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罗斯福新政

2024-04-07

材料罗斯福新政(共8篇)

篇1:材料罗斯福新政

从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全球就一个国家躲开了——苏联,它实行了计划经济,与世界市场不会发生直接联系。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德国采取了法西斯专政,美国则发生了罗斯福新政。(切换)

新政共分为三个措施。

1.整顿银行。

20世纪的经济危机发生在金融领域,这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方式是让所有用户停业三天,政府进行评估。(切换)

原来美国一共70000多家银行,评估之后保留了8家。(切换)

这8家银行占有原来70000多家银行之中70%的存款。(切换)

罗斯福让大银行去吸收资金,吸收多少,政府就再拨给你同样多的钱,具有激励的效果。(切换)

2.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由国家来限定产量,市场,工人的工资。

为此,罗斯福被国会告上法院。罗斯福于是在法院裁定违宪之前实施,待裁定违宪之后改名《国家工业复兴指导计划》,再在法院裁定违宪之 前实施,多次以来,取得了有效成果。(切换)3.调整农业。

2000多万头牲畜被杀死(切换)变成(切换)

地里的肥料,1000万加仑(37854055.5569升)(切换)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切换)

原因:肉类售价过高无人购买,牛奶由于太多从而成为累赘(切换)随后等待市场恢复(切换)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使美国的经济走出低谷 恢复生产力

压制了法西斯势力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其效率远远高于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篇2:材料罗斯福新政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同学们对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应该还有一定印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美国是受经济危机最严重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师: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生:三个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那么同学们知道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哪个国家吗?没错,是美国。那么,如果美国经济一直处于危机之中,会有今天的超级大国吗?没错,美国能够成为超级大国,说明它当时一定解决了那次经济危机,那么,美国究竟采取什么政策解决了危机,又是谁领导美国走出危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罗斯福新政。

第四张◆◆◆◆◆◆◆◆◆◆◆◆◆◆◆◆◆◆◆◆◆◆◆◆◆◆◆◆◆◆◆◆◆◆◆◆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子目------临危受命。

第五张◆◆◆◆◆◆◆◆◆◆◆◆◆◆◆◆◆◆◆◆◆◆◆◆◆◆◆◆◆◆◆◆◆◆◆◆ 在学习罗斯福新政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罗斯福的生平。罗斯福是唯一一位担任过四届的美国总统。

██提问:同学们知道美国宪法规定每位总统的任期不能超过几届吗?

回答:非常好,二届。所以说,罗斯福实际担任了四届总统真的是非常特殊的例子。这张罗斯福坐椅的照片,可能同学们以前也见过,因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的时候已经残疾了,所以罗斯福坐轮椅的照片更为世人所熟知。其实罗斯福并不是天生残疾,在1921年的时候,罗斯福参与扑灭了一场深林火灾后导致的残疾

██提问:同学们知道美国历史上最受美国人欢迎的三位总统是哪三位吗?

██提问: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已经学习过华盛顿和林肯,现在同学们回忆一下,华盛顿与罗斯福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呢?

师:同学们先说说华盛顿的历史功绩吧。

第六张◆◆◆◆◆◆◆◆◆◆◆◆◆◆◆◆◆◆◆◆◆◆◆◆◆◆◆◆◆◆◆◆◆◆◆◆ 胡佛政府反危机的失败

██师:你们回忆一下前面胡佛政府反危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主要原因是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 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实行“新政”为竞选宣言,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在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获得了2280万张选票,比胡佛多705万张,选举人票为472张,比胡佛多413张。这里的选举人票有点类似于咱们的人大代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一查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了。罗斯福所在的民主党同时也赢得了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可以说罗斯福是以绝对优势赢得总统宝座。投票结果既表示了人民对胡佛政府的抗议,又包含了人民对罗斯福的期望。

第七张◆◆◆◆◆◆◆◆◆◆◆◆◆◆◆◆◆◆◆◆◆◆◆◆◆◆◆◆◆◆◆◆◆◆◆◆ 随着罗斯福的当选,新政也开始在整个美国展开了。

第八张◆◆◆◆◆◆◆◆◆◆◆◆◆◆◆◆◆◆◆◆◆◆◆◆◆◆◆◆◆◆◆◆◆◆◆ ██提问:为什么“新政”从整顿银行业开始了?

