汇聚,才能出现企业的集群。由于高附加值的文化企业都是围绕创意进行生产,因此如果一个产业集群的核心不是创意而是制造的话,那么这样的集群只能算是制造业的集群而不是文化产业的集群。其次,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应该需要文化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化。文化产业集群优化本质上需要借助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和创意,进而生产和加工文化产品,然后借助版权保护、推介、市场营销实现文化商品的市场价值,最后获得直接收益及衍生收益,以及文化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化。

2. 金融支持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1)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创新的定义分析。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内核和动脉,在经济运行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支持创新理论起源于熊彼特(1912)的相关论点③,后人围绕其创新理论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认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创新指的是利用金融政策、组合金融工具、运用金融资产助力文化产业创新主体,推动文化产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系列金融活动。

(2)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创新的机理考察。本文所说的“金融”不是狭义的货币银行与信贷交易,而是以资本为纽带,形成围绕某特定对象进行的一个循环系统。因此,本文提到的文化金融指的是金融在支持文化产业上围绕创新产业活动和实现产业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市场行为。它既不是简单的传统“合作”,更不是金融与文化产业的简单“融合”。就汕头市文化金融支持创新的机理而言,一定要在连接到文化产业的“价值性”和金融市场的“配置性”基础上实现两种产业机制和内在经济机理“协同性”的渗透。在通过货币银行机构围绕文化资源建立适合文化产业需要的市场评估制度,根据相关文化产业企业的财务生存能力来进行文化金融创新,然后根据不同的文化资源、分层文化需求背景下的不同消费者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不同的资源配置,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信贷交易。

首先,文化金融支持创新的对象是高附加值文化产业。在金融支持创新的实施中,金融的本质是资本追逐利润,哪个产业能更好地实现利润,金融资本必将向该产业集中。与文化产业相比,建筑业、制造业等产业因为能更快实现市场交易从而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本青睐,就市场交易价值,传统文化产业无任何优势而言,只有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才能获得金融创新支持。

其次,文化金融支持创新的核心在于创新金融运营。由于运营对象界定为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所以这类文化企业能较好地满足金融逐利的需要,其核心就变成了如何创新金融运营来实现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发展。那么,就文化产业的评估方法、风险控制、投融资手段、衍生产业估值、贴息支持等金融活动都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

四、 基于产业集群优化与金融支持视角的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根据本文提到的相关理论,对照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围绕前面相关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的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1. 创造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资助力度。加快汕头市文化产业四大类核心层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资助力度。具体来说,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和意识。比如,汕头市相关部门可以将常规化的知识产权宣传和不定期的讲座培训结合起来,将强制性学习和自愿性选修结合起来,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大众和文化产业企业员工提供知识产权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原创文化企业的合法利益。想要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恶性循环,关键在于加大对于侵权事件的执法和查处力度,汕头市相关部门要花大力气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来净化和保护原创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市场,假以时日,必将实现汕头市文化产业集群从创意内容上的优化发展。

2. 增加发展动力:进一步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引智”力度。进入21世纪,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图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广纳各类专业人才为产业集群优化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广纳“才源”才能获取“财源”,引进“智源”才能获得“资源”。由于文化产业集群优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集聚作为基础,因此,汕头市一定要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多下功夫。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汕头市本土高校如汕头大学、汕头市职业技术学院等要进一步围绕行业需求改革教学计划和创新培养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既有专业基础又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企业也可以针对自身要求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对员工进行技能上的培训和管理知识上的培训。另一方面,利用汕头市的海外华侨人才资源优势,建立政策吸引海内外高端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使汕头市实现人才方面“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循环发展。

3. 提升发展档次:进一步打造文化产业资本运营的 “汕头市”品牌。创新各类金融行为支持文化产业的集群优化发展,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目前汕头市有奥飞动漫、星辉车模、骅威股份、群兴玩具、邦宝益智共5家文化产业企业上市公司。已经在国内文化资本界呈现颇具美誉的“汕头市”品牌,根据2014年有关统计数据计算,上述五家文化产业企业的生产总值占汕头市当年GDP的3.57%,相比汕头市文化产业占当年GDP的8%,几乎可以说占了半壁江山。一方面,为了更好的扩大产业影响力,汕头市要优先将符合上市条件的文化产业企业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加以培育、辅导和推介,推动更多优质文化产业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资金需求的已上市文化产业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并购和重组。另一方面,可以将风投模式、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项目池模式、信托债权基金、私募股权融资乃至众筹模式等多种金融创新工具综合运用,提供给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类文化企业进行金融支持方面的选择。

注释:

①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文化业态不断融合,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尽管目前许多文化生产活动很难区分到底是核心层还是外围层,但针对地方具体的文化产业形态,三个层次的划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② 由于邦宝益智2015年12月才上市,因此统计了五大上市公司2011年~2014年的数据。

③ 熊彼特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家的作用十分重要。银行家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参与者,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实现不断组合并产生巨大创新力量,通过金融创新支持企业家的经营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4-27.

[2]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汕府办〔2013〕44号,2013-04-16.

[3] 张洁梅.基于产业集群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59-61.

[4] 李凤亮,宗祖盼.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与类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4-4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文化资助现状分析及制度设计研究”(项目号:WYM10100);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文化科技融合研究:版权交易与金融支持的双重视角”(项目号:GD15XYJ30);汕头市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汕头华侨经济合作试验区文化产业园发展模式研究”(项目号:201603)。

作者简介:陈能军(1981-),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理论经济学(在站)博士后,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经济学、文化金融;刘城(1982-)男,汉族,湖南省湘乡市人,中南大学管理学硕士,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公共管理;赖明明(1965-),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汕头市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经济、传媒经济。

上一篇:美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排名下一篇:企业职工奖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