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子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试卷

2024-04-22

卢子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试卷(精选8篇)

篇1:卢子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试卷

灌南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练习试卷(2014-3-10编号:008)

灌南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练习

出卷人:卢会芹包科人:卢会芹印制份数:1100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尊敬的市委书记您好,晚辈系北京土著居民一名,近期网上流传北京摇号制度即将取消,希望您能留意相关原因,不知是否有道理,望您考虑这系列项目的执行是否实质性缓解北京的交通。摇号制度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这建立在运气的基础上有些欠妥„„”,北京一网民给市委书记提建议

①是公民依法行使质询权的体现②是国家赋予公民提案权的表现

③体现了自身的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④是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体现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2、“晒黑族”是热衷于揭“黑”的特殊网民,他们以“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敢晒的”为口号将政府、社会上不平事披露网上以警示他人。“晒黑族”的行为表明

①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提高

②“晒黑族”履行专政职能以维护人民民主,保障人权

③中国积极落实公民的政治权利,创新民主形式和渠道

④网络作为群众维权的渠道,有助于推进法制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3、从“十六大”到“十八大”,这是“参与”的十年:公民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公共事务、社会管理、慈善事业等都不再是政府部门的专利,处处显现着越来越多公众参与的身影。发源于公民个体的参与热情,把命运共同体意识写入每个人心中。“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 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概括是

A.公民直接管理国家,充分当家作主B.政府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C.公民民主政治实践,推动国家发展D.政府广纳民意,民主科学决策4、2012年9月25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众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网站等多种渠道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②国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③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④获取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A.②④ B.①② C.①④D.③④

5、近年来,关于信川卡盗刷的事件频频发生,法院受理的案件也很多,但判决结果却不尽相同,同案不同判现象也受到各种质疑。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同案同判”原则的原因是

A.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B.严格依法行政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

C.完善法律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D.我国公民在法律而前是一律平等的6、截至2012年6月14日,全国29个省(区、市)已经召开了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在认真研究听证会参加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实施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7月1日开始全面试行。我国各地召开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的主要原因是 ①保证政府决策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维护民生

②听证会是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最有效形式

③居民阶梯电价涉及我国各阶层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居民阶梯电价涉及面广,只能由公民自主决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7、2012年5月21日,安徽省合肥市法制办就《合肥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该征求意见稿涉及物业服务标准、小区内乱停车等问题。市民可以在9月30日前登录合肥政府法制网,或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意见。这表明公民通过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进行民主决策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行使管理社会的权利D.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8、2012年,网络舆论场拥有5亿多网民,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了3亿。从“表哥”、“房叔”的落马,再到“雷政富不雅视频”、“单增德离婚保证书”等热点事件,现如今,“网络反腐”已经成为一个“遍地开花”的词汇,网络逐渐成了反腐正能量的聚集地。这表明①网络曝光已经成为腐败案件查处的一条重要路径

②网络尤其是微博已成为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

③接受舆论监督是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自身修养的必然要求

④民主监督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依法行政的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2012年6月天津航天GS7554航班在执行飞行任务时,遭遇歹徒劫机,机组人员最后在旅客协助下成功制服歹徒。多名旅客挺身而出,说明

①国家具有专政职能②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义务

③我国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④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10、2010年12月1日,新《国家赔偿法》开始实施,精神损害赔偿首次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依据该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人身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国家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其政治意义是①我国公民的人权得到进一步尊重和保障 ②杜绝国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腐化③说明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是广泛的 ④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审慎行使权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1、“草根”的说法产生于19世纪美国“淘金热”流行时期,现在引申为“普通人、平民的、民间的”意思。伴随着公民意识的蓬勃生长,在介于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公共领域,民间社会已经出现了一支与政府互动从而进行社会治理的“草根力量”。“地沟油”、“毒奶粉”等各种社会问题充分暴露在网上,形成了利益诉求的第二落点,各种利益群体的代表可以利用互联网反映自己的诉求和主张,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强大集散地。针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网络诉求主要体现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公民通过舆论监督的形式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征

④网络拓展了民意表达的渠道,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2、2012年9月16日,西安市公安局发布公告称,西安部分市民、学生上街游行反对日本“购买”钓鱼岛,游行过程中,少数不法分子混入其中,扰乱秩序,甚至打砸烧。对此警方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果断处置。这表明我国公民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应

①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13、公安部通知,从2012年7月起的交通违法新规开始执行闯红灯,记6分,罚100元;酒驾,5年内不得再考取驾照,不系安全带,记3分,罚100元;副驾不系安全带,记1分,罚50元;行驶途中拨打手机,记3分,罚100元;行驶途中抽烟,记1分,罚100元;有意遮挡号牌,记12分。该法的实施

