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2024-04-27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共10篇)

篇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2006〕10号 【发布日期】2006-07-12 【生效日期】2006-07-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内政办发〔2006〕10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提高对房地产业重要地位的认识

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积极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改善人居条件、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判断和各项工作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措施,把调控房地产市场、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二、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执法工作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住房价格管理,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预销售价格的审定力度,合理确定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位。要把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位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切实防止房价地价过快上涨。对于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及预售条件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各商业银行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得为其提供购房按揭贷款。

按照《通知》要求,2006年,各级建设(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工商等部门,集中开展房地产交易环节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对合同欺诈、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和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等行为进行查处和打击。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尚未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的地区,必须在2006年年底前建立,并合理确定和公布今明两年廉租住房的建设规模;已经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的盟市,要在现有水平上逐步扩大覆盖面。要建立健全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廉租住房资金来源渠道。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落实经济适用住房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开发建设成本。自治区建设厅和财政厅要按照有关要求对各盟市做好督查工作。

四、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各级建设、规划、发展改革、财政、国土、房产、金融、税务、监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同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2006年年底前,自治区建设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盟市2005年以来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对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房价涨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结构性矛盾突出、拆迁问题较多的地区,要予以通报批评,追查责任,并责令限期整改。

2006年7月12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9〕79号 【发布日期】2009-11-01 【生效日期】2009-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政办发〔2009〕57号文件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9〕7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兵工作的意见》(黑政办发〔2009〕57号)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十一月十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兵工作的意见

黑政办发〔2009〕57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兵工作,切实提高兵员质量,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征兵工作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征兵工作的组织领导,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和保障。要把征兵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实施目标管理。各级征兵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征兵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分工,优化运行机制。要加强征兵办公室建设,选派政治素质好、作风扎实、业务精通的人员负责征兵工作。市级征兵办公室工作人员不少于8人,县级征兵办公室工作人员不少于6人。各级兵役机关和宣传、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抓好征兵工作。

二、加大农村义务兵征集力度

农村义务兵征集是今年全省征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级政府、兵役机关要把农村义务兵征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农村义务兵征集任务的圆满完成。根据《黑龙江省义务兵征集、优待、安置条例》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兵工作切实提高兵员质量的意见》(黑政发〔2008〕85号)精神,将农村义务兵的优待金标准由每人每年4600元提高到5400元。根据各地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增长逐年作相应调整,现时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高于5400元的,按不低于5400元标准执行。提高标准后增加部分按原渠道解决,超过5400元标准部分由各市、县自行负担。各级财政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农村籍适龄青年应征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其他加强农村义务兵征集的措施和办法。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期间,父母均无劳动能力且生活困难的,应优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严格控制非农业户口青年征集比例

各级政府、兵役机关要严格按照省征兵办公室下达的农业和非农业户口青年征集比例进行征集,不得擅自扩大非农业户口青年征集比例。根据全国2009年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专以上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按非农业户口青年征集,占征集地非农业户口青年征集比例。对取消户口类别的试点市(地),在国家未出台正式相应配套政策前仍按应征青年原户口类别进行征集和优待安置。征兵结束后1个月内,各市(地)征兵办公室要对应征入伍青年逐一进行登记,将新兵名单报省征兵办公室、省民政厅。上报名单时要区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青年要区分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高中以下学历毕业生和其它条件兵等各类情况,由省征兵办公室、省民政厅按规定比例核准后下发各市(地),并下发《优待安置证》,拟定优待金发放计划。各市(地)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省征兵办公室和省民政厅将适时进行抽查,对擅自突破非农业户口青年征集比例的,将严肃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四、提高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征集比例

各级兵役机关要合理调配任务,最大限度地多征集各级各类院校尤其是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征集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派专人全程参加征兵办公室日常工作,督导各级各类院校完成好征兵任务,按有关要求做好应届毕业生优抚材料的整理和呈报工作。各级各类院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征兵工作,并指定一名领导参加所在地县(市、区)征兵领导小组,由学校武装部或指定部门抓好征兵工作,具体负责宣传教育、组织兵役登记、配合兵役机关确定预征对象、协助兵役机关组织报名、体检和政审等工作,并加强跟踪管理。各县(市、区)政府要对院校征集工作给予适当经费补助,确保征集工作需要,具体标准由各市(地)确定。

切实落实《财政部、教育部、总参谋部关于印发〈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9〕35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黑政发〔2009〕30号)中关于“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期间,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考虑;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服义务兵役期满后,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可享受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加分政策”等各项政策,激励更多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

