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一单元塑造自我教案

2024-04-07

政治第一单元塑造自我教案(精选6篇)

篇1:政治第一单元塑造自我教案

政治第一单元塑造自我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要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难点】:

要懂得人生中责任的意义,认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专题内容]

1什么是自尊,自尊为什么能够促使健康人格形成。

2自尊与知耻的.关系,羞耻心对于自尊形成的作用,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拒绝卑下,洁身自爱,才能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如何建立自尊,分析妨碍形成自尊的心理和道德障碍,说明建立自尊人格,需要克服自卑、自负和虚荣。

4在青少年阶段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的重要性,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5正确对待来自长辈亲朋、公共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方面的各种社会影响,明辨是非。

6如何克服判断是非的障碍,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7伴随着成长,做人的责任也产生了,要认识自己行为的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8从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四个方面明确少年阶段的责任。

9掌握培养责任感的方法。

[课后作业与练习]

1、分发练习卷

2、复习巩固专题知识

3、交代练习的有关注意事项

【教师小结】:

通过这堂课专题系列内容的全面分析,运用教材内容,培养综合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真正掌握此内容。

【后记】:

本堂课在体现学生活动主体性方面尚显不够,如何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个两难命题,我正在思考和探索之中。

篇2:政治第一单元塑造自我教案

第一单元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1课时)

二、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和职业价值,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自己与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三、教学重点: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四、教学难点:通过教学、训练,让学生体会习礼仪、讲文明蕴含的道德意义和职业价值。

五、学情分析:本课节包括宜人的形象、真诚的微笑、文明的语言、身体语言等部分,指导学生详细学习个人礼仪、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和职业价值,从而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六、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研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整理】

教师:人生从地面做起,做人做事从整理开始。

学生:今日整理自己,明日整理国家。今日整理身边,明日整理天下。整理环境——合:洁洁净净;整理用具——合:规规整整 ;整理仪容——合:文雅威重

(二)【新课导入】

体验活动:小组(4-6人)观察学生自我形象,分析讨论良好的个人形象包括哪些方面?生活中的文明礼仪有什么作用?将讨论结果记录在一张纸上,并派代表上台向大家讲述讨论结果,要求说明得出结论的理由或者举例说明情况。

学生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结果,教师及时将每组讨论结果提炼写在黑板上。教师点评,引出本课课题:礼仪、文明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

那为什么需要礼仪呢?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礼仪习惯呢?

(三)【新课教学】

一、展现宜人的形象:

看图片:2009年网络红人犀利哥(先放左边的两张,然后放右边的,产生对比)提问:同一个人,两种装扮出现在你面前和你谈话,你会偏向于相信谁? 教师归纳:接触一个人,给我们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的,是其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是我们精神面貌、内在品质、风度魅力的外在表现。个人礼仪就像一张名片,是我们展现自我,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1.仪容: 教师:一个人看起来像什么,比他是什么更重要。成功,往往从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开始。而仪容仪表往往也是我们对他人产生第一影响的关键。

2.仪表:举例:在校内有些同学穿着打扮非常的个性、乖张,即使是在课堂上也表现得不修边幅,这样的同学你觉得会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怎么样的第一影响?

知识讲述——仪容、仪表的定义和要求(略)教师:每个人在生活的各个时期、地点都有不同的身份,穿着符合身份,是仪容仪表最低限度的要求。我们现在的身份是学生,穿着自然应该体现学生的风采。

组图:不同时期的学生装展示

讨论:你理解为什么学校要求学生穿统一校服吗?

