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题目

2024-04-23

教育叙事题目(通用9篇)

篇1:教育叙事题目

我家有三条虫:“糊涂虫”妈妈、“棋虫”爸爸和“臭虫”我。

“糊涂虫”——妈妈: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只见妈妈对着电脑唉声叹气,我忙问:“怎么了?”“我的照片!”“嗯?”“我帮别人P了半天的照片…。没保存…。就直接关机了!”我暗自偷笑,这种事在她身上经常发生。记得有一次,她从超市回来,一进门就嚷嚷:“啊!我把伞落在超市了!”她还瞪圆了眼睛解释道:“这次可不能算是我糊涂,我知道我把伞落在超市了!”我和爸爸都笑了起来…。“这还不糊涂啊!”

“棋虫”——爸爸:

我爸爸是一个爱棋如命的人,当他下棋时,我和妈妈说任何话他都听不见。有一次,他正在网上和一个人下棋,我和妈妈叫他吃饭。他连连答应:“马上!马上!”等了半天不见动静,妈妈说:“我们先吃吧!别管他了!”等我们收拾碗筷,在一旁看电视时,他棋差不多下好了,他问我们:“还不要吃饭啊!”你看!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棋虫。对了!是不是爸爸在下棋时,我提什么要求,他都会答应呢?下次我一定要试试!呵呵~

“臭虫”——我:

说我臭,我还真有点冤枉呢!妈妈从小到大一直叫我臭蛋,可我到底臭在哪里呢?大概是…。脚丫子吧!每次放学回家,我的脚总是可以把妈妈熏得哇哇大叫:“啊!怎么那么臭啊!”并赶着我去洗脚。要是爸爸在家,我一定会说:“你看,是爸爸离你近吧,这臭味是从爸爸那里传出来的!爸爸就会说:“这不是我!”……。于是这便成了三个人的战争,但最终得胜者一定是妈妈,不是把我赶进浴室,就是把爸爸赶进浴室。

我家的三条虫很特别吧!我爱我家!

篇2:教育叙事题目

在众人眼里,我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是多么不幸呀。上天可能可怜我这个穷苦的孩子,便眷顾我,让我拥有一个此生最重要的亲人奶奶。奶奶今年已经89岁了,原本高大的身躯已经陀得像个大大的问号。头发灰白,任凭你用多大号的放大镜也找不到一根黑色的。岁月在她的额头留下了道道深深的沟壑。内陷的双眼已混沌不清。发了白的嘴角边布满了皱纹,像一条一条弯曲着的蚯蚓。竹节似的双手,筋骨暴突,瘦得叫人担心,让人感到害怕。奶奶十分疼我。因为穷,家里没有多余的好吃的。一次我饿极了,浑身没劲儿了。奶奶见状,忙把唯一一个小包子给了我。我知道我如果吃掉,她会饿着。看着包子,不争气的泪水挤出了我的眼眶,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奶奶看见了说:不哭,不哭,越哭越难看。我一下子扑到奶奶怀里,哭得更伤心了。奶奶的乖孙女,不哭。奶奶,包子你吃吧。你吃你吃,奶奶是大人,扛饿。别饿着我的小心肝看我硬着头皮吃完,奶奶才露出了笑容。奶奶平时也十分有趣,经常闹出笑话。

有一次,我和爸爸正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呢,奶奶在一旁一边翻日历一边嘟囔着:今天是26号,明天是28号我和爸爸听了哈哈大笑。爸爸接着说: 以后我们就能飞越了,今天26号,明天28号,以后是1号,第二天是30号,一个月就过去了奶奶也乐了, 27号还没过,先过2号日了,你说奶奶有没有趣?要说吓人,我奶奶可称得上是天下第一人。小时候,我特别爱吃香瓜。

篇3:教育叙事题目

当走上讲台时,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张张充满稚气和求知欲的脸, 但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脸。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 都有自己特殊的经历和经验, 都带着某种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走进了教室, 都生长在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我们可能搞不懂他为何如此思考, 可能无法理解他为何如此行动, 可能不知道他为何犯如此简单的错误。我们还没有充分地了解他们, 还没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用别样的眼光打量着他们的行为、态度与价值。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 对他们缺少一种“共情”的理解。因为在面对如此丰富的生命群体时, 我们习惯用“优秀生”“学困生”“天才儿童”“残疾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各种概念去描述他们, 我们习惯于把他们每一个人都归入某一特定群体。我们似乎带着善意, 期望通过归类来更好地了解他们。但是当我们把事物归于某类时, 我们更多地是在研究这一类群体, 却并未深入到这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这样的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但我们却看不见个体的生命历程。

