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2024-04-22

对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精选7篇)

篇1:对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作者:白意良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6期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较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常常用于分析政治语篇。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批评话语分析为框架,从词汇、及物性及情态三个方面对罗斯福总统第一次就职演讲进行分析,将语篇分析理论与当时美国所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相结合,综合考量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讲中语言特色和不同之处,找出其广受欢迎、大获成功的原因。[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词汇 物性 情态

[中图分类号]H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39-02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一种较新的语言研究方法最早由N.Fowler等人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提出。批评话语分析也被称为批评语言学或批评语篇分析,是一门多学科的研究,涉及了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传媒学等多个学科。其理论基础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起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旨在透过语言表面的形式,从多个维度揭示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些批评话语分析的原则已经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理论中得到体现。

自诞生之日起,批评话语分析就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上世纪末在欧洲国家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发展。随着几位主流语言学家Fairclough,Wodak,van Dijk和Fowler对该领域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研究和实践的队伍中,相关学术著作不断增多,国际性合作项目不断出现,逐步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随着1991年阿姆斯特丹批评话语分析专题研讨会的召开、《语言与权力》(Fairclough 1989)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Wodak 1989)等几本重要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开始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逐步走向成熟。近几年来,国内很多研究者也对该学术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辛斌、戴炜华、叶起昌、纪玉华等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内的引进、传播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分析框架

辛斌(2005:24)指出目前批评话语分析还未构成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因此只能在方法上采取拿来主义。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语篇,尤其政治语篇是多维度的和多功能的,因此对于语篇的分析不仅仅要研究语言本身,更为重要的是需着眼于话语的实践过程及其发生的社会语境分析。批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因此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自然就成为了它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来源。

二、语料分析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于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前任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发表的演讲《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则成为了经典,下文作者将以这篇演讲为语料,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为理论依据,从词汇、及物性和情态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汇

语言是一种人类对世界体验的反映,其中涉及的词汇包含物质、关系、概念的系统和信息传递的过程。词汇是人们用来表达世界的重要工具,而在政治语篇尤其是总统发表的演说中,词汇充当着演讲者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演讲中蕴含的观点和意识形态也会通过演讲者所选择的词汇体现出来。罗斯福在第一次就职演讲中通过选择不同的词汇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罗斯福运用多种具有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以适应不同语境、不同政治需求。例如,使用terror、retreat、dark、difficulties、curtailment、withered leaves等具有消极感情色彩的词汇,揭示整个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当作者严词谴责那些贪婪的商人、无能的政客和部分自私幼稚的美国人没有为自己的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时,选用了stubbornness、incompetence、failure、unscrupulous、indicted等词语。与之相反,当谈及人民的信心、民众的支持以及国家的未来时,罗斯福频繁使用candor、decision、firm、belief、support、revive、prosper等具有积极感情色彩的词汇。总之,演讲者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和特定的政治意图选择使用不同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及物性分析

在传统语法中,及物性是一种能够根据是否接续宾语而区分动词间差别的研究工具。若一个动词后可以接宾语,那么它就是及物动词,反之就是非及物动词。然而在系统功能语法中,及物性系统却是一个语意系统,旨在把人类经验世界中的感官和行为分成容易操作的一组过程,并表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系统中主要有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作者根据罗斯福此篇演讲的特点,将分别对语篇中出现的三种主要过程进行及物性分析。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在此篇演讲中出现的次数和所占比例统计如下:

我们不难看出,物质过程占用的篇幅最大,其次是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三种过程加起来占所有过程的88.7%。

1.物质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涉及两个参与者:动作者(actor)和目标(goal),通常借助动词来表现。下面将选取两句加以分析:“We must act and act quickly”和“I will return the courage and the devotion that befit the time”当罗斯福谈到新一届政府即将采取的措施以及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时,使用物质过程,增强了演讲的煽动力和感染力,突出了政治语篇的威严和庄重。此外,两个过程中的动作者分别选用了we和

I。前者因为罗斯福需要号召全体美国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危机;后者由于他必须以坚决、铁腕的形象示人。

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是感觉、反应和认知的过程,例如想象、思考、感受等等。其中涉及两个参与者:一是人类或拟人化的感觉者(sensor),另一个是被感知、思考或看见的对象(phenomenon),即心理活动的客体。作者多次使用心理过程,例如“…we must frankly recognize the overbalance of population”,“we now realize as we have never realized before our interdependence on each other”等。众所周知,1933年的美国深陷经济危机,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罗斯福继任美国总统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出台有力政策,复兴美国经济。而要想使这些措施得以顺利推行,他需要把自己对此次危机的认知表达出来,以期得到美国人民的认同及支持。在及物系统的6种主要过程中,心理过程恰恰迎合了演讲者的此种需求,因此占用了较多的篇幅。

3.关系过程。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可分为归属性(attributive)关系过程和识别性(identifying)关系过程,前者对事物进行描述,以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为参与者;而后者则对事物进行限定,以识别者

(identified)和被识别者(identifier)为参与者。当罗斯福谈及当时的形势时,对美国糟糕的金融、贸易等经济状况直言不讳,因此归属性关系过程是最佳的选择。例如:“…the means of exchange are frozen in the currents of trade…the savings of many years in thousands of families are gone.”而当为了消除大萧条给美国人带来对未来前景的巨大恐惧和不安时,罗斯福说出了那句名言:“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通过使用关系过程可以增强界定和评价的客观性,有助于使美国人民相信,只有战胜恐惧才能摆脱危机。

(三)情态系统

情态系统可以借助人称代词、时态、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情态副词等来表达人际功能。由于篇幅所限,作者仅对其中的几项进行分析。

