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规定

2024-05-17

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规定(通用6篇)

篇1: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规定

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规定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60号

《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规定》已经2011年10月10日市政府第13届15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万庆良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育人的作用,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地方志工作是指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以及相关地情文献等工作。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地方志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以及工作考核内容。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拟订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制定地方志工作制度和业务规范;

(三)组织、指导、检查、督促、考核地方志工作;

(四)组织编纂和审查验收地方志书,组织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和相关地情文献;

(五)组织地情调查研究,搜集、整理、保存地方志和地情文献,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

(六)培训地方志编纂人员;

(七)开展地方志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

(八)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本市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中直、省直驻穗机构,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规划和任务,明确本单位地方志编纂机构和人员,参与地方志编纂,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按照规定的期限和质量标准完成任务。

第七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向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征集有关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办理。

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向社会公众征集资料,可以给予适当报酬。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资料。

第八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确定地方志资料年报承报单位,并根据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需要进行调整。

纳入地方志资料年报承报单位的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中直、省直驻穗机构,应当按照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规定,向市或者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报送地方志资料年报。

地方志资料年报承报单位应当按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要求,向相关单位和个人征集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

第九条 地方志资料年报承报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开展地方志资料年报编写工作,于每年9月底前完成上地方志资料年报编写任务,并报市或者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验收。

地方志资料年报承报单位提供的地方志资料年报,应当包括主体资料、大事记资料、人物资料、专题资料、图片资料和附录资料等,资料内容应当客观真实、全面系统。

第十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实行专、兼职人员相结合。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每年应当组织开展地方志编纂业务和地方志资料年报业务培训。

第十一条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恪尽职守,客观公正,据事直书,忠于史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虚假记述。

第十二条 地方志工作遵循开门修志、修志成果全社会共享的原则,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地方志工作。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通过互联网、报刊等方式,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对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建议。

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有争议的重要事项的,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相关人士的意见,提出修改意见,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审定。

第十三条 地方志书的编纂从篇目设计、资料征集、编写总纂、审查验收和出版发行等环节实行质量监控。

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应当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

市、区、县级市地方综合年鉴应当逐年编纂,连续出版,公开发行。

第十四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相关人士对本级地方志稿进行评议。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将地方志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组织召开评议会。未经全稿评议的地方志稿不得提交审定。

第十五条 地方志编纂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保密工作部门的有关规定;涉及军事内容的,还应当遵守中央军委关于军事志编纂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对地方志书进行审查验收,应当组织有关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并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对专家的意见应当记录在案,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以市、区、县级市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经初审、复审和终审验收后,方可公开出版。

以区、县级市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初审、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复审、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地方志书审查验收机构组织终审。

以市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按省有关规定组织审查验收。

第十八条 编纂以街、镇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应当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主持,并接受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街、镇地方志书经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后,方可公开出版;街、镇综合年鉴经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批准,方可公开出版。

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在地社区志、村志编纂的业务指导,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第十九条 以区、县级市行政区域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在出版后3个月内,应当向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并报送出版物及其电子文本。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可以编纂各自的志书、综合年鉴,编纂过程中应当按照隶属关系或者注册登记关系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在出版后3个月内,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并报送出版物及其电子文本。

以街、镇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在出版后3个月内,应当向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并报送出版物及其电子文本。

村志、社区志在出版后3个月内,应当向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报送出版物及其电子文本。

第二十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方志馆(室),收藏地方志和地情文献,向社会免费开放。

第二十一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化发展规划,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地情信息库和地情网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利用上述信息库、网站查阅、摘抄地方志。

第二十二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向地方志馆(室)捐赠或者提供地方志和地情文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向其颁发入藏证书,对有突出贡献者,由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

第二十三条 承担地方志工作任务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督促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理:

(一)拒绝承担或者无故拖延地方志编纂任务、地方志资料年报报送任务的;

(二)拒绝向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并报送出版物及其电子文本的;

(三)故意提供虚假地方志资料的。

第二十四条 个人故意提供虚假地方志资料的,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收回其报酬;涉嫌诈骗,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故意在地方志编纂中加入虚假资料的;

(二)故意损毁地方志资料的;

(三)故意将征集到的地方志资料和编写的地方志文稿据为己有的;

(四)擅自将地方志稿作为个人著作发表的;

