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教育叙事

2024-05-01

战疫教育叙事(精选8篇)

篇1:战疫教育叙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突击队作用,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争。4月16日上午,颍淮公益志愿者协会的团员青年和志愿者来到阜阳天瑞新津桥实验幼儿园开展“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对幼儿园开展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环境卫生防疫消杀工作。

大家对园区内所有教室、楼道、卫生间、室外设施进行了全面消毒作业,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为全园师生构筑安全防“疫”保护屏障。全面消毒工作结束后,园方向在场的团员青年和志愿者们表示感谢,并送上锦旗“心系幼儿传真情 防控消毒献爱心”。

自抗击疫情战役打响以来,颍淮公益志愿者协会积极投身一线战疫工作,青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心存赤诚之心、家国情怀,以坚定的信仰、扎实的作风、充足的勇气,挥洒汗水、坚守阵地,真正让青春在战疫一线绽放!

篇2:战疫教育叙事

青年团员:主动“出列”让青春在疫情一线绽放

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时刻,我校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号召,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团组织动员优势,引领青年团员主动“出列”亮团徽,以实际行动支持抗击疫情工作,让青春在与肆虐的病毒抗争中绽放。

近年来,应用技术学院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行走的思政课,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面对疫情,该学院多名团员青年纷纷投身疫情防控工作。Z中文171班青年团员金羽馨,自放假回家,就义无反顾地冲上抗疫一线。每天一大早,她就来到村委会服务大厅为流动人员登记信息。“请问您什么时候来的苏州?”“您从哪里来?”“您现在住在哪里?”这样的话,她每天都要问上无数遍。

除了登记流动人口,金羽馨还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做好摸排湖北户籍人员流动情况、制作村内居民临时通行证、组织流动人员居家隔离、走访慰问居家隔离人员、统计村民体温、安抚隔离村民情绪等工作。2月8日,她所在的牛桥村委会专门致信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对她的出色表现予以感谢:“在此次抗疫行动中,贵校金羽馨同学充分发挥了志愿者精神,奉献他人,服务社会,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用行动和真诚打动了每一位村民。感谢贵校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生,为我村抗击疫情做出了莫大贡献!”

与金羽馨一样,Z计算机171 班大学生逯文杰,大年初三就积极投身村庄疫情防控防护知识宣传中。他说:“作为当代大学生,虽然不能在疫情最前线支援,但是在家乡做一名志愿者,做好病毒防御宣传工作也是有意义的!每当看到村民们由不戴口罩满大街聚集到大街空无一人、出门戴口罩的转变,看到来往车辆由多到少、村民主动前来登记,我都感觉特别高兴,因为我也为防控疫情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艺术学院大二学生赵学峰,在家乡成为了一名青年志愿者。每天早上七点半,他就开始在主要道路的检查站执勤,检查过往车辆、劝返外出人员,提醒过往行人做好防护等。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他表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作为青年团员应有的担当。”电子工程学院大一学生杜明泽,在家乡医院做志愿工作;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刘乔森,在家和两位当地政府党员一起在值守点值守……

篇3:战疫教育叙事

当走上讲台时,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张张充满稚气和求知欲的脸, 但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脸。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 都有自己特殊的经历和经验, 都带着某种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走进了教室, 都生长在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我们可能搞不懂他为何如此思考, 可能无法理解他为何如此行动, 可能不知道他为何犯如此简单的错误。我们还没有充分地了解他们, 还没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用别样的眼光打量着他们的行为、态度与价值。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 对他们缺少一种“共情”的理解。因为在面对如此丰富的生命群体时, 我们习惯用“优秀生”“学困生”“天才儿童”“残疾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各种概念去描述他们, 我们习惯于把他们每一个人都归入某一特定群体。我们似乎带着善意, 期望通过归类来更好地了解他们。但是当我们把事物归于某类时, 我们更多地是在研究这一类群体, 却并未深入到这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这样的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但我们却看不见个体的生命历程。

当深入课堂时, 你所看见的教师是一个布道者, 是一个知识的权威, 是道德上的楷模。但这只是教师形象的小部分。每一个教师都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下, 受了不同的教育, 拥有不同的社会交际能力, 过着不同的家庭生活, 具有不同的人生理想与信念。如同学生一样, 每一个教师都是特殊的, 他/她的生活是由一个个与自己相关的生活事件组成的。你可能惊奇为何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却还是不会教书, 你可能不能接受一个教师竟然在外忙着捞钱, 你可能惊讶为何教师群体中还有不少的离异家庭, 你更可能困惑为何许多教师的孩子未受到良好的教育。或许我们还没有很好地了解他们, 没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用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打量着他们, 把他们当做“对象”去研究, 却忘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我们用各种教育理论 (准确地说应该是教育从其他学科中借鉴而来的理论) 去分析教师, 解剖教师, 却忽视一个事实:教师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而存在的。

