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作文

2024-04-21

三点作文(精选10篇)

篇1:三点作文

那一晚,我怎么也睡不着,睁着眼和衣躺了大半个晚上,

凌晨三点作文

。于是不再勉强,翻身下床,轻轻推开门,走到了屋外。 夜空中是一钩皎洁的弯月,行走在暗淡的云彩中。仿佛哭泣似的,她撒下一地寒霜。我独自站在暗夜里,任冷冷的静寂将我吞没。我的心在伤痛中沉陷。

 

我感到对不起母亲。这一次,我是真的让她失望了。母亲从不过问我的学习,可我知道这是一种博大的宽容和

母亲为了我吃了多少苦,我心里十分清楚。单是那一声声殷切的叮咛,就足够我用一生来回报。然而我给她的竟是这样的一种隐瞒一种背叛。我不该骗她说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我不该将她的慈祥的眼神当作羁绊,我不该亲手毁掉母亲的梦。我不该。

今天就要发榜了,我就要亲手将这谎言揭穿了,然后残忍的看着母亲流泪的眼睛说:“妈,其实我一直在骗你!”我怎么能?我怎么可以?!我痛苦的垂下头,双脚几乎失去站立的勇气,

小学生作文大全

 

一只乌鸦从我头顶飞过,留下一声刺耳的嘲笑。我扯着头发蹲在地上,静静等待着那并不美丽的朝阳。

我听得屋内老式的时钟当当响了三下――已经是凌晨三点了。我深吸了一口气,站了起来,突然发现身后竟然站了一个人。是母亲。她手里拿着我的一件外套,静静的站在那里。看我站起来,她走到我的身边来,将手里的衣服递给我,轻轻说:“穿上吧,外面冷。”我默默接过衣服,却垂着头不敢看她的眼睛。心中有一股不安在涌动。母亲怎么知道我没睡?可能她这一整夜都没睡吧。她似乎已经猜到了我的不安与迷茫。我的幼稚的痛苦双倍地加压于母亲身上,自己却全然不知。我感到喉头哽咽,便佯装咳了几下。“妈,你去睡吧,别管我。”心中却盈盈的盛满了歉疚。

母亲静静的看着我。我知道她是在等我告诉她一些事情,譬如考试的事。我

[1] [2] 下一页

篇2:三点作文

人生就像流星雨,短暂而快乐。我仰望天空,喃喃自语。

一、在路上

鲁迅伯伯说: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

我相信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踏上这条路。

我相信上帝赐我这双眼睛,是为了让我看清路上的每一张笑脸;赐我这鼻子,是为了让我嗅到空气中清新的水分子和淡淡妩媚的花香;赐我这双耳朵,是为了让我听见世间的天籁,动人的旋律;赐我这张嘴,是为了让我对每一个路人,或陌生或熟悉,露出真挚的`笑容,灿烂可爱;赐我这双手,是为了让我拥抱每一个爱我和我爱的人,捉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赐我这双脚,是为了让我在路上尽情地奔跑,任风把我的小花碎裙扯成一朵美丽的花儿,带着花一般的年华,奔向幸福的远方。

最后,我还要感谢上帝赐予我人类最原始的感觉――快乐。我可以快乐地笑,把上帝的礼物联合起来,我的笑声更大了。

二、在学校

看着78分的物理试卷我快乐,因为我这次不差下次可以再努力;

上完数学课我快乐,因为我认真听了40分钟还有10分钟可以休息;

读完一本名着我快乐,因为我看见的在向我招手;

与外教老师进行一场精彩的谈话我快乐,因为我的ABC肯定进步了不少;

问完化学老师氧化还原反应我快乐,因为我又认识了几个有化学意思的英文字母;

刚测验完历史我快乐,因为我努力过可以大声宣布:我爱历史所以历史爱我。

我想我现在是快乐的。

我想我想我两年之后是快乐的。因为我要到那个春有小花夏有绿荫秋有红叶冬有白絮的地方。所以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三、在家中

重阅一封信,重新拿起重新放下,重新感动重新落泪;听一首歌儿,跟着旋律低声哼唱,尽管别人不懂我唱什么;翻找一张照片,慢慢地数着里面的一景一人直到视线模糊;回忆一段时光,想念一个人,你、他、还有她和它;对爸妈说爱你,真的,我真的爱你!

篇3:三点做法改变学生作文空洞

一是着重真事真情,注重真情流露。习作中的生搬硬套、空洞无物大多源自固有例文的束缚。学生习作起步从模仿开始,久之,例文成了思维中的范本,作文能力差的学生难以在例文中取其精髓,只有生搬硬套。面对作文题目,众多学生就题目论题目,就例文叙事件,故而作文难有特色,亦难有真情,自然思想空洞。每次习作,我都要求学生先敞开心扉,依题谈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感人的或触及自己心灵的事件,以事件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随后鼓励学生将真情与实感一定要写进作文中去。

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教学时,我抓住了本单元的主题:“身边感动的故事”中的“感动”一词,让学生先想开去、说开去,通过先挖掘出学生内心的真事真情,再带着这份感动去写,学生写的很是感人,很有水平。

在说的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身边有让你非常感动的事情吗?是什么人让你这么感动?最让你感动的是那些情节?”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诸如这样让人为之触动的事件随之出现:我有非常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我的英语老师在下雨天放学时把自己唯一的一把伞给了我,他自己在雨中淋着。他说我路途远,不打伞回去会感冒的。英语老师比我爸妈都关心我,我真想叫他一声爸爸!