当深入课堂时, 你所看见的教师是一个布道者, 是一个知识的权威, 是道德上的楷模。但这只是教师形象的小部分。每一个教师都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下, 受了不同的教育, 拥有不同的社会交际能力, 过着不同的家庭生活, 具有不同的人生理想与信念。如同学生一样, 每一个教师都是特殊的, 他/她的生活是由一个个与自己相关的生活事件组成的。你可能惊奇为何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却还是不会教书, 你可能不能接受一个教师竟然在外忙着捞钱, 你可能惊讶为何教师群体中还有不少的离异家庭, 你更可能困惑为何许多教师的孩子未受到良好的教育。或许我们还没有很好地了解他们, 没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用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打量着他们, 把他们当做“对象”去研究, 却忘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我们用各种教育理论 (准确地说应该是教育从其他学科中借鉴而来的理论) 去分析教师, 解剖教师, 却忽视一个事实:教师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而存在的。

据说现今教育中有600多种教育理论和模式, 这些理论告诉我们怎么去办教育, 如何开发课程,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但我们的教育境况却并未因这些宏大的理论得到根本的改观。相反, 我们会感觉到我们的教育理论离真实的教育越来越远了。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似乎自己设计了一套宏大的理论框架, 这框架犹如一把“奥卡姆剃刀”, 对我们经验中的教育进行删减。当我们的教师面对诸多的教学问题而怀着急切的心情诉求理论援助时, 却发现教育研究的话语与自己的话语相差如此之远。在这两种话语之间, 理论的话语总是以真理的面孔出现, 教师不得不放弃自己已有的话语体系, 用理论重新来武装自己。有时候, 我们会发现教师并未因为理论的学习增强对教育的洞察力, 反而被理论压得喘不过气。其实, 专业知识和常识之间的张力是难以避免的, 专业知识源于对因果的探求, 常识更多地是源于经验与体悟。在自然科学领域, 专业知识是高于常识的。但是教育是一项面对人的灵魂的事业, 而不是单纯的对象性研究工作, 我们需要去了解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体, 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与体悟。只有当我们的理论能诠释并穿透现实的教育经验时, 我们的理论才有血有肉, 具有现实的意义。

那如何拉近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的距离, 如何让教育理论变得有血有肉呢?教育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因为教育叙事不带着任何一种理论进入现实的教育情境,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表述方式, 或者说是一种“草根”式的研究。教育叙事讲述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教育故事, 通过教育故事序列和位置的变换, 我们对教育获得了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故事的言说者和聆听者。在这样一种话语中, 教育不再是部分人的专权, 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在这样一种叙述中, 我们一步步地接近真实的教育经验, 并获得反思。

因此, 叙事研究逐渐热起来了!中小学教师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各种教育叙事中, 不少教育理论研究者也把叙事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 叙事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但丰富成果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 因为教育叙事本身的理论与方法一直不清, 比如, 教育叙事与日常教育实践是何种关系?教育叙事如何形成自身的理论?教育叙事如何契合自身的文化处境?教育叙事要采用何种语言风格?丁钢教授所著的《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一书对叙事研究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力图为教育叙事建立理论和方法论框架, 这也是国内首部教育叙事的理论专著。

丁钢教授在书中深入剖析了理论与实践的张力, 提出了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虽然教育研究中不一定存在丁钢教授所言的“转向”, 但教育叙事存在的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 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是因为它关注生命的成长, 如果教育研究中都是“宏大叙述”, 那我们的教育似乎就显得有些无情了。要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 我们就必须采用一种有别于“宏大叙述”的“经验叙述”, 这恰恰是教育叙事的旨趣。既然教育叙事是“经验的叙述”, 那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教育叙事到底与日常教育实践是何种关系。丁钢教授认为教育叙事要关注日常教育实践及其运作方式, 关注教育实践中的“权力”, 揭示实践经验中的意义。教育理论要关照实践, 这意味着教育叙事与文学叙事不同, 它讲述的必须是真实的教育故事。但是教育叙事与一般的经验呈现又有很大的区别。教育叙事的呈现是别具匠心的, 它需要揭示出丰富多彩的教育图景的关联与意义。因此, 我们需要关注教育叙事的方法论。

在书中, 丁钢教授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的叙事研究成果, 为我们介绍了5种具体的叙事方法, 即波拉夫的结构主义方法、里斯曼的五阶段模型、康奈利和克兰迪宁的三维叙事探究空间模型、“变生为熟”的文化人类学方法、中国叙事风格与方法。难能可贵的是, 书中对中国叙事风格与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这使得教育叙事这个舶来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获得了意义。丁钢教授似乎特别注重教育叙事的方法, 他在书中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教育叙事的一般方法过程, 这为试图开展叙事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流程。其实, 笔者认为在叙事研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者清楚自己是以何种视角在展开叙事。某种意义上, 我们每个研究者都带着一副“眼镜”在看世界。当我们选择的“眼镜”不同时, 我们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眼镜”不存在优劣高低之分, 我们可以选择福柯的知识/权力框架, 也可以选择女性主义的视角, 还可以选择其他各种理论, 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自己是戴着什么样的“眼镜”在看世界。

篇4:教育叙事题目

接班了解情况之后,在校领导的关怀和大队辅导员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从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入手,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中,我特别注重德育实践系列教育,从而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班荣我荣,班耻我耻”为准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先从行为规范上让孩子们懂得仪表礼仪,做讲文明的学生。制订“大让小,男让女,班干让同学”的班规,并严格执行。

开展了以“争做值日班长”“品味书香”“学雷锋见行动”“学道德模范”“交通安全伴我成长”“做环保小卫士”《论语诵读》“我诚信我快乐”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在活动中,突显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大队部的竞选,让榜样的力量带动被誉为“四大金刚”的“淘气包”,使他们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在正能量的引领下,班集体有了朝气,有了活力,有了前进的动力!

