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教育培训机构

2024-05-02

如何做好教育培训机构(通用8篇)

篇1:如何做好教育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如何做好招生培训?

一、生动的课堂讲授;二、教练式的现场演示;三 、招生流程与细节的固化;四、心态、技巧同时并进;五、培训要形成完整的系统 ?I?ú?Y???bbs.6318.cn?z è?àG?O?

?I?ú?Y???bbs.6318.cn?z è?àG?O?

在教育行业的环境当中,如果你拥有很好的招生业绩,或是拥有很好的招生收入,你就会是大多数招生伙伴羡慕或是赞叹的对象;反之,你常常就会是那个羡慕别人以及赞叹别人的那个人 ! ?I?ú?Y???bbs.6318.cn?z è?àG?O?

?I?ú?Y???bbs.6318.cn?z è?àG?O?

“他真是天生的招生高手,真羡慕他…!”,其实,我个人认为所谓“天生的招生高手”这句话只是一种神话!任何一个招生的高手一定都是透过专业而且系统的训练之后成长起来的,因为招生本来就是一门专业的学问,既然是专业的学问,如果不透过培训与学习,怎么可能学的会呢? ?I?ú?Y???bbs.6318.cn?z è?àG?O?

?I?ú?Y???bbs.6318.cn?z è?àG?O?

以前常听人家说一句话:“谁的培训体系越健全、优秀的讲师越多,谁的团队就会越强大!”,这句话从很多成功的招生系统来看,的确是如此。然而,许多对“培训”认知尚未成熟的教育行业,常缺乏专业而且系统的训练体系,总是认为有招生说明会或课程体系咨询会就够了,顶多每年大会再请一些“教育学大师”来激励士气,帮招生员“洗洗脑”,完全不明白培训在招生团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是相当危险的。 ?I?ú?Y???bbs.6318.cn?z è?àG?O?

?I?ú?Y???bbs.6318.cn?z è?àG?O?

为什么这样说呢?想想,一个从未有过招生经验的招生员在听完招生说明会后,满怀热情的去“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说真的,这样子的成功机率就如同乱枪打鸟一样渺茫,通常的结果是一开始缺乏良好的培训,碰了几次壁、受了亲朋好友几盆的冷水,最后对一个招生心理素质尚未健全的招生新人来说,只能阵亡了?阵亡还是事小,更严重的影响是,在缺乏系统的.培训之下,有许多人的许多观念与做法都是错误的,但是靠着自己土法炼钢的方式成长起来后,将这些错误的观念养成习惯且一代一代的“复制”下去,这个影响就不只是一个团队或是一家招生机构的问题了,更甚者,影响的是成千上万人的前途,以及赌上成千上万个家庭幸福的社会问题呀 !! ?I?ú?Y???bbs.6318.cn?z è?àG?O?

?I?ú?Y???bbs.6318.cn?z è?àG?O?

还有一些教育机构的培训是属于“闭门造车式”的培训,认为外聘讲师不了解自身学校课程体系、制度、学校文化…等,无法发挥培训效果,所以没有和专家研讨出真正有系统的整体性培训方案,而是自己学校内业绩较为优秀的招生人员来对新人进行“分享”式的培训,凭着自己的感觉东做一点、西做一点,缺乏连贯与一致性,更容易造成团队成员观念不同、步调不一,团队偏重于某一领域,如“重推荐、轻零售”的错误观念,你说,如果一个满怀***、想为自己的人生奋力一搏的招生新人加入这样的团队因而阵亡,岂不可惜? ?I?ú?Y???bbs.6318.cn?z è?àG?O?

?I?ú?Y???bbs.6318.cn?z è?àG?O?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对招生员们实用而有效的培训呢?以一个招生过来人的看法,我认为招生员们最希望得到的最佳培训往往是今天听完课,明天就可以应用于实际招生工作中去,为他们创造业绩的培训。这种想法听起来似乎有点急功近利,但招生培训的对象是每天在市场上拼杀的战士,而非研究学问的学者,针对招生员,好的招生培训效果也的确应该是能让他们迅速吸收、能尽快运用于实践,让他们明白自己以前为什么错,错在那里,学会以后怎样用正确方法解决问题、少做错事、提高效率。那么,如何使招生培训达到实战指导的效果呢? ?I?ú?Y???bbs.6318.cn?z è?àG?O?

?I?ú?Y???bbs.6318.cn?z è?àG?O?

一、生动的课堂讲授 ?I?ú?Y???bbs.6318.cn?z è?àG?O?

?I?ú?Y???bbs.6318.cn?z è?àG?O?

讲授式的培训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举凡招生说明会都是运用讲授式的培训来进行的,但这种方式下面的学员吸收比较不容易,做招生说明会的讲解只要讲师演讲魅力够,课堂氛围带动的好,效果还是能体现的,但是没有技巧型的训练,如果只是讲师在台上讲,学员在底下听,能吸收多少就很难说了。有效的技能培训是讲解少,员工互动多,因为讲解多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员工对于讲解的内容能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如果再遇上讲师的演讲功力稍差,泛泛的讲解是全部都点到了,但全都没点深,也会使整个培训显的乏味。 ?I?ú?Y???bbs.6318.cn?z è?àG?O?

