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持续改进活动的实施策略

2024-05-13

论企业持续改进活动的实施策略(通用8篇)

篇1:论企业持续改进活动的实施策略

论企业持续改善活动的实施策略

持续改善是指“对企业不同领域或工作位置上所做的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分两部分,一块是维持,另一块即改善。维持是基本的工作,而改善就是持续改进的工作。持续改进不仅仅是制度,更是方法。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升营运效率、效益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持续改进。持续改善的关键因素是:质量、所有员工的努力、介入,自愿改变和沟通。持续改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全员参与的改善提案制度。改善提案不同于提案改善,改善提案是先改善后提案,即先去做,先去改善,然后再提案,与以往的提案制度是不同的。精益生产的改善提案制度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基础,从全员的削减浪费开始。

全员发表会制度。不管是改善提案,还是改善大课题,都要以成果的发布作为鉴定成绩的结果。发表的成果或结果不仅仅只是在会议室里,而且要体现在现场实际的改善,如工装改善比原来好用了,节省了多少时间,多少成本;某个制造的流程或者是业务的流程改善了,节省了多少时间,多少成本等等。

中高层的课题改善制度。每一位领导,每一位干部都需要引领一个课题,可以定义为大课题、焦点课题,多涉及到流程改善等较大方面的改善。

专家诊断、总经理/董事长的诊断制度。目前还有哪些问题?下一步需要往哪里走?这需要外部专家,总经理/董事长给出指引。同时,诊断的过程也是检验前段改善效果的过程。

改善工具的全员培训,这是持续改善的实施基础。不掌握改善工具就无法去改善,即使去改善也是无从下手。因此改善工具的训练是必修课。包含从新人到老员工,从基层到领导各个层面的培训,学习。

实现快速改善。快速改善活动可以激发了兴奋、创新、投入和负责,而且向每个人展示出,迅速改善是可能的—不必等待别人的行动,也不必花费大量金钱。当然,试点项目的改善目标流程应该满足以下5个条件:

•当前流程运行是否低效;

•如果该流程得到改善,客户是否会受益;

•流程改善的好处是否明显;

•团队实现流程改善的可能性有多大;

•参与的人员是否会成为持续改进的优秀宣传者。

快速改善项目不仅将展示持续改进的潜力,而且将培训出一批有经验的实施者,项目结束后,项目团队会解散,而其中的成员可以传播他们学习到的技巧和知识。

具体到持续改善的手段,一般有标准化、6S管理、消除浪费等几个部分。

标准化。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企业必须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对人员、信息、设备和原材料的使用,每天都需做出计划,利用关于使用这些资源的标准有助于提高计划的效率,如果在计划的执行中出现问题或偏差,企业领导就应及时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并将现有标准修改或完善,以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标准是持续改善的固定组成部分,它为进一步完善提供基础。

6S。任何一个具有生产组织职能的企业来说,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生产商并且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那6S作为基础是应该必须实施的,对每个岗位和个人都必须单独确定6S规则,制订有关6S标准并使之遵守。

消除浪费。任何工作是由一系列的过程或步骤组成的,从原材料或信息开始,到产成品或服务结束,在每个过程中都应增值,然后进入下一过程,在每个过程中作为资源的人和设备要么使产品增值,要么无,浪费就是指每个没有使产品增值的活动或过程。一般将可能引起浪费的原因划分如下: • • • • • • • 过量生产引起的浪费 库存引起的浪费 次品/返工引起的浪费 动作(行动)的浪费 生产中的浪费 等待所产生的浪费 运输过程中的浪费

最后,持续改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任何组织与个体进步和成功的途径。追求“一蹴而就”,未见得能够成功;而持续改善首先要转变观念,“态度”是持续改善乃至任何管理方法成功的保证。可以这样说:持续改善是创新和变革的基础。

篇2:论企业持续改进活动的实施策略

按照医院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的要求,结合后勤服务中心实际,制定后勤服务持续改进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后勤服务持续改进管理目标:

后勤服务持续改进,从抓制度、强素质、树新风、求实效入手,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坚定的服务理念,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努力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三月小变样、半年大变样。把服务医疗、服务患者作为职工的自觉行动,积极挖潜节能,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为医院发展建设提供扎实的后勤服务保障。

二、活动内容: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对后勤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职工“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爱院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力求多样化,避免空洞说教,要增强其针对性、时效性,同时着力进行经常性的后勤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职工正确认识后勤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抛弃“后勤工作没出息”的错误思想,做到爱岗敬业。

2、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于临床一线

为确保服务提升取得实效,必须在服务内容、方式、层次上下功夫,一

切从实际出发,措施切实可行。彻底改变消极等待、推诿、拖拉、散漫的工作作风。完善巡查制度,主动深入科室,认真听取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也要说明理由,尽早解决。从细微处着手。同时,坚持“三下、三通、两满意”,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及病人的需要。

3、从严治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修订切实可行的后勤各项制度,完善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各个岗位都有章可循。其次,要使制度具体化,围绕后勤任务目标,确立全方位的制度落实目标,使其具有实际的针对性,做到制度目标对应任务目标。再次,必须“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提高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4、严格考核,完善后勤监督机制

