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2024-05-09

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通用8篇)

篇1: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优化金融环境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保障。只有金融产业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才能共同推进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历史经验和实践表明,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实体经济稳步推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是金融良性健康运行的内在需求,也是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体经济不仅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我国超过95%的实体经济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正是当前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优化金融环境,落实好各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有助于吸纳就业、科技创新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广大中小企业,从而引导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实体经济,推进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面临的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有所加大,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自身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诸多因素导致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复杂而又严峻。在新情况和新形势下,加强金融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效率,而且可以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需要。金融改革与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提离不开金融环境的安全稳定。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要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优化金融环境,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不断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实现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共同繁荣。要健全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机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确保主要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和泛滥,从而有效防范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金融基础建设,为实体经济提供便捷服务。金融基础建设是金融正常运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的重要保障。金融基础建设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会计标准、征信体系、公司治理、反洗钱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环境的主体,其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齐全、金融资源配置和流动是否高效有序、组织体系是否完备等直接决定金融环境的未来走向,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服务效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的经验,积极建设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金融管理总部,进一步完善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的管理和调控,重点发展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外资银行等区域金融管理总部的建设,并为各类金融总部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培育和引进商品、股权等金融要素市场;完善保险机构的功能和作用;着力建设一批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金融、投融资行业协会的自我完善;建立良好的行业信用体系和及时准确发布行业信息。

第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社会环境。信用环境对金融安全稳定和金融运行效率、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以及资金流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环境是金融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成为信用高地,才能吸引各类资金的进入,在全社会形成诚实信用的良好氛围。应不断深化以区域信用、社区信用、农村信用以及企业信用为主题的信用工程建设;重点做好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改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和推进营销创新,积极提升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层次和水平,逐渐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管理和营销机制,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提升金融效率,加强信贷资产自由流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内的流动速率较为缓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扩大信贷投放,改变长期偏低的贷存比长期偏低现状,是改善金融环境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要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出台相关办法,有效激发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的积极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放宽准入条件,支持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积极推进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缩短授信审批和办理贷款时间,提升金融服务层次和水平。

第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金融法治保障体系。针对当前经济金融活动中存在的恶意拖欠贷款、非法集资以及逃废银行债务等违规或违法行为,尽快研究和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金融法治保障体系,以确保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如,出台相关金融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法律职责,保护金融合法权益以及规范金融行为,加大对金融违规犯罪的打击力度等。

第五,加强金融监管,密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极为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加强金融监管,密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信贷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依据信贷资产行业、区域分布现状,积极进行信贷资源配置与优化,优先支持“三农”经济、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消费,同时做好贷款的投量、投速等的有机管理和控制。深入调查和研究,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资产流动性。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对贷款实行全程精细化管理,确保放款和收款自如。另外,重点监管和规范民间借贷资本的规模、流向、借贷操作方式等,从而有效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应对未来金融领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现代金融系统,着力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推进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篇2: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近年来,xx市以xx现代金融服务业开放发展为突破点,以创建xx金融示范区及xx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为主要抓手,不断完善促进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抢抓机遇、积极谋划,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着力积极打造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副中心,取得积极成效。

破解支持政策难题

针对我市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政策滞后的问题,通过对标全国先进水平,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财政扶持、人才引进、住房补贴、教育医疗资源倾斜等配套联动,为打造我市现代金融产业城提供了有利发展环境。出台《xx市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暂行)》,明确企业奖励兑现流程、申报要求等事项,为企业兑现政策,解决企业落地的后顾之忧。2020年x月,紧跟金融发展新形势,再次修订了xx市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奖励扶持政策,确保xx金融支持政策的竞争力和实效性。2020年xx月,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xx市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试验区规划》,为xx金融业指明发展方向。

破解发展方向难题

在确保风险的前提下,我市通过找准定位,与发达地区进行错位竞争,将融资担保、金融科技、基金管理等xx余项类金融行业列为xx发展金融的主攻方向,促成一批新兴金融企业落户xx,为xx金融业注入了新的血液。截至2020年xx月末,xx红树林现代金融产业城共完成企业注册登记xxx家,其中现代金融服务业企业xxx家,累计实现税收约x.xx亿元。