篇2:如何做好教育培训机构

危机失之于市场调查不力

经济调查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经济危机对它的影响就比较小。

从营销型企业说起

中国的企业分三类:统治型企业、销售型企业、营销型企业

真正的市场规律是心理规律

营销要点之一:动态的昨天的成功不能表示你今天还会成功

营销要点之二:多面的群体定位最重要的是心理定位。

营销要点之三:延续的营销要点之四:通情的在消费者心理中间找到跟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相配的卖点。通情包括两方面:第一你跟他谈得来,有共同语言,第二你跟他有感情。

市场研究就是“营销研究”

即时信息。

外部市场:针对消费者所展开的营销行为。一般来说营销行为包括四个部分:一叫“市场研究”;二叫“市场策略的制定”;三叫“市场营销的管理”;四叫“反馈”。

内部市场

市场畅销取决于策略价值

怎样制定策略:产品中技术部分叫本体价值。

策略价值中间包括两个层面的东西:一个是概念创新,一个是价值附加。概念创新是说我推出一个产品,让别人觉得这个东西好象不用不行。

最重要的是形成我们自己的主导策略。

成功的促销在整体上不是操纵消费心理,而是满足消费心理深层中间很微妙的那个点。价值附加:就是我们买了一个商品的同时,又买到一个什么东西,既满足了我的主导需求,又满足了我的辅助需求。

测评广告的五大标准

第一接触率。最好是你很容易就能看到的,也包括接触的长度。

第二目标群体的到达率。

第三是信息滞留

第四是美誉度

第五是消费刺激

测评品牌的七大特征

身份识别。如果一个品牌不能显著地区别于其它品牌,这个品牌的价值很难提高。历史传承。会加强用户使用该产品的信心。

代表性。说到什么产品,就认为是这个牌子,使得产品类型和品牌能够等同起来。人格特征。其实所有的产品都是人格形象的体现,一个长期发展的品牌会像一个人一样被人们引为朋友,所以一个产品,没有人格特征,或人格特征和我们的期望相背离的时候,它的价值就会贬值。

独特性。就是说我这个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的点在什么地方,通常在营销中间它有一个唯一性规律。

可感知的质量。在这个产品中间哪些点是我可以感觉到的,而且可感到的质量方面给我的感觉是怎样的。

最后一个是标识认同。就是广告语、品牌名称、标志、包装颜色等,这些东西都和我们的认同有关系。

品牌的力量

篇3:如何做好教育培训机构

1 明确管理评审工作的目的

管理评审工作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确保管理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管理评审工作主要是解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内、外部环境情况下发生变化是不是依然能适宜;其运行是不是能协调;是不是分配依然合理;相关的文件是不是充分和适宜;其过程是不是受到控制;资源的配置能否满足预期需求等问题。

管理评审工作主要是针对管理体系以及过程的进行改进, 管理评审工作可能导致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变化;完善质量承诺和质量目标;更变管理体系文件;调整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更新或者增加新设备;给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等。

2 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程序来有效地实施管理评审

举行会议是管理评审工作的主要应用形式。主持者多为计量检定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并且由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参与。计量检定机构负责人直接掌握管理评审过程, 它的成功实施与否决定了一个机构整体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定计量检定机构实施管理评审工作主要做好以下的几点:

(1) 明确会议的主要目标。会议的主持人要按照有关计划的以及评审的程序进行评审工作, 并且根据有关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讨论, 对质量的方针、质量的目标和质量体系持续的充分性、实效性和适宜性进行有效地评价。

(2) 完整的输入。进行管理评审信息的输入, 主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的适宜性, 通常是由质量主要负责人提供;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主要是由监督人员提供;内审报告, 主要是由相关的质量负责人提供;预防和纠正措施报告, 主要是有质量负责人提供;由外部机构的评审, 主要是上级进行考核评价等信息;实验室之间的对比或者是能力的验证结果, 通常是有技术的负责人提供;通过业务部的相关负责人士所提供的工作产量以及工作种类的变化;顾客的投诉与反馈, 主要是由顾客与技术人员提供的;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主要是由技术负责人员提供的;可能影响体系的变更, 比如说新的检测技术、法律法规、管理理论、组织结构变更和项目检测和校准等方面的变更, 主要是由技术人员提供的。

(3) 报告的主要内容要全面。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最起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体系以及过程有效性等方面的策略和措施。定计量检定机构对于现有的体系以及过程提出改进的意见。比如说在过程监控职责的界定要明确, 质量目标、程序文件的修改等;对于客户要求方面有关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主要包括客户规定的要求, 虽然客户没有明确的要求, 但是已经知道预期用途所的要求;对于资源需求的建议和决定, 定计量检定机构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状况, 考虑自身在资源方面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以及改进而引起对资源的需求。比如说测量设备不能有效地满足实际检测、测量等过程的要求;在测量的特殊环境下不能满足技术的规范要求;有关技术人员在使用新的设备上技术达不到要求等。

(4) 改进要跟踪验证。在管理评审会议结束以后, 文件要形成管理评审报告或者决议, 严格的明确管理评审工作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和解决的测量和建议, 相关的负责人对这些问题和建议要进行整改, 质量负责和管理部门要对整改的结构进行跟踪验证, 在验证结束以后, 对决策和措施进行实际的评价, 检验结果是否有效、合理。