需要建立完善考核管理办法,摒弃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怪现象。真正发挥考核监督机制的作用,还必须加大检查、考核、监督力度,尽量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做到量化到岗、考核到人。监督考核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

三、后勤服务持续改进具体措施

积极展开后勤自查,查找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与各部门各科室反馈的工作情况相结合。针对当前后勤服务中心工作中突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一站式运维中心

整改措施:

1、执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8:15分前必须完成当日交接班,填写交接班记录,严格按照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进

行考核。

2、接到科室有效报修电话时需在5分钟内完成派工,不得拖延,接听电话时应仔细询问,言辞恰当,对需要维修的地点、内容详细记录,不得因派工信息不完善导致维修任务拖延或无法及时完成维修工作。

3、工作人员需对维修平台软件功能熟练掌握,每日需对各科室能源消耗进行查看,发现能源数据异常,立即派工进行维修。能够掌握能耗数据导出等常用功能设施等基本功能,每周打印科室能源消耗数据。

4、运维中心人员需取得电工高、低压上岗证,未取得上岗证或上岗证脱审超过一年的,进行转岗。

5、制定巡检计划,在日间双岗期间,需下查各楼层后勤设备设施等安全隐患,签字确认,和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做好沟通衔接,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派工维修。

6、对每日16:00以前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汇总统计,确认信息完整准确,对未完成的各项维修工作写明原因。

7、以上工作科室将严格按照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设备维修组

整改措施:

1、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8:00必须到岗,严格按照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2、设备日常维修按照片区管理分7个片区,分别由宋杰、杨涛、蔡勇智、贠涛、付洋、谭东苹、谭强(王斌)负责,每两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一年对所负责设备进行轮转,师建兴、何晨负责维修间血压计维修等日常维修工作,葛辉、王超负责全院病床等机械维修工作。

3、5万以上设备需利用装备管理系统制定巡检计划,每日8:30-9:30各片区工程师必须下科室巡检,巡检有记录,要有临床科室签字确认,按照计划认真完成每周的巡检任务。

4、制定医疗设备技术验收管理制度及流程,按照设备种类、价值制定设备验收报告,生成设备条码。新安装设备必须由设备经销商或厂家提供技术说明及维护规范建立设备管理档案,设备所属片区工程师进行技术验收,完成验收报告。无技术验收报告、未粘贴设备条码,设备购置款不予支付。

5、制定培训计划,设备维修全院参与,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时间不超过15分钟,多所负责业务的技术维修、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分享交流,全年不少于12次。

6、每年在医院公众信息平台发布不少于2篇文化宣传稿件。

配电室

整改措施:

1、执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早班8:15分前,晚班20:15分前必须完成当日交接班,填写交接班记录。

2、制定配电设施巡检计划,除配电室日常巡检工作外,按照计划每日下科室巡检供配电设备设施,发现故障隐患及时报修,每周完成对全院供配电设施的巡检,要有巡检记录,有签字。

3、制定培训计划,值班电工应熟练掌握医院高低压配电电缆走向、终端用电负荷等,应具备查阅电气图纸能力。

4、严格按照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水电班

1、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8:00必须到岗,严格按照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2、院内科室维修必须随叫随修,修理结果及时记录,配件缺损应及时报购。

3、加强日常巡查,每月定期对院内水泵站、病区发电机、病区用电设施、公共场所用电设施如路灯、大楼亮化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巡查记录。

4、维修后对维修结果都要求服务对象在报修单上签字确认,保证服务及时到位,解决维修服务难的问题。

锅炉班

1、执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早班8:15前,晚班19:15前必须完成当日交接班,填写交接班记录,详细记录班次内设施运行情况。

2、锅炉房司炉工须取得锅炉操作上岗证,熟练掌握锅炉安全操作规程,未取得上岗证或上岗证脱审超过一年的,进行转岗。

3、除了锅炉房内设备设施进行日常巡检工作外,每日必须对用气部门蒸汽供气管道进行巡查,确保供汽管道无泄漏。

4、锅炉日常运行中,发现故障及时报修,锅炉不得带病运行。

5、每日对用气部门进行用气状况进行询问,确认供气压力是否正常。

6、严格执行锅炉节能管理制度,发现浪费能源资源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并上报。

中央空调维修组

1、空调运行期间执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早班8:15前,晚班19:15前必须完成当日交接班,填写交接班记录,详细记录班次内设施运行情况。

2、制定空调设施巡检计划,除空调机房巡检工作外,按照计划每日下科室巡检空调设备设施,对病房温度进行监测,发现故障隐患及时维修,每月完成对全院空调设施的巡检工作,要有巡检记录,有签字。

3、中央空调运行期间,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机组不得带病运行。

4、机组运行要有运行记录,值班人员结合抄表进行巡检,对新设备和修理过的设备要酌情增加检查次数,巡检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及时汇报,并做好有关记录。

