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

2024-05-01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精选6篇)

篇1: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马灌中心小学

万军

这节课是对加法运算律的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运算律的价值。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在揭示运算律的意义时,也曾提到过,但只是点到为止。在本节课中是作为重点来讲的。所以在教学时,要着重体现出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加强了对比的力度(运用运算律和不运用运算律在计算上的对比)。

例如在教学例题:29+46+54时,首先让学生尝试自行解决,大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知道应该从左往右计算,先算29+46=75,75+54=129。少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46+54能凑成100,可以先加起来:29+46+54=29+(46+54)。将两种做法让学生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追问:第二种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可以先计算46+54呢?(生:可以凑成100,整百数再加一个数就简便了。)这样对比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进行简便计算是运用运算律的结果,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运算律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例如:345+201这样的计算,在怎样运用简便计算时掌握的不是很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运算律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尤其是对运算律的逆向运用。但从和学生的谈话中得知,“ 345+201可以直接口算,没有必要用345+201=345+200+1=545+1=546,这样做烦,还不如口算来的直接!”

看,学生说的多实在。反思其原因有二:

1.就175+201这题而言不能很好的体现出简便的优势,应该多注意选题。

2.在以后的简便计算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简便意识的培养,学生缺少的是简便意识。

篇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

就可以先把它们加起来,达到简便的目的。

五、作业

篇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

1 系统设计

由于《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定点运算器这章节难度比较大,如果仅通过PPT来教学,会更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定点运算器这章节,运用Flash来制作相应的演示动画效果。本Flash课件设计了“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定点加减运算”、“定点乘法运算”、“定点除法运算与阵列除法器”、“定点运算器的组成”、“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等6个功能模块。

2 系统实现

2.1 工具栏的实现

通过新建两个影片剪辑“starthua”和“stophua”;从库中拖入画笔工具和橡皮擦工具到这两个影片剪辑中;分别给他们命名实例名称为“starthua”和“stophua”;填写动作脚本,实现了点下画线图标即可画线,点下擦除图标即可清除所画的线条。

2.2 影片剪辑的实现

课件的每个模块都是制作成了影片剪辑元件,影片剪辑的制作包含按钮层、内容层和动作层,其中按钮层放上一页和下一页按钮,内容层放课件的内容,动作层放停止动作脚本。

2.3 主目录的实现

把每个模块的影片剪辑放到主目录时间轴的内容层上相对应的帧,然后放上导航栏及工具栏。

2.4 动画的实现

为了增加课件的生动性,制作了“二进制转十进制动画”、“行波加法演示”、“行波减法演示”、“不恢复余数阵列除法器逻辑结构图演示”、“74181ALU的逻辑电路图和方框图演示”、“成组先行进位部件CLA的逻辑电路图演示”等多个动画。因篇幅有限,略去此部分内容。

2.5 视频导入的实现

本课件中,还有相关的视频演示,它采用了视频技术在网flash课件中的应用,具体是通过文件—导入—导入视频,选择要导入的视频路径,选择在swf中嵌入视频并在时间轴上播放,然后就完成了视频的导入,视频将会以一个影片剪辑的元件出现在库中。要使用它只要从库中拖到舞台上就可以了。

2.6 文字动画效果的制作

1)打开swish max3,弹出新建影片或方案对话框,选择默认“default”确定进入设计界面;

2)在场景中写下“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定点运算器”两行文字,给“计算机组成原理”加效果,通过在时间轴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层“右键”“显示到位置”选择“交替从四方进入”,然后给“之定点运算器”加效果,通过在时间轴的“之定点运算器”层“右键”“显示到位置”选择“从高处落下”,最后导出“文字动画.swf”文件。

3 脚本的设计

关闭按钮代码:on(release){gotoandstop(1);},上一页按钮代码:on(release){prev Frame();},下一页按钮代码:on(release{next Frame();},播放按钮代码:on(release){play();},暂停按钮代码:on(release){stop();},重播按钮代码:on(release){goto And Play(1);}

4 结束语

基于Flash制作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定点运算器课件,经过反复调试与修改,全部内容均正常运行。这个用Flash制作的课件不仅交互功能强大,动画效果丰富多彩,而且容量小,携带非常方便,具有形象性、新颖性、生动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该课件应用到温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分数都在90分以上。

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定点运算器的课件设计与开发利用Flash的强大功能,它集成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能更好的实现多媒体教学,使学习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同时也能为课件增加生动的艺术效果。《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定点运算器的课件共设计和开发了6个模块:“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定点加减运算”、“定点乘法运算”、“定点除法运算与阵列除法器”、“定点运算器的组成”、“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定点运算器,Flash,Photoshop

参考文献

[1]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6-63.