3 在管理评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的主要问题

(1) 在接受上级部门考核的过程中动机不良, 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管理评审工作。有的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对管理评审文件、报告或者信息的输入中, 大部分都是论述自己的优点, 自己的缺点是寥寥无几。有的定计量检定机构害怕影响自己机构管理运行机制的缺陷和不足, 进行管理评审、信息的录入、会议记录和评审报告中字勘句酌, 就怕暴露一点点问题。

(2) 管理评审的会议就成为了定计量检定机构相关负责人的专门“讲堂”, 参加会议的人员只是提供数据和成绩, 不进行语言的表达, 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真实想法。

(3) 管理评审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纠错未能及时的得到发挥, 造成了定计量检定机构相关负责人不能感受到管理评价所带来的优点和好处, 使管理评审工作成为了人们所说的“包袱”。

(4) 不能有效地对质量目标进行客观的评价, 对管理体系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的确定和派单缺乏合理、充分的依据。

(5) 管理评审工作不是通过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负责人或者决策者主持, 造成了管理评审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地深入, 提出的有关建议和策略不能得到重视, 也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

(6) 评审时机选择的不合理。在我国, 大多数定计量检定机构几乎都是一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工作, 一般都是在接受监督评审之前进行的。由于正常的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汇总, 这就导致了管理评审中得到的信息不全面, 不能及时的进行管理评审工作。

(7) 管理评审中信息的输入不全面。在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管理评审中, 参与评审的部门不齐全, 有的部门也不能按照提供准确的、完整的材料和信息;有的部门虽然提供了资料和信息, 但是内容不全面, 没有真正的对所在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准确、有效地分析;有的部门材料和信息内容缺乏真实性、量化数据少;还有的部门在管理评审材料中没有正确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相关的信息。

(8) 输入的内审材料不全面。一般的管理评审都是在管理体系内审结束以后进行, 很多定计量检定机构就办管理评审错误的认为是对内审结果的确定, 所输入的内容只有数量、结论, 没有措施、建议、计划等信息。

(9) 没有输入外审的结果。外审工作有很大的深度, 比较客观和工作, 有助于定计量检定机构发现生层次的问题, 由于没有对外审进行正确的研究和分析, 在一定的程度上严重的影响了管理评审的效果。

(10) 没有正确的对管理评审中所发现的系统性问题进行及时的、客观的、有效的纠正和改进、没有进行跟踪验证。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评审行为正在逐渐的与世界接轨。自从法定计量认证通过以来, 逐步的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质量认证体系, 为做好管理评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进一步的规范了管理评审工作, 全面的提高了技术的检测水平和工作的效率, 加强了在市场方面的竞争能力, 全方位的保障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评审公正性、权威性和科学性的服务。本文通过我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浅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希望更好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好管理评审提高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评审

参考文献

[1]李秋明, 余建中, 王超.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拓展商品量委检市场的意义和办法[J].中国计量.2010 (10)

[2]李明超.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有效理解和实施管理评审[J].中国计量.2008 (06)

[3]郑之北, 虞爱旭, 赵敏, 岑斌, 曾文芳.以“过程控制”理念改进实验室内部审核[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 (06)

[4]高进.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实施对记录的有效控制[J].中国计量.2011 (04)

[5]滕启斯.内部审核对于检测实验室管理的作用[J].起重运输机械.2012 (05)

篇4:如何做好教育培训机构

关键词:税务培训机构;课表;编排在税务培训机构中,教务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而课表管理作为教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在教务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表编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秩序稳定有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课表的编排由课程、教师、时间、班级和教室等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课表编排复杂而繁重。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课表构成要素进行合理安排规划。

目前高校的课表管理大多是按照教学计划,根据完整的课程体系,借助课表编排软件,编排出周课表和学期课表。而税务培训机构,由于其具有授课对象是成人税务干部,授课周期从

3-5天到1-2个月长短不一,授课内容为课程、非课程环节的不同知识模块,授课教师外聘居多等特点,导致课表编排频率快、变动多、较为复杂,因此,排课软件必须借助人工调整,通过人机结合方式共同完成。

为了使课表编排更加合理有序,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课表编排人员不仅要精通排课系统、熟悉排课流程、了解课程衔接、掌握教学资源的基本信息,还要遵循一定的编排原则。

一、课表编排前的准备

(1)认真研读项目策划书,向课程组长详细了解课程环节和非课程环节各个知识模块之间,每个模块各个专题之间的联系,编排课表时,力求所排课程由浅入深,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2)了解学员报到返程时间,确定课表的起止时间;(3)了解局方关于研讨交流、参观考察的要求,使非课程环节课程合理穿插在课程环节之中,满足教学、局方和学员的要求;(4)了解班级人数,了解教室可容纳最大学员数,了解课程特点,是否需要多媒体教学,确定上课教室;(5)了解学员年龄、职务等信息;(6)了解教师的各种信息,家里是否有小孩和老人需要照顾,授课时间是否有局限等。

