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2024-05-05

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共6篇)

篇1: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迎接高职人才培养

工作评估总体方案

(征求意见稿)

我院拟申请于2010年12月左右进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这既是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促进我院建设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评估工作对我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通过评估工作推动我院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以良好的状态和出色的工作迎接省教育厅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鄂教高„2009‟8号)等文件为依据,以评估为契机,强化管理,推进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奋斗目标

依据《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鄂教高„2009‟8号),大力加强学院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通过整改和建设,使教学改革上一个新台阶,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确保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通过”。

三、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全面动员

学院成立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工作办公室、自评专家组,并视工作进程成立专项组。各单位(部门)成立评建工作小组,确定专人负责评建工作小组日常工作。各单位(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全院上下都认识到评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动员全院师生积极参与迎评促建工作,理解评估指标的内涵,明确我院迎评工作的目标,充分发挥评估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对学院各项工作和建设的促进作用,努力提高我院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明确职责、真抓实干、扎实评建

建立各单位(部门)的一把手负责制,对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出的工作方案和事项,各单位(部门)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工作,无条件地执行并认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事事有人抓。评建领导小组定期深入各有关部门逐项督查,并定期对各单位(部门)的评建工作进行考核。

(三)建立制度、经费保障、人员到位

建立评建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通报、分析、处理评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评建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考核、奖励、评先挂钩,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设立评建专项经费,确保评建各项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保障评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迎评工作人员到位,既要确保足够用的常设评估工作人员的到位,还要确保临时抽调人员的及时到位。

(四)认真自评、加强建设、积极整改

认真严谨地对照每一个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和重点考查内容进行自评,通过自评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通过整改与建设,尽快完善和提高,确保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工作职能

(一)评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能:

1.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方针、政策; 2.制定全院迎评促建工作目标,确定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3.宏观监控、协调全院的迎评促建工作; 4.处理迎评促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5.宏观调配学院迎评促建财力、人力、物力;

6.审定学院有关迎评促建的文字材料、验收迎评促建工作。

(二)评建工作办公室职能:

1.负责贯彻、落实学院迎评促建工作的方针和总体思路; 2.具体负责全校迎评促建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3.负责迎评促建工作的任务分解与落实;

4.组织、协调各单位(部门)的迎评促建工作; 5.负责规范评建材料格式,搞好评建档案建设;

6.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外单位的联络和评估申报工作;

7.负责组织、安排迎评促建工作的研讨、汇报、讲座等活动; 8.撰写《学院自评报告》、《学院分项目自评报告》、《院长汇报材料》和《评 估整改方案》;

9.负责处理学院迎评促建日常事务性工作。

五、工作步骤

为了保证迎评促建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将迎评促建工作分为六个

阶段。

(一)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阶段

时间: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底 主要任务和目标:

1.成立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评建办公室、各单位(部门)评建工作小组。明确人员分工和具体职责。

2.召开迎评动员大会;利用各种载体宣传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细致、持续不断的动员和宣传,使全校上下特别是广大干部教师对评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学院要实现的目标等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形成“人人了解、关心、参与评建,人人为评建做贡献”的评建氛围。

3.编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知识手册》,建设迎评宣传网站,举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研讨会、培训会、知识竞赛等,组织全校职工认真学习和研讨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理解评估指标体系及内涵。

4.组织校外评估工作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特别是同类型的已通过评估的高职院校的先进经验。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校内专项调研,完成评估指标体系所要求的各种数据材料的统计、分析。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提出预整改和建设意见报评建工作领导小组。

5.各单位(部门)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各相关的主要评估指标和关键评估要素进行调查摸底,找出差距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拟建项目,制定建设规划和建设进程,提交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

6.研究制订《职院评估指标体系分解任务书》;按照新评估方案各项指标要求做好教学档案建设的内容设计,研究制订《职院教学评估材料归档细则》等工作制度。

(二)第二阶段:自查自建阶段

时间:2010年4月初至2010年6月底 主要任务和目标:

1.学院邀请若干专家进行评估指导,并组织评建办、专家组和各单位(部门)评估小组有关人员到已通过教育部评估的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

2.各单位(部门)根据“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要求,按照建设规划和建设进程开展评建工作。