教师归纳:统一校服可以防止同学们在穿着上的盲目攀比,同时也能养成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校服同时也是大家学生身份的证明。

二、面带真诚的微笑:

引导学生讨论微笑的价值:心境良好、充满自信、真诚友善。引导学生表现微笑。

三、使用文明的语言:

讨论:什么样的语言是不文明的语言?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归纳: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语言可以全面传达一个人的观念、意图乃至一个人的品格、能力等信息;别人可以凭借语言对言者形成印象,作出判断。

知识讲述——语言可分为良言和恶语;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语言习惯。(略)

举例演示:打造良好的电话形象

教师:在当今信息社会,打电话是最常见的交往方式,遵守电话礼仪,可以让我们成功交往、心情愉快,同时展示出我们的内在美的和综合素质。知识讲述——电话形象三要素;电话礼仪细节。电话形象三要素:(1)时间和空间的选择;(2)通话的态度(语言、表情、动作);(3)电话的内容。编制美丽的网络形象

教师:网络是另一个自我展现的空间。虽然面对的是电脑,其实却是在与人交流。必需

按照网络礼仪要求做,尊重他人,遵守道德规范,强调文明意识。知识讲述——网络礼仪(可配合案例讲述,此略)。

四、身体语言的“秘密”

组图: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雅行为 :教师: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形体姿态的礼仪,“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合乎礼仪的形体姿态、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展示的是我们内在的尊严、美德和魅力(站出精神,坐出优雅、走出风采、摆出风度、靓出美丽、表情得当)。

知识讲述——形体姿态包括站姿、坐姿、行姿、手势、面部表情等。(文字略)请学生上台表演或讲述怎样的站、坐、行姿势才是正确的,教师配合课件图片和视频进行纠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个人礼仪是我们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展示个人魅力的最直接的表现。作为学生,我们展现的是学生个人风采,就要从仪容仪表、形体姿态和语言上来规范自己。引领学生诵读《中学生日常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学生按照礼仪规范改善自己的日常行为。教师:良好的交往礼仪可以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让我们人生的道路充满快乐。有句话说得好“朋友多了路好走”,希望同学们能遵守交往礼仪,营造一个和谐的交友环境。

(五)【作业布置】

篇3:塑造政治教师自我形象浅议

一、讲政治、讲正气的形象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政治教师虽然不是领导干部,但其特殊的教育工作性质和职业道德要求,决定其必须讲政治、讲正气。教师讲政治,就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大是大非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事关方向、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随波逐流、背离社会主义教育目标,而是以自身良好的政治形象,引导学生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讲正气,就要树立正气。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下,在一些西方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腐蚀下,也使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移,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成为人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身的浩然正气影响、感染学生。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形象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师要经受住种种诱惑,潜心于教育事业,这是一种可贵的敬业精神。既然选择了这一行,选择了教书这一岗位,就应脚踏实地地干下去,执着地追求,对教学精益求精,对学生极端负责,做教师就要甘于平凡,树立甘为教育事业做奉献的精神。

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形象

“重师首先师自重”,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应时时、事事、处处重视自身品德修养,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感召学生。乌申斯基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代替的一种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爱好习惯、衣着仪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以文明形象昭示学生,不斥责、讽刺、漫骂、体罚学生,应衣着整洁,举止言谈文明,为人正直,作风正派。

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水平以及自身的基础素质水平,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基础素质的培养

为了加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必须在教师素质提高上大做文章。“正人先正己”,教师的基础素质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实际影响。有句格言:“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因此,必须把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放在队伍建设的重要地位,学校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加强管理,引导教师增强时代感、紧迫感,积极鼓励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伐。

2、要真正转变教学思想

追求高分数、偏重智育而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主要特点。它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思想。而素质教育则在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基本技能、身心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规律,从个人担负的学科做起,自觉摆脱“升学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指挥,确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真正注重能力培养,无论课上还是课外,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素质及能力,从而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锻炼。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求知、办事、审美、创造,从德、智、体、美、劳到个性、爱好、特长全面地发展,从而使学生不再是容纳知识的仓库,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千方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进而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4、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应试教育”把少数升学有望的所谓“优秀生”作为教学重点,而对大多数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重视不够;而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目的,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向 21世纪,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要真正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发现学生之间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差异,以此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

