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好玩伴的家庭教育指导

2024-04-21

做孩子的好玩伴的家庭教育指导(通用9篇)

篇1:做孩子的好玩伴的家庭教育指导

关于做孩子的好玩伴的家庭教育指导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指出,“父母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家庭教育指导:做孩子的好玩伴。”父母游戏是诱导孩子情感的源泉,能极大地激发孩子兴趣和兴奋,使孩子情绪愉快,性格活泼,并与在父母游戏中学到更多的.自然、社会知识,判断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也比一般孩子要好得多,实践证明,一天中与父母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星期接触不到6小时者,智商要高得多。因此,他提议每个父母应每天抽出1―2小时和孩子游戏,力争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好玩伴,这样通过与幼儿游戏,使孩子成为体质健壮、智力发达、情绪愉快、活泼开朗的新一代。

除孩子出生后,父母要当好孩子的伴侣外,一些医学专家还建议父母应更超前一点,在孩子尚在母亲肚子里时就要与孩子“游戏”,让孩子一出生就能找到其梦中的好伙伴。国外一些研究发现,除婴幼儿在母亲肚子分辨出母亲的喜好从而显示各种不安分行为外,尤其是喜欢听爸爸讲话声,能用近乎“陶醉”的轻轻摇晃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满意心情,婴儿在哭闹时,母亲往往不能使其静下来,而父亲则可通过唱婴儿熟悉的歌曲和动作达到心电感应的效果,让孩子安静地入睡,家长之友《家庭教育指导:做孩子的好玩伴》。父亲对胎儿“游戏”,除了是一种父爱的表示、父爱的温暖外,过早接受父爱的胎儿,其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别的孩子,这对于婴幼儿的发育成长无疑是有莫大的好处。

而如今,由于家庭、生活及就业的压力加大,导致父母难有时间与孩子“游戏”,一些孩子出生后,则由于家庭破裂,孩子缺乏父爱或缺乏母爱,另一方也难有好心情与孩子游戏,缺乏家庭的温馨和幸福,这对孩子身心与发育不利,父母应多给予孩子体贴,多和孩子游戏,这种天伦之乐,是孕育、养育、教育孩子的最好气氛。

篇2:家长不要做孩子教育的隐形杀手

“我孩子很聪明的, 比一般的孩子都要聪明, 大人说什么她都听得懂!”

“老师的批评会给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的, 这种心灵的伤害是很难愈合的!”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孩子的作业没有完成, 老师批评了孩子, 孩子不高兴, 回家向家长诉说。家长心疼孩子就怪上了老师, 赶到学校找老师理论了。

家长当着众人的面不停指责老师, 责怪老师伤害了她的孩子。情绪激动的妈妈还把话题进行延伸:“孩子受到伤害就会很容易作出极端的事情, 报纸上、网络上常常都有登载孩子想不开跳楼自杀的。”失去理智的妈妈锋芒直指老师:“孩子万一想不开, 要是也跳楼了, 责任你负得起吗?”

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大, 孩子的哭声也越来越大, 小脸和双手满是鼻涕和眼泪。家长的激动情绪已经控制了她整个人, 悲伤越来越重地笼罩着孩子。老师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解释, 只能尴尬地重复着: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最后家长累了, 领着孩子甩头就走。老师站在原地愣了小半天, 难以平静的心情写在脸上, 久久不能散去。

按常理, 孩子作业没有完成, 家长应该仔细了解情况, 然后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这是一件孩子学习中很普通的事, 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 但却因家长的鲁莽、粗暴和不配合, 而演变成了家长联手孩子“教育”老师的战场, 这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将是隐形而又长远的。明智的家长, 就会懂得在这种事件中如何正确对待。

一、父母不能为孩子“撑腰”, 而滋长了孩子的不良秉性

孩子学习成长中, 总会遇到不顺意的事, 而这种不顺意的事也常常来自老师和同学。作为小学生, 回家时向父母申诉, 甚至哭闹都是正常的。

父母遇到这种情况, 一定要冷静对待, 认真倾听孩子在学校发生事情的前因后果, 理解孩子的心情, 认同孩子的内心感受。然后对事情作出理性分析,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从而消除对老师对同学的怨气, 使孩子的情绪恢复平静。如果事态较大, 可以联系老师弄清事情来龙去脉, 并与老师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让孩子在父母处理事情的过程中, 辨是非, 明事理,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没有协助监管孩子及时完成家庭作业, 本身就需要修正的, 反而领着孩子到学校追问和责难老师, 以为这样就是为孩子做主, 帮孩子出气。父母这种为孩子“撑腰”的行为, 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性,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不讲道理、不辨是非的思想种子, 导致孩子思想观念出现偏差, 使孩子在成长过程变得胆大妄为、蛮横无理, 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