在学生发言之后,我早就发现了他们的表情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马上叫他们提起笔给自己的文章命个题目写开去。结合指导,像“我真想叫他一声 爸爸”、“吝 啬鬼奶奶 ”、“爸爸原来那么爱我”等一系列有新意、有思想的作文随之出现,孩子们后来还告诉我,这次作文写得很过瘾,写出了自己心里一直憋了很久的话,效果自然很好。

将习作的主体全部变成了习作者本人,自不必受其它因素的限制。畅谈自己,自不会言之无物。

二是长效积累经典,确保素材充盈。古人识文作文,先熟诵成吟,而后挖掘使用,妙句妙篇随即泉涌。不难看出,素材的积累对于语文的重要性。心中无物,难以成像。作文是一个从字、词、句、段、篇逐渐积累成型的载体,必须达到量的积累。要言之有物,必先心中有“材”。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注意背诵量的积累,从好词、好句、好段到好篇。

以词语为例,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词语积累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样的作文课堂:我私下叫部分同学把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词语提前查找积累在一张纸上。到了作文课上,要求同学们都观察自己的同桌,结合同桌的情况,写一小段关于同桌外貌和神态的短文。观察完后开写了,我又暗示那些早做过积累的同学找出与同桌特征相符的词语列在一边,然后尝试把能用到的词语用进去。两类同学的最终结果实在是大相径庭。没做积累的同学开始冥思苦想,而做过积累的同学迅速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段落。

———我的同桌是个高个,浓眉大眼,两眼炯炯有神,脸上皮肤白皙,真是个英俊潇洒的小帅哥。他上课的时候总是专心致志,做事从来一丝不苟,所以他学习成绩总是很好,同学们都敬佩他。

这些短文当我拿出来读的时候,许多同学笑了,更多的同学却羞愧地地下了头,从此以后他们对背诵也很上心。其实,只要心中积累量到达,习作起来就不会空洞也不会感到作文很困难。如果每期学生能背诵经典篇目十篇以上,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强化细节训练,获得刻画技巧。作文是技能的载体,所以技巧与能力的训练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提倡重点与详略,许多学生不知如何才能写详,也就是细节描写刻画能力欠缺的问题。若细节刻画能力强,自不会空话连篇。

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细节描写的点拨与训练。如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物描写”一组就是典型例子。王熙凤的外貌刻画、嘎子的动作描写等,这些惟妙惟肖的例子,需要在语文课中去仔细品味、背诵。在作文课上,我先叫学生翻开语文课本,将这些细节刻画的经典段落认真地再复习回顾,然后依照这些经典例子,将自己身边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描摹,强化训练。

篇4:高中作文“三点一线”训练探索

一、写随笔,解决敢于动笔写的问题

要想让学生敢写,进行随笔式的宽松写作就是解决动笔问题的好办法。每天花十多分钟的时间,写一段很随意的文字,逐步形成写作习惯,培养起兴趣。敢动笔了,接着要考虑的是写什么。一切身边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看一次电影或电视,读一本有趣的书;有趣的事、难忘的事;生活中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等等;一切皆可入文。每次写随笔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能写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很快就找到了许多可写的话题。有了材料,我就告诉大家文体不限,就同一话题,可以夹叙夹议,也可立论、驳论。这样,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动笔写起来,畏惧作文的心理打破了,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鲁迅先生曾说过,要“留心每种事情,多看看”。这里的“留心”“多看看”就是留心和研究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独特的东西,感悟独特的思想。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小小树叶船”的文章:假日里,我和友人去郊游,我们被树林中汩汩奔流的溪水吸引住了,一个个欢呼雀跃。我童心大发,摘几片树叶做成一只玲珑剔透的小船,放进水中。它顺流而下,越过了几个陡坡,绕过了许多弯缺口,在一片水势较缓的地方,它停了下来,绕着一块突出的石头旋转着、徘徊着,久久不肯离去。我以为它要搁浅了、停滞了,可它终于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扯着它的小帆向前冲去。小船碧绿的身影在我的视野里渐渐消失,我还望着远去的水流,默默地为它祈祷,愿它能到达希望的彼岸。

我猛然领悟到了这小小树叶船的启示:不迷恋于一时的成功而在原地徘徊。是的,完成一个阶段的历程,距离应当到达的胜利……。我将这篇文章在班上宣读之后,同学们欣喜异常,流露出一种茅塞顿开之情。每天十多分钟写一段话,所写的内容尽管有限,但持之以恒,可使学生完成一个敢写—有写—能写的过程,也为作文积累起了丰富的材料。