罗斯福新政是从解决金融危机开始着手开始的,因为这次经济危机的导火线就是金融危机。银行又是金融业的重中之重。

经济危机期间,美国银行大量倒闭。我们先来说一下银行倒闭的原因。1929年大危机爆发以后,民众就担心存在银行中的钱不能兑现,就纷纷去银行取款,结果接发生了老百挤兑的风潮,很多中小银行无法立即兑现出这么多现金,只能宣布倒闭。

██你们想一想银行一倒闭了以后,老百姓还能取到钱吗?不能。没错,所以老百姓就更加不信任银行,再没有存钱进去,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回答:对,银行大量倒闭的资本主义经济就如同一潭死水,资金无法正常流通。所以,罗斯福就职的第三天,也就是1933年3月6日,就马上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天,开始对银行进行整顿。国会很快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个别审理,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开业,对缺乏偿付能力的银行进行改组。这部法案的制定使银行有了充足的政府资金支持。1933年4月,银行的存款数超过了取款数。

██同学们想一想,存款数超过了取款数,是不是说明老百姓对银行,对政府的信心又回来了?

对,这说明金融危机暂时缓和,这给了美国民众很大的信心,同时,也给了罗斯福和美国政府很大的信心,他们得出结论,只要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就有可能缓和危机。██大家听说过金本位制吗?(没有)没关系,其实这种制度实际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基本被废除了。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美国要放弃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是一种黄金直接与货币挂钩的金融制度,也就是说,在实行金本位制时的美国,美元可以随时兑换成黄金,但必须按照固定的比例。

██所谓金本位制是一种黄金直接与货币挂钩的金融制度,也就是说,在实行金本位制时的美国,美元可以随时兑换成黄金,但必须按照固定的比例。所以,在金本位制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国家有多少黄金,就发行多少货币。

那为什么美国要摆脱经济危机,就一定得放弃金本位制呢?

刚才已经讲了,之前美国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不能立即拿出巨额的美元兑现给取款的老百姓。而政府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银行倒闭,因为银行倒闭得越多,经济情况就越难以好转。这就要求政府就拿出大量现金借给银行,其实这里不止银行,需要政府帮助的还有很多大企业,这就要求政府大量印刷美元,刚才已经讲过,按照金本位制,美元的数量必须与黄金的数量保持平衡。所以美国政府要想大量印刷美元,就只能废除金本位制了。美元短时期大量印刷,就必然导致美元贬值,这又刺激了美国的出口。为什么美元贬值会刺激出口呢?同学们回忆一下,前不久咱们从新闻里是不是经常可以看到美国要求咱们的人民币升值?有人可能会说,人民币升值了不是好事吗?说明咱们手里的钱更值钱了。其实这里的升值只是在国际贸易中的升值,对我们平时的日常开销没有多大影响,但这对一个国家产品的出口影响就很大了。(板书讲解)

放弃金本位制----大量印刷美元----1.援助大银行,大企业 2.造成美元贬值,刺激了出口

提高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也就是现在世界上鼎鼎大名的美联储,美联储也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国会通过《1933年银行法》,主要内容就是给予美联储更大的权力,政府提高美联储的权力,实际意义就在于加强了国家的宏观调,就强化了罗斯福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

国会还通过《证券交易法》,使政府对证券发行和交易实行管理。这些都是国家稳定金融业的重要措施。

第九张

罗斯福新政的第二个主要方面是工业,政府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我们先读一下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这部法律刚出台的时候,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资本家纷纷攻击这部法律,甚至有人说罗斯福在走共产主义的道路。(结合幻灯片)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部法律的内容。首先,这部法律规定了生产规模与价格水平。在之前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胡佛时代,资本家想生产多少产品就生产多少,价格也是由他们自己制定。