[2]Femandez J J,Garcia I,Garzon E M.Floating point arithmetic teaching for computational science[J].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03(19):1322-1333.

[3]蔡朝晖.FLASH CS3课件制作[M].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王燕.浅谈FLASH课件制作[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1-27.

[5]杨辉.FLASH制作课件的优势[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10(04):48.

[6]张靖.探索使用FLASH制作课件及应用模式[J].中国商界,2010(05):240-241.

[7]郭福强.FLASH动画播放控制通用制作方法与通用代码[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8):63.

[8]胡菘.FLASH特效设计经典150例[M].1版.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9]马俊.FLASH课件对互动教学的影响探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04):249-252.

[10]李耀麟.论交互型多媒体课件的整体结构布局[J].中华电化教育,2006(1):82-84.

篇4: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

【教学内容】教材P54例3。【课程标准描述】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上节知识,说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典型特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通过讨论交流回顾相关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采用先重点回顾一个再进行类推的方法,能做到举一反三,进一步深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与方便。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中进行正确计算,能够学会乘号的简写和略写,能准确说出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学习重点】

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中进行正确计算。【学习难点】

采用先重点回顾一个再进行类推的方法,能做到举一反三,进一步深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与方便。能准确说出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复习过程中学生口述知识的准确度来评价目标1 2.通过课堂上学生举一反三的类推表现和课件中的习题完成正确率来评价目标2.【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议: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呢? 小结:简洁、概括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1.出示:(5+4)×2=5×2+4×2 依次讨论:这组等式运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呢?

像这样的表示乘法分配率的式子你还能说出几个吗?(随机板书)能说多少个呢? 说得完吗?

重点讨论:你能想到一次说完的表示方法吗?

2.交流汇报: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交流1:这个字母式子能表示咱们刚才举的这些数据式子吗?能把刚才举不完的算式都表示出来吗?

交流2: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文字叙述出来吗?(课件出示对比)交流3:你觉得用哪种方式来表示乘法分配律更好些?好在哪?

小结:用字母表示数不仅可以把说不完的情况全部概括出来,还能把繁琐的文字叙述变的简洁,一目了然。

3.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运算定律?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请先自主思考,再尝试表示。将答案写在教材第54页的表上。进行组内交流。(为了教学统一,可以规定学生用字母a、b、c来表示数字。)

4.小组汇报,集体订正。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如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a+b=b+a(a+b)+c=a+(b+c)ab=ba(a×b)×c=a×(b×c)(a+b)×c=a×c+b×c 5.课件出示文字叙述版进行比对,深刻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乘法分配律 结果不变。

小结:一个十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才能说清楚的定律只用3个字母就解决了,看来用字母表示数的功能很强大啊。

6.字母的功能如此强大,连乘号也羡慕不已,看看乘号有什么行动呢?阅读课本p54相关内容。

汇报交流: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练习:把刚才运算定律加上乘号的变化再次整理,完成后集体订正。议:为什么加法的运算定律中的运算符号都没变呢? 7.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7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二)教学用字母表示公式。

1.出示正方形的形状,问:这是什么?(正方形)

让学生先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及周长的计算公式:面积=边长×边长;周长=边长×4。

2.引导: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试着写一写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3.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公式,然后再翻书看课本是怎样表示的。S= a C=4a 4.提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对平方的表示不理解)2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明确:S=a•a可以写成a,表示2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 a。

出示:b,4,5,指名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各表示什么意思。5.出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你能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吗?