1.人称代词。人称代词能够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亲疏程度及权力关系。英语中“we”“our”“us”可根据是否包含听话者分为外排性(exclusive)和内包性(inclusive)。前者将听话者排除在外,易使听者产生厌恶和反感。例如:“We all hate you”;后者则意在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例如:“Let us read it together”。为了赢得更多美国人的支持,罗斯福大量地使用内包性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和“our”,囊括了所有的美国人,旨在使大家团结起来,休戚与共,果断、迅速地采取各种行动,挽救危机中的美国。而对大萧条的始作俑者,自私、固执地掌握人类物品交换的统治者,作者使用了人称代词“they”和“their”,表达了对其卑劣行径的憎恶和不满。

2.时态。英语中的时态可以表达除时间概念以外的很多功能,尤其现在时的运用在批评语篇分析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能够表示始终存续的状态、一般性的真理、习惯性的动作和行为等。

罗斯福第一次就职演讲几乎通篇使用现在时,如:“Happiness lies not in the mere possession of money;it lies in the joy of achievement, in the thrill of creative effort.”为了使人们能够重新振作起来,罗斯福道出了幸福不仅来源于拥有钱财,更来自有所成就后的快感这一真理。他鼓励美国人民改变原有的道德观念,增强荣誉感和责任心,辛勤劳动,自强不息;同时还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沉溺于追求物质财富。

3.情态动词。情态动词本身有词义,表示说话人的预期或情态,但词义不完全并且无法单独作为谓语动词使用,通常只能与动词原形一同组成谓语动词。语料中主要情态动词出现频率如下:

此篇演讲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情态动词是“can”,在文中共出现13次。在政治演讲中的肯定句里使用“can”表示有能力或有机会完成某事。当罗斯福发表第一次就职演讲时,正处于非常时期的美国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一次经济危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难题。作为美国的新任总统,罗斯福必须为他的国家和人民打气,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国家能够通过推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must”语气最强,在文中共出现9次,一方面突出了总统罗斯福作为美国元首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表明了罗斯福要与美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同战胜危机的决心。

三、结语

本文通过罗斯福的第一次就职演讲浅析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及其应用,发现演讲者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词汇、及物性系统和情态等工具达到自己的目的:感染和说服民众,使民众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强大语言攻势下,与总统的思维达成一致。总之批评话语分析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视角,能够将政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与语言间的隐性关系展现给读者,使其知晓语篇作者如何利用语言策略及技巧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2]Fowler,R.Hodge B.Kress G.& Trew,T.Language and Control[C].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9.[3]Vail Dijk,T.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Tannen.(ed.)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C].Oxford:Blackwell,1998.

[4]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5]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2002.[6]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问题与讨论[J].外国语,2004.[7]杨玉晨.语篇分析: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2:对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亲爱的俄罗斯公民们,亲爱的朋友们,

总统宣誓的誓词刚才已经说过了,现在我想强调一下誓词的主要思路:总统的责任是守护这个国家并且忠诚地服务于人民,对我来说这一责任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且我将会向以前一样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像之前一样,我认为俄罗斯公民的帮助和支持构成了总统工作最首要也是最值得信赖的的依靠。

今天我想感谢那些对我付出如此之信任,将我选举为俄罗斯国家元首的人们;我想感谢那些在过去四年里通过他们的工作而对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果做出贡献的人们。

就像过去那些年一样,我将会积极、公开并诚实地工作;我将在职权范围内尽我最大的能力来证明成千上万的人民有理由将他们的希望交给我。

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过去四年并不容易。坦白地说,这四年就是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回想20xx年,当时我们面对的好像是许许多多根本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这些危急关头,俄罗斯人民表现出了作为爱国者和公民最崇高的品质,共同斗争以保证我们祖国的领土完整保持我们国家的团结统一,并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坚定努力为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共同取得了很多成就,并且我们取得这些成就完全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

是我们实现了高经济增长率,是我们克服了困难的的意识形态对抗,是我们正逐地渐锻造出一个真正团结统一的国家。

是我们坚定地对抗国际恐怖主义袭击,是我们在崩溃的边缘拯救了这个国家。

我们共同将我们的祖国打造成了一个面向世界的国家,一个寻求广泛平等合作的国家,一个巩固了其国际地位的国家,一个学会了在飞速变化的当今世界中如何用和平手段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国家。

现在接下来四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将我们挖掘出来的潜力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并通过这些努力为我们的人民带来基础性的高质量的生活,带来真正的实质性的繁荣。

在这里,我们经常说,俄罗斯的国家元首可以并且,也一直会回应所有的一切。当然这仍是如此。但是今天,尽管我对我的个人责任有着深刻地认识,我还是想强调,俄罗斯的成功和兴旺不能也不应该仅仅依靠某个个人,某个政党甚至单纯是政治力量本身。我们需要一个广阔的基础从而实现我们国家的民主发展,从而能够继续我们已经开始进行的转型。

我确信一个成熟的民权社会是持续发展的最佳保障。

只有自由的国家里自由的人民才能真正取得成功。这不仅是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政治稳固的基础。

我们将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从而确保真正多党制的发展,确保个人自由得到加强。我们将尽每一份努力确保俄罗斯的所有人民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社会医疗保障;确保全体人民都能过上免于匮乏之苦的生活,都能将他们的劳动果实传给他们的子女;当然也将确保他们都将为自己强大但是爱好和平的祖国而自豪,为我们祖国的大国风范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

我们仍然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们。我们具有所有的完成既定目标所需的机会。我们有资源,我们有经验,并且通过过去四年中积极良好实践经验的尝试和试验,我们也对我国发展中的优先权问题有着完整详尽的理解。我们有着极大的创造力,有这样聪明智慧潜力的人民。

我们都是俄罗斯和她上千年历史的继承人,我们继承的这片土地孕育了杰出的子女,杰出的工人、战士和开创者。他们将这个广袤而伟大的国家传承给了我们。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从我们的过去获取力量。但是即便是最辉煌的历史也不足以保证我们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俄罗斯的当今一代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延续我们的辉煌。