(五)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或者地方综合年鉴经批准后,擅自删增和篡改其内容的;

(六)未按照规定对地方志书进行审查验收,未履行相关指导和监督职责的。

第二十六条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明示或者暗示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虚假记述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出版后,存在违反宪法、法律、法规规定内容的,由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监督检查。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发现违法编纂、出版地方志行为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篇2: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规定

为贯彻执行南京军区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联合下发的《南京战区人防工作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1994〕联字第1号)规定,以及江苏省人防办公室、财政厅、物价局《江苏省地方人防建设资金雉规定》(苏防办字〔94〕第155号),经市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徐州市地方人防建设资金筹集规定。

一、人防建设资金筹集范围

根据国家关于人防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单位及个体工商户共同负担的规定,我市市区(含规划区、开发区)及省级人防重点城市邳州市、新沂市(规划区范围内)地方人防建设资金包括:

1、地方财政安排的人防建设经费,指列入市财政预算,由市财政部门拨给同级人防办公室用于人防建设的经费。

2、企业(含中央、省内外驻徐企业)缴纳的人防建设资金,指按国务院规定应由企业承担的人防建设资金。

企业包括:(1)国有企业;(2)集体企业;(3)三资企业;(4)股份制企业;(5)私营企业;(6)部队兴办的企业。

3、实行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缴纳的人防建设资金。

4、个体工商户应的人防建设资金。

5、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经费,指按规定应建而未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单位应向人防办公室缴纳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由市人防办公室用于统一修建防空地下室。

中央、省、市和外省市驻徐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驻军、座落在市区范围内的铜山县机关和所属企事业单位及外资、合资、独资项目均执行上述规定。

6、人防平战结合收入,批国家规定的工程使用费收入,下属单位上交收入和有偿服务收入。

二、人防建设资金筹集标准

1、市(含县级市)财政应按国家要求,在地方年财政预算中适当安排人防建设经费,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防建设需要再相应增加。

2、徐州市区企业和实行自收自支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人防建设资金按上年末职工在册人数每人每年3元。邳州市、新沂市每人每年缴纳12元。列入各单位的生产成本或经营费用。

3、个体工商户每户每年缴纳60元。

4、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缴纳的易地建设费。按规定应建“满堂红”防空地下室而未建的单位,按“满堂红”面积,徐州市每平方米2400元。邳州市、新沂市每平方米20元。

其他民用建筑按地面建筑总面积,徐州市每平方米24元,邳州市、新沂市每平方米20元。

三、人防建设资金筹集办法

1、市(含县级市)财政每年安排的人防建设经费,列入当年预算,核拨同级人防办公室。

2、企业、实行自收自支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缴纳的人防建设资金,由人防办公室委托征收部门按各单位上年末职工在册人数开出委托收款(劳务)凭证,实行划拨。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的人防建设资金,由人防办公室委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征收。

3、按规定应建而未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单位,在领取规划建设许可证前,必须向人防办公室足额交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经人防办公室签证后,由规划部门核发规划建设许可证。凡不按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或缴纳易地建设费的,规划部门不得发给规划建设许可证。

4、人防平战结合收入由人防办公室负责收取,收取标准执行省有关规定。

四、加强人防建设资金管理

1、市(含县级市)人防办公室是人防经费的主管部门,上述各项人防经费由人防办统一收取。筹集的人

防建设资金,由人防办公室按国家规定实行预算管理,各项开支统一列入年度财务计划,经市(含县级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和上级人防部门审批后实施。各级人防办公室要坚持专款专用,并对经费使用效果负责。

2、人防工程使用费是人防战备建设的专项资金,免缴各种税金。

3、人防建设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各代收单位代收的人防建设资金,应按月转存财政专户列“人防建设资金”专存。人防建设所需经费亦通过财政专户统一支出。

4、人防建设资金,必须使用全省统一票据。各缴款单位必须主动、足额、按时上缴人防建设费。

5、邳州市、新沂市人防建设资金筹集工作,由该市人防办公室按上述规定执行。

贾汪区规划区范围内除市属企业仍归市人防办执收外,其余由贾汪区人防办公室按本规定征收。

6、按省有关部门规定,贾汪区人防办按年度筹集的人防建设资金总额(不含财政安排)为基数,缴徐州市人防办公室3%全部上缴省人防办公室统一安排使用。

7、过去筹集人防建设资金的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8、本规定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实行,由徐州市人防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3: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规定