坚持优先征集高学历青年入伍、优先征集应届毕业生入伍的原则,凡持有《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含省外就读应届毕业生)、入学前户口或现户籍属本辖区的,均享受优先征集政策。要为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报名、优先体检、优先安排去向。

建立学历审查制度,由县(市、区)兵役机关会同当地教育部门成立学历审查小组,对应征青年学历严格审查把关,大专以上学历由省教育厅进行复审。应征青年最高学历毕业院校要对其学历提出认定意见,按规定在《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相关栏目签字盖章。要完善学历档案材料,凡是有学籍档案的,在确定预定新兵后,有关院校应提交应征青年在校档案材料及学历、学位等证明材料,一并装入新兵档案。

五、抓好征兵廉政建设

要加强征兵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廉洁征兵的有关规定,确保新兵质量。实行岗位轮换制,对连续在征兵办公室工作3年以上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加强对征兵工作人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征兵教育,提高防范和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

要把严格征兵程序、落实公示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作为廉洁征兵的关键环节来抓。严控报名、体检、政审、走访等重点环节,对预征对象要进行CAT(计算机辅助)心理检测,热点地区的非农业户口男性适龄青年要组织文化考试和体能测试,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择优确定。严格落实集体定兵制度,严防出现吃、拿、卡、要等问题;把征兵政策、条件标准、工作程序、征兵纪律向社会公开,预征名单、初检初审合格名单、体检政审合格名单、定兵名单要及时向社会公示;坚持“谁主管、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组建廉洁征兵检查督导组,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妥善接待群众来访等措施,加强对征兵工作的监督。对征兵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严肃查处。

二○○九年十一月一日

篇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十一五”以来, 我国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大幅度提高,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但也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主要是:城乡建设模式粗放, 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 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 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 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 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把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把握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切实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 紧紧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树立全寿命期理念, 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改善建筑舒适性, 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推广、建设运营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 加快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 主要目标

1.新建建筑。

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 “十二五”期间, 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 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十二五”期间, 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 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到2020年末, 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三) 基本原则

1.全面推进,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城乡建筑绿色发展, 重点推动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 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政策措施。

3.政府引导, 市场推动。

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

4.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树立建筑全寿命期理念, 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效益, 选择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和技术措施, 切实避免盲目的高投入和资源消耗。

三、重点任务

(一) 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1.科学做好城乡建设规划。

在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和棚户区改造中, 以绿色、节能、环保为指导思想, 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 将其纳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并落实到具体项目。做好城乡建设规划与区域能源规划的衔接, 优化能源的系统集成利用。建设用地要优先利用城乡废弃地, 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积极引导建设绿色生态城区, 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2.大力促进城镇绿色建筑发展。

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 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 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切实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建设。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修订工程预算和建设标准,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绿色建筑工程定额和造价标准。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强化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的审查。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 加强对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的监管。

3.积极推进绿色农房建设。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农村村庄建设整体规划管理, 制定村镇绿色生态发展指导意见, 编制农村住宅绿色建设和改造推广图集、村镇绿色建筑技术指南, 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省柴节煤灶、节能炕等农房节能技术;切实推进生物质能利用, 发展大中型沼气, 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科学引导农房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4.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把规划设计关口, 加强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审查和施工图审查, 城镇建筑设计阶段要100%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加强施工阶段监管和稽查, 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切实提高节能标准执行率。严格建筑节能专项验收, 对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建筑, 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不允许投入使用并强制进行整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执行更高能效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

(二) 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加快实施“节能暖房”工程。

以围护结构、供热计量、管网热平衡改造为重点, 大力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十二五”期间完成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超额完成任务。

2.积极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热水等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 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造, 对项目按节能量予以奖励。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 继续推行“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十二五”期间, 完成公共建筑改造6000万平方米, 公共机构办公建筑改造6000万平方米。

3.开展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

以建筑门窗、外遮阳、自然通风等为重点, 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进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 探索适宜的改造模式和技术路线。“十二五”期间, 完成改造5000万平方米以上。

4.创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机制。

篇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3〕302号 【发布日期】2003-08-29 【生效日期】2003-08-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 国办发〔2003〕58号和国办发明电〔2003〕36号文件的通知

(内政办字〔2003〕302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

今年以来,全区煤矿安全状况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地区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特别是进入7月份,全区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区和单位相继发生了两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7月4日,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牙克石煤矿一号井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2人;7月22日,乌海市欣业奶牛养殖场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死亡5人。这两起事故均为重大责任事故,教训极为深刻。针对今年以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的现状,6月23日和8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58号,以下简称58号文件)和《关于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件),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要求。58号和36号文件下发后,自治区人民政府极为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就加大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出了具体措施。根据这次会议精神,现将58号和36号文件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一)各地区、各单位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58号和36号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看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的同时,更要认清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特别是随着四季度煤炭销售旺季的到来和价格的持续上扬,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各类煤矿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产势头,这必然导致部分矿井设施、设备以及劳动力等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直接威胁着安全生产。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松劲厌战和麻痹思想,切实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坚决杜绝不顾安全条件、盲目超产的现象。