二、写大作文,解决作文文体的问题

不同文体有不同文体的格。要在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格的基础上,再从拟题、章法、语体三方面进行格的强化训练:

1.因文设题,解题。标题因文而异。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过这一“眼睛”,我们要能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议论文标题大多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用逻辑思维。诚如是,标题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所谓因文解题:就是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记叙文重“记”,议论文重“议”,说明文重“说”。

2.因文变法。章法是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就是组织安排结构层次的法则。不同的文体表达主题的方法不一样,采用的章法自然也不一样。议论文要求以立论鲜明,论证严密;记叙文要求以构思新颖,剪裁精当;说明文则要求层次分明,条分缕析。正因为文体决定章法,所以通过章法训练,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可提高学生因文变法的能力。

3.因文用语。语体因文体而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求用语鲜明精当,力透纸背;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求用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求用语准确简明,语序分明。语体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变换语体,使语言表达切合文体要求。这种训练的重点是抓好两个环节:①使遣词造句切合文体,适合环境。②如何根据文体选用表达方式。

三、写小作文,着眼实实在在的身边小事

对每周一作的小作文,我提出了以下要求:

1.着眼于现实,写身边的事。很多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简单,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去一样能出彩。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材料而言,实在是极平凡的,然而鲁迅却从这件“小事”上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写出了不朽的名篇。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说,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同样可以发现闪光点。

2.用真情,讲实话。文贵有“情”,这情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有一位寄宿生在作文中记叙了这一件事:一个星期天学校放假,由于家中有事,当天没有返校。星期一早上,父亲一大早起床,冒着蒙蒙细雨骑车十多公里将他准时送到学校,然后父亲还要赶回去上班。在父亲将匆匆离去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雨天路滑,小心点……他将这篇作文在班上宣读时,许多同学眼中噙着泪花。真情实话最动人肺腑,充满真情实话的文章不但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

3.学会以小见大的手法。辅导学生作文,特别是小作文不能忽视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中见大,从平凡中发掘不平凡。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同学列举班上的一些小事。同学们的发言也很踊跃。有同学说:自行车管理员工作负责,使班上的自行车管理在校评比中名列前茅;有同学说:自习课总有几个人讲话声音太大,影响他人;有同学说:乱抛纸屑的现象在班上时有发生……而对这些事情,我让学生考虑,透过这些事情的表面,想想实质,由此就引出了雷锋精神,乐于助人,个人有与集体,责任心,荣誉感等等。

随笔、大作文、小作文三点一线,用随军笔积累材料,靠大作文定格,小作文促升华,三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实践证明,这一思路对培养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增强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有显著的效果。

篇5:高中作文练笔三点一线

作文练笔三点一线

所谓三点一线,就是把高中作文练习分成随笔、大作文和小作文三个板块,各块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练习,然后按步骤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随笔 立足写

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必须让他们敢写,要想让学生敢写,首先要解放思想,进行一种不打分的宽松的练习。随笔就是这种练习的最好方法。每天花上十多分钟的时间,写一段不拘一格的文字,实在写不出可以抄一段自己欣赏的文字,让他们每天的这一练形成一种习惯,培养起一种兴趣,这样能使学生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思想问题解决了,接着要考虑的是写什么。一切身边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叙述的对象。看一次电影或电视,读一本有趣的书,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买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事、难忘的事、有感触的事„„生活中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父母的唠叨„„留心自己身边人的举动、描摹他人的各自个性等等,一切的一切皆可入文。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次带学生去工厂社会实践,回校后我让同学以“路途见闻”为题用十分钟写一篇随笔,检查时我发觉好多同学写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一同学写道:听说西门大街要改造,今天走在这街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是早知要如此,当初为何不一步到位;二是扩建后的大街不知美丽到何种程度;三是如此大的工程,涉及这么广的范围,会出现什么麻烦„„信手写来头头是道。一同学写道: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空调,走在路上,碰上呼呼作响的空调机,脚步不由加快了一点,心里不由想道:装空调者有没有考虑,这做法是凉了小家,热了大家„„由此可见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身边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习作材料。

常听一些学生说:有些事情我也曾见过,听说过,甚至亲身经历过,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认真的观察和仔细的研究。鲁迅先生说,要“留心每种事情,多看看”。这里的“留心”、“多看看”就是留心和研究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小小竹叶船”的文章:

假日里,我和友人去郊游,我们被山涧中汩汩奔流的泉水吸引住了,一个个欢呼雀跃。我童心大发,摘几片竹叶做成一只玲珑剔透的小船,放进水中。它顺流而下,越过了几个陡坡,绕过了许多弯口,但在一片水势较缓的地方,它停了下来,绕着一块突出的石头旋转着、徘徊着,久久不肯离去。我以为它要搁浅了、停滞了,可是它终于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扯着它的小帆向前冲去。它又停留了好几个地方,但每次都和第一次一样,抛开了它的眷恋,继续向前航行。小船碧绿的身影在我的视野里渐渐消失,我还望着远去的水流,默默地为它祈祷,愿它能到达应当到达的彼岸。

