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24-05-12

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精选8篇)

篇1: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

作 者:李英鹏 作者单位:开封市旅游学校,河南,开封,475000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42关键词:教育改革 师生关系 构建

篇2: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已不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效。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书育人质量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师生之间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我们恰当地加以处理,使这一关系和谐发展。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

一、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二、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用看、聊、访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

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语言。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要学会学生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表演节目。现在的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信任的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

三、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在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

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不可能都令人满意,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要正视他们发展上的差异,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对待后进生,有时像是充满爱心的严父慈母,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润物无声;更多是时候则像是园丁,需要用约束与批评、激励与引导,为问题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建立互相信赖的朋友关系,对他们以诚相待,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能让他(她)们只感受到严厉而感受不到关心爱护。重视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优秀生往往自尊心极强,他们平常习惯于教师的特殊关照而听不得批评,只能顺风行船而不能逆水行舟,老师或者同学们不经意的一句话都有可能使他们受到极深的伤害;稍遇挫折有的就会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这种心态使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荣辱,不能适应生活的顺境和逆境。因此,以对优秀生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提醒他们认识自已的不足。不能让他们只习惯于特殊关照而听不得善意的批评。关注中等生。一个班级中优秀生和问题生所占比例不大,更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最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个群体的学生最有潜力,最易波动,也最渴望老师的肯定与欣赏,老师的一个赞许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在挖掘学生闪光点的同时,绝不能对其缺点视而不见。我们对待学生的缺点,要尽量

保持低调,尽可能地单独谈话,中肯地指出问题原因,寄予期待,教会学生如何改正和避免类似缺点。我们要懂得“放大”学生的优点,“缩小”学生的缺点,让学生会扬长避短,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与此相反,如果我们只是记住学生的缺点,忽略他们的优点,轻则批评,重则谩骂,这不仅让学生自信心受挫,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产生抵触反抗情绪,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自然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

六、增强教师主体意识,建构教师话语权

共享师生话语权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关键在于同时唤醒教师和学生对话语权力的主体意识。师生双方通过共享话语权力,使师生关系达到相互融洽、完美配合的最佳状态。

1.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发现“本真”的“自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主体性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主观追求,有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体性,努力从权势话语的遮蔽之下走出来,从而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主、独立的主体间的对话关系。

3.教师需要与专家学者进行对话,努力从理性话语的束缚之中走出来,提高知识内化、活化的能力。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实验教育系

07心理咨询

篇3: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古人云:“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其中“身正为范”指的就是教师的高尚师德。教师只有“身正”, 才能“为范”。教师要做到身正, 首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是非问题上, 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其次, 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努力传播先进文化, 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忠于职守, 无私奉献, 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最后, 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文明, 穿着打扮要得体;要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尤其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做到一视同仁,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要首先做到, 以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渊博的学识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的学识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确立, 一个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师是不可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的, 也就不可能营造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如前所述, “学高为师”, 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 学生才会信服你。为此, 教师一方面要博览群书,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形成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知识体系;学习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科普等知识, 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深入生活, 积累经验、丰富阅历, 形成以社会为核心的生活知识体系。另一方面, 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学生为本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做到科学执教、民主执教、依法执教。

科学执教就是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不断探索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 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学习科学方法, 理解科学本质, 形成科学态度, 培养实践能力, 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 掌握技能, 学会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明确创新意义, 激发创新热情, 启发创新思维。

民主执教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特别要尊重那些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其次要关爱学生, 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一般都远离父母, 他们在学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以父母般的关怀, 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们, 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中。再次, 要信任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从教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相信学生的能力, 创造条件, 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最后, 要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严是爱, 溺是害。”对学生的尊重和宽容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要本着对学校、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尤其要加强纪律管理和安全管理,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基本要求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 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不歧视后进生。对学生中存在的违纪现象, 要通过耐心地批评教育来解决。杜绝一切形式的体罚学生行为。

篇4: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关系;师生关系;和谐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75-01

谈到“和谐”这个词语,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而且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国家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为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和谐的班级构成和谐的学校,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这首和谐乐章的主旋律。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的保障。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下面我简单谈一下自己从教六年半以来在与学生相处和管理方面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宽容,为学生创造成长的机会。我从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就我现在带的五年制大专班来说,大部分的年龄都在十六七岁左右,他们这个年龄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热情、活跃、好冲动。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平时的管理中,我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真诚和理解,多给学生一份尊重和爱护。我所带班级中有个学生在入学第一年时曾因喝酒打架被学校给与留校察看处分,此后曾一度情绪低落觉得抬不起头。了解到此情况后,我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好好表现,不要有思想包袱,并让他担任班里的生活委员。一学期下来把班里的这块工作搞的有声有色,不管是宿舍,教室还是环境的卫生每周都名列前茅。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的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人也变的开朗不再悲观了。所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只用一把尺去衡量所有人,我们要善于去和学生进行心灵上平等的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