为加快地方金融牌照的获批,承诺作为风险防控第一责任人,同时全区首创政银担注册资本金托管三方协议确保风险可控,20xx年以来,推动x家融资担保公司获批设立,占全区新设立融担机构数的xx%。设立小额贷款公司x家,占全区新设立小贷机构数的xx%。引入私募基金管理人xx家,其中有x家已完成企业的设立或迁入,募集资金超过x亿元,填补xx私募基金行业空白。推动xx有限公司20xx年x月完成《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成为唯一一家在xx区内正式营运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我市上市公司壳资源,引入北京天下秀科技公司重组成功,成为xx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

破解项目推动难题

通过创新项目监管模式,助推项目落地,开创了政府部门直接考核和监督项目建设和招商进展的新模式,推动了项目快速发展。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按照整体产业规划,项目目前一期xx万平方米已正式开工。产业城20xx年已完成xx.x亿元投资,预计2020年完成投资xx亿;2020年底完成产业城部分楼栋的主体封顶工作,2021年底该部分建筑完成正式建设投入使用。

破解招商服务难题

为优化现代金融服务业政务服务流程,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对政策进行梳理和解读,对注册金融类和类金融企业进行统一认定,并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强化政企合作,先后在香港、北京、xx组织召开多场现代金融服务业专题招商,进一步提升金融招商效率。

破解营商环境难题

在获得信贷办理效率方面,我市率先提出“xxx”工作目标,同时打通银行与不动产登记中心的线上直连,实现借款人办理抵押登记“零次跑”。目前我市普惠型小微企业抵押贷款平均办理时间已缩短到x.xx个工作日。2019年以来,连续三次获得信贷办理效率全区第x名,获得信贷办理效率在全区持续领先。

2020年x月,我市在xx首个实现了采购供应商凭借政府采购合同,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实现快速获得信用贷款,降低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我市设立xx市中小企业转贷中心,首期资金规模xxxx万元,合计费率x.xx‰/天。目前,已为中小企业节约资金xxxx余万元,帮助企业有效解决“过桥资金”问题。2020年x月,我市设立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推动银行机构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产品业务咨询等服务,受理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申请材料,切实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破解金融风险防范难题

伴随着各类金融新形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出现,我市金融风险防控压力日益增大。针对互联网金融投诉增长问题,出台了xx市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方案以及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建立领导小组,压实各部门责任。加强排查,强化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对相关疑似非法经营金融业务公司及涉及互联网金融投诉公司开展x次多部门联合现场排查。针对个别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公司出现的违规担保、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借款纠纷、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风险暴露的情况,以及我市个别金融机构不良率过高等问题认真分析研判,周密制定化解方案,出台风险应急预案及风险处置方案,妥善处理了相关金融风险。

破解金融基础设施提升难题

篇3: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所谓生态环境, 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 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 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概念有别于自然环境。其一,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 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 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其二, 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种, 二者具有被包含关系。

对金融生态环境概念的定义, 借鉴了自然科学中生态环境的内涵, 将生态环境这一自然科学的概念引入金融领域, 与金融这个社会科学的概念相结合。从理论上讲, 金融生态环境是个仿生概念, 是借用生态学上的提法对金融环境进行的描述, 通常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环境要素。广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 指宏观层面的金融环境, 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 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 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 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 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则是指某一个区域内的金融生态环境, 即某一区域范围内金融运行所涉及的所有影响因素, 其状况的演化与变革是整个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的前提和基础。

由此, 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 既包含通常意义上的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 也包括整个金融市场得以生成的环境。与通常的金融市场的概念相比较, 金融生态环境更强调金融系统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以及协调发展。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从生态角度看金融发展问题, 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也是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观念的体现。

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不仅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地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同样重要。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 提出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有利于地区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各地区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由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本身基础差、起点低, 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观念下遗留的弊病, 各地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尚远不能满足该地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有些企业利用破产法的不完善, 以破产逃避还债, 导致银行内大量坏账的产生;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及其相应的管理系统, 银行在通过借款人信用对贷款风险作合理评估方面还有很多困难;由于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不高, “骗贷”现象依旧屡禁不止;相关的中介行业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 容易被买通作假。所以, 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达到金融与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 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对内、对外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外资对各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各地区吸引外资的手段基本一致, 即通过优惠政策 (主要是税收和土地两个方面) 鼓励外资到本地进行投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这种在所得税、土地等生产要素上, 对内资、外资有不同待遇的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差异的继续存在将对本国以及本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利, 对国家和本地区的税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 经过这20年的发展, 国内可利用的资金总量也达到了相当水平。因此, 下一阶段的发展就应该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内开放, 逐步实现包括企业所得税在内的内外资优惠政策体系的并轨, 逐步把外资的激励机制由优惠政策转变到公平竞争的软环境上来。而建设公平竞争的软环境的关键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 有利于建立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反馈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 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通过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对区域金融的发展, 从而形成两者良性互动的正反馈机制。因此, 应该采取措施, 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实践证明, 一个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必然吸引资金。地方政府要想吸引资金,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就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把加强和改善本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三、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一) 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本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 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努力培育本地区的市场经济氛围, 不断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加快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和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切实加强和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使地区经济真正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积极深化本地区企业的改革, 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完善公司制度建设, 特别是要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规范财务报表行为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进而提高企业赢利能力, 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二) 健全地区社会信用基础