据说现今教育中有600多种教育理论和模式, 这些理论告诉我们怎么去办教育, 如何开发课程,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但我们的教育境况却并未因这些宏大的理论得到根本的改观。相反, 我们会感觉到我们的教育理论离真实的教育越来越远了。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似乎自己设计了一套宏大的理论框架, 这框架犹如一把“奥卡姆剃刀”, 对我们经验中的教育进行删减。当我们的教师面对诸多的教学问题而怀着急切的心情诉求理论援助时, 却发现教育研究的话语与自己的话语相差如此之远。在这两种话语之间, 理论的话语总是以真理的面孔出现, 教师不得不放弃自己已有的话语体系, 用理论重新来武装自己。有时候, 我们会发现教师并未因为理论的学习增强对教育的洞察力, 反而被理论压得喘不过气。其实, 专业知识和常识之间的张力是难以避免的, 专业知识源于对因果的探求, 常识更多地是源于经验与体悟。在自然科学领域, 专业知识是高于常识的。但是教育是一项面对人的灵魂的事业, 而不是单纯的对象性研究工作, 我们需要去了解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体, 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与体悟。只有当我们的理论能诠释并穿透现实的教育经验时, 我们的理论才有血有肉, 具有现实的意义。

那如何拉近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的距离, 如何让教育理论变得有血有肉呢?教育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因为教育叙事不带着任何一种理论进入现实的教育情境,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表述方式, 或者说是一种“草根”式的研究。教育叙事讲述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教育故事, 通过教育故事序列和位置的变换, 我们对教育获得了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故事的言说者和聆听者。在这样一种话语中, 教育不再是部分人的专权, 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在这样一种叙述中, 我们一步步地接近真实的教育经验, 并获得反思。

因此, 叙事研究逐渐热起来了!中小学教师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各种教育叙事中, 不少教育理论研究者也把叙事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 叙事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但丰富成果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 因为教育叙事本身的理论与方法一直不清, 比如, 教育叙事与日常教育实践是何种关系?教育叙事如何形成自身的理论?教育叙事如何契合自身的文化处境?教育叙事要采用何种语言风格?丁钢教授所著的《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一书对叙事研究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力图为教育叙事建立理论和方法论框架, 这也是国内首部教育叙事的理论专著。

丁钢教授在书中深入剖析了理论与实践的张力, 提出了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虽然教育研究中不一定存在丁钢教授所言的“转向”, 但教育叙事存在的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 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是因为它关注生命的成长, 如果教育研究中都是“宏大叙述”, 那我们的教育似乎就显得有些无情了。要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 我们就必须采用一种有别于“宏大叙述”的“经验叙述”, 这恰恰是教育叙事的旨趣。既然教育叙事是“经验的叙述”, 那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教育叙事到底与日常教育实践是何种关系。丁钢教授认为教育叙事要关注日常教育实践及其运作方式, 关注教育实践中的“权力”, 揭示实践经验中的意义。教育理论要关照实践, 这意味着教育叙事与文学叙事不同, 它讲述的必须是真实的教育故事。但是教育叙事与一般的经验呈现又有很大的区别。教育叙事的呈现是别具匠心的, 它需要揭示出丰富多彩的教育图景的关联与意义。因此, 我们需要关注教育叙事的方法论。

在书中, 丁钢教授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的叙事研究成果, 为我们介绍了5种具体的叙事方法, 即波拉夫的结构主义方法、里斯曼的五阶段模型、康奈利和克兰迪宁的三维叙事探究空间模型、“变生为熟”的文化人类学方法、中国叙事风格与方法。难能可贵的是, 书中对中国叙事风格与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这使得教育叙事这个舶来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获得了意义。丁钢教授似乎特别注重教育叙事的方法, 他在书中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教育叙事的一般方法过程, 这为试图开展叙事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流程。其实, 笔者认为在叙事研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者清楚自己是以何种视角在展开叙事。某种意义上, 我们每个研究者都带着一副“眼镜”在看世界。当我们选择的“眼镜”不同时, 我们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眼镜”不存在优劣高低之分, 我们可以选择福柯的知识/权力框架, 也可以选择女性主义的视角, 还可以选择其他各种理论, 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自己是戴着什么样的“眼镜”在看世界。

篇4:战疫教育叙事

接班了解情况之后,在校领导的关怀和大队辅导员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从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入手,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中,我特别注重德育实践系列教育,从而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班荣我荣,班耻我耻”为准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先从行为规范上让孩子们懂得仪表礼仪,做讲文明的学生。制订“大让小,男让女,班干让同学”的班规,并严格执行。

开展了以“争做值日班长”“品味书香”“学雷锋见行动”“学道德模范”“交通安全伴我成长”“做环保小卫士”《论语诵读》“我诚信我快乐”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在活动中,突显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大队部的竞选,让榜样的力量带动被誉为“四大金刚”的“淘气包”,使他们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在正能量的引领下,班集体有了朝气,有了活力,有了前进的动力!