二、课表的编排的原则、流程、编排和调整

(一)课表编排遵循的原则。编排课表是教学运行管理的关键环节,课表编排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环境的稳定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使课表编排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及时性和正确性,课表编排必须遵循一定的编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课表编排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员,都是培训中的核心与主体。课表编排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排出的课表既要方便老师,又要方便学员。尽量满足师资与学员的各种需求。激发师资与学员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培训环境。(2)效率优先的原则。课表编排要遵循认知规律,注意学员学习注意力和大脑调节功能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类型课程交错排课的方法,使不同类型的课程安排均衡,同一门课程间隔合理。如对多学时的课程不要集中排课,防止教师过度疲劳和学生产生“倒摄抑制”和较大的“负迁移”效应,影响教学效果和师生身体健康;专业、主干课程应安排在教师和学生精力充沛的上午,这样不易产生“前摄抑制”。(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原则。培训机构的教学资源管理是指对教室、专用教室和图书馆、会场、运动场馆及其各类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设施、设备器材的维护和管理。随着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的供与需往往存在着矛盾,课表编制者应尽最大努力,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为学校节省经费开支,提高办学效益。

(二)课表的编排流程。教务课表管理人员在编排课表时,第一、根据课表管理系统提示,预排某一班级的课表;第二、综合考虑外聘教师的时间、项目策划书中的课程环节和非课程环节的内容,不同知识模块的内容衔接、班级的人数、教师的详细信息、报到返程时间、研讨交流、参观考察的时间要求等因素,微调课表,形成预排课表;第三、反复跟项目策划人员人及局方沟通协调,确认后进行公示;第四、经过教务、教学以及课表使用部门的几轮反馈后向全校发布正式课程表。

(三)课表的编排。目前,税务培训机构的课表的编排,主要是借助课表管理系统。课表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全校各方人员的综合管理系统,将师资信息、课程信息、学员信息及学校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用以调配课表。其最基本的任务是将课程、教师、学员、时间和教室这五个因素以一种周期性的方式进行合理地匹配,使其不发生冲突,即同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段上只能上一门课;同一个班级在同一时间段只能上一门课;同一个时间段同一间教室只能安排一个班级的一门课程;上课人数要小于上课教室的最大容纳人数等。实际上课表管理系统就是合理处理这五个因素的数据库系统。课表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减轻了教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了课表编排的精准性,保证了培训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转。

(1)建立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包括师资库、课程库、活动管理库、学校资源库四个数据库,这四个数据库的信息准确无误是课表管理系统编制课表的重要保证。为规范管理,这四个数据库要求录入信息准确无误。师资库包括所有教师的姓名、编号、职称、教师类别等基本信息:课程库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别、主要内容、对象层次、学时计划、环境要求、主讲教师等内容。活动管理库包括名称、内容、学时等信息。教室管理包括教室名称、教室编号、常用教室排序、规模、教室配备等。基础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大量前期工作,需要依靠教学秘书、教师的录入和维护。(2)编制课表。进入后台管理模块,根据电脑提示,点击需要编制课表的班级,根据系统自动提供的课程、教师、教室等信息,选择编排出课表。

(四)课表的调整。税务培训机构课表编排采用课表管理系统以来,大大提高了课表编排的效率和准确度,但由于排课系统设计本身的局限性和课程、教师、学员、教室等学校自身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使计算机排课难以达到最优化,难免会出现有些课程计算机漏排、错排、多排的情况,因此,排课人员后期的检查调整工作是合理编排课表的最后保障。

(1)授课时间段的调整。采用课表管理系统编排出课表以后,教务人员要需要根据学科设计的要求对各个专题的授课时间进行微调。从学科衔接的角度看,首先应该先排破冰拓展训练,使学员在充分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同时,彼此消除陌生感,很快融入到团队中。其次应该穿插安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再辅助安排研讨交流、参观考察,最后安排专业课和考试。从时间分配上看,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上午是一天中人的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段,在调整课表时,尽量安排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下午针对人的注意力分散、不易集中的特点,应该安排幽默有感染力的课程,以便调动学员学习的兴趣,改善听课效果。(2)教师授课时间的调整。采用课表管理系统编排出课表以后,教务人员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效果、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对教师授课时间进行人工调整。首先,根据外聘教师的个人需求,对外聘教师的授课时间进行凋整,外聘教师作为本专业的专家学者,对于提升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保证培训教学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证外聘教师的时间安排尤为重要。其次,要充分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师的身体承受能力,对开发课题较多的骨干教师的授课时间进行调整。同一位教师同一天尽量不排两门课程;即使同一门课程,一天内尽量不连排,这样,既能保证听课效果,又能使教师劳逸结合,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再次,对孩子较小或距离学校较远的教师的课表进行人工调整,安排出充裕的接送孩子或乘车的时间,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3)授课教室的调整。采用课表管理系统编排出课表以后,教务人员要对授课教室进行人工调整。同一班级尽量安排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教师尽量安排在同一个教室或者两个教室,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细微之处见真情,为教师和学员提供人性化的课表服务,调动教师授课、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培训教学目标。

三、完善排课管理机制

培训机构排课除了必须遵循科学排课原则和采用现代化排课手段外,还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

(一)健全课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训机构应制定关于课表编排及调、串课的有关规定,建立临时调课、串课、停课申请制度,杜绝随意调课现象的发生。

(二)对课表的实施进行监测。教务部门通过不定期的教学检查或抽查,及时发现教学运行中的各种违反管理规定的现象,杜绝在课表执行过程中随意调课、停课现象,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保证课表的相对稳定和严肃,稳定学校的教学秩序。

总之,税务培训机构课表的编排应本着“一切为了学员,为了学员一切”的办学理念,按照以人为本,效率优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原则,统筹协调课程、教师、学员、教室、时间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借助课表管理系统,积极探索出一种既符合干部培训特点、又体现培训管理水平的课程编排模式,达到建立优良的培训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惠君 方明.浅析高校课程表的编排[J].中国科技信息,2010 年(11),273-274.