关键词:地方立法,质量评价,定量标准,民主,科学

一、地方立法质量评价问题的提出

“法律的起草是指‘由有关机关、组织、人员将拟议提交有立法权的机关审议、表决的法的原型按一定的要求形诸于文字的活动’”[1]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制度下, 中央和地方均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宪法》和《立法法》明确授予地方权力机关及行政机关之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地方立法权, 使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在上位法的基础上, 根据不抵触的原则制定本地适用的法规和规章。在《立法法》修改之后, 除了原有的省和较大市拥有地方立法权之外, 全部设区的市也将在省级人大常委会的批准之后逐步获得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权的大面积扩张, 一方面使得地方更易于通过地方立法推动事业进步, 减少过去以规范性文件为主要管理手段的局面;另一方面则可能会造成各个地方立法质量参差不齐, 法制冲突现象加剧等问题。

目前, 无论是国家机关或者是学界, 对各地市的地方立法质量评价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 对地方立法质量的定量评价指标尚未完全建立。建议一套完善的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较为客观地对一个地方人大和政府的立法质量进行评价, 改进地方立法中出现的问题, 推进地方的法制事业, 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法治化水平。

总的看来, 关于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成果仍有待挖掘探索, 具有很好的科研探索空间, 尤其是在《立法法》获得修改之后, 设区的市将逐步获得立法权的背景下更显得如此。《立法法》规定, 地方人大的立法程序参照立法法的规定, 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确定, 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由国务院确定, 这意味着对地方立法质量的评价将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实现质量评价标准的固定化和定量化。而目前相关的科研成果不算丰厚, 难以指导评价体系的建立。再加上已有的研究以全国的地方立法为对象, 难免较为笼统, 应当结合广东实际制定一条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二、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一是为科学、客观、合理地评价地方立法质量提供一套完备的指标体系。改变过去对地方立法质量评价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的局面, 为地方立法质量的评估提供具体化、可操作、定量化的依据。无论是立法主体自身, 或者是上级机关, 普通百姓, 新闻媒体或者是学界对地方立法的监督和评价提供便利化的依据。

二是有利于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 防止立法利益的“部门化”倾向。正如某些学者提出, “立法与执法的分离是现代法治的基础。现代立法所要实现的是一种整体利益, 而不是某种局部或个别利益, 这就要求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应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便于地方立法主体根据标准, 扩大地方立法的民主参与, 在指标的指导下控制法规规章的起草主导权。

三是便于有权机关对地方立法机关立法质量的监督。地方政府制定规章属于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 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负有监督的宪法义务;即使是对于作为权力机关的地方人大来说,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立法活动同样具有监督管理的责任, 评价体系可以为上级机关和权力机关的监督提供依据。地方立法特别要强调法学专家学者对于地方立法的监督, 正如崔卓兰教授提出:“专家论证的论证主体比公众论证的选择性更强, 专业色彩更浓, 属于公众立法参与的特殊形式, 它是指‘由一些请来的专家对案件进行会诊、研讨, 形成专家意见, 然后郑重其事地交给立法者。’”[3]

四是丰富、完善地方立法学的理论。地方立法学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科的重要组成部门, 因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和《立法法》修改后设区市地方立法权的取得, 尤其凸显其重要意义, 已经成为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理论的重要发展极和热点前沿地带。对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丰富、完善地方立法学的理论。

三、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地方立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必须始终坚持以下思路和原则:

(一) 合法性评估

在法治社会, 法律是否“合法”, 构成了法治的核心要素之一。地方立法机关必须在上位法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立法, 否则所立之法“不合法”。改革开放以来, 以宪法为核心的我国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建成, 地方各级立法机关行使地方立法权时必须在权限、程序、内容等方面全面遵循这些规范地方立法的法律法规。在构建地方立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 我们也始终把各级立法机关在行使立法权时是否遵循这些准则作为评估核心内容。

(二) 总体绩效评估

科学立法的起点和归宿在于立法结果的科学性, 即制定出准确反映和体现所调控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和法律体系内在规律的法律文本。在地方立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 立法文本的科学性是基础。但是, 科学立法既要注重立法结果, 也要注重立法过程。地方立法质量评估也就不能只是对地方立法结果进行评估, 它应该是包括立法程序、立法公开等整个立法过程的全方位绩效评估。