只有这样,我们的后代才能为今天我们为这个伟大国家所书写的历史而感到骄傲。

谢谢大家。

篇3:对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作为一种较新的语言研究方法最早由N.Fowler等人在《语言和控制》 (Language and Control) 一书中提出。批评话语分析也被称为批评语言学或批评语篇分析, 是一门多学科的研究, 涉及了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传媒学等多个学科。其理论基础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起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 旨在透过语言表面的形式, 从多个维度揭示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一些批评话语分析的原则已经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理论中得到体现。

自诞生之日起, 批评话语分析就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上世纪末在欧洲国家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发展。随着几位主流语言学家Fairclough, Wodak, van Dijk和Fowler对该领域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研究和实践的队伍中, 相关学术著作不断增多, 国际性合作项目不断出现, 逐步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随着1991年阿姆斯特丹批评话语分析专题研讨会的召开、《语言与权力》 (Fairclough 1989) 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 (Wodak1989) 等几本重要著作的出版, 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开始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逐步走向成熟。近几年来, 国内很多研究者也对该学术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辛斌、戴炜华、叶起昌、纪玉华等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内的引进、传播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分析框架

辛斌 (2005:24) 指出目前批评话语分析还未构成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因此只能在方法上采取拿来主义。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语篇, 尤其政治语篇是多维度的和多功能的, 因此对于语篇的分析不仅仅要研究语言本身, 更为重要的是需着眼于话语的实践过程及其发生的社会语境分析。批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 因此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自然就成为了它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来源。

二、语料分析

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于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前任胡佛, 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发表的演讲《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则成为了经典, 下文作者将以这篇演讲为语料, 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为理论依据, 从词汇、及物性和情态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词汇

语言是一种人类对世界体验的反映, 其中涉及的词汇包含物质、关系、概念的系统和信息传递的过程。词汇是人们用来表达世界的重要工具, 而在政治语篇尤其是总统发表的演说中, 词汇充当着演讲者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工具, 同时演讲中蕴含的观点和意识形态也会通过演讲者所选择的词汇体现出来。罗斯福在第一次就职演讲中通过选择不同的词汇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罗斯福运用多种具有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以适应不同语境、不同政治需求。例如, 使用terror、retreat、dark、difficulties、curtailment、withered leaves等具有消极感情色彩的词汇, 揭示整个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当作者严词谴责那些贪婪的商人、无能的政客和部分自私幼稚的美国人没有为自己的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时, 选用了stubbornness、incompetence、failure、unscrupulous、indicted等词语。与之相反, 当谈及人民的信心、民众的支持以及国家的未来时, 罗斯福频繁使用candor、decision、firm、belief、support、revive、prosper等具有积极感情色彩的词汇。总之, 演讲者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和特定的政治意图选择使用不同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 及物性分析

在传统语法中, 及物性是一种能够根据是否接续宾语而区分动词间差别的研究工具。若一个动词后可以接宾语, 那么它就是及物动词, 反之就是非及物动词。然而在系统功能语法中, 及物性系统却是一个语意系统, 旨在把人类经验世界中的感官和行为分成容易操作的一组过程, 并表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系统中主要有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作者根据罗斯福此篇演讲的特点, 将分别对语篇中出现的三种主要过程进行及物性分析。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在此篇演讲中出现的次数和所占比例统计如下:

我们不难看出, 物质过程占用的篇幅最大, 其次是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 三种过程加起来占所有过程的88.7%。

1. 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 (material process) 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 涉及两个参与者:动作者 (actor) 和目标 (goal) , 通常借助动词来表现。下面将选取两句加以分析:“We must act and act quickly”和“I will return the courage and the devotion that befit the time”当罗斯福谈到新一届政府即将采取的措施以及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时, 使用物质过程, 增强了演讲的煽动力和感染力, 突出了政治语篇的威严和庄重。此外, 两个过程中的动作者分别选用了we和I。前者因为罗斯福需要号召全体美国人民行动起来, 共同对抗危机;后者由于他必须以坚决、铁腕的形象示人。

2.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 是感觉、反应和认知的过程, 例如想象、思考、感受等等。其中涉及两个参与者:一是人类或拟人化的感觉者 (sensor) , 另一个是被感知、思考或看见的对象 (phenomenon) , 即心理活动的客体。作者多次使用心理过程, 例如“…we must frankly recognize the overbalance of population”, “we now realize as we have never realized before our interdependence on each other”等。众所周知, 1933年的美国深陷经济危机, 经济萧条, 民生凋敝, 罗斯福继任美国总统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出台有力政策, 复兴美国经济。而要想使这些措施得以顺利推行, 他需要把自己对此次危机的认知表达出来, 以期得到美国人民的认同及支持。在及物系统的6种主要过程中, 心理过程恰恰迎合了演讲者的此种需求, 因此占用了较多的篇幅。

3. 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 (relational process) 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 可分为归属性 (attributive) 关系过程和识别性 (identifying) 关系过程, 前者对事物进行描述, 以载体 (carrier) 和属性 (attribute) 为参与者;而后者则对事物进行限定, 以识别者 (identified) 和被识别者 (identifier) 为参与者。当罗斯福谈及当时的形势时, 对美国糟糕的金融、贸易等经济状况直言不讳, 因此归属性关系过程是最佳的选择。例如:“…the means of exchange are frozen in the currents of trade…the savings of many years in thousands of families are gone.”而当为了消除大萧条给美国人带来对未来前景的巨大恐惧和不安时, 罗斯福说出了那句名言:“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通过使用关系过程可以增强界定和评价的客观性, 有助于使美国人民相信, 只有战胜恐惧才能摆脱危机。

(三) 情态系统

情态系统可以借助人称代词、时态、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情态副词等来表达人际功能。由于篇幅所限, 作者仅对其中的几项进行分析。