3.编印“迎评促建”学习手册,并不定期编印“迎评工作简报”,介绍兄弟院校迎评促建的经验和举措等,加强迎评工作宣传。

4.评建办汇集所有基础材料,编制统计表格、数据、图表等材料。各单位(部门)收集迎评所需材料,并作初步的分类整理,建立本单位(部门)迎评档案。

5.评建办督促各单位完成评估档案资料的整理、补充和完善工作。

(三)第三阶段:校内专家自评、整改阶段

时间:2010年7月初到2010年9月初 主要任务和目标:

1.学院召开全院师生员工的迎评动员会,全面发动、全员参与,营造浓厚的迎评工作氛围。

2.学院进行全方位的自查自建工作,边评边改、边评边建,初步完成自查、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单位(部门)写出自评报告和特色项目专题材料。

3.评建办完成学院自评报告、学院特色报告等评估文件以及一整套与评估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材料附件(初稿)。

4.学院组织校内评估专家组进行模拟评估,完成第一次自评,了解学院教学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5.评建办根据初评结果和意见,提出详细整改方案,提交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向各单位(部门)下达整改任务。

6.各单位(部门)根据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任务,积极扎实进行整改,保证整改任务的完成。

7.编印“迎评工作简报”若干期,报道学院评建工作动态,督促评建工作深入开展。

8.评建办完成院迎评材料建档工作,各单位(部门)评建小组完成本单位(部门)迎评建档工作。

(四)第四阶段:校外专家预评、演练、整改、完善阶段

预计时间:2010年9月初至2010年10月中旬 主要任务和目标:

1.评建办制订预评方案。

2.学院邀请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和专家到校指导。

3.学院召开全院教师和学生迎评再动员会,各系(部)每月组织一次学习教育活动,并召开各类座谈会(教师、学生、管理干部、离退休教师等),进一步形成“人人关心评估、事事考虑评估、个个参与评估”的迎评氛围。

4.编制向专家组汇报的录像光碟和多媒体软件,筹备制作学院建设发展成就展览等。

5.评建办完成《院长报告》、修改《自评报告》和《分项自评报告》,经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自评材料。

6.详细准备向教育部专家组提交有关材料,如教学进程表、课表、学生名册、教师名单、行政人员名单等一整套对应评估指标体系的材料及附件。

7.各单位(部门)针对预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继续补充、整理和完善迎评备查材料。

8.评建办编印“迎评促建”知识问答和“迎评工作简报”若干期,进一步加大评建工作宣传力度。

(五)第五阶段:迎接教育厅评估组,正式评估阶段

预计时间:2010年10月中旬至2010年12月 主要任务和目标:

1.根据需要,成立专项迎评小组。2.继续补充整理迎评备查材料。

3.策划并落实有关媒体对学院改革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专题报道,制作“迎评促建”电视专题片等。

4.学院组织由院领导带队的各类检查组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校园环境和各类教学、生活设施的完善工作。

5.做好各项准备接待工作,迎接教育部评估组正式评估。

(六)第六阶段:评估结束后的整改阶段

预计时间: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

1.根据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并报教育厅。(评估结束后一个月内)

2.根据评估专家组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探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任务分解,落实解决问题的责任部门和个人。

4评建领导小组督促、检查整改的情况。

六、评估指标任务分解

主要评估指标一 领导作用,由党办校办负责,责任人万小震;

主要评估指标二 师资队伍,由组织人事部、各系部负责,责任人张化斌; 主要评估指标三 课程建设,由教务处、各系(部)负责,责任人姜玲; 主要评估指标四 实践教学,由教务处、各系(部)负责,责任人余信理; 主要评估指标五 特色专业,由教务处、各系(部)负责,责任人付萍; 主要评估指标六 教学管理,由教务处、各系(部)负责,责任人付萍; 主要评估指标七 社会评价,由招毕办、各系部负责,责任人吴国学; 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等由实训中心、教学设备处负责,责任人赵小顺; 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由学工处负责,责任人余建武;

办学场地、教学用房、后勤服务等由后勤与资产处负责,责任人朱遂杰; 经费投入、教学支出等由财务处负责,责任人张定业;

科研成果、图书资料等由科研处、图书信息中心负责,责任人王勋建; 评估网站、报刊、简讯等宣传工作由宣传部、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负责,责任人李宜兵。