二、放下架子,主动接近学生

要了解学生,确立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行为的主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能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人”为“我要做好人”。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我们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我们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三、凡事不浮于口头,要身体力行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微笑上。学生半夜突然生病了,作为班主任我义不容辞把学生送到医院看病陪护,照顾左右。平时我还非常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 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真正的关心,自然也就和你走近了,信任你,愿意向你倾诉,寻求帮助,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更容易相处了。

四、注重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处理好坏与否,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发展。有教师直接的,也有家庭教育间接的影响师生关系。要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尊重理解家长。我们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工作比较繁忙的,平时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也不多,为了能使学生家长尽快的了解其子女在校的一些情况,我会不定期与家长联系反馈情况,及时沟通,以便全方面了解学生。但对部分严重违纪的学生应受到学校相关的处罚教育,家长往往不愿接受。对此,我会提前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沟通,讲明其中的道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真正达到以育为主,以管为辅的效果。

篇5: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08级6班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摘要:在当下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我们一直在提倡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倡素质教育。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与核心体现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而教师在这一关系中应当起主导、主要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尊重爱护 鼓励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调控着学生和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是主体性因素,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因而,要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地位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不可偏废,不可重蹈覆辙。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那么,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较好的交流沟通就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才会有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基点:师生交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地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由此可以看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分为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互接纳,形成师生互爱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

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我们认为,要想达到成功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目的,教师应该负有主要责任,重点在于教师的引导,因为教师才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课堂教学上起着主要作用。那么,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

一、尊重学生

韩愈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水平上是有先后差异的,但是在人格上绝对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学会尊重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平等合作的伙伴,把课堂当做师生共同创造知识的乐园,以热情的期待和由衷的赞赏来对待学生,是学生在温暖、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天空。同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思想情感上表现出独立性,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允许他们对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教师有博大的胸怀,所谓“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学生由于在心理生理上不成熟,犯错误是再所难免的,不必过于苛求。学生犯了错误,也正是老师施教的最佳时机。又由于学生的心智大多不成熟,如果老师不注意场合对他们严厉批评,反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

二、爱护学生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有人说过“如果教师只有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把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位完美的教师。”其实每位教师都懂得爱学生的重要性,可却不一定人人都会爱,因为这需要用心、用情去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学生以相应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情感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三、鼓励学生

鼓励和批评是对学生的两种不同评价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前人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自信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鼓励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就是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获得成功的满足。每一位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东西,教师要深入学生,仔细发现、用心挖掘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对学生身上一些好的行为,教师要及时在班上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学习行为,教师都要给予正面的评价。适时适当的鼓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认识到自己不是“笨小孩”,这种自信会使一个人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一位好的教师,不仅仅是拥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必须是多面手——能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好的教师应该能够“蹲”下身子来和学生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伙伴,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才能建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课堂才是平等的课堂、富有活力的课堂、人性化的课堂。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薛响礼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融合之我见》【J】《传承》2010年弟6期

3.冯少华 《构建21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J】《陕西教育》2003年第4期

篇6:浅谈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曹军子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和谐的班级构成和谐的学校。因此构建和谐学校的重担主要落在班主任身上。那么,班主任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信任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要提高自我,不要不懂装懂。提高学生,培养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要摆正自我,不单向沟通。沟通应是双向型的,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我讲你听”的陈旧的教育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来了解自己,完备教师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二、赏识你的学生。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似乎已逐渐远离了学生心灵深处这最美好的愿望,他们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难道我们多年的学校教育真的就只是培养了一大批不合格的学生吗?不!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在各行各业都很杰出的人曾经都不是在学校表现最优秀的学生。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深深地反思。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应该是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无独有偶,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先生也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钱先生上中学时期正处于战乱时期,当时学校从三百名学生中挑选了六十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钱先生既为其中一人。老师告诉这些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上了大学,大多数成了才。但是,直到八十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老师口中了解到这六十名学生当时是通过抽签决定的。这样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同时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一般的信赖和真诚。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三、放下架子,主动接近学生。