篇4:政治第一单元塑造自我教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M镇祥和社区在开展向好人学习的过程中,开展了“好人事迹报告宣讲会”“我身边的好人文艺汇演”“好人事迹演讲赛”等多种为人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道德境界。这说明()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能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精神力量,③不符合题意。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 A 2.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文化改变了每一座城市,体现了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改变了每一个人,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②③正确;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排除;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④排除。

【答案】 C 3.“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铁人”的豪言壮语能够激励着一代代石油工人,是因为其()A.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B.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D.能够使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塑造人生。铁人的豪言壮语能够激励一代代石油工人,是因为优秀文化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能够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C正确;A中“唯一”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没有体现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C 4.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青苔的花虽然小,但是仍然自豪地绽放,用 1 来比喻人自强不息、不服输的精神,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不要被困难吓倒,B项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世界本质、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真理的知识,A、C、D应排除。

【答案】 B 5.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人的思想是可塑的,通过观赏好画、阅读佳作、聆听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①正确;也说明文化能够塑造人生,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④正确;欣赏艺术作品是修身的重要途径,但未必是最佳途径,②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6.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④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说明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①正确;书籍是潜在的,在胸襟的无涯,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说明书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正确;②③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7.近来,五位创业者的疯狂格言在网上流传。例如,不管你信不信,成功的人也经历过暗无天日的时光。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不会让情感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记住,情绪只是暂时性的,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必须有更远大的愿景!上述格言被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标志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塑造人生。五位创业者的疯狂格言之所以能够在网上广泛流传,是因为这些格言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勇于创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也不是强调人们创造并享用文化,A、B排除;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团结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D错误。

【答案】 C 8.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

2()①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大众喜欢的文化起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大众喜欢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塑造人生。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正确;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正确;社会主义文化起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错误;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错误。

【答案】 C 9.暑假期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动,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全新的探索学习科学知识的体验环境。利用科技文化周为青少年创造全新的体验环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B.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D.文化育人功能随着实践发展而丰富 【解析】 “开展科技文化系列活动,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全新的探索学习科学知识的体验环境”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具有此特点;材料没有体现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育人功能,D排除。

【答案】 C 10.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①爱国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③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决定力量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①说法不全面;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中华儿女各方力量,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体现了②④。

【答案】 C 11.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①发挥教育在人才培育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和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环境 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故不选;题干强调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3 不是强调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③与题意不符;②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12.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①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②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 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④学习文学、历史和伦理知识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内涵、提升品德和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①错误;③说法错误;②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爱国,这是我们对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材料二 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班打算以举行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1)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活动拟订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解析】 第(1)问,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可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方面结合材料回答,解答本问要求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第(2)问具有开放性,要认真审题,明确不但要拟订主题,还要回答理论依据。回答时要注意主题与理论依据对应。

【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促使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拟订的活动主题要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理论依据要符合主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1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作用的知识,解答本题一方面要紧扣教材中关于文化作用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注意材料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明,然后把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 4 合起来作答即可。

篇5:高一政治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本框“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是对国际社会概况的静态分析。下设三目。第一目“国际社会的构成”是本框的情景导入,从不同角度导入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让学生感悟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的有关内容。第二目“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家组织的作用”是情景分析,阐述了主权国家的含义,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多样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等。

第三目“活跃在联合国舞台的中国”是情景回归,是对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有关知识的深化并有机地融入了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学生分析

高一年的学生对时事有较浓厚的兴趣,也具备了搜集材料的能力。结合本框的内容应充分发挥其优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以及其权利和义务;懂得国际组织的内容和作用。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等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做负责任大国的心态;培养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难点: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教学方式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

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分别搜集有关欧盟,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材料。

【导入新课】

引用探究与共享情景导入,从四幅图片入手,从它们反映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国家和地区有什么区别?台湾__“参与”联合国的图谋不能得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今,国际社会成员有哪些?导入新课。