二、父母不应当众指责老师, 使孩子对师长失去敬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心中的榜样不是父母就是老师。而老师的形象在孩子心中是神圣的, 是敬畏的。唯有这种敬畏感, 老师才能有效地把知识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 传播给孩子。孩子也会在听从老师的教诲中, 努力学习, 认真做事, 健康成长。家长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严格维护老师的形象, 不做丝毫有损老师威望的事情, 并要以身作则地尊敬老师, 给孩子做好典范。即便遇到老师失误, 处理事情不恰当, 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贬损老师, 而要宽容地理解老师, 体谅老师。哈佛女生刘亦婷上学时就遇到一个教育方式不是很恰当的老师, 但她的父母每一次都告诉孩子, 老师是最好的, 使刘亦婷依然对老师充满了敬意, 并积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父母当着孩子和众人的面指责批评老师, 大大损坏了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老师的威信没了, 孩子就不爱听老师的教诲, 这个孩子就会在课上课下对老师不尊敬、不礼貌, 吊儿郎当, 不守纪律, 结果是孩子无法接受老师的教育, 偏离正确地成长轨迹, 很可能成为一个放荡不羁、没有教养的人。

三、父母不能上演负面的情绪表现, 成为了孩子不良的教材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的一言一行, 无不潜移默化地在孩子成长中留下烙印。热爱工作的父母, 培养出来的孩子对工作一定孜孜不倦;喜欢读书的父母, 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勤于阅读;善于沟通的父母, 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不会沉默寡言。因此, 要让孩子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父母应该首先约束和规范自己。父母的素质对下一代的影响是巨大的。“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父母任性释放怨恨, 给身边的孩子的输入的不良情绪, 将会在孩子的心理发芽, 在未来的人生中渐渐发酵。美国有两个家族的发展史就是例证:一个是爱德华家族, 一个是珠克家族, 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 为人严谨勤奋。他的子孙, 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 100多位是教授, 80多个是文学家, 60多个是医生, 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 1人当过大使, 20多人当过议员。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 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 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 7个是杀人犯, 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 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1]

父母不加克制的情绪和行为, 给孩子上的是活生生的负面成长的一课。随着孩子的成长, 很可能遇事也会暴跳如雷、无理取闹、指责谩骂, 而这些任性的不良个人品质, 在学校中不得人心。霸道的别人惹不起, 躲得起;无能的, 别人不佩服, 看不起。[2]在社会中, 必将成为让人摒弃的焦点, 也将让孩子成为不受欢迎的孤独者, 更不要说孩子未来成功事业、成就人生了。

参考文献

[1]李向民.两汉时期家庭环境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J]教师.2011年9期.123

篇3:做“好玩”的儿童教育

王作冰做的就是这样的生意。他创立的贝尔教育,引入和开发了一整套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

程序员出身的王作冰常常参与IT圈子的家庭聚会。在聚会时,王作冰发现,父亲们常常教孩子编程、摆弄相机,但对于这些动手的事情,妈妈们都有些反对,原因不外乎“孩子没做完作业”,或“要准备考试”。

“在我看来,这些孩子都非常优秀,但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要升学、应付考试,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从此,我开始思考:能否探讨一种商业模式,既能去掉传统教育中的功利色彩,不再抹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又能让家长满意,孩子爱学,从业者获得效益。”抱着这样的想法,王作冰于2007年创立了教育培训公司。2011年,公司正式代理美国贝尔教育集团公司的教育产品,王作冰担任大中华区总裁。

目前,贝尔教育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机器人培训”,这是公司最基础的培训课程。在课程中,孩子可以用机器人去编程或组建模型。比如,要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课程就会安排大家一起设计一个智能城市系统。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分工,还要服从老师指挥,把一个完整的事情分割成几部分,接口需要沟通和配合。即便一个孩子能力非常强,但他如果不懂得与小伙伴们沟通和分享,也不能完成整个系统。如果要锻炼孩子的抗压和抗挫折能力,课程中就会设置一些不容易完成的任务,在这些任务马上就要完成的时候,老师会改变策略,让他们以前的东西没有价值。有的孩子会拥抱变化,有的会非常沮丧,老师就会出来鼓励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自动控制的机器装置都可以理解为机器人。它不仅体现产品和玩法有多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完整的课程体系、深度和专业性,否则就会变成单纯的玩具,就谈不上教育功能了。” 王作冰说,在贝尔,有20多人专职从事课程研发。

除了机器人培训,贝尔教育还有另外两个产品——“行知会”和“贝尔盒子”。行知会是一个高端家长圈,主攻户外活动,目前活动很多,成为公司聚集人气的入口,在这个基础上再衍生其他活动。至于贝尔盒子,王作冰认为它代表着教育培训发展的方向,也是公司今年的战略重点,这个产品虽然在短期内看不到效益,但“至少能让孩子们玩得开心”。

