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24-04-21

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共14篇)

篇1: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要加大企业节能减排力度,促进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河北唐山供水,曾选用某国外知名品牌水泵,与传统水泵相比,各方面性能要好一点,但价值不菲,也无法达到让人满意的节能效果。经多方考察了解得知易扬磁悬浮水泵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开创了多项技术新标准,在高效节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采用后单耗从0.32kw/h降到0.23kw/h,节能效果非常显著,与传统水泵同工况下相比,节能比例可达到27%,单泵年节电费5.2万元。

河北唐山供水四年来坚持选用易扬磁悬浮水泵进行更新换代,他们持续进行设备改造的步伐从未停歇,因为他们懂得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不节能减排意味着高耗能高污染,能源有限,污染又难治理,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能源有限过度利用必定使后人难以满足能源需求,过度污染必定使后人深受其害,同时又将花更大代价治理污染。所以,企业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是必经之路。

篇2: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走低碳发展之路促云南节能减排

当今世界,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被认为是由于人类活动所致的`主要原因,围绕防止气候变暖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核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创造 英文刊名:CRE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中国对能源的依存度与日俱增,“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显然难以保障供应安全。2011年,中国在开启能源保障新格局方面成绩显著,已在东北、西北、西南三大方向布阵。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产,形成中国油气进口东北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成投产后,将成中国油气进口西南通道;中亚天然气管造建成投产后,将形成中国油气进口西北通道。陸上三大油气管运通道与海上航运通道一起,形成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能源对外依存正逐渐提高。这3条油气管道是保证国内能源稳定供应的战略选择。日前,从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传出消息:截至2012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累计输油1501万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在早些时候,2011年12月15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乌兹别克斯坦国段开工典礼在乌兹别克斯坦加兹里举行,而此前已相继投产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线目前已连续安全平稳运行700多天,累计向我国输气超过195亿立方米,占我国同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0%以上。另外,2011年10月1日,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第四标段开工,标志着中缅油气管道线路工程全面铺开。2011年这三大陸上油气输送动脉的开工及投产开启了中国能源供给的新格局。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约1000千米,中国境内段926.83千米,是我国突破高寒地区的一条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的常温密闭跨国输油管道。在保证安全平稳运行的同时,管道运营方依靠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攻克了高寒地区管道运行工艺、多年冻土区管道线路管理以及高寒条件下管道维护抢修保障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取得18项重要科技进展。

中俄原油管道增加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原油供给,而正在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则为我国打开了从东南亚进口油气的通道。中缅油气管道线路全长约2380千米,预计2013年5月投产。原油管道设计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据了解,中缅油气管道将在我国贵州安顺实现分离,一条原油管道将向北修筑,经过遵义市最后进入重庆市;另一条天然气管道将经过贵州龙里县、都匀市、荔波县,最后进入广西。目前该工程及配套设施已全面启动,预计2013年将投入使用。

除上述两条油气管道,作为中国陸上3大油气进口通道之一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2011年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11年9月6日,作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哈天然气管道南线项目第一道焊口正式开焊,项目全面进入现场建设阶段。该项目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全长1475千米,设计年输气能力为100亿立方米,可扩至每年150亿立方米,计划2013年3月通气,9月压气站投产。

2011年9月21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签署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工程建设企业间协议。据悉,C线长度为1840千米,将与已建成投运的A/B线并行铺设,输送来自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3国的天然气管道公司建设计划,C线将于2014年1月开始供气,2015年12月达到设计输气量。C线建成投运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全线的年输气能力将提升为550亿立方米以上。

三大油气管道的建设,对于中外双方均实现了互利共赢。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经济受到冲击,急需资金。中俄管道建设协议的签署,通过俄方向中国出口3亿吨石油作为贷款保证,使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分别获得中国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贷款承诺,解决了燃眉之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则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管道沿线的城市化进程。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也使中亚各国摆脱了对欧洲出口的依赖,获取了更多的收益。

除了外方的收益,中国相关的几个区域可能就是中外油气管道项目的直接获利者。据业内人士分析,中俄原油管道每年1500万吨俄油输入,相当于大庆年产量的1/3,这更好地”掩护“了大庆油田的科学持续发展,也将为大庆市石油石化企业发展增加原料供应。近年来,为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庆市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石油化工等为主的接续产业。但无论石油石化产品深加工,还是配套产业发展,都需要充足的石油资源作支撑。随着俄油输入,大庆作为资源供给地、集散地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提升,石油资源总量在一定意义上也有望增加的。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西南地区石化工业带来利好。据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童秀成介绍,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石油资源比较紧缺,中缅油气管道将缓解这种局面。在此前有消息称,中石油将在云南投资近800亿元,用于与中缅油气管道配套的昆明炼油基地项目以及成品油、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的建设。有机构预测,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成后,中国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年产成品油1277万吨。其中汽油310万吨、柴油840万吨、煤油127万吨。配套的乙烯工程规划建设年产乙烯100万吨、合成树脂153万吨、基本有机原料177万吨装置。因此,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而且也将对西南地区化工、轻工等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当地的石化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则让我国珠三角地区受惠。在2011年6月30日,中国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投运之后,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就可以直达珠三角了。2011年11月,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顺利抵达广州分输站,具备向广东地区供气条件。这样,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将有效缓解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中南地区的天然气供需矛盾。此外,按照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中亚管道公司运行的管道里程将接近7000千米,压气站21座,大型压缩机组72台。中亚天然气管道能源通道的战略地位和对国内市场的保障,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由此可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这三大油气管道对我国西北、东北、西南3个区域的影响会很大,最直接的便是能促进当地的GDP增长。不管这些项目能否完全满足当地的石化原料供给,但油气资源价格相对便宜了,对这些地区下游的化工产业也会有帮助。”

林伯强说:这几条中外油气管道给外方带来的最直接收益便是经济上的,这些国家为本国的油气资源找到了稳定的买家。尤其是中俄原油管道项目还为俄罗斯解了燃眉之急。对俄罗斯来说,中俄原油管道建成后,拿到的250亿美元贷款不仅可以帮助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解决太平洋管道二期工程的资金难题,还可帮助俄罗斯石油公司摆脱西方银行的债务重负。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也将惠及中亚诸国。中亚国家可通过丰厚的天然气收入来发展国内其他产业,如化工、轻工、农业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管道途经的国家则可收取过境费、管道保养费等,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真正实现了能源输出国、运输国和消费国的互利互惠、利益平衡。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李向阳说:中缅油气管道对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以及对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的经济基础和设施建设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中国与东盟国家维持着良好的友邻和双边关系。

中缅石油管道直接通到印度洋,这是中国在大湄公河流域国家进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云南的石油炼化基地建设起来,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拉动云南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对于新东盟国家的开发和合作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篇4: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城镇人口飞速增加的需求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在2020年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总量将持续保持在10亿m2/年左右,到2020年,新增城镇民用建筑面积将为100~150亿m2。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采暖需求线不断南移,新建建筑中将有70亿m2以上需要采暖,10亿m2左右为大型公建,按照目前建筑能耗水平,则需要增加1.4亿吨标煤/年用于采暖,增加4000~4500亿kW.h/a用电量。这将成为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巨大压力。

当没有采取有效的建筑节能措施,基本维持目前建筑能耗水平时,与目前能耗总量相比,到2020年,我国需要新增采暖用煤1.4亿吨/年,新增建筑用电4000~4500亿kW.h/a。而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后,有可能在同样的新增建筑量的条件下,基本不增加采暖煤耗,建筑用电总量仅增加1100~1300亿kW.h/a。所节约的燃煤量约为我国目前煤炭总产量的10%,所节约的电力约为三峡全面建成后年发电总量的4倍。因此,建筑节能应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这一矛盾的最重要的措施。