接着还规定了工资标准,工作日时数以及工作条件,这些规定实际上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美国工人的待遇。也很好的缓和了阶级矛盾。同学们想一想,罗斯福真的是想走共产主义道路吗??当然不是。你们说这时美国的统治阶级仍然是哪个阶级?没错,仍然是资产阶级。美国的大部分的银行,工厂仍然为资本家所占有。所以说这些措施是为了挽救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整,他并没有触动资本家的根本利益,而是变相维护资本家的利益,也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命运,只是受剥削的程度较以往比较轻了。

。打一个比方,如果去年猪肉的价格很贵,那肯定有利可图,那所有人都去建养猪厂,那今年的猪肉肯定会多得吃都吃不完,也不会有人买。这部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类似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就是结束市场上企业盲目无序生产。

到了1935年初,里面囊括的关于“公平竞争”的法规多达750个。这些举措很好的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到1935年初,有200万失业者重新就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

第十张◆◆◆◆◆◆◆◆◆◆◆◆◆◆◆◆◆◆◆◆◆◆◆◆◆◆◆◆◆◆◆◆◆◆◆ 罗斯福新政的第三个方面是农业。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颁布《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美国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农产品的价格迅速下跌,这里成立的农业调整署的主要功能就是克服生产相对过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而克服生产过多的最直接简单的办法在当时的罗斯福政府看来就是摧毁“多余”的农产品,上节课讲到过,很多资本家为了担心牛奶降价就把牛奶白白倒掉,这里大家觉得政府的行为与资本家的行为是不是很像。对,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罗斯福政府并不打算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因为如此,它对美国经济复兴的作用是有限的。

第十一张◆◆◆◆◆◆◆◆◆◆◆◆◆◆◆◆◆◆◆◆◆◆◆◆◆◆◆◆◆◆◆◆◆◆◆ 罗斯福新政的第四个方面社会福利。

经济危机带来的大量失业人口必须得到安置与救济,所以新政中贯穿始终的措施之一是救济工作。在颁布《农业调整法》的同一天,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据此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联邦紧急救济署最初是直接向贫困的人们发放紧急救济金。

██提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单纯的发放救济金,是不是仍然没有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

回答:不错,所以从1934年开始,开始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让人们有了工作,又使全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

所谓以工代赈,就是政府雇佣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修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

到二战前夕,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这是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

第十二张◆◆◆◆◆◆◆◆◆◆◆◆◆◆◆◆◆◆◆◆◆◆◆◆◆◆◆◆◆◆◆◆◆◆◆ 田纳西水利工程是以工代赈的成果之一。在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之前,田纳西地区农村家庭能够用上电的只有10%,工程修好以后,农村家庭能用上电的达到了90%。

篇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1. 知识与能力

①概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②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

③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在谈话、讨论等探索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2)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初步的唯物史观,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一般标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

(2)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实质。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直观演示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视频让同学们回到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提出一个探究思考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什么严重危害?

要点:金融业方面:银行倒闭,股票崩溃;工业方面: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业方面: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贫困。

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美国当时的情况,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恐惧”,此时的美国已经病得很重了。

2. 讲授新课

(1)新政实施的背景

过渡:美国在这个病重时期迎来了新一轮的总统大选年,在1932年的大选中,罗斯福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多媒体显示罗斯福击败胡佛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激发兴趣。)罗斯福有什么魅力,让美国人民放弃担任了四年总统的胡佛请一位同学介绍罗斯福。

要点: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称为“新政大夫”。

师总结:很好,假如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新政智囊团成员,你会建议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2)新政实施内容。

(布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分别概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信贷方式进行投资,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被子下面更安全……

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第二天,部分银行开业了,人们携带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大箱小包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龙,13500家银行开业,罗斯福就任不到11天金融恐慌基本结束。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师:除了金融业外,农业和工业也十分艰难。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

多媒体展示:工业:企业破产,工人贫困,劳资关系异常紧张;农业: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农产品供过于求,农民贫困。

师:请一位智囊团的成员来给我们的工业出谋划策。

要点: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多媒体展示:第三次"炉边谈话”:“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合作,要么挨揍。

总结:对不愿意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

师:对农业的调整政策呢?