搞定产品之后还要搞定客户。在中国做儿童教育,首先要搞定的人一定是家长。针对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王作冰想出了“家长体验,家长参与”的办法。凡是家长第一次来贝尔教育,都会接受贝尔教育免费的家长培训,这些培训的内容与孩子的课程是一致的,家长们身临其境就会理解:这种产品对孩子成长确实有益。

为了扩大市场,王作冰建立了强大的地推团队。走过不少弯路后,他渐渐摸到了地推的“门道”:一是要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尽力控制成本,比如地推团队收集到家长信息后,销售人员经沟通发现信息确实有效才会付费,一切按照绩效来计算成本;二是地推的信息量要足,在同一个区域内,各种宣传方式要综合使用,推广信息要铺天盖地,让家长们足够震撼;三是地推队伍的建设,根本问题在于有效管理和信息回收,核心要引入PK机制,各个区域进行比较,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做到“盯准区域,持续关注,跟踪监控”。

教育类公司要达到爆发性增长,一般有三个条件:一是标准化的产品体系,二是平台化的管理体系,三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王作冰认为,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这支他亲手带出来的团队。“我的理念是先学会分钱,再学会赚钱。我们最开始是水泊梁山式的,大家认可我老王,愿意跟着我做;现在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利益要分配好。我的分配方式是3331,即团队人员拿三成,股东拿三成,三成作为发展基金,最后一成留作机动奖励。”王作冰说。

谈及未来,这个35岁的老男孩并不讳言自己的“野心”:“ 一个颠覆级的教育理念、一家成功的上市公司。”

点评

某人民币基金合伙人

篇4:美国中产家庭如何训练孩子做家务

近日, 教育部联合多家部门, 发布了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鼓励开展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等课程, 学校还可安排劳动方面的家庭作业, 比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为这种重新重视劳动的倾向喝彩。但是在方法上, 我觉得这些教育, 不应该由学校负责。家长不配合, 学校布置什么作业都是枉然。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的责任, 应该落实到家长身上。

在美国, 为避免让孩子陷入美国现在比较普遍的“福利文化”———觉得什么都可以不劳而获, 从他人身上或是从社会获取, 家教良好的人家, 在这方面有严格训练。孩子需要在不同年龄段, 从事与年龄相称的家务。我就“你让孩子做家务吗?如何奖惩?”这个问题, 在Facebook上随机调查了一下我的朋友和同事———他们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家庭, 发现几乎所有家庭都有鼓励孩子做家务的办法。例如:

Jon (社会学教授) :孩子必须在家完成打扫卫生, 将垃圾拿出等任务。如果没有完成, 我的办法是taking privileges away (具体意思下文解释) 。

Martha (小学老师) :我们每周让他们做家务, 并给一些零花钱。如果没有及时完成, 我会不让其玩游戏, 拿走其手机等。

Leah (小学图书馆员) :你得看什么方法对你的孩子管用。我的办法是告诉他们, 等他们完成了某某工作, 大家才可以去做他们喜欢的某些事, 如去游泳, 逛商店等, 这会激励他们的参与, 家长也开心。

Cherisse ( 心理学系教授) :我一般不为家务给零花钱, 通常给他们一个时间范围, 让其完成某件事, 如果不能完成, 则不让其参与下一个活动 (比如和朋友出去玩耍) 。我还会把家务清单明确地列出来, 并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比如是每周一次还是两周一次。

Fran (建筑师) :我妈妈过去给钱让我们收拾房子, 每个房间明码标价。她给的“工资”不错, 不过她也检查我们的工作质量。她有一个家务的账本, 我做了事会登记上去。等我要钱的时候, 我会从上面取。不过收拾我们自己的房间, 洗自己的衣服, 她是不付钱的。我们每周轮流一天做饭。

总结下来, 这些家庭让孩子做家务的方法包括:

一、物质奖励, 比如用家务换零花钱

这种做法极具有争议性, 有利有弊。有利的是, 你用物质奖励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被你认可, 小孩可以借此形成不劳则无获的意识。另外, 小孩也需要一些零花钱, 家长卡得太紧, 会限制以后的财务管理能力。因此, 用家务换零花钱的办法, 并非完全不可取, 关键还是看家长怎么引导。比如我上面说的一些朋友, 对孩子必须做的事情 (保持自己房间整洁) , 是不给零花钱的。而对一些特殊项目, 如洗窗户, 或是家里“公共场所”的清洁, 则与零花钱挂钩。另外, 如Fran说的那样, 要想借家务换零钱的办法来鼓励劳动意识, 最好不要让孩子要钱的时候才找你做家务, 而是设立一个账户, 形成一定的延缓效应, 这更有利于理财训练。

