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室安全管理制度

2024-04-20

藏书室安全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藏书室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图书室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的为锦程学校的同学服务,发挥图书室的效益,图书室做以下规定,请全校师生共同遵守。

一、开放时间(具体时间视锦程学校安排为准)

星期一---星期五(上午8:00-下午18:00)

星期六---星期日(上午10:00-下午16:00)

二、借阅对象

图书室图书只供本校师生借阅,校外人员原则上不出借。

三、借阅方法、期限、数量

借阅人要填写借阅图书登记表,妥善使用和保管所借图书,不得转借。借阅图书时,须经图书管理员到图书室取书,并当面登记。

借阅期限不超过15天,如需继续借阅,应办续借手续。图书室定期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清理,并对图书只借不还者进行催促,若一周后仍未归还,则由图书室书面通知该同学。

每次借阅的图书不超过2本。

四、污损、遗失图书赔偿规定:

1、污损图书(包括在书上批注、圈划、涂改、撕页、挖剪等),视污损程度按现行书价的20%-100%赔偿,如果图书被污损而不能继续使用,视同遗失图书赔偿。污损程度由办公室老师鉴定。

2、遗失图书资料的,可用同版(或新版)图书赔偿。无法赔偿同样图书的,则按图书金额进行相应赔偿。遗失多卷书的一册或数册,按全套书价的金额进行相应赔偿。

五、图书室管理办法

1、为图书室购置新书前先查询图书室是否有此书,图书室如无此书时可购买,做到尽量不重复。

2、所购图书以学生需求为准,所报图书无批阅、涂改、卷折、影描、污损。

3、新购图书应及时向图书室登记造册,管理员按要求做好分类编号,贴签工作。并尽快上架流通,否则不能上架。

2011年3月31日

篇二:图书室管理制度

一、图书室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的机构,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读能力,提供教育、教学、教研情报,资料等服务为宗旨。图书室应建立健全的各类管理制度,有完整的档案资料。配备专职(兼职)图书管理员,并做到人员相对稳定,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图书室有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以年度为周期,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平时有痕迹材料。逐年增加藏书量,并有计划地做好教育资料的购置和积累,加强阅览室和资料室的建设。

三、学校图书室有完整的图书账册档案。新购图书应及时造册,按要求做好分类编号,贴签工作。并尽快上架流通,否则不能上架。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图书添置和借出登记,学生借阅时要服从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班级图书要分类在班级“图书角”书柜摆放。

四、加强图书维护,自觉爱护图书。严格做好图书资料的防晒、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火、防盗,同时要及时做好经常性的图书修补工作,提高利用率。做到不折角、不涂写,不准乱写乱画或撕烂图书,严禁撕页。损坏图书轻微的必须自觉修补,损坏严重的或遗失图书的必须照价赔偿;故意损坏图书的除批评教育外,视其情节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五、爱护图书室环境卫生和遵守室内纪律。不准在图书室内吃东西,乱扔垃圾,保持图书室安静,不得高声喧哗,打闹,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书台、墙壁乱刻乱画。学生按班级在规定时间借阅,借书期限最长为两星期。图书室由学校安排专职或兼职教师负责管理,班级图书由各班班主任负责。

六、按时归还图书。归还图书要放回原处。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归还的,必须持借书本到图书室办理手续,所借图书归还后。方可再借其他书籍。

七、学校图书室按规定定时开放并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图书开放时间到后,管理人员要检查,整理好图书,并做好图书室的卫生工作。

八、爱护图书室的图书室公共设施。阅览书刊杂志要依次序拿取和归还,不能乱拿乱放,不准在书刊杂志上乱写乱画,离开时注意将椅子放回原位。

篇三:图书室管理制度

1.本图书室为本局内部人员提供,不对外开展借阅活动。

2.进入本图书室须凭本人借阅证,无借阅证的不能借阅各类图书。

3.本图书室实行全开架借阅方式,读者入图书室须遵守有关规定,文明借阅。

4、本局人员每人每次最多可借2本书(一书多册的按其中单本书计算),借阅时间为一个月。

5、所借图书在借阅时间内未读完可续借一次,续借时间为半个月。

6.借阅图书逾期不还者,由图书室催还,逾期两个月以上,经催还尚未来图书室还书,按本规定第10条处理。

7.读者借阅图书时,首先应检查图书有无污损、缺页、散页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工作人员申明注记;其次,确认还书日期。明确后,办理借阅手续。图书未办理外借手续,不得携出室外。

8.所借图书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归还。如因出差、病假、事假等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归还的,应打电话告诉本图书室。到期时若逢法定节假日,自动顺延借期到节假日后1天。

9.如果因为本局需要组织集体学习或相关的集体读书竞赛活动,对于借出的图书,不管借期是否到限,可以提前收回。读者接到催书通知时,应按规定期限归还,以便于开展集体活动的需要。