班级在校眼保健操比赛中屡次获得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知识”竞答中获得先进集体奖“‘我营养、我健康手抄报”最佳奖,多次被评为学校“文明班级”“晨读自律班级”“艺术月突出创意班级”等;承担学校的主题班会《交通安全伴我成长》获优秀奖,活动实践课《我诚信我快乐》获一等奖。班级还开展班干竞选挂牌上岗、班组长的“流动值日”、“积分卡”的建立、“积分宝转起来”、家校评比“反馈单”等活动,调动了每个学生自我服务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氛围,班级朝着“星光璀璨”迈进了一大步,从此摘掉了“头疼班”的帽子。班集体多次得到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学校少先队工作方面脱颖而出。

一、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

班级每天有两位体委和一位安全巡视员管理队伍,体委分工管理男队和女队,巡视员则管理“四大金刚”的一举一动。我特地与学校申请不跟班,让班干部发挥自我管理的最大优势。有表扬,有批评,班干部各个公正无私,渐渐地我们班站队是全校快、静、齐的之一,多次受到整队领导和体育老师的广播表扬。

二、注重家校合一反馈效应

首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了“家校反馈单”。每个学生一天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在反馈单上一一体现,让每位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校表现有全面客观的了解。然后,各位家长无建议和意见就签字,有意见可直接写在反馈单上,第二天由值日组长收回,我检查。慢慢地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更关注了,避免家长或老师的教育“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让“家”与“校”真正有意义地沟通,也省却了有事没事找家长,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形成学生教育的“一条龙”模式。从带班以来,班级杜绝家长因“鸡毛蒜皮”的小事找上门来。

三、注重“奖励卡”“积分卡”“积分宝”“表扬信”的鼓励作用

班级实行“值日班长”和“值日组长”。每节课间值日班长负责整理课堂上同学们在学习、纪律、卫生、道德、活动等表现。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我按照学号每人只做一天的值日班长。值日班长可根据同学们的不同表现,有权加分与扣分,每周一评比,突出者可获得奖励卡一张,集齐一定数额的奖励卡换积分卡,再升级到“表扬信”。这样,既锻炼了每个孩子的管理能力,又增强了每个孩子的荣辱使命感。

四、注重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午休和放学时间,但凡路过四班门口的老师们经常会慨叹:“哇,好干净!没看你留值日生啊?”这时,我就会笑言:“我们班真没固定值日生!”同学年的n位教师和三学年的曹老师都分别带领学生进行了“视察”。

其实,我们班固定的值日生、值日组长是有的。就是每组的第一排靠近过道的那个学生,也就是“值日组长”——按照班级规定就是每天的值日生了。

有人会有疑问:“那这个第一座的孩子岂不是很辛苦?一干就是一周啊!”非也,因为我们班的排座方式不走寻常路。我们班每次开学就按照孩子们的个头儿进行站队排座,小个头儿一组,中等个差不多两组,最后大个头儿显然就在一组了。这样的排座方式好处在于,无论怎么串座,都不会出现前面同学挡后面的情况,因此也就避免了家长背地对老师的指指点点,也省却了老师的众多纷扰与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不仅如此,我们班采取每天串座的方式:二座到一座,三座到二座,四座到三座……然后一座串到最后一座,以此类推,周而复始,每天都如此这般。有的老师觉得这样很乱,会参差不齐,每天会很麻烦。我倒是觉得这样妙处:这样的方式,使孩子们每天放学前,都会注意把自己的书本全部放到书包里,以免落在学校;这样的方式,使得孩子们把自己的座位清空,保持书桌内的整洁干净,避免他们在书桌里乱放杂物。

大家是否又觉得奇怪:“刚刚提到值日生的问题,怎么又扯到串座了呢?”细心的你,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因为班级的这种串座方式,给我们班的值日组长提供了便利条件。换言之,值日组长就是每天轮换到第一桌的那位靠近过道的同学。大家不会因为过去每周值日时间过长而疲于应付,也不会忘记自己是哪一天值日。这样,一举两得。

这些流动的值日组长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才能使班级焕然一新呢?