5、制定、月度保养计划,并按照保养内容完成保养工作。

篇3:论企业持续改进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质量,质量成本,合格率

制造企业经历了从产品导向、制造导向、销售导向到今天的竞争导向阶段。在制造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质量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当前的竞争导向阶段, 质量及质量成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质量成本和质量经济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质量和质量成本理论的发展

(一) 质量的定义

在产品及制造导向阶段, 人们普遍的将质量理解为产品技术特征符合规定要求 (设计要求) 的程度。被称为质量的“符合性”定义。

克劳斯比认为:质量意味着免于不良—没有那些需要重复工作 (返工) 或会导致现场失效、顾客不满、顾客投诉等的差错。

20 世纪60 年代,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质量是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的观点, 被称为质量的“适用性”定义。

日本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田口玄一的定义:质量就是产品上市后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产品质量的好坏不能单纯看是否符合公差, 公差只是判断标准, 并不表明产品内在质量的好坏, 内在质量的好坏主要由质量特性偏离设计中心值的大小来决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定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ISO8402:1986 将质量定义为:“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ISO8402:1994 作了一点小的修改, 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求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ISO9000:2000 的质量定义却有了实质的改变, 质量被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的固有载体是实体, 固有的特性是指存在于实体的一组永久性的特性。要求是指明示的、或者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或期望。实体的固有特性必须尽可能满足要求, 固有特性与特定时间点的要求越接近, 其质量水平越高, 反之质量水平就越低, 该定义是完全站在顾客的角度来定义的。

而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反映顾客对企业产品的满意程度, 顾客对企业的产品越满意, 企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强。但顾客对产品的满意不单单体现在质量上, 还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在对产品价格的要求上, 从质量的角度来讲, 企业不但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还要提供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 所以在考虑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同时, 要尽量保证最低的质量成本。

(二) 质量成本理论的发展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在20 世纪50 年代初最早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 其综合的第一次将企业质量活动中预防和鉴定的投入与产品质量不符合所导致的损失一并考虑。并且能够形成汇总的质量成本报告, 使其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本企业质量问题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以及与中低层管理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成为其进行质量决策的重要依据。

朱兰 (J.M.Juran) 在他的质量手册中曾经谈到质量成本, 认为它是“矿中之金”, 并指出质量成本是指, 由于不好的质量导致的成本, 即由于质量低劣而引起的成本。所以所谓的“矿中之金”是指为了消除低劣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可以减少的成本总额。

克劳斯比在ITT推行质量成本, 并出书解释如何降低质量成本。他认为质量成本不仅包含那些明显的因素, 比如报废和返工、返修的损失、甚至于处理投诉和担保等问题在内的相关管理成本的损失。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零缺陷”的概念, 该概念以“零缺陷”为目标, 鼓励流程中的每一个人尽量“第一次就做对”, 力争不产生劣质的产品或服务, 从而避免返修、返工等活动, 降低质量成本。

田口玄一博士认为, 质量成本包含产品给社会 (包括工厂和用户双方) 带来的损失。他从统计学及目标值入手, 强调设计的可靠性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来自台湾的质量管理专家林秀雄则将为了改进产品品质的发生的成本, 即质量改进成本, 和不良质量造成的损失一起称为品质成本。

根据ISO9000 族国际标准中把质量成本定义为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其中前者主要包含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后者主要包括内部故障损失和外部故障损失。

总的来说, 上述关于质量成本的各种界定, 大体上还是围绕费根堡姆最初的质量成本定义而有所发展。

基于各自的质量成本理论, 这些质量大师们还探讨了质量成本的曲线, 试图找到最佳质量成本。费根堡姆认为, 当产品质量很高时, 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必然会下降, 反之, 则上升。而质量成本曲线的两端则是无穷大。

朱兰的质量成本曲线, 则更多地强调质量预防和质量检验的投入成本, 随着质量趋于无穷好呈指数上升, 而内部和外部损失则随着质量趋于无穷好, 呈线性下降, 相比费根堡姆的质量成本曲线, 朱兰的质量成本曲线, 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竞争环境下的情况。

田口宏一博士的质量成本曲线, 从质量工程的角度入手, 假设L (m) =0, L’ (m) =0, 计算设计特性相比目标值的偏离度从理论上造成的损失。体现了设计特性, 目标值和符合范围之间的关系。

二、从合格率的角度谈质量成本理论

基于费根堡姆的质量成本曲线, 如果将合格率y带入质量成本曲线考虑。

如图1, 假设每件的不合格品的损失为L, 则每件合格品承担的损失为:

设C2为每件产品投入的预防和检验成本, P为C2和合格率, 不合格率关系的系数, 即单位合格品多负担的不合格品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

根据KK函数模型:

该成本曲线指出质量投入和质量损失之间的倒数关系, 并且指出在合格率接近100%的时候质量投入接近无穷大。

但是随着质量成本理论的发展以及六西格玛理论的出现和在实践中统计和运用越来越多, 人们在日常质量管理活动中逐渐意识到这样传统的质量成本数学模型不能解释竞争中高质量企业的质量成本低于低质量企业的质量成本的现象, 而且由于过分夸大了追求卓越质量的质量成本, 导致企业管理者在质量投入上有所担忧, 也不利于激励企业追求卓越质量水平。因此, 国内外学者根据所研究领域的不同提出了基于不同函数的质量成本数学模型, 希望进一步解释这种现象, 有的调研企业实际数据, 回归拟合出图2 类似的高质量管理水平公司的质量成本曲线。