篇5: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放权

当今中国最抢手的是人才,最热门的话题是人才竞争,人才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吸引、留住和培养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放权,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不仅是企业管理人才以及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式,也是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建立共同愿景的一个有效手段。

被称为全球第一CEO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的管理秘诀是:团队、用人与放权。他不仅看中团队和用人的重要性,也强调了放权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起到的巨大作用。他认为,CEO的首要任务是“一手抓种子,一手拿化肥和水,用自己手中的化肥和水让种子成长。帮助身边的人不断成长和创新,从而让公司也能够不断地发展。”

哒咔手机考勤也同样提倡放权管理的理念,让管理者能从繁杂的考勤管理事务中超脱出来。管理者可以将权利下放到各个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管理本部门员工的考勤,从而避免了管理者需要审核每个员工的考勤情况。在需要的时候,管理者还可以通过浏览器端对员工的考勤情况进行查看。如果发现有员工的考勤情况未及时核对时也可以提醒部门主管进行修改。

篇6: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今社会企业信息化正在融入越来越多的企业,企业信息化已经从一个词汇、一个术语变为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机制。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当前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伴随信息化的浪潮,我国信息化正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双向推进,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化,但我国关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提高我国企业,尤其是占我国支柱地位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企业用户对信息化效果的满意度提高,信心、决心增强;企业信息化的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已经开始从以ERP为核心向客户服务和向产品设计两端延伸。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新发展机遇,实现全面信息化不仅成为中小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率先抢占的制高点,同样也是中国本土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所必备的通行证。笔者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需要有一个整体认识,企业要想着手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有相应的策略,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是从“战术”的层面,具体提出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充分了解这些策略和措施,可以使企业少走弯路,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选择一款适合公司特点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市面上的管理软件繁多,如何才能真正挑到一款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是企业管理者火眼金睛来搜寻的。

用友U8 All-in-One对于本土中小企业市场、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生产、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等在高效协同、高度共享信息领域的作用和价值,不仅可以有效保证企业拥有“基于事实管理”的正确决策,同时也是中国中小企业积极应对未来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

用友U8从设计到制造到销售到服务的经营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商品流通管控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一体化;以精细成本与绩效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一体化;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一体化;以协同办公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一体化;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一体化。

笔者认为,企业信息化绝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这已经被许许多多成功企业的实践所证实。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国中小企业而言,供应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而言,任何一项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都可能直接导致生死攸关的结果。即使再富有经验的管理者,仅靠有限的信息、个人经验或感觉进行决策也难以保证所有决策的正确性。

篇7:浅谈淘宝企业文化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定位

为什么有一些企业长盛不衰,而有些企业昙花一现?通过比较发现长盛不衰的企业与昙花一现的企业区别不在于所谓的竞争战略上,也不在业务安排上,而在核心竞争力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淘宝作为近年来以新型商业模式而异军突起的优秀企业,从“开放、透明、分享、责任”四个方面,为企业进行定位,创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从经营准则、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五个维度出发,提升企业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1淘宝的由来

淘宝网成立于2003年5月10日,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创办。目前,淘宝网是亚洲第一大网络零售商圈,其目标是致力于创造全球首选网络零售商圈。通过结合社区、江湖、帮派来增加网购人群的粘性,并且采用最新团网购模式,让网购人群乐而不返。

2淘宝的现状

淘宝网目前业务跨越C2C(Consumer to Consumer,消费者对消费者)、B2C(Business-to-Consumer商家对消费者)两大部分。经过6年的发展,截至2009年底,淘宝拥有注册会员1.7亿,注册用户还在不断增长!据统计,淘宝网2009年的交易额为2083亿人民币,2010年则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

从2003年成立至今,淘宝搭建的电子商务生态圈,使超过一百万的网络卖家感受着中国网络购物用户的急速增长。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网络广告交易平

台,2008年9月与淘宝合并。在中国,有超过一百万的中小网站创造着超过80%的互联网流量,阿里巴巴帮助这些中小网站销售和变现他们的网络广告资源。根据2007 年第三方权威机构调研,淘宝网占有中国C2C市场70%以上市场的份额,消费者间市场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8年4月,淘宝转战B2C领域,创先淘宝商城的经营模式,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以及购物积分返现等优质服务。结合移动互联技术,推出公车购物等手机购物方式,从而占据了B2C市场霸主位置的淘宝网,3 淘宝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对淘宝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我们将从经营准则、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4个维度进行分析探索。

(1)经营准则。淘宝网提倡诚信、活跃、快速的网络交易文化,在为淘宝会员打造更安全高效的网络交易平台的同时,也为更多网民提供就业机会。淘宝网也全力营造和倡导互帮互助、轻松活泼的家庭式氛围。每位在淘宝网进行交易的人,不但交易更迅速高效,而且还能交到更多朋友。淘宝网倡导的是一种大众、亲民、草根的经营理念。淘宝的出现为整个网络购物市场打造一个透明、诚信、公正、公开的交易平台,进而影响人们的购物消费习惯,推动线下市场以及生产流通环节的透明、诚信,从而衍生出一个“开放、透明、分享、责任”的新商业文明。

(2)企业精神。淘宝的企业精神是在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对内,淘宝创新性地将金庸武侠文化与企业精神有机的融合。以公司团体活动、办公环境设计、团队信念塑造等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道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企业精神之中,让武侠人物的正义感和团队精神渗透到公司员工的一言一行。淘宝将自己的企业精神用武侠的术语总结为“六脉神剑”,即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实守信、富有激情、爱岗敬业。在淘宝,所有会议室都以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地名来命名,如“光明顶”、“侠客岛”、“通吃岛”等。任何一个在淘宝工作的员工,都还不自觉的深入其中,能成为一个“淘宝人”而倍感自豪。对外,淘宝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将淘宝创

业初期的经营理念融入于企业精神,形成淘宝特有的“倒立文化”。用倒立的角度观察问题,持续创新。从推出阿里旺旺、男人、女人、香港街等频道,以及第三方支付系统支付宝等,凝聚企业“倒立”精神的业务类型。

(3)道德规范。淘宝的道德规范是“宝可不淘,信不能弃”。淘宝网十分注重诚信安全建设,以实名认证制度、信用评价制度等形式,规范经营商家的诚信行为。实名认证制,分为个人用户认证与商家用户认证两种类别,两种认证需要提交的资料不一样,个人用户认证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商家认证还需提供营业执照。信用评价体系,用于记录卖家所得经营行为的信用评价。

(4)发展目标。淘宝网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客户与企业共同成长。依托互联网平台,重新建构中国商业社会的发展模式,帮助企业降低销售成本,为中小型产业集群提供严峻经济形势下的新生存空间,从而带动中国就业市场、经济成长速度以及消费增长能力的增长。

4淘宝企业文化的启示

淘宝企业文化的形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提供了启示。要塑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实行准确的企业文化定位。只有通过准确的文化定位,充分了解、认识企业的过去和现在、方向和目标、长处和不足以及与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的差别,才能从中提练出最具价值的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要素,最终构建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1)着眼于企业所在行业特征进行文化定位。不同的行业,体现出不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这种差别正是进行企业文化定位的着力点和着眼点。淘宝网立足于客户服务与公共关系等经营环节;在经营哲学上,力求创新,从而制定出符合其行业特征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和基本框架。