要了解学生,确立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行为的主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能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人”为“我要做好人”。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从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四、做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桥梁。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而应主动做学生与任课老师联系的桥梁。只有在得到了任课老师的积极支持和配合的前提下,也只有在学生尊重、敬爱他们所有老师的前提下,班级建设才会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任课老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往往不只任教一个班,与学生的课余接触相对较少,对学生的了解因而也不是很全面;另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不行使班级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职责,部分自律性欠佳的学生往往会对任课老师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大打折扣。班主任应及时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与任课老师通气,同时也应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的父亲因车祸身亡,导致其精神恍惚,上课萎靡不振,引起任课老师的不满。但这个学生面子观念极强,不愿向老师解释。班主任在了解到任课老师的反映之后,向他们道出了实情,取得了他们对该生的谅解,并请任课老师从侧面给予该生以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度过了人生中这一最艰难的时期。

五、凡事不浮于口头,要身体力行。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微笑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们却应该相信我们的每一块“云彩”都会“下雨”。

这些小事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了,要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住院时要记得都会到医院里去看望。学生病假回校,要能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们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你我总该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六、做家长的朋友。

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成人社会建构了复杂的社会环境,而这个环境又必然影响和塑造着这个社会中的学生。因此,和谐教育关注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园生活,必须扩展到学生成长背景中更广阔的领域。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谐教育要从生态系统论角度出发来考虑学生的成长,致力于优化上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例如提高家长教养水平,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引导和规范传媒内容,发展和利用文化设施,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等。和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背景,使学生得以成长为和谐的人。

篇7: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良好的关系胜过任何教育”,一节音乐课需要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更是需要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很多音乐课堂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和谐氛围在师生之间展开。因此,本文将试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主线,从开展民主教育、快乐教育等方面来创设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达到实现高质量音乐课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 幽默感 民主教育 快乐教育

人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讲的一切。在音乐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由此可见,好的师生关系的好坏确实是音乐教学中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许多音乐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滔滔不绝的演讲和学生严肃认真的神情,扪心自问,这样的音乐课是否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呢?诚如绘画大师毕加索所说:“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很多时候的原因还在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想要改变课堂上老师的威猛和学生的顽强,变严肃教育为快乐教育的话,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首先应该掌握的。一.平等师生关系,变专制为宽容 在有一本书上看到一个中学生的梦想是这样写着:我多想,老师的讲台是一个舞台,在那上边有教师的表演,也有我们学生的表演。在那上边,可以演正剧,也可以演喜剧,就是不要演悲剧。这段话给了我深深的启示。相反它也同时告诫了我们,师生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个平等的关系下,师生之间互相影响着对方。可以说,“什么样的老师便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想要真正“控制”学生,最佳的选择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民主引导者。和善却又坚定,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知识,不能高高在上地对学生的缺陷和错误加以指责,即便是他们犯了错误,我们都要予以鼓励,通过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决策来使每个孩子遵守秩序和规章制度。

老师不能对学生说:“我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那是专制独裁者的做派,我们要学着做一个民主的引导者,“我告诉你,我将做什么”,不要成为施压者,要成为激励者。其实,现在的音乐课堂形式还是以灌输式为主,根本无异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依旧被动,表面上看起来纪律秩序很好,但其实收效并不大,音乐教育的灵魂-审美,并没有被抓住,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要改变陈旧的命令学生服从的独裁方法,接受以自由和责任为基础的新秩序。教师既不过分宽容,又不过分严厉,做好师生之间的协调性,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为伍,在既不放纵又不压制的情况下指导他们。将民主式教学不仅视为一种手段,更要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要和学生一起承担起生活学习的责任。有的教师或许做到了表面上的谦虚,说自己是“三尺书生,一介微命”,但骨子里对学生往往还是居高临下,站在教室里,自己就成了皇帝,试问,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在一个本该欢娱的音乐课堂里营造美妙的气氛呢?良好的音乐课堂上,师生应该是不分彼此的,音乐所给予的是大家共同的享受,它不是老师专有的,在音乐面前人人平等,老师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头上,如果音乐课给大加呈示的仅仅示如此这般,那它和其他的学科在意义上就没有不同,中学的审美教育就无从谈起。

对于这种音乐课,我只能表示深深的遗憾,作为民主教学的拥护者,我们应将所谓的自由哲学传授给学生。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学生自己作决断,掌握选择权,“真正的自由意味着(经济上,情感上)独立,意味着要有权利自己做决断,惟有如此,你才能免受命运,支配者的必然性控制。”①在课堂上要和孩子们共同享受音乐的美妙,音乐课上我们要更加注重相互的影响,而不是采用命令和高压手段来赢得学生合作,我们要时刻记住“空间有限,但心灵无限”。