【教学结构】

一、国际社会的基本构成: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二、主权国家

1.主权国家的地位、分类和构成要素

2.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

3.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三、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含义

2.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1.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2.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师生互动】

问题探究:国家与地区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主权;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图谋之所以不能得逞的根本原因是,台湾不拥有独立的主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联合国是主权国家参与的政治性国际组织。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明确主权在国家构成要素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国家的最重要构成要素,是国家的灵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国家社会的成员是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

一、国际社会的基本构成: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下面我们就分两个方面来认识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

二、主权国家

1.主权国家的地位、分类和构成要素。

由图片一可以归纳出: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

针对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不同归类,由学生合作探究,主权国家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分:

按照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按照发展程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设问: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它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

提示: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中国的成立,重点分析主权的含义,指出它包含两方面的特性:

对内表现: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对外表现:国家权力的独立性。让学生明确主权是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否拥有主权是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

2.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

设问: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它享有什么权利?需要履行什么义务?

3.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他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师生互动: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中国的成立,师生共同分析主权国家享有的四项权利和三项义务的内涵。

过渡:在了解了主权国家的一些问题后,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了解国际社会的另一个成员:

三、国际组织

设问:国际组织指的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全球有那么多国际组织,能怎样区分?

1.国际组织的含义。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定条约或者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提示:通过由同学们列举你所认识的国际组织,例如欧盟、东盟、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国际奥委会、国际学生联合会、欧佩克、世界贸易组织等,帮助去划分,可以总结出:依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其中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

2.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设问:从欧盟、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分析国际组织的作用。

提示:从联合国成立到今年第六十届联合国大会,联合国改革问题,联系最近时事热点,有关日本等国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问题,伊拉克战争等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以及作用。

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1.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提示:⑴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⑵原则:联系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分析。⑶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设问:从汕头最近的廖海鸥、莫乐参加联合国驻海地维和行动和中国针对联合国改革等问题谈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教学总结】

一、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

本框从不同角度导入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阐述了主权国家的含义,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多样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等。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二、合作探究

(1)评析德、日、印、巴四国集团谋求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行为。

(2)联系当今时代实际,谈谈你对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认识。

(3)列举三个以上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活动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巩固练习

一位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家说:“我们不当任何人的小兄弟,不作任何大国的势力范围,我们要独立和主权。”他的话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据此回答1-2题。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是

①人口②领土③资源④国防⑤政权⑥主权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

答案:A

2.发展中国家把自己的主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因为()

A.只有主权国家才能成为国际社会成员

B.只有主权国家才享有国际法确定的权利

C.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的权力

D.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答案:D

3.4月9日,欧盟对中国彩电拟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关税。欧洲联盟是()

A.世界的国际政治组织B.世界的非政府间区域经济组织

C.欧洲地区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D.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答案:D

4.20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黎以冲突的决议,呼吁冲突各方“全面停止敌对行动。”这说明联合国()

A.是当今世界的国际组织B.发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C.在发挥人道主义援助的作用D.对会员国具有道义上的影响

答案:B

5.下列对中国与联合国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工作②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工

作③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④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教学后记

本框为介绍性内容,若老师单纯讲授势必太单调,因此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执笔人:洪涓审稿人:廖世平曾忠民)

教材分析

本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对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及决定因素的阐述。下设三目。第一目“国家交往剪影”是情景导入,通过五幅有关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形式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引导学生感悟,探究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形式的知识。第二目“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是情景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关于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的知识点的系统表述。阐明了国际关系的含义,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际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第三目“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是情景回归,意在明确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通过壮大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外国的干涉等努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通过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国家力量也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而更重要的是明确中国只有通过增强国家力量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学生分析

高一年的学生对时事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国家力量的含义、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

【能力目标】

理解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决定作用、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中国通过壮大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外国干涉等努力,维护国家利益,明确中国只有通过增强国家力量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式