(2)着眼于人力资本进行文化定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由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在企业中已不再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而是日益作为人力资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淘宝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体现出员工所希望的“民主、平等、自由”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地发挥企业文化对人的导向、教育和约束作用。

篇8: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和社会,

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 节能环保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节能环保要求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资源利用、污染排放方面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企业决策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企业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 必须同时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织单位, 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如果认为采取节能环保措施会加大生产成本, 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必然会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为此付出更大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将使企业付出更大的代价, 甚至会因此被淘汰出局。

实践表明, 实行节能环保, 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 国家有关节能环保的法规和政策对于企业的节能是非常重要的。在法规和标准上要求严格, 在政策上激励企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 会促使企业做到能节能环保。其次, 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企业的节能环保也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社会大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增加了,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环保产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而引导企业的生产决策者重视环保因素。第三, 国际公认的环境标准和国际资源环境对我国企业有重要影响。在国际贸易中, 必须按照进口国的环境标准提供商品, 否则就会遭遇“绿色壁垒”。在国内外节能环保因素的制约下, 总体上我国企业的节能环保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由于不同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差异, 在节能环保程度上也存在差异。

我国有相当部分企业, 由于企业决策者节能环保意识不强, 因而企业节能环保水平较差。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它们规模小, 数量多, 影响大, 它们的资源利用和废气物排放决定了我国企业的节能环保总体水平。改革开放初期, 为了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实施资源高消耗和低环境标准, 由于没有或者较少考虑环境影响, 企业的技术选择门槛较低, 对工人素质要求不高, 管理水平也比较落后, 因而在资源高消耗、低环境标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大多数在资源利用和废气物排放上属粗放型的。

同国外企业相比, 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 据有关统计数据测算, 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 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由此可见, 在我国企业的产品成本中能源消耗成本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使得一些企业以劳动生产者的低工资来弥补能源和其他资源高消耗, 以取得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此外, 我国企业的许多产品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相当一部分企业, 对环境治理和消减污染排放很少投入或根本不进行投入, 对空气、植被、水资源、河流、土地的污染日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情况下, 我国企业必然参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 企业不能再走高消耗、高污染的路子。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来看, 节能环保是企业竞争力的持久力量。节能环保迫使企业领导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 树立科学发展观, 提高管理水平, 摒弃高消耗、低工资的落后生产方式,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减少资源消耗, 发展循环经济, 变“三废“为可利用的资源, 增加产品的高科技含量, 创造新的财富, 依靠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 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节能环保的政策建议

1. 强化节能环保的政策环境。

我国当前的节能环保政策环境对企业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缺乏激励。企业在发展初期为实现经济的原始积累采取低工资、高消耗资源、低环境标准还无可厚非。但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不变地维持环保低标准会使企业满足资源依赖的现状, 没有把低标准获得的积累投资于节能环保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从而阻碍了企业进行节能环保创新, 这样, 逐渐使产品竞争力失去优势。

针对我国目前企业的节能环保现状,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促使企业提高节能环保水平的目标不相适应, 不利于企业更有效地化解环境成本, 对激励企业进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不足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我国的节能环保政策还是命令型政策, 一般是在问题产生以后才起作用的, 而且往往是针对重大问题, 所执行的对象也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区域的企业, 而不是面对国内所有的企业, 不可能在整体上激励企业进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活动。因些, 节能环保政策应转变为市场导向型的政策, 能够兼顾节能环保和经济利益, 不断提高节能技术和环境管理水平。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用战略性的眼光看待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 通过节能环保技术创新,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活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改变只重视物质产出、忽视节能环保的传统发展模式, 改变重产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的的市场竞争模式, 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要把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以利用循环经济优化企业生存的条件, 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尽快建立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循环生产链, 最大限度地协调节能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加强对节能环保的研究。围绕节能环保的重大问题, 组织实施战略性研究项目, 为节能环保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和完善节能环保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大幅度增加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

3. 利用税收政策推动企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

税收政策的改进目标应该是通过税率变化提高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使用价格, 使那些滥用资源和环境的企业失去成本优势, , 促使企业节约资源和减少“三废“排放。因此, 应当制定《资源法》和征收资源使用税和污染排放税。资源使用税的征收对象应该由目前的矿产资源开采扩展到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各种经济行为。当前最主要的是那些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转化为能源和物质产品, 最终转化为污染物、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非再生资源, 促使企业采取节能环保技术措施, 降低产品中的资源成本。

4. 促进企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

为了促进企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 应该实施结构性产业干预政策, 使所有企业在做出技术创新决策时自觉考虑资源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 迫使企业淘汰落后技术, 选择使用节能环保技术。除了政府直接资助企业进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外, 还应该加强投资导向和进行规范管理, 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 增强企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能力, 不断提高企业投资的节能环保准入标准, 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投资项目。

摘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和社会, 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 节能环保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在关注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 必须同时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企业才有长久的竞争力。文章论述企业的节能环保意识, 节能环保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并针对当前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篇9: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前夜”,如何有效把握时机,抓住机遇,夺得头筹,引领未来的发展,成为当前许多地方政府思考的重要课题。

日前,针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地方示范运行中获得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来自北京、济南、武汉、深圳、合肥等地的相关专家谈了各自的看法。

武汉市政府汽车产业发展办公室李林清主任告诉记者,作为国家“863”电动汽车成果产业化基地,早在“九五”期间,武汉市的东风汽车公司就研发了纯电动轿车、纯电动中巴和燃料电池中巴。2001年,武汉市又率先成立了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电动汽车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已获得了多项专利。虽然武汉市的发展重点是混合动力汽车,但也在积极推进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目前,武汉市共有581辆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和在线运营,到2012年年底,武汉市计划在线运营示范的新能源汽车超过1000辆。武汉市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步入产业化阶段,8万辆纯电动轿车生产基地已于2011年12月动工建设,到2016年,纯电动轿车产能将达到8万辆。

与武汉市的思路不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北京市的重点是发展纯电动汽车。作为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见证者,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林程教授认为,在国际上趋于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到商品化阶段,是未来重要的产业化方向,但混合动力技术的节能减排效果对发动机技术水平依赖较大,成本仍较高,如果传统的发动机技术本身就存在问题或者比较落后,混合动力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他认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是车的问题,也是体系建设问题。林程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已经在奥运村充电站实现了电池的快速更换,预计到2012年年底,北京将形成1千辆纯电动公交的运营规模。

作为全国典型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合肥市近年来在示范推广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合肥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总量在全国25个城市中排名靠前,纯电动客车和轿车排名总量第一,全市有26个充电站,电动公交车在14个公交线路上运营,总里程达到了600万公里,单车最高行驶的里程12万公里。合肥市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近30家,市政府支持试点示范资金1.66亿。合肥市科学技术局何江副局长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新能源汽车成本高的问题,多方面的系统安全问题等。此外,在新能源汽车体系发展方面、示范应用及产业应用发展方面,目前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合肥市正进行积极的探索。

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装备处岳双荣处长认为,企业的生存主要靠市场,市场是检验产品唯一的标准,但是任何新生事物,如新能源汽车,都有逐渐被认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公信力对新事物的推动是不可或缺的。岳双荣处长还透露,济南市计划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产量达10万辆,争取实现电动汽车销售收入达到100亿。

深圳市是全国的首批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首批6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城市之一。截至2011年底,深圳市示范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总数已达3035辆,其中公交车2050辆、纯电动出租车300辆,燃料电池车62辆,公务车20辆,私家车超过603辆,建设各类充电站62座,其中公交充电站57座,社会公共充电站5座,全市在居民小区和社会停车场一共建成慢速充电桩接近2400个。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陆象桢认为,前两年可以说是在打基础,越往深处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也会越突出,所以今年深圳市准备开展一些攻坚战,把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梳理和解决,为以后推广新能源汽车积累经验和探索路径。

篇10: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学习型组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成功的.组织要像人脑一样能够及时反馈内、外部环境的非线性变化,能够自主认识、思考和行动,能够发挥自我组织、自我监控和自我修正的功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相互依赖和知识创新加速的社会环境.