健全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律和执法体系, 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规范交易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体系, 在立法上要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 特别是在企业合并、分立、中止等过程中, 要突出和强化银行权益, 切实保证债权人权利。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信用征信和评价体系, 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 制定出统一的信用体系、规范标准和查询体系, 提高信用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 使信用度真正成为银行在考察贷款申请者时所能依靠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重塑“诚实守信”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 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 加强全民信用教育, 强化道德约束, 提高民族信用水平和信用素质。

(三) 加快地区金融市场建设

要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 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 尤其是利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借助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 树立区域金融机构的优势;规范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要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的发展, 培植一批诚信水平高的有代表性的专业化中介机构, 形成良好的中介行业道德风范;要继续提高审计、会计、信息披露等标准, 在向高水平国际标准看齐的同时, 结合我国自身行业和企业制度特点,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标准的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同时还需要在标准的执行方面进一步改进, 努力保证审计会计准则不论在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中都得以真正严格执行。

在建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 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认识到资金按市场原则流动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形势下的客观必然性, 高度重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把争取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主动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地方政府应重视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中对本地区的看法,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提高自己的评级等级, 以此争取商业银行在资金调度、信贷授权等方面对自己给予支持。同时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行政务公开,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服务收费, 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 合并或取消重复设置的收费项目, 进一步简化抵押、评估费用和手续, 降低企业经营和信贷成本。

参考文献

[1]、徐亚军.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思考[J].上海金融, 2006 (6) .

[2]、邓炜.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5) .

[3]、孟凡杰, 张扬.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 2007 (2) .

篇4: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关键词:区域金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生态环境,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虽然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但两者并不等同,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被包含关系。将生态环境这一自然科学的概念引入金融领域,与金融这个社会科学的概念相结合,便产生了具有崭新内涵的金融生态环境这个概念。

从理论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个仿生概念,是借用生态学上的提法对金融环境进行的描述,通常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环境要素。广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宏观层面的金融环境,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则是指某一个区域内的金融生态环境,即某一区域范围内金融运行所涉及的所有影响因素,其状况的演化与变革是整个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的前提和基础。由此,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既包含通常意义上的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也包括整个金融市场得以生成的环境。与通常的金融市场的概念相比较,金融生态环境更强调金融系统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以及协调发展。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从生态角度看金融发展问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观念的体现。

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良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地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同样重要。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提出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的要求。

(一)促进地区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本身基础差,起点低,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观念下遗留的弊病,各地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尚远不能满足该地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有些企业利用破产法的不完善,以破产逃避还债,导致银行内大量坏账的产生;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及其相应的管理系统,银行在通过借款人信用对贷款风险作合理评估方面还有很多困难;由于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不高,“骗贷”现象依旧屡禁不止;相关的中介行业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容易被买通作假。所以,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达到金融与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适应新形势下对内、对外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各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各地区吸引外资的手段基本一致,即通过优惠政策(主要是税收和土地两个方面)鼓励外资到本地进行投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这种在所得税、土地等生产要素上,对内资、外资有不同待遇的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差异的继续存在将对本国以及本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利,对国家和本地区的税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经过这二十年的发展,国内可利用的资金总量也达到了相当水平。因此,下一阶段的发展就应该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内开放,逐步实现包括企业所得税在内的内外资优惠政策体系的并轨,逐步把外资的激励机制由优惠政策转变到公平竞争的软环境上来。而建设公平竞争的软环境的关键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反馈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对区域金融的发展,从而形成两者良性互动的正反馈机制。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实践证明,一个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必然吸引资金。地方政府要想吸引资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把加强和改善本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三、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一)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本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努力培育本地区的市场经济氛围,不断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加快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和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切实加强和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使地区经济真正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积极深化本地区企业的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完善公司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务报表行为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提高企业赢利能力,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二)健全地区社会信用基础