首先,需要班级每个同学协助值日组长把自己的椅子翻到书桌上。翻椅子的时间规定在周三上午大课间,其余时间是午休和下午大课间。但说明一点,我们班主任必须经历自己感到心烦意乱的那些日子,也就是允许孩子们最初的乱七八糟。不然,此工作就会被我们的不耐烦而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先要耐着性子让每个孩子得到应有的一次锻炼之后,做到“扶”“放”有序,方可让他们大胆去干。

其次,值日组长必须分工合作,责任到岗到位到人。除了负责本组的清洁外,大到前面老师的讲桌、卷柜,中间过道和后面地面、门镜的擦拭,小到每节课的黑板清洁、垃圾筐的清理、扫除用具的摆放都要专人专责,层层落实、把关。

然后,就是清扫的严格管理。每组值日组长按照先扫后擦的顺序,先完成本组清洁任务,然后按照分配的分担区依次完成。在清扫阶段,值日组长的总值班长必须发挥其重要作用,严格把好彻底清扫关。每组清洁完毕,必须做到无纸屑、无杂物、无污垢方可通过验收。否则,必须返工重新打扫,直至清洁干净为止。我们的宗旨是:绝不能给下一个值日组长留后患。反之,自己重新做值日组长,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最后,班级的整洁需要大家合作保持。由于在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下,下午大课间四名流动的值日组长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所以下午放学前五分钟,只要各组的值日组长监督大家把自己剩余的垃圾清理干净即可,再不用“大动干戈”就能使班级整洁如初。值日组长再把本组的桌椅对齐,就可以放学回家了。

其实,在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上,需要鼓励我们的学生:“你行!我行!大家都行!”让他们如同雄鹰一样展翅,并指导他们飞得更高。只要我们够细心,够耐心,够踏实,够坚持,就必定能够耕耘出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五、注重品味书香的快乐

在这两年半中,同学们已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少儿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海底两万里》《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童年》《母亲》《福尔摩斯探案集》《小故事大智慧》《格林童话》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创建并开展了“最是书香能致远”的读书系列活动:

1.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书籍。

2.好书大家读,每天早自习和下午自习课先完成作业者奖励阅读时间,或在周四无作业日老师带大家一起读书。

3.好书进家庭,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

4.好书共分享,班内读书展示学生读书成果。

5.好书伴我成长,学生制作读书卡,写读书笔记,并与积分、奖励挂钩。

走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灵,书香胜花香,书声胜鸟鸣,零距离地与学生一起阅读,特别容易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走过四班,留下了我的教育印记。时光荏苒,两年半的岁月不知不觉从身边划过,昔日的没了“主心骨”的“头疼班”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实践中,已转变成现如今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群星闪耀的“星光班”。假如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社会”的话,那么一个班集体的特色与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学问,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只要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相信更多的先进班集体,会层出不穷。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发挥最大的正能量,为实现教育的“中国梦”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王丽霞.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篇5:战疫教育叙事

绽放战疫青春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一】

2020年的春天以特别的方式开始,注定了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一场疫情突如其来,笼罩了整个祖国。本该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春节却冷冷清清;本该车水马龙、张灯结彩的大街上,却人影寥寥;本该怀满喜悦,幸福满满的内心却充满了紧张和不安。

面对疫情,有些人逆行而上,直面毒魔;有些人坚守一线,筑牢防线;有些人慷慨解囊,助力抗击疫情;有些人留家中,阻隔病毒传达。这些人里有我们的父母、亲朋好友,还有我们的亲戚邻居,有我们每一个人。

妈妈告诉我:我们这些学生,虽然不能够在这场疫情中帮上忙,但一定要听号召,要呆在家中减少走动,这是阻止病情肆意蔓延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如果需要出门也要带上口罩,保证不会感染到病毒。我们能做的就是不会给医护人员、警察造成更大的负担。

于是,我每天都在家里呆着哪儿都不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折磨。除了学习,看课外书,每天我都要关注武汉疫情。在网上,总有许多给祖国加油给武汉加油的视频,让我觉得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春天里,我们共同患难,携手度过这一次的天灾,迎接一个与往年不同的春天。

窗外阳光灿烂,鸟儿婉转歌唱,院子里的杏花绽开了笑颜……哦,祖国的全新面貌即将在这个春天展现,我们也要好好的学习,争取能够像医护人员和警察一样,能够为伟大的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绽放战疫青春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二】

X,女,汉族,研究生学历,X年X月出生,X年X月参加工作,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挺身而出、驰援湖北,成为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在武汉X医院工作,负责病人的治疗护理、饮食、心理辅导和病区的卫生,每天都是超负荷、高强度工作,是重病区的骨干力量。

她不惧风险、义无反顾。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省委省政府组建援鄂医疗队的号召,x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向医院请战到抗疫前线。春节本是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的喜庆日子,是孝顺年迈的父母,疼爱年幼的儿女,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夫妻举案齐眉的幸福时刻,可是她舍小家为大家,和家人匆匆告别后,她就奔向了疫情主战场、最前沿!这种知难而上、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尊敬。

她靠前指挥、身先士卒。作为医疗救助组的负责人,她日夜奋战在医疗救治第一线,积极带领全组人员每日查房、专家组病例讨论、分析病例、提出诊疗意见、跟踪各项监测指标,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疑虑,成为患者的贴心人。经过精心救治护理,X名确诊患者中已有X名治愈出院。