悦考网

我猛然领悟了这小小竹叶船的启示:不迷恋于一时的成功而在原地徘徊。是的,完成一个阶段的历程,距离应当到达的胜利--彼岸也许还很远很远,我们必须不懈地寻求,探路前行„„

我将这篇文章在班上宣读之后,同学们欣喜异常,流露出一种茅塞顿开之情。原来如此!每天十多分钟写一段话,所写的内容尽管有限,但持之以恒,可使学生完成一个敢写--有写--能写的过程,同时也为完整的作文积累起丰富的材料。大作文 讲究格

1994年高考作文答卷把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高考作文命题是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但不少学生竟然写成议论文,而且是标准的议论文。高考对平时的教学是一种权威性的检验,高考作文答卷的文体偏差表明:作文教学忽略了文体训练,导致学生文体意识模糊,各种文体写作的应变适应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多花功夫,进行各种文体格的训练。

不同文体有不同文体的格。议论文的基本格是起承转合;读后感的基本格是引议联结;记叙文的基本格是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说明文的基本格是抓特征,按次序。其他文体也都有各自的基本格,在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格的基础上,再从拟题、章法、语体三方面进行格的强化训练。

一、因文设题,解题

标题因文而异。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过这一“眼睛”,我们要能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这要做到因文设题。记叙文标题大多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用形象思维;议论文标题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用逻辑思维。诚如是,标题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

所谓因文解题:就是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记叙文重“记”,议论文重“议”,说明文重“说”。

拟题训练和解题训练,从格的角度讲可起到短、平、快的效果。

二、因文变法

章法是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就是组织安排结构层次的法则。不同的文体表达主题的方法不一样,它要求采用的章法自然也不一样。议论文要求以立论鲜明,论证严密的章法去突出中心;记叙文要求以构思新颖,剪裁精当的章法表现主题;而说明文则要求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的章法说明事物。正因为文体决定章法,所以通过章法训练,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可提高学生因文变法的能力。

三、因文用语

语体因文体而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求用语鲜明精当,力透纸背;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求用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求用语准确简明,语序分明。语体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变换语体,使语言表达切合文体要求。这种训练的重点是抓好两个环节:一是使遣词造句切合文体,适合环境,二是如何根据文体选用表达方式。拟题,章法,语体三路并进,文体这一格的训练就会落实到实处。

小作文 追求实

常听到语文老师发这样的感叹:高中生的作文不如初中生的作文有情,初中生的作文不如小学生的作文有趣。这感叹反映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高中生的作文存有一种假、大、空的现象。写议论文,列举的事例大多是名人轶事或伟大人物的言行,写记叙文往往想方设法去编大事件,写说明文极力追求事物的完美,这样作文让人看了的确不是滋味。针对这样的情况,对每周一作的小作文,我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着眼于现实,写身边的事

很多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去它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材料而言,实在是极平凡的,然而鲁迅却从这件“小事”上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写出了至今仍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不朽名篇。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说,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很多闪光点,这样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二、用真情,讲实话

文贵有“情”,这情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

有一位寄宿生在作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星期天学校放假,由于家中有事,当天没有返校。星期一早上,父亲一大早就起床,冒着蒙蒙细雨骑车十多公里将他准时送到学校,然后父亲还将赶回去上班。在父亲将匆匆离去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雨天路滑,小心点„„他将这篇作文在班上宣读时,许多同学眼中噙满泪花。

真情实话最动人肺腑,充满真情实话的文章不但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小作文中完全可以放手一写。

三、学会以小见大的手法

辅导学生作文,特别是小作文,不能忽视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中见大,从平凡中发掘不平凡。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同学列举班上的一些小事:好的、坏的一概不论,只管提来。对此同学们的发言很踊跃。有同学说:自行车管理员工作负责,每天如一日,使班上的自行车管理在校评比中名列前茅;有同学说:姚向东同学坚持自觉打扫教室,从不声张;有同学说:自习课总有几个人讲话声音太大,影响他人;有同学说:乱抛纸屑的现象在班上时有发生„„而对这些事情,我让学生考虑,透过这些事情的表面,想想实质,由此就引出了雷锋精神,乐于助人,个人与集体,责任心,集体荣誉感等等。所以说凡事三思,收益匪浅,小中见大就会更上一层楼。

随笔、大作文、小作文三点一线,用随笔积累材料,靠大作文定格,小作文促升华,三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实践证明,这一思路对培养同学们的习作兴趣,增强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有显著的效果。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为此我将高中三年作为时间上的点线,分段实施。第一年重在打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随笔要求只是去写,先动起笔来。大作文先弄懂各类文体的格式要求和规范。小作文学会观察和综合。第二年重在养成习惯:对随笔要求在写了的基础上要尽量写好,趋向言之成文。大作文则要求根据格式要求写像,不走样。小作文则是讲究自然。第三年开始寻求突破:随笔要写精,大作文要规范通畅,小作文有创新。