(二)各地区、各单位要按照58号和36号文件要求,尽快研究部署本地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调整生产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制定有效措施,从薄弱环节抓起,从突出问题入手,全力以赴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要主动听取汇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了解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真实状况,搞好监督指导。煤矿企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要坚持下井制度,区队(班组)干部要坚持跟班制度,靠前指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强化管理,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一)各地区、各单位要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特别是加强县乡两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并将此列为对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地方人民政府在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中,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履行,致使本地区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自治区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严格实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各产煤盟市、旗县、乡镇人民政府要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专题研究并提出本地区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措施。各煤矿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的各项规定,严格实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个人投资经营人要自觉履行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把责任落实到基层、班组和工种。改制以及承包、租赁的煤矿,要按照“谁办矿、谁受益、谁负责安全”的原则,必须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使企业尽快建立起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确保矿井通风、瓦斯监测、防治突出、防尘降尘、防灭火系统等主要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煤矿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制定和完善煤矿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规定,依法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抓住当前煤炭市场好转和企业销售收入增加的时机,及时补还安全欠帐,保证企业达到《煤矿安全基本条件规定》。任何企业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减少安全投入。对安全生产所需的设施和设备,特别是瓦斯防治设施设备,必须上齐上全;对旧的安全无保障的设施设备,必须及时更换。

(三)要建立健全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保证能及时组织力量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不具备单独建立救护和急救医疗队伍的企业,必须与邻近的矿山救护和急救医疗队伍签订救护协议,或者与邻近的企业联合建立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要建立和完善伤亡事故社会保障机制,企业必须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伤亡保险,乡镇煤矿要全面推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以保障工伤人员及遇难者家属的合法权益。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大安全整治力度

(一)各地区、各单位要按照36号文件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58号文件的各项规定,并以防止重特大事故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整治的重点地区是:发生过重大事故的乡镇、特大事故的旗县以及特别重大事故的盟市;超过或接近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地区。整治的重点企业是:被国家和自治区列为“一通三防”重点监控对象的矿井;发生过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事故或被评估(价)为安全较差和安全不合格的矿井。凡属“四个一律关闭”的小煤矿,应关未关或已取缔关闭又死灰复燃的,地方人民政府要予以强制关闭;未通过安全专项整治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以及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非法生产的,要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同时追究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未经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擅自进行技术改造或新开井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对出现上述问题的地区,严肃追究县、乡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对通过安全专项整治验收、“四证”齐全合法生产的小煤矿,地方人民政府要对照《煤矿安全基本条件规定》,逐个进行审核评估。凡有一项基本条件达不到的,必须停产整顿,限期达标;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标准的,地方人民政府要予以强制关闭。

(二)各地区、各单位要以“一通三防”、顶板管理、机电运输和杜绝“三违”为重点,加大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力度。煤矿企业必须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进行辨认和评估,并制定具体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隐患整改项目及其具体责任要落实到人头,确保整改措施、资金、进度等到位。整改措施不落实、隐患不消除的,不准生产。地方人民政府及煤炭管理部门要组织力量,每年对所辖区域的地方煤矿进行一次通风能力核定和瓦斯等级鉴定。各地区、各单位要接受牙克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教训,高度重视和加强低沼气矿井的“一通三防”工作。要通过隐患整改,坚决控制一般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率,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人数。

四、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保证监察质量

(一)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特别是所属各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要针对辖区内煤矿的分布和安全生产状况,调集区域的监察力量,认真组织开展对煤矿事故多发地区和重点煤矿企业的监察。要将安全监察行政执法职责分解落实到机关各处室和所属各办事处以及每个安全监察人员身上。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对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特别是那些要钱不要命、不重视安全生产投入或者根本没有安全投入、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无证非法生产经营的煤矿企业及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按罚款数额的上限处以罚款;对违法生产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煤矿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按罚款的最高额予以处罚;对严重违法、抗拒执法、屡罚屡犯的煤矿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和个人经营的投资者,要依法从重加倍罚款。对矿井依法责令其关闭、停止生产或停止作业和处以行政罚款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向被监察矿井下达执法文书的同时,要及时通报地方人民政府;对行政处罚不落实的,要尽快提请地方人民政府或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监察覆盖率的同时,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安全监察人员必须注重监察质量。要依据安全评估结果,实施分类监察,对安全状况较差的煤矿要进行重点监察、跟踪监察。对在监察执法、安全大检查以及企业自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要盯住不放,坚持“回头看”。整改措施不落实、隐患不消除,决不能解除警戒。要加大事故查处和结案工作力度,所有重特大事故,都必须在90天内完成调查处理工作。对目前尚未结案的重特大事故,要主动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快查处进度。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地方人民政府要亲自过问,并督促公安、监察等部门严格落实事故责任人处理意见,做到刑事责任追究要见判决书,行政处分要装入档案。要严厉打击隐瞒不报或拖延不报事故的违法行为,今后凡发现隐瞒不报或拖延不报的,不管伤亡人数多少,都要依法从严、从重、从速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和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并向社会公开曝光。