多媒体、讨论、讲授

教学用具

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1.搜集近期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2.学生讨论:思考P97,探究1,回答其中4个问题。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引出问题:1、国家关系的含义、内容和表现形式。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结构】

1.国家关系的含义、内容和表现形式

(1)含义

(2)内容

(3)表现形式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2)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3)政治意识形态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师生互动】

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其中国家利益通常首先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如20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维护的是军火商、石油商等资产阶级的利益。

1.国家关系的含义、内容和表现形式。(板书)

学生活动:阅渎教材,归纳要点。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板书)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板书)

提示概括: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国际社会的最主要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一个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基本动因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层次上划分,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

一是主权利益,即涉及国家的独立、生存和安全的利益,这是国家最基本的利益;

二是发展利益,即发展国内经济和加强对外的政治、经济等联系,增强对外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等;

三是参与的利益,即塑造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

因此,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

从领域上划分,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文化、安全等诸领域。

国家利益的内容是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阶级性质的国家和不同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家利益的内容和目标有所不同。如我国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外交政策的变化。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谋求和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如独立自主政策、对外合作政策、结盟政策、军备政策、战争政策等等。

每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执行过程,就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说,国家利益在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分歧、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由于各国都以本国利益为原则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因而形成了国家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即国家之间既存在共同的利益,又存在对立的利益。

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追求不仅不会损害另一个国家对其国家利益的追求,反而有利于另一个国家对其国家利益的追求,因而,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如打击国际犯罪、全球污染、反对恐怖主义、反大规模性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贸易等等。

在利益对立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对本国利益的追求必然损害另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因而,利益对立是国家间分歧、摩擦用到冲突的根源。如领土纠纷、资源分配、贸易争端、霸权主义。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的利益,处理国家间的矛盾,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但是,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这样说是非正义、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从根本、长远的观点看,也是损害本国和本国人民的利益的。如伊拉克战争。(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重点结合中美、中日外交关系的展开分析)

学生讨论:“人权高于主权”的说法是否合理。(视频:科索沃战争)

(2)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板书)

视频:旧金山条约的签订。

学生讨论:弱国无外交。

提示: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具体表现在:①国家力量的大小强弱,影响着国家之间是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还是妥协、退让、冲突、对抗的关系。

②国家力量的变化,往往引起原来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在当代,各国的经济竞赛和经济竞争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当代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必将导致世界现存经济秩序的改变和各国在世界上的实力地位的重新排列,从而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如中国、印度的崛起。

小资料:综合国力主要包括经济、科技、军事、资源、社会发展、政府调控、外交等指标。世界综合国力排名: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国的经济指标约为美国1/3,科技指标为1/7,军事指标为1/5。

(3)政治意识形态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如冷战、美国遏制中国的意图。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板书)

视频:中国与英国对香港问题的谈判,中国与美国对贸易问题的谈判。

提示:中国要坚定的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篇6:政治第一单元塑造自我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家庭中的温暖,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能力目标:培养正确认识父母关爱和教育的能力,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尊重父母,以实际行动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重点和难点

“孝敬父母”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学会与父母沟通”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

师生交流,感受引导。

问题提纲

、对家的理解

2、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3、我国法律对家庭关系的规定

4、我们如何去孝敬父母?

5、如今好多子女与父母的交流和共同之间存在什么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6、如何搭建与父母心灵共同的桥梁?

7、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有那些?

教学过程

家,多么温馨的名字!家中的温情和快乐,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似晶莹的雨露滋润着我们,又想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们,使我们如田间的禾苗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家爱意浓浓,温馨永驻吧!

一、家,温馨的港湾

、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她是那么的普通,那么的平常,以至于我们几乎没有去好好想过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同学们能说一下对家的理解吗?