[2] 陈永青.税务培训课表编排的实践与思考,[J].华章,2013

(05);73.

[3] 陈小芹.交互式课表管理系统设计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6),37-38.

篇5:如何做好教育培训机构

学考乐改变未来

培训机构如何做好精准化招生营销?

怎样才能找到更好地市场招生途径?怎样开展市场招生活动才能更精准?更有效?很多培训机构不惜抛血本去做市场,结果短信没少发,单页没少投,广告没少打,效果就是上不了,究竟是为什么?最近在和校长的学习了解过程当中,学习到原来精准营销,其实并不难做,精准营销,就在我们身边。归纳来说,做到市场招生的精准营销,有四句话,是整篇文章的一个提炼: 第一句:做得广不如找对人 第二句:勤接触才有知名度 第三句:注意力就是生产力 第四句:做得多不如做得精 下面来详细解释:

1、做得广不如找对人

很多人强调覆盖面要广,要有知名度。这个没有错,关键看自己的实力。建议广告可以打,但是不能靠面取胜,要找到精准媒体。这种精准媒体,就是短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发不同的内容,绝对不做大面积群发。

发单页也这样,尽量在小区,在学校,在超市,在书店附近发,都要求是人点对点的发不能扫楼或扫车。每天不易太多,保障能正常发完即可,这样能保障单页不浪费。

无论什么,做得广不如找对人。

2、勤接触才有知名度

决定市场效果好坏就三个指标:到达率(是否找到目标客户)、频次(重复的次数)、内容有效性。大部分市场行为都是在反复宣传同一个内容2-3周以上才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每一个地方做地推的时候最少重复跟进1周才能换地方。短信要保障同一个家长一个月至少接到推广短信3条。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简单行为,才能让家长形成一定的记忆,最后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得有位家长来校区说的:“我没想过带孩子来咨询,但是这个月老能看到你们的 科技改变学习

学考乐改变未来

单页,所以我就仔细读了下,发现你们这种形式不错,就带孩子过来了。”

3、注意力就是生产力

市场最重要的核心--推广的内容。内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文案,一种是宣传品样式。魔耳国际教育佐乐米作文教育通过以往的经验,总结两个点。第一,宣传文案标题一定要有吸引力,内容不要多,展示完优势就可以。第二,一定要和竞争对手不一样,这样才有能吸引客户关注。建议平均15天更换一下单页的内容,让家长接到的单页总能看到新的东西,效果会非常不错的,一个简单的方法用不同的内容区填充,就会有生命力,这个就是市场的真谛,简单就是美。

4、做得多不如做得精

以前什么都做,报纸、单页、海报、户外广告、短信„等等。因为资金有限,都做了,但是都做不精。比如报纸,一月就能投2-3次,投了报纸单页只能印2-3千张,短信只能挤出钱来做,效果非常差。

篇6:如何做好教育培训机构

近日,总行邀请省银监局五处张处长为全行风险管理干部以操作风险防范为课题做了一次专题培训,此次培训许处长深入浅出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特点、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解析,同时例举近年来银行业由于操作风险环节失控引发的大案、要案,通过对案件中失控的操作风险环节进行剖析,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操作风险管理重点,提高了对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许处长的培训也引发了我做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去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防范工作,保障支行各项业务运行安全,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基层营业机构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也就是说操作风险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相对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损失,甚至危及到银行存亡的自然灾害、大规模舞弊、内外勾结实施诈骗等等,操作风险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始终。据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仅次于信用风险。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案件频发,失控环节均与操作风险失控相关。如2001年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涉案金额高达4.83亿美元“抽逃银行资金案”,2004年的山西省涉案金额达11亿元的“728特大金融诈骗案”,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涉案金额10亿元的“高山案”,建设银行长春市分行涉案金额3.3亿元的巨额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涉案金额6.4亿元“森豪公寓”假按揭骗贷案等等。这些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大案、要案,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打击了社会公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心,引起了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银行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的严重质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及上市进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出台《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银监会十三条),2007年6月,中国银监会又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指导性文件。该《指引》从监管角度将操作风险提到了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同一监管高度。银行业监管部门对操作风险管理力度的改变,不仅体现了监管部门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决心,同时使操作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操作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案件的解剖可以发现,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支行,基层员工严重违法违规,与外部人员内外勾结等案件高频率发生,且案件风险动向由资产业务转向负债业务,由高风险业务转向低风险业务,由信用领域转向操作环节,暴露了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所以,加强银行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对加强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增强基层员工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风险管理水平,决定了该行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要不断加强基层员工对操作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训,深入领会强化风险管理、保障安全运营对于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把风险意识贯穿于业务操作的整个过程。对于基层员工而言,风险意识首先就是规范操作意识,体现在每一个最基本的操作步骤与操作环节之中,要通过风险意识的灌输和培养,使合规操作成为基层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从而提高全员准确识别、主动防范操作风险的能力。