作 者:洪照谋 Hong Zhaomou  作者单位:中国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 刊 名:中国水运(理论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2006 “”(3) 分类号:C23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可持续发展  

篇11: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曾有不少代工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上有不少的斩获,安踏、特步、匹克、鸿星尔克德等福建休闲品牌已经在国内消费市场已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明基创立自主品牌以来,短短几年时间便打开了市场知名度,航嘉在创立自主品牌4年内,使自己的品牌产品占据了国内第一的位置……从长远来看,代工企业可利用他们现有的专业制造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眼光向内也向外,走品牌创新之路,进入国内和海外两个消费市场,创建和产生知名品牌和百年品牌。

当然,成功没有捷径,建立自主品牌也是同样的道理。自主品牌利润率要高,但也需要看品牌效应及规模,在品牌初期,因为销量低,反而容易亏损。如何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品牌形象建设及市场推广,才能有效的在品牌创立之初使企业度过难关,是创立自主品牌的焦点。航嘉从事PC电源代工起家,创立自主品牌4年内便占据了国内市场第一位的位置,其自主品牌建设的亮点可以值得鉴戒。

一、成功的基础――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

多彩科技是与航嘉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其终端形象好、以分公司执行推广,执行力度高、各类市场建设费用也比航嘉充足。航嘉终端形象差、以代理商进行操作,推广执行力度差。两家企业博弈了几年,最终以航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市场占有率第一,暂时在品牌建设上领先于多彩科技。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产品的质量。航嘉重视的产品的创新及质量问题,通过于联想、同方等企业的代工中,不断的积累及改进产品质量,把追求质量作为企业的发展基础。航嘉是第一个推出12CM风扇电源的企业,其“静音王”系列上市,便在市场上得到良好的反馈,打响了航嘉的知名度。不久又第一个通过电源3C认证,在产品质量上领先于同行,从而确定了航嘉的初步市场地位。通过良好的产品质量,取得了优质的渠道客户,航嘉在每个省份的渠道客户也是优质的,都是在本省内排名前三的商家,

航嘉的质量口碑的前期宣传,代理商助推起到不可磨灭的功绩。DIY发展中期,产品同质化严重,航嘉的各类推广方式及市场思想又使航嘉进一步的腾飞,从而超过了长城,成为PC电源第一品牌。

二、市场策划――推广是品牌成长的基础

(1)、聚焦影响,校园流行机箱设计大赛。市场策划推广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包括有形的手段和无形的手段,使得一件事物被广泛认知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要把已经定型的一件事情让大家都清晰的知道。航嘉在进军机箱行业,挖掘了流行时尚元素,并利用很小的费用,塑造关注度及影响度高的市场推广活动。校园流行机箱设计大赛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届,每届在大学内都引起了不少的轰动。航嘉每年对大赛的评选工作都进行高度的报道,并邀请众多工艺设计协会、专家、媒体进行联合曝光。这个策划,使航嘉机箱短短两年就走进了机箱关注度前五强领域。

(2)、借船出海,“盟友天下”的强大威力。厂家不但善于自己做市场,同时也善于与周边企业结成联盟进行推广,这招借船出海在航嘉也有很好的表现。目前航嘉基本上和一线品牌的主板、CPU、显卡厂家都做过联合推广及促销。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利用对方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利用对方的渠道帮组自己走货,并节省更多的促销费用投入到其他领域当中。这个盟友天下每年都有相关的推广活动,最出名的是前几年的一个推广活动,这个活动由航嘉发起,联合众多DIY企业进行的大规模以旧换新活动,换旧的产品全部捐赠给西部的学校用于教学用。整个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各大报纸进行宣传,使整个品牌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百市巡航,终端推广活动。区分重点市场,重点扶持,各个击破。目前这个活动很受到代理商的欢迎。其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培训、活动、产品推广巡展等内容同步进行。每年都会选择年度重点攻坚的区域,在每个城市派驻3-4人,进行维持一段时间的相关活动。

篇12: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发布时间:2007-11-19 【 双击鼠标滚屏 】

一、海尔的成长之路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是在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经过近20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以年均递增78的发展速度,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目前,海尔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制造、营销与服务网络。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长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品牌。根据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二、海尔的发展战略

(一)海尔的名牌战略。

名牌的核心一方面是优越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卓越的服务。在1984年到1991年海尔一心抓质量管理,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海尔对管理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企业好比放在斜坡上的球,一个企业越做越大,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滑下来,这是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要使小球不下滑就需对小球有个止动力,但仅有止动力只能使小球维持原来的高度。而唯有打破平衡,创造新动力,才能带动企业攀上新的台阶。在斜坡球体论的基础上,海尔创造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法。

在这一阶段,海尔在国内创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总结出了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海尔改变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在员工中牢牢树立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在国内同业中率先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海尔以“真诚到永远”的服务,树立了整体企业形象。

1、注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海尔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走高起点、高嫁接、创名牌之路,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以高技术和高质量开创名牌。同时又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来降低原材料消耗和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名牌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承受能力。海尔的科研人员一直坚持这种观念:要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去,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运用现代营销管理策略。

海尔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依照消费者的需要,把整体产品市场分为若干个细分子市场。例如地域细分方案,按北方、南方、农村、沿海划分,海尔根据各自特点设计了大冷冻能力冰箱、宽气候带冰箱、无霜冰箱,适应了不同的消费群。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实行了“海尔国际星际服务一条龙服务”,从产品开发制造到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中,通过市场回访又反馈到产品开发中,形成一条良性的服务循环链,真正做到了“用海尔产品解除用户烦恼到零”。如今,海尔人已形成共识:产品的返修率哪怕事千分之一,对一个用户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所以生产全过程均按国际ISO9001标准要求操作。

3、积极开拓和培育名牌市场。

海尔培育名牌产品是通过市场实现的。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市场,是海尔名牌战略决策中的关键。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海尔才愿意投入巨资开拓市场,培育市场。积极稳步扩大产量、海尔每年都花费巨资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产品广告,以“海尔,中国造”树立民族品牌形象。同时,与中央电视台联手制作了以“海尔兄弟”助人为乐为主题的106集动画片,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它启动了无数孩子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在儿童心里树立了“海尔”的良好形象。人们对“海尔兄弟”智慧认同的同时,也对海尔企业文化产生了良好印象,为树立百年品牌打下基础。

4、强化名牌产品的内在支撑。

海尔在名牌产品创立之后,居安思危,强化名牌产品的内在支撑力,实现在动态过程中不断稳固、强大。强化内在支撑力:一是在经营理念上。根据张瑞敏的建议,海尔的高层管理者都在研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重温毛泽东在1944年的“小胜即骄,大胜更骄,一次又一次吃亏”和黄炎培的“极胜而衰”的教诲。为此,张瑞敏提出了海尔的生存理念“永远兢兢业业,永远如履薄冰”;二是在管理上。把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认真搞好,名牌产品就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三是在超前决策上。海尔的每个事业部(分厂)都成立了创新评审委员会,每个季度评出职工创新奖,重奖那些在生产和技术上又突出贡献的人。使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风格在市场上占先机,领先一步,时刻瞄准市场需求变化,超前决策、超前行动;四是在规模效益上。名牌产品没有规模效益就失去了生命力、竞争力、承受力。海尔靠调整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来发展规模经济,扩大名优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创造出名牌产品的规模效益。