①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②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③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生命和人格尊严的尊重④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确保道路畅通

A.①②B.①③C. ②④D.②③14、2012年,网络舆论场拥有5亿多网民,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了3亿。从“表哥”、“房叔”的落马,再到“雷政富不雅视频”、“单增德离婚保证书”等热点事件,现如今,“网络反腐”已经成为一个“遍地开花”的词汇,网络逐渐成了反腐正能量的聚集地。这表明 ①网络曝光已经成为腐败案件查处的一条重要路径

②网络尤其是微博已成为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

③接受舆论监督是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自身修养的必然要求

④民主监督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依法行政的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2012年11月15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外媒体的见面会上,总书记的一句“打铁还需自身硬”,表明了党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大后的一个月里,十多位官员受到查处,其中不少是被网络举报的。网络反腐彰显了强大威力,网络反腐热潮正改变着中国的反腐格局。网络反腐

①扩大和拓宽了公民的监督权利②已成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主体形式③是通过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促进廉政建设④可以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16、社会学家指出,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 开始。从网络上积极“围观”、坚定互动,到现实中参与监督、促进公开;从草根慈善、社会组织,到共享共建、志愿精神,“积极公民”的形象在十年间逐渐清晰。下列具备“积极 公民”特征的是

①关注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情况②积极参加有关政府决策的听证会

③对政府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④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联合推出教育调查。作为一名高中生,你想把你的关注和心声带上“两会”,带到我国最高决策殿堂,你可以选取的途径是

①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②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③专家咨询制度④信访举报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并赋予政府主管部门必要的监管手段,开启互联网安全新时代。这一做法

①能够解决每一个网络问题,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②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依据

③是为了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确保国家行政机关公正司法

④适应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我国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9、2011年10月24日,包括北大、清华等高校专家在内的15名公民联名向总理写建议书,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专家联名建议

①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②是通过专家咨询制度行使民主监督权 ③表明公民有强烈的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和意识 ④表明公民履行义务的意识不断增强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互联网日渐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十八大召开前,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煽风点火——传播中国军队国家化。部分网民不知真相,利用互联网传播谣言,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请你写一份抵制网络谣言的倡议书,你认为恰当的论点是

①公民权利有真实性,国家应当保障公民言论自由②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自由是法律的前提,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④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二、主观题

21、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材料二:打造“美丽浙江·中国梦”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确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综合发展目标,也是每一个浙江人的期盼。

政府有关部门准备开展“美丽浙江·中国梦”的主题创建活动,请结合“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识谈谈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22、网络,于无声处,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2011年,我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1.45亿,占网民总数的29。9%。微博的发展给传播领域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开创了“一对一双向互动”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网络的治理力度,要求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都要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治“网络水军”专项行动,旨在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对此,A网友说:“微博降低了民众言论表达的门槛,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的微博我作主。”B网友说:“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是不够的,还需要„„。”

材料二 广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幸福广东”一词由此登上了广东发展的舞台。政府如何找到实现幸福的突破口?对此,有专家表示:政府为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而着力改善医疗、教育,以及住房等问题,这些都不难实现。现在真正急迫的,是社会信誉、公义,尤其是公权力的公信力不足。如果公权力的公信力没有像钢铁一样硬,老百姓的幸福一定会大打折扣。

(1)请你运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对A网友的“我的微博我作主”的观点加以评析。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提高公信力?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练习答案

21、答:公民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我要积极参加人大的换届选举工作,理性投票,支持政府的工作。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我会积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为美丽浙江的建设出谋划策。

基层民主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会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立足于自己所在的社区(或农村),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行使好监督权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我会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去监督国家机关,督促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22、(1)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网民通过微博自由表达权利的实现必须以守法义务为前提,否则,只会损害多数网民的利益。②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必须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治理网络环境,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护网民个人合法的自由表达权利。网民在行使自由表达权利时,也不得损害国家利益,这是爱国的表现。

③所以,认为“我的微博我作主”的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2)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增强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4分)。

②政府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3分)。

③政府必须坚持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3分)。

④政府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3分)。

篇2:卢子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试卷

灌南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练习

出卷人:卢会芹包科人:卢会芹印制份数:1100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活动是在履行政府职能的是()

A.2012年3月31日国务院成立抗旱救灾指挥部,及时开展对云南抗旱的工作

B.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C.2012年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

D.原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南勇受贿一案在辽宁省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我国提出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扩大就业规模,这是政府在履行____职能。()

A.保障人民民主B.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C.加强市场监管D.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占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交通阻塞。城管执法人员下列做法中符合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的有()①同情小摊贩谋生艰难,不予理睬;