要点: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

师:农业的效果也很明显,1932年,农民现金收入是40亿美元,1935年上升到70亿美元。在大危机过程中,除了工业和农业急需改革外,还有哪一个方面是必须进行改革的。

要点:社会福利方面。

师:具体措施有哪些?请一位智囊团成员说一下。

要点:对那些青壮年实行“以工代赈”的方式,兴建公共工程,对那些老弱病残则采用救济的方式,并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师:通过改革,效果很明显,生活困难的人得到了政府的救济;扩大了就业;建成了一批造福后代的重大工程;稳定了社会秩序;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现在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一个是新政的影响。对于它的实质我们通过两段材料加以分析: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要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三:罗斯福实施新政对当时美国和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师:请同学们思考两分钟回答。

要点1:直接影响:使美国摆脱危机困境,经济走出低谷。

要点2:间接影响:新政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要点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 课堂小结

师: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罗斯福,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评价罗斯福。

要点1:不顾个人安危,关注公共安全;

要点2:身残志坚,勇于进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参与签署《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等,维护世界和平。

4. 布置作业

思考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篇4:罗斯福新政与英国骚乱

这一处境导致了他们几乎与生俱来的反社会性。没有工作,无所事事,不知责任感为何物,社会福利又因为财政赤字而面临缩水,他们内心的失落和愤怒是不可遏制的。

有人把矛头指向移民政策。在1983年英国《国籍法》通过之前,任何英国殖民地公民只要能在物理上把自己弄到英国本土,就可以自动成为英国公民,于是大量年轻人涌入英国。他们给英国提供了大量低端劳动力,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由于白人生育率大幅低于移民,经过数十年的累积,在伦敦贫民区的少数族裔已变成多数。

移民虽然会改变种族结构,却并不必然带来种族冲突。人类有着数千年种族混居历史,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群和谐共处的经验并不少见。然而,走上街头闹事的又的确以有色人种为主。这又如何解释呢?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最近三十年急剧推进的全球化具有两个主要趋势:一是中低端生产向中印等后起国家转移;二是发达国家的高端生产获得了空前的扩张空间。由此,两极分化就难以避免了。在欧洲和美国,金融、互联网、航空航天等行业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高科技和高端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使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职业机会;与之相对,发达国家的中低端生产则持续大量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例如在美国打服务电话,听到的很可能是印度口音的英语。

这样,在新兴国家获得融入全球产业链机会的同时,发达国家的低端劳动力却持续地面临失业的威胁。当然,经济学家们也许会说,既然高端行业需求殷切,他们为什么不去从事高薪职业呢?根据教科书上的理论,他们的确应该这么做。但现实是,职业转换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整条产业链都发生转移,那么这条链上的所有人,几乎都不可能再找到任何机会。考虑到人口流动的困难,这一状况更为严重。

那么,西方国家的对策是什么呢?既然低端生产者已被全球化淘汰出局,自由贸易的信念又不允许重拾保护主义,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向全球化的受益者征税,然后为失业者提供福利保障,你可以把它视为某种补偿。

然而不幸的是,福利失控了。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融资利率持续超低,中国、日本和中东产油国将自己从出口贸易中赚取的欧元美元又慷慨地借回给发达国家。我们累积了巨额债券,他们则近乎免费享用我们的产品。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享用一点呢?政府低息融资大派福利,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是唯一能让所有人满意的安排。