班级在校眼保健操比赛中屡次获得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知识”竞答中获得先进集体奖“‘我营养、我健康手抄报”最佳奖,多次被评为学校“文明班级”“晨读自律班级”“艺术月突出创意班级”等;承担学校的主题班会《交通安全伴我成长》获优秀奖,活动实践课《我诚信我快乐》获一等奖。班级还开展班干竞选挂牌上岗、班组长的“流动值日”、“积分卡”的建立、“积分宝转起来”、家校评比“反馈单”等活动,调动了每个学生自我服务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氛围,班级朝着“星光璀璨”迈进了一大步,从此摘掉了“头疼班”的帽子。班集体多次得到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学校少先队工作方面脱颖而出。

一、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

班级每天有两位体委和一位安全巡视员管理队伍,体委分工管理男队和女队,巡视员则管理“四大金刚”的一举一动。我特地与学校申请不跟班,让班干部发挥自我管理的最大优势。有表扬,有批评,班干部各个公正无私,渐渐地我们班站队是全校快、静、齐的之一,多次受到整队领导和体育老师的广播表扬。

二、注重家校合一反馈效应

首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了“家校反馈单”。每个学生一天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在反馈单上一一体现,让每位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校表现有全面客观的了解。然后,各位家长无建议和意见就签字,有意见可直接写在反馈单上,第二天由值日组长收回,我检查。慢慢地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更关注了,避免家长或老师的教育“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让“家”与“校”真正有意义地沟通,也省却了有事没事找家长,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形成学生教育的“一条龙”模式。从带班以来,班级杜绝家长因“鸡毛蒜皮”的小事找上门来。

三、注重“奖励卡”“积分卡”“积分宝”“表扬信”的鼓励作用

班级实行“值日班长”和“值日组长”。每节课间值日班长负责整理课堂上同学们在学习、纪律、卫生、道德、活动等表现。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我按照学号每人只做一天的值日班长。值日班长可根据同学们的不同表现,有权加分与扣分,每周一评比,突出者可获得奖励卡一张,集齐一定数额的奖励卡换积分卡,再升级到“表扬信”。这样,既锻炼了每个孩子的管理能力,又增强了每个孩子的荣辱使命感。

四、注重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午休和放学时间,但凡路过四班门口的老师们经常会慨叹:“哇,好干净!没看你留值日生啊?”这时,我就会笑言:“我们班真没固定值日生!”同学年的n位教师和三学年的曹老师都分别带领学生进行了“视察”。

其实,我们班固定的值日生、值日组长是有的。就是每组的第一排靠近过道的那个学生,也就是“值日组长”——按照班级规定就是每天的值日生了。

有人会有疑问:“那这个第一座的孩子岂不是很辛苦?一干就是一周啊!”非也,因为我们班的排座方式不走寻常路。我们班每次开学就按照孩子们的个头儿进行站队排座,小个头儿一组,中等个差不多两组,最后大个头儿显然就在一组了。这样的排座方式好处在于,无论怎么串座,都不会出现前面同学挡后面的情况,因此也就避免了家长背地对老师的指指点点,也省却了老师的众多纷扰与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不仅如此,我们班采取每天串座的方式:二座到一座,三座到二座,四座到三座……然后一座串到最后一座,以此类推,周而复始,每天都如此这般。有的老师觉得这样很乱,会参差不齐,每天会很麻烦。我倒是觉得这样妙处:这样的方式,使孩子们每天放学前,都会注意把自己的书本全部放到书包里,以免落在学校;这样的方式,使得孩子们把自己的座位清空,保持书桌内的整洁干净,避免他们在书桌里乱放杂物。

大家是否又觉得奇怪:“刚刚提到值日生的问题,怎么又扯到串座了呢?”细心的你,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因为班级的这种串座方式,给我们班的值日组长提供了便利条件。换言之,值日组长就是每天轮换到第一桌的那位靠近过道的同学。大家不会因为过去每周值日时间过长而疲于应付,也不会忘记自己是哪一天值日。这样,一举两得。

这些流动的值日组长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才能使班级焕然一新呢?