当然作文的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作文批改中恰当地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也可以起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作用。两个循坏的实践表明,三点一线,循序渐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6:人生的三点作文900字

人,人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词语,却又一致般的意味深长。有人说“人生是分享”,也有人说“人生中必须要有一个善良的心灵”。而那个善变的人生,不止由物质形成……

1、《人生外貌——第一印象》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美貌是一层面纱,它常常用来遮掩许多缺点。”。在这个越来越注重外貌的社会,你再也无法用那些所谓的心灵美来说事。虽然善良也很重要,但人们第一眼看的永远是外貌。

我们不说大事,先从小事说起。

那天,我随我姐姐去她的单位。也是那次,我第一次看见姐姐这么努力的化妆,又涂口红又盖粉底,还问我漂不漂亮。我比姐姐小十岁,应该说我不了解这些东西。可我每到重要场所就化妆,说出来你还别不信,我拍毕业照那次可偷涂了姐姐的粉底。现在姐姐一说啥基本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口气。

“你要记住,社会上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还怕我不懂,又补充了好几个例子,“没有第一印象,谁有时间了解你的内在。我们那公司,门口贴的那个员工照片多白多美啊,基本是化妆后又P图出来的。个个脸上都那样长痘,雀斑……”

从6年级开始,我就懂得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早熟吧。第一,我认识到了第一印象的重要——貌美。

2、《貌美后的.道德》

道德,不知包含着善良,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秀品质,数不胜数。

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善良开始说吧,毕竟那是当下社会最稀有的了。

生活中的善良,有许多的表现,这就是其中一种:

“不久前,河北省承德市公交车上一位小女孩给老太太让座,恰巧公交车急刹,老人不慎摔倒,小女孩上前搀扶时老太太却不起身:‘你给我让座,我就不可能摔倒!现在我摔坏了,你得负责。’最终女孩家长赔了200元了事。”

这就是不善良,真正摔倒是因为什么?人人心中皆知。第一个原因,你要是怕摔你别做公交车啊,好好呆在家里就不会摔倒,。第二个原因,即使你执意坐公交车,那么你凭什么以让座为借口。你老了,想出来玩,那可以。但,当我们说“孩子给老人让座”时,你是否就觉得天经地义了,那家子是欠你什么吗?没错,给老人让座是一个道德问题,但这不包括让老人以为是绝对的,这是道德问题,但绝不针对老人,绝不针对小孩!

相比于上个事例,这个事例难道不让人感动吗:

一个老人的西瓜车翻了,可以说是损失惨重。而那位老人却得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关怀。每人都去买几斤已经摔烂掉的西瓜,虽然不能吃,但也是一种不一般的善良,看着都甜不是吗?

都是老人,为什么相差如此之大,这就是社会普遍的道德问题。

3、《品质皆存的智慧》

当你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上面的两点时,那就要注意这点了。

人生不是童话,如果是上面的两点,那你最多就是言情小说中的傻白甜女主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的人生无法像小说中一般。

据调查,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社会上赚钱,普遍比三流大学赚的多3000元以上。这就是智商,你可以没有外貌,最多就是第一印象差一点,但,你不可以没有智商,不可以没有脑子。

这样吧,用“奔跑吧兄弟”中陈赫的口头禅来说“你是猪吗”,千万别瞧不起这一句话,因为那可能是你到社会后,第一句从主管口中蹦出来的言语。

名牌大学,为什么呢?为什么待遇会好那么多?第一,那是智商的初级表现。那些天天忙透了的总管没有时间让你慢吞吞地展现自己的实力,他们要的是实践与快。实践人人都会,那么快速的认识,就在简历上的大学一栏,所以,每个家长都最看重高考。

篇7:高中作文教学的三点体会

如何获得点数?

近年来,我对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一改过去全力教学生全面审题,正确立意,如何使中心明确,材料充实,如何使语言准确生动的传统做法,把重点转移到深入学生实际,教学生认真体验生活,疏通源头活水,扩充阅读面,加强形象积累,学会现象思维,充分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上来,初见成效,反应良好。三年来,我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有十几篇在市级或市以上刊物和竞赛中发表和获奖。

一、走出课本,疏通源头活水,深入学生实际,教学生认真体验生活。

现行语文教材是我们过去作文教学的基本依据,大多是鲁迅、老舍、冰心等名家的大作。毋庸质疑,用来进行作文教学当然有用,但它们的时代性强且有些语言让我们的学生难以接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文章写好,就须有活水源头。源头何在?不在课本名作中,那只是清源,而不是活水源头。真正的活水源头在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在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因此,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课本上的名家大作中走出去,深入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使作文之源头活水不断地流出。

学生目前的作文与其生活之源处于几乎断流的状况。这种状况的形成,我分析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分地依赖课本,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使学生成天地陷入其中,不堪重负,脱不开身;二是因为学生不认真体验生活。之所以过去同学