1.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能够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亲疏程度及权力关系。英语中“we”“our”“us”可根据是否包含听话者分为外排性 (exclusive) 和内包性 (inclusive) 。前者将听话者排除在外, 易使听者产生厌恶和反感。例如:“We all hate you”;后者则意在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例如:“Let us read it together”。为了赢得更多美国人的支持, 罗斯福大量地使用内包性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和“our”, 囊括了所有的美国人, 旨在使大家团结起来, 休戚与共, 果断、迅速地采取各种行动, 挽救危机中的美国。而对大萧条的始作俑者, 自私、固执地掌握人类物品交换的统治者, 作者使用了人称代词“they”和“their”, 表达了对其卑劣行径的憎恶和不满。

2. 时态。

英语中的时态可以表达除时间概念以外的很多功能, 尤其现在时的运用在批评语篇分析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它能够表示始终存续的状态、一般性的真理、习惯性的动作和行为等。

罗斯福第一次就职演讲几乎通篇使用现在时, 如:“Happiness lies not in the mere possession of money;it lies in the joy of achievement, in the thrill of creative effort.”为了使人们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罗斯福道出了幸福不仅来源于拥有钱财, 更来自有所成就后的快感这一真理。他鼓励美国人民改变原有的道德观念, 增强荣誉感和责任心, 辛勤劳动, 自强不息;同时还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沉溺于追求物质财富。

3. 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本身有词义, 表示说话人的预期或情态, 但词义不完全并且无法单独作为谓语动词使用, 通常只能与动词原形一同组成谓语动词。语料中主要情态动词出现频率如下:

此篇演讲中, 使用频度最高的情态动词是“can”, 在文中共出现13次。在政治演讲中的肯定句里使用“can”表示有能力或有机会完成某事。当罗斯福发表第一次就职演讲时, 正处于非常时期的美国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一次经济危机,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难题。作为美国的新任总统, 罗斯福必须为他的国家和人民打气, 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国家能够通过推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must”语气最强, 在文中共出现9次, 一方面突出了总统罗斯福作为美国元首的权威地位, 另一方面表明了罗斯福要与美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同战胜危机的决心。

三、结语

本文通过罗斯福的第一次就职演讲浅析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发现演讲者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词汇、及物性系统和情态等工具达到自己的目的:感染和说服民众, 使民众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强大语言攻势下, 与总统的思维达成一致。总之批评话语分析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视角, 能够将政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与语言间的隐性关系展现给读者, 使其知晓语篇作者如何利用语言策略及技巧达到自己的目的。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较新的语言研究方法, 常常用于分析政治语篇。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为框架, 从词汇、及物性及情态三个方面对罗斯福总统第一次就职演讲进行分析, 将语篇分析理论与当时美国所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相结合, 综合考量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讲中语言特色和不同之处, 找出其广受欢迎、大获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词汇,物性,情态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

[2]Fowler, R.Hodge B.Kress G.&Trew, T.Language andControl[C].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79.

[3]Vail Dijk, T.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Tannen. (ed.)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C].Oxford:Blackwell, 1998.

[4]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5]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 2002.

[6]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问题与讨论[J].外国语, 2004.

[7]杨玉晨.语篇分析: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对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关键词】政治说服;朴槿惠;话语

民主社会的治理是通过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辩论、讨论、谈判与妥协进行的,民主的本质在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沟通,而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彼此说服对方,这就是政治说服。与其他政治活动相比,总统的政治演说是纯粹的个人表演,这不仅是因为总统的演讲是经过事先有准备的讲稿复述,还因为演讲本身具有煽情的特点,因此政治演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政治说服的功效要比其他政治說服更能够打动公众的心,赢得公众的支持或改变他们的态度。

本文主要讨论话语分析视域之下的韩国朴槿惠就职演说稿,并以前两届总统李明博、卢武铉的演说稿作对比,意图分析出他们的就职演说稿在话语上的不同,并以此总结出媒介环境中政治演说的意义。

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就任韩国第18任总统,当天她参加了一系列就职活动,并在国会大厦前广场举行就职演说。总的来看,朴槿惠的就职演讲稿是三任总统中最短的,就任演讲全文共5400余字,用时21分钟(相比之下李明博5年前的就职演讲全文共8700余字,耗时36分钟),这样的文本长度表明了她“行胜于言”的思想理念。此外,就职仪式主办方还尽量减少声势,致力于营造“宣誓落实对韩国民众的承诺”的氛围。这些细节都说明了朴槿惠立志打造政府的崭新形象,具体到话语层面而言,分析如下:

一、词频

词频即词语使用频率,词语频率显示的是某个词在一定文档中的突出程度。词语频率越高(词语的出现次数越多),该词越能体现该文档的内容。三任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词语按频率排列分别为:朴槿惠——国民、希望、政府、尊敬、幸福;李明博——国家、国民、社会、大韩民国、政府;卢武铉——国民、东北亚、和平、社会、时代。对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朴槿惠的演说稿中更多出现了如“国民”“希望”“幸福”一类的词汇,而且没有提到过一次“先进”和“民主主义”等字眼,与李明博和卢武铉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朴槿惠一届政府更加强调关注国家中的个人的发展。

朴槿惠的演说稿中还出现了前两任总统的演说稿中没有出现的词汇,比如“希望”“幸福”“坚强”等正能量的词汇,这一方面表明在政治演说中,演说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强调国家的繁荣到肯定个人基本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凸显了朴槿惠的“女性特色”和“女性气质”。

二、主要事件

运用NLPIR汉语分词系统智能识别文本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机构名、媒体、作者及文章的主题关键词,可以分析出文本讲述的主要事件。面对同一事件,建构方式不同,呈现的媒介事实、媒介景观就不同。

首先从直观上看出,朴槿惠的词汇树状图最为简单。比如提到的地名只有3个、而人名只有1个。相比之下李明博的演说中提到的人名有10个,地名也有10个;卢武铉的演说中提到的人名有2个,地名有14个。从数据的对比就知道,朴槿惠的演说主题是最简单的,并没有采取面面俱到的方式铺陈讲述。

三、隐喻

隐喻,借助的是隐喻本身在受众经验中存在着的共同体验,因此它绝不仅仅是话语的表面文体装饰,而是体现了文本生产者对现实的态度和评价。在朴槿惠的就职演说中,时刻能感受到他的父亲前总统朴正熙的存在。