引导学生先说出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再计算: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是S=a,当a=6时,S=6=6×6=36(平方厘米)。正方形周长的公式是C=4a,当a=6时,C=4×6=24(厘米)。6.你还知道什么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能像表示正方形一样表示出来吗?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订正。

7.习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写先出公式,再把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知道了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还能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还能表示更多内容吗?......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可真广泛。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几组练习题,先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交流: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 1.判断正误。

(1)a×a =2 a()(2)x×2.3=2.3x()

2.用a表示商品的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分别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C= a= x= 如果每袋方便面1.50元,6元可以买几袋? 3.在()中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b=()+3 x×()=2.6×()25×a+b×()=【()+()】×25

篇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能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这就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因此,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 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Powerpoint幻灯片、科学计算器。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

一、从问题情境入手,揭示课题。(出示幻灯一)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4格,你能计算第64格应放多少粒米?有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带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积极回答。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探究活动一

一、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出示幻灯二)B型计算器的面板示意图如下:

教师结合示意图介绍按键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器 的按键操作,熟悉计算器的程序设计模式。

探究活动二

二、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出示幻灯三)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3.75)+(-22.5)(2)51.7×(-7.2)解:(1)there4;(-3.75)+(-22.5)=-26.25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使学生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探究活动二(2)there4;51.7×(-7.2)=-372.24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探究活动二 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0.45)5 there4;(-0.45)5asymp;-0.018 相互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探究活动二

例3 用计算器求值(1)(-6)2(2)-62 解:

思考:

注意观察它们的按键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区分两种按键的不同,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探究活动三

三、随堂练习(出示幻灯四)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3.(-3.45)3 4.-2.082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探究活动四

四、实际应用,能力提高。1.用计算器解决“创设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出示幻灯五)2.张老师在银行贷月息为0.456%的住房 贷款50 000元,满5年时共需付款50 000(1+60×0.456%)元,其中包括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张老师共需付利息多少元?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回答有关的信息,学生互评。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总结

五、学习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 教师简要点评:

(1)由于受计算器显示数位的限制,计算结果是一个近似数。

(2)当计算结果很大时,计算器能将计算结果自动转化为科学记数法的形式来显示。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 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 性的评价。学生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堂反馈 1.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略)2.(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

11×11,111×111,1 111×1 111,11 111×11 111。(2)根据(1)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如果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1 111 111×1 111 1 11的结果吗? 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操作,学以致用。及时反馈,并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附:板书设计: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1.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运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3.运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教学反思:

1.只停留在powerpoint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能演示使用计算器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2.更新教学观念,最好以学生自学使用计算器的方法为主,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及个性化发展。而通过网络或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过分的 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本也大幅度提高。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

篇6:巧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探究教学

图形计算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数学学习与教学 (中学与大学) 的手持技术。图形计算器具有“便携, 实时, 准确, 综合, 直观”等优点, 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图形功能和简单的编程功能, 能进行一些数理实验, 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学习活动。今年暑假我有幸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时有幸参加了上海德州仪器的TI-Nspire (简称:TI-图形计算器) 图形计算器使用培训, 深刻感受到TI-图形计算器搭建了教师和学生理想的数学活动平台。

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高中数学的绝大多数问题都与函数有紧密地联系。但是, 因为函数部分的概念抽象, 综合程度高, 解题方法灵活多样, 故其难点较多, 学生学习起来也很吃力。应用TI-图形计算器的函数功能和绘图功能, 可以大大的简化问题, 使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逐步体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 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数学课堂使用TI-图形计算器的几点尝试及反思。

1 借助TI-图形计算器, 研究初等函数的性质

基本初等函数是高一数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借助TI-图形计算器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学生学习兴趣高, 学得快, 记得牢。

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 指数函数的底数与函数图象的关系, 既是教学的重点, 又是难点。多数情况下, 老师都是直接给出函数的图像, 然后通过图像告诉学生指数函数的一些性质。这样教学虽然教师讲起来会比较省力, 但是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 更重要的一点是, 学生忘得快。如果能将探索指数函数性质的任务交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来探究指数函数的底数与函数图象的生成与关系,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这样处理, 一方面教师教得容易, 另一方面学生经历图像的生成, 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可谓一举两得。

案例一: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案例节选。

1) 请你利用图形计算器,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y=2x, y=3x观察这两个函数图像与底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探究:

y=2x, y=3x的图像分别如下:

总结归纳:当底数>1时, 底数越大, 图像在第一象限上升越快。

小组探究:

总结归纳:当0<底数<1时, 底数越小, 图像在第二象限下降越快。

2) 请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小组探究:

问题回答:二者图像关于y轴对称。

小组探究:

问题回答:二者图像关于y轴对称。

归纳总结: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 其图像关于y轴对称。

3) 你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吗?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 归纳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 还取得了较传统教学好的教学效果, 可谓一举多得。