(三) 分类评估

地方立法包括地方人大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依据《立法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地方人大立法 (包括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 和地方行政立法不仅在立法权限上有所不同, 而且立法程序上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地方人大立法而言, 民主立法是其重要原则, 民主立法既要求其内容体现人民性, 也要求其程序是民主的;对地方行政立法而言, 效率是其重要价值, 因此地方行政立法中应该是效率优先或者民主优先就被受争议。如地方人大立法, 其审议情况公开是民主立法的必然要求, 而对地方行政立法, 由于实行首长负责制, 其审议情况似乎没有那么严格。基于地方人大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如此众多的不同, 我们将地方立法质量评估体系分成地方人大立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地方行政立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两个子体系分别进行构建。

(四) 客观性原则

地方立法“绩效评估工作的价值毋庸置疑, 其实际意义体现在对组织运行效果的客观评价以及纠偏和指引未来工作上”。[4]而影响地方立法法治评估的客观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评估主体的立场、评估程序的设置是否排除不相关因素、评估者是否专业、评估资料的采集是否准确、指标体系是否客观等等都是影响地方立法质量评估的重要因素。而所有这些影响因素中, 指标体系的客观是最为基础的。因此, 在构建地方立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始终把握体系客观性这一要求。如, “有特色”是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 但是反映地方立法特色的情况千差万别, 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反映地方立法特色要求, 我们设计了地方立法的具体性的考核指标。一部法规、规章, 如何做到不重复上位法规定, 又符合合法性和可操作性要求, 无疑是具有地方特色的。

(五)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是指评估指标最终是可测量的、切实可行的, 而不是笼统的、主观的描述。[5]按照可操作性原则的要求, 我们在构建地方立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时, 时刻把握指标体系的每一个指标都应是可以实际测量或观察的, 以获得较为客观的结论。如地方人大常委会主导立法应该体现在地方立法全过程中, 但是从现实来看, 谁主导了立法起草, 谁就基本上主导了整个立法。而且地方人大常委会主导立法起草与地方人大常委会主导其他立法事项更具有测量或观察的客观可能性。又如立法起草公众与起草单位的互动方式是多样的, 网络、信件、电话等有可能。但在这方式中, 网络互动更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就选择了网络互动来反映。

笔者依据上述原则和思路, 建立了广东人大立法法治评估指标体系和广东政府立法法治评估指标体系两个地方立法法治评估指标体系。其中, 广东人大立法法治评估指标体系, 包括立法程序、立法结果、立法内容、立法公开、立法优化五个一级指标, 立法程序的制定与执行等十九个二级指标, 是否制定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程序规则 (或议事规则) 等三十九个三级指标;广东行政立法法治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立法程序、立法结果、立法内容、立法公开、立法优化五个一级指标, 规章制定工作计划等十九个二级指标, 是否有规章制定工作计划等三十四个三级指标。

四、地方立法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以广州市为例

笔者通过地方立法质量评价体系对广州市在2015年的立法工作进行评分, 分为以下两部分进行阐述。

(一) 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2015年度立法质量评价

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2015年度立法质量评价得分为92分, 其中A部分立法程序得分为27分, 得分率为90%;B部分立法结果得分为4分, 得分率为100%;C部分立法内容得分为33分, 得分率为94%;D部分立法公开得分为23分, 得分率为92%;E部分立法清理得分为4分, 得分率为67%。从以上数据上看, 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每部分得分都比较高, 体现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严谨和优秀。但在实际评估过程中, 笔者依然发现不少问题: (1) 立法公开方面仍有些不足, 有少量的法规草案未向社会公布或者并未附立法说明, 立法计划的变动也未向社会公布。 (2) 未建立起规范化的法规清理制度。虽然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2014年进行过法规清理, 2015年依然践行法规清理实践, 但未见有规范化的法规清理制度。这也体现在E部分立法清理的得分率较之其他部分偏低。

针对上述问题, 展望未来, 笔者建议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1) 进一步提升立法质量, 增强地方立法的特色、操作性和实用性; (2) 进一步将立法公开工作做细做实, 推动立法计划、立法草案、立法听证会和审议情况向社会公开, 保障市民对地方人大立法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要不断增强立法透明度, 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征集; (3) 建立起规范化的法规清理制度, 将法规清理法制化。