家,有我们亲爱的家人,平等相处,相互关爱;家,是一个充满亲请的地方,赞许我们的成功,开导我们的困惑,安慰我们的伤心;家,是落叶回归的根,孤雁向往的巢,江河拥抱的海,航船依靠的岸。就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观点支持:当然有的学生也会看到个别家庭的冷漠,我们应赞赏他的观察力,但要引导起明白这并不是家庭的主流,只是个例。)

(2)诗歌欣赏-----------------《可爱的家》

纵然游遍美丽的宫殿,享尽富贵荣华,离开家乡的流浪人,一切都不会动我的心。

但是无论我在哪里,都怀念我的家。

只要让我能回到,我简陋的家园。

好像天上降临的声音,向我亲切召唤,那些听我召唤的小鸟,快飞回我跟前,我走遍海角天涯,总想念我的家。

让我重温平静的生活,比一切都香甜。

当我漫步在荒野上,凝望天边的月亮,我的家,可爱的家,好像看见我的母亲,把爱儿思念。

我走遍海角天涯,总想念我的家。

她正站在茅屋门前,也望着月亮,那家门前的香花,我在也看见。

品读诗歌后,大家能分析这首诗歌的思想吗?

体现了游子对家的思爱和眷恋。

这首诗歌中的“家”有几重含义?

个人的小家和祖国的集体大家。

既然爱家,念家,为什么还要离家呢?

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被迫背井离乡;为了更好建设家乡,主动外出学习本领。

2、不忘父母养育恩

(1)资料阅读------------------------《大增的成长道路》P5

在大增的成长道路上,母爱起到了什么作用?

母亲在大增迈向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地给予激励和保护,从而坚定了大增的信念,在母爱的帮助下,他与命运的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2)大家谈一谈,我们的母亲是如何关爱我们自己的?

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幕布把我们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我们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3)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惟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因为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4)资料链接----------------《婚姻法》规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尊重,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所谓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经济上供养父母;所谓扶助是指子女给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的照料。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

、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自己。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嫌父母管束的太多,唠叨的太多,有时候都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交流,甚至和父母对着干。

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以成人自居,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毕竟我们的是非观念和社会经验还不够成熟,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比较缺乏,往往使一些想法和做法显的比较幼稚。

从父母的角度分析:首先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往往以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来要求子女。其次,受传统的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子女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就是子女的绝对权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和误会;由于生活经历导致的父母子女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较大差异;父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不适当,父母的不理解,不信任和过分的管束。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难以交流和难以沟通。

(2)资料链接---------------------------《逆反心理》P10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采取的与对方要求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客体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主观方面,青少年正处于“过度期”,起自主意识逐渐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年人把自己当“小孩”,并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客观方面,教育者的教育手段、方法的不适当或不分场合,往往也会导致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

2、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1)既然我们知道父母是为了我们好,既然已经找到阻碍与父母交流的原因,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呢?为什么不和父母去积极的沟通呢?

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对自己的疼爱;严格要求是对自己的殷切希望;父母也有烦恼,也需要倾诉和安慰。

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分寸;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不回避、疏远和顶撞,要做出不要的让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

掌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主动交流、创造机会、认真倾听、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分担责任和讨论问题。

(2)要想解决我们和父母难以沟通的问题,只要我们做出了努力就能行吗?

沟通不是单方面的事,需要子女和父母的共同努力。子女应多从父母的角度思考,同时父母也要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给孩子以充分的信任,给孩子以宽松的环境,使孩子感觉自己与父母是平等的“朋友”,自己是家庭中的平等成员。

学生依然存在的困惑、逆反心理只有在青少年中存在吗?

2、逆反心理只有在家庭中存在吗?

教学反思

近年来,我们学校(乃至全国)中学生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原因,我在思考教师是否也有责任?有什么责任?

社会的继承和发展是依靠对人的培养和教育,社会为了满足自身这种需要,创造了培养人的专门事业----教育。因此,就产生教师这个职业。在人类历史的苍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化万民,培育万代,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重任。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我国规范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有以下几方面: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我个人认为:这种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责任”意识。

我们应该把这种责任融入教学中。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第二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祖国的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懂得全球华人同根同祖,炎黄子孙一脉相传的道理;初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重点和难点

“我爱你,中国”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

师生交流,感受引导。

问题提纲

、对祖国的了解

2、为什么要重视民族团结?