②给这些小摊贩讲道理,说明占道经营的危害性,劝其离开;

③对小摊贩大打出手;

④统一规划摆摊设点的地点和营业时间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4.“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电视剧《蜗居》中女主人公的这句经典台词道出了许多年轻“房奴”的辛酸苦楚。政府有没有责任解救“房奴”?你的回答是()

A.有责任,因为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B.有责任,因为制定房价是政府的责任

C.没责任,因为购房是公民自己的事情D.没责任,因为房价不属于政府监管范围

5.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负载的大量有害物质能直接进入人体肺部,甚至渗入血液,诱发多种疾病。从2012年起,北京、天津等地环保部门率先开展PM2.5监测,并把监测数据向市民公布。这一做法表明()

A.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B.政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

C.政务公开有利于对政府权力的制约D.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6.近年来,以“淘宝团购”、“QQ团购”为代表的“网络团购”在我国蓬勃兴起。这一方面更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使得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有了新的土壤。因此,政府必须在网络交易方面有所作为。下列选项属于政府措施的是()

①加强行政立法,规范网络交易行为②诚信经营,提升形象

③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④从重从快审判欺诈案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7.有专家提出,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应该是“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城市。媒体将这概括为“婴儿车指标。”有同学据此推测,达到这一指标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环境优美等条件。创造这些条件,政府须切实()

①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②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③履行经济和文化职能④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 ③④

8.“和谐中国·201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佳案例中,某市探索创造的“平安协会”群防群治组织形式在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实践中,整合了社会资源,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和谐,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这对政府的启示是()

①在管理与服务中,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转变政府职能,把社会管理权力下放给基层自治组织

③通过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④履行政治职能,主要运用行政手段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你幸福吗”——中央电视台大型现场调查节目播出引来了热议。提高百姓“幸福感”是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提升百姓的“幸福感”,政府应该()

①执政为民,强化政府的权力②求真务实,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③以人为本,尊重老百姓的一切利益④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10.(2013·天津卷·10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的声音与步伐始终伴随,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改革路径日渐清晰,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

①树立政府威信的需要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④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形象工程”屡禁不止,其实也是一种腐败。近些年来,某些地方领导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而不着力解决老百姓的各种实际困难问题,这明显不符合政府要()

A.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坚持依法行政D.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12.长期以来,“三公消费”中的腐败问题堪称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为治理“三公消费”,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定期公布“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并对违反条例的具体情形及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界定。此举:()

①有利于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②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威信

③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表现④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监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李克强说“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要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咒’”。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B.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

C.对人民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对人民负责求真务实

14.个体户老王在学校门口出售食品,出于食品安全卫生和学校秩序考虑,城管部门没收其经营的货物。老王对此不服,他求助或投诉的法律途径有()

①向新闻媒体提出行政仲裁②向上级城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④对城管工作人员进行威胁恐吓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15.(2013·山东卷·19题)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项改革旨在()

A.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

B.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C.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D.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16.(2013·北京卷·32题)面对H7N9禽流感,政府有关部门在首例病例确诊后,立即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详细疫疫情信息,并及时跟进通报疫情变化情况及防治方案,使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防治禽流感。这些做法能够()

①提高行政效率,体现政府威信②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③增强信息透明,保障公民权利④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2013·新课标全国II·16题)为了使政府部门与群众的沟通日常化,Q市开展了“网络在线问政”活动。2011年前9个月,共有19个政府部门组织了287次在线访谈。受理建议及咨询9482件(次),网民在线参与43657人次。Q市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是()①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②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的基础

③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健④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的举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2013年1月22日,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下列关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权力是否接受制约和监督是区分有威信与无威信政府的主要标志

②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③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利于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19.我国某村300名村民因质疑县政府对该村的征地批复,向县政府提请行政复议,遭拒绝后,村民将县政府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村民胜诉。材料中体现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有()

①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②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③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①B.②③C.③④D.①④

20.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管理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清明节前,滨州市政府又

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B.以人为本,服务于民

C.重视安全,政府职能日益多样D.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2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应放下“官架子”,重点扮演好 “保安员”“裁判员”“指导员”“监督员”和“服务员”的角色。强调当好“裁判员”“监督员”是指政府

()

A.坚持依法执政,科学管理B.精简机构,加强对政府管理

C.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性质转变

二、主观题

1.材料: 2012年“校车安全”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公布《校车安全技术条例》、《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等四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7号,《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于2012年3月28日颁布。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政府是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校车安全事件频发,政府予以高度重视,一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做好校车安全工作。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服务意识增强,工作踏实,校车安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颁布《校车安全条例》。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工信部公布校车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事,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2013年全国两会上,新一届中央高层频就国计民生发声,不仅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也被普通民众口耳相传。3月23日,习近平在访俄期间指出,“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要通过交流不断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4月9日,习近平在海南三亚考察期间强调,“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3月17日,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提出“要用开放促进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按照新一届领导人的上述要求,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