首先,需要班级每个同学协助值日组长把自己的椅子翻到书桌上。翻椅子的时间规定在周三上午大课间,其余时间是午休和下午大课间。但说明一点,我们班主任必须经历自己感到心烦意乱的那些日子,也就是允许孩子们最初的乱七八糟。不然,此工作就会被我们的不耐烦而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先要耐着性子让每个孩子得到应有的一次锻炼之后,做到“扶”“放”有序,方可让他们大胆去干。

其次,值日组长必须分工合作,责任到岗到位到人。除了负责本组的清洁外,大到前面老师的讲桌、卷柜,中间过道和后面地面、门镜的擦拭,小到每节课的黑板清洁、垃圾筐的清理、扫除用具的摆放都要专人专责,层层落实、把关。

然后,就是清扫的严格管理。每组值日组长按照先扫后擦的顺序,先完成本组清洁任务,然后按照分配的分担区依次完成。在清扫阶段,值日组长的总值班长必须发挥其重要作用,严格把好彻底清扫关。每组清洁完毕,必须做到无纸屑、无杂物、无污垢方可通过验收。否则,必须返工重新打扫,直至清洁干净为止。我们的宗旨是:绝不能给下一个值日组长留后患。反之,自己重新做值日组长,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最后,班级的整洁需要大家合作保持。由于在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下,下午大课间四名流动的值日组长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所以下午放学前五分钟,只要各组的值日组长监督大家把自己剩余的垃圾清理干净即可,再不用“大动干戈”就能使班级整洁如初。值日组长再把本组的桌椅对齐,就可以放学回家了。

其实,在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上,需要鼓励我们的学生:“你行!我行!大家都行!”让他们如同雄鹰一样展翅,并指导他们飞得更高。只要我们够细心,够耐心,够踏实,够坚持,就必定能够耕耘出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五、注重品味书香的快乐

在这两年半中,同学们已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少儿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海底两万里》《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童年》《母亲》《福尔摩斯探案集》《小故事大智慧》《格林童话》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创建并开展了“最是书香能致远”的读书系列活动:

1.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书籍。

2.好书大家读,每天早自习和下午自习课先完成作业者奖励阅读时间,或在周四无作业日老师带大家一起读书。

3.好书进家庭,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

4.好书共分享,班内读书展示学生读书成果。

5.好书伴我成长,学生制作读书卡,写读书笔记,并与积分、奖励挂钩。

走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灵,书香胜花香,书声胜鸟鸣,零距离地与学生一起阅读,特别容易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走过四班,留下了我的教育印记。时光荏苒,两年半的岁月不知不觉从身边划过,昔日的没了“主心骨”的“头疼班”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实践中,已转变成现如今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群星闪耀的“星光班”。假如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社会”的话,那么一个班集体的特色与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学问,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只要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相信更多的先进班集体,会层出不穷。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发挥最大的正能量,为实现教育的“中国梦”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王丽霞.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篇5:关于成长的叙事作文题目

“那个,这道题你选什么的?A吧好像不对,D,肯定不是,我就是不确定究竟是B还是C。你怎么想的?””哎呀,不要我问我了,我不想去想那些题了……”趴在桌上,只是发呆,怎么了?为什么现在不像小时候那样,因为没了负担而激动万分了?哎,真伤脑细胞。

嗯?这是——一架精致的纸飞机悄然落在我面前,正要拿起细看,便被人夺走了,“‘德威号’出发了!”这才发现,教室里随处都是漫天翱翔的纸飞机。“是谁在扔纸飞机!”瞬间,安静……老班手中拿着某人的“德威号”,开始了他的激情昂扬的即兴演说,全班,三条黑线……趴在桌上,只是,发呆。

思绪跌入了一个黑色的深渊,一切都是模糊的——

总是揪我马尾的同桌;总是吓人的小淘气;总是带来欢乐的开心果;还有那拿我们没办法的老师……

小时候,总会傻傻地看着天空,寻找那传说中的玉兔;小时候,总会不依不挠地追问大人们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小时候,总会在受伤后不愿哭泣,要做所谓的英雄;小时候,总会时常爆发一场又一场的“男女大战”,但随后便调解;小时候,总会在体育课上混入那帮“纯爷们”的人群,在打入进球后向男生们炫耀;小时候,总会为了等待某位好友而迟到被骂;小时候,总会一起在暴雨中肆无忌惮地狂奔后,错喝啤酒而呼呼大睡;小时候,总会在那生锈的大铁门前向对面的小卖部阿姨大吼买零食;小时候,总会在放假时,撕下那“可恶的”作业纸,叠成纸飞机,任它们在空中翱翔……

现在的我们,总会呆望着天空,算着下一场考试的日期;现在的我们,总会拿着那“万能”的教科书背“黄鹤一去不复返”“Ihatetodohomework,andyou?”“如果两个三角形……”;现在的我们,总会在受伤后万分柔弱,渴望众人关心;现在的我们,总会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场景;现在的我们,总会不敢主动混入异性圈子,因为耳边总会有一些流言蜚语;现在的我们,总会为了不被骂而让某位好友被骂;现在的我们。总会在大晴天里窝在家中,喝着可乐若无其事;现在的我们,总会在那扇门后向自己倾诉痛苦;现在的我们,总会……

“你,快把纸飞机全捡起来,那些试卷下学期还要讲评呢!”对!就是整理那如山般的试卷,只能把自己的“怨恨”随它们一同放入角落里!

