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充满趣味性

2024-05-17

让作文教学充满趣味性(精选8篇)

篇1:让作文教学充满趣味性

让作文教学充满趣味性

222300

东海县石榴镇埝河小学

孙宜玲

摘要:要想搞好作文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因为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性需要教师想尽各种办法引发、提高、升华、拓展。

关键词:习作教学

趣味性

一提起写作文,有些学生就大呼小叫:“怎么又要写作文了!”、“怎么写呀?”、“写什么呀?”、“真烦!”有了这种情感,这些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写好。他们在作文中,经常东拉西扯,照搬照抄,缺乏真实感,写出来的作文没法看。问其原因,答曰:“不会写,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真的没什么东西可写吗?我想还是兴趣问题。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动力,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不吐不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写、怕写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呢?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形象导入,引发习作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个环节。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课堂导入是否成功有直接的关系。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可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想象,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垫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写作教学中,生动逼真的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欲望。作文课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图片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这些导入新

课的方式虽然有些陈旧,但它们却比较方便使用,经常交叉使用有利于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

比如,在导入“我的自画像”这篇作文时,我采用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方式导入,这种游戏一开始我采取先由老师或学生口述我们班任意学生的相貌特征及爱好,再由其他学生猜出他是谁。然后,再组织学生各自找出心目中想描述的对象,同桌互相描述,猜猜各自描述的对象。这样导入使学生不由自主就进入到习作的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还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习作3教学时,我首先出示一幅图画,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要求学生在图画上添上几种小动物,可以是天上的,也可以是地上的,并要求学生给整幅画涂上颜色。最后。问学生:“看着这幅有你自己参加绘画的图画,心理一定很高兴吧?想不想把它写成一篇很有趣的习作?”以此导入写景的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习作的素材,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习作就再也不是一件难事。

二、自由表达,提高习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三年级学生一开始习作,心中充满了好奇,对习作很感兴趣,但儿童天生活泼好动,要想让兴趣能够持久,还要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思考,充分感受,使课堂内外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能够使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不说不快的感觉。

1.利用课文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表达。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课文,当中都留有想象的空白,这些空白,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把空白补充实。

比如,课文《第八次》,书后有这样一道题:请你想象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在引导学生想象作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布鲁斯亲自看到蜘蛛结网直到第八次才取得成功的事实,布鲁斯就是用它来激励、鼓舞失去信心的士兵,这也是布鲁斯最后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学生在想象时,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布鲁斯动员士兵们起来反抗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学生写得非常好。

2.利用游戏时间,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习作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说话练习。比如,在课间的时候,学生正在做游戏,这时教师应该走进去加入到游戏当中去,加大游戏表现的强度和力度。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先看大家的动作、表情,再重点看看个别同学的表现,教师可以适时地提供一些词语。我们一边玩一边说,让学生自由表达,这是对口语表达的一种训练,同时也克服了学生作文的畏难情趣,提高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3.作文课上,引导学生边玩边写。

因为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刚接触作文不久,这时就要求他们坐在位子上长时间写作文,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他们活泼好动,教师应该

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说,在玩中写,而不要给他们定框框。比如,在要求学生学编童话故事时,我首先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每人至少带两样玩具。接着,指导学生一边摆,一边玩,一边编童话故事。在此当中,学生编什么的都有,充满了童趣。

三、成功体验,升华习作兴趣

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教师多表扬,多鼓励,是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改变了过去批改作文的方式,在学生作文中我尽量保留学生作文的原意,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我会不失时机地给勾画出来,并在旁边眉批写上“用词准确、生动,真棒!”或“这个句子真有趣,老师非常喜欢。”等字样。对于小学生来讲,要想写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只要学生语句通顺,字迹工整,能够表情达意,我就会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一个“优”字。看到同学们拿到本子后开心的样子,我想作文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提升习作兴趣。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讲,一篇作文中能出现几个好词好句,比较难得。这时,我就会把这些好词好句,输入电脑,打印出来,张贴在我们班“好词好句栏”上,让大家反复朗读。这样,对于被摘抄的同学是一种荣誉,而对于朗读的同学心理充满了羡慕,也是一种激励,一种学习。而对于整篇作文写得确实不错的文章,我会把学生的作文张贴在班级的墙壁上或者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上,或者指导学生参加作