们写《我的爷爷》,都会把自己的爷爷写成鹤发银髯的老寿星,而且都会讲故事,其故事比爷爷的胡子还多呢!这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是因为不认真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表现。因此,我在作文之前,先把题目告诉学生,让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对写作对象及其有关的事物作观察、记录,然后在课堂上限时完成。实践证明,这样作文,学生有东西可写,而且思想明确,语言生动。

我作为指导者,常与学生一道观察,并了解他们的生活、感情等。不懂得学生的实际生活,就不知道学生写的是真是假是正是错,就失去指导者的资格,否则又会走到老路上去。照本宣科,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我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写同题作文。为此每个学期我都写了不少作文。这些作文我并不摆先生的架子,而是有意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素质水平。我把我的作文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甚至有意识地选择性地模仿。

二、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取得间接经验,积累形象。疏通了源头,还不能写好作文。因为命题者并不完全依据某个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命题,而必然会涉及学生现实生活以外的很多方面,而这些方面靠学生自己的直接经验是无法涵盖的。长江奔腾万里,波澜壮阔,是因为它不仅有天下第一的青藏高原为源头,而且还因为它是千支溪流的汇集。写作也是这个道理,过去有些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有的简

直是畸形。如有的数学可以考满分,而作文却错字错句连篇,惨不忍睹;有的连广东省会在哪里却不知道。因此必须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汇集知识,积累形象。否则就会使已经疏通了的源头活水因流程太长而断流。

我指导学生阅读,既要求学生既要读也要看。读书读报,看电影看电视,有条件的还可以上因特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增加新知识,积累新形象.坚持课内外结合以课外为主;古今中外,以中以今为主;概念形象相结合的以形象为主,一般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以个别为主,文科差的多看文史,理科差的多看科普。还根据学生的特别爱好来指导,我班有一个同学喜欢诗歌,我就指导他看诗词,他现在不仅散文写得好,还会写诗填词,这恐怕在中学生中少有。这样的指导,源头有活水,又能汇集各种知识,就不会腹内枯竭,而会文思泉涌,下笔通神。

三、教学生正确处理思维与表达的关系,发挥思维定势的作用。

过去我对表达内部的关系处理抓得比较多,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我有关思维科学的书籍,发现专抓如记叙中的抒情,议论中的叙述等表达内部关系的处理是个失着,明白了表达与思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于作文的全过程,表达是思维的外在形式,其实质是思维问题。叙述、描写、抒情、说明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依托的,议论是以抽象思维为依托的,要想写好,首先要想好,于是,我在作文教学中重点处理好思维与表达的关系,特别重视形象思维在作文中的运

用,因为形象思维目前在学生中是个弱点。

关系明确后,我就着手抓训练。比如描写时,就试着把形象思维的分解组合与联想同修辞方法结合起来,当学生需要描写某一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就指导学生从记忆中分解出与陌生事物具有相似性的具体形象(表象)来,然后选择一个理想的同陌生事物用比喻词联结起来就成了比

喻......依类指导,用不着上什么思维课,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篇8:搞好作文教学的三点尝试

没有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没有认真仔细的观察, 就发现不了生活的真谛。所以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如果离开了生活, 离开了观察思考, 离开了表达训练, 学生要想把文章内容写得充实且具体, 那简直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 我们不但要积极鼓励学生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而且还要教给他们观察和思考的方法。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观察仔细、思考认真的良好习惯。身边的人, 身边的事, 身边的景和物, 都是我们在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写作素材, 只要我们对其中的某一人或事、或景、或物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 再加以认真思考和切实地理解, 就能够准确地用文字的形式反映它。而学生常常觉得一上作文课, 就头疼, 就觉得头脑里空空的, 无东西可写的“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写什么”就能够迎刃而解。

我们不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同时, 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学生写观察日记, 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及时记下生活的“一刹那”, 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加以理解和思考并用日记的形式储存和积累起来。在写观察日记时, 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将单元作文教学要求与之紧密地结合起来, 并把阶段日记训练内容的大致范围来一个划定, 譬如, 写人的课文单元, 就必须要求能够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一个细致的观察, 并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关于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 把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地写在自己的观察日记片断里。再如写景的课文, 就要求学生将我们平时在课文教学中所讲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或浓妆, 或淡抹, 或运用比喻, 或运用拟人;描写的顺序, 或时间, 或空间, 或由整体到部分, 或由部分到整体, 形象生动、层次分明地描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这样写日记, 学生的压力较小, 负担较轻, 进步也较快。

通过初中三年的有意识培养, 学生也就自然形成了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 并及时写出观察日记的好习惯了。这样学生由于以日记的形式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所在在写作文时, 就不会感到头疼了。只要把自己日记中的现成材料信手拈来, 加以提炼, 放到作文里, 再加以润色, 这样的作文还何愁不具体、不真实、不生动、不形象?还何愁不能避免内容泛泛、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何愁不能让自己的真情实感得以自然地流露?