成长,小时候,总是期盼着长大,现在的我们,却希望回到从前。现在的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青春应有的热情、朝气、疯狂,取而代之的,则是沉闷、忧郁、迷茫。

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虽然适应了这个新的时代,但回忆是不应该抹去的,曾经的青年们恰恰是拥有了我们所缺少的,从精神上说,我们前进的脚步已慢了下来……

篇6:关于专注的叙事作文题目

也许对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是整天安逸享乐,甚至整天埋头于学习中的当代中学生来说,把学习与兴趣联系起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对于你们很多人来说,学习是一种无奈。是一种迫于家长和老师压力下的牺牲,这样一来谈何兴趣?

其实这还取决于你们对学习的认识程度,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作为学生,知识就像粮食一样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摄取。学习会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我们变得充实。通过书本的窗口,我们了解到了自然万物的奇妙,领略了科学发现的魅力,它的恢宏广博让我们臣服。千变万化的世界不断拨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便是产生兴趣的第一步。同样,在生活中,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高谈阔论,可以解释那些让我们难以置信的现象,这是生活对我们知识的肯定。激发兴趣的产生。再有,在学校学习中,不要为每一次成绩的失败而丧气,鼓励自己每次进步一点点,这样的自我肯定,也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这样,学习的兴趣就这样简单而自然的产生了,学习就不再变得枯燥,而变成了享受。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而专注则是迈向成功的双脚。大家都听过关于穷和尚和富和尚南去印度的故事,其实在学习中,也许有许多荆棘与坎坷,但只要抱定一个信念,专注于一物,那么便只需一双手,一腔热忱,以及一颗求知的心,便足以踏出自己的道路。

如果专注,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你所追求的目标之中时,你会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觉得时间特别宝贵,浑身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活力。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学须静,静可以一心志,凝思虑,不静则学成骛外,不能向里。学习需要专注,痴心于你所专注的事物,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方能有所建树。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动力,而专注则赋予了我们心无旁骛的心态,在学习的道路上,拥有这两点,便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篇7:回忆性叙事作文题目精彩

有人问:“你爱你的故乡吗?”有人回答:“是的,很爱很爱”。又有人问:“那你爱故乡的什么?”她说:“是学校里的点点滴滴……”数不清的问,也有数不清的答。就像过往云烟一般,只待片刻。

我的故乡是个四季分明的小世界,在那里,我是土生土长的孩子、熟悉那里的土地、风景。在那里,我有着多多少少的朋友、伙伴。他们陪着我,飞逝过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即使短暂,却也会动情。在学校,也待了六七年了,换过一间又一间的教室,换过一位又一位老师,也会有隔三差五的转学生。过往云烟、尘封往事。

那应该是小学五年级吧,他是一个新来的转学生。皮肤泛白、嘴唇高挑、碎发。看着他,就像沐浴在阳光中,给我们带来了一片新的温暖。开学不久,男生们便开始排挤他讨厌他,渐渐地疏远他。只是因为他的声音,举止都像极了女孩。班里的孩子们都在说他是个娘娘腔,他虽未表示什么,但我知道,他其实很伤心。就像一个年幼的孩子被亲人抛弃那样,虽痛,可得忍。我们本是前后座,加之性格相近,合得来。不出一月,我们就成了要好的朋友。最终在我的干扰下,在班里,终于没有人在喊他娘娘腔了。可对他的态度也好不到哪去。不过还好,他并不放弃,反而热心的帮助同学、关心同学。对我,更是好得很。

我喜欢他,只是单纯的欣赏他,仅此而已,可班里却将这事传的沸沸扬扬。我们都不曾说过什么,只当这些个小事是个闹剧罢了。不知谣言什么时候渐停,也不知我们这份友谊能保存多久。

我记得我们两家离的很近,所以常常一起上下学,往往在一起放学回家时,我会感到十分的静。我们不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不是那种形影不离的朋友、但却是有着十分默契的感觉,认识时间不长,相处时间不多,可却也能成为这么要好的朋友,是个奇迹。他、是这么些年来,我唯一公认过的好朋友,仅有的一个男生,我们之间是真正的友谊,超出了同班同学的一份感情。

那是在学校几年以来唯一令我开心的一件事。就是有这样的一个朋友。而往往,我是很反感学校的,可那以后,我渐渐的喜欢上了去上学这件事。因为那里有许多许多我的往事,装满了心的好心情,恨不得立刻靠近,一生一世一样好心情。

第二个学期一过,他转学走了,他走了,我还没有来得及去送送他。联系方式荡然无存。许久没有联系,也不知道他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是否会想起我这个仅一年的朋友。至少,我知道,我会记得他,想念他,保留那一份真挚的友情。

回忆性叙事作文:回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有的人说,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毫无新鲜感;有的人说,学校生活就像重复着的一张张白纸,一如既往,可是对于我来说,学校生活激情澎湃,回味无穷。

校园生活是美好的,它让我们懂得知识,它让我们拥有回忆,校园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我有一班活泼有趣的同班同学,我们班因为有了他们而精彩,有了他们而快乐,我们班----801班。