2 借助TI-图形计算器, 研究未知函数图像和性质

在学习函数的性质时, 对于未知的函数, 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尤其是在研究复合函数时, 学生往往不明白为什么需要判断“内、外”层函数的单调性,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 教师往往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只能让学生先记住方法, 通过死记硬背来做题。如果借助图形计算器, 让学生能够首先直观的得到复合函数的图像, 再来研究和理解“同增异减”, 就容易多了。

案例二:复合函数单调性的研究。

内层函数u (x) =x2-2x-3的图像:

单调区间:单调减区间 (-∞, 1];单调增区间[1, +∞) 。

外层函数g (u) =2u的图像:

单调区间:在整个定义域 (-∞, +∞) 上为增函数。

3 利用TI-图形计算器求超越方程的近似解

TI-图形计算器的图象功能和交点功能可以求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 从而进一步得到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 这为通过数形结合求超越方程的近似解提供技术支持, 也为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提供技术帮助,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自觉,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割裂分家万事非。”说的正是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案例三:求方程x=3lgx的近似解 (精确到0.01) 。

分析:画出两个函数y=x和y=-3lgx的图象, 其交点的横坐标便是所求方程的近似解, 于是通过TI-图形计算器测量其交点坐标进而求得方程的近似解。

1) 在函数编辑器中输入函数y=x和y=-3lgx并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它们的图象, 如下图。

2) 在图象窗口下, 利用求交点的功能便可以作出函数y=x和y=-3lgx图象的交点, 并显示交点的坐标为 (0.6198, 0.6232) , 如下图。

于是所求方程的近似解为x≈0.62。

这种题型, 在传统的教学中, 最多只能让学生判断方程的解的个数, 而具体的解是什么, 则基本上回避。这样给学生有一种隔靴挠痒的感觉,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甚至有时由于手工作图的误差太大, 连方程的解的个数也可能会判断失误, 而这时我们教师虽然知道学生判断失误, 但也不能迅速、准确、直观地给出学生的失误原因。但是利用TI-图形计算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4 利用TI-图形计算器的课堂教学心得

4.1 TI-图形计算器进入课堂教学, 改变师生的学习方式

TI-图形计算器进入课堂教学, 不仅解决了学生怕数学, 觉得数学难、枯燥无味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图形计算器的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从听数学、学数学到做数学, 再到玩数学,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再到创造性学习,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TI-图形计算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诱发学习动机, 既把当下流行的手持技术用到课堂, 也利用课堂“数学实验”使学生了解特定学习知识的生成, 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亲身体验对数函数性质的形成过程, 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4.2 利用TI-图形计算器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线, 促进课堂探究的展开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 重视数学发现的最后结果,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记数学、练数学、考数学。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强调, 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 应该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 获得“做出来”的数学, 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研究也表明了这一观点:人们在学习时, 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 如果动手做的话, 可以达到90%以上。数学课堂引入TI-图形计算器, 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 帮助学生情意相融、手脑并用地“体验”数学,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操作, 用心去体验数学, 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积极的认知态度, 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不仅促成学生领悟知识, 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数学直觉和科学的数学教学思想方法。

4.3 TI-图形计算器只能是辅助我们的数学教学, 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课堂上要科学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 不能以TI-图形计算器代替传统的和正常的数学教育活动。同其它多媒体一样, 如果我们过多的依赖于它, 很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如对于函数的教学, 如果我们一味地利用TI-图形计算器代替手动画图, 则会削弱学生对函数图像的理解与掌握, 从而使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训练。TI-图形计算器只能是辅助我们的数学教学, 只能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它不可能替代我们教师, 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TI-图形计算器只能是我们的教学工具。课堂上如何处理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如何在使用现代手持教育技术发挥交互式教学的优势?如何在使用现代手持教育技术的教学中, 把课内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应该是我们以后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4.4 TI-图形计算器的使用应更新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利用TI-图形计算器推进课堂学习中, 我们首先要更新自己理念。我们数学学习关心的不仅仅是学习某个数学公式、定理的结果, 而更应关注学生参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 哪些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堂研究课的主旨就在于此, 不是单单传授一个新的知识点, 是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通过几次的教学实验发现, 教学中运用图形计算器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现在学的算法、统计、概率。但是在刚开始的阶段, 由于实验课时间有限, 学生不能很快掌握TI-图形计算器使用技术, 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一些影响。

5 结束语

函数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既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又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应充分利用图形计算器, 发挥手持技术的优势, 结合高中数学函数教学, 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 数学1[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甲控材管理细则(征求意见)下一篇:辩论赛辩论技巧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