健全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规范交易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上要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特别是在企业合并、分立、中止等过程中,要突出和强化银行权益,切实保证债权人权利。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信用征信和评价体系,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制定出统一的信用体系、规范标准和查询体系,提高信用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使信用度真正成为银行在考察贷款申请者时所能依靠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重塑“诚实守信”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加强全民信用教育,强化道德约束,提高民族信用水平和信用素质。

(三)加快地区金融市场建设

要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利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借助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树立区域金融机构的优势;规范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要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的发展,培植一批诚信水平高的有代表性的专业化中介机构,形成良好的中介行业道德风范;要继续提高审计、会计、信息披露等标准,在向高水平国际标准看齐的同时,结合我国自身行业和企业制度特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标准的审计、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同时还需要在标准的执行方面进一步改进,努力保证审计会计准则不论在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中都得以真正严格执行。

在建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认识到资金按市场原则流动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形势下的客观必然性,高度重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把争取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主动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地方政府应重视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中对本地区的看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评级等级,以此争取商业银行在资金调度、信贷授权等方面对自己给予支持。同时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服务收费,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合并或取消重复设置的收费项目,进一步简化抵押、评估费用和手续,降低企业经营和信贷成本。

参考文献:

1、徐亚军.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6(6).

2、邓炜.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5).

3、孟凡杰,张扬.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7(2).

篇5: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铜川工业一直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生产总值由71 亿元增加到245 亿元,增速达到15.6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1%,年均增长39.6%。随着华能国际电力铜川电厂2×60万千瓦一期项目、铜川声威水泥建材有限公司的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孰料项目、铜川药王山水泥有限公司的日产5000吨水泥孰料项目、陕汽零部件加工基地一期项目、台湾旺旺集团的食品加工项目、铜川佰度实业有限公司的食品加工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铜川工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产能由“十五”末的550万吨提高到1700万吨,增长3.1倍;电解铝由8万吨提高到25万吨,增长3.1倍;车桥由9万套提高到19万套,增长2.1倍;电力从无到有,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煤炭、水泥、铝三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快,电力电源、装备制造、食

品医药等接续产业产值比重达到了30%,煤-电-铝-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工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更加突出。当然,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对声威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一期等一批大项目的支持,极大促进了铜川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做大做强,推动了接续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这些成绩,金融行业功不可没。但是,我们都知道,铜川是金融信贷的“高危区”,本地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被列入“黑名单”,金融环境很不好。这一方面给我们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制约,好多项目受资金困扰实施缓慢,老企业由于无法输入新鲜资金血液发展举步维艰;另一方面,铜川金融业也日渐失去了活力,资本市场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培育和发展,工业和金融业相互依存的关系无法得到良性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经济发展活力。近年来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金融环境已受到了相当的损害,现在要通过建立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治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协调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制度环境来优化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现就我们工业发展谈谈推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一点想法。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研究工业经济发展中心存在的问题,努力推动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生态环境 的优化需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影响金融环境的诸因素中既有上层建筑的内容,也有经济基础的内容,归根到底都与经济基础紧密相联,所以,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不能只是机械地解决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而是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综合地、配套地解决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不和谐的各方面因素,用发展的眼光、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问题,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顺其自然、静观其变。铜川工业发展这么多年来,优势产业还是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支撑,接续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步子还不是很大,工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动力不足,因而对金融行业缺乏有效的吸引力。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工业就必须按照市新的领导班子提出的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煤炭就地转化、水泥产业升级、铝产业链延伸和陶瓷产业振兴步伐,做大做强食品加工、电力电源、装备制造、光伏照明等接续产业,并注重和果业、养生保健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对接、融合,制定好工业发展规划,走好实施的步子,充分发挥工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就有了基础。

二是通过高起点的招商,增强工业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引力。要不断优化良好的软环境,建设好投资的硬环境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特别是各工业园区,要设法加快基础设施建

设步伐和配套水平,建立高效、务实、全能的工作团队,在招商和选择项目中,努力提高招商质量,将一些经济实力强,具有高科技产品,企业信誉优良的企业和符合国家政策优先支持的产业项目优先选入,尽快形成新的优势企业和产业群。通过强化工业园区承载能力,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外贸企业,提升工业经济的外向度和发展水品;要充分考虑到金融业普遍的“抓大放小”心里,加大培育产

业“航母”,着力推动企业“上市”,提高对金融业的吸引力和信贷增长的需求拉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推动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化运转机制,健全企业会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不断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推动企业各类信息资料的完备、清晰、真实。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提出废止各类有悖于市场原则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提出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方向,不断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和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改善银企关系,争取跳出“黑名单”。