想起刚进这个学校的时候,一个人也不认识,是他们带我走进了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很多人说,我们班就像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给你们介绍一下吧!杨倩----洋鬼子,阳磊----小绵羊,陈英----老鹰,何仁香----包包,钟远芝----芝麻,安一山----氨基酸,我呢!就是螃蟹,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没有恶意的,也许更多的是,这样显得亲切、和睦吧!但有时不免会有些小争执,可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友谊,因为这样生活才更有趣。校园里的新鲜事很多,记得有一次啊!我们班上体育课,可有趣了,大家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显露出来,有打篮球的、有打羽毛球的。。开心极了

回忆性叙事作文:回忆母校

“站好站好,都快站好。”这时班主任正严厉地说着,脸上还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样子。是啊,都到这时候了,谁还舍得呢?毕竟现在是我们要分离的时候了。那照相的叔叔正诡异的大喊“一二三”然后“咔嚓”一声就把我们所有人给照下来了。还没想好摆什么姿势的我只好伸出食指和中指摆出一个V的手势然后尴尬的笑了笑。就这样我们没过多久就分离了。

六年了,在这六年当中我曾无数次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无数次想过转学。但现在想想,我正觉得我和我很可笑。其实,仔细想想在这六年中我也很快乐,在这所学校中已经留下了我所有的笑声,在这所学校里我认识很多很多好朋友,结交了几个死党,学到很多知识。我的友谊种子就是在这扎根成长的,最后还是这粒种子指引我向前去。我的智慧种子也是在这扎根开花的,有时我时不时的闻到了他的芳香,我也彻底被这香味给迷惑了,我跌进了这智慧的海洋,无法自拔。可以说,我的母校就是让我这粒小种子长大成人的地方。啊,母校啊,你就是我母亲,传授与我知识让我健康成长。

母校,现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了,我也曾多次在外骄傲的向别人提起您,你就是我的骄傲,我的自豪。

篇8:教育叙事题目

关键词:教育叙事,理论诉求,元教育学研究

教育叙事能否算作是一种理论研究的方式?不使用严密的概念逻辑, 是否也叫理论?这是叙事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假如对此没有合理的解释, 人们对叙事方式的质疑也许会回到它能否算作是一种研究的水平上来。因此, 首先需要说明的不是教育叙事本身的规范问题, 而是怎么看待教育理论。

一、教育理论是一种研究视角

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研究的视角, 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必须要回答何谓教育?何谓教育现象?对教育的描述有哪些角度?有几种角度就有几种理论。没有角度区分, 只陈述一种按特定逻辑推演出来的理论或知识是没有学术意义或者学术价值的。

从理想的角度讲, 教师是让年轻一代自主发展, 教育活动应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而组织。现实中, 至今为止人类教育活动都没有实现真正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这些条件首先是受制于物质资源的匮乏;其次是有限的资源又按照一系列的不公平的规则进行分配;第三是教育权力的掌控者对于学习内容的编排即意识形态的控制;第四则是教育者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从理想和现实的对照中发现, 教育的组织和展开有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在最具体的层面上, 这些教育资源是如何分配, 又是如何被人们所理解和实行, 整体而综合地反映着众多观点之间冲撞而又有很大偶然性的组合。对于教育生活现实的描述, 能够解析出来这些角度和立场, 知道他们之间是如何冲突的, 从现实的生活细节中找到冲突的原因是很重要的理论工作。

二、叙事是教育理论的探求方式

从理论发生和功用的角度认识教育理论是理解教育叙事理论性的关键。借助哲学史上两种不同的人文研究传统, 从源头上说明“理论”理解上的差异是一个简便的路径。如果简化对这两种人文研究传统的理解可以称之为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或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类研究范式的论争。借助对这一论争的回顾, 可以帮助我们说明教育叙事中诉求的理论究竟是什么。

(一) 现象学—解释学的理解视角

20世纪, 现象学—解释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人文研究的理解, 其基本哲学精神对其他人文领域的研究均产生广泛影响。借助这一基本理解, 我们可以认定教育理论是一套解释教育现象的方式和方法。与原有客观主义的教育理论追求不同, 现象学—解释学视野中的教育理论则是连带着主体观察教育事实的立场、价值观、角度、方法等系统化的教育理解。基于此, 我们不难知道教育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解释, 表达着不同研究者对教育世界的理解, 只不过在表现方式上更加系统。这里对现象学—解释学传统的借助旨在明确教育叙事的哲学基础, 同时也就明晰了讨论教育叙事所诉求的理论视野及方法论。由此可知, 现象学—解释学传统为教育叙事的讨论提供的重要帮助是要从理论产生的过程及其功用角度来寻求对教育理论实质的回答。此外, 现象学—解释学对个体主体性的强调和凸显启示人们注重对研究者主体性的分析, 也启示研究者不断明晰并积极确认自身的主体性并公开由此带来的问题。应当说, 借助现象学—解释学对人文研究的理解向我们展开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主义范式的视野, 有助于实现教育研究中对科学主义范式的超越, 借助视野的转换来寻求教育意义、发展对教育现象的理解。