(二)海尔的多元化战略。

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1997年,以生产数字彩电为标志,海尔又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8年,海尔又涉足国外称之为米色家电领域的电脑行业。在进行扩张时,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坚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即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盘活被兼并企业的资源,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成功率.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达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尔的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的目的。海尔主业仍然是家电行业,销售额约占海尔总销售额的40~70。2001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品牌的信誉进入金融业,搭建了海尔的金融框架,包括入主青岛商业银行、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今后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从相关多元化到不相关多元化。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发展纽带从类似的产业模式到服务品牌转变。在多元化发展方式上从以强扶弱的合并方式到强强联合的合资方式转变,在地域上从青岛到山东到全国到东南亚到欧洲到美日。

(三)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从1998年至今的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坚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的战略。海尔国际化的标志主要有三点:一是市场国际化。生产的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二是营销国际化。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来为企业的名牌产品服务;三是产品国际化。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在实际运作中,海尔运用了“先难后易”、“出口创牌而不单纯创汇”的国际化战略,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后到发展中国家去。其实,海尔还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就开始了国际化的起步,它从德国引进了技术,反过来向德国出口产品,靠的不是低价格而是靠当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目的不仅是为了创汇,同时还为了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抢得一块国际市场份额。“先难后易”的意义在于:将海外发展的目标定位于执世界经济发展之牛耳的发达国家,一旦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便可以易如反掌地进入发展中国家。而在国外建厂时,却又先易后难,1996年开始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投资建厂,而其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经过在发展中国家的“试点”取得经验以后,便于1999年在美国南卡州设立了一个工厂,在洛杉矶设立设计中心,按照美国本土化的要求进行设计,在纽约设立营销中心。海尔的目标是实现国际化的海尔,即让世界上每一个海尔的用户,都感觉到海尔是“自己”的海尔,而不是[FS:PAGE]“中国青岛”的海尔,设在中国的总部也不再仅仅是向全世界出口的一个产品基地。国际化的海尔是三位一体的海尔(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是一个具备在当地融资、融智功能的本土化的海尔。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大公司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关系发展。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别与日本三洋公司和台湾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换市场、资源共享、双赢发展。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2001年海尔实现出口创汇4.2亿美元,在连续两年翻番的基础上增长50,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四)海尔的资本运营战略。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海尔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19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19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对股东、员工、用户。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其较高的利润回报,员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更大,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投资者、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是海尔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公司在企业兼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海尔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思路,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较好,管理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一旦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市场就能获得新生。海尔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88~1990年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渤海尔合资,引起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到1985年6月,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四星级冰箱,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1988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当时的青岛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通过向微波电器厂资金引进生产设备,其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1991~1994年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第二阶段兼并方式与第一阶段相比,除了投入资金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海尔的企业文化与OEC管理体系移植到兼并企业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的新机制,使企业迅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1995年~至今的第三阶段,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海尔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海尔接管红星电器公司后,将它改组为海尔洗衣机总公司,在输入成套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对人的管理为重中之重,使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赢利150万元,第二年一次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其国内市场占有率到1996年底,在全国百家大商场的份额已上升到22%。国际商场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名牌,全自动洗衣机出口日本数量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95%,占日本进口总量的61%。在此基础上,1997年5月兼并后的洗衣机公司以品牌作为投资控股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组建了顺德海尔电器公司,并在两个月之内恢复生产,创造出让“可怕”的顺德人都连称“可怕”的海尔速度。海尔标榜的三大管理理论:

1.市场链理论:是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机制,即后一道工序的工人成为前一道工

序工人的顾客,对前一道工序生产的产品,后道工序的工人有权进行检查和拒

收,一旦发现次品,后道工序工人可以据此向前道工序工人进行索赔。此举旨在形成全员重视产品质量的工作作风。

2.海豚升迁法:海豚要想跳得高,必须在水下潜得深,这同样是海尔提拔员工的方法,即在工作中发现可塑之才,要把他下放至最基层锻炼,确实优秀者日后才

被提拨。

3.日事日结,日清日高:即当天的事当天要完成;同时每天清理,每天反省使自

己天天获得提高。

以上是海尔引以自豪的三大理论,也是海尔在各种场合介绍管理经验时必然提到的理论,并通常引来一片附和之声。抛一块转:评“市场链理论”

中国很多企业采用的所谓现代化作业方式实际上还是泰勒提出的流水线工作方

式,即强调职员的分工,并对职员进行相应工序的技术培训,以此来提高工作效

率,市场链理论显然没有吃透泰勒理论的精髓:

1.按照市场链理论,流水线上,从第二名工人起,至少应该掌握两道工序的技

术,即前道工序和自己工序的技术,不然对前道工序的产品检查就无法进行,随

着工序的推后,到最后一名工人则要掌握全部工序的技术,检查才能进行下去,这显然违反技术分工的要求,而每道工序上的工人俨然在扮演工程师的角色。

2.在第一时间内,每位工人对从前道工序传下来的产品不是进行本道工序的加

工,而是首先检查上道工序是否存在缺陷,导致工作效率不复存在,这又是对泰

勒理论的严重违背。

3.如果前道工序的产品存在缺陷,后道工序可以向其索赔,检查不出来本道工序

要负连带责任,这不可避免造成员工之间关系紧张,把作为同一条流水线上,共

同为整体产品负责的技术团队拆解成一个个只为自己工序负责并希望上道工序出

现问题的个体,(因为在索赔过程中会获得个人利益)

4.市场链理论也有优点,他可以促使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但这是以上述三点

为代价换来的,有没有消除上述缺点而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呢,当然有,设

立质检部门一切都可解决,这也是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正因为大多数企业

采用,所以海尔不屑采用,偏要独辟蹊径,搞管理创新,但违反规律的创新只能

是哗众取宠。其实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是那些接受时间检验的传统方法。一句话,管理拒绝复杂。

5.不可否认海尔知名度较高,正因为如此他的一举一动被受瞩目,所以他的管理 创新理论影响的不是自己一家企业而是所有不加分析,盲目崇拜,并且准备学习

他的经验与理念的企业。如果海尔随意抛出一个个哗众取宠的理论,那么这种行

篇13: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现任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兼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

我国知名的混凝土专家,多年来从事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负责人之一完成国家和行业级科研项目4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专著3部,论文集3部,培养博士、硕士、博士后20余人。其研究成果在三峡大坝、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对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控制具有指导作用。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建材行业改革开放30年代表人物”、“全国优秀企业家”,获得“2005年度中国十大经济女性人物发展奖”。

我国建材工业的总体情况怎样?中国建材行业领头羊、稳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副董事长姚燕用4个字概括:“大而不强”。“之所以说我国建材行业‘大而不强’是因为我国的建材行业表现为‘四大五低’:‘四大’即为产品产量大、企业数量大、职工队伍大、能源消耗大;‘五低’则是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经济效益低。”高消耗、高排放、产能过剩的建材产业亟待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转变,且要立即行动

如何积极而有效地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姚燕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是实现建材工业转型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转变是现实所迫

记者: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的建材行业必须走转型之路,且须立即行动?