各单位(部门)评建小组要有专人负责对所有材料的收集与审核,并按院评建办公室要求及时上报。

评估办设立评估材料审核验收制度。

七、工作要求

1.学院一切活动都要以迎评促建工作为中心,各单位(部门)之间,各单位(部门)内部的人与人之间不相互推委工作任务。各单位(部门)应相互支持、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凡提供给其他部门的数据,须同时报评建办公室备案。

2.各单位(部门)应将迎评促建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各单位(部门)、个人提供的数据要准确,且自留备份,数据前后统一。重要数据须经本单位(部门)负责人确认、签字,单位盖章。确保评估材料的真实性、原始性和层次性。不弄虚作假,有些原始材料丢失的,应如实说明,支撑材料尽量不做二次加工。

3.严格自评,及时补漏。如检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书、出题手续、试卷分析、教学日历、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介绍、毕业设计文件、实验实习报告、实习大纲等是否规范、齐全、完整,如有遗漏,及时补救。

4.贯彻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多做评建基础工作,加强教学建设与管理。切勿集中全部精力整理材料而忽视教学基本建设工作。

5.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日常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注意原始材料的保存和归档,为评估积累支撑材料,将迎评促建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篇2: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工 作 简 报

第 15期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迎评工作办公室

2016年1月10日

 目录

 评估整改新闻

 2015年“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人才培养论坛在我院隆重举行

 群贤毕至献良策

转型升级创未来

----学院举办“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

 系部动态

 文化创意系环艺专业荣获江苏省第十届室内装饰设计大赛一等奖  评估整改之窗

 评估整改工作进程检查通报

----评估整改阶段性成果汇集

 评估整改新闻 2015年“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人才培养论坛在我院

隆重举行

12月23日,2015年“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人才培养论坛”在我院东南东文化创意产业园报告厅隆重举行。

近年来,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形成了两岸全方位的交往格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实施,为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昆山作为两岸经贸交流最紧密的地区,在对台合作的广度、深度上具有独特优势和显著特点。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紧紧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两岸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有“昆山市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陆宗元、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台服办主任王晓东、昆山市教育局职社科科长倪素红、昆山市科协主席王海燕、昆山市科协学会部部长曹小芳、昆山百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昆山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铨以及苏州昆山市高校代表、昆山部分台商企业代表、昆山电视台等相关单位和媒体。我院出席的领导有院长刘泽南、党委书记顾定红、副院长祁丛林、副院长陆开道、院长助理朱亮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学院师生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学院党委书记顾定红主持。

论坛上,顾定红书记首先对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的光临表示欢迎。顾书记指出,昆山市委、市政府在指导我院制订十三五规划时,明确要求要“立足昆山、立足台企”,要在教育规模、培养模式、人才层次、专业设置、产教融合等方面全面对接昆山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服务台企的转型升级,这为昆山的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了方向,也为包括我院在内的昆山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发展平台。此次论坛是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人才培养的首次专题论坛,又有政府领导、台企企业家和高校专家共同参与,共商“创 2 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两岸产业转型升级”大计,相信一定会引起两岸企业界、教育界对两岸产业合作及其人才培养的关注和研究,其意义和作用是积极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昆山市科协王海燕主席致开幕词时说,昆山积极落实第二次部省际联席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改革创新的意见》,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科技人才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科技创新券、科技创业天使计划”等制度文件,建成了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启迪众创工社等一批众创空间。她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帮助昆山搭建起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加快推进昆山两岸合作进程,为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花桥经济开发区台服办王晓东主任在论坛致辞中说,随着两岸产业合作加深,相关人才需求不断提升,昆山和花桥为此搭建了各类人才平台,为创业人才提供各类辅导和服务。今天各位专家学者在此聚会,一起探讨在昆山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转型升级以适应“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经济的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加紧密契合昆山企业的需要,结合高校各自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十三五规划。

接着,“昆山市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陆宗元作了题为“‘昆山市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概况及人才需求”的主题报告。陆主任在报告中以详实的数据阐述了试验区两年多来所取得成绩,并提出了试验区对人才需求。他希望我院要紧贴昆山产业发展趋势,设置对口专业,培养更高层次的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为昆山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人才。

昆山百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昆山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铨作了题为“通过两岸深度合作,共同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人才”的主题报告。林会长指出,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企业要长久 3 发展,要想立足于不断发展的市场变化,要想抓住机遇,我们必须以人才战略为基本战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战斗力,促进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他希望通过政府、企业和各高校的通力合作,昆山两岸产业可以顺利转型和升级,促进昆山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学院院长刘泽南也作了题为“产教融合 企校双赢——论工业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相互依存与促进”的主题报告,报告阐述了古代工业与技能传承的伴生关系、近代工业与职业教育的相互依存以及现代工业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相互促进作用。刘院长热诚欢迎政府领导、企业高管、工程技术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授!竭诚欢迎企业界朋友与学院商谈企校合作相关事项!