二、行为奖惩

有些家庭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关联, 借此鼓励小孩从事家务活动。比如Leah说的做完了家务才可以去逛商场、游泳, Cherisse说的完成了家务才可以和朋友去玩, 属于行为主义说的正向巩固。而Jon的做法是, 孩子不完成某事, 就take privileges away。何谓privilege, 就是孩子享受的一些并非其权利的东西:吃喝住行这都是他们的权利, 是必须的, 而玩游戏、给他们手机, 则属于“优待” (privilege) 。孩子没有做什么事, 把这些优待拿走, 也是良好训练, 属于“反向巩固”, 同样可以雕塑孩子热爱劳动的行为。

三、内在激励

2015 年, 布朗大学的一份简报指出, 美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大人, 回到家里感觉的压力和负担远超过工作场所, 家务的分担, 是很多成人的压力源, 也是很多矛盾的触发点。作者强调, 家长的侧重点, 应把家务劳动向着“照顾家人”的方向去引导, 而不仅仅视其为差事和负担。换言之, 让孩子做家务, 是让其有意识地去照顾自己, 也通过分担家人的家务, 关心、照顾他们。这是尽量利用孩子人性优点来做事, 强化他们的内心激励。因此, 应该在孩子完成家务之后, 感谢、鼓励他们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关心和照料。千万不要吹毛求疵, 说这不好那不好, 这会形成一种精神惩罚, 让孩子认为不作为可能还简单一些。另外一种内在激励, 是尽量一家人一起完成家务, 甚至在做家务的时候打开音乐, 让其变成非常快乐的家庭活动。

现在孩子学习负担很重, 再让他们做家务, 会不会增加其负担呢?如果父母处理得当, 适当的劳动, 会让孩子紧张的大脑得到调剂, 做做家务出出汗, 身体得到锻炼, 是他们当下可以获益的。至于远期收益则更不胜枚举。

今年3 月, 《华尔街日报》 上有文章指出, 让孩子做家务, 对于其学习、情感甚至职业发展都大有裨益。家务劳动, 尤其是一些复杂家务, 比如烹饪, 可开发儿童的一些身体协调能力, 强化他们的观察能力, 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家务也可以拉近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一个自理能力强、甚至能照顾他人的孩子, 成人之后人际关系会更为和谐, 职场上更受欢迎, 婚姻更幸福。这已经是目前学界的共识。

这么好的训练, 家长理应趋之若鹜才是, 何劳政府部门来操心?

篇5:指导孩子做作业的10个必须

2. 设置一张时间表,包括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不要把时间安排在快要上床的时间,因为这时孩子可能已经困倦了。周末的作业最好安排在星期六,不要等到周日的晚上再着急写。

3. 鼓励你的孩子把家庭作业分成“我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和“我需要帮助的”。家长应该只帮助做好孩子不能独立做的那部分,例如听写等。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

4. 给孩子定个规矩,在完成作业之前,不容许看电视或玩耍。

5. 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光线明亮,环境安静无噪音,有利孩子集中注意力,也有利孩子的眼睛卫生。

6.对孩子完成作业好的表现及时表扬,注意表扬要具体、直接。比如,说:“听写20个生词,你答对了19个,比昨天有进步了。”

7.当你的孩子正在做家庭作业时,家长最好离开这个房间,让孩子独处,不要给孩子造成有机会依赖家长,什么都问,要让他独立思考。

8.当孩子的作业写完了,不要轻易给孩子改正错误,那样不会让他有深刻的印象。让孩子自己检查,如果错了自己负责。另外老师也可以根据作业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9. 可以帮助孩子组织一个学习小组,两三个同学一起学习,有利孩子的进步。

10. 允许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有片刻的休息时间,喝喝水,上个厕所什么的。

篇6:做孩子的好玩伴的家庭教育指导

一、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1.生活不规律, 身体发育不良

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长的管理和关心, 一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有好多留守儿童平时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换洗衣服, 这就会出现一些皮肤等方面的毛病;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吃饭不按时, 或者干脆买点方便面及一些三无产品充饥, 长期的生活不规律, 就会造成他们营养不良、抵抗力弱等情况发生, 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心理不健康, 存在偏执现象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 长期得不到关爱, 所以极易造成心理健康的失衡。有的家长虽然会隔一段时间和孩子打个电话, 但也只是问问学习及零花钱的事, 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导致不少留守儿童有心胸狭隘、自卑敏感, 逆反心理严重等心理问题, 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的隐患。

3.学习成绩差, 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缺少家长的监管和辅导, 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有的留守儿童连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 久而久之也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好多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 但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 这又造成孩子不愁吃穿, 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也就没有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当这样的情况长期发展下去, 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旷课、逃学也就成为家常便饭。