(二)提高规章制度执行力

强有力的执行力是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保证,是各项风险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的基础,无论是近些年来发生的各类案件,还是在业务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无一不是与具体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关。提高制度执行力的目的是要坚决杜绝在制度执行上片面强调客观、推进乏力的现象;坚决杜绝操作人员有章不循、自行其事,管理人员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现象;坚决杜绝看人不看制度,人情重于制度的现象。要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求基层管理者要将管理重心放在了解本基层营业机构的业务运行情况,全面了解各项风险防范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全面了解业务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和防范情况,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操作风险防范制度的落实。

(三)建立操作风险责任文化。

责任文化是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操作风险防范责任文化的关键是建立问责与追究机制,坚持对操作责任与管理责任的双线问责与追究,使各项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形成人人尽心尽责,规范严谨的整体工作作风。责任追究不仅仅针对操作者,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从独立的事件中找到管理、制度和流程上的缺陷,举一反三,优化制度与流程,从而在根本上堵塞漏洞、防范风险。要通过树立良好的责任文化,把履行责任,落实责任、执行责任、追究责任贯彻到基层员工的意识当中。

(四)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

由于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特征,决定了防范操作风险还应在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防腐抗变的能力,构筑坚实的道德防线上狠下功夫。从无数大案要案实例表明,那些违法犯罪的银行员工无不是丧失了理想信念,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腐化堕落的泥潭。要防范操作风险最根本还应从治本入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员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要教育员工珍惜现有的工作,生活环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远离违法乱纪;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学规学法,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要关注员工八小时以外生活状况,对异常行为要及时发现并严密关注,警钟长鸣,严防道德风险。

(五)把控操作风险重点环节

1、强化账户管理,严把开户关

账户管理环节是操作风险防控的源头和重地,要强化新开立账户的真实性、账户资料的完整性、支付业务的合规性管理,加强对账户资料保管环节、资料变更环节、尤其是印鉴变更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2、严控对账环节,保证资金安全

对账工作要严格遵循对账与账务核算相分离的原则,严格按制度要求实施异岗对账、集中对账。严禁客户经理及前台业务人员发放、收取对账单。必须确保对账信息及时真实有效,保证对账率达到制定标准。

3、严格支付环节审核,确保大额汇划资金安全

加强对支付环节印鉴核验操作的监控,坚决杜绝未经核验印鉴即对外支付的现象,加强验印系统建库管理,落实电子验印操作要求,电子验印未通过的,必须换人核对。严密印鉴卡保管与传递手续。必须明确专人保管印鉴卡,营业结束,入库或入柜上锁保管。其他部门和无关人员不得调阅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档案。严禁任何部门(人员)复制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档案,也不得将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卡片带离营业场所。认真落实结算账户大额收付电话分极核实要求,确认交易真实、合理,联系情况应做好书面记录。

4、加强部分业务中高风险环节的管理

操作风险存在于每个业务环节中,基层营业机构应加强管理的中高风险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现金、重要空白凭证、业务印章、抵质押品等管理的各环节,上门收款、挂失解挂、查询、冻结扣划、挂销账处理、补制凭证等业务的各环节。对中高风险环节业务处理要明确流程,加强监督,通过内控制约及严密操作程序,防范操作风险发生。

篇7:如何做好教育培训机构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以及在实施管理评审过程中需要克服的的问题。

关键词: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管理评审

问题的提出:笔者参加了我省一些市、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考核,发现很多机构负责人在实施管理评审过程中,管理评审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实施管理评审。有的虽然开展了管理评审,但非常简单,管理评审输入和输出的信息量严重不足,起不到质量改进的作用,达不到管理评审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以及管理评审中需要克服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管理评审目的

管理评审是机构负责人的一项重要职责,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适宜性是指机构在客观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情况下,管理体系及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否持续保持适宜。

充分性是指在内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机构新确定的过程或子过程是否存在不足,资源的配制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是否不足等方面的不充分。

有效性是指对预定的目标的度量,用实现目标的程度来判断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管理评审主要解决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情况下是否仍然适宜;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协调;组织机构职责分配是否合理;程序文件是否充分、适宜、有效;过程是否受控;资源配臵是否满足要求等问题。

管理评审的结果是管理体系和过程的改进,管理评审可能导致: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变化;质量目标、质量承诺的完善,管理体系文件的变更;组织结构 1 的调整,职责分工的改变;人力资源的优化、调整;设备设施的更新或增加;为新的和现有的员工提供培训;参与能力验证等等。

二、按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实施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通常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由机构负责人主持,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是机构负责人直接把握的一项管理活动,它的各项活动体现了一个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实施管理评审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会议目的要明确。主持人一定要按计划的内容和评审程序进行评审,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效性进行评价。