①中国政府应该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要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开放促进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要通过交流不断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篇3:卢子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试卷

情感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众所周知, 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能将台下的观众牢牢地吸引, 让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随着主持人情绪的变化或悲、或哀、或怒、或喜。一首好听的乐曲, 只要前奏一响, 就能拨动听众的心弦, 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 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 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心随我动”, 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 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 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

1. 了解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 用列举案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努力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 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课堂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问题, 从而获得顿悟, 达成教学目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 复习效果好。

品德与社会复习课偏重于说理论事, 内容抽象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运用案例教学法, 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 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感性认识, 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教师再巧妙地进行分组自由讨论, 让学生大胆交流, 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示机会, 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和探索, 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 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3.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类型:

典型性案例教学、趣味性案例教学、生活性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应用

1. 在复习中需要为学生树立行为典范的内容时, 使用典型性案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教育学生在思想和言行上都要着眼社会大众、服务大众时, 这就需要使用典型性案例, 为学生树立行为楷模。

案例:在复习好女孩好男孩时, 可以设计找出自己崇拜的男性杰出人士和女性杰出人士。

他, 有矫健的身影;他, 有猎豹一般的速度;他, 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刘翔。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比别人挥洒了更多的汗水。有人问他为什么, 他只说了两个字———中国。面对困难他不屑一顾, 面对挫折他从不低头, 他的速度突飞猛进, 很快就成为国家队里的“飞人”。

讨论:从刘翔的故事中, 你懂得了什么?作为一名小学生, 从现在开始, 你应该怎么做?

运用典型性案例比枯燥地要求学生要认真学习, 要努力为社会作贡献, 其效果要好得多。但教师在使用典型性案例教学时, 最好少用或不用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 避免负面影响, 做到选用案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

2. 在复习比较抽象的内容时, 使用趣味性案例。

篇4:卢子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试卷

考查方式

由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看,《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考查的内容涉及不多,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第二单元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考点有:规律的相关知识、意识的反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命题者常把这些内容与唯物论、辩证法等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试题主要以考查理解、运用能力为主,题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所以对这些知识必须熟练理解和掌握。

知识精讲

考点1哲学

解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是哲学不等于世界观。每个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都会自发地形成世界观,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而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觀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者的区别:①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哲学把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②方法论不同。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二者的联系:①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②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例1(2010·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反映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②、④正确,选c。

考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解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例2(2010·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属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

考点3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解读:哲学中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谁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说来,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规定了在解决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上的方向。第三,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联系的、发展的。正确地、如实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考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科学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对人类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地发展。从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它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明确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与普遍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样,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进行研究,才使哲学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从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要为实践服务,强调自己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看,它从不自封

为最终完成的知识体系,而把自己看做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例3(2010·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故A正确。

考点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考点6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解读:二者的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②科学性不同: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的哲学。③发展阶段上有差别:哲学有许多门类、派别,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许多发展阶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代替了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二者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因为哲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新阶段。才使其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使哲学重新焕发了生机,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考点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其哲学依据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8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这一哲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例4(2010·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故选c。

考点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發、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10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注: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例5(2010·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特点。题中选项具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表述不准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故选A。

考点11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注:①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②静止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考点1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

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例6(2010·全国新课标卷·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考点1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解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考点1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解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顺利进行,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

例7(2010·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实践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故②、③正确,选B。

考点15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获得途径、认识的目的、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对象、认识运动的规律

解读:①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②认识的获得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来源于实践。在我为间接经验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要真正地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③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④认识运动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相对地上升到了较高一级的程度。

例8(2010·上海政治卷·1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的理解。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B正确。

考点16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解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確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考点17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解读: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例9(2010·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文本”思想的变化作答。

参考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考点18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解读: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遇到困境完全归诸客观、遇到顺境完全归诸主观是形而上学的做法,要注意克服。另外,这些条件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从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巩固练习

1恩格斯说过:“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

A.人的思维的本质是自然界的变化

B.人的智力随自然界的发展而自发的发展

C.意识是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D.人的思维和自然界本身关系不大

2达·芬奇说过:“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这表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理论是对实践的主观反映

D.实践是理论的归宿

3博克说过:“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这是因为()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真理需要检验

篇5: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芳室芝兰茂,春风桃李香。”家庭留给我们多少温馨的记忆!一般而言,家庭是由下列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①婚姻关系②血缘关系

③收养关系④地缘关系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家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A、有住所B、有血缘关系