文竞赛。这样,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荣誉,一种激励,我们班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你追我赶的习作氛围中,创造出一篇篇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写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四、课外生活,拓展习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有些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作文,我就出示几篇例文,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这些同学写得多棒呀!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无奇不有。如果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了。可有些学生对这些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作为习作的第二课堂,拓展习作的兴趣。只要你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充满激情,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写不好的作文。

在这方面,我经常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述下来。每天我会在语文课的时候,抽出五分钟作为日记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评判,教师总结。这样,天长日久,慢慢地,学生就明白了,作文就是这么回事,只要你用心体会,用心揣摩,一点都不难。相反,还非常有趣。

当然,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去习作,方法有很多种。但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让学生快快乐乐写出自己心中所想,这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29—244

〔2〕杨九俊

姚烺强.小学语文专题研究〔G〕.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180—232

篇2:让作文教学充满趣味性

让作文教学充满趣味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 刘

【摘要】

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写作文,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写。而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做好写作的起步指导已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而应该是快乐的事。只有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畅所欲言,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关键词】

教学 快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这些目标对于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尤其是升入三年级以后,学生作文由写句子开始,练习写片断,对动植物的样子进行描述,对人物事件进行记叙等。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一、培养兴趣,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二、积累语言,挖掘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游戏体验,快乐倾吐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让游戏渗透到作文训练中,或者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游戏,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游戏作文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激励孩子在愉悦中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让孩子玩了写,写了玩,玩玩写写,写写玩玩,把欢乐带进作文的天地。

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

例:

吹纸球

一、说规则

1.板书:吹。什么字?读!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吹过什么呀?(吹气球、吹笛子、吹喇叭、吹葫芦丝、吹牛……)

2.这节课,我们也来吹一吹,吹什么呢?请大家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一张纸,学着我的样子,揉成一个球。今天,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名字就叫吹纸球。(板书:纸球)

3.说游戏规则:

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同学们可要听清楚了。两个人站在桌子的同一边,把纸球放在桌子边上,身体任何部位都不能碰到桌子。我说预备――吹,你们就同时开始吹,谁吹得远,就是谁赢。请千万千万记住,只能吹一次,还有,球如果掉下桌子,你就输了。会了吗?

二、玩游戏

1.第一次吹:

(1)现在,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哦,把纸球放在桌上,预备――吹。

(2)同学们,谁来说说刚才你们都是怎么吹的?结果怎么样?先自己说说看,再指名说。

2.第二次吹:

(1)同学们,经过刚才的比赛,你们说说呢,要想赢,有什么秘诀呀?(板书:动作、力气)

(2)大家回想回想,刚才你们都有哪些动作?(板书:蹲、看、吸、吹……)

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动作来详细地说说看。

(3)想再比一次吗?心动不如行动,准备好,预备――。哎,别急别急,我刚才没说预备的时候,你们在干嘛?

(4)准备好,预备――吹。

(5)这次比赛怎么样?你有没有用上我们刚才说到的秘诀呢?谁能给大家说说?

(6)同学们,有时候可以用上一些表示先后的词,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说话就更有条理了。

三、写游戏

1.同学们,今天玩得开心吗?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地想把快乐记录下来呢?那么现在就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开始写吧!

吹纸球比赛开始了。我____ .

2学生当场进行片段作文。

本堂课我制定了三个目标:1.通过吹纸球游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写作的乐趣;2.能从小处着手,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心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3.指导学生用文字准确地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能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游戏的经过。教师要明白,游戏不仅仅是为了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观察与体验生活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等能力。在游戏前,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如游戏规则的宣布,及在游戏过程中作为游戏主体的学生,除了游戏的任务外,让他们做好观察体验的工作。因为我们不是为了游戏而进行游戏,也不是为了游戏而进行作文,我们要培养写作、观察与体验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迁移到生活中去。

四、学会欣赏,体验成功

当作文本发下来时,学生最关心的不是得什么等级,而是首先看老师的评语写了些什么。如果只是一般化的评语,学生会感到失落,好的批语往往能使学生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作文批语不乏表扬鼓励,也离不开艺术的批评。

为了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点评,批语中的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就十分必要。要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接受评价的结果。同时,还要注重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被认可和赏识的机会和可能。对于后进生,要善于捕捉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用商量式效果最好。比如:当我们面对学生作文的字迹老是很潦草,我们可以试着给他这样的批语:“作文构思奇巧、文通句顺。如果你能改正字迹不够工整的问题,那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你能做到吗?”我们只要用轻松、平等、情真意切而又美妙的批语,就能点燃孩子心中希望的火花。总之,在三年级作文的起步阶段,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只有爱上了作文才会写好作文。