有的基于“学习曲线”理论, 即随着工人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实际生产经验的积累。考虑不同质量水平条件下, 实际预防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会大幅趋于平缓, 而接近于一个常数。如图3所示:

上述这些研究的目的都是试图告诉企业管理者, 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 不会导致无限的质量成本的上升, 但是又显得过于理想化。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田口质量损失曲线, 质量损失指被考核指标偏离目标值都将导致的产品损失, 包括社会损失, 偏离目标值越大则损失越大, 假设L (m) =0, L’ (m) =0将质量损失函数在目标值m附近进行泰勒级数展开:

代入L (m) =0, L’ (m) =0, 忽律掉4阶以上的项L (y) =k (y-m) 2

其中, m表示目标值, k为损失系数。

同样将合格率y带入该质量成本曲线考虑, 目标值为1。同样泰勒级数展开:

表示为:

考虑质量损失是质量投入的产出, 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表示质量投入, 包含质量预防成本 (C1) 和鉴定成本 (C2) 。

求最小值, 取拉格朗日函数为:

分别求各参数偏导数为0

表示为:

总质量成本:

相比传统质量成本曲线, 新的模型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通过计算, 当y趋向于100%时, 质量成本不是无穷大, 而是趋于一个常数a1+a2。

√由于a1和材料制造成本有关, a2包含技术能力因子A。突出了质量成本和产品材料制造成本和技术能力的关系。

√从田口方法的出发点考虑, 考虑y>100%的质量成本成为可能。

但是由于田口损失函数是围绕目标值m的点的泰勒级数, 如果实际特性值远离m值并且不可能达到m值附近, 则该模型理论上不太适用。

三、企业竞争力与质量成本的关系

根据上一节关于企业质量成本的理论研究和质量定义的内涵, 如果将顾客满意度量化为产品的合格率, 那么按照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 当企业为了完成百分之百的合格率, 即理论上百分之百的顾客满意度需要投入无穷大的质量成本时;或者说, 要保证企业的质量成本最低, 只能维持在较低的合格率, 也就是较低的顾客满意度上。这样的企业实际运作中, 企业总是纠结于质量成本和质量改进之间, 这样的企业缺乏竞争力。

只有当企业有能力在量产中接近百分之百合格率的时候, 企业才能在既定的质量成本条件下, 完成和生产顾客相对满意的产品;甚至于在有限提高生产成本的条件下, 能生产出超出百分之百顾客满意度的产品。

我们都知道20 世纪80 年代, 波特五力模型建立起一座沟通管理学与产业经济学之间的桥梁, 五种力量中蕴含着三种战略思想, 那就是总体成本的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的战略、专一化的战略。超出百分之百顾客满意, 意味着切实可控的总体成本, 专业领先及不易复制的差异化。

导致竞争能力, 供应商议价能力, 和购买者议价能力的直接提升, 同时由于较低的质量成本, 和领先的技术能力, 提高了进入门槛, 削弱了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和新的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表明, 质量和质量成本作为技术能力是否达到顾客满意度的一种表征, 本身就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一个具体的表现, 企业要保持长久的市场竞争力, 必然要努力保持时刻的质量成本优势, 持续质量改进是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田口玄一.中国兵器工业质量协会开发、设计阶段的质量工程学[M].1990.

[2]汪邦军.质量成本曲线方程与质量改进的经济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2, 17 (2) .

[3]朱兰.质量控制手册[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87.

[4]Crosby, P.B.Qualityis Free[M].New York:Mc Graw-Hill, 1979.

[5][美]A.V.费根保姆.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篇4:论企业持续改进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实施策略

前言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实行农村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以生产足够的食物来满足当代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我国农村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能为全体人民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所以农村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坚实的基石。因此,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谈几点认识。

1.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1发展观念落后

由于底子薄、人口多,信息闭塞,居住分散,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一些人头脑中固有的传统方式和因循守旧的思想根基深厚,创新和竞争意识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新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积极而有效地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2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农村经济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三是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相联系,农业资源过分集中在产中领域,结构调整也在产中领域进行,原料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率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订单农业不规范、约束力不强,农户与企业尚未建立起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从而制约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1.3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人口的增加,非科学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森林枯竭,植被稀疏,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蓄水、保土功能减弱。沙漠边缘地区流沙以每年5-7米的速度侵移,严重威胁着平原的安全。

1.4农业投入相对不足

受自然条件差,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商品率低等因素制约,农业投入产出比只有1:2.5左右,农业经济效益欠佳;乡镇企业不发达,劳务输出困难,农民收入甚低,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至使农业投入不足,部分群众甚至以减少投入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大打了折扣,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2.1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前途所在。应该引导全民关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树立全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中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强化领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在生产决策和管理中才能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2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胆将一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走综合开发、滚动发展之路。二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搞活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搞好城镇定位,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资、融资渠道,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型、资源加工型、商贸旅游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布局,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3推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新农村的发展,离开农业的发展谈新农村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把农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要充分利用当前土地流转制度和林权制度两项改革的契机,走活土地流转这盘棋,要让土地活起来,农民乐起来,鼓励企业、公司、种田大户承包经营农村土地,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改变过去传统的小规模经营状况,发挥当地的优势,积极开发特色产品。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充分扮演好引导和服务的角色,减少行政干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发种植特色农业,推广使用新型农机机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本领,建设新农村。