二.寻找沟通良方,做和善的幽默者

要知道,除了家庭,对学生成长起重要影响的莫过于他们在学校的老师了。可以说,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不衰的,老师对孩子兴趣力的培养承担着莫大的责任,老师有责任营造一种氛围,一种让孩子不断成长不断提高的氛围。可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他们虽说算不上敏锐的判断者,但完全可以胜任“出色的观察者”这一称号。因此,老师的言行总能影响到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们而言,老师首先要学会友善和尊重,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生活在信任之中,只有当学生被尊重,师生关系平等化,学生与老师之间才能达到真正的沟通与交流。“师生关系影响和决定着教育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②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音乐课上,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其他学科知识技能教学应略有不同,不应以摘录讲义直接灌输,课本只是基本的参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沟通决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单从音乐课来说,占有相当比例的当数幽默感。

师生交往时,如果教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教师无论有怎样的良好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并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抵触,可见,教师教得好不好,不仅仅在于他的专业知识有多丰富,还在于他是不是掌握了良好的师生沟通技巧。在于他是否懂得用幽默的言词来促进师生的交流。音乐教育之所以于其他学科教育不同,就在于它有着“音乐”这一载体贯穿始终,这注定了音乐教育的非严肃性,它不是注入式教育,它应该成为孩子们提供快乐的教育,说穿了,就是一种快乐教育。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和善与幽默应该是营造快乐气氛的最佳催化剂。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一心想当歌唱家,可是说实话,他真有点五音不全。教育这种执着的学生确实很困难,倒是我的另一个学生很会幽默,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机智,他写了一篇小随笔,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天早晨,某女生来上早读,走在校外的小树林里,听到了几声狼叫,被吓晕了。查!原来是某某同学在练声„同学的幽默使那位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短处,从而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优势。”一位老师如是说。

连学生都懂得幽默的技巧,老师又为何不能做到呢?更何况,像在气氛如此活跃的音乐课堂里,我们很难用严肃的态度来教授学生。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幽默的说法往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通道。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幽默孕育着情感,孕育着创新,孕育着灵感,音乐教育需要幽默。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

在音乐课上,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存在观点上的对与错,只有观点的不同。只有这样,才会有试生之间平等争论,在美国的课堂上,凡属于见解类型的问题,老师是不能判定谁是谁非的。所以,我们也就不能一味地表扬或指责学生,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不要用规定性的判断就熄灭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不论结果,只要孩子感兴趣,我们就应该及时了解,并用幽默的语言,有趣的舞蹈来激发维持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你的幽默,让孩子喜欢上你,也便是成功地让孩子爱上了你的音乐课。三.“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成长的两大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这两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以“错误”为指导,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我们的孩子都处于一种沮丧之中。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你做错了„,” 或者“你不应该这样做„”,每一个人都在对孩子指指点点。表面上,我们是在帮助孩子成长,以避免他们走更多弯路,虽大谈素质教育,但行动上却只注意把重心放在以老师为主的教育上,疏不知真正能够促进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经验,不在于老师的专业水平,家长的关心程度,而在于孩子能否运用自己的力量总结经验。

自己的力量从何而来?老师和家长必须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多的重视,冰心老人在92岁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有句话说得很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对于这句话,我们应该可以很好地去理解,音乐是最能够激发人灵感的东西,孩子又是最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音乐课上,我们要让孩子尽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尽量地发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减少他们因“课堂”而带来的严肃感。要让他们知道,上音乐课也就和“玩”一样,要在课堂上保护好孩子“玩” 的权利,所谓的“像野花一样”也就是让孩子保留住他们的本性,显露孩子的童贞。