篇3:让作文教学充满趣味性

一、创新实验教学, 让化学教学充满趣味性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 就是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直观、新鲜、神奇的特点, 让实验教学充满趣味性。

比如, 我们可以把教材上的有些实验设计成另一种甚至多种方案进行操作, 就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以人教版P38“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探究实验为例, 我们可以将实验作以下创新:

(1) 在试管中加入5m L 5% 的过氧化氢溶液, 迅速在试管上套上一个气球, 观察现象。

(2) 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迅速在试管口套上一个相同的气球, 观察现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滴入二氧化锰溶液的试管上气球迅速胀大, 可以反映出二氧化锰对此化学实验的作用。

又如我们创造性地将书本上的实验作一些改正, 让操作更简便, 现象更明显, 也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人教版六单元课题3 原实验有实验准备过程长, 实验失败几率高的不足之处。我们则可以作如下的改正:

(1) 取一只烧杯, 在烧杯中加入Na2CO3固体粉末, 将装有一高一矮两只燃着蜡烛的支架挂在烧杯壁上。

(2) 往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盐酸, 可以明显地看到矮的蜡烛先熄灭, 高的蜡烛后熄灭。

(3) 用镊子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放入烧杯 (不与烧杯壁、底部及烧杯中的药品接触) , 观察到纸花不变色, 然后将该紫花用水喷湿, 用镊子夹住重新放入烧杯, 观察到紫色的纸花变成了红色的纸花。

(4) 取一只小烧杯, 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小心地将之前烧杯中的二氧化碳倾倒入该小烧杯中, 轻轻振荡, 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只有对化学实验进行不断创新, 化学实验才会充满活力并具有浓浓的趣味性。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增添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联系生活实际学化学, 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 亲身体验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生活中本身就有化学问题和化学现象。如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加碘食盐加的是哪一种含碘的化合物?煤气中毒应该怎么样救治?假酒有什么危害?玻璃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等?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化学大辞典, 学习化学离不开生活。

因此, 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本来应该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例如, 《硬水的软化》一课就可以要求学生亲身去测量自己家里所用的自来水的硬度, 并且自主去运用所学知识软化硬水。又如人教版十一单元课题2“化肥的简易鉴别”这个探究实验, 就可以把它布置成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家完成。因为, 农村中学每个学生家里都有化肥。在学生家长的指导下, 学生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

三、引导形象思维, 让化学教学充满趣味性

我们知道, 化学原理甚至是那些元素符号, 看上去十分的抽象, 教师教学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就原理讲原理, 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 当我们把它变成形象的东西, 那就变得十分有趣了, 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如在初中化学习题中经常出现下列一类型的习题:

例1:有一可能含杂质的硝酸铵样品, 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A. (NH4) 2SO4 (21%)

B.NH4HCO3 (18%)

C.CO (NH2) 2 (47%)

D.NH4Cl (26%)

例2:含有杂质的Fe的混合物共28g, 为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放出氢气1.1g, 则其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Cu B.Zn C.Mg D.Ag

例1 中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大于20%) , 而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那样品中的杂质的氮元素质量分数必须小于20%, 故选答案B。例2 中28g纯净的Fe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1g (小于1.1g) , 而该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1.1g, 因此该杂质28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 放出氢气的质量必须大于1.1g, 故选答案C。

在分析这类习题的时候, 我们可举一个例子让其形象化:两个大小不一样的苹果平均半斤重, 其中一个苹果重量大于半斤, 那另一个苹果重量一定小于半斤。我把上述这类型的习题取了一个名字:一大一小问题。学生觉得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形象又很有趣。当遇到这种类型习题的时候, 学生都能兴趣盎然地动手完成。

当然, 我们还可以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化学概念的类比等方法去引导学生的化学形象思维。