她牢记身份,发挥作用。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她与其他党员一道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佩戴党徽、亮出身份、冲锋在前,克服病人繁多、病情复杂、人手紧缺的种种困难,迅速形成战斗力,在抗击疫情一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她经常连续战斗8-9个小时,汗水浸湿了防护服,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抗疫期间,x累计工作X小时,最长X个小时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为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在最危险、最紧急的关头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用危难时刻的坚守和大爱谱写了一曲铿锵有力的党员之歌。

x始终信守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履行医务工作者的操守。

绽放战疫青春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三】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人用自身的担当与责任书写着每个时代独有的“英雄”。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最美逆行者”们在一线奋力抗战。闪现出无数英雄,那无数令人感动的场景,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他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感恩,感谢是我此刻最深的感受!

他,今年已是84岁高龄,却一直在武汉防疫最前线。他,就是我们的大英雄——赫赫有名的钟南山院士,带着坚定的决心与病毒斗争,他勇敢无畏,挺身而出,永远冲在前线,他曾说过:“把所有重病的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一句话是多么坚定自信,铿锵有力,这句话是需要一个多么博学多才,不畏死的英雄人物才敢说出来。多么让人敬畏的老人。他,值得我们永远的铭记和敬重。也让我立志长大要做像钟爷爷那样的能为国家立解危难的人。

还有一个女医生也十分让我敬佩。她是中共党员,医科院院士,医学部教授……可厉害了呢!这位就是李兰娟院士。疫情汹涌之时,武汉危急,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武汉封城”!这一有效措施防止了新冠病毒大范围快速蔓延。一位73岁的老人,在危难面前,勇敢地挡在14亿中华儿女的身前,这怎能不叫人感动!更让人敬佩的是,在武汉时她不顾自己的安危,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不分昼夜地带领着他的团队,研制疫苗,寻找病毒的根源。当看到她憔悴的脸庞,我心痛不已,她这个年龄本应该是像我奶奶一样坐在家中安享晚年的时候,可她却为了我们的祖国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的工作。想到这里,我的眼睛突然湿润了。她,真不愧是我心中真正的巾帼英雄。

我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不是医生护士,却冲在第一线的人――他们就是社区工作者。我的妈妈,她也是社区工作者的一员,从正月初二开始没有假期的奔波于各个小区做访查排查统计工作,甚至很多晚上也要加班排查。我是多么希望妈妈在这个时候可以留在家中,多陪陪我和姐姐,多么希望她能休息休息啊。每天我和姐姐只能自己在家中学习,心中不免也会有埋怨和担心。有一次晚上我任性的抱着妈妈不让她出去工作。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们的祖国现在正面临危难,我们不是医生,不能为国家冲在前线。可是我可以尽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守住身边参与疫情防控,才能保护更多人的安全。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内心十分感动,我再也没有任何怨言,慢慢的也更多的了解了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一个口罩就是她们全部防疫装备,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城乡的每个角落,他们要敲开一扇关上的门,只为了排除每一个隐患。

当我们在抱怨着在家里呆着无聊烦躁时,多想想还奋战在最危险的一线英雄们,他们为了战胜疫情连家也回不去,我们真该知足和感恩了,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出门,不给国家添乱,不让英雄们的付出白费。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伟大的英雄。感谢一直战斗在一线的抗议英雄们,相信有你们,相信只要每个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我们祖国一定会战胜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绽放战疫青春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四】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通过收听收看每天的新闻报道学习到了医护人员在一线抗“疫”时的不惧艰辛,看到了公安民警在各道口的坚定值守,外卖小哥为城市运转的点点付出,以及每一个普通的人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出的种种努力。

同为中国90后青年,虽然不能亲上前线,我想我们能做的也有许许多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社区进行志愿,为一方的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者在家中认真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为将来国家需要我们用专业知识贡献力量时做好准备。而其实,我们每个人要做的都很简单,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身为一名大学生,在疫情面前,减少出门,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疫情无情,人间又爱!在这场疫情中有无数的平凡人让我们泪目,有人为吃不惯米饭的援鄂医疗队送去10万个大馒头、有人为酒店医护人员送去最新鲜的蔬菜、有人为医护人员送去爱心午餐、有人捐出自己费劲周折买来的口罩、有人专门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无数平凡人用自己的力量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国难当头,举全国之力共克时艰是每个中华儿女在国难面前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

春天已经来到,冰雪渐渐融化。我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带领下,我们一定很快便能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相信,疫情终会结束,经历过战“疫”的中华儿女一定会更加勇敢坚强!