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借钱买和谐的好日子结束了。对于那些吃惯福利的人来说,重新工作已近乎不可能。原来还可以无所事事、寻欢作乐,现在福利被削减,他们自然觉得被社会抛弃了。骚乱只是让问题浮出水面而已。

人可以辛苦工作,但不可以无所事事。无聊也是社会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需要重温罗斯福新政的智慧。1929大萧条爆发后,美国失业率一度高达25%,大量无所事事的人被抛到街头,美国实际上也面临着社会骚乱的危险。此时推出罗斯福新政,其要点无非两个:一是建立社保体系,给民众以安全感;二是大上公共工程,让失业者有事做。有事做,就不会上街闹事。

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这些公共工程的效率高低,合用不合用,而是它能提供大量短期工作机会。它首先解决的是社会问题,其次才是经济问题。美国的运气在于,随后爆发的“二战”,提供了最残酷也最一劳永逸的工作机会——打仗,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篇5:罗斯福新政教案.

[设计思想]

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这一伟人的学习,突出对人物精神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改革家直面困难、坚忍机智、奋斗不息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改革观念,感悟到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查阅并整理资料;通过角色扮演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教学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课前准备] 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请同学在自学课文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网络或相关书籍了解罗斯福,并整理图片和文字材料,写出对罗斯福的简要说明文字)[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显示)在大家心目中美国是什么样的? 生:强大的,发达的

师:在美国历史上有一段特殊时期,产生了一段特殊的文化,请大家看图片,(展示胡佛屋、胡佛车)为什么会以总统的名字命名呢?

生3:胡佛反危机失败

师:同学说得都很好。民众面对这场危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政府出现,民众的期望能否实现,新的政府面对这场危机会采取什么措施,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新课。

(二)讲授新课

展示罗斯福生平,重现竞选时的精彩片段。

问:罗斯福临危受命,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改革具体有哪些方面。

问:请同学们看材料一回答,新政首先是从哪个领域开始的,取得了什么作用? 过渡:金融业是首选,那么多工业的改革就是这次改革的核心,请同学们阅读材料 问:材料中的措施与之前的经济措施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么作用。

过渡:在这场危机中受损最严重的就是农业,在农业方面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大家看材料 〔问题探究〕:有人对罗斯福的农业政策提出质疑,认为非常不合理,同学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前后桌讨论2分钟。

过渡:在工业,农业上的改革使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但仍有3000万失业人员,面对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请大家看材料。

〔问题探究〕:有人认为直接救济比兴办公共工程更直接,更省钱,如果你是罗斯福的智囊团,你如何劝说罗斯福采取你的措施。

过渡:通过罗斯福的调整,美国基本上结束了无政府的状态,但有人提出的质疑认为罗斯福是像马克思主义学习,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我们来看看罗斯福自己怎么说,反映出其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过渡:新政对美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视屏一起来了解一下。〔问题探究〕:图片中的老人分别挽救了什么制度,采取的是什么方式。课堂小结:

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项目金融方面主要措施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克服金融危机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保护劳工权利罗斯福新政内容工业方面农业方面社会福利方面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对美国度过经济危机起到很大作用影响缓解了美国社会矛盾,遏止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罗 斯 福

新 政 背景: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导致经济危机加深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内容:

调整农业政策 复兴工业

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作用、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意义:

篇6: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潜力

识记:罗斯福新政的资料。

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运用: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讲述、图片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

2.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资料。

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直观演示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国父”华盛顿先例的总统是谁?