四是积极引导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并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积极推动社会信用工程建设,主动配合做好工商、税务、公安、银行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联网步伐,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

设,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并通过对信誉良好的企业实行国家政策支持倾斜、坚持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推动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同时,还要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借贷关系,克服管理不规范,经营决策随意性大的现象,在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上多下功夫,增强金融部门信贷资金投放的信心。督促企业遵守信贷合同,按期还贷,真正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好形象,以诚信赢得贷款,赢得发展空间。

五是积极推动工业投资公司的成立,并以此为平台,逐步建立工业发展担保网络。通过工业投资公司融资、担保试点,并通过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引导建立担保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同时,通过财政出资,引进战略投资者,民间入股等形式,建立服务于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担保机构,扩大担保机构数量,并采取财政定期注资,企业个人入股等多种形式扩充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增加担保机构实力,提高融资总量,来推动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指数。

六是努力推动建立运作良好的政银企交流沟通平台和

篇6:法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一、近年来优化金融环境的简要情况

金融秩序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既危害社会、损害百姓切身利益又阻碍经济健康发展。是否尽快有效整治,事关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金融秩序稳定与安全运行大事,近年来,我院为维护区域金融领域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贷款诈骗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活动,依法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和侵占、挪用等财产犯罪,全力维护信贷秩序和金融安全。进一步加大金融民商事案件审判力度,强化对违约失信行为的法律制裁。进一步加大金融行政案件审判力度,支持和监督金融监管部门依法行政,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同时,与政府、金融部门密切配合,依法维护金融诚信秩序。

一是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案件。金融秩序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既危害社会、损害百姓切身利益又阻碍经济健康发展。是否尽快有效整治,事关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金融秩序稳定与安全运行大事。近年来,我院为维护区域金融领域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贷款诈骗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活动,依法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和侵占、挪用等财产犯

罪,全力维护信贷秩序和金融安全。今年以来,我院共审结涉及骗贷案件6件10人,涉案金额0.2亿元。

二是妥善处理商事案件。今年以来,我院共受理金融借贷纠纷案件160件,结案114件,结案标的额为0.96亿元。对于涉及金融借贷纠纷的案件, 我院灵活掌握,妥善处理,既依法保障金融债权、制裁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又依法保障企业发展、依法规范经济秩序。对于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易、资金流转因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流动资金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大量纠纷案件,我们注意情势变更原则运用、违约金的合理处理、可得利益的计算等法律适用,对于因价格波动而以情势变更原则为由主张解除合同的,认真谨慎审查,坚决防止假金融危机导致情势变更为名、行规避市场风险逃废债务之实的行为。

三是最大限度实现债权。优化金融环境,要最大限度实现金融债权。对此,我院组织涉金融案件集中执行行动,重点加大对恶意逃废金融债权的打击处理力度,该拍卖处理财产的依法公开拍卖处理,该拘留的坚决司法拘留,去年以来拘留22人。同时对于属于朝阳产业、前景看好、技术先进而仅是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我们着眼于企业维持与重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强化服务意识。为服务经济发展、优化金融环境,我院立足审判,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及业务庭长为成员的优化金融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为维护

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全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服务重点、具体措施及法院干警服务金融发展的组织纪律。组织涉金融案件庭审观摩,邀请22个金融部门参加旁听;召开座谈会,结合审判中发现的金融部门对贷款人或担保人的资料审查不细、不认真等问题,制作司法建议书,提出强化审查、加强预警机制等司法建议,反响较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与政府、金融部门密切配合,依法维护金融诚信秩序,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促进金融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于针对金融机构的骗贷、信用卡诈骗等刑事犯罪案件,依法审理,从严惩处。对弄虚作假、乘机逃废债务的,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相应法律责任,杜绝假借破产名义逃废、悬空债务;对于金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参与违法放贷、高利转贷的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及时受理、查处诈骗、骗贷等金融犯罪中企业和群众财产被侵害案件,高度重视控赃、追赃等工作,加大执行力度,最大限度地挽回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二是充分依托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选择典型案件到案发当地和案发单位公开宣判,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增强金融法制观念,维护金融安全,促进金融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