(二) 广州市政府2015年度立法质量评价

广州市政府2015年度立法质量评价得分为83分, 其中A部分立法程序得分为19分, 得分率为79%;B部分立法结果得分为4分, 得分率为100%;C部分立法内容得分为39分, 得分率为95%;D部分立法公开得分为15分, 得分率为60%;E部分立法清理得分为6分, 得分率为10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广州市政府立法工作中立法公开是其弱项, 得分率为五部分中的最低。而且在整个评价指标中, 广州市政府共有3项指标得分为0分, 这3项指标的总分为10分, 可以认为广州市政府在其年度立法工作中存在明显的问题, 导致总体评分稍低。此外广州市政府在2015年的立法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 立法资料的公开仍有不足。在2015年度规章制定过程中, 广州市政府存在部分规章草案公开未附立法说明、相关立法资料未公开等情况。 (2) 立法计划的变动较大。在2015年度制定的规章中, 广州市政府以计划外项目为主, 计划内的正式项目只完成了一项, 且没有及时向公众作出说明。

展望未来, 针对以上问题, 对广州市政府的立法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 进一步推进立法公开, 主动向社会公布立法计划、立法草案、立法说明、立法听证会和审议情况等, 保障公众对地方政府立法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 进一步科学、合理制定年度立法计划, 加强对立法计划的执行力度, 在立法计划发生变化时及时作出说明。 (3) 进一步加强民主立法, 提高立法听证会的举行频率。 (4) 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增强地方政府立法的特色、操作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周旺生.立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肖子策.论地方立法起草方式改革[J].法学, 2005 (1) :42-43.

[3]崔卓兰等.地方立法实证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4]韩超, 孙谦.绩效评估客观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人才开发, 2009 (02) :16-17.

篇4:方志敏广州取“真经”的故事

当轮船驶进广州虎门要塞时,看到环绕着要塞的一道粉白的围墙上写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劳工万岁”等十几个大字时,方志敏精神为之一振,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如此激动人心的标语了,现在看来多么醒目、多么亲切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这也是自己毕生所追求的啊!

站在甲板上的方志敏顿时热血沸腾、思绪万千。他想起两年前,曾来过广州一次,逗留的时间很短,为的是报考黄埔军校。他清楚地记得:那是1924年春,中共江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赵醒侬从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回来,向他传达说孙中山先生决定筹办黄埔军校,培养一支不受军阀利用和节制的国民革命军。国共两党同时还决定,在北洋军阀统治区域,尤其是广东周边省份,多动员一些党、团员和革命青年报考军校。因为这所学校是为国民政府北伐培养军事人才的,赵醒侬遂动员方志敏报考军校。自从入党那天起,就下定决心把“生命交给党”的方志敏,听了赵醒侬的传达和建议后,紧紧地握住赵醒侬的手说:“我听党的。”

正当方志敏风尘仆仆地从南昌赶到广州时,聚集在广州报考军校的各地青年已近千人,与方志敏结伴同行的有邻县贵溪籍的桂永清、黄维。考试过后,正等待入学通知书时,方志敏又接到赵醒侬的电报催,他速速返赣。当他抵达南昌时才被告知,组织上要他以中共党员的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并着手筹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当方志敏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江西临时省党部执委兼农民部长时,在广州的黄维、桂永清正拿着方志敏的录取通知书到处找他呢!

是年年底,方志敏根据党的指示,在南昌郊区建起第一个农民协会——杨子洲农民协会。在取得经验之后,他返回自己的家乡——弋阳县漆工镇,创办了“贫民夜校”、“旭光义务教育小学”,利用为农民、儿童办学识字的机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培养了一大批农运骨干。到了1925年底,弋阳县已秘密建立起农协会50多个,会员达万余人,并建立了赣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漆工党支部,由方志纯任党支部书记,党员有黄镇中、邹琦、方远杰等10多人。

一晃两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已蓬勃开展,党的主张在工农群众中深入人心,更加得到人民的拥护。此时的广州到处贴着革命标语,省港罢工工人的革命精神、各地农民代表踊跃赴会和革命军人和蔼可亲的态度,一切都显得生气勃勃。