姚燕:行业面临的发展问题和矛盾决定了产业必须转型发展。在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环境中,我国建材行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但同时也积累了产能过剩、集中度低、竞争无序、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

记者:主要有哪些矛盾或问题?

姚燕:我觉得归纳起来是三大矛盾:一是发展和资源的矛盾。无论从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城镇化,还是保障就业来看,我国的经济都需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是我国目前大多基础原材料消耗都超过全球消耗的一半,石油、铁砂、有色矿产大量进口,从长期来看,这种方式难以持续和保证。二是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我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让经济发展和青山绿水结合起来,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三是经济发展和大多数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当前我国大多数行业出现产能产量双过剩、市场饱和的现象,严重制约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像钢铁、水泥、煤炭等基础原材料行业,压力非常大。水泥年产能超过30亿吨,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平板玻璃年产能超过10亿重量箱,需求不足7亿重量箱,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

新常态下,要解决上述矛盾只有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去产能化来解决,而且我认为完全可以解决。我们要统一认识和立即行动,从自己的行业做起,从自己的企业做起,从自己做起。

行业需要节能减排

记者:近些年来,您一直在强调节能减排在建材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在公司发展中践行、引领行业发展。请具体谈谈在建材行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姚燕:首先,节能减排是经济效益的基础。能源成本约占水泥成本的80%以上,节能降耗是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盈利空间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此外,随着越来越高的能耗限额和环保约束,实现环保达标和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和运维投入,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加之排污费和排放权等控制手段,使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紧密相连。

其次,节能减排是环境效益的保障。建材工业两磨一烧的工业特点决定了建材工业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愈发匮乏的原燃材料使建材工业必须通过降低消耗量、选择可再生能源和可燃废弃物代替化石能源、选用固体废弃物替代天然矿产等有效的节能减排途径,才能实现原燃材料的可持续。

再次,节能减排是社会效益的体现。建材工业粉尘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了较大负荷,老旧生产集体粉尘飞扬的传统形象也使社会公众对建材工业怨谤加深。只有通过全力推进清洁生产、切实减污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消纳工业固废和城市垃圾;建设花园工厂,吸尘固碳,美化环境,才能使公众正确认识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最后,节能减排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材工业与建筑工业紧密相连,建材产品的低碳、安全、环保和可循环利用,是绿色建筑的基础和保障;持续开发新型绿色建材产品、提供集成创新服务,也是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选用低品位能源和资源,协同处置建筑垃圾和城市垃圾,也有效地影响了原燃材料供应商的产品结构。综上所述,实事求是、毫不夸张地说,建材工业的节能减排是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力。

十年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记者:行业推行节能减、低碳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姚燕:十年来,建材工业围绕“减量化、调结构、降负荷、优资源、促循环”的低碳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减量化,淘汰落后产能。截至2013年,中国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96.3%,且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装备和工艺均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二是调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例如,中国建材集团水泥产能4.5亿吨,拥有475条水泥生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企业。三是降负荷,节能减排。建材行业着力提高能效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并高效回收利用废弃能源,水泥余热发电约可以满足自身用电量的1/3。四是优资源,协同处置废弃资源。目前,建材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垃圾协同处置能力显著并逐年提高。五是促循环,技术进步升级。十年来,水泥工业积极发展和成功实施包括高效节能的新一代烧成系统、高效节能的料床粉磨系统以及依托信息化的智能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加快了建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步伐。

躬身践行,引领发展

“中国建材集团是集科研、制造、流通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产品涉及水泥、玻璃、石膏板、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2014年,集团水泥产量达到2.8亿吨、商品混凝土9500万立方米,石膏板14.2亿平米。这么大的产量,决定了我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姚燕对记者如是说。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理解,中国建材集团走上一条躬身实践、引领行业发展的发展之路。

重塑行业形象

记者:一提起建材行业,就很容易跟污染大户、耗能大户、温室气体排放大户联系在一起。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为了改变这种固有观念、引领行业发展做了哪些实际工作?

姚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这个论述是在客观、全面评价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丰功伟绩的基础上得到的。其实,为了改变人们对建材行业的固有观念,建材行业早就有所行动。以水泥为例。作为能源资源依赖型行业,我国的水泥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建材行业就是下里巴人,提到建材行业就是砖瓦灰砂土,又脏又破。水泥企业周围总是黑烟滚滚、尘土飞扬,对周边环境产生了恶劣影响。我大学毕业后分到了现在的研究院,而我的一位同学分到了水泥厂:她非常羡慕我的工作环境,对水泥厂的环境深感不满。为了摘掉行业污染的大帽子,中国建材集团在联合重组的基础上,坚决地淘汰落后产能,改为先进的新型干法生产线。

记者:但是有的企业周围的环境、水源已经污染,矿山植被已被破坏,怎么办?

姚燕:我们认为,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首先要制止继续恶化,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加大治理力度,逐步恢复环境,而且最终还要加以美化,让环境比以前更美丽。为此,2007年我们集中爆破拆除了枣庄9条机立窑生产线,被誉为“中国水泥第一爆”,在爆破原址上建设了日产5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的节能环保综合工程,同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构建起了集生态工业、观光农业、新农村建设、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循环经济链,形成了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的生态美景,彻底改变了过去水泥厂灰土灰脸、噪音隆隆的局面,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型现代化企业典范,真正实现了把水泥厂建成花园式工厂。从整个行业看,近些年新建的建材工厂,环境都是不错的。

高效使用资源

记者: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是从源头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排放的根治之策。在这方面,中建材集团做了哪些工作?

姚燕:在这方面,中国建材集团不断实施工艺升级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单位产品能效,主要产品能效指标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在符合条件的水泥、玻璃生产线全部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系统,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热转化为电能,解决了一半的生产所需电能。同时,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工艺利用煤矸石、污泥等可燃废物替代煤炭和燃油,努力减少化石能源所占比重。我们有效利用低品位的煤炭资源,使用煤矸石、污泥、生物质能源等可燃废物替代原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近千个工厂的生产都严格遵守国家能效限额和环保标准,每年节能减排投入10多个亿,落实几百个节能降耗、减污减排的改造项目;建设余热发电系统、脱硝除尘装置,用工业废弃物替代化石能源和天然矿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集团余热发电装机容量约1650兆瓦,可满足自身用电的30%,节约用电约80亿千瓦时;水泥和石膏板板块形成固体废弃物消纳能力近1亿吨。

彻底废除32.5型号水泥

记者:当前,我国水泥行业的废气排放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对这个问题您觉得该如何解决?

姚燕:的确如此。中国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一共是90亿吨,其中水泥行业的排放占到12亿吨,是我国第三大二氧化碳的排放源。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其二彻底废除32.5型号水泥。如果水泥采用高标号就能够减少40%石灰石的用量,就可以减少4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对中国环境保护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主张高标号化发展,彻底废除32.5型号水泥,因为标号越低的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这个目标从我国水泥行业整体情况来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也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水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选择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推行建材产品的低碳认证体系,承担编制首个《水泥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为行业走低碳发展道路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集团成员企业常山南方成为全国首批低碳水泥产品认证示范企业。“十二五”期间,中国建材集团有近200家企业参加了万家低碳企业节能行动,共承担节能义务约320万吨标煤。

绿色挂帅

“我们秉承‘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坚持建材绿色制造、打造绿色产品体系、提供绿色集成服务。”姚燕对记者说。很显然,中国建材集团走的是一条绿色挂帅的发展之路。

坚持绿色制造

记者:在建材的绿色制造方面,中建材做了哪些工作?