篇4:让历史教学课堂充满趣味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 趣味教学 探索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9-02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课时少,课堂教学任务大。因而,“如何在45分钟内使课堂教学达到新课改要求,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就成为历史教师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一句话:“成功真正的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索知识的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意思是说,学习过程中,兴趣是第一要素。因此,历史老师的一个基本方法来解决上述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熟练使用各种教学技能,使历史教学充滿了乐趣,以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学习,使学生喜欢他们,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使历史教学具有趣味性呢? 通过多年教学,我积累了一点教学经验,虽不成熟但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巧妙导入技巧,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一个巧妙的课堂导入,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可以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确定的愿望。随着运动的前奏,然后开始让学生获得一个强大的感染,使整个身心进教室。如在谈到繁荣的秦汉文化,我提取新闻在报纸上:“据报道,1990年7月,探险家在美洲在丛林中发现一个孤立的汉族村,村民们都说汉语,维护当汉民族特色。如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摘录了报纸上的一段新闻:“据报道,1990年7月探险家们在美洲密林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汉人村,村民都讲汉语,保持着汉时的民族特色。根据研究,这里的汉人可能是秦始皇时代徐福带领数千童男童女漂洋过海留下的后代”。这时我开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徐福漂洋过海去干什么吗?答案就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引导到了课堂教学中来。

二、 利用课堂气氛,巧设课堂技巧

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模式,教师不再使用。问题成为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注意常用的方法。但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问,效果也不一样。如课程进行到一半时,学生一般都有些沮丧。这时如果你可以添加一个有趣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同的。如讲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目“法国大革命”后,问学生“谁知道路易十六是怎样被捉住的吗?”然后老师指出:“是由于他的马车太大被城门卡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被处死这些知识深化路易十六的印象,进一步了解皇室的挥霍,封建制度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人机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将逐步流行于课堂教学。历史教学与多媒体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生产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和学习认知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证实:多媒体教学刺激强度大、可变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四、故事教学,让课堂更加活跃

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教学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清代文化时,讲到范进中举的故事,教师用诙谐的语言,简单介绍范进中举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各方面的反映,使学生了解到各方面的讽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引入竞争技巧,巩固课堂成果

课堂巩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常规的巩固往往形式单调,学生感到无聊,在设计课堂整合,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利息和多样性。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表达类型,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组抢答,辩论,让学生在温暖的气氛中牢牢把握基本知识、巩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热情。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在学习了拿破仑帝国、全课总结后,教师出示讨论题:你怎样评价拿破仑?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讨论。双方唇枪舌剑,精彩纷呈。 正方某生:我方认为,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建立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保证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反方某生:但拿破仑称帝、分封贵族、崇拜欧洲宫廷,纯属历史倒退,所以我方认为拿破仑是一个反动的军事独裁者。 正方某生:拿破仑称帝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必然结果。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适应了法国革命形势的需要,以他的执政措施,并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扞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反方某生:可他后期的战争是侵略性的,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正方某生:但我们也应看到他扩张战争的积极性。他强迫法国占领下的欧洲国家和地区实行《法典》,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法典》成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这样,学生在激烈争论中,兴趣盎然地掌握了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巩固了新知。

六、巧用记忆技巧,让课堂更有效

1.编顺口溜、打油诗。

吸引人的顺口溜,打油诗有一定的节奏,节奏强,受学生欢迎,记忆效率相对较高。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给学生编一顺口溜:“(17世纪)40开始88变,1689立法案。推翻专制建资统,推动世界史进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记住一些重要事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2.谐音记忆法。

更多的人物、事件、提取核心单词、字母或谐波,使记忆材料变得相对幽默有趣,生动活泼,和改变机械记忆图像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很容易地记住的记忆材料。例如: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刘伯承、贺龙、叶挺、朱德、周恩来等。取每个人名的字头连在一起是:“刘贺叶朱周”,根据谐音意思是:“留荷叶煮粥”。

总之,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课堂教学情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历史,学生有兴趣,乐于学习、探索,积极寻求知识,牢牢把握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 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朱汉国, 王斯德. 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 师范教育司 . 历史课程标准研修. 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4

篇5: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趣味1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趣味

乐东县尖峰中学

林方驰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是数学教学及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数学教学 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数学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这些方面,笔者在长年的教学实践中收获一些心得体会,现在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环节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动机,还可以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例如:春游活动的行程、家庭生活等等,学生都可以从中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引进课堂,学生会倍感亲切,学习也会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平行四边形时,可以通过以下设计情境:从生活实际背景材料中学数学。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更加直观,更加亲切,对知识加深理解。问题:出示一组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伸缩门,防护栏,竹篱笆等等。。

伸缩门

防护栏

竹篱笆 让学生找出自己熟悉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图形介绍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可以借助同学们熟悉的天安门、脸谱等图片,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发地提出数学问题: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对称轴在哪?如何画出对称轴„„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二、探索问题,讲究推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学科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归结为现实的需要。其实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地走进教室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理解和反思的数学过程。

1、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大胆的动手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过程。如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报纸探究乘方的知识:开始展示很大的报纸时许多同学都猜想能对折几百次,可是在动手操作后却发现折叠到八次的时候已经很难了,同学们都是大惑不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才发现:报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以等比级数增加,而其面积则相应地以同样比例减少。加上纸本身的拉力,把报纸对折第九次无疑比一次将512张报纸对折更要困难!