为确保下半年的安全生产,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三、四季度再组织开展两次安全大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的安排部署、国办58号和36号文件的贯彻执行、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监控整改、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以及其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等情况。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要把贯彻落实58号和36号文件的情况,于9月15日之前报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汇总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3年8月29日

篇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8〕57号 【发布日期】2008-06-14 【生效日期】2008-06-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08〕33号文件精神开展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监

督检查的通知

(豫政办 〔2008〕5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最近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8〕33号,以下简称《通知》),对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保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民族领域的社会稳定等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为了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对各地、各部门民族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深入学习贯彻《通知》精神,最大限度地增强全社会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减少民族平等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重要保障。

二、督查内容

(一)交通、宾馆、饭店、商店等公共服务部门是否存在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拒载、拒住、拒食、拒买、拒卖等歧视少数民族的现象。(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特需用品供应的情况。(三)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求职就业上的平等权利的情况。(四)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生产经营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产品的情况。(五)新闻单位和媒体在新闻宣传和报道中是否存在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感情的情况。(六)行政执法部门是否存在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的现象。(七)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落实情况。(八)是否存在清真食品不“清真”、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情况。(九)有伊斯兰教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瘗地规划建设情况。(十)市级少数民族事务服务中心筹备建设情况。(十一)按照《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豫组〔2006〕8号)要求,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情况。(十二)各地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完善和贯彻落实情况。(十三)是否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并随着地方财力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十四)民族工作部门机构建设情况。

三、督查方式

6月底之前,各省辖市政府、省直各有关部门就本地、本部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报省民委,由省民委汇总报省政府。7月省政府派出督查组,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一些地方的重点部门、重点行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情况进行检查。8月督查组将检查情况汇总报省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十四日

篇6: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行办法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5〕3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教委制订的《北京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加快首都教育现代化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确保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五年七月一日

北京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暂行办法(市教委 二〇〇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京发〔2004〕1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从首都教育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和发挥城区优质教师资源优势,采取有效办法支援农村教育,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局面,加快首都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条 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积极支持和鼓励各区县政府、各中小学校以及广大教师采取各种方式支援农村教育,形成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

支教方式与任务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城镇教师主要包括,城八区和10个远郊区县城镇中小学校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的教师以及具有相当职称的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

第五条 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在组织形式上包括两种类型。

(一)本区县区域内支教。具有农村教育任务的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和10个远郊区县要从本区县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并形成制度。

(二)跨区县支教。建立城八区教师支援10个远郊区县农村教育的工作机制。在市教委的统筹协调下,城八区负责派遣符合条件的教师到10个远郊区县的农村中小学校支教。由市、区县两级政府安排的“手拉手”学校的支教活动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 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在工作方式上包括离岗全职支教和在岗兼职支教两种。

(一)全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班级授课任务、参加或指导学科教学研究,支教工作期限为一学年。重点安排具有中级职称的城镇教师参加。

(二)兼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农村中小学校学科教学、参加校本培训和教学科研活动、指导年轻教师、讲授示范课。兼职支教实行工作量制,累计达到480个课时视为完成一年的支教工作。重点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城镇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参加。

政策与保障

第七条 各类支教教师在支教期间正常享受派出学校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各派出学校不得以支教为由影响支教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用关系。

第八条 完成一年支教任务的全职支教教师和累计完成480个课时的兼职支教教师经考核合格后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一)取得《北京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证书》和证章。

(二)优先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三)表现突出者优先参加市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评选。第九条 市、区县两级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本计划的实施。市级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全职支教教师的交通补助;接收区县要安排经费用于保障支教教师的必要工作、生活条件。

第十条 派出全职支教教师的学校发生的缺编问题原则上由派出区县内部调整解决;派出兼职支教教师的学校缺编问题主要依靠学校内部调整解决。

组织与管理

第十一条 市教委负责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并落实引导性、鼓励性政策;各区县政府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急需和重点,全面落实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工作部署;派出和接收学校负责具体安排支教教师的工作任务,并进行日常管理。