“经济复兴”这个词是朴正熙时代常用的词,朴槿惠不用“经济增长”或“经济飞跃”之类的词而是选用“经济复兴”这个词,多少会让人感觉其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德国矿产”一词也是如此,朴正熙曾为开发经济向德国派遣矿工和护士,用他们的薪水抵押贷款。1964年他访问德国的煤矿,在这些矿工面前演说时不禁哽咽留下泪水。

反复提及让人联想起朴正熙的代码,不仅是为了实现如她自己所言的“对先父遗志的继承”,特别是在韩国经济低迷期间发展经济方面的决心,而且也是认可其父的成就,为其父正名。

朴槿惠在就职演说中巧妙地嵌入了自己的个人特色和符号,因此收获了许多的赞赏,有评价认为朴槿惠的演说尽可能排除华丽辞藻、简单明了传达核心信息的评价,展现了典型的“朴槿惠Style”。

【参考文献】

[1]谢岳:《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148页

[2]陈岳芬,李立:《话语的建构与意义的争夺——宜黄拆迁事件话语分析》,新闻大学2012年第1期

[3]《无华丽辞藻,只有核心,就职演说也是“朴槿惠Style”》,http://chinese.joins.com/gb/article.do?method=detail&art_id=100271

篇5:对奥巴马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简称CDA) 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 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 (Critical Linguistics) 。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迄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 CDA综合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大众传媒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 (戴炜华、陈宇昀, 2004) 。其基本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其主要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 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 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 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纪玉华, 2001) 。在国外, 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 已经在国际语言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相比较而言, 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 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辛斌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不断向国内同行介绍批评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19篇。近几年, 国内不少学者相继加入了CDA研究的行列, 外语核心刊物上相继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CDA研究论文。如廖益清 (1999) , 纪玉华 (2001) , 戴炜华、高军 (2002) 等学者都对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内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批评话语分析重视对所有非文学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 而对于政治语言的研究, 则成为批评话语分析近代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在政治讲话中, 政治家的目的不在于向听众提供信息, 而在于说服劝诱, 在于通过讲话, 博得民众心灵的共鸣, 影响和控制他们的意识形态, 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利益。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篇是说话者在形式结构和意识形态意义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 它在分析中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 并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而往往被忽视的思想观念上, 以便人们对它们重新审视。本文以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为例, 通过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 研究奥巴马演讲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 探讨他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的。

二、分析框架

批评话语分析要求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 因此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自然成了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 (辛斌, 2005) 。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 黄国文 (2001) 认为, 我们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完全可以用这一理论进行指导。事实证明, 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

根据Halliday (1994) 的观点, 语言主要用来表达三种意义, 第一种是用语言来谈论我们对世界 (包括自然世界和内心世界) 的经历、看法和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 这种意义是概念意义;第二种是用来与别人交往, 建立或保持与别人的关系, 影响别人的行为, 表达讲话人的态度, 改变别人的态度、看法等, 这是人际意义;第三种是用来组织语句和话段, 把单个的情形、意念连接起来, 这是语篇意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 它们被称为三大纯理功能 (Metafunction) 。

及物性 (transitivity) 是概念功能的一部分, 是以交代各种过程及其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来反映语言的概念功能, 其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是最常见的三种表示概念功能的过程。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 它有两个参与者:“动作者” (actor) 和“目标” (goal)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 (sensing) 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一般有两个参与者:心理活动的主体“感觉者” (senser) 和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 (phenomenon) ;关系过程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任何关系的过程, 可分为“归属性关系过程” (attributive) 和“限定性关系过程” (descriptive) , 前者对事物进行描写, 后者对事物进行限定。如:

(1) At these moments, America has carried on not simply because of the skill or vision of those in high office, but because We the People have remained faithful to the ideals of our forbearers, and true to our founding documents. (物质过程)

(2)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 (心理过程)

(3) On this day, 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 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 (关系过程)

语篇的人际元功能关注的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的读者的互动关系, 即说话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 并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为。如韩礼德指出, 这一功能承载着很重的语义负荷 (李站子, 2000) 。语篇的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结构和情态系统反映出来的。考察语篇的情态功能主要有两个目的: (1) 弄清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做出的承诺和承担的义务; (2) 了解说话者对听话者和情景成分的态度、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在英语里, 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之外, 人称代词、实义动词、时态、直接、间接引语都可表达情态意义 (辛斌, 2005) 。在政治演讲中, 一般以陈述句和祈使句居多。陈述句的使用, 使得演讲者显得客观、公正;而祈使句的使用, 则增加了演讲的感染力, 使演讲更具有煽动性。政治家在演讲中非常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调节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Maitland&Wilson, 1987) 。语篇中大量的情态动词 (should, can, may, have to, will) 表达了说话人进行判断时的不确定的心理状态。各种评价性形容词也映射出说话人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和判断:褒义、正面的词语代表了支持、赞同;相反, 贬义、负面词汇表示反对和批评。所以, 忽略情态成分的功能就很难充分理解语篇的语义潜势。

另外, 在语篇上, 名词化的过程隐藏了参与者和情态的成分, 减少了行为成分, 使客观性更强。修辞的应用也是政治演讲文本的一个重要特点, 不仅保证了政治演讲的流畅与生动, 还增加了文本的说服力。

本文将从词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修辞等方面, 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讲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是如何利用语言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劝说美国的民众接受其宣扬的意识形态的。

三、语料分析

1. 词汇

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 都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不但用来阐述美国立国的理念, 更是常常定义了新总统的使命。因此, 就职演讲的内容都是政治家精心准备、仔细斟酌后的结果。奥巴马的整篇演说词篇幅不长, 但却传达了丰富的信息。

在总统大选期间, “change”这个词汇与奥巴马联系最为紧密, 而在他的就职演讲中却只说过一次;奥巴马在大选中极力提倡的“hope”一词, 也仅仅使用了三次。1月20日, 英国《每日电讯报》评点出奥巴马就职演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包括“country”, “America”, “new”, “people”及“everyone”等。这些词语的使用与奥巴马的政治意图是紧密相连的。战争和经济危机的阴云笼罩着美国, 奥巴马试图唤醒每个人的责任心, 建立人们对于新任总统的信任, 齐心协力重建美国的霸权地位。

2. 及物性

在演讲中, 奥巴马主要采用了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这两种及物性系统, 分别占整个语篇小句的46%和35%。在谈及如何重建美国经济和政治霸主的地位时, 奥巴马选择了对行为进行描述的物质过程:

(4) On this day, we come to proclaim an end to the petty grievances and false promises, the recriminations and worn ou dogmas, that for far too long have strangled our politics.