C、有亲人,有亲情D、有经济保障

3、从传统的“四世同堂”,到现在的“三口之家”,家庭的结构是不断演化的,现在一般的家庭结构类型是()

①核心家庭②主干家庭

③联合家庭④单亲家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我们爱我们的家庭,是因为()

①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③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④爱家庭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由此来形容母爱,下列选择中最贴切的是()

①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七色光芒②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胸怀

③母亲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壮成长④母爱是无限的宇宙,任儿女自由翱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小丽今年13岁,父母离异,小丽随母亲生活,爸爸答应每月给小丽200元生活费,但从来没给过。小丽爸爸的作为()

A、只是不道德作为,因为扶老携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是违法行为,因为扶养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

C、是情理之中的,因为小丽与父亲不在一起生活

D、是他家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7、“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我们要永远牢记心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理应()

①得到爱的回报②受到我们的尊敬

③享受荣华富贵④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对父母()

A、侍俸和赡养B、敬重和爱戴

C、尽首先义务D、尽法律义务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B、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C、母爱是无私的D、父爱可有可无

10、前两年,一首《常回家看看》传遍大江南北,歌曲以朴实而真挚的感情,拨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弦。这说明()

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孝亲敬长是我们的义务

③孝敬父母就应该满足他们情感方面的要求④父母都爱把儿女“绑”在身边

篇6:初一第一学期政治第四单元试卷

1、据调查,在中学生中有51%的人认为,知心朋友在自己未来的生活中最重要,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选择财富、权力、信仰等其他项目的比例。有59%的中学生表示快乐的时刻是“与朋友在一起”。这表明了()

①青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往与交流②与人交往是中学生心理上的内在需要

③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④朋友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进入初中后,莉莉觉得一下子忙了许多,忙于完成各科的学习任务,很少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假如你是她的同学,你会这样劝说()

A、正常的交往能弥补我们的不足,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要重视交往

B、无所谓,反正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交不交往关系不大

C、交往和学习同等重要,我们要安排大量的时间进行交往

D、交往可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要多交往,少学习

3、交往与人的心理需要紧密联系,以下与交往有直接关系的心理需要有()

①安全的需要②爱各归属的需要③尊重的需要④生理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小丽是一个注重打扮、穿着时髦的城市女孩。在班里,她总是看不惯从农村来的小红的打扮,还时常当着同学的而说她土气,令小红很尴尬。小丽的做法()

A、及时指出了小红的缺点B、有利于小红改变自己的形象

C、说明了丽丽是个是非分明的学生D、没能做到平等待人和尊重他人

5、有人说“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人理解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学会理解是文明交往的前提B、理解是我们心理和精神世界的内在需要

C、误解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D、学会理解是成功交往的秘诀

6、下课后,小军和同学们嘻嘻哈哈地闹个不停。小红身体不舒服,趴在桌子上休息,听到吵闹声,捂起了耳朵。小军看见这一幕,更开心了。小军他们的行为属于()

①不懂得理解他人,不会体谅别人的难处②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③是合理的,课间休息有权玩闹④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④

7、学会理解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秘诀,也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条件。学会理解的关键是()

A、关心和帮助他人B、自己愿意做的事不让别人做

C、学会换位思考D、要迎合别人的意愿

8、小雅上课时偷偷听MP3,好朋友小倩告诉老师。小雅说小倩打小报告,是“间谍”,以后再也不理会小倩了。假如你是小倩,你会()

A、无所谓,反正也不在乎她这么一个朋友

B、只要她主动和我道歉,我还要和她交往C、她不理我,我也不理会她

D、真诚地向小雅说明自己的想法,跨越交往的障碍,化解矛盾

9、下面是几个同学对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议论,正确的有()

①小军说,只有弱者才需要别人帮助②小红说,谁帮助过我,下次我才帮助他

③小蓝说,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都需要他人的帮助

④小亮说,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①②③

10、小丽今天穿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刚走进校门,就碰到班长路璐,路璐脱口而出:“哇,你今天真美!”。路璐一句很平常的赞美,却给小丽带来一天的好心情。我们从中可以感到()

①交往要讲究艺术②要学会赞美他人

③语言在交往中显得多么重要④只要赞美他人就会获得好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大文豪伏尔泰说过“通向心灵的大路是你的耳朵。”倾听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之一,倾听别人的谈话时,我们应该这样做

①要保持重视、专心、尊重的态度②不随意打断他的的谈话

③要经常与讲话人进行目光交流④可以一边听,一边翻看书报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12、年轻人:“喂,老头,去北村还有几里路?”老者:“还有三百八十丈。”年轻人:“路怎么讲丈?”老者:“因为你不讲里(礼)。”这一情景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②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成功的需要