绽放战疫青春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五】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送瘟神》)

武汉病了,为什么还有人去?因为祖国是个大家庭,家里有人病了,其他人都要去帮忙。他们不会害怕吗?他们会害怕,但他们不会退缩,这就是勇敢,这就叫逆行。

84岁的钟南山爷爷与他的团队经过辛苦的研究,预计疫情应于4月份以前结束,并管理了40多个重症监护病人,坚守一线与病魔做斗争,他们不论年龄大小,义无反顾向前冲。

73岁的李兰娟奶奶带领团队筛选出了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原本是用在其它的领域当中,但是经过筛选以后,发现只需要调整剂量就可以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而且当前也开始进行对患者的治疗。

逆行,在这个冬天,让人动容,让人温暖!

河南支援湖北医师李慧,她的父亲于2月18日凌晨4点突发脑梗去世,她隔着屏幕看着父亲入土为安,却除了失声痛哭什么也做不了,跪在地上大声自责女儿不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她不爱自己的父亲吗?她当然爱,但是有更多的老人和病人需要她守护,这就是“大爱”。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国家。中国人总是被我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之中都有一群最勇敢最担当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小区严控管理之初,所有的住户都收到了物管的短信:请小区的党员同志自动到物管报到。年近古稀的外公外婆一大早就到物管报到,进入小区党员志愿者群。妈妈参加了单位志愿者队,到金山郡下沉一线防疫。我在家禁足近30天,在这场战役中做我该做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只要每一个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世界就会变得更好。

篇6:战疫教育叙事

看了《在战“疫”中成长》这一公益节目,让我深受感触。这个病毒其实并不可怕,我们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相信科学,相信医护人员,要对未来抱有希望。我们要远离所有可能的感染源,不去人群密集场所,不接触任何野生动物或养殖动物。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坚持每天消毒。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无情,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同时,它也教会了我很多: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很多消息都在说,这次的疫情来源于野生动物。作为人类,我们的确比很多的动物,都有着更多的行动力,但是若我们一味地不尊重自然,不尊重别的生命,难免就会有那么一天,会因为自己的肆意妄为,反噬到自己。

生活处处是意外,面对意外,每个人都是那样脆弱,那样不堪一击。但我相信,当人团结到一起成为“人类”之后,他们便是强大的,是坚不可摧的。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我们将义无反顾。

篇7:战疫教育叙事

回想起开学之前,父母为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开学清单,可是我的心思却还放在玩上面,丝毫没有上学的表现。几乎每到放长假的时候,我都是浑浑噩噩的状态,在返校当天,内心对暑假还有诸多的不舍。暑假的生活确实让人很舒服,没有老师的管教,也没有作业的烦恼。每天睡醒就是玩手机,打电脑游戏,父母平时上班忙,虽然出门前都会叮嘱我不要一直打游戏,但我还是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做。

相信大家都有我这样的经历,放假的两个星期,父母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对我们所做的事情也没有太多的话语。但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了,父母恨不得想要送我们去上学,整天在家里度日子,哪里还有学生的样子。越是到开学的时间,父母就会替我们着急,担心我们没有准备好开学的物品。说实话,在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虽然内心比较激动,但还是不想这么快就返校。

开学啦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经历过今年的疫情,就算再怎么不喜欢学习的同学,观看开学啦的时候也是全神贯注的看完。如果只是平常的上课方式,绝不会有这样的效果,比如新学期里面,老师做了一下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讲课,下面的同学估计都走神了。

篇8:战疫教育叙事

关键词:教育叙事,理论诉求,元教育学研究

教育叙事能否算作是一种理论研究的方式?不使用严密的概念逻辑, 是否也叫理论?这是叙事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假如对此没有合理的解释, 人们对叙事方式的质疑也许会回到它能否算作是一种研究的水平上来。因此, 首先需要说明的不是教育叙事本身的规范问题, 而是怎么看待教育理论。

一、教育理论是一种研究视角

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研究的视角, 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必须要回答何谓教育?何谓教育现象?对教育的描述有哪些角度?有几种角度就有几种理论。没有角度区分, 只陈述一种按特定逻辑推演出来的理论或知识是没有学术意义或者学术价值的。

从理想的角度讲, 教师是让年轻一代自主发展, 教育活动应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而组织。现实中, 至今为止人类教育活动都没有实现真正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这些条件首先是受制于物质资源的匮乏;其次是有限的资源又按照一系列的不公平的规则进行分配;第三是教育权力的掌控者对于学习内容的编排即意识形态的控制;第四则是教育者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从理想和现实的对照中发现, 教育的组织和展开有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在最具体的层面上, 这些教育资源是如何分配, 又是如何被人们所理解和实行, 整体而综合地反映着众多观点之间冲撞而又有很大偶然性的组合。对于教育生活现实的描述, 能够解析出来这些角度和立场, 知道他们之间是如何冲突的, 从现实的生活细节中找到冲突的原因是很重要的理论工作。