与会师生还进行了现场提问,与领导专家学者零距离沟通,探讨两岸深化合作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研讨应用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及就业前景等内容。

本次论坛为两岸企业和地方高职院校搭建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为企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机遇,也为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群贤毕至献良策

转型升级创未来

--学院举办“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

12月30日下午,我院召开“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受邀参加论证会的有省、市相关领导以及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孙福良教授和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张仲年教授应邀出席论证会。学院董事长史宝凤博士、院领导以及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了论证会。学院党委书记顾定红主持论证会。

会前,省市领导和专家组一行在史宝凤董事长、刘泽南院长等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我院部分教学、实训设施和校企合作基地,并重点考察了我院“产学研创基地”——东南东创意产业园,详细考察和了解了产业园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在产业园实习实训的情况。论证会上,史宝凤董事长代表董事会和领导班子对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概况和办学理念,表达了董事会办好硅湖的决心和信心。刘泽南院长从“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保证措施等方面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作了汇报。

昆山市领导和苏州教育局领导分别代表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硅湖学院服务地方经济情况作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对我院“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事业发展目标表示全力支持。

会上,苏沪两地的高等教育专家先后发言,结合实地考察以及我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对我院“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办学定位、校园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强、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指导意见。

最后,省教育厅有关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他对苏州市和昆山市各级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对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与改革给予的一贯支持和帮助,对梁顺才先生和史宝凤董事长对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本次论证会上各位上海、江苏高教专家对硅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并以一组翔实数据,说明学院自1998年办学以来,凭借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不断进取的执着精神,以及苏州、昆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优势,各项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认为,硅湖“十三五”规划方案提出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措施比较清晰。他指出,学院董事会必须认真分析和慎重考虑“十三五”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复杂环境,在此基础上做出战略决策,并坚定信心,扎实推进,以确保“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对学院的专业建设、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他们衷心希望硅湖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愿意看到硅湖发展得越来越好。

史宝凤董事长在最后的表态发言中表示,上级领导和专家提出的指导意见和建议符合学院实际,非常深刻、中肯,对学院“十三五”乃至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后,学院将会按照各位领导、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十三五”规划方案,并在省厅、市政府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自加压力,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规划的落实,争取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实现学院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系部动态

文化创意系环艺专业荣获江苏省第十届室内装饰设计大赛一等奖

由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室内装饰协会联合主办的“江苏省第十届室内装饰设计大赛”再传捷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冯宪伟、张继辉两位老师共同指导的马响、陈周同学作品《兰亭阁休闲中心方案设计》获得一等奖,共同指导的张星至、张钥华同学作品《某创想售楼处室内设计》获得三等奖;张毛毛、张星至同学作品《某商业邻里中心空间设计》获得优秀奖;冯宪伟、张继辉老师共同作品《恒茂某办公空间设计》获得专业组二等奖;冯宪伟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通过参加本届设计大赛,使我院师生在大赛中获得宝贵机会与专业设计师及省内众多院校同台竞技、相互学习,有力地调动了师生对专业的发展及成果培养探索的积极性,拓宽专业发展未来的新视野。在比赛中我们赛出了勇气,同时也宣传了硅湖,在大赛中得到的经验和思考必将对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极大的促动与提高,推动专业教学迈进新的台阶。

本次设计大赛是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省级多部门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强、规格高、影响力大的传统赛事。我院师生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殊为不易,这体现出文创系在狠抓体验式教学的同时,也积极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 评估整改之窗

评估整改工作进程检查通报

------评估整改阶段性成果汇集

为了全面了解各部门评估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更好地完成评估整改任务,使评估整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按时间节点完成,评估办对照评估整改计划对有关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涉及: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校企合作拓展的情况、体验式教学优秀设计方案(案例)汇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架构等内容,并将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会议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在2016年1月上旬需完成诸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修订;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修订、十三五专业调研报告和专业建设规划修订、校园建设十三五规划修订等12项评估整改的阶段性成果的资料收集工作。通过这次全面的检查,明确评估整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要求,要求有关部门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将评估整改工作按时按质予以完成,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