当方志敏住下以后,就急忙打听彭湃的住处。根据江西党组织指示,他要向彭湃详细汇报江西农运工作。以前他从未见过彭湃,但他知道彭湃是广东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瞿秋白曾称他为“农民运动的王”。

1922年,彭湃就在自己的家乡海陆丰竖起了“抗捐减租”的农运大旗,组建了农民自卫军,把封建社会在农村的根基打了个落花流水,把整个南粤闹了个地覆天翻,地主老财战战兢兢,贫苦农民扬眉吐气。在海陆丰农民运动的鼓舞下,广东的农协会如雨后春笋,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年,全省农协会会员达30多万人,农协会基本上掌握了乡村政权。

为了培养更多农运骨干,彭湃还着手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次到广州,要好好地向彭湃学一手广东农民运动的经验,把他们的好经验带回去,推动江西农民运动健康地向前发展。

正当方志敏要去找彭湃时,彭湃已经得悉方志敏到了广州,急忙赶到番禺学宫(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地址)。这样,两位从未见过面的战友就在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前夕,在农讲所大院见了面。

当方志敏向彭湃汇报了江西农民运动的情况,尤其是在赣东北农协会里秘密建立党组织时,彭湃哈哈大笑起来说:“你和毛泽东想到一块去了。”接着他向方志敏介绍了本次大会的有关情况。原来,这次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是中共中央农委根据中央北京特别会议决定召开的,原准备在广州召开全国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但由于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浙江等地处于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之下,各地代表难以到齐,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农委建议召开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邀请别省派代表出席大会,由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完成全国农民代表大会的任务。本次代表大会的宗旨是:“号召全党同志要以极大精力,注重农民运动,协同国民党在最短的时间里,极力督促本党去做农民的组织宣传工作,尽快地建立省、县、区、乡农协会,以迎接全国革命的新高潮。”最后彭湃提醒方志敏,凡没有暴露中共党员身份的,尽量不暴露其党员身份,要以农协会负责人的身份参加本会。当方志敏请彭湃提供广东农民运动真经时,彭湃笑着说:“这次代表大会有的是真经,特别是现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和发言,那才是农民运动的真经,我相信你听了以后,一定会受益匪浅、终身受用。”

1926年5月1日,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农讲所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林伯渠等人出席了大会。国共两党中央、社会各群众团体分别向大会发来贺电、贺信。中共中央在贺信中指出:“农民运动必须与全国的民族革命运动相结合,必须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毛泽东向大会作了《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主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无产阶级领导权,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革命就是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的革命,惟有把农民动员起来,参加革命,国民革命才能成功。”毛泽东的报告讲得太精彩了,他的理论完全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方志敏暗暗思忖着。会后,方志敏对彭湃说:“听了毛泽东的报告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他看问题一下子就能抓出问题本质。”

彭湃告诉方志敏,毛泽东同志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他于1925年在自己的家乡湖南韶山冲开展农运工作时,首先就是用农村婚嫁、丧葬、办农民夜校等机会,用农民自己的亲身经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与农民兄弟谈心,给农民宣传马列主义、讲述国内外政治形势,说明农民遭受的穷苦并非命定,而是“洋财东”(帝国主义)与“土财东”(地主老财)相互勾结、剥削、压迫所致,并动员大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在细致、深入的思想发动的基础上,团结了一大批穷苦农民和贫苦知识分子组织秘密的农民协会,并在农协会里吸收一批苦大仇深、信仰坚定的农运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样既保证了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同时农民运动又有了主心骨,农协会就更有凝聚力了。

讲到这里,彭湃说:“毛泽东同志在自己家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农运基础上,建立党组织;而你在自己的家乡漆工镇开展农运的同时,发展党员,所以我说,你们想到一块去了。”

在广州期间,方志敏打听到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即将开学,就向彭湃竭力推荐中共党员黄镇中到农讲所学习,后获中央农委批准。

5月5日,方志敏作为江西农协会代表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方志敏着重谈了农民团结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农民受尽欺凌,不敢同他们反抗,这就是我们农民没有力量的缘故。为什么没有力量?就是不能团结,我们如能团结,他们要压迫我们,我们就可以赶走他,打倒他。”最后他呼吁国民政府早日出师北伐,江西20万农协会会员誓作国民革命军的坚强后盾。