2、发展推理能力: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证明和计算,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再如:求绝对值|-7|=? |+32|=? |+6/3|=? |-4/2|=?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并作出简捷的叙述。通过这个例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再结合数轴,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除了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通过抛硬币、转动轮子、摸球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其合理性的理解,从而使其推理能力得以发展。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提出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进行探究学习的主要过程。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尖峰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这个题目联系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际情况,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把它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一个相应的“数学模型”,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最终学会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2005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杜家栋 张丽玲:《论数学的本质》(《中学数学研究》2004年第1期)

篇6:如何让高中英语课堂充满趣味性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英语教师都想让课堂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个人认为,要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少不了以下四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并适时充分利用迁移思维的学习规律。如果做好这些,必将使英语课堂充满趣味性,进而实现高效率的英语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 英语 课堂教学 趣味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英语的教学越来越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技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英语课堂充满欢趣味性呢?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备教材备学生,为实现课堂趣味性打下坚实基础

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今天,各种教学信息也能较为轻易的获得。于是有的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自己拼凑一下就可以了。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这样的课件应用于课堂,也可能会使课堂显得热热闹闹,但是由于教案是直接在课堂上的套用,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学生,致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不相吻合,学生收效甚微,教学效率就不会高。我们倡导的教学前的备课应当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彻底吃细、吃透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首先,要有自己的灵魂。我们要将“拿来主义”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既要看我们对教材本身的熟悉理解是否透彻,又要看能否用我们的思想去将材料细化、整合成自己的“那碟菜”。就像厨艺高超的大厨,同样的原料,不同的人烹饪,自会是不同的味道。

其次,精心预设学习目标。凡事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备课更是如此。学习目标存在的价值不是单纯给教师展示知识和情感价值取向,我们还要把学习目标作为“指挥棒”来引导自己充分挖掘教材,以及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

另外,加强学情剖析,研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每一个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同时,也要充分“备学生”。教材内容的讲述,离不开它的接受者----学生,所以必须要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才能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其接受。第一要教学目标分层。教材、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力争全体同学掌握。第二要教学活动分层。在单词的教学方面,基本单词、短语的拼写要多照顾班内的英语学困生,促使他们达标;课上造句、板演练习要多关注中等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优等生而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锻炼自己发现问题——思考有效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布置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备课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题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题型,使每个学生有目标、有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班里同学们的共鸣,当然课堂效果也很好。由此我认为,只有教师上课前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并深刻挖掘二者的结合点,才能更好地使英语课堂充满趣味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所问的问题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最后终有所得,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学问。结合在平时积累的经验,我认为要想在课堂上设问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情境创设要真实、开放、贴近生活

对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真实,尽量提供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有关的、和现实生活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只有真实才富有感染力,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主题认识和意义的建构。情境的创设还要有吸引力,开放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此外,情境的创设还不能脱离学习主题内容,否则任何情境都没有存在意义了。

(二)、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结构水平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力图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变和多样化的设计,从而努力使不同能力的学生相应地获得成功。

(三)、问题的提出要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必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要求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等,以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教师应多表扬、少批评

皮格马力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应该不断地帮助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努力寻找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一味地苛刻指责。当取得成绩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表扬,使他们信心倍增。当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推己及人、体谅他们,态度要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此时,一个鼓励的眼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课堂上,对出现的问题的处理还要把握一个“度”的原则。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趣味性,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应努力从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的角度来研究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为其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巧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缩短了英语与所表达事物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并通过视、听、说加深了形象,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精确、完整的表象,使抽象词语与感性的材料相联系,强化了记忆。直观的手段很多,形象语言、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等都是直观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力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当采用先进的现代媒体教学,令教学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此外还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知语言材料,理解教学的内容。如在教学:模块2 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 中Welcome to the unit这一部分时,以爱因斯坦以及他关于神秘事物的名言为例, 引出本单元话题,同时旨在激发学生探索世间奥秘的兴趣。同时结合一段UFO飞行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未解开之谜的探讨。进而使整个课堂充满了乐趣、充满了活力。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英语学科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如我在处理一些生动的短文对话时,要求学生多做一些Group work,将全班分角色扮演,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模仿动作进行话练习。长期的训练,使学生有克服了说英语的胆怯心理,变得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出色的变现。