报: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迎评工作办公室

2015年1月10日印

篇3: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一、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

以会计职业为导向, 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实践课程没有形成体系

近几年来,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逐渐注重实践课程, 但实践课程是全面开花, 比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中都设置较大课时量的实践教学, 但各门课程之间重复性较大, 缺乏全过程、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训练。

(二) 职业教育不到位

大部分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完全托付于公共德育和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中, 而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则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没有将专会计职业规划教育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中,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会计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大学期间会计专业学生如果在没有职业引导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就会因不懂得在校学习与未来从事职业的联系而使学习目标不明确, 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

(三) 实际会计职业能力缺乏

在传统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 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但实务操作能力与真正的上岗职业能力还是有较大的差别。长期以来, 我们把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交给了用人单位。大部分用人单位 (尤其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 为了降低成本, 不愿再承担培养任务, 更愿意在会计人才市场上直接招收到具备实际职业能力的会计人才。这也是造成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难以直接就业的最大原因。

二、人才市场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更适应市场的变化, 我们组织本院师生对江门及附近地区会计从业人员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有以下要求:

(一) 在基本素质上要求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在调查过程中, 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基本素质和心理素质中分别排在第一位, 会计人员是一个单位的财产物资管家, 肩负着维护单位财产物资安全的重任;同时会计又是一项琐碎、细致的工作, 每天都要与数字打交道。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会计人员就很难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 冷静、细心、谨慎、一丝不苟地处理好每一笔业务;就不能具备客观、公正、尽职、廉洁的精神;就不能做到秉公办事, 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 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二) 在专业知识上要求有较强的会计专业相关知识

会计工作是一项管理活动, 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该是综合性的人才, 不仅要有扎实的财会知识, 还应熟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不但能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 而且还要有较好的税务、审计、管理等相关方面知识。

(三) 在技术能力上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会计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实务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要能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

会计工作归根结底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要求与其他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和密切配合, 这就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五) 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目前, 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人员必备技能, 同时会计核算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统计事务,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 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由中专院校合并而成的地方职业院校, 为深化职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江门五邑地区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技术立校, 文化育人, 开放办学, 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 定位于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

为了满足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结合地方会计人才需求的特点, 采用“社会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能力需求分析———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设计———培养方案初稿———校企讨论———学院审批”的路线, 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确立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一)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模式改进

根据江门五邑地区会计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秉承学院办学理念, 以会计职业岗位为主导,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突出会计岗位技能操作和会计行业证书培训, 把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 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 建立“一个主导、三个突出、六种基本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1. 一个主导———以会计职业岗位为主导。

会计职业岗位为主导就是以用人单位会计岗位设计为主导, 根据岗位需求, 设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会计工作从传统手工记账转变为目前的会计电算化操作, 会计职业岗位分工也随之在不断细化, 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从事的工作是与会计职业岗位紧密相联的。因此,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只有盯住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 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2. 三个突出。

(1) 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会计工作是信用度非常高的工作。要提升会计工作质量, 必须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 会计人员就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做德才兼备的操作人和理财者, 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金、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因此, 对学生做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石。

(2) 突出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会计实操能力是学生就业生存的根本。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设施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实施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分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四大实习体系。专业实习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对象, 按课程相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制定实习内容;综合分岗实训我们按职业岗位的要求制定了一整套实践教学制度, 实训教学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 在分岗实训内容上我们采用多企业小社会式的实训模式成为本专业的一大特色。

(3) 突出会计考证课程, 把考证内容融入到会计理论教学中。考证的层次和获证率是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的外在指标。我国会计行业已经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财会工作的必备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讲, 考证就是评价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因此我们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是围绕考证来进行的。

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树立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 实践操作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会计操作技能, 考证会给学生打下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所以实践操作与考证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会计电算化专业只有将职业道德、实践操作和考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能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3. 六种基本能力。

分别是: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业务审计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沟通协调能力。

(二) 优化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设置, 应以会计职业岗位为主导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采取综合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来设置具体课程。

1. 优化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该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技巧能力的培养, 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为导入, 增大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和课时,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2个教育+专业知识+操作技能+2个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由职业道德教育、通用职业能力教育、专业课程、操作技能和分岗实训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结构, 使学生能学到更多更宽广的知识和掌握更多的专业基本技能与技巧。