大会期间,在彭湃引见之下,方志敏在毛泽东的寓所里,见到仰慕已久的毛泽东。3位农民运动领袖进行了长时间的促膝交谈,探讨中国农民运动的政策与策略,交流农民运动的经验。方志敏谈到他在赣东北地区以自然村为单位,串联贫雇农用“喝鸡血酒、上名字”的办法建立农民协会;以办夜校、办扫盲识字班的机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以打猎、练武的名义暗中组织农民自卫团;同时在农运骨干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上述办法现已收到很大的成效。

毛泽东对方志敏的一系列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喝鸡血酒、上名字”一事问得非常仔细,并请方志敏注意多吸收同情农民运动的知识分子参加,农协会要全心全意为农民兄弟谋利益,要为农民说话,要做农民的靠山。

5月15日,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胜利闭幕。在闭幕式上,毛泽东又作了《关于农民的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之关系》的演说。大会闭幕之后,方志敏迫切要求到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讲所学习。起初,讲习所的同志见他身体虚弱,没有收他,方志敏就直接去找毛泽东,毛泽东也劝他养好身体再来,可方志敏态度十分坚决,他向毛泽东表示说:“我活一天,就应该为革命努力一天,哪怕明知明天要死,也不能放弃今天的责任。”毛泽东见他态度坚决、信念坚定,爽快地说:“好,我收下你,咱们订个君子协定,你到农讲所既当学生,又当先生,你在农讲所可以认真、系统地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也可以把江西农运好的经验介绍给大家,大家一起磋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说罢,委托高语罕为他补办插班手续。因而方志敏成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候补学员。

同年6月中旬,广东国民政府宣布即将北伐,方志敏根据党的指示,提早结业,返回江西,以迎接新的斗争。

篇5:银川市地方志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育人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和地方志资料年报。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书分为市级、县(市)区级和乡(镇)级。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包括市级和县(市)区级。

地方志资料年报,是指全面记述本行业内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的性资料。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明确人员编制,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政府目标任务和工作考核内容。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并接受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拟订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三)组织、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地方志工作;

(四)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和相关地情文献,审查验收地方志书;

(五)组织地情调查研究,搜集、整理、保存地方志和地情文献,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开展地情咨询服务;

(六)培训地方志编纂人员,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地方志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

(七)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考核,及时研究解决地方志编纂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有争议的重要事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相关人士的意见,提出修改意见,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审定。

第七条 市、县(市)区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中央直属、自治区直属驻地机构和驻地部队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规划和任务,明确本单位地方志编纂人员,参与地方志编纂,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按照规定的期限和质量标准完成资料报送和地方志编修任务。

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通过查阅、摘抄、复制、购买等方式收集地方志资料。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有义务向地方志工作机构提供地方志资料。对征用个人拥有的地方志资料,可以支付适当报酬。

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故意提供虚假地方志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确定地方志资料年报承报单位,并根据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需要进行调整。

地方志资料年报承报单位应当按照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规定,于每年2月底前完成上地方志资料年报编写任务,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验收。

第十条 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人员相结合,并接受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的专业岗位培训。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参加。

第十一条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恪尽职守,客观公正,据事直书,忠于史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虚假记述。

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应当逐年编纂,连续出版,公开发行。

第十三条 编纂出版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的相关要求,从篇目设计、资料征集、编写、审查验收和出版等环节实行质量监控。

第十四条 地方志编纂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保密工作部门的有关规定;涉及军事内容的,还应当遵守中央军委关于军事志编纂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相关人士对当地地方志稿进行评议。未经全稿评议的地方志稿不得提交审定。

第十六条 审查验收地方志书,应当组织有关保密、档案、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并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对专家的意见应当记录在案,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凡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公开出版。

以乡(镇)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由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初审、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的地方志书审查验收机构组织复审、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地方志书审查验收机构组织终审。

以县(市)区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由本级地方志书审查验收机构组织初审、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地方志书审查验收机构组织复审、自治区地方志编审委员会终审。

以市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由本级地方志书审查验收机构组织审查后,报自治区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审查验收。

对列入编纂规划的部门(行业)志书,由有关部门(行业主管单位)组织编纂完成后,报同级地方志书审查验收机构审查验收。

第十八条 以市、县(市)区、乡(镇)行政区域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在出版后3个月内,应当向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并报送出版物50本及其电子文本。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可以编纂各自的志书、年鉴。编纂过程中应当按照隶属关系或者注册登记关系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在出版后3个月内,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并报送出版物50本及其电子文本。