(5) Starting today, we must pick ourselves up, dust ourselves off, 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making America.

以上各句中的动词, “proclaim”, “pick”, “dust”, “begin”属于物质动词, 表明了奥巴马的决心, 并表明他将和美国民众一起, 改善美国现有的政治管理制度, 重拾信心, 共建全新美国。

而及物性系统中的关系过程是进行评价或判断最直接的方式 (Hodge&Kress, 1979) , 如以下各句中由系动词连接名词词组或形容词形成的关系过程。

(6) 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 many.They 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7) Less measurable but no less profound is a sapping of confidence across our land———a nagging fear that America’s decline is inevitable, and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must lower its sights.

第六句中的“real”, “serious”, “many”是对于美国现在所面临的“challenges”的限定。第七句中的“sapping”, “nagging”则描述了美国民众所面临的信仰危机, 表明了当前局势的严重性。关系过程中一般现在时的使用增强了评价和界定的客观性。奥巴马选用这种概念过程和时态, 是想证明自己所言是普遍认可的事实, 并没有夹杂着个人的主观因素。从而, 让听众认识到美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十分严峻的。

3. 情态系统 (1) 语气

“事实”不仅要隐藏在词汇和关系过程里, 还可以通过陈述句来表达。在奥巴马的演讲中, 通篇都是使用陈述句, 语气坚定, 句子短小有力。这样的表述, 使得他的演讲显得更加的客观、真实, 更具有说服力。

(2) 人称代词

为了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赞同, 奥巴马很少使用单数第一人称“I”, 而更多地运用了包括受众和演讲者在内的复数第一人称“we”, 或者是“we”的变形“our, us”, 暗示着受众被包括在语篇之内, 拉近了他们和自己之间的距离。在提到美国人们的先辈时, 奥巴马使用了第三人称“you”, 更是将自己和听众放在同一个位置, 共享历史, 建立相互的信任。

(3) 情态动词

虽然整篇演讲的情态动词不是很多, 但是“must”的使用, 不仅体现了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的权威地位, 还表明了奥巴马要和美国民众一起重建美国的决心。作为美国的三军统帅, 奥巴马有权利要求他的民众服从于他, 听命他的号召。就职演讲, 也是奥巴马建立自己总统威信的第一步。

4. 名词化

就语篇功能而言, 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句式的转换过程, 包括名词化, 即整个句子或句子成分、对行为和参与者的描写成分转化为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名词化的角度去讨论这篇演讲辞的语篇功能。大量存在的名词化过程使丰富的信息能够浓缩到短小篇章中, 并且经过转化过程, 原句中的时态和过程的动作者都消失了, 过程转化为状态, 行为变成客观存在。例如, “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 “an end to the petty grievances and false promises”,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

总之, 名词化不仅使演讲这种短小的语篇尽可能传达更多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它加强了语篇的客观性, 使人们关注现状和事件的受事人。在这篇演讲辞中, 奥巴马就成功地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国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上, 旨在唤醒人们的责任心。

5. 修辞

“演讲者借助修辞获得支持, 最终获得政治权威 (political power) ” (郭秀梅, 1984) 。这里, “说服”将修辞与政治连在了一起, 因为政治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说服”。因此, 演讲辞中的修辞功能不可忽视。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 最常见的修辞形式就是排比:

Our workers are no less productive than when this crisis began.

Our minds are no less inventive, our goods and services no less needed than they were last week or last month or last year.

Our capacity remains undiminished.But our time of standing pat, of protecting narrow interests and putting off unpleasant decisions———that time has surely passed.

排比句的使用, 显得演讲结构紧凑, 语气坚定有力。

对比的使用, 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如:“On this day, 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 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的就职演讲采用了多种语言策略:大量关于国家和人民的词汇, 表明了奥巴马试图唤醒个人对于国家的责任心, 通过建立人们对于新任总统的信任, 齐心协力重建美国的霸权地位;各小句中的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以及名词化, 为演讲者对美国现状的判断和评判增添了客观性, 使整个语篇更有说服力;直接、强有力的陈述反映了美国面临挑战的决心;谈及美国所面临的艰巨挑战时, 奥巴马更是成功地使用了人称代词, 赢得他们的支持。另外, 修辞手法的应用也使得整篇演讲辞结构严谨, 更具有说服力。

篇6:对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我们还愿意将载于此书封面勒口上的两段话介绍给读者,一段是:“《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将美国历史活现于书中。它贯穿了致使这个国家变成一个政治大国,变成世界不可缺少之民族的所有关键问题。这些重要文献包括了许多有争议却富于原创性的思想,正是这些思想表现出作为美国人的真正含义。”

还有一段是此书中文主译赵一凡先生所言:

毋庸置疑,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新兴民族和超级大国,我们目前还远远谈不上深刻而可靠的了解。这对中国普通大众是如此,对于各行专家、甚至对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学者教授,也大致是如此。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自有必要全面了解、认真学习、逐步深入地分析、思考和研究美国。相信看过此书的,不少人会有同感。