学生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

教师讲述:为什么他能打破先例连任四届总统呢?我们能够从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写的罗斯福传记中找到一些答案。

多媒体展示: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完美的。”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和最令人憎恨的美国总统。他受人爱戴的是因为,虽然他出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受人爱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忙世界实现了安全。

教师讲述:我们这天学习的资料是《罗斯福新政》,就是罗斯福能够连任四届总统的一个重要筹码。

板书:罗斯福新政

二、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引言部分。

多媒体播放: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回顾上一节课的资料)

教师讲述:当时的美国面临的问题有:1.股市的崩溃;2.银行的`破产;3.企业的倒闭;4.工人的失业;5.饥民不计其数;6.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等等。

多媒体播放:罗斯福就职演说和炉边谈话。

教师讲述:罗斯福的就职演说使美国人民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亲和的炉边谈话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但大家明白,要想战胜经济危机,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务必要有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方法,强有力的解决危机的对策。

板书:一、临危受命

教师提问:假如你是1933年刚刚上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应对病入膏肓的美国,你将医治它呢?

多媒体播放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教师讲述:信念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重要筹码,罗斯福无疑具有这种精神品质,但光有信念是不行的,务必拿出具体的措施来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

板书:二、实施“新政”

教师讲述:罗斯福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计划,“新政”措施是他大胆改革和不断调整的结果。国家对经济的多方面干预,各项措施的出台,他都是采取一种有效方式,即与公众“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进行沟通。

罗斯福总统在任期间,借助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及其它广播公司等大众传播媒介,做过30次炉边谈话。这些谈话,在内政方面涉及拯救金融和恢复工业等重大方针政策,在外交与军事方面涉及上个世纪最大的人类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们接下来来看部分“炉边谈话”的资料,从中归纳罗斯福总统“新政”的资料和作用。

多媒体展示:

第一次“炉边谈话”: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透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能够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第二天,部分银行开业了,人们携带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大箱小包,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龙,把就在不久前也是这样排着长队挤兑的通货存入银行。只过了3天,美国有574家银行开业,几天里,银行回收了3亿元的黄金和黄金兑换券,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银行(占全国总数的3/4)复了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锣声。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带给了前提保证。

多媒体展示:

第二次“炉边谈话”:要求“企业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拟订计划”,并强硬地指出,政府在各个工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协助下,“有权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强制执行所订立的协议”。罗斯福的目的是要消除你死我活的企业竞争和对女工、童工的残酷待遇。

第三次“炉边谈话”:再就业法规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愿意理解这项规定的,雇主将得到一个“蓝鹰”标志。许多小企业都自愿或被迫地理解了该法规,但是,绝大多数大企业在开始阶段都拒不加入“蓝鹰”行动。为此他说:“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合作,要么挨揍。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复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透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群众合同权利等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其目的就是试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工业的计划和指导,对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起了用心作用。

阅读课文中历史纵横的资料。

教师补充:从资本家大规模销毁农产品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明确看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众的阶级矛盾。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调整农业政策,透过政府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达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斗争的目的,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逐渐回升,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阅读课文中的彩图:危机期间完成的田纳西水利工程,以工代赈,兴办水利工程的宣传画和学思之窗的资料。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项目除直接救济外,政府更多地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者和贫困者进行救济。这一措施不仅仅增加了就业,部分地解决了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社会购买力,刺激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教师讲述:不得不提的是,在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罗斯福签署了《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教师讲述:“新政”的资料可概括为“3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三个方面。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和1935年以后。第一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开始紧张,战争迫在眉睫,罗斯福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

透过一系列新政的实施,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困境。

板书:三、摆脱危机困境

教师讲述: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初衷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改革弊病,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仅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而且对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新政”到底带来了哪些用心的作用和好处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自己对罗斯福新政的了解进行说明。

教师总结:(1)直接影响:它在必须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2)间接影响:在必须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它为美国普通老百姓带给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必须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遏制了危机期间活跃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最终构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当然“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对这天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如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新政”有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专门吸收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道路建筑等工作,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那里个性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大危机证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到达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必须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历史发展的结论,也是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

教师提问:那么,“新政”是否就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呢?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学政治明白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危机的根源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罗斯福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相反要巩固和维护这一制度,因而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他的措施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即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进行干预,并透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责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职责固定下来。正如罗斯福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对历史事件和现象,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