目前,市中院与市广播电视台合作的《以案说法》栏目,每周三晚上在LTV2播出,我院审理的李国骗贷案,已于去年10月9日在第一期节目中播出;我院与莱芜日报合办的《法院时空》、与鲁中晨刊合办的《法院直通车》栏目,定期刊登宣传文章,效果良好。我院在全国文明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开设“钢城法院微博”,及时更新我院工作动态,适时反映法院工作,微博关注量已达到50000余人次。

三是继续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在办理涉金融案件过程中充分发挥诉讼调解作用,在确保依法公正与妥善合理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促进金融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篇7: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陈奇

建设新农村,需要金融支持。近年来,包括农行在内的我省金融部门积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面的金融服务,有效促进了我省新农村建设发展。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支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加大信贷投放:2009年,湖南省新增涉农贷款652亿元、同比多增593亿元,余额同比增长33%、增速比2008年提高30个百分点;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先后推出惠农卡、“客户一证通”、“信用一证通”等支农新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农民金融需求;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截至2009年末,全省新增大小额支付系统网点271家,新增POS及电话支付终端11626台、ATM机415台,开通“惠农直补”汇道80个县(市)、“直补”资金87.2亿元,省内137个无金融机构网点的乡镇中有124个解决了支付服务缺失问题;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信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加强和金融环境的改善,使农民分享到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促进了农民增收,2009年湖南农民收入同比增长10%,领先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农村地区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金融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金融环境建设还相对欠缺的现实,这对农村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增强农村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一、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提升金融服务的关键在于畅通涉农资金投入渠道。为避免投入资金的同质化和完全商业化,应建立法定的“三农”资金投入机制,增加投入渠道,完善投入方式。“三农”资金投入渠道要合理分工,分别确定重点支持对象和范围。通过合理界定,从而建立以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合作金融、商业金融为主体,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

农村金融需求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资金和投入并不是金融服务的全部。而农村金融资源的稀缺性也表现在与这些需求相对应的多个方面。因此在促进机构多元化的同时,也要努力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既要创新面向农村生产的信贷产品,也要为农村消费增长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农村消费者特征的、包括消费信贷在内的各类金融创新产品;既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用,也要加大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发生在城市的各类金融服务创新也应该惠及农村,如通过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改善,在汇兑、清算结算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便利。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应通过政策引导、差异化监管、设立多种形态金融机构等综合手段,鼓励各种金融服务和资金流入农村,在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多主体、多来源、多方面的有序竞争,从而刺激各金融机构加速进入、加快创新、加大投入、降低价格,使“三农”直接受益。

二、解决资金投入瓶颈制约

目前,在农村资金投入方面面临的突出矛盾是,财政有意愿但财力不足,银行有资金但手段不足,农村有需求但条件不足。对银行来说,满足商业运营的有效需求不足。农业整体上仍然是高风险的弱质产业。作为农业生产资金的主要供应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资金往往因农业风险而形成损失,使得农业信贷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农业贷款风险收益的这种不对称性成为制约农业信贷增长的主要因素。

农村信贷服务成本高、风险大,单靠银行机构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加强金融与财政、信贷与保险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支农金融投入的风险。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二是积极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产品,分

散农业信贷风险。三是积极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降低贷款的信用违约风险,以此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增长机制。

农村信贷投入不足的一个关键问题还在于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农村企业和农户又难以提供有效合法的担保抵押。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信用担保模式,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其次,应扶持建立政府牵头、有关涉农企(事)业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基金。再次,拓宽融资担保方式,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对拥有一定资产或质权、信用记录好、还贷能力强的农村自然人,可试行宅基地(住房)抵押贷款、耕地经营权、养殖水面使用权、经济林权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模式;对市场化运作、收益稳定、有还贷保证的农村企业,可推出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存货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提高农村资产的流动性。

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业发展的质量。一是广泛开展农村信用评级活动,促进农民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二是完善农村信用的征集、评估、发布与服务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农村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库,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提高失信者的违约成本。四是建立健全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制保障体系。

篇8: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一、产业转型与升级有利于改善金融环境

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条件, 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对金融发展的基础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 经济总量大才有金融资产规模大;其次, 产业结构优化才有金融质量优良;第三, 产业转型带来金融创新机会;第四, 民众富裕为金融零售业创造市场。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制造经济逐步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通讯、信息服务、物流、中介服务、咨询服务及商贸会展等知识信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行业, 其中金融是核心、信息技术是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能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积聚力、对外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优化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并对金融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 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具体表现为:

(一) 提高金融业的信息化程度

现代服务经济是信息经济, 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集信息、知识、智力为一体的新型经济。服务经济通过信息化而提升生产能力。由于金融业天生的数字化特征, 因此信息经济对金融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革命性的。通过大力发展信息科技服务业, 能加强金融信息化建设, 提高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的电子化水平。具体表现为:信息经济为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巨大空间;互联网及其数据库, 将金融机构的服务终端伸向社会更多角落并日益个性化;信息化管理和操作使金融资产以电子速度流动, 大大提高金融机构的内部运行效率并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信息技术进步将促进金融业务流程再造, 推动金融外包业务发展, 使金融核心业务更专业、成本更低、更富效率。

(二) 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金融业的发展需要一系列中介服务机构, 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信用评级财产公证等。国际上著名的金融中心成功发展的经验之一就是与金融业相关的中介服务业高度发展, 而现代服务业即包括了这些知识信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行业。因此, 通过鼓励和扶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规范他们的行业行为, 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 可为金融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使金融机构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更容易找到专业化服务的提供商, 享受到更加便利的配套服务, 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同时, 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 也将促进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 扩大金融业的发展空间

建设服务型经济, 将凸显信息、物流、商贸、会展、文化、总部等特色经济, 这为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运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将形成更大更新的金融需求及客户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催生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知识产权交易、高科技企业信用保险等一系列新的金融业务;发达的物流业是物流金融的基础, 它将推动电子商务和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 并带动供应链贸易融资、仓单质押贷款、运输保险的广泛运用;活跃的商业贸易、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对票据金融有大量需求, 它们将为商业银行办理票据的承兑、贴现、托收、保理等业务提供商机, 并促进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方式的多样化;繁荣的文化产业可以催生艺术投资基金, 也对PE、风险投资、创业板等直接融资方式提出更多需求;大公司云集的总部经济带来的金融效益更是直接和丰厚。由于大多数跨国金融机构都采取“跟随客户原则”设立分支机构, 因此发展总部经济对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至关重要, 同时还能促进外汇交易、国际结算、离岸业务、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业务和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所以, 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将大大扩展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空间。

二、金融产业合理的空间布局优化金融环境

现代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强调金融行业的空间布局, 只有合理的行业空间布局才能降低风险和成本。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都把建立金融中心作为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战略任务之一, 这些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 无疑将成为金融中心在物理形态上的核心支撑区。然而, 中心商务区毕竟空间有限, 且交通堵塞, 地价和楼价日益高涨, 它无法在物理空间形态上承载金融中心可能聚集的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为了优化各大城市的金融区位环境, 需要科学规划金融产业的空间布局。

(一) 国际的经验与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借助信息技术进步与发展, 本着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纽约和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区的布局已经出现了从“单区”到“多区”的发展态势, 发展理念上也从过去突出强调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转变到更加重视金融运行的安全和成本上 (王增群, 2007) 。例如纽约金融中心内仅500米长的华尔街, 曾是国际上金融机构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 但目前许多金融公司的总部已迁离此地, 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国大通银行、纽约银行等。伦敦金融城的情况也是如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伦敦金融城的业务已逐步以多种方式向外扩展, 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纷纷到伦敦的码头区和西区设立经营机构。同时, 随着IT业向金融业的全面渗透, 前后台业务相对分离已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王力, 2007) 。特别是9.11事件以后, 针对金融集聚产生的风险, 许多金融机构逐步在中心城市周边100—300公里的区域范围内建立业务后备系统, 并通过建立后台服务基地将原金融中心内不具备明显集聚优势的、占成本比例较大的后台部门转移出来。如纽约的金融服务后台设在新泽西州, 伦敦的金融服务后台设在爱尔兰的都柏林。这些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凭借其相邻的地缘优势和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 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完善的金融外包服务支持, 有力地支撑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金融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此外, 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机构还通过离岸外包形式向国外转移, 并呈现出由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新态势。例如世界银行、花旗集团、汇丰集团、德意志银行、美洲银行等都在印度设有海外后台服务中心。

(二) 我国的实践与发展

目前, 在国际金融业发展潮流的推动下,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金融中心也开始了金融产业的重新布局, 其重点是逐步将金融后台业务向远离城市中心的成本较低、相对安全、用地充裕的区域转移, 形成核心业务积聚与非核心业务分散的多区域格局。