(1) 基本素质。德育目标、职业道德规范和通用职业素质 (具体如表1所示) 。

(2) 专业技能和知识 (具体如下页表2所示) 。

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安排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是在会计核算课程中, 进行会计单项仿真模拟训练和专门设置“会计综合模拟”课程进行一个行业主要业务的会计核算, 这种实训, 主要训练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但与企业实际岗位相脱节, 对学生掌握实际会计岗位工作作用不大,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对高职教育不断探索与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单项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 校内模拟与校外顶岗双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具体如下:

(1) 建立会计多功能实验室。会计实验室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为处理好人才培养的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性人才的需求, 学校针对综合实训及各专项会计实训与厦门网中网合作, 建立了会计分岗实验室, 在实验室建立了十二家各种不同行业的公司, 每个公司设4-8个不同的会计岗位, 通过会计模拟软件, 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完全模拟各种行业的财务办公室进行会计工作。

(2) 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包括:专业基本技能与专业核心技能两项。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在出纳实务里设置, 包括点钞、珠算、会计书写、档案装订和保管等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包括:“会计核算基础”课程中的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等仿真模拟训练, “财务会计”课程中会计要素核算的仿真模拟训练;“成本会计”的成本计算实训等, “税务岗位会计”课程的抄税、进项抵扣、纳税申报等仿真模拟实训。

(3) 综合分岗模拟。综合分岗模拟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会计及相关岗位综合实训模块, 模拟财务部门工作, 以企业真实情况为背景, 以制造业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 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全过程的操作技能, 再按企业的实际分岗, 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各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各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第二部分是纳税申报模块, 通过纳税申报软件, 让学生亲身体验办理抄税、抵扣验证、纳税申报等相关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

(4) 校外顶岗实习。包括校外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多个实训基地, 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相关部门实习, 增强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增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为今后参加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通过单项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 校内模拟与校外顶岗双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三) 融入职业素质培养

会计职业素质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职业素质教育直接影响着合格会计职业人的培养。为此, 我们提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在原来德育的基础上, 增设会计职业素质教育系列课程, 包括:“会计专业概论与职业导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商务礼仪”、“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财经应用文”、“就业指导”等课程。同时, 将这一设想付诸于实践, 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实施。

在第一学期开设“会计专业概论与职业导论”, 以企业参观、开展专业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入门教育。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现状及发展, 与学生一起探讨个人发展计划, 要求学生设计个人会计职业规划方案;向学生介绍高职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 分析高职学习方法与高中或中专学习方法的不同。

在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商务礼仪”、“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通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开展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并同时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相结合, 帮助学生顺利取得会计证, 这样, 既可体现职业知识教育, 又能体现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商务礼仪”课程, 培养学生商务交流沟通能力。

在第一、三、四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使职业规划贯穿大学学习生活始终, 同时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自我推荐方法教育, 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J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及能力目标, 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组成, 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构建与探索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现代财务和会计发展需要, 具备会计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育成本,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数据采集体系

参考文献

篇4: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软件外包如同其他服务外包产业一样发展迅猛,已经在服务外包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是在湖南首家开设软件外包服务专业的高职学院,在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工作,为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宏观框架。本文主要介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相关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一、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

(一)本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面向和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有:服务外包企业、软件开发企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通信服务企业、电子设备开发及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及服务企业等。主要就业部门有:软件开发、软件咨询、系统运营服务及管理、业务拓展、系统集成、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客户培训等部门。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要求可参见表1。

表1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能力和素质要求

从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分析,可以看出对学生的要求是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其中涉及到的核心能力是软件测试、开发、维护、销售方面的能力,网页美工、网站管理和网站运营是其主要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扎实掌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图形图像、网站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从软件外包服务外包的行业性质考虑,软件外包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具备利用专业外语、商务外语的跨行业、跨区域、跨文化的协调沟通能力,外包项目管理能力,与团队或客户群体团结协作的能力。

图1  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从上述软件外包服务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出发,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在充分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意见的基础上,会同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构建了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参见图1。

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组成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横向组成。基于上述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现将其横向组成列表如下。