10、读者所借图书如因其他原因发生破损或丢失,由本人按照原价予以赔偿。

11、本局人员调离本局局时,须到本馆清还所借图书,交还借书证。

此规定未尽之处,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2:藏书室安全管理制度

1.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图书室,严格执行图书借还制度。

2. 图书必须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建立图书索引。

3. 保持图书净洁。

4. 图书室必须保持干燥、卫生、洁净。

5. 图书管理人员不得随意将图书借给校外人员或单位,如确需借出,必须征得学校领导的同意。

6. 图书管理人员不得私自销毁图书。

7. 图书管理人员下班时要关锁好门窗,关好一切电器设施。

8. 借书、还书期间要有秩序,不得让学生一哄而上,随意乱翻图书。

9. 防火,防水,防潮,防霉变,防鼠咬、虫蛀。

篇3:隋朝藏书管理与后世影响价值研究

一、隋朝藏书管理

1. 藏书收集途径。

隋朝藏书收集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对前朝图书的整理和收集。隋灭陈以后,杨广下诏收集陈的旧书,把所有的书纳入国家藏书机构;隋朝也收集了很多北周的书籍,隋朝从北周收藏的书当时已经达到15000册,这个数目已经达到了汉代的收藏数目,是南梁时期的一半。隋朝对前朝书籍的收藏是国家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了当时国家藏书的匮乏。隋朝对皇家藏书的重视,是促使隋朝收集前朝藏书的重要原因,而在前朝旧书的收藏中,我国古代文明也逐步得以传承,尽管当时战乱中大量藏书被损坏,但前朝旧书占据了隋朝藏书的大部分。

其二是向民间广泛征集。隋朝第一次民间征书活动是在583年,秘书监牛宏上表说,现在国家比较稳定,应该广泛收集民间私人藏书,因为藏书被王府、私人占有,必然影响知识在知识分子之间的传播。隋朝统治者听取了牛宏的建议,下诏进行献书,一时之间,大量的藏书被国家机构征集到。

南北统一后,经济和政治逐步稳定,此时隋朝统治者更加重视藏书收集活动,命令牛弘再一次进行民间征书。而此次的征书活动地点出现转移,主要在江南地区进行。经过牛弘对民间藏书的大量征集,很多宝贵的图书被征集到国家藏书馆,隋朝的藏书规模出现又一次的激增。牛弘在隋朝藏书搜集史上的贡献,被明代胡应麟高度评价,认为其在图书搜集上的贡献盛绝古今,可见牛弘第二次民间藏书征集成效十分显著。隋炀帝之时,隋朝开始第三次藏书征集活动,而此次民间征集活动,其规模远远大于前两次,征集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征集的内容更是除了经、史、集藏书外,还包含了大量的字画、书法和宗教图书等。隋炀帝崇尚佛教,因此当时宗教藏书的收集与其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其三是抄写书籍。由于战争中藏书损坏,以及多种来源途径,藏书质量参差不齐,另外隋朝统治者多次下诏书搜集图书,在得到大量珍贵书籍的同时,仍有一部分书籍不能征集到,一些藏书家不愿将家藏献出,此时隋朝统治者采用了“抄录”政策。抄书极大和有效地补充了隋朝藏书体系。

2. 隋朝国家藏书机构。

嘉则殿、秘书省、修文殿和观文殿是当时重要的国家藏书机构,前两个藏书机构主要位于京师,后两个藏书机构位于东都,京师和东都是当时主要藏书地点。嘉则殿建立时间最早,隋朝主要皇家藏书都在嘉则殿里面收集,因此嘉则殿的书籍主要供皇家人员阅览。秘书省在隋朝的地位相当高,并且作为隋朝五省之一的秘书省是统治者专门管理图书典藏的部门。隋文帝时秘书省得到重视,到了隋炀帝之时,继续增加人员,并且对秘书省任职官员提升官衔。修文殿是东都的藏书机构,隋炀帝曾下诏书命令秘书监柳顾言,整理嘉则殿图书,当时嘉则殿图书达到了37万册,柳顾言整理了3700册御本纳入修文殿。隋炀帝重视文学,继位后经常把藏书放置于修文殿,便于阅读。观文殿也是东都的重要藏书机构,观文殿藏书种类比较繁多,有古籍,还包含古代字画、书法作品等,观文殿对后代藏书影响深远。另外,隋朝很多典籍在嘉则殿、秘书省、修文殿和观文殿收藏的同时,也分别在省和府有收藏。

3. 图书的校勘整理。

隋朝的藏书主要来源于北周和南陈,还有一些来自于民间。由于这些藏书的来源不同,因此藏书的质量也存在差异化,隋朝比较看重藏书的校勘整理。

隋统治者在藏书的整理上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秘书省,负责藏书的整理校勘工作。隋朝初年就已经开始了图书校勘整理工作,其后的每一年从未停止过对图书进行纂集、编目。所有的图书收藏形成一定的体系,图书体系化的编目,以及对图书的校正,是隋朝图书事业重要的特点。

牛弘在对图书搜集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图书整理工作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在秘书省任职期间,他曾一度对典藏进行修补,对缺少的图书进行抄录,曾编录《开皇四年四部目录》,后来又继续编成《开皇八年四部目录》。隋朝中期,图书的整理校勘形成热潮。

4. 图书的纂集典藏。

隋朝统治者在藏书整理和收集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藏书的修编工作。在战争中所得图书大量遭到损坏,民间图书更是如此,特别是时间比较久的古籍,损坏更加严重。隋朝刚建立之时,统治者为了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组织专人修编史书,文帝刚继位,便命魏收等修魏史,成了专门的修书机构,由秘书省直接监管。修书官由著名的文人兼任,例如牛弘和许善心,在任职期间修编了大量的图书。而隋炀帝之时也重视图书修编工作。隋炀帝未继位前,就在扬州组织100多人进行图书修编工作,继位后编写工作一直持续。修编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包含经、史、子、集各个部分。