二、留守儿童问题剖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一定要求家庭多么富有, 但是都希望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能够得到父母关爱, 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家。而现在好多父母在外打工, 认为没有时间陪孩子可以用钱来弥补, 其实这样想就错了, 孩子感觉到自己得到的钱天经地义, 所以花得心安理得, 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 这不仅使孩子没有得到一点有价值的教育, 还容易让孩子养成一些坏毛病。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 往往分不清好孬, 并且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严格监管, 特别容易染上一些社会陋习, 如果再出现交友不慎的话, 那就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引导留守儿童慎重交友, 不进网吧, 经得住诱惑, 积极抵制不正当现象, 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学生, 而不至于变成问题学生。

三、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1.身正为范, 做好学生的表率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向师性, 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而不能是我们当面说得冠冕堂皇, 背后却没有严格要求自己, 让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不信任。留守儿童由于监管不到位, 更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 所以我们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让学生在充满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2.用爱教育, 以爱心激励学生

对于留守儿童, 因为父母长期在外, 会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 就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为他们多付出一点爱心, 让孩子感觉我们像父母一样, 以弥补学生心头的这种缺憾。我们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 用爱心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3.注意方法, 保护学生自尊心

因为留守儿童大多比较敏感, 在教学时我们要讲求方式方法, 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且忌简单粗暴。在留守儿童犯错之后, 给他们留有解释的机会, 让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心服口服, 这样才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心, 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7:怎样指导低年级孩子做阅读题

一、阅读是关键,快速阅读,理解意思

我建议先让孩子们把短文读通(至少要读上三遍),再读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告诉他们答案都藏在短文中,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反复多读几遍。如果您在家中指导孩子做阅读理解题时,我建议,先不要让孩子大量书写出题目的答案,而是口头做,这样既快又能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不会觉得厌烦。学生要把短文至少朗读两遍,能够读懂内容,一边读一边了解每段写了些什么。不要走马观花。快速阅读,理解意思,这个环节里最重要的训练要求就是阅读要“快”,能够快速读、而且读懂,知道文章想说什么,这就是“速读”。

我的阅读理解的答题顺序是这样的:先瞄一下题型,判断一下大概问哪几类问题,几秒钟后有个印象然后立刻转入开始速读;速读一遍后再仔细地从头开始读题目,分析问题要点,然后视线在文章和题目之间穿梭,并且用笔标记文章,组织答题要点;对于复杂的题目,还要精读一遍文章或者至少部分文章,由于读得快,根据需要多读两遍三遍也无所谓;然后根据题目的考察点和文章中的要点斟酌答题,形成尽可能符合出题人的“考察思路”和“评分要点”的答案;“考察思路”都是些具体套路,“评分要点”有时从题目的分值和空白的宽度中都能猜出来,基本能猜出这个题该答那几个要点等等;还有就是时间分配上注意技巧……扯远了,这些技法对目前的桃儿来说为时过早,他只需要“读得快”“找得准”“写规范”即可。

速读是要一气呵成的,要训练桃儿中间不能停顿,不能出声诵读,就是用眼扫读,用心感知。“眼到”和“心到”,当然也可以适当“笔到”,用笔做一点标记,但是这个用笔标记的习惯也要谨慎,不能流于形式导致降低速度,延长速读的时间。

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读书速度快了,读得多了,理解也不是问题。

二、循序渐进,看懂题目,找到要点

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平心静气审题,不带任何假设,切忌自以为是。和速读相反,读题目一定不能“快”,要逐个词看清楚“考什么”,适当用笔标记一下“考点”。知道“考什么”以后,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寻找答案。

然后,阅读理解题在低年级就是在“原文”中找“原话”,直接引用原文,有时候也会根据题目要求做适当的句型变换,形成答案。要善于利用“原文”,找“原话”,有“依据”,做到“言之有据”。这样写出来的答案要点不会漏、句子不会错、词语不会错、字也不会写错。低年级的题型,无非是短文之中找答案,找词、找句子或者找中心思想。

粗心和漏题是我们小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经常犯的错误,因为阅读理解后面一般都有好几个子题目排列在一起,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咬文嚼字”,认真反复读题目的要求,直到读懂,知道题目中有几个问题要答,分别问的是什么?仔细审清题后,应按照试题的顺序一一来作答,这样不会漏题,还因为试题的安排,一般都是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感悟,因此,拿到试卷可以按试题的前后顺序去做。但遇到难题一时答不出来,千万不要停止不前,耗费时间,可以打个记号,等到全部完成试题后再回过头来逐一解决。下面就各种题型具体来说一下:

(1)连线题、填空题。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求根据短文内容来连线,学生只要认真读懂短文,应该可以在短文中找到答案。个别找不到,就只有自己思考了。

(2)按要求画出词语或句子。先认真读懂题目要求,看看是要画什么词语、什么句子。如果题目说“画词语和句子”,那么词语和句子都要画出;如果说“画词语或句子”,那么两者可以都画,也可以只画一种,要根据要求找到更合适的答案。

(3)关于文章中心的题目。这类题,如果是写事的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问法:“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喜欢这个人吗?为什么?”。做这类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特别是通过事情能看到这个人的什么品质?