(三)、创设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不仅能够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还能使他们产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和激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研究表明,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充满师爱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投入感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与他们做朋友,比如,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就要让他们认清英语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体验英语的乐趣和成功。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在学生练习或回答问题时,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把尊重和信任传递给学生。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发挥禀性和创造力。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并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他们才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设计悬念、创设情境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如组织课前活动时,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Free talk活动,其中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自我介绍句型、以及日期、天气的正确表达方法,用浅显易懂的问题,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参与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四、充分利用迁移思维的学习规律

温故知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迁移思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承上启下,温习已学知识,达到掌握新的东西。因此迁移思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课文“An adventure in Africa” 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英语单词take,然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总结这个英语单词的基本用法。结果下边学生特别活跃,积极准备,很快就总结出这个单词的几种用法,进而在黑板上又写出一个英语单词pay,然而写出spend、take,课堂气氛特别好,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趁机我在黑板上又写了一个英语单词cost,并用英语口语连续造了好几个句子,结果学生马上发现cost和spend在结构搭配上不一样,即两个英语单词意思一样,用法不同。至此,达到了本节课我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我认为,这样即巩固了已学知识,学生也体会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乐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未知东西,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总之,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学手段各不相同,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学好、学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教学方法,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更好地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并最终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教育网络的开发利用及若干思考〔EB/OL〕.2、刘不钰

《让学生乐参与、能参与、想参与、会参与》

3、李美华

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J].福建外语,1997(8)

4、冯晓倩

篇7:让历史课堂充满趣味与梦想

2010.1

2让历史课堂充满趣味与梦想

“带着梦想走进课堂,课堂将成为实现你梦想的天堂。”这是一句我在“开心课堂”上提出来的很受同学们欢迎的一句“名言”。多少年来,听到铃声走进课堂也成为约定俗成的戒律,为了考试走进课堂这是不用言语的共识。于是,课堂成为求学者的牢笼,厌学者把他它看作地狱。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把地狱变成天堂呢?这是课改所提出的问题,所关注的问题。笔者想,如果能让同学们带着梦想走进课堂,那课堂就可以成为实现梦想的天堂了。为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创建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并美其名曰“开心课堂”。所谓“开心课堂”,简单的说就是模仿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使之可以适用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此谈谈一些体会。

一、穷则思变,课堂教学新理念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被打入冷宫,学生把历史课看作是加在他们身上的“徭役负担”,他们不愿意承当这种徭役,在课堂上学习起来自然就很被动,没精打采了。虽然,现在我们的中考、高考制度都将做很大的改革,但历史的学科地位难以有很大的提高。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我们必须穷则思变,寻找出路,“扬汤止沸,莫若去薪。”要想让中学历史教学注入活力,就必须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那么到哪里去寻找学习历史的动力呢?试想,如果把学生每一天学习生活中的想法、愿望汇集起来,将它编织成“梦想”带入课堂,然后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来实现这些梦想,那学习的动力不就找到了源头活水了吗?因此,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就成了我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从梦想中寻找学习的动力,化被动厌学为主动乐学。孟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能够做到乐于去学,那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就有无穷的动力和精力,他的每一根神经都会投入近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他山之石,开心课堂新模式

那么,如何让学生编织梦想走进课堂,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这些梦想呢?这个不难,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嘛,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为我们提供了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就可

以创建出“开心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选拔选手,组建“亲友团”

“开心课堂”是属于竞赛性的教学模式,因此,课堂之前要求选拔选手。选手可以通过月考或历史阶段性考试来选拔,也可以依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来筛选。总之,选手的选拔应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要具有鼓励性。选手确定后,要求选手从班上剩下的同学中选择“亲朋好友”,组建自己的“亲友团”,这样,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各有所属,而且,选手的“亲友团”都是该选手的要好朋友,都是坚决支持者,这样在课堂竞赛中,他们与选手荣辱与共,参与课堂的热情也就很高了。