隋朝不仅图书多,图书典藏制度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隋朝藏书典藏形式有多种,一是根据藏书的编号,图书上、中、下部分,分别藏于不同的地方;另一种方法是按照藏书的内容进行分类,例如隋朝观文殿前藏室,东屋主要藏“经”和“史”部分,西屋主要藏“子”和“集”部分。隋朝还设立特殊的藏书机构,用于图书专藏,例如隋朝古籍主要藏于妙楷台,隋朝古画主要藏身于宝迹台等。隋朝对藏书给予重视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藏书机构布局设置,在观文殿前设书室14间,每间开设方户。

二、隋朝藏书事业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隋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隋朝藏书事业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并且藏书事业也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也对唐朝时期的鼎盛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根据记载,隋炀帝初年,隋朝派遣大量使者出访南海地区、西域和日本,加强同他们之间的联系。600年,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加强交流,7年后,日本派遣小野妹子等使者携带国书来中国,并且日本派遣使者的活动后来一直呈现持续状态。日本还曾经派遣专人到中国留学,潜心学习中国的佛学和文化。隋朝统治者对译经工作比较重视,译经数目达到6000卷,隋朝统治者下令中土僧人参与译经过程,因此译经数目众多。而隋朝也十分重视写经工作,并成立专门的藏经机构,特别是收录了大量的佛教藏经,因此隋朝的寺院藏经比较充盈,而唐朝以后,寺庙数目更是有增无减,国家藏经制度开始成熟。隋朝藏书对大唐的藏经事业影响重大。

隋朝时期, 文化发展迅速, 当时的佛学、经学、音韵学、目录学、文艺、科技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 隋朝在文化上特有的成就, 对当前我国文化的秉承和传播同样意义重大。隋炀帝时, 国家藏书数量之多, 仅仅嘉则殿的图书就已经达到了37万卷, 藏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经、史、子、集范围内, 还包含很多的字画和佛教图书, 此时隋朝的藏书超过了以往任何王朝的皇家藏书数目, 并且为以后皇家图书发展奠定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出于对图书的重视, 在藏书的装帧上, 都耗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 隋朝藏书对古代文明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促进了当时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之.隋唐五代图书编撰考略[J].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9 (3) .

[2]王子舟.六朝隋唐佛教藏书考[J].图书情报知识.1989 (1) .

篇4:论北宋国家藏书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国家藏书制度 秘书省 馆阁 《麟台故事》

中图分类号: G2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1-0137-04

On the Improvement of Book Collection Systerm at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Mainly Contained of “The Story of LIN TAI”

Abstract After the reform of Yuanfeng period at Northern Song dynast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secretariat, the library belongs to the secretariat, which caused the secretariat’s official settings, offical elections and career compiled to change greatly. Therefore, the less to collect books for the royal trend, the more to collect books for the country trend. In contrast, at Northern Song dynasty period, a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collection system, the library trends to perfect. It mainly reflects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value shift system in secretariat,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book reservation system in secretariat,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offical treatment in secretariat, construction new central authorities, the revival of collecting books for the country again.

Keywords national collection system; secretariat; Library; “The Story of LIN TAI”

北宋崇文院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崇文院时期的馆阁藏书即使获得进一步发展,也不会弱化皇家藏书的性质,更不可能出现国家性质较强的馆阁藏书制度。元丰改制后,北宋馆阁归于秘书省之下,其本旨并不是在于建立国家性质较强的馆阁藏书制度,而是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冗官冗费问题。但其结果是馆阁在秘书省的领导下发展成为国家性较强的藏书机构,体现了北宋国家藏书制度的完善。下文即以记述北宋馆阁藏书与制度方面具有专门性史料价值的《麟台故事》(以下简称《故事》)所载为主[1],对秘书省与馆阁前后的变化进行探讨,以企阐明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正是在这一时期趋于完善。

1 元丰改制前的秘书省

秘书省的前身为秘书监,始置于东汉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掌国家典籍、著作及祭祀祝文。晋惠帝永平年间,改称为秘书省。唐代在秘书省之外,又设置了国家从事典籍收藏与整理的主要机构:弘文馆、集贤院、史馆等。终唐之世,虽然秘书省是中央王朝主管图书事业的政府机关并未改变,但其职能逐渐在削弱[2]。五代至宋初,三馆共以数十间民居小屋为寓寄之所,主要承担着朝廷典籍收藏与整理的职能,进一步侵夺了原本属于秘书省的职权,以至于元丰改制之前的秘书省,已经成为徒有虚名的中央政府典籍管理部门。

诸如《故事》载,太平兴国年间(976-984),时任左拾遗的田锡上书:“以谓今三馆之中,有集贤院书籍而无集贤院职官,虽有秘书省职官而无秘书省图籍。”[3]端拱元年(988)初置秘阁后,从三馆秘阁的馆职到库藏书籍均有着很大的调整,而秘书省的情形更是:“若秘书省,则所掌祠祭祝版而已,书籍实在三馆秘阁。而所谓职官者,犹今寄禄官耳,则虽无书籍可也。”[4]亦即宋初所有典籍都归于馆阁之中,从收藏到整理的过程中几乎与秘书省没有干系,其所执掌者“祠祭祀版而已”,其设职官者“犹今寄禄官耳”。尤其是元丰改制前的秘书省的省舍处所、隶属官司、职官设置、职掌选任、编制品位等相关内容,同在《故事》中又存有比其它典籍更为详尽的记载:

秘书省,在光化坊,隶京百司,判省事一人……秘书监之领秘书省事,犹著作佐郎(今宣教郎)在三馆则修日历;正言(今承议郎)、司谏(今朝奉郎)供职本院,或在从班,则行谏诤之职;侍御史(今朝请郎)、监察御史(今承议郎)供职本台,则行纠弹之职也。[5]

此载十分清晰地表明:元丰改制前的秘书省在设置上虽然沿用着唐、五代以来的形式,但其所承担的朝廷政务仅剩下“负责常规祭祀用祝文的撰写”,地位的重要性也远不可与唐、五代时相提并论。再以其职官系统的设置而言,尽管依旧设有秘书监、秘书少监、秘书丞、秘书郎、校书郎、正字、著作郎、著作佐郎等官名,但事实上已属于“寄禄官”,乃是一种官员转迁的阶官,仅用以表明本官所在官位的品级和应当享有的俸禄,并非是有实际差遣的“职事官”[6]。甚至秘书省的最高长官秘书监,如遇朝廷特令供职,或以他官兼秘书监,或以秘书监兼领他官。

对元丰改制前秘书省的专门记载,与《故事》所记相类同者,可见于《宋史》、《宋会要辑稿》等,但这些史册成书晚于《故事》,见其史料价值之珍贵。再细加考较,则诸多文献所载都不及《故事》详尽。当然,诸多典籍所载有关宋初的秘书省并不主管朝廷的典籍,即所有典籍全部收藏于三馆及稍后所建秘阁的大致情况,还是比较一致的。这足证《故事》所载史料信实可靠。而这一情况,在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故事》和编修《钦定历代职官表》之时,已有明确的认识:“昭文、史馆、集贤书库,谓之三馆,后又增建秘阁,与三馆为四,各置直馆、直院、直阁等官,其下则为校理、检讨。”[7]总之,通过《故事》的记载,可以清晰地看出宋初秘书省本身的重要性及其所隶属的官吏的地位,根本就无法与当时的三馆、秘阁及其官吏相提并论。因为馆阁官员正是有差遣的“职事官”,往往倍受宋太祖尊宠与优待,其官品无论高下,地位均在当时显得清贵切要,升迁也往往异于他司常僚;而且越是往后,朝廷崇儒之风愈盛,馆阁的典藏规模与政治地位也越加不同凡响:“文籍大备,灿然可观,处中禁以宏开,非外司之为比。”[8]足见,宋初馆阁地位日趋显要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本为掌管朝廷藏书的秘书省职掌被严重地削弱。即朝廷图书的收藏、整理及修纂方面的职能完全被当时的三馆和后来新建的秘阁所取代,出现了学者所谓馆阁“侵秘书省之职”[9]的结果。

2 元丰改制后的馆阁

元丰五年(1082年)官制行,把本为主管图籍的职能部门崇文院(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的通名)与具有行政职能的文化机构秘书省合并为一,而秘阁初建时,秩本次三馆,又常为秘书监领,故亦附之,通称秘书省。于是,秘书省的职能在改制前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据《故事》载:

元丰官制行,秘书省分四案:曰国史案,掌编修《日历》事,曰太史案,掌太史、天文浑仪等事;曰经籍案,掌典籍之事;曰知杂案掌,本省杂事大概如此。[10]

可见,元丰改制后“正式确立了秘书省对三馆秘阁的领导地位”[11],改变了以往二者共存而并不相属的局面,完成了宋代政府藏书制度由建立、发展到进一步趋于完善的转变。自此以后,馆阁之设整体上归于秘书省下,仍旧寓居于崇文院旧址上,只是诸多旧有的馆阁馆职或罢,或蜕变为秘书省新馆职,三馆秘阁遂成为秘书省的主体,并未因崇文院归入秘书省而消失,故终宋代而言,人们习惯上把秘书省与馆阁视为一回事,即如前称崇文院实指馆阁一样。

当然,三馆秘阁在归入秘书省之下时,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史馆前担负着日历、实录和国史的修撰常务,但“元丰官制既行,日历归秘书省国史案,专以著作郎、佐郎修纂,别致国史院或实录院秀先朝实录、国事,于是国史、日历分为二矣”[12]。又如,以前在馆阁中贴职的其它行政机构的官员即罢其贴职,后虽有复置者,已与馆阁干系不大。其实,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元丰改制后的秘书省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元丰改制的最大举措就是把崇文院与秘书省合二为一,这对于北宋以馆阁为中心的藏书制度之建设而言,影响十分长远,故在现存《故事》残本和辑本的不同篇目中,均以不同角度进行了记载,但又是以《官联》篇为主。

先在残本卷一上《官联》篇总述之曰:

元丰官制行,尽以三馆执事归秘书省,省官自监少至正字皆为职事官。至元祐中,又举试学士院入等者,命以为校理、校勘,供职秘书省。若秘书省官、则不试而命。至于进擢之异,待遇之渥,资任之优,选除之遴,简书之略,盖不与他司等也。[13]