三、组织答案,格式规范,准确答题

这个是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规范答题,不给被扣分的機会。首先,格式规范,对应好填空题的上下文,句子结构和前后文字要对仗工整。其次,答满线格,不要多写,线格够宽的情况下更加不要少写(比如形容词、量词以及其它修饰用语),做到答案全面、准确。最后,书写工整,对照原文不要抄错,不要自以为是地默写。

四、检查

要把题目再读一遍,然后对照着把答案读一读,仔细琢磨一下,自己的答案是按要求回答的吗?(如果答案有多处,这需要通过再读一遍或几遍短文,来分析自己的答案找全了吗?)

对于问答类的题目,一定要保证自己把话写完整,把话说清楚。其实,最简单的一种检查方法就是,把答案遮住,重新在脑子里再思考着做一遍。

篇8:做孩子的好玩伴的家庭教育指导

第一次咨询

小西 (化名) :我的父母时常吵架, 我应该怎么办?

知心姐姐:咱们先写出来有哪几种解决办法, 好不好?

小西:阻止、劝说, 不让妈妈离家出走。

知心姐姐:嗯, 很好。你在思考。能告诉老师你多大了?

小西:我15岁了, 我的姐姐18岁了。

知心姐姐:你的感受和希望, 我是明白的。但大人之间的事, 自有他们的原由。

小西:可是妈妈走了。今天早上妈妈要和爸爸离婚, 我知道自己不能决定他们的幸福。

知心姐姐:

1.多跟你的姐姐沟通, 一起来促进家庭的和平。

2.选择平静的时候, 分别跟他们谈谈你们的感受和希望。

3.如果无效, 那也不是你们的错。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吧。

4.如果想妈妈了, 可以给她打电话或去看她。

5.即使他们分开了,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他们依然爱你们, 你们也依然可以继续爱他们, 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表达你们的爱。老师说这些, 你看如何?

小西:谢谢。可是我们怎么过年呢?一家团圆是最幸福的时候啊!

知心姐姐:既然家是四个人的。就自然需要大家一起来想。要不, 你跟姐姐找爸爸开个家庭会吧。向爸爸了解一下吵架的原由, 帮他分析一下, 然后一起想个办法把妈妈接回来。或许现在, 妈妈更想念你们呢!

第二次咨询

小西:我们跟爸爸在一条战线上, 没有和妈妈一块儿走。

知心姐姐:呵呵。你爸爸好幸福啊!但为了让妈妈回来, 你们还是要让妈妈感觉到你们这个家需要她。不然, 她不是与你们的距离更远了吗?你们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吗?

小西:当然不愿意。

知心姐姐:尝试一下上面说的一些办法, 怎么样?

第三次咨询

小西:妈妈给我们打电话了, 她让我们去找她。

知心姐姐:嗯。去了多安慰妈妈。要让她感觉到你们两个需要她, 不能没有她!这样, 家对她来说才更有意义。慢慢再做双方的工作吧。

小西:我们想让爸爸和我们一起去, 他俩不会再吵吧?

知心姐姐:这个, 还是不要急。你们先去看看妈妈的意思嘛。

小西:哦。

知心姐姐:呵呵, 比如带个小东西, 说是爸爸送给妈妈的, 表示道歉。可以是一包巧克力。呵呵, 情人节一般都送这个, 又不贵。多增加些你们自身的能量, 照顾家, 照顾自己。比想别的更有实际意义, 你说呢?

小西: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

知心姐姐:嗯。也可以这样理解。我想, 照顾好自己, 是首要的。然后依情况来协调他们的关系。毕竟, 他们之间关系好不好, 有时不是你们能左右的。而做好你们自己, 是你们可以控制的。你说呢?

小西:好的, 谢谢知心姐姐。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我的父母时常吵架, 我应该怎么办?”

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 一般是对家长吵架的不理解, 或者感到无助。这时, 首先要鼓励他们思考如何面对和解决现状, 当他们做出了一定思考、想出一些办法后, 心理教师可继续将可行的建议引入到他们的思考中。上面的咨询提出了五点建议。通过这五点建议让学生明白, 面对现状哪些可以尝试。

●“可是我们怎么过年呢?”