姚燕:在新型建材方面,中国建材集团一直努力打造绿色建材产品体系。绿色建材首先必须保证建材在产品质量上达标,即产品符合且高于相关标准要求。其次,产品应具有满意的环境安全性。绿色建材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应当有益。同时,产品宜具有合理的功能性。最后,建材产品要耐久可靠,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同时,可回收并循环利用。

记者:请举例说明。

姚燕:比如我们推广Low-E玻璃,与普通玻璃及传统的建筑用镀膜玻璃相比,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满足传统门窗功能要求的同时,具有更好的保温节能效果和舒适性;功能性石膏板产品,不仅确保自身不释放有害物质,还能吸附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等;再比如功能性涂料产品,防水涂料、耐火涂料还有防蚊涂料,保证美观和基本性能要求的同时,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金邦板等外墙挂板,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各种美观的造型,产品本身采用建筑垃圾再造而成,建筑拆除后也可再利用。此外,我们在大宗基础建材如水泥和商品混凝土方面,我们也竭力倡导淘汰32.5水泥,倡导高标号、高性能产品的广泛应用。

记者:我国新型建材推广应用的情况怎样?

姚燕:建筑节能主要来自于建材节能。举例来说,外门窗玻璃的热损失占建筑物能耗的50%以上,而玻璃内表面的传热以辐射为主,辐射传热占58%,这意味着减少玻璃热能损失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玻璃的性能,抑制其内表面的辐射。普通浮法玻璃的辐射率高达0.84,当镀上一层以银为基础的低辐射薄膜后,其辐射率可降至0.15以下。因此,用Low-E玻璃制造建筑物门窗,可大大降低因辐射而造成的室内热能向室外的传递,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因此,大力开发Low-E玻璃的生产技术并推广其应用领域,必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欧洲Low-E玻璃使用率高达80%~90%,美国40%左右,我国使用率仅有10%左右。我国节能材料和技术的使用潜力还相当巨大。

努力实现绿色房屋的梦想

记者:据悉,中建材试图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中的绿色房屋项目。请对此予以介绍。

姚燕:在新型房屋方面,我们选用绿色建材、像造汽车一样,在工厂里造房子,突出住宅产业化,从以前传统的现场房屋建造,转变为由工厂制造相关部件,然后到现场成片组装的模式,实现了从房屋建造到房屋制造的转型。这种服务模式,保证了绿色房屋集成选用绿色建材产品,减少了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排放和能源消耗,减少传统建筑建设过程中的耗水、耗材和耗能。此外,区别于传统建筑,新的材料和结构,保证了优越的性能,抗震、节能、个性化、产业化,超过90%的房屋主要部件可实现循环利用。中国建材集团一直有个事业梦想,就是把新型房屋做好。从绿色建材到绿色房屋,再到绿色小镇和绿色生态城,是中国建材未来服务绿色建筑的主要方向。

记者:据我们了解,绿色房屋、住在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并不顺利。为什么不顺利?其前景到底如何?

姚燕:的确,实际效果还仅仅限于各地的小型试点。为什么推广不顺利呢?我觉得可能和标准的缺失相关。没有标准就无法判断、比较;无法明确责任与义务。这块看来还的慢慢来,先形成地方标准,再慢慢形成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相关。在市场培育期的推广阶段,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效果肯定打折扣。最后,可能和成本相关,农民限于财力不愿购买。尽管如此,各地政府的积极性仍然很高,经常有地方政府来找我们希望与我们合作。我们在深圳、都江堰、汶川等地都建了试点,在河北三河建了生产基地。对于前景,我认为,只要政策稳定并不断完善,这项大家都说好的事业一定能干起来。

践行“蓝天责任”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守护蓝天是中国建材集团的第一责任。中国建材集团18万员工愿从自己做起、从企业做起,为恢复蓝天、守护蓝天、共享蓝天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通过‘减法’和‘加法’两种途径,践行蓝天责任。”姚燕对记者说。

记者:作为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的央企中建材集团如何进一步践行“蓝天是企业的第一责任”?

姚燕:中国建材集团自2015年1月16日起正式启动“责任蓝天”行动,中国建材集团全体成员企业郑重承诺:坚持绿色发展,主动减少排放,建设生态工业,守护祖国一片蓝天!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每一家成员企业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企业价值观,在2015~2020年期间围绕减少粉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深入开展绿色矿山和生态厂区建设,持续提升资源循环利用能力等重点领域,明确目标任务、落实环保责任、保障资金投入,切实降污减排。

记者:请具体讲一讲减法方面的措施。

姚燕:减排方面有5方面措施。一是全过程减少粉尘排放。深入开展水泥窑炉粉尘综合治理,加大高效袋式除尘器覆盖比重,进一步降低窑头、窑尾等关键部位粉尘排放浓度,实现粉尘排放优于国家标准要求,并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实施储存、包装、运输环节的封闭式管理,通过建设封闭式原燃料堆场等有效措施,减少粉尘的无组织排放。

二是多途径控制污染物排放。全面推进水泥、玻璃等企业分级燃烧和脱硫脱硝系统建设,规范环保设施的运维管理,实现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优于国家标准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化用能结构,提高余热发电系统运行效率,加大清洁煤炭、天然气和生物质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应用比重,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是大力推进碳减排。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主要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现主要产品单位能源消耗优于国家标准要求、保持行业先进水平。倡导水泥“减量化”发展,自觉限产减排,推进高性能、高标号水泥和混凝土的消费,减少资源浪费,从源头消减二氧化碳产生和排放。

四是提高协同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协同处置工业固废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协同处置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水泥窑炉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危险固体废弃物系统建设。水泥、商混和建筑板材板块形成年综合协同处置能力超过1.2亿吨。

五是开展绿色矿山和生态厂区建设。深入开展矿山复绿,矿山绿化率不低于85%,充分发挥绿色植被天然吸尘器的作用,减少温室效应和粉尘排放;持续开展生态厂区建设,改善作业场所和所在区域环境质量,保护员工和周边居民健康,实现工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记者:“责任蓝天”行动将在何时开始全面实施?

姚燕:目前,中国建材集团正在编制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组织专家论证,明确路径方案,分解目标责任,落实项目和资金计划,预计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全面实施。我们计划在“责任蓝天”行动有效实施3年左右,开始联合其他建材企业、其他工业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责任蓝天计划,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共同为守护蓝天贡献力量。

记者:加法的内容是什么?