教师提问: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罗斯福新政,“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持续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课堂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当初罗斯福却遇到了种种阻碍和困难,“新政”曾一度陷入困境。“新政”的成功有赖于他的锐意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在美国历史上,他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他们是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的“新政”,是使其成为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一个重要筹码。古今中外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人物,就应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对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又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人,罗斯福正是这样的人。

课后探究:

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过程并不顺利,有不少反对党人、垄断集团、大资本家大肆攻击他,谩骂他浅薄、无能、狡猾,又有独裁野心,甚至最高法院以《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为由,宣布予以废除,使“新政”一度陷入困境。现选取两种观点看看当时人们是如何看待“新政”的。

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推荐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第二种观点: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来麻痹工人的斗志。

篇7: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面对美国经济危机的混乱局面,美国第37届总统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1)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 对破产银行进行整顿,使银行资本高度集中,对各大银行开业进行补助及贷款.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任.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禁止黄金出口,以加强美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

(2)调节工业生产. 监督生产,调整商业金融.规定工业产量,市场分配价格.以此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和生产过剩现象.

(3)限制农业生产. 有计划地缩减农业生产规模,销毁“过剩”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克服农业生产危机.

(4)调节劳资关系,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 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集体同资本家谈判合同的权利,资本家不得禁止工人罢工.调节劳资纠纷.规定工人每周最高工时和每小时的最低工资额,禁止使用童工.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失业津贴和老年人年金,拨出大批款项兴办公共工程,为大量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购买力.

“新政”实施的主要时期是1933年至1936年间,而到1938年势头减弱.

作用:

(1)“新政”使美国比较顺利地渡过了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2)保存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避免出现法西斯政权.

(3)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有利于美国无产阶级.

(4)“新政”用国家干预来调整经济生活,消除经济萧条和危机,大力加强国家资本主义,这对以后美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政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 (Recovery)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 。

新政的主要措施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金融方面(新政是从金融方面开始的)

(1)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为了解决银行货币荒,它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它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财政部根据要求采取了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淘汰了无偿还能力的不健全银行。为保护银行储备和阻止黄金外流,它禁止储藏和输出黄金。(2)3月20日通过了罗斯福提出的节约法,缩减政府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5亿美元。(3)先后通过提供证券实情法、证券交易法及银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尔法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和货币的改革和管理。(4)美元与黄金脱钩,使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制。实施结果:金融方面的措施是获得了成功的,通过以上措施罗斯福政府维护并加强了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制度的管理与控制。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从3月13日至15日,已有14771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 家。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工,农业方面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律成了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原工人每周工作55个小时,工资一共只有60美分,调整后标准:工人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周工资12美元),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推行新型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奖章,上面标志着“我们尽我们的的.职责”等标语,以资表彰。

社会福利方面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1700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18岁到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

篇8:《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有感

一节课下来, 非常顺利。老师们对我课堂的驾驭、节奏的把握、层次的厘清、内容的呈现、细节的关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同时也提出了几点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正是老师们的这些建议, 以及课后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 引发了我更深入思考, 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堂研讨课的不足和遗憾。

一、与其面面俱到, 不妨以点带面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 本课的重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该重点, 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法, 希望通过设置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在史料中挖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认识“新政”的措施, 探究措施相应的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探究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创新、探究意识。