虽然元丰改制后往昔荣耀至极的馆阁之设犹存,但已明确隶属于秘书省之下。秘书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文化机构,其职官性质的变化和地位的提升非同寻常:“省官自监少至正字皆为职事官。”即此后秘书省的职官在“进擢”、“待遇”等方面,远非他司能够比及。

继在残本卷一上《官联》篇称:

元丰五年官制行,即崇文院为秘书省……秘书省官、则不试而命。见带馆职人依旧,如除职事官,校理以上转一官,校勘减磨勘三年,校书减二年,并罢所带职。[14]

后又在残本卷一上《官联》篇又称:

元丰官制:秘书监、少监各一人,或少监二人;丞一人;秘书郎二人,通掌省事;著作郎、佐郎各二人,专修日历;校书郎四人,正字二人,校对书籍……元丰之制,止增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各二员,监少之外,定为十八员,以仿有唐登瀛之数,其溢员皆外补。[15]

这两条各有侧重的详细记述了元丰改制后秘书省职官的设置、选任、职事和编制情况。这是因为,秘书省在元丰改制前的省官设置,大致上还是沿用宋前旧制,并无大的变化;但是,秘书省前朝所拥有的与国家典藏相关的职事,已在宋初就悉数尽归三馆。故历经宋初以来三馆到崇文院馆职的发展后,在元丰改制时,所谓馆职已远非秘书省省官所能相提并论,诸如秘书省的最高长官秘书监,还必须取得馆阁贴职的资格,成为馆阁馆职后,才能够参与国家典籍收藏、整理、修纂等事务,否则便与它司官员无异。所以,元丰改制后,昔日馆阁馆职的恩遇要从秘书省新馆职中体现出来的同时,还要合理地调整好资序。如《故事》载:“及元丰肇新官制,改崇文院为秘书省,诏书虽称凡厥恩数悉如旧章,然理资序法无复昔时。”[16]即按照秘书省旧有的设置排序、规定选任、制定员额等。

3 元丰改制后的秘书省

首先,元丰改制后,秘书省的设置及其排序如旧,但掌管藏书的职责更为分明。共分三层八级:第一层是最高领导层,有秘书监和少监两级,监为秘书省最高行政长官,少监为之贰,与监共掌领本省事;二者相对应而言,有大(或太)监与小监、大篷与少篷等的称呼;元丰改制后监定为正四品,少监定为从五品[17]。第二层是处于中间管理的领导层,有秘书丞和秘书郎两级;秘书丞主要是协助监、少参领本省事;秘书郎主要掌甲(经)、乙(史)、丙(子)、丁(集)四库(旧三馆秘阁书库)图籍的分类储藏及校定、刊正、抄写等事;二者可合称之为丞郎,元丰改制后秘书丞定为从七品,秘书郎定为正八品且位于著作郎之下、著作佐郎之上。第三层是职事更为具体专一的技术层面,由秘书省著作郎、秘书省著作佐郎、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四级;著作郎主要负责秘书省所承担的著撰任务,如修纂时政记、起居注、日历、祭祀祝辞等,著作佐郎位次与著作郎而与之同职事,故二者有“著作郎佐”、“二著”之合称[18];元丰改制后,秘书省著作郎定为从七品(或正七品)且位居秘书丞之下、秘书郎之上,秘书省著作佐郎定为正八品且位次于秘书郎、高于校书郎,秘书省校书郎定为从八品且位于著作佐郎之下、正字之上,秘书省正字定为从八品且位次于秘书郎。

其次,元丰改制后,秘书省官的选任不同于以前的秘书省省官。元丰改制后的秘书监,掌领着古今经籍图书、国史与实录、天文历数,及常祭祝文撰写等,其地位实属当时中央政府文化主管的最高主持者,故其选任更为朝廷所重视。秘书省的各级省官,即为馆职,朝廷对其选任的重视程度也同样与元丰改制前大不相同。如元丰五年(1082年)六月,朝廷“以通直郎、监察御史丰稷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即有意向天下昭示秘书省职官选任的与众不同。再如元丰七年(1084年),曾经是秘阁校勘的邢恕、王仲修转入秘书省后也仅是任为校书郎;曾鼎力协助司马光修纂成《资治通鉴》的范祖禹,也才任秘书省正字。

第三,元丰改制后,秘书省馆职的正常编制一般为14至18人不等,情况较为复杂。其中以数额的增加表现得尤为显著,以至于宋徽宗政和末(1111-1118年),秘书省馆职既冗且滥,又无固定员额,成为朝臣抨击朝政的重点对象之一。到宣和三年(1121年),“论事者屡以为言,上亦厌之,乃诏三省定员数,且清其选”。具体的做法是:既参照元丰五年(1082年)改制后的设置员额,如秘书监、少监各一人(或少监二人),丞二人,秘书郎二人,著作郎、佐郎各二人,校书郎四人,正字二人;又仿照唐初秦王府故僚号为十八学士的故事,“止增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各二员,监少之外,定为十八员”[19]。最终确定的编制即为:秘书省著作郎和秘书丞各一人、秘书郎二员、秘书省著作佐郎四员、秘书省校书郎六员、秘书省正字四员,共十八员,此数应不包括秘书省监、少监在内。