2、编织梦想

选手确定后,就要指导选手编织“课堂梦想”。中学生充满青春活力,有许多天真烂漫的想法,如想出国旅游,想奔月,想拥有点石成金之术等等。这些想法,显然不现实,因此,它不能成为“课堂梦想”,“课堂梦想”应该是与中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在课堂上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应具有可操作性。如“希望老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带着同学们的掌声进入第二轮答题”,“能够拥有一本精美的笔记本,记录下生活中开心快乐的点点滴滴”,“‘开心课堂’永远让我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等。这些“课堂梦想”的编织表达了他们小小的愿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这些“梦想”天真有趣,在课堂上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将快乐洒满课堂。选手的“课堂梦想”确定后,教师应将其制作成课件形式,以便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这些“梦想”,这样使“梦想”具有直观性和诱惑力。

3、精心制作试题

课堂竞赛试题的选择首先要难易适中,富有挑战性,这些试题应该来源于课本,但要高于课本。如: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为20%,而60年代初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试题,学生如能明确时间概念,就不难判断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通过这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旧知识,同时解答的过程中又获得了新知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试题要具有多样性,试题的类型当然以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但在题材的选择上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是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歌曲材料,也可以是影视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历史史实,也可以以时事热点为载体。再者,既然是开心课堂,那试题的选择-还应具有趣味性。经过精心筛选的试题还应该将它们制作成课件,以便在课堂上使

用。

4、组织课堂,开心教学

经过了前期的精心准备,“开心课堂”就可以登台亮相了。上课之前首先安排选手前排就坐,而其“亲友团”自然紧随其后。这样,以选手为核心,就将全班同学有条不紊地分成几组,于是选手间的竞赛也是成了各小组的竞赛了。在比赛中,可以将制作好的幻灯片一张张展示出来,让选手答题,同时也让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当选手答题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其亲友团求助,这样可以形成选手与亲友团之间的互动,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选手连续答对三题,就可以实现一个课堂梦想。经过角逐,实现最多“课堂梦想”的那位同学为擂主,参加下一次“开心课堂”的角逐。课堂结束时,教师对下一节的“开心课堂”作一个简单预告和部署,这样使同学们可以有所期待和准备。

三、打造精品,原来历史课堂“大有可观”

“开心课堂”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试题的精选上,因此它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上。它可以是几个星期一次,或者是一个月一次。但前提是一定只要能把这堂课上好,上活,将其打造成为精品,成为历史课堂的品牌,成为学生的一个期待。这样,它就可以大放其光彩了。

1、尊重学生愿望,体现人文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工具,泯灭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而“开心课堂”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学生可以在快乐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又可以通过学习实现“课堂梦想”。这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性,个性,体现了人文精神

2、学生过程中有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长期的压抑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习信心的散失。开心课堂克服了这个弊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己的课堂梦想,可以在同学们的掌声和羡慕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激励和诱惑,使在课堂上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同学也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

3、知识有价,显而易见

答对题目就可以实现课堂梦想,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就可以立杆见影地感受到知识是有价,久而久之,知识有价观念就根深蒂固了,这样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4、推动平时历史课堂的教学

虽然开心课堂可能要每个月一次,但只要是精品,只要学生喜欢,它就能走进学生的心中,那就有很多同学的关注。他们关注自己的梦想,关注他人的梦想,关注擂主能否坐稳宝座,关注新选手会是谁,等等。而这些关注,本身就会吸引更多同学的注意力到历史课堂中,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也就能够促进整个历史的教学。也就是说,几节的精品“开心课堂”可以辐射到平时的课堂教学,起推动和带头作用。

四、患得患失,新模式的几点注意

要上好一堂课难,而要打造一种龙头品牌课更难。开心课堂,它不是单纯的一节课,而要成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在实践中还要注意几点:

1、要有计划性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开心课堂不是简简单单的一节课,它应该具有持续性。当成功地举办了一节开心课堂的时候,就要向学生预告下一节开心课堂活动的有关时宜,使学生有期待,有准备。

2、要有趣味性

开心课堂,顾名思义要让学生在开心快乐中学习,因此课堂要具有趣味性。如果没有了趣味,学生就不能够喜欢,那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无异。因此在课堂的形式设计,课堂的场景布置,试题的选择设计上都要新颖独特,具有情趣。

3、要具有知识性

当然,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开心,让学生实现梦想,体验快乐的同时,更主要的还是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开心课堂,在以“开心”“梦想”作为手段的同时,不能背离教学的根本目的。

4、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要让一堂课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这就必然离不开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来组织课堂,包装课堂。

2010.12

篇8: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充满趣味

儿童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阶段, 他们的心理世界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地自由想象, 并且他们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要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 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需要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 开展趣味教学。