北京是中国金融监督和管理机构的所在地、是中国集聚金融机构总部最多的地区。2008年5月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 对未来10年内首都金融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重新改版规划, 预计在10年内形成以金融街为主中心区, 以CBD为副中心区, 加上三个新兴金融功能区和四大金融后台服务区并存的“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业空间新布局。上海是我国金融业最发达、金融机构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 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从2003年开始, 上海便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以银行卡业务和金融信息服务为核心的张江高科后台服务基地, 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信用卡中心、数据中心、信息中心、电话银行中心入驻, 形成了以陆家嘴CBD为前台、以张江为后台的金融布局。深圳于2007年11月在龙岗区开工建设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 规划建成“十个中心两个基地”。基地建成后, 深圳将形成以福田中心区为金融产业发展的主中心, 以罗湖、南山为副中心, 以龙岗为后台金融服务基地的产业布局。广州2008年4月出台的《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建设发展规划》, 显示了政府金融强市的蓝图和战略性空间布局。根据这一规划, 广州市将在萝岗新城内用30万平方米之地作为金融机构建设后台业务用地。预计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该区初步建成与广州珠江新城金融中心商务区错位发展又相互辉映的金融创新服务区。此外, 大连、成都、武汉、西安、佛山等13个城市都在积极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承接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转移。

(三)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主要的金融中心都已开始对金融产业重新布局, 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然而在这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有一个现象值得研究, 那就是众多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如何突出自身特点, 树立品牌, 避免功能相仿, 定位雷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如此众多且密集的金融后台基地, 引入的金融机构性质相近, 如果规划协调不当, 容易造成重复建设, 资源浪费, 甚至过度竞争而两败俱伤。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局面, 建议: (1) 不同的金融中心和金融后台基地, 应立足本地实际情况, 从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环境、金融生态、体制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做好本地金融的发展规划, 形成有自身特色的金融区域; (2) 距离较近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如广州、深圳、佛山, 要注重与相邻基地的关系, 考虑与周边地区金融布局的协调发展, 尽量做到错位或互补, 使其合力最大化。同时应对相邻的多处后台产业资源进行整合, 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力争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 (3) 随着全球跨国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我国在进行金融产业空间布局时, 不仅要考虑当地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还要考虑国际金融机构后台业务外移外包的选址需要。各地区在吸引国际金融外包业务的竞争中, 要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和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布点的倾向, 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不能一哄而上, 盲目竞争。通过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和, 使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后台业务在中国的布局与我国金融业布局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三、发挥政府在优化金融环境中的作用

优良金融环境的形成, 历史上有两条不同的路径, 一条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自然形成路径, 如伦敦、纽约;另一条是经济起点较低水平的政府主导型, 如新加坡、台湾。在上个世纪新加坡成为了亚洲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 政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属于后者, 即在现阶段金融环境的改善必须由政府担当主要角色, 政府要承担起规划、推动、引导和创造环境等方面的职责。前文提到的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引导和倾斜;而金融后台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是金融扩散和市场化发展的结果, 但由于该体系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和共享性等公共服务特征, 且开发周期长、前期投入高, 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需加强政府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对金融机构地理布局的引导。政府在金融环境改善中的作用还体现在优化金融发展的司法环境、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

一是政府要不断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 建立维护金融债权的政府督查制度, 遏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同时在政府领导下, 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 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二是建立以政府诚信、效率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良好的社会信用和效率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要健全社会信用、效率体系, 首先要建立一个诚信、效率的政府, 提高政府的诚信度和执行力度。同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诚信文化的建设, 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诚信资质, 净化社会信用环境。

三是由政府推动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并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维护公平竞争, 制裁违规操作, 严厉打击各类金融犯罪和非法金融活动, 确保政府监管与市场自治之间的协调互动, 协调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关系, 营造和谐的金融市场环境。

四、结论

优化金融环境, 必须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特别是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将信息产业和金融业有机结合, 形成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优势;必须重视金融行业的空间布局, 要把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区作为科学规划金融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避免出现金融后台服务区重复建设、功能相似、定位雷同、同质化竞争局面;必须重视政府的作用, 建立健全优化金融环境的机制和体系。□

参考文献

[1]施继元, 陈淳, 徐爱荣.金融扩散及其对上海金融中心内部布局的启示[C].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论坛, 2009, 11, 24.

[2]王增群, 张玉芳.分散化—纽约伦敦金融机构布局新特点[J].银行家.2007, 1.

[3]王力.金融产业前后台业务分离的新趋势研究财贸经济[J].2007, 1.

[4]宋辅良, 卓尚进.金融业需适应转型, 勇于创新及时跟进[N].金融时报, 2008, 10, 18.

上一篇:事迹材料(本科生一支部)下一篇:营养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