2.4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综合考虑地形、土壤以及水分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最有效地利用气候变化后的新资源,如热量资源,CO2资源等。特别是光、热、水综合匹配优势资源的利用,以趋利避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重点保护耕地资源,严格控制非农用地的扩张,加強对林地和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重新审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适度性,主动使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实行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充实和完善乡村两级领导干部队伍,解决干部队伍中,部分同志为谁工作、怎样工作、工作为什么的模糊认识;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着力解决要求不高、随意性大、党性不强、有意不循、执法不严的问题;树立党风廉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解决领导集体、干部队伍、上下级工作关系中的团结问题,克服有利益就上,遇困难就让,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缺点或错误;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有法必依,坚决纠正有令不到、有禁不止、政令不通的现象,提高执政水平和执行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各地农村差异很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建峰.发展现代农业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7.09.

[2]李军.关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篇5: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根据卫生部《关于展开“以病人为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通知》精神,结合省卫生厅《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特制定仪陇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一:依法办院、依法行医、规范职业行为

依法办院,依法行医师珍重病人生命、维护病人权益的保障,也是医院维护自身权益、确保医疗安全的需要。医院将继续加强全院义务人员法律法规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医院和医院人员执业、传染病防治、医疗技术准入、处方管理、放射防护、消毒隔离、合理用药等法律法规,使依法行医成为我院每位义务人员的自觉行为。

(一)每年医院将举办二期卫生法律法规讲座。

(二)各科室要组织科内义务人员每月学习一次卫生法律法规只是。(三)义务科、护理部要督促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的执业规范落实。(四)相关科室要督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医院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保护条例》等问卫生法律法规的落实。

(五)义务科等相关科室依据卫生法律法规把好医疗新技术准入关。

(六)医院每年进行一次卫生法律法规的考核。实施方案二:明确责任、加强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

医院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师保证各项医疗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石。科室是医院的细胞,是医疗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医疗安全的防范、医疗任务的完成、科学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和管理都有赖于科室管理的到位,有赖于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全院医务人员要清理思路,明确责任,认真工作,完成任务。

(一)医务科、护理部必须每季度总结、分析、汇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医院领导每季度要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科室主任负责制的落实和督导,将科室各项管理指标与科主任的月、考核挂钩。

(三)进一步加强临床科室(包括医技科室)、职能科室的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督导,健全岗位责任追究制。

(四)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实施方案三:学习业务、提高水平、强化“三基”训练

医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临床工作需要义务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术及丰富的经验.医院将继续抓好包括进修生、实习生在内的全体医护人员“三基”培训,严格执行“三严”标准,部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进一步开展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特别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要落实到每位医护工作者;医院将举办四期“三基”培训讲座,全院医护人员全部参加培训。

(二)各科室要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对每位医务工作者进行“三基”临床技能培训,并组织全体人员每月一次业务学习。

(三)相关科室要定期督导和检查各临床、医技科室“三基”训练的落实情况。

(四)医院将结合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处理预案。

(五)相关科室要督促落实全体进修医师、进修护士,实习生的“三基”训练。

(六)医务科、护理部要定期举办医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讲座(每季度医一次)

实施方案四:防范疫情、控制院感、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师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动态监控、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达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品,防治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一)相关科室要组织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的学习,坚决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和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坚决贯彻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二)相关科室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和文件,认真贯彻和执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建立健全消毒管理组织,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三)相关科室每季度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督查和考核科室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学习及业务培训情况,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两次《传染病防治法》相关知识考试。

(四)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口腔科、手术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医院感染率要控制在4.5%以内,医院感染现患率要控制在5%以内。

(五)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必须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实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烤制控制小组;认真做好医院每住院传染病人的隔离,做到隔离合格率100%。

(六)严格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充分应用网络直报,坚决杜绝疫情漏报情况,相关科室定期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诊断和报告制度。

(七)全体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及手卫生规范,确保手消毒合格率达到90%,物体表面合格率达到97%以上,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

(八)要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设立专人负责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装袋、统一处理,统一上交制定部门。

(九)确保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继续加强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管理,确保消毒灭菌率达到100%。实施方案五:落实制度、措施到位、确保医疗安全

医务人员必须紧绷医疗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为先”的观念,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诊疗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一)相关科室要组织开展全员医疗服务的安全教育,树立医疗安全服务意识,加强医疗服务安全管理,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开展医疗服务安全监督、评价、改进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安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努力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组织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组织制定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及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

(三)建立和完善医疗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及时受理,处理投诉,发现问题、坚决整改。

(四)要确保医疗设备、设施处于正常的和安全的待运状态,以确保病人的抢救治疗和诊断,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医疗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修制度,保证24小时都能提供维修服务。