③相互倾听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④语言文明及表达的技巧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13、现在许多学校都在校门口设立了文明值勤岗,值勤学生面带微笑,站姿规范,见了老师鞠躬问好,见到同学点头致意。以下说法中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待人习惯

B、是一种耽误学生时间、没有必要的行为

C、是语言和行为文明的具体表现

篇7:卢子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试卷

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

(考试时间: 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并将答案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

① 亲情的自然流露

② 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

③ 当今道德的要求

④ 当今法律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她是一朵“苦菜花”: 她一出生就遭遗弃,年近60的农民王志全夫妇收养了她。4个月后,养母病逝了。她只得与年迈的养父相依为命。她叫王兆华,是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居仁学校的一名学生。据此回答2 — 4题。

2. 王兆华的亲生父母遗弃王兆华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她们()A. 没有承担应当承担的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 B.不懂得对所有子女的抚养教育都是无条件下的

C. 没有给予未成年子女应当得到的爱的回报 D. 虽没有触犯法律,但背离了当今道德的要求

3. 王兆华与农民王志全夫妇组成的家庭是()A.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B. 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C.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D. 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4. 12岁至今5年来,她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一边上学一边挣生活费、学费,全心赡养瘫痪在床的老父亲,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王兆华在自立自强的同时()

A. 造就了逆来顺受的懦弱性格

B. 培养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 C. 形成了淡漠一切的人生态度

D. 传承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5.家的最主要特点是()

A.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B.它与家庭有关

C.家人都有血缘关系

D.家中有亲人、有亲情

6.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形式,下列不属于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的有()A.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B.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的家庭

C.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

D.因工作和学习需要而组建的集体大家庭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向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一首 《常回家看看》 唱出了无数父母的心声。据此回答7 — 9题。

7. “生活的烦恼向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这说明家是我们的()

A. 发展大本营

B. 天然学校

C. 娱乐天地

D. 情感栖息地

8.“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这说明父母()

A. 不需要儿女的物质帮助

B. 不需要儿女的赡养扶助

C. 需要儿女天天陪伴在身边

D. 需要更多的精神上的满足

9.“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这句歌词说明孝敬父母()

A. 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B. 要从小事做起 C. 就是经常回家吃饭

D. 是我们的天职

10. 逢年过节,在沿海打工的民工大都长途跋涉赶回家乡。这是因为()A. 他们出门在外太辛苦,想休息

B. 他们不能适应沿海地区的生活 C. 他们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D. 他们想到处去走一走,看一看 11. 漫画(见右图)旨在劝诫年轻人()A.要了解自己的父母

B. 应该依赖自己父母 C. 要体谅父母的艰辛

D. 要尽情地享受生活

12.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A.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B.是完全错误的C.是一种有主见的、值得提倡的心理和行为

D.是完全正确的

13.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的积极做法是()A.顺其自然

B.否认、漠视

C.在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D.逃避矛盾

14.当我们与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

A.先发制人

B.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

C.弄清到底谁对谁错

D.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

15.我们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是()

A.彼此了解

B.尊重理解

C.求同存异

D.换位思考

16.想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A.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

B.坚定自己的原则立场

C.提醒父母站在子女的立场上看问题

D.以美好的语言来打动父母

17.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是()

A.只说不做

B.只做不说

C.投其所好,讨父母开心

D.学会真诚,得体地赞赏父母

18.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下列属于 “与父母交往艺术” 的有()

① 认真聆听父母的意见

② 一切听父母的安排

③ 不必太计较

④ 帮助父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

A.高期待、严要求

B.蛮横

C.误解

D.不善解人意

20.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

A.母爱

B.父爱

C.师爱

D.友爱

三、问答题

(共26分)

33. “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都是错误的。” 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说明理由。(4分)

34.一位男同学抱怨父母道: “爸爸根本不了解我,还要常常管着我!” “我与妈妈很难好好沟通,说不到两句就会吵架!”(5分)(1)怎样认识材料中的 “爸爸常常管着我” ?

(2)请为这位同学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提出你的建议。

36.《绝情女博士不认绝症爹娘》 的一篇文章中说: 一位读者来信说,他有一位不孝顺的大学教师姐姐。信中介绍了这样几个情节:一是 “金凤凰飞出山门不识爹”,当父亲送姐姐去重庆上大学时,姐姐却对学校老师说: “他是我家的邻居”。二是 “读高中后姐姐不再见乡亲”,我们做中学校长的叔叔,也是资助姐姐读高中、大学的恩人,到了重庆,姐姐却避而不见。三是 “摸上门不给父母吃饱饭”,1998年,父母自己问路 “闯” 进了姐姐所在的大学,姐姐勉强接待了父母,但中午和晚上都只用小碗给父母舀了一坨饭,没让父母吃饱。四是 “临死前老父才见女一面”,2005年,爸爸妈妈双双患上了晚期癌症,多次打电话叫姐姐回家看一看,姐姐却说城市里孝敬父母是当儿子的事。(6分)(1)女博士不认绝症爹娘的行为对吗 ?为什么 ?