第十二条 跨区县全职支教教师由市教委负责统筹协调予以安排。10个远郊区县要在每年三月底前将对全职支教教师的具体需求报市教委,由市教委根据具体情况商有关城区安排落实。

第十三条 本区县行政区域内全职支教教师的派出工作由各区县自行安排。各区县每年派出区域内全职支教教师的数量与市教委派出支教教师之和不低于本区县行政区域农村中小学校数,并将派出计划于当年六月底前抄送市教委。

第十四条 跨区县或本区县行政区域内兼职支教教师的派出工作主要通过有组织的学校之间合作完成。各城镇中小学校都要积极参加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组织安排本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教师到农村支教,并在每年三月底前将上年度工作情况报区县教育委员会。

第十五条 全市统一使用《北京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登记卡》,如实记录每一位支援农村教育教师的工作情况。全职支教教师的年度考核由接收学校负责,并在支教教师派出学校备案。

第十六条 要高度重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对组织管理不力、工作任务不落实的单位,取消其评选市级教育先进单位、示范学校或先进学校的资格。不服从支教安排,或不认真履行支教职责、在支教工作考核中成绩不合格的教师,不能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

附 则

篇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一、分配政策的突破激活了服务能力, 但补偿政策的缺陷冲淡了分配政策的效果

【2013】14号文件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可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这是分配政策的重大突破, 也是这份文件的最大亮点。在此之前基层卫生机构的分配水平被严格控制在“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1]”, 很多地区连医务人员的夜班费都必须从绩效工资总额里扣除。可供分配的总量严重偏低使基层卫生机构无法提高技术骨干和优秀员工的待遇, 低水平、大锅饭挫伤了员工、特别是技术骨干的积极性, 由此导致医疗服务能力滑坡。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规定改善了分配制度, 有效地恢复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2014年, R市M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开始复苏, 全年开展了阑尾、疝气、剖宫产手术60余次, 收支结余110万元, 按规定提取40万元发放奖金, 全院在岗人员39人, 人均奖金1万元。奖金分配拉开了档次, 重点提高技术骨干待遇, 最高达2万多元, F镇中心卫生院技术骨干最高达到5万元。医疗服务能力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恢复和提升。

但在座谈时, F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叹道今年奖金没有希望了, 原因是今年医保机构控费措施使乡镇卫生院无法承受, 收支结余无望。

乡镇卫生院能否实现收支结余取决于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能否转化为收入。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化, 服务就不可能持续。建立“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2]”是服务运行不可缺少的前提。从调研的情况看, 补偿政策的诸多缺陷是当前机制建设的短板。

首先是人员经费没有足额安排。R市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的绩效工资每月2500元, 政府只补助1800元, 另外700元需要卫生院自筹, 全县乡镇卫生院418名在编人员需自筹351万元弥补绩效工资的缺口。此外由于人员没有按编制配齐 (全市空编115名) ,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又逐年增加, 为完成工作任务, 基层卫生机构聘用了206名员工, 财政原先对未超过编制总额内的聘用人员每月补助1000元, 近两年已取消。206名聘用人员的经费全部要卫生院自筹, 按人均5万元测算, 乡镇卫生院需自筹1030万元支付聘用人员经费, 连同在编人员绩效工资的缺口, 两项合计每年需自筹1381万元支付人员经费。人员经费由政府“足额落实到位[2]”的规定大打折扣。

其次是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的使用严重受限。大量经费积压在账户上不能动支, 活钱变成死钱。L区莲花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将近100万元积压在账面上, 看得到却用不到。据江西省卫计委同志介绍, 该省F市的乡镇卫生院从公共卫生服务收入中支付1300万元发放聘用人员工资, 被有关机构视为违纪, 予以全部退回并没收。

其三是医保机构的控费方式挫伤了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R市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自2015年3月1日起设定乡镇卫生院住院费封顶线为1020元 (全国乡镇卫生院2014年次均住院费用为1519.16元[3]) 。该市F镇中心卫生院2014年住院人均费用1580元, 截至2015年11月底, 该院共收住1243名病人, 即使全部按照1020元的封顶线结算, 也要少收70万元。M中心卫生院2014年业务收入是662万元, 2015年服务量没有减少, 但到11月底仅为520万元, 估计全年少收入100万元。院长们说现在是做得越多, 赔得越多, 所以现在只要是稍重一些的病人, 卫生院就不再收住。