4 北宋国家藏书制度完善的体现

元丰改制后,国家藏书制度历经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嬗变,馆阁归于秘书省之下,崇文院作为馆阁寓居的舍址虽未改变,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已不复存在。于是馆阁处在秘书省的领导之下,实现了行政职能与文化职务的统一,促使以馆阁为核心的北宋国家藏书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秘书省宿直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元丰改制之前的馆阁,除了具有藏书职能之外,还担负着培养和储备人才以备皇帝顾问的特殊职能。元丰改制后,馆阁的这一职能与相应的宿直制度又同归于秘书省,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屡经变更,形成一些较为完备的定制。如“政和六年,措置秘书省官请当宿官告假即轮以次官,侯参假补填,月具直宿请假官员数、职位、姓名报御史台。官、吏各为历,长、贰点检觉察,即吏告假报以次人及补填,如宿官法。日轮职掌二人,孔目官、专副至守当官通轮;楷书二人,正名楷书至守阙通轮;库子二人,装界作、翰林司、厨子各一人,亲事官四人,剩员五人。”[20]

二是秘书省借书制度的完备。元丰改制后,秘书省之下的馆阁藏书与崇文院时期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藏书的应用功能发生了变化,其国家性在增强。此前的馆阁藏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皇家特色,服务的对象为社会的高层,或者至少也是诸如馆臣之类的特殊阶层,况且馆阁自太宗以来就地处禁中,对于一般官吏而言,几乎无接近藏书之地的机会,无缘接触到馆阁藏书。此后的馆阁藏书归秘书省管理,皇家藏书以禁中太清楼等为主,于是馆阁藏书的国家性质加强,藏书的服务对象随之逐渐扩大。特别是随着书籍借出量的剧增,还出现了大批书籍难于收回的情况。如政和四年(1114年),措置点检秘书省官言:“三馆秘阁自崇宁四年借出书籍未还者四千三百二十八册卷,久不拒收。”对此朝廷诏令:“自今省官取借书籍,并申本省长贰判状权借,依限拒收。”[21]如此能够上升到朝廷下诏管理的书籍借阅问题,肯定不是一般的个别情况,而其侧面反映出的也正是馆阁藏书国家性的增强。

三是秘书省馆职待遇的制度化。元丰改制后,由秘书省省官序列转化而来的新馆职与旧馆阁馆职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新馆职所隶属的秘书省是一个行政机构,所设省官具有既定的品位。据此品位可以确定秘书省内不同馆职之间的职位高低,如元丰改制后秘书郎为正八品,校书郎为从八品,秘书郎即位居于校书郎之上。元丰改制后的秘书省省官作为馆职,又具有明确的职事决定享有朝廷规定的相应待遇。

四是新建省舍“为京城官府之冠”。北宋历朝对馆阁的舍址建设相当重视,尤其政和年间(1111-1118年)至宣和三年(1120年)新建成的秘书省舍址,“朱碧辉焕,栋宇宏丽,上邻清都,为京城官府之冠。”[22]

五是北宋国家藏书“再盛于宣和”。北宋馆阁藏书在出现了庆历年间的盛况之后,宣和初徽宗又采纳了提举秘书省官建言,“置补完御前书籍所于秘书省,稍访天下之书以资校对”。[23]朝廷又屡次组织了大规模访书、购书、抄书、校书、刻书等活动,致使馆阁藏书迅速增加,出现了北宋馆阁藏书“再盛于宣和”[24]的盛况。如宣和七年(1117年),朝廷修成《秘书总目》后,所增加的图书比《崇文总目》多25254卷,总计55923卷,达到北宋国家藏书的最高纪录[25]。

参考文献:

[1]王照年.程俱及其《麟台故事》考论[C].历史文献研究(28).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31.

[2]李更.宋代馆阁校勘研究[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6:43.

[3][4][6][8][12][13][14][15][16][19][20][21][22][23](宋)程俱.张富祥校证.麟台故事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0:47,228,232,22-23,92,313,225,232,233,

175,171,97-98,276,35,276.

[5](清)永瑢,纪昀.钦定历代配官表[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60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491.

[7](清)永瑢,纪昀.钦定历代职官表[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60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9][17]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16,239-242.

[10]郝润华.晃公武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78.

[11](宋)程俱.宋麟台故事[A].徐雁,王燕均.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Z].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98.

[18](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3409.

[24](明)胡应麟.书厄论[M].徐雁,王燕均.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Z].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61.

[25]郝润华.晁公武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5:学校图书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图书馆是重点防火单位,为确保图书馆的安全,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二、图书馆内严禁吸烟和带入火种,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及可燃物品。

三、消防器必须放置在醒目和便于使用的位置,指定专人保管。分布在各处的消防器材不得随意移动,每年进行两次检查,过期失效的及时联系公安部门预防科更换。全体工作人员和义务消防员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发生火警时会扑救、会报警。

四、每天闭馆前、下班时,对所在书库、阅览室、工作室和附近公共区域进行认真检查,切断电源,关闭门窗和自来水龙头,防止灾害事故发生。如发生忘记关灯、关机等问题,应及时到岗消除隐患,并报告有关领导。对责任人应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需写出检查并扣奖金。