二、叙事是教育理论的探求方式

从理论发生和功用的角度认识教育理论是理解教育叙事理论性的关键。借助哲学史上两种不同的人文研究传统, 从源头上说明“理论”理解上的差异是一个简便的路径。如果简化对这两种人文研究传统的理解可以称之为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或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类研究范式的论争。借助对这一论争的回顾, 可以帮助我们说明教育叙事中诉求的理论究竟是什么。

(一) 现象学—解释学的理解视角

20世纪, 现象学—解释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人文研究的理解, 其基本哲学精神对其他人文领域的研究均产生广泛影响。借助这一基本理解, 我们可以认定教育理论是一套解释教育现象的方式和方法。与原有客观主义的教育理论追求不同, 现象学—解释学视野中的教育理论则是连带着主体观察教育事实的立场、价值观、角度、方法等系统化的教育理解。基于此, 我们不难知道教育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解释, 表达着不同研究者对教育世界的理解, 只不过在表现方式上更加系统。这里对现象学—解释学传统的借助旨在明确教育叙事的哲学基础, 同时也就明晰了讨论教育叙事所诉求的理论视野及方法论。由此可知, 现象学—解释学传统为教育叙事的讨论提供的重要帮助是要从理论产生的过程及其功用角度来寻求对教育理论实质的回答。此外, 现象学—解释学对个体主体性的强调和凸显启示人们注重对研究者主体性的分析, 也启示研究者不断明晰并积极确认自身的主体性并公开由此带来的问题。应当说, 借助现象学—解释学对人文研究的理解向我们展开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主义范式的视野, 有助于实现教育研究中对科学主义范式的超越, 借助视野的转换来寻求教育意义、发展对教育现象的理解。

(二) 作为解释方式的教育理论

视野转换带来的根本变化是对理论本质的理解。在现象学视野中理论被视为解释世界的方式, 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及诉求需要超越“理论与实践”的概念对应方式, 把对理论实质的探求放在两种不同的哲学视野中进行。

随着视野的转换, 理论不再是一个与实践对应的概念, 而是随着主体的生活发生不断完善的解释系统。而学术意义上的教育理论则是教育主体或研究者对教育现象进行阐释的方式, 区别于普通人的地方只是表达规范上的要求。至于教育叙事, 也就同样可以看作是阐释教育现象的方式, 表达着叙事主体对教育生活的理解。于是, 前面对教育叙事在理论寻求的合理性和可能的疑问转化成了对表达规范的讨论, 而教育叙事本身作为一种教育理解的阐释方式是具备理论特质的。这样, 另一个疑问自然得到了解答———教育理论作为对教育现象的解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叙事作为一种解释方式, 与概念逻辑的教育理论表达一样在探求着对教育世界的不同理解。

三、叙事是教育理论的表述方式及形态

(一) 教育叙事借由生活性语言对理论解读

在教育实践中那些被称为教育活动者的实际生活状态才是具体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只有在此层面上我们才将那么多的活动称为教育。在这个生活生态里, 存在着多个维度和层面的活动, 杂合着多种主体以不同角色进行着的生活表演。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呈现生活场景中的多样性, 带来我们对教育活动复杂过程的理论解读。其间很多理论和术语, 已不再是宏观研究中所使用的语汇, 在内涵上也有很大差别。这个层面上的理论解读, 最贴近的理论资源是那些对具体生活有着系统关注与带有深刻理解的学术门类。所以在表现形式上, 叙事研究很像文学, 但与文学又有很大差别。教育叙事带有一整套的教育理解, 有自己的概念和解释框架, 是有意识进行的资料搜集与整理、编码到书写的过程。所陈述的场景和事实、过程, 都是真实且带有典型性的, 对于理解教育现实有着自己的价值。

教育叙事的理论价值还在于借助特定的视角和立场来建构概念的理解架构。对概念架构的特定理解会为教育理论表述增加新的内涵。说到底, 教育理论的更新就是观念更新, 观念更新就是角度和立场的变换, 这些变换的集中体现就是概念架构的更新。而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就是尝试带来对教育活动新的解读的研究活动, 教育叙事研究担当了重要角色。正因为教育叙事研究关注的是最为贴近教育活动过程的具体生活层面的一种理论性努力, 它的价值也就在对于实践的反思和批判中更有价值。所以, 教育叙事是深刻的。

(二) 教育叙事的系统性阐释有助于理论的建构

叙事研究把文本放在核心位置, 对它的评判也就主要集中在价值判断的合理性追问及对事实呈现的全面和充分性上。理论追求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有着特殊的表现, 是对意义的更为具体的关照。于是叙事研究在理论解释中就会有对实际情境中的价值选择和行动策略有更多关涉。这种实践指向性就会把理论追求放在次要位置上, 所有的相关理论是作为各种解释资源而具有各自价值。