(2)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

37.某学院发出了 《关于开展 “亲情寒假、感恩父母” 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 算一笔感恩账,将自己一年的各项花费算个总账,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账,想一想父母的艰辛和奉献。为父母做一顿饭、谈一次心、敬一杯酒、说一句祝福的话、磕一个头、鞠一个躬、干一些家务等活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此通知一出,引发了一片争议,争论的焦点是 “给父母磕一个头” 这一作业到底应不应该做。

反对者认为: “磕头这种方式值得商榷——磕了不等于就孝顺,不磕也不等于不孝顺。这种磕头流于形式,是作秀!”

赞同者认为 “给父母磕头是中华民族最高的礼节,为父母磕头是对父母表示感激之情最好的形式。”

请你说说: 对于 “给父母磕一个头” 这一作业,你会作吗 ?为什么 ?(5分)

四、分析说明题(22分)38.阅读 《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不再挺拔;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女儿已经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阅读材料请回答:

(1)歌词中为什么说 “妈妈的腰身不再挺拔,眼睛失去了昔日的光华,黑发泛起了霜花” ?(3分)

(2)为什么 “想对妈妈说,话到嘴边却又咽下,眼里却闪着点点泪花” ?(3分)

(3)作为儿女,你想对父母作怎样的报答 ?(至少三个方面)(4分)

39.17岁的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他的母亲吴凤仙是金华市食品公司职工。由于徐父长期在外地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成长的。他的母亲吴凤仙工资不高,就帮助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徐力升上高中重点班后,吴凤仙要求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要排在班级前10名。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他的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一天吃过午饭后,因对母亲的管束不满,便拿了一把铁榔头将母亲杀害。

法院认为,被告人徐力非法剥夺其母亲吴凤仙的生命,触犯了 《刑法》,构成故意杀人罪,但由于徐力犯罪时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处罚,故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徐力有期徒刑15年。

阅读这个案例后,请结合第二课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徐力是在母亲的重压之下才有这样的过激行为,他的行为是可以谅解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4分)

(2)请分析发生徐力杀母这一人间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沉痛的教训 ?(4分)

(3)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学习上的要求也很严格,或者近乎苛刻,你打算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 ?(4分)

参考答案

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A

A

C

D

D

D

D

D

B

C

C

A

C

B

B

A

D

C

A

A

二、判断题

√×××√√×××√√√

三、33.(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生活中,我们与父母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差异,这就使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

(3)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因为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 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34.(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教育和保护的权利与义务,“爸爸常常管着我”,是爸爸在行使他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责任。这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我们要接受和配合父母的正确教育。(2)建议: ① 认真倾听。② 主动沟通。③ 控制情绪。④ 讨论协商,等等 35.(1)安慰、关心、体贴、照料父母,使他们早日康复。(2)向父母学习,在孝顺父母的同时,孝顺爷爷、奶奶。(3)立即帮助父母做家务。

(4)对父母的态度表示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爱好不相同,两代人的爱好差别更大。(5)向父母表示歉意,并解释原因,保证以后尽量早回家。

(6)理解父母的做法。因为父母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改正缺点,健康成长。(评分要求: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即可。)

36.(1)女博士不认绝症爹娘的行为不对。这是因为: 孝敬父母是全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社会名流都应具备这样的道德品质。对父母的孝敬是每个子女都应做到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孝敬父母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女博士 “飞出山门不识爹娘”、“不给父母吃饱饭”、“临死前老父才见女一面”,甚至还说什么 “城市里孝敬父母是当儿子的事” 等言行都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与其大学教师、博士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

(2)我们孝敬父母要: 体贴父母的辛劳; 关心父母的健康; 了解父母的心意; 听取父母的教诲; 分担父母的忧虑; 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每一点的具体分析略)

37.(只要言之有理,赞同和反对均可。反对的理由如: 给父母磕了头不等于就孝顺,不磕头也不等于不孝顺,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磕头也毫无价值; 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人表达感恩和实施感恩的具体方式,“布置” 学生给父母磕头,是不恰当地运用了一种不合时宜的感恩表达方式: 赞同的理由如: 给长辈磕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礼节,这个传统礼节正被慢慢遗忘; 感恩之情的表达,仍然可以借助传统的文化形式 —— 磕头得以表现; “孝为德之本,百行孝为先”,在中国,从古至今,孝道一直是衡量人性美德的重要标准,不能说磕头属于封建迷信,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磕头这样一个古老而郑重的形式,有助于召回学生对父母感恩的传统。