表2  专业课程体系的横向组成

从表2不难看出,课程体系的横向组成充分体现了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技术技能型、复合型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组成。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是面向服务外包企业第一线岗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业操守,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知识、软件测试技能和软件项目推广技能,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能从事软件测试、软件营销与软件项目推广和软件开发等工作,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因而,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这一点从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结构中可见一斑,参见表3。

表3  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结构

从表3可以看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基本原则的,各层次专业课之间梯度分明,衔接紧密,充分反映了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三、关于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说明

(一)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①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是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突出了软件测试软、开发、维护、销售等能力的培养。②需要强调的是,本课程体系真正体现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③突出了实训教学,实训课占总课时的比例均达到了64%以上。④充分考虑了软件外包服务对从业人员的多种能力要求:如良好的外语口头沟通及书面表达能力,外包项目管理、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是软件外包服务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资的基本要求。软件外包服务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等多种成分组成,呈现外语水平高、专业多样化、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多方面特征。依托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建立“三二三”制校企双向人才交流长效机制,即每年三分之一专任教师交换到企业挂职锻炼不少于二个月,同时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到学院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三年内教师到企业轮流锻炼一次,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教学团队。

(三)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尽量缩短合格毕业生素质及能力与实际从业岗位需求间的差距,软件外包服务专业的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实践性课程,融入了“课程实验、企业实习、公司实训、工程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理念,意图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具备从业必须的工程实战能力。

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委派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直接承担部分外包实务和技能相关的课程教学,并负责实践性教学的其他方面工作,包括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及项目,安排具有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经验的专业工程师专门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等工作。由校企双方共建的企业实训基地使得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企业接包项目的研发过程,了解企业文化并逐步训练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建立并优化了课程体系的结构,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优化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国内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性方案。由于国内可参考的案例有限,现行的课程体系难免存在局限与不足,期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出指导性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 中国服务外包网,2011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EB/OL].

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11-05-26/95115.shtml

[2] 李友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调研报告[J],江苏教育,2008,4,39-42.

篇5: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1月27日,企业定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在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科技楼201会议室召开。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副校长刘新祥、校长助理刘鸿飞、致伸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朱承平、致伸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行政经理罗粤宁、致伸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行政处长张仕贤等出席了研讨会。

会上,副校长刘新祥感谢多年来致伸科技对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研讨中,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领导和企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内容涉及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安排、职业能力要求、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最后,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副校长刘新祥指出:通过这次研讨,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篇6:绥化学院教务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体现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及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需要,学校决定制定级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1号)、《绥化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绥院院发169号)、《绥化学院应用型专业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绥院院发[2009]170号)、《绥化学院分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地方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分类招生改革为平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质量标准。

二、基本原则

1.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合理设置课程的内容、学分、学时、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等。

2. 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原则,专业必修课在设置上要限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颁布)规定的主要课程。

3.选修课要有科学的体系和相对稳定的开课周期,以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4. 适应公共必修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专业必修课程应注意在各学期合理安排,为公共必修课程滚动授课奠定基础。

6.强化和明确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7.应用型专业应结合未来岗位需求,设置企业课程。

三、具体要求

1.培养方案分类

在制定2012级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同时,分类招生专业应单独制定2012级按类培养方案。

2.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要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体现专业的合理定位。

3.按类培养专业和师范类专业由基础学院和师范学院统筹考虑培养方案,组织相关专业进行论证,对分流方式和时间予以明确。

4.课程设置

(1)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分类招生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类别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含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2)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外语、大学语文、体育、计算机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公共艺术、劳动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免修“体育”课程;外语专业免修“大学外语”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免修“计算机基础”课程,文科类专业免修“大学语文”课程。

(3)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一般要限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颁布)中规定的主要课程(如确因用人单位需要,可不受限制,并且应用型专业至少设置一门企业课程),并确定3-4门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中应设置不多于18学时的专业导论。

(4)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要形成体系,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方向模块。

(5)各专业要根据本专业特点,设置2门或2门以上网络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应至少1门,每门课程2学分。

(6)已经出版专业伦理学教材的专业开设职业伦理学课程,课程学分为2学分。

(7)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一般要求各专业应设置不少于15周的实习,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及金工实习等。

5.教学要求

(1)分类招生学生,第一学年进入基础学院进行基础课程学习,第一学年末专业分流后进入相应院系进行专业课程及其他公共课程的学习。各相关教学单位,依据培养方案要求,委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2)专业必修课中的主干课程要推行讨论式教学,讨论教学次数为每18学时1次,每次2学时,其它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试行辩论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各专业开展讨论式教学的专业课程门数不低于专业课程总数的三分之一。