(五)要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转,防止漏电、漏气、漏水等情况的发生;要确保双路供电系统运转正常和自备发电配送能力,保证手术室、产房、监护病房、急诊科、数学科等重点部门的用电需要;要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专人管理,设有消防预警系统,有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六)遵照运用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处理放射事故等意外事件的预案;加强对放射科、检验科、氧气、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严格依据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有关规定执行,确保污水排放达标率98%。

(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职工在医疗过程中遭受感染(含化学、放射以及锐器损伤等各类损伤)后的处理程序与整改措施,并贯彻落实;早期对职工进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定期为职工进行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实施方案六:严格管理、规范程流、确保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须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医院必须建立全医疗治疗管理体系,切实落实规章制度0,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管理,并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一)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院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病案信息统计室等相关职能科室)应参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制定我院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督促、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和临床科室(包括医技科室和病房)要成立以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核心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配合科主任负责制,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院设有医疗学术委员会、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以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将建立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相关部门切实落实和督查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制度,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制度,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动态监控。

2、特别警惕“三个重点”的医疗安全防范,重点医疗床所如急诊室、监护室、产科病房、新生儿病房、治疗观察室等,医院将采取督导检查、落实制度等多种方式保障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和重点病人群医疗质量安全。

(三)切实加强医疗技术规范管理

1、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并完善医疗技术以外处置预案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检查、督导及落实。坚决杜绝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医疗技术在我院应用。

2、相关部门严格审核与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实施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

篇6: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一、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为主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二级管理,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护理质量监控检查,保证护理质量。

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理部和各科护士长组成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分为4个小组,小组成员及管理分工详见附表(附件1),护理部主任随机跟踪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参加质量管理小组质量考核工作,并对护理质控工作予以管理指导。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工作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8%(合格标准85分) 。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5%(合格标准为85分) 。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7%(合格标准为90分)

5、护理“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93%(合格标准为75分)

6、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96%

7、消毒隔离质量合格率≥98%

8、病区管理合格率≥98%

9、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10、住院后患者压疮发生率0(难免压疮除外)

11、护理事故发生率0

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质量考核方法。

1、常规质控:各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不定期质控1-2次。

2、单项质控:护理部可根据护理工作情况随机组织人员进行单项质控。

3、护理文书质控:护理文书过程质控由护理文书管理组每月质控一次,科护士长对出院患者护理文书进行终末质控。

4、护理不良事件质控:各科室据实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根据上报情况纳入质控管理。

5、科室质控: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每周至少进行质量检查一次,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士长每天都要对病房管理和分级护理质量进行巡视检查。

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体措施

1、审定护理工作程序和标准。

2、修订护理质量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

3、定期和不定期对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考核情况进行抽查与评价,责任人和责任科室负责人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护理部一周内对存在问题进行检查验收。

4、每月至少一次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议,对共性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听取意见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布置质控重点。

20XX年1月

篇7:论企业持续改进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持续改进过程中, 知识的创建、分享, 其过程和内容都离不开人的行动, 尤其是企业学习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团队的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建立团队活动和企业持续改进绩效的测量量表, 通过抽样调查,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对团队活动方式和企业持续改进绩效二者因果关系和作用机理, 进行描述和解释。

一、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的团队活动

质量管理团队是日本创造并已为世界其他国家认可和学习的质量改进方式, 也是日本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有方式。质量管理团队的活动形式一般是由6个~7个人自发组成一个团队, 同一个团队在某一阶段内要讨论的质量话题只有一个, 他们共同寻找涉及到的质量问题, 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通过一遍遍尝试不同的方法, 逐步达成一致意见, 实现全员参与。

Kaye M&Anderson R通过大量案例研究提出的对于确保持续改进过程实施的十项准则中包括通过员工的参与、授权、团队活动、培训和人才开发, 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业的主观能动性等, 从而使持续改进得以实现。有学者认为, 自治的团队与项目管理一样是实践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 对于企业的持续改进实施过程, 团队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开展哪些团队活动, 以及如何开展也就成为了持续改进中的关键性问题。

二、团队创新、学习与监控活动及其与持续改进绩效的关系模型

团队创新活动。团队创新活动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形式, 是企业在研发新产品中的重要方法。从日本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 实施团队创新是企业持续改进的必然选择。企业应是根据团队改进任务特征和问题情境, 将多种相关的知识投入到特定复杂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通过团队成员广泛而深入的知识交换和集成等互动活动, 形成具有专用性集体知识。进而得出对于企业战略的创新, 新的方案设计, 并对创新成果进行有效的应用, 同时把日常工作与创新活动结合起来, 协同使用, 通过二者的融合实现创新成果的效用最大化。

对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是对质量体系自我完善、自我监督、持续改进, 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持续改进领域, 日本的企业管理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其精髓在于“维护标准与改进标准”, 也就是说, 对于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是企业维护持续改进的基础。因此, 监控活动也是产品质量的重中之重, 而专职团队的监控活动则对于提升监控活动水平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在持续改进过程中, 要将改进活动的监控与学习活动、创新活动紧密结合, 从而全面实施持续改进, 控制产品质量, 提升持续改进绩效。