2、输入要完整。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信息,其内容包括:(1)政策、法律、法规和程序的适宜性(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2)管理和监督人员报告(根据日常质量监督结果制定,由质量监督员提供);(3)内审报告(根据内审结果制定,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4)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5)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例如:上级机构对本组织进行的复查考核评价等信息);(6)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7)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一般由业务部门负责人提供);(8)顾客的反馈(一般用征求意见函的方式征求顾客意见及对顾客日常意见的记录);(9)投诉(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根据顾客投诉处理情况提供);(10)改进的建议(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11)可能影响体系的各种变更(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体系的变更,例如出现了新的检测技术、检测管理理论、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从而导致组织相应的体系变更。也包括组织自身的变化,例如检定、校准和检测项目的变化,组织结构等的变更而导致的体系的重大变更,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

3、报告内容要全面。管理评审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方面的决定和措施。机构对现有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提出改进的决 2 定和措施。例如,明确过程监控职责的界定,需要修改现有的质量目标、程序文件等。(2)与顾客要求有关的过程的改进决定和措施。包括顾客规定的要求(不仅是对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本身的,也包括对服务过程的要求),顾客虽然未明示,但是已知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坟,也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管理评审可能导致与上述三项要求有关的过程的改进。(3)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机构应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考虑自身资源的适宜性、充分性,以及改进所引起的资源需求。例如: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不能满足检定、校准或检测过程的要求;测量的环境条件不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新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的人员需要进行技术培训等。

4、改进要跟踪验证。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要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决议),明确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以及针对该问题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负责对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及整改要求进行整改。质量主管部门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验证,验证结束后形成验证报告,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获得改进措施是否切实有效的结论。

三、管理评审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实施管理评审过程中要防止出现以下问题。

1、接受上级考核的动机不端正,为了应付考评组的检查才进行管理评审。有的机构在管理评审输入信息和管理评审报告中,大部分是自我肯定和赞扬,从表述的角度、口气和内容看,不像是机构自己用的,而是给考评组看的。有的机构怕暴露管理体系运行的不足,影响考评组的评审意见,因此,对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和评审报告等文件字斟句酌,生怕暴露问题,甚至建立两本“帐”,提交给考评组看的信息资料深度不够,但从其他方面的资源和信息看,有评审还是有一定的深度。

2、管理评审会议成了机构负责人的“一言堂”,与会人员只提成绩,而不表达真实想法和指出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3、管理评审的自我纠错、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功能未能得到发挥,导致机构负责人感受不到管理评审带来的任何好处,使管理评审成为“包袱”。

4、未对质量目标进行评价,对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判断缺乏充分的依据。

5、管理评审不是由具有决策权的机构负责人主持,导致管理评审过程难以深入,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得到解决,做出决策得不到贯彻执行。

6、评审的时机选择不当。大多数机构一年安排一次管理评审,通常选择在机构接受监督评审前进行。由于一般机构年终才统计和汇总各种数据,使管理评审得不到全面的信息。有些机构,在发生质量事故或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也没有及时进行管理评审。

7、管理评审的输入不够充分和全面。有的参与评审的部门不全;有的部门未按要求提供相应的管理评审材料和充分的信息;有些部门虽然提供了材料,但内容不全面,对本部门的质量工作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有的管理评审材料内容空洞,缺少必要的量化数据。还有不少机构的管理评审材料中甚至没有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

8、输入的内审信息不全面。由于管理评审一般安排在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内审)完成后进行,有些机构就错误地把管理评审看做是对内审结果的确认,输入的内审信息只有不合格项的数量、分布情况和内审报告的结论,而没有内审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计划和实施情况等相关信息。

9、未输入外部管理体系审核(外审)的结果。外审往往具有一定深度,而且客观、公正,有助于机构发现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在管理评审中没有对外审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评审的效果。

篇8:如何做好教育培训机构

计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活动,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计量活动涉及国防、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生产、贸易、节能等多个领域。计量工作就是为测量的准确提供可靠的保证, 确保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全国量值的准确可靠, 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 是确保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计量工作人员责任重大, 保障计量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是计量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计量安全防护工作刻不容缓。

计量安全防护是指在计量工作及相关活动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和防护问题。劳动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就此而言, 计量安全防护是要保护计量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换言之, 计量安全防护是指计量工作人员在从事计量工作或相关活动过程中获得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劳动安全保障条件, 树立安全健康风险意识, 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 以期达到事故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目的。