(3)多媒体教室由学校统一调度,需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在制定教学周历时要明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安排,以便在排课时确定上课地点和时间。

(4)要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课程总学时中的比例。

(5)对实验课程进行规范化、科学化调整,综合设计性实验应在相关实验课程里占一定的比例。

(6)一般情况下,在课程结束后一至二周内安排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如开卷、写论文、写调查报告、口试、答辩等,每学期应用型专业采取闭卷笔试的课程不超过本专业开课门数的三分之一,其他专业不超过百分之六十。

6.学分和学时

(1)理论课程学分大体遵循14-22学时为1学分,实验课程一般28-36学时为1学分,可根据课程重要程度作微量调整。

(2)文科基础类、文科应用类各专业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60-175学分(其中外国语各专业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70―185学分);理科基础类、理科应用类、教育类各专业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65-180学分;管理类、工程技术类、农学类各专业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70―185学分。

(3)公共必修课学分设置为:军事理论与训练3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5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形势与政策1学分;各课程均含一定的实践环节,总计4学分);大学外语16学分;大学语文2学分;体育4学分;计算机基础2学分(电气信息类专业3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学分;公共艺术2学分;劳动2学分。总计48学分(电气信息类专业49学分)。

(4)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学分设置为: “接力式”顶岗支教15学分,专业实习每周1学分,学年论文2学分,职业技能训练5学分,创新学分3学分,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各专业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一般安排在第4学年)。

(5)除公共必修课及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学分外,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比例要求:文科应用类、理科应用类、文科基础类中的美术学和音乐学专业、工程技术类专业为6:4,其它类专业为7:3。

(6)各专业的实践(含实验、实习、实训、劳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学分要求为:应用类、工程技术类等各专业一般应达到25%,基础类各专业应达到15%。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的参考比例如下(含课内和课外学时):物理50%左右;化学120%左右;生物l00%左右;电工电子40%左右;计算机70%左右;其他工科40%,理科30%,师范性专业25%。各专业应有50%以上的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包括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社会调查报告等)。

7.课程安排

1)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语文、公共艺术实行滚动授课制,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第1学年滚动开设;军事理论与训练在第2学年秋季学期(第5学期)开设;体育在第1-2学年开设;计算机基础在第1学年秋冬季学期(第1-2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在第1-3学年开设;大学外语必修部分在第1-2学年开设(共14学分),选修部分在第3学年开设(共2学分),大学外语实行分级教学制度,够级可以免修;形势与政策、劳动不集中安排。

分类招生专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第1学年秋冬季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第1学年春夏季学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第二学年以后实施滚动开设。

(2)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在第10至12学期内结束,且要合理均匀安排,为学生选择修读公共必修课留有必要空间。

分类招生专业,公共必修课程、类别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在第1学年开设,专业课程则主要集中在第2和第3学年开设。

(3)专业选修课主要安排在第9至16学期开设,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每学期选修课学分的最低限度。

(4)师范性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和技能训练等应在第10学期前完成,为“接力式”顶岗支教和专业实习奠定基础。

(5)实习环节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灵活安排,其中师范性专业的“接力式”顶岗支教安排在第11至14学期,专业实习安排在第13、14学期。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暑假或寒假进行。

(6)在课程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不要过重,一般每学年不超过56学分。

8.教学大纲

(1)拓展教学大纲制定的参考资料范围,不以教材作为唯一依据。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课程性质地位确定大纲内容,同时推动校本大纲的制定。

(2)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纲领性文件,应由课程小组共同讨论决定,并应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不应因授课教师的变更而发生改变。

(3)根据各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凡单独设置的实践(实验)课程、实践环节或实践学时多于理论学时的课程,都要编写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或实践教学方案。理论学时多于实践学时的课程,要在理论教学大纲中明确实践项目、学时、教学要求等。

(4)教学大纲中教学主要内容部分,只列明知识点,不分章节。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的组织和管理及培养方案的验收审核工作,该委员会对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具体成员如下:

主 任:刘绍武

副主任:常汉东

委 员:各教学单位主管教学主任

上一篇:粮油检斤制度下一篇:《谁在叫》音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