事件的存在原本是向所有人开放, 对事件的解释及其连带着的处理方式却千差万别。这些解释中有一部分被称作理论解释, 但被认可为理论解释的基础是什么呢?为此需要说明的首先是什么样的解释才被认可。

从结构主义观点看, 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有一定的结构, 对于社会性事务或涉及人的发展、意义生产的事件则进一步加上了对情景与变化机制的分析, 由此构成的系统解释对发展有着整体性说明。而理论性解释基本上具备了对事物结构及其变化过程的整体性说明, 不同的是角度或视角转变。进而有人发现存在着主体社会身份、个体经验、知识背景的差异造成的解释路径上的群体或群落性差异。这种放大了的不同, 有人称之为“范式”, 并联系到社会发展的形态和文化群落的差异来说明解释系统的存在是整体性的, 于是对理论性解释的追求就更多是一个学术过程, 很难再对事物本身的意义世界进行关照。但是案例写作主要发展的是对意义世界的关照, 是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的解释、选择和行动的过程。于是叙事本身需要体现出的价值是对真实生活世界的阐释与理解, 为人们的价值选择和行动策略提供帮助, 是更为切近的整全性解释。

四、教育叙事的理论性诉求服从于意义理解

假如叙事研究在发展教育理论方面的意义能够得到确认, 这种意义阐释方式对于研究者, 尤其是读者的价值该如何体现?这主要源于人们对教育理解过程中意义产生的机制的困惑。

不同于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下的教育理论表达, 教育叙事过程中的意义呈现方式把所要表现的内容进行了转换, 即把个人的理解体现在教育叙事之中。与教育理论概念逻辑的表达方式不同, 教育叙事所呈现出来的既不是一套观察和分析世界的方式, 也不是对个人意见充分的逻辑表达, 而是研究者个人理解中的世界本身。正因如此, 叙事者的表达结果就成为包含现象事实的文本。叙事规范所要求的对教育现象真实性的尊重使得个人的意见服从于事实本身, 从而也把个人的意见演变成一种注释的文本放在次要的位置。

把教育事实与现象以及叙事者的意见作为文本的价值何在?这需要从理论研究的意义说起。上面已经述及理论研究的价值在于对世界的解释, 而理论对于主体的意义如何发生将直接影响对该问题的解答。

意义存在于主体的理解之中, 因而意义是在叙事的过程中由叙事主体建构起来的。假如我们认可这一点, 叙事的价值就会与阅读文本者的经验参与、理解方式密切相关。意义的生产同样有着对阅读者的经验和前见的依赖。于是, 叙事的价值就更多地借助于叙述者对事物的理解, 意义也就自然存在于叙事过程本身。阅读者的意义建构就有了对叙事文本的依赖。

这一过程传达这样一个认识, 即叙事者与读者共同面对事实本身。叙事的价值依赖于叙事者把握到的事实本身, 事实才是比理论解释更为重要的东西, 是首先需要被尊重的。人们对叙事者的观点、主张和结论的正确性要求放在了次要地位, 事实和现象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成为更重要的内容。于是, 叙事研究的理论寻求被规定了一个前提, 即事实本身的真实与完整。

朝向事实本身又何以可能?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说明是叙事者对现象的理解若不能结合事件所在的场景真实完整呈现事实并作出解释, 叙事价值将大打折扣。进一步的问题是结论的合理性因失去了对事实的理解而变得不再具有理论价值。因此, 教育叙事的理论寻求说到底依赖于叙事过程对事实本身真实性的保证以及对现象的完整呈现。现象的真实与完整就成为了判断教育叙事研究价值的重要标准。

保证现象真实的理论基础源于这样一种真理观, 即研究者了解到的事实和理解本身是最真实的, 并能够做到对现象的本质把握, 进而叙事过程应当完整而真实。

上述预设需要有真理观和意义理论的支撑。就真理观而言, 更多引入了对理解主体的分析, 真理被视为关系视野中主体基于情境对解释合理性的追求过程, 真理也是被建构着的意义生产过程。而意义的生成也更多地依赖于主体的经验, 更具体地说就是对场景的依赖。所以说, 意义对叙事的依存性是理论得以可能的前提。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丁钢.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1) .

[2].侯怀银, 王霞.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3) .

[3].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样做[J].教育研究, 2007, (7) .

[4].李政涛.教育叙事的叙事伦理[J].教育研究, 2006, (10) .

[5].丁钢.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J].现代大学教育, 2008, (1)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战疫教育叙事】相关文章:

教育案例及教育叙事08-17

叙事教育范文05-17

教育叙事范文05-28

教育叙事幸福04-10

林丽教育叙事04-19

教育叙事题目04-23

教育叙事初中05-06

教育叙事论文范文05-10

教育小叙事范文05-20

成长教育叙事范文05-24

上一篇:听班主任论坛有感下一篇:微家书传家风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