从第二个问题中,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对家庭圆满的渴望, 也迫切想为改变家庭现状做些事情。咨询师为孩子摆出一个事实:家庭中的事情有时不是她一个孩子能左右的, 她自身的力量有限, 不要苛求自己去完成无法实现的目标。

最后一部分, 咨询师开始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积极地学会面对生活, 把关注家庭不圆满的焦虑情绪转移到如何学会提高自己的能力、照顾好自己上面。

第三部分:生活中的思考

我很高兴这个孩子能够信任我, 与我交流她的烦恼, 能够帮助她也让我感到快乐。但我又为她有这样的童年而难过, 她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完整的家。

但新时代的教育观让我不得不告诉孩子:家靠不住了, 就要学会靠自己! (残忍的成长, 无耐的成长。) 人注定是要成长的, 这种经历可以让一个孩子加速成长, 或许对她来说, 这也是有利的地方。

小时候, 我的父母整天骂、吵、打, 也让我和弟弟心烦不已。爸爸常陪我们玩、给我们买好吃的;而妈妈则非常严厉地对我们“大呼小叫”, 所以, 我和弟弟向来是站在爸爸一边的。于是在他们的战争中, 当妈妈弱势时, 虽然表面上我们也去“劝劝”, 但其实我们还是挺高兴的, 感觉有人为我们报仇了。

但那种环境, 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利影响。以至于我成年后, 一直有着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存在非常强烈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对我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学习了心理学后, 我渐渐地懂得了自己童年未完成的事件, 懂得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现在才得以体会“当事人”的心境。

同上面的这个孩子一样, 正是由于家庭环境如此, 我和弟弟才非常独立。特别是我, 因为不信任别人, 就形成了很多事都想在前、做在前的习惯。现在想来, 当初的动机都是怕做错了挨妈妈训斥。

当然也想对家长们说, 争吵是婚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磨合, 婚姻真的无法继续时, 也请告诉你的孩子:“爸爸和妈妈在一起不快乐, 分开两个人都会快乐些;爸爸、妈妈依然是爱你的, 这点永远都不会变。”

想对孩子们说:既然无法选择家庭和父母, 那么面对困境时, 就多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吧!古人云:尽人事, 听天意。自是有理。

第四部分:写给从事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者的话

上面这个“QQ在线心理辅导”案例沟通的时间并不长, 但我能从小西的话语中感受到她的无助与焦虑。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她希望家庭能恢复完整, 但她又感觉自己无能为力, 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支撑着她想做各种努力。

但由于学生在家庭中处于劣势, 他们面对不能理解的现实时更多的还是无耐与焦虑。这种焦虑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如, 上课走神儿、不爱说话、不爱活动等。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 这样的情绪会对孩子成年后的人格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 发现学生出现这些情况时, 心理辅导老师或班主任就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 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 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老师的工作也更丰富起来。在帮助一所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学校做家庭教育报告会时, 我结识了顾老师, 她是一位多年来一直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老师。

她把学校的心灵小屋经营得丰富多彩, 主要开展的工作有:电话咨询、面对面的心理辅导、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制作心理健康方面的班报、开展心理健康周、开办心理健康讲座等。

为了让更多的心理工作者能从中取到“真经”, 我向顾老师咨询了她的工作心得, 她说:在这些形式中, 制作心理健康方面的班报、开展心理健康周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效果是最好的。形式总结如下: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扩大参与的人数。充分实现心理健康宣传的目的。

●可以逐步组建完善的校内心理健康互助队伍。一个心理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 但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参与所形成的力量是无限的。

●加强不同学校间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交流, 真正达到知识与经验的共享。

…………

为家长开办心理健康讲座无疑是另一个开展心理工作的“法宝”。如同上面案例反映出来的现实情况一样, 目前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由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法等因素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为家长开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起着“治本”的作用。

那么, 如何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呢?顾老师与我分享了她的一些心得:

●开办的形式要丰富。由于家长都太忙, 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同, 所以, 一般一个学期只有借助家长会或家长学校的时间来举办一次大规模的报告会。其他时间, 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与家长沟通:开设家长教育咨询信箱 (信件或电子邮件) ;通过邮件或者学校网站, 让家长定期阅读家庭教育方法方面的知识;日常电话沟通等。

●报告内容要丰富。将专业知识通俗化、案例化;事例选择要贴近家长的生活和关心的事项;组织家长代表进行互助交流;给家长推荐一些非常好的读物, 增强家长对科学教育理念的关注等。

篇9:《我要做个好孩子》读书指导课

吴老师知道我们五(9)班同学都喜欢读书,最近你喜欢读什么书?都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

同学这么喜爱读书,而且收获多多,老师真欣慰。

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丰富知识、读书使人拓宽视野,读书使人聪慧明理。这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继续读好书。

一、激发阅读兴趣

1.了解主人公。今天吴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高兴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朋友呢?我们来看看她是什么样子(出示)

【金铃,女,刚过11 周岁生日……都快被揪出老茧来了。】抽读。

师:说说她给了留下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胖 圆嘟嘟)

大家都喜欢跟她交朋友,那她在哪儿呢?得赶快把她请来呀!(生望着面前的书)

师:对,她就是我们面前《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书的主人公

2.板书课题:我爱做好孩子。齐读。

二、了解主要内容

师:看内容提要是了解主要内容的方法。请同学们打开到正文前面的内容提高(出示)【小学六年级学生金铃……考试的考场……】

师:我们一齐读一下,还有什么方法了解主要内容?