R市2015年前虽然财政投入存在缺口, 但医保机构尚未执行这样的控费制度, 乡镇卫生院还可以“拆东墙补西墙”。2015年3月1日医保机构出台了如此严厉的控费措施, “东墙”和“西墙”都出现大窟窿, 乡镇卫生院在两边夹击、无力招架的情况下只能就地卧倒, 死心塌地守着“低水平的大锅饭”而无所作为, 医疗服务能力已出现再次下滑之势。一些期盼实现自身价值的医疗技术骨干在无望中只能谋划出走, 于是最令人担心的人才流失问题日甚一日。

补偿决定分配, 没有足额的补偿就不可能实现合理的分配;分配决定服务, 没有合理的分配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服务。如果不能完善补偿制度, 国办发【2013】14号文件中分配政策的效应很可能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二、编制管理政策创新在现实环境下难以实施, 基层在实践中成功地另辟蹊径

“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 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2]”是搞活人事制度的关键, 而“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2]”是实现转变必不可少的措施。但在实际管理中“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制度普遍没有得到实施。不仅R市、L区没有实施, 在所调研的地区基本都没有实施。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编办坚持编制必须落到人头, 在编制管理问题上各地都是编办说了算;其二是乡镇卫生院虽然也认为编制管理弊端很多, 但现在还是要靠“事业单位编制”的身份吸引技术人员, 如果编制不到人头, 更难留住人员。显然, 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没有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 乡镇卫生院单兵突进推行“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几乎是不可能的。

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积极意义, 在于赋予乡镇卫生院在编制外聘用人员的自主权。在此之前一些地区片面强调编制管理, 严禁乡镇卫生院在编制外聘用人员, 安徽省甚至曾经将此规定提到“政治纪律”的高度。笔者在2010年去一所中心卫生院调研, 该院当时因为护理人员不够, 不得不关掉整个一层楼的病区。院长向县卫生局长提出只要允许聘用3名护理人员, 就可以将病区恢复, 但卫生局长不敢答应。院长请示分管县长, 也都不敢答应, 最后请示到市卫生局长, 还是不敢答应。国办发【2013】14号文件提出了“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 落实其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据此规定, 乡镇卫生院在编制外可拓展用人自主权。值得称道的是, R市卫计委对乡镇卫生院编制外聘用人员也建立了必要的管理制度, 由乡镇卫生院根据岗位设置需要选定聘用对象申报至市卫计委, 市卫计委对卫生院的岗位设置和所聘人员的资质做必要审核后批复。既赋予乡镇卫生院选聘权, 也进行必要的把关, 做到管而不死, 活而不乱。

三、建立政策调整与基层突破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完善机制的“机制”

国办发【2013】14号文件是在新一轮医改运行三年后出台的。由于诸多原因, 本轮医改初期出台的部分政策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 致使乡镇卫生院的机制失去活力。国办发【2013】14号文件针对这些问题, 适时地对政策做了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 政策调整是在基层成功突破的基础上做出的。在这份政策印发之前, 很多地区已经在实践中悄悄地突破了人事分配政策中不合理的规定,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这种“突破”在当时是违背政策的, 基层同志实际上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价值就在于及时地吸纳了基层在实践中的创新, 对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 把不合时宜的“红灯”调整为“绿灯”, 于是当初处于“地下”状态的改革得以突破, 成为合法的全面推进。由此可见, 没有基层的大胆突破, 政策的调整就缺乏基础;没有政策的适时调整, 基层的突破就只能是被风险包围的孤岛。政策调整与基层突破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印发过程中得到彰显。

转眼之间国办发【2013】14号文件印发又历时3年, 其间基层在机制建设中对本轮医改初期出台的补偿政策做了成功的突破。一些地区终止了财社【2009】66号文件中提出的“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 改为“定项补偿”。2014年福建三明市政府在《关于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第二轮改革的通知》 (明政文【2014】110号) 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财政经费定向管理”。2015年安徽省在皖政【2015】16号文件中在“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条款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财政经费定项补助”。这些措施成功地弥补了机制建设的“短板”现像。如果说3年前起草【2013】14号文件时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补偿政策条件尚不成熟, 现在应该是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吸纳地方政府在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成功经验, 从国家层面对乡镇卫生院补偿政策进行及时调整, 谱写国办发【2013】14号文件在新形势下的续篇, 应是机制建设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 (财社[2009]66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国办发[2013]14号文件)

篇8: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鲁政办发〔2010〕4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精神,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明确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意义。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成本和技术风险,对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省是国内率先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的省份之一,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具有较好基础。但总体看,我省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机构综合实力不强,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行业发展不规范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节能服务市场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紧迫感、责任感,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创新实施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新突破。