(二) 作为解释方式的教育理论

视野转换带来的根本变化是对理论本质的理解。在现象学视野中理论被视为解释世界的方式, 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及诉求需要超越“理论与实践”的概念对应方式, 把对理论实质的探求放在两种不同的哲学视野中进行。

随着视野的转换, 理论不再是一个与实践对应的概念, 而是随着主体的生活发生不断完善的解释系统。而学术意义上的教育理论则是教育主体或研究者对教育现象进行阐释的方式, 区别于普通人的地方只是表达规范上的要求。至于教育叙事, 也就同样可以看作是阐释教育现象的方式, 表达着叙事主体对教育生活的理解。于是, 前面对教育叙事在理论寻求的合理性和可能的疑问转化成了对表达规范的讨论, 而教育叙事本身作为一种教育理解的阐释方式是具备理论特质的。这样, 另一个疑问自然得到了解答———教育理论作为对教育现象的解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叙事作为一种解释方式, 与概念逻辑的教育理论表达一样在探求着对教育世界的不同理解。

三、叙事是教育理论的表述方式及形态

(一) 教育叙事借由生活性语言对理论解读

在教育实践中那些被称为教育活动者的实际生活状态才是具体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只有在此层面上我们才将那么多的活动称为教育。在这个生活生态里, 存在着多个维度和层面的活动, 杂合着多种主体以不同角色进行着的生活表演。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呈现生活场景中的多样性, 带来我们对教育活动复杂过程的理论解读。其间很多理论和术语, 已不再是宏观研究中所使用的语汇, 在内涵上也有很大差别。这个层面上的理论解读, 最贴近的理论资源是那些对具体生活有着系统关注与带有深刻理解的学术门类。所以在表现形式上, 叙事研究很像文学, 但与文学又有很大差别。教育叙事带有一整套的教育理解, 有自己的概念和解释框架, 是有意识进行的资料搜集与整理、编码到书写的过程。所陈述的场景和事实、过程, 都是真实且带有典型性的, 对于理解教育现实有着自己的价值。

教育叙事的理论价值还在于借助特定的视角和立场来建构概念的理解架构。对概念架构的特定理解会为教育理论表述增加新的内涵。说到底, 教育理论的更新就是观念更新, 观念更新就是角度和立场的变换, 这些变换的集中体现就是概念架构的更新。而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就是尝试带来对教育活动新的解读的研究活动, 教育叙事研究担当了重要角色。正因为教育叙事研究关注的是最为贴近教育活动过程的具体生活层面的一种理论性努力, 它的价值也就在对于实践的反思和批判中更有价值。所以, 教育叙事是深刻的。

(二) 教育叙事的系统性阐释有助于理论的建构

叙事研究把文本放在核心位置, 对它的评判也就主要集中在价值判断的合理性追问及对事实呈现的全面和充分性上。理论追求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有着特殊的表现, 是对意义的更为具体的关照。于是叙事研究在理论解释中就会有对实际情境中的价值选择和行动策略有更多关涉。这种实践指向性就会把理论追求放在次要位置上, 所有的相关理论是作为各种解释资源而具有各自价值。

事件的存在原本是向所有人开放, 对事件的解释及其连带着的处理方式却千差万别。这些解释中有一部分被称作理论解释, 但被认可为理论解释的基础是什么呢?为此需要说明的首先是什么样的解释才被认可。

从结构主义观点看, 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有一定的结构, 对于社会性事务或涉及人的发展、意义生产的事件则进一步加上了对情景与变化机制的分析, 由此构成的系统解释对发展有着整体性说明。而理论性解释基本上具备了对事物结构及其变化过程的整体性说明, 不同的是角度或视角转变。进而有人发现存在着主体社会身份、个体经验、知识背景的差异造成的解释路径上的群体或群落性差异。这种放大了的不同, 有人称之为“范式”, 并联系到社会发展的形态和文化群落的差异来说明解释系统的存在是整体性的, 于是对理论性解释的追求就更多是一个学术过程, 很难再对事物本身的意义世界进行关照。但是案例写作主要发展的是对意义世界的关照, 是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的解释、选择和行动的过程。于是叙事本身需要体现出的价值是对真实生活世界的阐释与理解, 为人们的价值选择和行动策略提供帮助, 是更为切近的整全性解释。

四、教育叙事的理论性诉求服从于意义理解

假如叙事研究在发展教育理论方面的意义能够得到确认, 这种意义阐释方式对于研究者, 尤其是读者的价值该如何体现?这主要源于人们对教育理解过程中意义产生的机制的困惑。

不同于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下的教育理论表达, 教育叙事过程中的意义呈现方式把所要表现的内容进行了转换, 即把个人的理解体现在教育叙事之中。与教育理论概念逻辑的表达方式不同, 教育叙事所呈现出来的既不是一套观察和分析世界的方式, 也不是对个人意见充分的逻辑表达, 而是研究者个人理解中的世界本身。正因如此, 叙事者的表达结果就成为包含现象事实的文本。叙事规范所要求的对教育现象真实性的尊重使得个人的意见服从于事实本身, 从而也把个人的意见演变成一种注释的文本放在次要的位置。