这是奉献的日子。值此就职之际,同胞们一定期待着我能够就我国目前所处形势,向他们作出坦率而果断的说明。现在正是坦诚而勇敢地说出实情、全部实情的最好时际。我们毋需害怕直面我国目前的困境。我们伟大的国家过去经得住磨难,今后仍然能经得住磨难,而且还将复兴,繁荣。因此,首先允许我表明我坚定的信念,我们惟一应该感到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那种无以名状的、盲目而不可理喻的恐惧,它阻碍人们作出必要的努力,反败为胜。在我国历史的任何一个黑色时期,每一位强有力的、真诚的领导人都曾经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这是胜利的根本保证。我深信,在目前的危急时刻,你们必将再次对我们的执政表示支持。

我和你们一起以这种精神来面对共同的困难。感谢上帝,这些困难都只是物质方面的。购买力已经萎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税收增加;人们的支付能力下降;各级政府机构面临着严重的经费削减;现行的贸易交易途径被冻结;工业企业枯枝败叶般四处飘零;农场主无法找到产品销售市场;成千上万家庭多年的积蓄丧失殆尽。

更为严重的是,大批失业的市民们面临着严酷的生存困境,而众多的人们只能以艰苦的劳作换取微薄的报酬。只有盲目乐观的人才会无视现实的严峻。

然而,我们的不幸并不是由物质匮乏造成的。我们没有遭受蝗虫的灾害。与我们祖先所经受的艰难相比,我们要幸运得多了。而我们的祖先以其坚定信仰和无畏精神战胜了这一切。大自然的恩泽不断,而人类的努力更使它锦上添花。我们的门廊前堆满了财富,但是大肆的挥霍却使我们入不敷出。这种后果主要是由商品交易的巨头们的顽固不化和愚蠢无能造成的。他们已经承认了失败,自动引退了。钱商们的无耻行径在公众舆论的法庭上受到谴责,并为世人所唾弃。

是的,他们曾经努力过,但是他们的努力却无法挣脱陈规旧俗的束缚。面对着信用危机,他们只是建议发放更多的贷款。他们惯常以利润引诱和控制大众,一旦失去了利润的诱饵,他们便不惜恩惠并施,声泪俱下地恳求公众重新恢复信心。他们只懂得利己主义者的准则。他们缺乏高瞻远瞩,而没有远见的民族是要灭亡的。

钱商们从文明圣殿的高位逃跑了。现在我们可以让圣殿重新恢复传统的信念。恢复的程度取决于我们所持的社会价值观念在多大程度上高于单一的金钱利润观念。

幸福并不驻足于对钱财的占有之中,而是根植于对成功的喜悦和对创造的兴奋之中。对工作的愉悦之情和对劳动的激励之感不应该再度迷失于对转瞬即逝的利润的疯狂追逐之中。如果这段惨淡岁月促使大家认识到,我们不应该听天由命,而是应该让命运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同胞们服务,那么,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完全值得的。

认识到将物质财富视为衡量成功的标准是荒谬的,也就会摈弃以显著地位和个人利益作为衡量公职和官位的标准这一错误观念;而且一定会终止那种常常以冷酷和自私的错误行径敷衍公众神圣信赖的金融和商业行为。难怪公众的信心正在消失,因为只有诚实、高尚、神圣的责任感、真诚的保护措施和无私的工作才能使信心枝繁叶茂;没有这一切,信心便无法生存。

然而,复兴不仅仅需要道德观念的革新。我们的国家需要行动,需要立即行动。

我们最重要的基本任务是安置人民的就业。这决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我们明智地、勇敢地正视这一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直接招募雇员的方式加以解决,就如我们处于战时紧急状态中所做的那样。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这种雇工方式完成急需的工程项目,进而刺激和调整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坦率地承认,我们的工业中心人口过剩;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重新调配人口,为适合耕作的人们提供土地,以便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的途径,来促成这项工作,并借此提高城市的购买力。我们要切合实际,制止施行取消抵押品赎回权制度,挽回小家庭和小农场日益严重的损失。我们坚持要求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各地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大力削减费用;我们要对救济工作作出统筹安排,改变目前零散的、浪费的和不均的现状;我们要将所有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一切明确的公共设施,交由国家统一计划和监控。有助于促进此项工作的方法很多,惟独空话无补于事。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立即行动起来。

最后,在恢复工作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作出两点保证,以避免重新陷入旧秩序的弊端之中:必须严格监督所有的银行储蓄、信贷和投资活动;必须终止利用他人的款项进行投资的行为,银行必须有充足和可靠的现金储备。

这些是我们的工作路线。我会立即敦促新一届国会,在特别会议上就施行这些路线提出具体措施,而且我会要求一些州提供紧急援助。

通过这项行动纲要,我们将着手整治秩序,平衡收支。恢复国际贸易关系的工作虽然十分重要,但是从时间性和必要性而言,它必须从属于建立一个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的任务。我提倡务实的政策,分清轻重缓急。我将不遗余力地借助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对外贸易,但是我们决不能待完成此项工作之后,再来处理国内的严峻经济形势。

这一基本思想指导着国内经济复苏的具体行动,它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的首要考虑是,坚持合众国内部各因素和各部门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这是对传统的、极其重要的美国拓荒精神的认同。这是复兴之道。这是一条捷径。它是复兴计划得以持续实施的强有力的保障。

在对外政策方面,我将奉行国家间的睦邻政策——坚定地尊重自己,也因此而尊重别人的权益;尊重自己的职责,同时尊重自己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条约的尊严。

如果我对人民的情绪的揣摩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我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牗这是我们先前从未意识到的牘,那就是:我们不能只是索取,我们也必须奉献。如果我们要前进,我们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且忠实可靠的军队那样,甘于为维护良好的纪律而作出牺牲,因为没有良好的纪律就不可能有任何进步,就不可能实施有效的领导。我相信,我们愿意并且准备为实现这样的秩序而奉献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因为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以大众的利益为目标的领导。我计划施行这样的领导,它能保证以更高的目标约束我们大家的神圣义务,从而形成一种只有在战时才会出现的共同承担责任的统一体。