3、怎么样维护民族团结?

4、海外华人与祖国建设

5、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6、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教学过程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我爱我家,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重要的是要爱我们共有的家----------中国。放眼祖国大地,我们会为祖国壮丽的山河而骄傲;走进民族大家庭,我们会感受到56个民族共处的温馨。回顾历史,我们会以是龙的传人而自豪;看今朝,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正在实现着巨龙腾飞的梦想,续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一、我爱你中国

、可爱的祖国

(1)“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爱国是一种世界性情感。“知之深,爱之切”,对祖国了解的越深,我们爱国的情感就会越强烈。你对祖国了解吗?

我们的祖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4000年。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字典籍;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艺术创造:书法和绘画自成体系,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科技发明:我国的古代科技曾长期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从汉代到明代初期,在世界上领先达14个世纪以上。秦汉至盛唐期间,我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2)出于对祖国深切的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那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

2、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古代就十分的重视民族团结,今天我们更是在进一步地加强民族团结,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民族团结呢?

“五十六个民族56多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历史上,在和平时期,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各族人民为了捍卫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团结奋战,共御外侮,与侵略者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个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共同携手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维护了共同的利益,充分体现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兄弟情谊。

(2)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呢?

我们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情,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炎黄子孙一脉相传

(1)资料阅读-------------《炎黄子孙拜祖》P21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节?

这是他们热爱祖国和家乡情感生动写照;远隔千山万水,割不断民族的血脉;历尽百年沧桑,凝聚中华儿女爱国真情。实现中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中华的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共同心声。

(2)资料阅读--------------P22丁肇中和邱维的事迹说明了什么?

海外赤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他们在一如既往地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关心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把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交流,为世界各民族的和睦相处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我与祖国共命运

(1)阅读资料P23--------------想一想,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2)如何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品德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和性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今天,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更需要我们不断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如何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人们总是在祖国这一特定的共同体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4)我们青少年如何去宏扬民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宏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心变成爱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3、台湾历史介绍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古称夷洲、琉球,公元3世纪和7世纪的三国孙权政府和隋朝政府先后派万余人去台湾,到1893年入台人数已达50。7万余户。12世纪中叶,宋朝已派兵驻守澎湖,隶属福建,元朝设置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1662年郑成功设置“承天府”,1885年清政府把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刘铭传为首任巡抚,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的行政管理。

(2)外敌入侵台湾

在明朝后期的1624年,荷兰入侵台南,1626年西班牙入侵台北,1642年货物蓝侵占台北,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日本的胁迫下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当时18省的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让台湾。1937年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1945年收复台湾。

(3)至今台湾没有统一的原因

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盘踞台湾;日本和美国从中大力阻挠,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第十三航空大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解放台湾;朝鲜战争的爆发;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台湾人民的利益不愿意武力解决台湾;如今“台独”分子的大力破坏统一也是关键的因素。

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至今已有16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他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祖国的最终统一是大势所趋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目前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交流和沟通,创造条件,促进祖国的统一。

(5)目前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势力

“台独”势力。“台独”是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代表人物有李登辉、吕秀莲和陈水扁等。“台独”的言行有:“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远亲近邻”和“公投制宪”等,其实质是分裂祖国,破坏统一。

以**集团为首的“zd”势力。

“东突”恐怖主义势力。

学生仍然存在困惑

教学反思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任。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就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偏爱优生,而歧视后进生,甚至对其进行人格侮辱、威胁恐吓,使学生终日紧张,提心吊胆。其后果只能更加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我想,心理的恐惧和人格的被漠视是大量后进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后进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大家族里得到成长壮大,而不能感情用事,厚此薄彼。

上一篇:芦村中学学雷锋汇报材料下一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