篇14:节能降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0月初,美国铝业(Alcoa)宣布第三财季扭亏为盈,实现利润7700万美元,结束了连续三个财季亏损的势头。

作为美国首家公布第三季度业绩的大型公司,美国铝业原本预期会继续亏损,但结果却业绩喜人。美国铝业这记响亮的“开门炮”,提高了市场对第三季利润增长的预期,道琼斯指数更创下一年新高。

目前,全球的经济正在好转,尤其是亚洲经济领先全球强劲复苏。10月26日,前来参加2009亚洲制造业年会的美铝亚太区总裁陈锦亚表示:“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考虑在后危机时代到底该干什么。这次的金融危机给了全球制造业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企业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就上去了,抓不住这个机会就可能掉下去。”

中国脚步

美国铝业始建于1888年,拥有121年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经营背景的美铝,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和使用铝制品的公司。

上世纪80年代,美铝通过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现在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技术合作进入中国。自1993年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来,美铝已在中国铝工业累计投资超过7亿美元,成为中国铝工业最大的国外投资者。截至今年6月30日,美铝在中国有15家企业,1283名员工。

1993年至2000年是美铝在中国的探索期,主要进行市场调查和销售。在完成初期的探索后,中国市场所展现出来的美好前景令美铝怦然心动。2001年-2006年是美铝在中国的快速投资期。美国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在中国必须做到最大最强最好,只要中国有机会,美铝都会进入。

目前,在北京、上海、秦皇岛、昆山、苏州、广州和香港等地,美铝建立了办事机构和15家生产厂,产品主要包括铝箔、板带、紧固件、汽车部件和建筑产品。

谈到美铝与中国的合作,便不能不谈到与中铝合作的力拓并购案,虽然遗憾收尾,但这次收购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不小的震荡。

陈锦亚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世人在若干年后会看到中铝和美铝合作的意义,在于推迟了必和必拓对于全球铁矿石的垄断。”

他指出中铝和美铝合作是一种商业行为,中铝选择美铝形成了强强联合,从而制止超级大集团的形成。

陈锦亚认为中国市场对于美铝说至关重要,美铝在中国高达10亿美元的长期投资计划,几乎占美铝全球年利润的三分之一。

美铝同中铝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中铝最初到香港上市,美铝便认购中国铝业总股本的8%。

同时,陈锦亚认为,和中铝这样的中国企业合作,美铝学到重要的一点就是本土化。这就像1+1>2的道理,纯粹美国的经验和纯粹中国的经验直接拿到中国市场来都不好用。

美铝非常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他看来,如何帮助中国公司走出中国,很大程度上也是帮助外国企业在中国做好,其中存在着共赢的基础。走出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先从小的做起,再逐步扩大。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情况不佳,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并购这类企业来练兵。“我们觉得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必须是一个国际企业,一个国际企业必须要帮助这个国家成功,其实也就是帮助自己成功。”

受累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风暴来袭,美铝当然也不能幸免。就在今年1月,美国铝业发布了2008年年报显示,全年亏损7400万美元,而其2007年的净利润一度高达25.64亿美元。去年第四季的情况尤其糟糕,由于铝价大幅下跌和订单锐减,其当季收入仅为56.88亿美元,同比减少20%。

2008年前,铝价大幅增长。美国铝业在利益驱动下不断加大对氧化铝和电解铝的投入。作为世界第三大铝生产商,美国铝业的氧化铝和铝产品销售额,从2002年的50亿美元到2007年的93亿美元,增幅接近一倍。

但随着危机的深入,2008年下半年LME铝价跌幅超过50%,铝业利润迅速下滑。以汽车零部件业务为例,2008年12月,在美国汽车市场上,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销售量同比分别下降了31%、34%和53%。美铝是三者的汽车铝材重要供应商,自然难以幸免。

在糟糕的2008年第四季度后,美铝宣布,其电解铝产能将缩减18%(75万吨),而其氧化铝产能则将缩减150万吨。相应的,其将全球范围裁员13%(13500人),并发行13亿美元新股和债券。

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美铝终于结束连续三季亏损。同时因铝价转强与需求改善,美铝预估2009年下半年全球铝金属消耗量会较上半年成长11%。

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发达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仍然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来源。但是,在后危机时代国内企业如何实现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铝为大家找到了出路。”陈锦亚说。

未雨绸缪

陈锦亚在会议当天的演讲中表示:“列宁曾经说‘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但是中国并不是‘大难临头,我们已经走出了那个阶段。中国有句话叫做未雨绸缪,如果我们现在可以找到一个出路,那么就会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现飞跃。”

陈锦亚认为,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兴盛的时候,我们中国的出口却遭遇非常大的挑战:“其实这个挑战并不单纯是国外给中国制造麻烦,而是每一个国家为了生存,都要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在这个保护中,中国的企业是最大的受害者,就如今年1/3以上的反倾销的案例都是针对中国的。”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7月中旬,世贸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发起反倾销数量将达437起,是历史上发起反倾销数量最多的一年。

在陈锦亚看来,中国的经济确实在高速发展,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中国用13亿人口创造的经济动力,保证全球最廉价产品的消耗。但是,中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单位GDP能耗是最高的国家之一,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最高的国家之一。”

以铝行业为例,根据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建和在建电解铝产能超过1800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38%,比2004年几乎翻了一番,而当年表观消费量仅1260万吨,产能发挥严重不足。同时,铝产品出口规模过大,在当前国内资源、能源紧张的形势下,铝产品大量出口相当于输出了宝贵的能源。

“如果我们是以高耗能、高排放

进行生产发展,会造成资源枯竭,资源价格飞涨,这也是大家已经看到的现实,最终会导致行业的不景气,同时产生了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个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的企业都应该走节能减排、创新的道路。”陈锦亚表示。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必行之路

在今年2月举办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美铝公司连续第五年被评为“全球100家最具可持续发展性的公司”,成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典范。

美铝是全球发电量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用电量最大的公司之一,环境保护是放在其面前的最大挑战。“我们对于发展水电非常关注,尽可能多利用水电,减少火电的应用;同时,采购生物能源,用一些可持续的能源来保证企业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但是一些成功的经验,也使我们备受鼓舞。”陈锦亚说。

众所周知,美铝是一个耗电大户。但是,美铝生产的铝,超过70%仍在使用。这就相当于自1886年起生产的806百万公吨总产量中,仍有的586百万公吨在重复使用。

陈锦亚着重向记者介绍冰岛的案例。众所周知,冰岛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极其严苛的国家。目前,冰岛政府已经同意美铝在冰岛建立第二个铝电:“美铝帮助冰岛政府开发地热能源,在利用地热能的同时,减少了对于环境的影响,生产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铝,这样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同时,美铝在全球范围内研发新的技术,力争做到在生产氧化铝的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排放氧气。“这个技术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要把它运用到大规模生产中,会有很大的挑战。”

继今年4月美铝公司连续第七年发布其全球《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来,9月20日,美铝中国的《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也正式出炉。该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客观展示了美铝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愿景、行动和成果。

2008年,除了在清洁生产方面加大投入,美铝中国为北京交通运输系统和奥运场馆及设施提供轻量化铝材和复合铝材。以穿梭在奥运村内的50辆电动大巴士为例,美铝为其提供的锻造铝合金轮辋可大幅减轻车身重量,每辆减重约125公斤,极大地提升了电动车的整体运营效率。

陈锦亚认为,美铝可资借鉴的一点就是企业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主要的负责人,必须要有非常强烈的社会意识。“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但是工业发展必须回馈社会。举例来说,如果炼一吨铝使用一般的技术产量是1.5万吨,而使用先进的技术产量可以达到1.7万到1.8万吨。想想如果减少使用1000度的电,可以对全球家庭做出多少贡献?”

有人质疑,企业致力于环境保护的行为是不是纯粹的“做善事”。在陈锦亚看来:“在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我们把我们工业做了很大改善的过程中,企业也得到了很多现实的好处,第一个现实的好处就是我们生产的成本降低了很多。所以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责任,也是对于一个企业发展非常有利的工具。”

陈锦亚认为,从全球制造业来说,不管是铝行业,钢铁行业,还是各种消费能源的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部必须走低能耗、低排放的这条路,必须走用新的技术搞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对于铝的行业特别提出了要加快行业整顿,淘汰高耗能、高排放,实行行业标准,严格执行,推进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

众所周知,美铝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据陈锦亚透露,美铝专门负责技术的执行副总裁今年12月份将会访华,非常希望与中国公司广泛合作。“其实地球这么小,如果我们不做点贡献,最后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上一篇:社区文明创建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生新年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