1 思想上高度认识、提高警惕, 行动上注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危险源, 即可能造成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或破坏工作环境等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就是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可能会引起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称之为风险。通过风险评估, 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和预测, 采取正确的风险防控措施, 规划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从而确保安全。危险源可能的来源是计量安全防护要重视的要点, 从普遍、具有代表性的计量专业或场所的安全问题和防护要点来看, 大致有七个方面: (1) 物理因素, 如噪声、震动、强光、气压 (低压/高压) 、电离辐射、强电磁场辐射等; (2) 生物因素, 如细菌、病毒; (3) 化学因素, 如汞、苯、硫酸、铅、溶剂等; (4) 环境因素, 如窒息、脱水、吸入微粒、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等; (5) 火灾危险, 如爆炸、烟熏 (有毒气体/有毒蒸气) 髙腐蚀化学物质、汽油等; (6) 机械因素, 如压缩空气/高压水流 (如切屑液流) 、超负荷、切断、拉伸、缠绕、磨损、碰撞、刺穿、高处坠落、尖锐物体刺伤、设备运输中磕碰等; (7) 心理因素, 如压力、暴力、灾害、抑郁等引起的社会心理问题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 应该从涉及计量人员、活动、场所来识别危险源。比如人员应该有临时与固定之分, 还要考虑来访人员;固定场所中进行的计量活动和非固定场所、用户现场进行的计量活动;日常的计量活动和计量活动前的准备阶段、后续的收尾工作;量值溯源活动、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活动等。计量检定机构应准确分析、掌握全部检定、检验、检测所涉及领域的危险源, 并针对项目制定相应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通过指导、宣传、张贴公布等办法使得相关人员熟知并监督落实, 防患未然;计量人员应准确识别自己从事专业和项目中的危险源, 评估其风险, 通过改善、维护和运行健康安全防护体系, 不断完善自身和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安全。

2 结合计量工作特点, 制定并切实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

计量工作涉及操作人员、测量标准、设施、设备、测量方法、被测对象、测量数据等许多方面, 安全防护必须根据计量工作的特点进行。计量涉及的专业面广、要求的环境条件严格、计量标准及其配套仪器设备价格昂贵、计量所依据的方法由法规性文件加以控制等这些特点决定了计量安全防护工作的特性。因此, 立足计量工作特点, 起草并监督落实操作规范和安全防护制度至关重要。

计量工作依据的方法由法规性文件加以控制, 计量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 一些实验室还制定了操作规范, 在制定规程或规范时已经对本专业存在的危险源提出了防范措施和严格的操作要求, 机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再制定适合本机构的包含具体防护措施在内的安全防护等规章制度或程序文件。日常工作中, 要切实引导、监督工作人员一并落实到位, 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实施, 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减少计量过程中人员、环境或设备面临的风险。

在制度或文件中, 具体防护措施应占据重要分量。如:针对恒温环境方面面临的危险源可采取包括加强新风量、减少污染源和加强人员防护等措施降低风险;针对环境空间面临的危险源能够提示危险区域, 比如信号提示辐射等高危区域并进行入口封闭, 以防人员误入受到伤害;针对化学毒物防护一是采取预防和净化两种方式进行:预防措施旨在设置保护措施避免人和毒物直接接触。如果因为工作条件有限使得有毒物质散逸, 可通风排毒收集有害物质, 然后对有害物质进行净化避免其危害作业人员, 这就是所谓的净化回收措施。二是强化个人防护措施, 如佩戴过滤式或隔离式防毒呼吸器、面具, 穿着工作服、工作帽、鞋、手套、口罩、眼镜等防护用品, 必要时可涂皮肤防护剂等。三是坚持群防群治, 针对可能接触化学物质的特殊岗位的员工不断重申安全防护措施, 让他们了解其毒性, 促使其提高安全意识, 操作时按部就班地按照安全保护措施逐项操作。一旦发现有中毒症状, 要求其第一时间报告, 并及时送医就诊, 防止中毒事件进一步恶化。针对用电安全方面, 各种用电设施均采用安全标准合格产品, 电场布置符合安全规范, 不超负荷用电、安装触电保安器, 加防护罩、采取标识和围挡、安装保险丝或限流开关、为相关人员配备必要的绝缘鞋、手套等, 对特别危险的工作采取机器、机械手、自动控制器或机器人到现场进行操作等等, 避免意外触电、被辐射的风险。对于测量标准、设施、设备、测量方法等方面涉及的危险源, 机构应该强化落实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意识,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进行操作, 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环境符合要求, 检测方法规范, 从而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 避免不当使用、损毁设备、出具错误数据、失真量传、给受检对象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

3 搞好安全防范保障, 建立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的长效机制

(1) 建立规章制度、加强人员教育, 使每个计量人员能正确理解、执行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避免思想上存有侥幸心理, 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如使用不安全设备, 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攀坐不安全位置, 拆除安全装置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不按规定佩戴和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无意或违章接近危险部位, 违章作业、思想不集中导致误操作、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 (2) 建立安全监测和报警机制。如防火、防盗安全监测可以安装摄像头、烟雾探测器和温度探测器、疏散通道指示标识、配备灭火设备、冲淋设备等, 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保证其能正常工作;对于设备、环境安全监测, 可以制定使用状态登记制度, 也就是说, 使用人在每次使用设备前, 先按照环境和设备要求进行例行检查, 将设备及环境状态进行登记, 状态正常可以使用, 状态异常, 应及时采取措施按照事先规定或停用、或报告、或处置等, 待符合要求时再使用。 (3) 建立应急预案及相关设施。对人员要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学会使用现场应急设备, 掌握应急预案, 通过定期的演习使工作人员熟悉应急预案, 配备应急药品、防火、冲淋等用品,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崔高艳, 丛波.计量检定过程中人员误差的成因[J].品牌与标准化, 2009 (22) .

[2]马晓丽.论计量检定的规范性[J].价值工程, 2011 (24) .

上一篇:考察教育名校归来启示及下学年奋斗目标 Microsoft Word 文档下一篇:小糖虫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