四、38.(1)因为妈妈为家庭、为子女日夜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而现在已经变得苍老而又脆弱。(2)因为看到母亲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了昔日光华的双眼,泛起了霜花的头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报答之义在心中激荡,不能用语言来描述,也不必用语言来表达。

(3)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回答。如: ① 在心里感恩父母; ② 语言上劝慰父母; ③ 行动上体贴照顾父母。

(评分要求: 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均可给分)。

39.(1)这种说法是错的。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的心愿。徐母对徐力的严厉管教是基于对他的高期待,这反映出父母对子女的爱。徐力在心存感激的同时,应该尽力孝敬母亲,报答母亲的恩德,这才是正确的做法。知恩不报,以怨报德、恩将仇报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2)原因是: 母子缺乏必要的沟通。与母亲发生矛盾时,徐力没有采取适当的方式与母亲进行沟通,而是采取了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造成了人间悲剧的发生。当我们与父母发生严重冲突时,一定要使自己先冷静下来,努力克制自己冲动情绪,多想想父母的好处,坐下来与父母进行沟通解决,切不可用粗暴或极端的方式解决。

(3)教材P24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或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回答。如: ① 尊重理解父母; ② 换位思考; ③ 求同存异等。

篇8:卢子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试卷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结构分析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 以“贴近生活”为基础, 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为突破点。本节课的教学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这一单元的课题是《Shopping》, 根据课题可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购物”。通过分析教材, 我设立本单元的学习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英语说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名称, 能表述如何在商店中购物, 能读懂商品价格, 并将商品价格转化为文字信息, 能制作简单的购物单。本单元共四课, 第一课共三个环节, 分别是Look and listen, Listen and learn, Work with your friend。第一课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语境, 使学生能听懂对话, 读懂并会表述商品价格, 能进行购物活动的交流, 能表演课文内容。其中第一环节Look and listen是利用图片展现一个商店购物语境, 学生通过看图, 听对话, 在语言和图片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 从而了解对话所表达的意义, 再通过角色表演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课本的教材结构的分析,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

(2)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Walkman、brand、prefer、hundred、test.

(3) 能运用“What can I do for you?”、“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 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游戏,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听懂对话, 能通过角色表演扩展对话内容。

2、难点:学生运用“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百位数英语的拼读。

二、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 依据

我面对的学生是11—12周岁的学生。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 形象思维占优势, 抽象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依据英语教学直观性、兴趣性、活动性和主体性原则, 这节课我将通过看、听、说、演、练、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采用多媒体、磁带、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 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 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因材施教。借助一些直观教具,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讨论、积极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乐中学”, 又在“学中乐”。

2、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我将指导学生使用观察法、讨论法、模仿练习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理解对话, 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培养学生敢于开口, 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

(一) 组织教学, 创设氛围

演唱上单元所教的英文歌曲:“Months and Seasons”。 (既复习了旧知, 又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唱唱做做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复习旧知, 做好铺垫

提问:“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s the date today?”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今天是何平的生日, 妈妈和她一起去商店购买生日礼品, 并与售货员展开交谈。引出课题:Shopping。 (由于情境贴近生活,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 结合生活, 学习新知。多种形式, 练习巩固

1、多媒体展示图片 (何平和妈妈走进一家商店, 与售货员进行交谈)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提问:“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对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又设置了悬念,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播放磁带中的前四句对话, 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先学习几个生词:walkman、brand、prefer。只需听懂、学会发音和理解含义, 下一课时将专门学习。 (主次分明, 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3、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听懂每句话的意思。

这里, 可用苏格拉底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重点学习句型“Which…

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多媒体演示各种实物:水果、玩具、文具, 让学生练习说“你更喜欢什么?” (利用直观教具, 通过替换练习, 突破了教学难点。)

5、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读, 互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分小组读, 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习对话。

(在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保持振奋、饱满的学习情绪, 提高了合作意识, 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6、采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后四句对话。

展示图片, 听磁带, 多媒体展示对话, 学习生词“test、hundred”、理解句子含义, 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五) 角色游戏, 巩固知识。运用句型, 扩展对话

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 即五个“商店”, 每组由一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它学生充当顾客。顾客可以到任何一家“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到各组去指导, 同时教师也当顾客, 购买物品。 (通过分组的角色游戏, 学生所学语言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和扩展, 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 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了展现,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小组分工合作,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上一篇:化学有效性课堂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下一篇:古乐府,古乐府权德舆,古乐府的意思,古乐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