综上所述可见, 理论界对于持续改进中的团队活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并提出了团队改进活动的各项内容, 但对于团队活动与持续改进绩效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根据学者们的理论, 依据持续改进的普遍经验, 可以提出团队创新活动、学习活动、监控活动与持续改进绩效间的关系模型, 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

三、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持续改进网络数据库 (CINet) 。这些数据库覆盖了全球十几个国家的五百多家企业。其抽样方法为按照全球标准化组织的产业分类, 按照国别进行的分层抽样,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可有效地用于企业持续改进及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鉴于变量之间复杂的结构关系, 本文采用的是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

2.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 E M) 是将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的结合在一起的理论驱动式方法。它通过对众多可观测变量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发现并用少量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来解释众多的可观测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成功地解决了多种事物或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问题。S E M的基本思想若从其字面的涵义而言, 涉及了结构化、假设检验、与模型分析等几项基本内涵。结构方程模型非常适合大样本分析, 可用于解决复杂的结构关系型式。

在本文中, 假设持续改进中的团队学习活动、团队创新活动、团队监控活动对持续改进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同时团队学习活动和团队创新活动可以提升监控活动的水平, 学习活动与创新活动呈正相关关系。在这里将有关变量定义如下:团队战略创新x1, 团队方案设计x2, 团队创新应用x3, 团队创新与执行活动一体化x4, 外生变量是团队创新活动ξ1;团队学习机制x5, 团队知识分享x6, 团队改进知识应用x7, 团队学习活动ξ2;团队监控活动情况y1, 团队监控活动η1;生产力提高y2, 客户满意y3, 持续改进绩效η2。其路径关系如图3表示。

3. 分析。

本研究分析方法利用Statsoft Statistica 6.0软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模块,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如下的路径系数及显著性水平, 见表1:

注: (1) 选取显著性水平为小于0.05。

(2) 标准化路径系数与潜变量之间因果关系强弱有:0.00-0.10, 低效果;0.10-0.50, 中效果;0.50-1.00, 高效果。

由上表可见, 本文的假设基本得到支持, 而各项活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所以, 除了之间的路径系数不显著外, 其余都显著。说明对的影响不显著, 应该剔除掉, 而整体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4. 模型拟合和检验。

模型整体的拟合状况可以由表2中的评价指标得到检验。

χ2/df小于2, 说明模型拟合较好。从本模型的结果来看, 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为1.687, 小于2, 说明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同时, 模型的拟合程度好坏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C F I, NNFI, IFI, 这几个指标取值范围为0到1, 越接近于1, 模型拟合程度越好。本文中的拟合情况基本可以接受。

四、结果与讨论

从企业实施持续改进的团队活动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与持续改进有关的, 主要包括团队的学习活动、团队创新活动与团队监控活动, 从而形成企业实施持续改进的团队活动模型。这种团队形式具有高度的知识分享、高创新度和高监控能力, 员工能够在团队中不断开发、改进、相互支持, 并保持稳定性和动态性, 是属于高参与性的组织。因而, 要想提升持续改进的绩效, 就必须提升团队活动模型中三大模块的整体水平与契合程度, 进而更好地实现企业持续改进。具体做法包括:

1. 提高企业对团队的重视程度。

企业对团队建设的重视是搞好团队活动的前提。进入财富杂志1 0 0 0强的企业运用团队的比率, 由9 6%上升到1 0 0%。其中1 0 0%的企业使用了项目团队;8 7%使用了功能团队;4 7%使用了固定的工作团队。作为我国的企业也应顺应时代潮流, 在企业团队建设上提高认识, 投入资源。

2. 加强团队创新活动。

企业的技术改进的几大方向, 包括:提高能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降低排放、改善环保, 为降低能耗, 为可持续发展等。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针对企业具体情况, 成立改进团队, 改进生产技术, 实现人性化设计, 强化企业的创新活动。

3. 丰富团队学习活动。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是一种高效、稳定、深入的学习方法。在企业中也可借鉴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中的理论, 进行“深度会谈”式的团队学习, 它使每个人都能摊开心中的假设, 以多样的观点探讨复杂的难题, 并自由交换想法, 进行深度团队知识分享, 从而获得共同提高。同时应注重形成周期性的团队学习机制, 并将其制度化。还要重视团队改进知识应用, 让实践也成为一种学习的过程。从而让团队做为企业学习的核心, 进而辐射全体成员, 形成学习型组织。

4. 强化团队监控活动。

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质量监控, 其效果明显优越于一般性质量控制。因此企业的团队应强化监控方面的活动, 组织单独的质量监控培训并形成良好监控机制, 从而令团队效用发挥到极致。

五、结论

企业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的团队活动模型的提升, 对企业持续改进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通过发展团队活动模型, 将使得组织和个体都着眼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有利于知识分享、企业创新、提高对标准化的监控和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企业依据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的团队活动模型开展强有力的团队活动, 从而促进企业质量的标准化形成并持续改进, 令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富山主编:组织持续改进——永恒的追求.[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4) :2-3