生:(看文章、看目录、看内容提要)

……

三、以《好孩子、坏孩子》做范例,指导阅读

师:有多少人喜欢这个章节的举手?(很多)好,有这么多人喜欢这个章节,那我们就来读一读吧。请把书打开到第五章,我们说怎么读这个章节呢?

生:先浏览一遍,知道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师板书:这就是 略读板书)

1.师:这就是略读(出示)。

【略读就是将文章浏览一遍,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师读)

师: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看看这一章节主要写什么?

【生:默读第5章】

师: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呢?

生:在一次补习班了,几个好学生打斗,破坏了张灵灵家的东西,刑老师向于胖儿了解情况,于胖儿为了抄到好学生作业,就污赖了金铃和尚海,金铃以“揭发抄作业”的迫使于胖儿说出了真相,为自己洗清了不白之冤。

师:这么长的故事被你概括成了几句话,还应怎么读?

生:仔细地读,反复品味。

2.师:是啊,这就是精读(出示)(板书:精读)。

【精读“就是一字一句地精细地读,边读边想,或划出好词佳句反复阅读,或是圈点批注,或是体会语句所表达的含义。” 】师读。

师:根据你平时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你有哪些精读方法。

生:全身心地读。

师:是的,读书需要静下心来读。

生:边读边想。

师:这是读书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生:可以圈点批注。

生:可以与同学、家长交流,互读看法。

师:一个苹果交换后两人各有一个苹果,一种思想交流后就有了两种思想。

师总结:同学们真会读书,说出了这么多精读的好方法(点击),老师这里介绍几种方法,有的和你们不谋而合。请大家读一遍。

精读方法:

全身心地读;边读边想;圏画批注;反复阅读品味;勤于查字典;摘抄好词佳句;与同学、家长交流;读读、演尝;有计划地读;写读书笔记。

师:这是老师关于《好孩子、坏孩子》的一个片断的精读痕迹,可以供同学们参考(出示P29)

【于胖兒……偷偷斜视老师。】

老师将于胖儿的动作神态打了点,语言划了横线,在下面作了批注:将于胖儿撒谎时的心虚、紧张写得活灵活现。吭哧的读音不清楚,我查了字典,知道读kengchi,也知道意思说话时吞吞吐吐。

师:当然,精读的方法有很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好孩子、坏孩子》这个章节里有许多精彩片段值得去精读。

师:这里有一个片段写得很有趣,大家一定会喜欢(出示)。

【说起来也是怪……况且在道义上占了上风】(P27)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7页,我们一起从第三行开始一直读到“上风”。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精读。

(1)学生自主阅读。

(2)学生汇报精读情况。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情况和收获。

生:我想通过感情朗读来汇报。(读)(配音)

师:读得流畅而有感情,还有谁是怎么读的?

生:我用的是读读、想想。【金铃现在的同桌叫尚海……小公鸡。】

师:由这些句子你想到什么呢?

生:读读句了,想象画面,你会觉得作者写得太有趣,太生动了。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画面。生齐。

师:还有其他方法的吗?

生:我用的是圈画批注。

师:你圈画了什么呢?又批注了什么呢?

生:我圏画了“横眉坚眼”、“肩膀一扛”、“撞出去”、“想什么,想干什么”我批注了:从神志、动作、语言上表现了金铃善于保护弱小、正直、勇敢。

师:你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批注,而且中写出的体会深刻、明白,你真是个读书的有心人,给她掌声。

老师:也想读读这些句子,我们合作一下。(师引读)

【金铃天生有点(小母意的意识)……】

师:书读百倍,其义自见。由于同学们的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所以对文章语句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非常深刻。

3.写读书笔记。

师:在精读方法,读读想想圈画批注可以加深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那么摘抄有助于我们积累知识,写读后感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好孩子、坏孩子》这个章节中,还有许多精彩片段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体会。

老师记得你们互读目录时,都有自己想读的章节,现在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把想读的章节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并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摘一摘精彩词句,写一写读后感想(出示)。

写读书笔记:

(1)学生自主摘抄,写心得。

(2)汇报摘抄情况。

师:是的,我们可以从书前面的作者简介来了解作者,老师把他打印到了屏幕了,请默看一遍。

【黄蓓佳,生于江苏如皋……致十种】

师:听了作者简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黄蓓佳真是个才华横溢的人。

生:黄蓓佳写了这么多好看的著作,真了不起,我长大了也想当作家。

师:你爱看书,也爱写作,好好努力,定成为一名作家的……

师:是啊,黄蓓佳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儿童文学家,她的作品畅销国内外,(点击圈),她的作品深受全世界家长、老师、孩子们的喜爱。

上一篇:典型谈判议程下一篇:抚松人参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