音乐课上,老师或许可以借鉴语文诗词欣赏课中的教学理念,讲究“一千个读者要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注重的是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音乐课同样也是应该注重个性化的欣赏。思维的活跃和丰富是孩子的一种资质,老师作为连系孩学习的纽带,应该要做到松紧适宜,有张有弛。很多时候许多问题往往都是在孩子们的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的情况下才迎刃而解的。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的,但我认为,课堂上老师不仅要传授予学生知识,更要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除开学习,学生最想做的事情恐怕非“玩”莫属了,音乐课上,老师要放下尊严,以和善幽默的态度与孩子一起“玩”音乐,不计较这种“玩”的水平有多高,不在乎这种“玩”可能会抹杀多少音乐性。关键要让孩子学会以一种玩的心态去学习,去接触音乐。如果说其他严肃学科无法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的话,那音乐课则是唯一最佳的选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影响不小,代表人物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人才游戏”,也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人才艺术”。音乐是艺术的杰出代表,那么,我们当然可以把这种“游戏”和“玩”放入音乐课中,孩子们在自由也即“野”的状态下接受音乐,喜爱音乐,用语言来解释音乐也变得多余。真正“自由”不仅体现在感受音乐的自由,选择音乐当然也同样需要参考学生们的宝贵意见,在音乐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孩子的水平够不够达到自己选择合适的音乐去聆听,不要担心他们选择的音乐会使你为难,老师只要去配合,也许教师并不一定会比学生更加先知先觉,也许通过如此调整,老师更加容易走近孩子的心灵深处,心与心的交流会让我们最终形成共识,达到心灵之间的契合。

《新音乐课程标准》第1页是这样写道“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③可想而知,音乐课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音乐课是一种非严肃教育,音乐教育要以快乐为本,但是,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的愉悦性,老师就必须保证和学生的平等身份,与孩子从师生变为朋友,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上得到孩子的积极响应,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更加有效,音乐课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教育。

注释:①鲁道夫· 德雷屈尔 珀尔·卡塞尔著《快乐教育法》第14页,11行 2004年4月第1版

②赵宪宇著《教育的痛和痒》第109页第1行 2005年5月第1次印刷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7月第13次印刷

参考文献:1.鲁道夫·德雷屈尔 珀尔·卡塞尔著《快乐教育法》2004年4月第1版

2.《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郭声健 著 2005年3月第1版

篇8: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先秦时期, 《礼记》有云:“天生时而地生财, 人其父生而师教之。”荀子将老师与天、地、君、亲并列, 体现出老师的崇高地位。封建时期, 尤其在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 教师既服务于政治, 又用于文化统一, 教师地位崇高, 具有绝对控制权。到民国时期, 受外国思想的影响, “自由民主”“兼容并包”的主张逐渐被人们接受, 师生关系也趋于平等。

西方中世纪时期受宗教影响, 产生严格、体罚的教学关系, 其后文艺复兴时期提倡关爱的教育, 到工业化时期, 教育思想百家争鸣, 师生关系日趋合理化与民主化。到近现代主流的教育思想, 如赫尔巴特提出“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论, 而与赫尔巴特“教师中心”相左的是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

2. 我国师生关系问题现状

当前我国师生关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表现为, 学生对教师满意率并不高, 与教师相处缺乏自由感。其次, 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存在一定认知偏差。教师将师生关系看作教学过程的附属物, 轻视学生的主体人格地位, 不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最后, 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双方理解不够, 使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 同时让学生没有自信心。

3. 师生关系现状原因分析

(1) 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的天、地、君、亲、师并列的伦理关系, 加之儒家正统思想亦推崇尊师重道, 使得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当今我国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完全摆脱师道尊严思想的束缚。

(2)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着教师的思想, 部分教师没有将真正的精力和真心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中来。

(3) 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作为中国多年来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唯用分数定胜败的应试教育体制是阻碍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以学习成绩的优劣评价学生的好坏, 使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 厌恶教师和学习。

(4) 教师专业素养不理想。专业素养的缺乏让教师不能合理采取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策略, 无法促进师生感情良好发展。

4.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改善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正确地把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原则, 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1)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在此基础上, 教师需要不间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加强专业技能的锻炼和专业情意的培养。

(2) 尊重关爱学生。在师生关系中, 学生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安全感、归属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热爱学生。”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关爱之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做人的指导。教师要尊重学生, 对于求知欲旺盛, 思维敏捷的学生, 教师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 教师要予以宽容和鼓励, 保持交流与理解,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交流过程充满温暖。

(3) 民主平等, 互动合作。教师与学生相处时, 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 教师务必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认真听取学生的思想和意见, 重视学生的反馈, 要更多地体会学生的感受。

(5) 组织实践活动, 促进师生交流。师生交流不应该仅局限在课堂上, 教师需要带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户外, 带领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放开束缚, 大胆与教师交流和沟通,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拉近师生距离, 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师生关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教育资源,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标。教师作为培育学生的“园丁”, 必须认识到自身责任重大, 需要认真思考师生关系问题, 及时地、合理地做出改变, 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幸.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与实施对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三年级一只小鸟续写下一篇:高三语文必修一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