[2]Liebesman, S.and Mroz, J.ISO9000:2000experiences:first results are in.Quality Progress, 2000, 35 (4) :52-59

[3]Chapman, R.L., Hyland, P.W., Jenkins, R.J.and Sloan, T.R..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Firms:Findings of a Survey in New South Wales[J].Int.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7, 14 (1) :101-116

[4]Mike Kaye, Rosalyn Anderson.Continuous improvement:ten essential crite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Reliability Management, 1999, 16 (5) :485-506

[5]Harry Boer Sarah, Caffyn Mariano, Corso Paul, Coughlan Jose Gieskes, Mats Magnusson, Sara Pavesi and Stefano Ronchi.Knowledge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The CIMA methodolo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1, (21) :490-503

[6]Caffyn, S.Development of 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elf-assessment too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Production Management.1999, 19 (11) :138-153

篇8:论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管理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增长;财务管理

一、相关概述

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是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核心体现,逐步培养并发展可持续增长能力对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这使得企业所受到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对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讲,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主要是由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企业所实施的财务政策所决定的,一个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大小直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的科学化程度。而且财务管理在企业可持续增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在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展的背景下,财务管理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资金管理,还进一步扩展到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利润分配控制等各个生产环节。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增长,保障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要积极实施现代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以此来促进和保证企业未来经济收益,实现可持续增长。

二、企业财务管理对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可以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它主要是将企业在生产中所产生的资金收支活动作为管理对象,能够对企业的资金管理以及企业成本控制实施有效管理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流动,作为企业经营的外在形式,资金运转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大都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展开,在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财务管理原则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管理,以此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通过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跟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通过积极参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分配以及资金运营等相关环节,科学确定企业发展的融资规模,不断优化组合企业资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从这一点上讲,企业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对于实现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合理规避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环境支持。

而且这一重要性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而逐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可以通过编制财务计划,执行财务预算等形式对企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正是由于企业所处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要健康发展就要保障可持续增长的实现,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企业必须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增长。

三、企业可持续增长中的财务管理因素分析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发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可持续增长目标能否实现。一般来讲,企业在实施可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主要收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财务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以对企业日常管理中利用债权人资金实现生产经营的能力进项有效评价,它指的是企业的总资产中负债总额所占的比重大小,既能够反映企业的总的资产中存在多少负债类资金,同时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资金安全性,企业的负债比重越大,则企业未来所需要支付的资金额也就越大,未来的负担也就越重。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一定比例时,企业破产或者陷入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持续增长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企业必须从财务管理角度重视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在资本决策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债务风险,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债务风险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冲击。

其次是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一个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资产周转率来反映。一般来讲,企业的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以及企业的资本积累能力越强,企业未来健康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就越大,提升企业的资产周转率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正是基于这一点,企业管理者应当关注并合理比较分析自身的资本周转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有效挖掘潜力,提升资产周转速度,提高可持续增长能力。在提高资产周转率的同时还要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通过资产周转率的持续提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持续实现。

再次是销售净利率。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盈利水平。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跟行业的性质、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的行业地位等直接相关。尽管企业通过提升销售净利率的空间相对有限,对企业可持续增增长的作用也有限,但企业还是应当关注影响企业销售净利率的因素,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留存收益,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顺利实施。

以上都是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过程中需要时时关注的财务指标,这些财务指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对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保障企业未来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企业可持续增长中的财务管理策略分析

正是基于财务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意义,企业应当从多个方面关注财务管理工作,合理运用财务管理策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首先,合理运用企业财务杠杆。企业在税前利润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理运用企业财务杠杆,增加企业的留存收益中负债的金额,通过发债的融资方式来有效筹措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但是企业应当注意到财务杠杆运用的同时,企业财务风险也会相应地被放大,企业的经营成本也会相应地提高,因此企业应当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科学控制企业经营中的负债资金比重,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以此保障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实现。

其次,科学地进行财务预测。企业进行财务预测需要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在已知的财务信息与未知的财务信息之间、现象与结果之间通过数量建立有机的联系,形成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且企业在建立财务预测模型时,要事前确定好相应的参考数值,并对相应的条件或者假设进行事前规定。也就是说企业要整理好相应的财务信息资料,并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预测技术和预测方法来研究分析企业财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其中的逻辑和影响程度,通过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来实现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通过财务预测得出企业未来资金、成本、收入、利润等相关财务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并进行定量分析,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再次,积极运用衍生工具,规避财务风险。衍生工具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融资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在财务管理中合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以此保证企业融资、投资、风险管控、税务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可以借助于货币互换、利率互换、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衍生金融工具强化对企业融资成本的管理,也可借助于可转换债券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借助于认股权证强化企业反收购,实现巨大的杠杆效应,使得企业可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以小博大,获得较高的收益。(作者单位:润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贺平,王钰.企业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探究[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0,(5):119-120.

[2]黄家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应用与实施及重要性[J].新财经(理论版),2009,(1):221,223.

[3]代祖光.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重要性的思考[J].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7):127.

上一篇:我们该吃什么好700字作文下一篇:电大法理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