二、凭借拐杖走路, 作文仿中求新

语言大师吕叔湘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 跟游泳, 打乒乓球一样。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正确, 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模仿, 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由模仿到感悟, 由感悟到创造, 这是技能由初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作文也一样, 必须走“仿写”的必由之路。

如果我们的作文训练缺失了仿写的环节, 那就违反了作文技能形成的自然规律。例如, 幼儿在张口发音时, 就有口型的模仿、声音的模仿。熟练的一句话, 从张口发音到说, 他们的长进只能是逐渐的, 而且是反复实践才得以成功的。这也正印证了语言大师吕老的观点。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仿写很是反感, 甚至有的教师对此做法深恶痛绝, 认为他们的做法纯粹是抄袭, 是剽窃, 这样的做法就如同小偷偷东西, 太不光明正大, 试想一下, 我们古代的文学大家, 哪一位不是像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他们笔下的东西无一不是来自于“读破”的“万卷书”中。这样, 你做教师的就鄙视他们么?反正我是十分敬仰他们的。其实, 仿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动笔的时候, 在各个方面被规范的语言加以熏陶, 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现代科技技巧, 这根本就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能让学生在仿写中通过咀嚼消化, 吸取营养, 来个突破, 求点创新, 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要力求让学生多读多写, 读写结合, 并辅之以范文引路, 补上“技能形成”的这一课, 对学生写作的提高定会大有裨益。

三、历练真情实感, 呼唤绿色作文

有人说, 中学生目前的作文环境就是一个“灰色”的大染缸, 中学生从小到大就置身在这个“灰色”的大染缸中, 这个“灰色”的大染缸长期的压抑并扼杀了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因而, 他们在作文中表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乃至无病呻吟;即使偶尔有一点点惊叹、沮丧、战栗的情感因素, 能在作文的过程中生成并从心底泛开, 也只能算作文中“另类”。这样原本是充满无限生机的作文主体, 结果只能是毫无情感、呆滞僵化, 只能是苍白无力的“假”“大”“空”。

其实学生们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而要想把这丰富的情感开掘、升华到作文中,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要颇费一番心思的。首先, 应该启迪学生多关注一下身边纷繁的事物, 多聆听一下时代竞跑的脚步, 多感悟一下缤纷多彩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在生活中孕育, 并让自己的个性和灵性在现实的生活中得以充分释放, 让自己的感情生活化。其次, 鼓励学生多写情感日记, 在自己的日记中对社会的那些是和非、曲和直, 真、善、美与假、丑、恶, 进行一番褒扬和鞭挞, 让自己的思维理性化。再次, 可以创设一些情景作文, 让学生共同阅读, 集体评议, 然后再在教师的激发和唤醒中, 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进而启开学生情感的大门。必须让学生多写勤思, 在写作中历练、升华自己的情感。因为只有通过写作, 才能促进学生对生活产生进一步的深思、体察和认识;才能将自己的情感由浅层次、低层次上升为深层次、高层次;才能让富有灵性的欢歌流淌在自己的笔端;才能让有灵魂的生命“自我”在作文中站起;哪怕是没有生命毫无情感的山水草木, 也会在自己富有情感的笔下, 变得颇具活力, 生机盎然。

篇9:小学作文教学的三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作文;体会

写作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要想让小学生学会写,须先教会观察生活、感悟课文、体验生活、心有所感、发而为文,方能言而有物,写出真情,即所谓的“实践——说话——写作”三部曲。从教25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作文课指导的功夫,在千朝百日的启发诱导中,在儿童心智情感的培养导引中。古人说:“功夫在诗外”,我来借用一下:功夫在平时。

一、开发课文“说”点,感悟生活真谛

课堂教学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材则是借以开启心智、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切入点。现行的小学教材选材广泛丰富,可开发的地方很多,如何敏锐地发现、准确地把握、灵活地启发是检验一个教师语文教学功力深浅的重要尺度。我们应让学生由被动、静态的学习转变到主动、动态的学习中来,发挥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让学生想得新颖、议得具体、说得活泼,为写作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想”、“议”、“说”的训练,我是从一、二年级着手的。一年级的《雪孩子》一文关于“雪孩子什么时候还会回来”,“再来时,山、湖、路、屋的风景怎样”的讨论;《小松鼠找花生》一文关于“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与桃、梨、李、杏、枣等果树比,花生喜欢把果实藏在地下,小松鼠会有什么感想呢”的议论;都激起了孩子们的美妙想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二年级《草船借箭》一课时,让学生讨论“哪些内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一问题,学生找出了二十多处能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描写,并说明了理由。又要求学生用这些描写方法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思路活了,故事会上才会奇思妙语,兴味盎然。

学生学会了讨论,学会善于表达自己和吸取别人的意见,慢慢养成了凡事问个为什么,遇事喜欢探究其中的奥秘,讨论起来各抒己见。会想、会议、会说了,然后把各自的见解写下来,居然成了一篇好文章。学生体会到,只要会说,说得具体,就不愁写不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了,我班今年又有六个同学作文竞赛获得了全镇较好名次。