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

3.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分享节能效益为基础,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促进节能服务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政策支持引导,通过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强化行业自律,营造有利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4.发展目标。到2012年,壮大一批综合性节能服务机构,发展一批重点行业领域的节能服务公司,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中介机构,初步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体系。到2015年,节能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节能服务产业不仅服务省内市场,而且走向省外和国外,带动全省节能技术和节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二、大力发展节能服务机构

5.放宽市场准入。放宽对节能服务机构的注册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外,其他审批项目均不得作为节能服务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条件。

6.加强分类指导。深入分析全省节能服务产业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扎实推进节能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整合资源,联合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拓展服务领域;鼓励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大型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诊断、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

7.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训、引进、使用和激励制度,建立高素质节能服务人才队伍,积极创造条件,吸引节能服务领域高级人才集聚山东,为全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8.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节能科技研发投入力度,鼓励节能服务机构自主研发或联合攻关,掌握先进的节能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产品,为开展节能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9.加快对外开放。鼓励国内外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专业服务机构进入我省,吸引国外知名节能服务公司将其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落户我省,提高合资、合作的质量和层次,形成战略伙伴,带动我省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推动我省节能服务机构开拓省外市场,抓住节能减排的机遇,加快发展壮大。

10.加强监督管理。省节能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对符合支持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推荐节能服务机构。建立、完善节能服务标准,严格质量监督,促进节能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三、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

11.加强能源审计和监察。进一步完善节能标准,加强对用能单位执行能耗标准的审计监察,督促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用能单位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2.发挥机关的示范带动作用。全省各级各类机关以及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在实施节能改造时,应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省级机关要率先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3.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改造。鼓励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加快推广高效节能机电产品,高效照明产品等。鼓励用能单位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十大节能工程”。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4.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选择节能潜力大、预期节能效果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程序逐级向国家推荐,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同时,各级政府相关专项资金要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给予相应支持。加强项目跟踪监管,定期调度检查项目情况,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15.支持节能诊断服务。围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节能服务信息发布、节能诊断、节能量审核、节能专家库管理等中介服务。

16.落实财政供养单位节能改造会计政策。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

五、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17.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8.落实账务应税处理政策。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也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鼓励税务代理机构开展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规范节能服务产业税收减免程序,协助企业做好应税处理账目,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19.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资信优良节能服务机构和预期节能效果显著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向节能服务机构推介相关贷款品种,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力度。

20.创新信贷服务方式。鼓励商业银行根据节能服务产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机构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通过应收账款抵押等方式,拓展可抵押品范围,畅通节能服务机构融资渠道。

21.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引导省内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大对节能服务机构贷款的担保支持,创新运用未来收益权质押、互保联保等反担保措施,积极为节能服务机构提供信用担保。

22.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利用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进入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型中小节能服务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大企业资金投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七、加强组织领导

23.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组织领导。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负责全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工作,统筹安排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等扶持资金,加强监督管理。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负责落实国家

节能服务产业财税优惠政策,研究提出具体实施细则。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银监局、省金融办负责组织协调商业银行加大对节能服务机构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各市要根据当地实际,加强对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制定配套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加快发展。

24.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对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服务项目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节能监察和财政评审机构作用,做好项目节能量、财务核查工作,确保项目取得实际节能效果和财政资金规范使用。把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督查和考核范围,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25.加强中介服务。支持建立节能服务产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信息、培训、咨询、市场营销和技术交流等服务,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信息统计、行业管理等工作,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6.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大力开展政策宣传,普及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相关知识,推广典型,强化全社会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认同度,提高全社会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认识,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篇9: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淄金办发〔2012〕16号

关于转发鲁金办发〔2012〕3号文件 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行业年审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金融办,高新区、文昌湖区经发局,各融资性担保机构:

现将省金融办《关于开展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行业年审工作的通知》(鲁金办发〔2012〕3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切实提高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行业年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行业年审工作是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强化制度建设、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省金融办为此制定了《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办法》(以下简称《年审办法》)。2011融资性担保机构行业年审是融资

主题词:金融 担保 年审 通知 抄 送:市工商局,淄博银监分局。

篇1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通知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3〕76号 【发布日期】2003-11-07 【生效日期】2003-11-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政办明传〔2003〕45号文件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3〕7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紧急通知的通知》(黑政办明传〔2003〕45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二○○三年十一月七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紧急通知的通知

黑政办明传〔2003〕45号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42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

一、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学习和贯彻通知精神,把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与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的具体的工作来抓,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实行市、县政府首长负责制,切实抓好抓实。

?