五、不准私拉电线,不得私自安装电器设备,确因工作需要,应先向办公室申请,经批准后由办公室或技术部门负责安装。

六、工作中必须使用的易燃物品,如书刊、纸张等,应有专人管好、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七、各部(室)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安全员和消防员,负责和监督安全和防火工作。

八、各种电器设备经常检查,发现故障及时维修。不准用碘钨灯照明。照明灯泡与图书、资料、文件柜等可燃物品应保持不小于0.5米距离。

九、书库内不准使用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电钟、电烘箱、电冰箱、电视机、微波炉等设备。严禁超负荷用电。

十、馆内空调设备须按规定由专业人员安装,经常检查其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应停止使用,不准带故障运行;下班时或长时间离人,必须切断电源。

十一、夜班人员应忠于职守,加强夜间巡逻,确保馆舍夜间安全。发现问题应及时报警,并通知馆领导到馆处理。

篇6:东王小学图书室消防安全制度

一、围绕图书室安全工作,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要认真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我校有关《防火安全管理规定》,要从政治的高度,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图书室作为消防重点部门,杜绝一切烟火。工作人员不准在馆内吸烟和使用明火,并有责任纠正读者的违章行为。

三、不得擅自在室内增加使用电器,以防用电线路超负荷引起火灾。

四、每个工作人员要熟悉消防安全20条,做到“四知”:知火警电话,知重点部位,知消防水源位置,知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五、实行消防安全巡查制度,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每周自查一次,每月大检查一次,如实填写检查记录。发现火险隐患要及时报告学校防火安全委员会。

六、每天下班时必须做到“四关一拉”。即关电器设备、关灯、关窗、关门,拉部门用电总闸。

篇7:藏书室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图书室安全工作管理,切实保障师生教育教学、课外阅读的需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图书管理员应时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

二、进新书时要清点好册数,做到帐目清楚

三、对图书室的书分类登记,认真记录,做到摆放整齐。

四、填写好图书借阅登记,办理好借阅手续。

五、按学样规定时间,认真组织好学生阅览图书

六、加强图书管理,保持室内卫生,做到通风、做到“六防”(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尘、防鼠)下班时,关锁好门窗,切断电源。

七、图书管理员必须掌握各类灭火器材的适用范围、效能及使用方法,熟悉消防常识,能及时果断处理突发火灾。

八、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带入图书室、阅览室。

九、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补充和更换,保持备用状态,不得他用。

十、图书管理员做为安全责任第一人,做好物品的保等有关工作,负责日常安全工作记录,信息汇总、报告。

十一、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应立即启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班主任签字:校长签字:

* * 学校

篇8:浅谈农村小学图书室管理

一、班级书屋

学校为每个班做一个小书架, 作为“班级书屋”。学期初由班主任教师在班上进行学生爱看书目、类型调查, 然后进行统计, 把学生最爱看的书按照学生数统一向图书室进行借阅, 也就是班上有40名同学, 就向图书室借40本不同的书, 能保证人手一本。图书借来后放到班级书架上就成了“书屋主人”。班上选出两名同学做“书屋管家”。学生课余时间可以自由阅读。期末班级统一把图书归还。每天放学后图书管家把小书架上的书进行整理和清点。如果有同学想把图书带回家读, 要找图书管家进行登记, 按时归还, 不能按时归还要进行续借登记。

虽然按照学生数, 每个班上的图书并不多。但每个学生要是在一学期能把这几十本书都读完, 几年下来就是几百本书, 日积月累, 集腋成裘, 那就是一大笔知识财富。班级书屋成了课下学生最爱光顾的地方, 大家都想把自己喜欢的书先看完。争先恐后地看书成了班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二、楼厅书吧

学校每一层楼的西侧都有一个大厅, 环绕大厅做了一排低于窗户的书架, 把班级没有借阅到的, 故事性强、趣味性强的图书摆满书架, 成为楼厅书吧。学生课间可以自由阅读, 但不能带回班上或是家里。每个班每周派出一名小志愿者作为“书吧服务员”, 及时发现有不文明读书的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每天下午放学后服务员要把书吧整理好。每学期书吧里的图书进行更换调整, 由当周的书吧服务员协助图书管理员教师完成。

三、图书之家

学校的图书室经过了两次分家之后, 大家庭变成了小家庭。小家庭的成员多是一些大块头的工具书, 科普书、历史书等, 由于文章内容离学生的认知有些差距, 所以受到了冷落。而这些书上的知识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又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为这些书成立“图书之家”, 每周三邀请低年级学生来“做客”, 每周五邀请高年级同学“做客”。

学校周三、周五各安排一名教师来做引导员,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书籍的作用, 对学生看不懂的地方予以指导讲解。希望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能爱上这些“阳春白雪”。学生还可以把“图书之家”的书跟教师申请借回家去读, 这样有看不明白的、不理解的可以与家长讨论, 或上网寻求解答。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多了, 自然也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跳蚤书市

学校里每年都用一定比例的办学经费来购买添置一些新图书, 对于一些过于陈旧的、破损较严重的书, 学校里需要及时更换清理, 不然新书就没有地方摆放。为了让这些“老书”老有所依, 每学期在学校操场举办“跳蚤书市”。学生可以从家带一本书来换走几本自己爱看的旧书, 根据书的新旧程度决定兑换的本数。学生也可以用钱来买这些旧书, 当然给很低的价位, 不在于卖钱多少, 而是为了让这些书能发挥最后的光和热。从五六年级挑选“小书商”, 站到书摊前, 负责兑换图书或卖书。全体教师参与组织这个活动, 维持秩序, 注意安全。学校里把卖书的钱再买成书和换来的书一起充实到图书室中。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又多了一种有趣的体验, 学校图书室也变相延伸到了学生家里。