利用和开发课文中的知识,作为说和写的训练点,还表现在写作教学涉及的文化传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上。小学语文教材可说是一座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宝库,内容丰富,稍加点拨、时做回顾,教起来便会左右逢源,皆备于手。

二、开展语文活动,改进写作训练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把作文课改为作文活动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我将集中、单调的作文课分解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发写作之源,实行开放性命题,诱发表达欲和创造欲。同时,将一人一本作文改为一组一本周刊,用自己印制的活页作文纸代替作文本,将作文课与文学社融在一起。习作一完成,小组同学就各显其能,“出版”自己的刊物,并随时交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传阅、修改、欣赏、评论,共同劳动、共同享受,改变了过去只有作文课才讲作文,其它时间不闻不问的老做法。

课余时间,我还组织全班同学办墙刊、出黑板报、办书画展、开故事会、诗朗诵、课前三分钟演讲,节庆日的文艺节目也由老师指导学生自编自演,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语文活动课,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合作活动的能力,又激发了语文学习兴趣。从讲故事到编故事,从怕写作到爱写作,大量的语文实践陶冶了情操,开拓了眼界,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空前大增,玩中学、乐中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点拔指导时常有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之感,教之乐也在其中了。

三、师生共同批改,搞活一池春水

过去作文一般都是老师批改,谁不精批细改,谁似乎就大逆不道。一大堆作文本放在办公桌上,花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到下一次写作文的时候,好不容易批改完发下去,认真看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学生写作文,老师改,各做各的一份事。不少学生这一篇指出的毛病,下一篇照样重犯,是“药”疗效不佳,还是“病”抗药性过强,还是把“药”扔掉根本未服?

针对这种现象,我进行了调查和反思。筛选出的治病方剂是:学生自己动手,互批互改。原因之一: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青年人的共同特点,当今社会文明的熏陶,传播媒介的催化,青少年成熟期普遍提前,小学生凡事也总想说出个道理来,让他们学为人师,给别人改作文,个个都认真踊跃,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原因之二: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过去一学期进行一两次修改训练,难以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现在修改训练经常化,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到实践中去识别良莠,增长见识,从修改中悟出作文的真谛。原因之三:将老师从批改作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增进师生的情谊。每次作文老师只批改一部分,减轻了负担,能放开手脚进行教研活动。师生共同批阅,平等相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亲密无间。

改进作文教学后,训练的次数明显增多,每人每月一般写三至四篇。这些习作在共同修改、广泛传阅的基础上,综合师生意见,选出部分“名篇”,再经过老师加工润色,汇编成《优秀作文选》。这些文章出自同学之手,心相近,气相通,味相投,无形中激起了“见贤思齐”的欲望。谁的作品选上了,谁心中就有一种创作的快感,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与之相比。而没有入选的同学,在羡慕的同时,也暗下决心,加大投入,力争下次“中奖”,激起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过去那种应付作业的消极心理被表现自我的精品意识所代替。全班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篇10:考研英语小作文三点高分策略

小作文在考研英语的试卷中占据了10%的比例,相对于大作文,小作文比较格式化、比较套路化,相对而言,在这部分广大考生更容易得分。那么如何在这部分取得高分呢?专家们提示广大的考生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格式、语言点的分布等。

称呼:如果写给不认识的`人:Dear Sir or Madam, To Whom It May Concern. 写给认识或熟悉的人:性别+姓:Dear Mr. Wang, 性别+职务:Dear Mr./Ms. President.职务+姓名:Dear President Wang.

正文:考研应用文一般有三点提纲,即三个内容要点。所以,提醒20的考生应该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写成三句,每句表达一个提纲要点,顺序不能打乱,做到文字清晰,简明准确。书信作文一般由7-8句构成,使用3-5个从句,首尾两段可以套用一些固定句型。

落款:落款包括结束语和署名两个部分,结束语言是表示礼节的套语,写在正文下面两三行处的右侧,从中间写起,第一个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末尾用逗号。一般用“Yours sincerely”, 根据考研大纲,署名一致为Li Ming, 注意千万不能写自己的真实姓名。还有,考研书信类不要求写日期。

最后,希望年的考生一定要注意看清题目,不要急于动笔,先认真整理思路,列个提纲,以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慌乱!

附:小作文高分作文(推荐信)

Dear Sir,

I am writing to share one of my favorite films whose name is Forest Gump, with you. The film, personally thinking, does good to both your study and life.

There prove to be 3 major reasons behind my recommendation, first and foremost, the beautiful language in this original English movie is likely to be conducive to your English study regarding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More importantly, the profound cultural elements implied in it will help you obtai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foreign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t will tremendously enrich your daily life.

It is my hope that you will see this movie and recommend it to your friends.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early reply.

Yours sincerely,

Li Ming

上一篇:丽水概况导游词下一篇: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服务换届选举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