作出这项保证之后,我将义无反顾地领导这支由我国人民组成的伟大军队,井然有序地着手处理我们的共同问题……

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责职,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

然而,万一国会否决了其中的任何一种方式,万一国内的严峻形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我决不会回避我那时将担负的责任。我将要求国会准予我动用解决危机的最高权力——向危机开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这种权力相当于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时我所拥有的权力。

对于大家所赋予我的信任,我将用时代所要求的勇气和奉献作为回报。我将竭尽全力……

篇7:对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一、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社会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重点不仅在话语的选择上,分析其所处的历史和社会语境并分析话语背后所折射的社会意义显得更为重要,其意义和语言的使用蕴含于社会语境之中。Pütz在他的《认知社会语言学:语言,认知和社会现实》一文中谈到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4]认知语言学应该从语言的使用入手,调查这些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及其使用者的认知事实。[5]因此,无论是话语产生的过程还是理解的过程,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社会语境,并且要受到一定社会结构的影响和制约。[6]而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体认性,并遵循“现实-认知-语言”的基本理念。依据后现代理论,只有依靠主体间性才能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灵相互交流,从而实现交际的过程。因此,这样的过程本身就带有社会性。[7]

对特朗普竞选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可以从他个人作为商人的社会地位来判断他竞选的初衷,也可以帮助我们从美国社会和美国文化对他的影响来推断他上任后即将采取的政治措施和外交策略,特别是带动美国重新确立世界霸权地位。因此,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解读特朗普的竞选演讲可以充分解释话语的使用是经由社会文化等因素带给说话人的认知,然后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也可以解释话语选择的社会性。

二、特朗普竞选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今后的发展、合作及外交关系备受关注。特别是特朗普获胜后,媒体和大众对他今后的政治主张、外交策略、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高度重视。

(一)美国的社会现实

皮尤研究中心(Pew Center)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有约五分之一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或趋近贫困。一大批受过中下等教育的白人家庭不断被排除在中产阶级行列之外,而他们的下一代翻身的可能性也更加渺茫。由于受到当前经济环境挤压,这些中产阶级与劳工选民在心理上充满不安,至今无法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动荡和剧烈变动。美国霸主地位面临挑战,社会结构加速两极化以及全球反恐战争结局几乎惨败的多重剧烈变动使这些处于社会中下层的选民焦虑失、挫折,甚至对现实和未来充满恐惧。

近20年来,美国受教育的机会日渐失去公平,社会流动也近乎停滞,美国梦已经破灭。数字科技的发展使得企业组织逐步扁平化,白领阶层时刻面临减薪或裁员;由于制造业的日趋空洞,中下层劳工无奈被迫接受服务业最底层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在这一波的经济循环中,大额的财富迅速被最富裕的精英阶层所占有,有的甚至恢复到了金融海啸前的状态,但绝大多数中下阶层的白领与蓝领却几乎感受不到经济的复苏。

(二)特朗普对美国社会现实的认知和竞选话语的选择(以下引用摘自CNN politics)

特朗普原本就不太可能成为共和党属意的人选,但他们却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些以受到中低教育程度白人为主体的选民竟被特朗普那商人特有的最直接、赤裸裸的方式煽动起来了。在他的全面挑动下,这些涌动的暗流顿时沸腾起来,成为了淹没共和党初选时的洪流。

特朗普充分认识到了美国社会生活现实中的上述现状,所以他懂得利用经济地位下滑与就业环境恶化等客观因素激起美国中下阶层对此产生愤恨,特别是中产阶级对跌落贫困感到无比恐惧。同时,他把民众所有这些累积的挫折、愤怒与焦虑导向代罪羔羊。所以,“That’s the kind of thinking our country needs.”“I will be the greatest jobs president that God ever created.”他大胆选用了这样的语句来表达对美国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自己当选的信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解决这一难题的主张。“We need a leader that can bring back our jobs,can bring back our manufacturing,can bring back our military.”

特朗普善用一些夸大事实的语气和哗众取宠的言词挑起选民的担忧和焦虑。由于至今仍有大批民众难以接受美国独霸全球的地位逐步陨落,加之九一一事件的恐惧在美国民众心目中仍然挥之不去,还有许多人至今仍不愿接受美国全球反恐战争已经将美国带入更加危险境地,这些残酷的事实都成为特朗普选择话语的可能。因此,他认为政治正确并不能拯救这个国家的经济和中下层选民的心理需求。“I’ve watched the politicians,I’ve dealt with them all my life,”Trump said,“They will never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They don’t even have a chance.”充分表达了他对美国政界的不满。

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新主张。主要包括:驱逐所有非法移民,在美墨边境建隔离墙;拒绝接收中东难民;必要时禁止穆斯林入境;国际贸易要对美国就业有益,要公平贸易而不是自由贸易,对中、日、墨等国家进口的商品要增税逼美国企业将就业机会转回到本土等贸易保护主义;对俄示好,坚决打击ISIS;国内实行减税政策等。

三、结语

以上通过对特朗普竞选总统演讲的批评性话语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现实和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着话语的生成,而话语作为反映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载体,又是如何起着维护说话人政治主张、经济战略和外交策略等话语意图和作用的,对于加强我们在了解官方话语,特别是政治领袖时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以及反控意识具有重大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建新,廖益清.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1(4).

[2]Van Dijk,T.A.The discourse-Knowledge interface[A].Weiss,G.&R.Wodak.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or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C].London:Macmillan,2003:85-109.

[3]Wodak,R.Mediation between discourse and society:Assessing cognitive approaches in CDA[J].Discourse Studies,2006(1):179-190.

[4]Pütz,M.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Clinical Anatomy[A].2011,24(8):968-970.

[5]汪亚利.语言、认知与文化交融下的认知社会语言学新探索[J].外国语言文学,2012(3):147.

[6]赵永峰.后现代哲学思潮中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J].外语学刊,2015(4):68.

上一篇: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的群众座谈会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