开放式图书管理的实行, 大大减轻了图书管理员身上的重担, 实现了“全校总动员”。书不再是学生在图书室门口翘首企盼的“奢侈品”, 伸手即来, 只要你想, 它就在你身边。

为了让学生真正爱上书、会读书, 班级每月开展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 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有趣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学校结合班级活动, 每学期举行“我爱读书”节, 有读后感美文大比拼、手抄报展示会、故事小书场、表演小剧场, 让学生们把所看、所感、所悟用各种形式尽情表现出来。学校评出读书节明星、模范书屋管家、优秀书吧服务员, 赠送图书予以奖励。这些读书活动的开展, 巩固了学生读书的成果, 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能为学生开启一扇心灵之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 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的书, 那就是学校。只要有了书, 学生就有了阳光, 有了成长的空间。开放式图书管理的尝试, 使浓浓的书香飘满校园, 使学校成为师生阅读的乐园。

摘要:《中小学图书馆 (室) 规程 (修订) 》中明确提出当前中小学校图书馆 (室) 的基本任务, 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采集各类文献信息, 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 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篇9:浅谈小学图书室的管理

关键词:图书室;管理人性化;服务意识

一、小学图书室现状

图书室本是一个集中各类图书、丰富知识的殿堂,但是在小学中,图书室的状况不容乐观。一是过时图书多。譬如,有些学校为了凑足图书册数,以求生均图书达到上级规定标准,图书室充斥着一些陈旧过时、无人问津,许多年前的科普扫盲读本和适合成人阅读的其他书籍等,但是为了凑数仍不敢贸然剔除。二是图书室里的图书数量少且种类单一,难以吸引学生求知的目光。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即使有钱添置新书,也往往优先考虑教辅书,而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书籍甚少。三是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师资不足,农村小学图书室都是兼职管理员。除了管理好图书室以外,他们大多担负一门学科,加之薪酬低,以至于很多农村小学图书室建好后只是一个摆设,应付检查。因此在管理和活动开展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学校图书管理人员是图书室的直接服务者,对于一个实际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图书管理员来说,要礼貌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主动地、负责任地完成每一项工作,自觉维护图书室形象,并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图书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因此,要加强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和忠诚于图书室事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文明礼貌,举止端庄,服务育人;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学习,从采买到剔旧,特别是分类、编目等,不经专门培训是很难做好的,加之小学图书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的,这就应给予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图书资料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三、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

管理员要有服务精神,奉献精神。周恩来曾说过:“图书馆的工作不光是收藏、整理图书,主要是把图书广泛地流通起来。”要广泛地流通,就必须实行科学管理,强化制度管理。首先,突出对“人”的管理,即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图书室业务流程的每一环节,都要从“人”出发,围绕着“人”而开展,且以“人”为归宿。其次,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推荐好书,为适合小学生口味的书找小读者。最后,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可供借鉴、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料。另外,要在图书的流通中服务教学,服务师生,适时更换新书,加强采购的针对性、适用性。采购的新书要结合小学教学实际,符合小学生特点,确保需求。购买了新书,学校应做相应的推介活动,引导学生前来借阅。

四、培养图书小管理员

让学生参与图书管理与服务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公众意识、劳动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不要单纯把学生看成是“管理对象”,而是要把他们看成是“参与管理”的重要借助力量。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中最基本、最积极、最活跃和最有生气的力量。突出对“人”的管理,首先要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为了提高借阅率,图书室除开放借阅外,还可采取分组、分班、分年级的集体借阅方式,并培养一批“图书小管理员”,管理员可根据班主任推荐筛选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图书小管理员,为他们上培训课,讲解图书分类的基本知识,按图书分类有序上架,以及图书借还手续及进出口的查验工作等,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图书管理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检查和指导,定期集体借出,存在班上的图书角,让学生自由阅读。图书小管理员协助老师登记管理,按期归还并调换新书。这样,可省去学生排队借阅的时间,促进图书的高效流通。图书管理员还可以按年级、学科特点,分类别建立专档,在教师办公室或集体备课室设置书柜,配置图书,供教师随取随用,自行登记。学校图书管理员不定期给予指导、整理以防散乱。这样,不仅可以盘活现有存量图书,还可以加快书籍文献资料的流转。

目前,数字图书馆已开放,我们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网上阅览图书,突破传统纸质读物的时空限制,推进普及现代阅读方式。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校”。图书管理就要让图书室这一知识宝库成为知识喷泉,让学生时常汲取智慧营养,不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常发寅.浅论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藏书室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藏书04-24

地铁藏书范文05-16

版画藏书票04-18

课题:藏书票04-26

汉代藏书处所考05-02

藏书资源建设05-01

私家藏书楼05-18

藏书票的发展04-09

亲情散文《父亲的藏书》04-10

藏书票的课题04-29

上一篇:门卫岗位职责下一篇:以陶醉为话题的七年级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