第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方志馆(室),收藏地方志和地情文献,向社会免费开放。

第二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化发展规划。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地情信息库和地情网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利用上述信息库、网站查阅和摘抄地方志。

第二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对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向地方志馆(室)捐赠或者提供地方志和地情文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向其颁发入藏证书。对有突出贡献者,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

第二十二条 承担地方志工作任务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督促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问责处理:

(一)拒绝承担或者无故拖延地方志编纂任务、地方志资料年报、地方年鉴资料报送任务的;

(二)拒绝向上级或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报送出版物及其电子文本并备案的;

(三)故意提供虚假地方志资料的。

第二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故意在地方志编纂中加入虚假资料的;

(二)故意损毁地方志资料的;

(三)故意将征集到的地方志资料和编写的地方志文稿据为己有的;

(四)擅自将地方志稿作为个人著作发表的;

(五)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经审查验收合格后,擅自删增和篡改其内容的;

(六)未按照规定对报送的地方志书进行审查验收,未履行相关指导和监督职责的。

第二十四条 个人故意提供虚假地方志资料的,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收回其报酬;对有其他违法情节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规定,由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出版后,存在违反宪法、法律、法规规定内容的,由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编纂、出版地方志行为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篇6: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2010年09月03日 17时14分

42主题分类: 民族民政

“地方志”

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60号

《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已经2010年7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 秦光荣

二○一○年八月四日

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地方志工作,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等工作,适用《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组织编纂的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并以本行政区域名称和志冠名的资料性文献,包括省志、州(市)志、县(市、区)志。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组织编纂的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并以本行政区域名称和年鉴冠名的资料性文献,包括省年鉴、州(市)年鉴、县(市、区)年鉴。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保障工作条件,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地方志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按时足额拨付。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地方志工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分别由有关机关负责人担任。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地方志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第六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五条

第二款规定的职责和下列职责:

(一)宣传和贯彻实施地方志工作的法规、规章及政策;

(二)组织地方志书的审查验收;

(三)负责地方志工作规划和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的备案审查;

(四)组织培训地方志编纂(撰)人员。

第七条 省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拟定全省地方志总体工作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备案。

州(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根据全省地方志总体工作规划,拟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每年定期向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报送地方志资料和工作情况。具体办法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制定。

第九条 承担地方志编撰任务的有关单位,应当明确机构和人员,保障经费和工作条件,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资料,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完成编撰任务,并接受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十条 对地方志书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进行批准审查验收:

(一)省志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审查验收并提交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议,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州(市)志由州(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核并提交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议,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再报州(市)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县(市、区)志由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核并提交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议,报州(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再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对地方志书依照下列规定办理批准审查验收手续:

(一)申请审查验收单位填写地方志书审查验收申请表,并附送审报告和装订成册的地方志书文稿;

(二)地方志工作机构对送审地方志书文稿出具审查修改意见;对审查验收合格的,出具审查验收合格证明;

(三)对取得审查验收合格证明的地方志书文稿,由本级人民政府发给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取得审查验收合格证明和本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后,方可以公开出版地方志书。

地方志工作机构取得本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后,方可以公开出版地方综合年鉴。

第十三条 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在出版后3个月内报送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并向本级和上级方志馆、国家综合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无偿提供馆藏书。

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按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地方志的开发利用,建设地方志资料库、地方志信息网站;具备条件的,应当建设方志馆(室)。

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利用地方志资料库、地方志信息网站和方志馆(室)向社会公开地方志文献资料,并将服务范围和开放时间等事项向社会公示。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利用地方志资料库、地方志信息网站和方志馆(室)免费查阅、摘抄地方志文献资料。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或者承担地方志编撰任务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向参与地方志编纂(撰)的专家、学者以及其他人员支付资料费、撰稿费、编辑费、审稿费等工作报

酬。

第十六条 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地方志工作机构给予表彰奖励。

地方志成果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参加国家和本省地方志优秀成果、社会科学成果的评奖。

第十七条 承担地方志编撰任务的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十八条 乡(镇)志、部门志以及其他地情文献的编纂,参照本规定执行。

上一篇:建党90周年街道红歌会主持人串词下一篇:我心飞扬网吧消防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