把教育事实与现象以及叙事者的意见作为文本的价值何在?这需要从理论研究的意义说起。上面已经述及理论研究的价值在于对世界的解释, 而理论对于主体的意义如何发生将直接影响对该问题的解答。

意义存在于主体的理解之中, 因而意义是在叙事的过程中由叙事主体建构起来的。假如我们认可这一点, 叙事的价值就会与阅读文本者的经验参与、理解方式密切相关。意义的生产同样有着对阅读者的经验和前见的依赖。于是, 叙事的价值就更多地借助于叙述者对事物的理解, 意义也就自然存在于叙事过程本身。阅读者的意义建构就有了对叙事文本的依赖。

这一过程传达这样一个认识, 即叙事者与读者共同面对事实本身。叙事的价值依赖于叙事者把握到的事实本身, 事实才是比理论解释更为重要的东西, 是首先需要被尊重的。人们对叙事者的观点、主张和结论的正确性要求放在了次要地位, 事实和现象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成为更重要的内容。于是, 叙事研究的理论寻求被规定了一个前提, 即事实本身的真实与完整。

朝向事实本身又何以可能?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说明是叙事者对现象的理解若不能结合事件所在的场景真实完整呈现事实并作出解释, 叙事价值将大打折扣。进一步的问题是结论的合理性因失去了对事实的理解而变得不再具有理论价值。因此, 教育叙事的理论寻求说到底依赖于叙事过程对事实本身真实性的保证以及对现象的完整呈现。现象的真实与完整就成为了判断教育叙事研究价值的重要标准。

保证现象真实的理论基础源于这样一种真理观, 即研究者了解到的事实和理解本身是最真实的, 并能够做到对现象的本质把握, 进而叙事过程应当完整而真实。

上述预设需要有真理观和意义理论的支撑。就真理观而言, 更多引入了对理解主体的分析, 真理被视为关系视野中主体基于情境对解释合理性的追求过程, 真理也是被建构着的意义生产过程。而意义的生成也更多地依赖于主体的经验, 更具体地说就是对场景的依赖。所以说, 意义对叙事的依存性是理论得以可能的前提。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丁钢.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1) .

[2].侯怀银, 王霞.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3) .

[3].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样做[J].教育研究, 2007, (7) .

[4].李政涛.教育叙事的叙事伦理[J].教育研究, 2006, (10) .

[5].丁钢.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J].现代大学教育, 2008, (1) .

篇9:教育叙事

于是我板着脸说:“我不姓‘化’,我和你一样姓张,什么事?”她说:“帮帮我吧!今天我是值日生,同学们都走了,教室门上的锁子怎么我都锁不上,张老师,你能帮我吗?”我说:“走,看看去。”便和她来到了教室门前,锁子挂在门上开着,我用力把锁子捏了几下,试图锁上,但是,就是锁不上,我说你把铅笔和小刀拿来,在纸上削一些铅笔芯末,把它灌倒锁孔中,插上钥匙活动了几下,她照办了,锁子一下就轻松的锁上了,这下,她脸上露出笑容,背上书包高兴的回家去了。

星期一,化学课上,她像变了个人似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学习态度也十分端正,其他一些不爱学习化学的同学,在她的鼓吹下,也有变化,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课上,一些男生和大部分女生,用火柴点燃蜡烛,不少学生用了三、四根火柴还没有点燃,主要是怕烧着自己和点燃方法不正确,有的是不敢用力划火柴,有的是手握的太高,有的往里划……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实验,课题就是如何保证每次都能把火柴划着,学生结合物理的杠杆原理,通过讨论,实验课上,一些同学掌握要领,但是,一些学生划着火柴,他没有将火柴头向下倾斜,而是把火柴头向上,燃着的火柴有很快又灭了,我把这一问题布置下来,学期末学习了燃烧条件后再解决。

当我在上燃烧条件这节课时,我故意把燃着的火柴头向上,火柴熄灭了,张怡同学就早早举起手,我就让她回答:“火柴头竖直向上时,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所划燃的火柴就可能熄灭。”如今她已经是班上的学习中等生,还带动其她学生积极的学习化学。

后来,我发现用中考化学如何重要强压学生学习化学还不如讲述化学在生活中的妙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时,就讲了醋的妙用;在学习常见的盐时,讲述食盐的妙用,并且详细讲述咸菜的腌制方法,牙膏的妙用……这样把化学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使学生感觉学习化学用途很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张小红同志参与镇安县教研室杜长平同志申请的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贫困县与VSO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编号为:FFB108124)的子课题“提高贫困县初中生化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行动研究”(编号为:FFB108124-0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育叙事题目】相关文章:

数学教育叙事论文题目05-04

教育案例及教育叙事08-17

叙事教育范文05-17

教育叙事范文05-28

教育叙事幸福04-10

林丽教育叙事04-19

教育叙事初中05-06

教育叙事论文范文05-10

教育小叙事范文05-20

成长教育叙事范文05-24

上一篇:2024年上学期幼儿园中班工作计划下一篇:断电应急演练总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