二、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严把房屋拆迁许可证审批关。对拆迁计划与拆迁安置方案不落实或违反城市规划的拆迁项目,一律不许发放拆迁许可证;要严格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管理,对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未落实并未足额存储的,一律不准实施拆迁。

?

三、加强对房屋拆迁承办单位和房屋拆迁评估单位的管理。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拆迁委托业务,切实维护拆迁当事人尤其是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对被拆迁房屋要严格按照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行评估作价,要把拆迁承办、拆迁评估纳入市场机制运作,支持房地产中介机构正常执业。

?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对住宅房屋已经改为经营性用房和拟申请改变使用性质的住宅房屋,要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做好房屋使用性质变更登记工作。各城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保持稳定、减少群众上访、切实保护房屋产权人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

?

五、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要特别重视“双困”家庭的房屋拆迁安置工作。严格按照《黑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对特困户和已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房屋的拆迁,要予以特殊照顾。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的最低限价或结合廉租房制度的建立,制定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有关政策措施,保证符合条件的拆迁居民能够进住到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住房。

?

六、各有关单位要主动做好被拆迁人的思想工作,耐心解释房屋拆迁有关政策规定,化解矛盾,并严格履行拆迁鉴定、裁决、诉讼等法定程序,严格控制采取强制性拆迁措施,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二○○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3〕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房屋拆迁工作量不断扩大,房屋拆迁中遇到的矛盾不断增加。由于各地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促进拆迁合法有序进行,有力推动了城镇面貌的改善,创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今年以来,由于一些单位拆迁补偿不到位、拆迁安置不落实,工作方法不当,造成因城镇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和集体上访有增加趋势,甚至引发恶性事件,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提高认识,关心群众利益,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 加强城镇房屋拆迁管理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城镇建设中的房屋拆迁工作政策性强,影响面大,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发展与保护群众具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克服重建设进度,轻拆迁管理的做法,把做好拆迁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管理,依法行政,做到群众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拆迁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既保证发展的需要,又能够防止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

二、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 各地要加强对拆迁单位和拆迁评估单位的管理,严格按照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拆迁补偿金额,并实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要严把审批关,对没有拆迁计划与拆迁安置方案,或违反城市规划的拆迁项目,不得发放拆迁许可证;对拆迁资金以及被拆迁人安置不落实的坚决不准实施拆迁,确保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在城镇房屋拆迁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妥善处理好“双困”家庭的拆迁安置工作。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对违法违规拆迁、擅自降低补偿安置标准、不及时解决被拆迁人合理要求的拆迁单位,加大处罚力度,采取不批准新的拆迁项目、停业整顿、依法吊销拆迁单位资格证书等措施严肃处理;对不依法行政,不认真解决拆迁投诉的管理部门,要批评教育,责成整改,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

?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通过增加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等措施,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保证符合条件的拆迁居民能够进住到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住房。

?

三、坚持依法行政原则,改进工作方法

? 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严格依法规范拆迁行为。对于依据规划、依据法定程序审批的建设项目,被拆迁人如有不同意见,要认真耐心地做好说服工作,对不能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要经依法裁决后才能实施强制拆迁。对不能达成协议且涉及面广的拆迁项目,要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性拆迁措施,防止矛盾激化;确需强制执行的,必须严格执行法律程序,做好预案。对在合法拆迁工作中无理取闹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努力化解矛盾;对极少数借拆迁之机,无理阻挠,甚至串联闹事,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要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 各地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和指导作用,严格依据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审批建设工程项目。对涉及拆迁的,在规划审批前应以适当形式予以公示,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等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建设工程规划方案一经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经过规划部门审批;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在批准其变更前,应重新进行公示。

?

四、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妥善解决遗留问题

? 各地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城市房屋拆迁中久拖不决的遗留问题。对拆迁范围内产权性质为住宅,但已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经营性用房的补偿,各地可根据其经营情况、经营年限及纳税等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对拆迁范围内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手续不全房屋,应依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补办手续。对政策不明确但确属合理要求的,要抓紧制订相应的政策,限期处理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对因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能力完成建设项目导致拆迁补偿资金不落实、安置用房不到位的问题,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开发企业抓紧落实;或先行解决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再根据法律法规和拆迁合同约定,追究开发企业的责任。

?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 ?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工作。近期各地政府要根据通知精神,针对当前拆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拆迁问题上访较多的地区,要制定相关措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由于工作原因造成大量群体性上访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广大人民群众正面宣传我国城市建设的成果和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情况,防止渲染、炒作拆迁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和问题,激化矛盾。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各地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工作予以指导和监督。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派出督查组,对拆迁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地区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

国务院办公厅

2003年9月19日

上一篇:读优秀员工读后感下一篇:新版土石方工程居间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