在课堂操作中, 我把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成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四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每一项措施, 我都精心准备了材料, 设置了历史情境, 带领学生从史料的阅读、情境的体验中, 分析历史现象 (说明美国正面临的社会局面) 、积极采取对策 (针对困境采取的措施) 、阐述相应作用 (措施预期达成的目的或产生的效果) 。同时我还请学生扮演罗斯福新政“智囊团”的角色, 鼓励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在这一系列举措之下, 学生身临其境、心感其情, 兴趣被激发, 思维被点燃, 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中来。加上本班学生历史基础不弱, 因而围绕新政内容预设的问题都非常顺利地一一解决了。学生的优异表现也让我在课堂中比较兴奋, “放得开却没有能够及时收回来”, 学生侃侃而谈, 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 教师的主导地位却不知不觉地丧失了。四方面的新政内容, 无一遗漏, 面面俱到, 看似成功, 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 面面俱到, 是否也意味着教学内容缺乏侧重点?在新政的四项内容中, 可以选其一、二为侧重点, 以点带面。例如:工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当做重中之重, 作为范例着重分析, 重锤敲打;金融是起始, 讲清概念, 农业措施简单易懂, 可以蜻蜓点水, 一带而过。但在教学过程中, 我却按部就班, 追求面面俱到, 让学生在简单的问题中“伪思考、伪讨论”, 使学生在部分环节觉得嚼之无味、兴趣索然;另一方面, 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其次, 这样“面面俱到”的教学设计, 只能适应历史基础较好的班级学生, 他们有着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能找出关键词, 提取有效信息, 最终较好较快地解决问题。但凡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别说史料分析, 即使史料阅读都存在一定问题, 这样, 要想在4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 便也成为不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精心考虑, 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 学会“以点带面”, 通过对精选“点”的精雕细琢, 让学生掌握方法, 窥一斑而见全豹, 构建高效课堂。

二、既要能力提升, 也要夯实基础

本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教学设计时, 我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新政 (内容、特点、实质) 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三大块着手, 既要突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这个重点, 也要突破“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分析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这个难点。为突破难点, 我遵循学生认知水平的渐进性规律, 运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启发、点拨;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抓住“关键词”、概括“关键句”, 归纳新政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挖掘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领悟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 我注重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教学开展的互动性、预设生成的引导性, 最终也基本达成了让学生如“剥洋葱”般层层领悟, 难关个个迎刃而解的目标。课后, 我与学生针对该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了几次谈话, 发现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教学方式, “生动形象”, “有思维力度”, “有挑战性”。但在知识掌握层面, 学生却说“貌似懂了”, 老师一深究, 发现概念模糊、内容漏缺、表达不科学不准确。显然, 在多番史料、问题“轰炸”之下, 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确有锻炼与提升, 但基础知识却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为防止知识点的漏缺, 我特意抽出自习课时间与学生共同整理成一张表格, 目的很明确, 就是让学生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内容包括:新政的背景, 新政的实施 (包括 (1) 内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 (2) 特点, (3) 实质) , 新政的影响 (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制度) 。

虽然通过表格的设置, 我及时解决了这一重大问题, 但同时我也认真、深入地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首先, 《罗斯福新政》这课, 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正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 我展示了丰富的材料:声像结合、图文并茂, 一节课下来, 学生注意力集中, 接受了大量信息, 却也出现了“笔记来不及, 重点抓不住”的困惑, 因而老师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就尤为重要。其次, 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首先就是“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要并重, 只有通过对基础的夯实, 加深理解,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而课堂中, 我更多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增加了诸多“课外史料”, 虽然训练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但相对也忽略了教材本身这块“压缩饼干”, 使学生不自觉地脱离了课本, 忽视了基础。毫无疑问, 只重视能力的培养, 却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历史学习最终只能成为无水之源, 无本之末。因而, 在课堂中进行史料教学时, 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 精心选取材料;要处理好教材与史料的关系, 要准确、有度、高效, 不能顾此失彼。

一堂高效的课, 对学生而言, 能学到知识、掌握方法, 就是成功;对教师而言, 学会反思, 改进教学, 这也是成功。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 从《罗斯福新政》的教学和反思中, 我收获了成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材料罗斯福新政】相关文章:

一轮复习罗斯福新政04-08

听罗斯福新政有感04-15

罗斯福新政论文题目05-07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改革04-10

人才新政范文05-17

清末新政高校04-10

新政治学04-26

新政诉讼法04-30

海淘新政规定04-15

北京中考新政解读09-11

上一篇:绿色建筑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圈养蛋鸭饲养管理技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