二、如何开展趣味性美术教育

(一) 将美术课堂移至户外

在发达国家城市中, 在假日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街头进行现场作画表演, 他们非常强调学校的艺术教育要面向社会, 面向公众的观念。我们也可以和相关部门联系各种类似于墙画及现场画等活动, 一来让学生感到美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锻炼他们的绘画能力, 进而使学生能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创作当中去;二来也可以让他们的画美化城市, 美化人心。比如一位小学的美术教师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觉得应该带学生去感受这白色的自然世界, 他决定把课堂放在室外。于是这样的情景出现了:教师和学生一起在雪地上忙碌起来, 很快, 一条10多米长的大龙雪雕完成了。教师说, “观赏这样的大作品要有距离才行。”于是大家登上六楼从上往下感受、欣赏、体会、评论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收获……这是通过每一个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动手创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的收获。看上去, 教师放弃了原来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 但实际上这种“放弃”是教学有效性的延伸, 是一种开放的情境, 是对美术教育根本价值实现的最大褒奖。

(二) 将故事融入美术课堂

“人是根据形象思维行动的生物”, 因此形象思维决定了人们造型表现的意图, 这意味着教师在指导上, 必须使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浮现出这个形象, 而后再根据形象进行描绘。通过聆听或阅读小故事, 然后根据故事内容作画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各种造型元素是非常好的途径。如:在教授《美丽的蝴蝶》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三只蝴蝶》的童话故事, 激发他们的创作表现欲望。根据故事来表现的题材可以不拘泥于真实, 可以让孩子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表现造型单纯、组合容易的内容。

(三) 制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美术教科书上, 每一课都有插图, 学生很喜欢看。但是教材上的插图毕竟数量有限, 因此, 美术教师要多做准备, 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看、听、说、玩、思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教师可多做点学生身边常见的东西的手工, 或多介绍点设计和欣赏的的东西, 在课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等比较具象的东西等。

(四) 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美术课中有一课是关于“戏曲人物”的, 许多学生对京剧感到陌生, 不感兴趣。在进行授课时, 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角色觉得乏味而枯燥。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讲解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 通过多媒体展示多幅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图片给他们看, 并把讲台变成舞台, 于是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 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 积极性高涨。笔者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脸谱图制作, 做得有趣生动, 使他们积极地进入了创造领域, 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安排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 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从而促进了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了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索的兴致,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五) 通过设疑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来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在鉴赏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预设几个问题, 让学生产生疑惑, 产生要冲破问题寻找答案的欲望, 从而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如在未知《彩泥卵石画》作品作者情况下, 教师可让学生谈谈对该件作品的感觉:“你们觉得这件作品有什么特征?”“这么普通的材料, 能创作出如此新颖的作品, 难道他有什么秘决吗?”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 他们通过讨论交流, 完善了自身的想象能力, 并能够把他人的创新的设想, 吸收为自己的构思。不同的创作趣味, 不同的创作对象, 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的确, 我们的生活蕴含着无限的美。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现有的教学资源, 如小溪里自然形状各异的鹅卵石, 市场上随处可购的彩泥, 把它作为一个教学内容, 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六) 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课堂除了常规的涂涂画画, 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可以选择, 例如手工制作、版画制作、雕刻制作、布艺艺术等。本文以主题招贴画为例, 进行具体阐述。主题招贴画 (即宣传画、海报) 是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美术作品, 它通过图形与文字的巧妙组合带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优秀的招贴画作品不仅能对所宣传的主题起到较大的社会效益, 画的表现形式对小朋友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通过让学生接触招贴画, 让他们搞一些简单设计,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的兴趣, 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选择招贴画主题时我们要把时代感强、有积极的现实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学生设计创作的主题。如结合当前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可以让小学生根据会议精神及会议有关内容, 将《人民代表大会主题招贴设计》作为宣传、教育学生的好方法, 通过设计与制作不仅使学生对国家大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且学习了招贴画设计的有关知识。在平常选择美术题材时, 要注意设计内容要切合儿童的生活世界、符合时代特征以及应用与实践;内容安排不能过于集中, 但要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中各种方法、内容应灵活组合;要注重选题的时代性、创新性, 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 要走进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 把握好题材选择的度。

参考文献

[1].郭风岩.小学美术教学综合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4) .

[2].邬亚云.小学转型期学生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2, (08) .

上一篇:管理微信群的方法下一篇:行销人员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