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教研实施方案

2024-05-05

课改教研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课改教研实施方案

教研课改激励机制方案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提高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我们看看下面的教研课改激励机制方案吧!

教研课改激励机制方案

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的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的旗帜,拉开了帷幕。此次高中课改的重点、难点的哪里?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管理、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明确普通高中的性质及培养目标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对其终身发展具有独特价值。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普通高中教育进一步定位,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它确立了五大培养目标:一是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愿望;二是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三是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五是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为实现上述五大培养目标,此次高中课改,应在以下五方面实现突破:

一、精选终身学习必有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的实践。

二、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三、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五、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地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可以说,此课程方案,无论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到课堂管理都体现了全新的思路,洋溢着鲜活的气息,将对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产生深远影响。

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高中课改的重点是要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重要理念变化使课程的结构相对灵活、自由,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学校的课程必须是基础的、多样的和可供选择的。高中课改的难点,具体实施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改加大选修分量,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了,老师课程的灵活性大了,的确易激发教与学双方的兴趣,但由于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差别甚大,能否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选择教师如果厚此薄彼,学校该怎样的排课和协调。肯定会发生新课标上有要求,但我们没有相应教师教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尽可能的协调,尽量满足学生选修的要求。

2.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却没有减少内容含量,对教师的教学是个极大的挑战,可能影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不断提高,在规定课时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和方向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活动,但除了学习成绩的评价是刚性评价。由教师主导的文本评价和由学生主导的过程评价都是弹性的,所以要防止的这两种评价流于形式或混入暗箱操作,保证评价的严肃、公正、透明性。

4.二十多年高考制度已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教师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教师都说课改好,但一点也不兴奋,他们担心课改会变成说做两张皮,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和学校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尺度不改,选修课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课改就有可能变味,所以新课改要宣传其功能、社会价值、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要科学的评价教育教学的效果,期待与课改相配套的高考制度,逐步实施评价制度改革方案。

5.大家都认为新课程的理念非常好,能否全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关键在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设施,实施高中课程的师资滞后之虑,成了当务之急,成了学校管理的焦点。目前的实施准备与新课程方案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怎样建设一支与新课程方案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和育人环境,应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并逐步完善,也有待于决策者、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不懈的努力。

建立新课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

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课程与现行高中课程方案相比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在教学上采用学分管理,在评价上实行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充电,补充新知识,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加强培训学习,适应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改变,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实现自我成长,感受成功的快乐与体验,将主动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纳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高质量的互动、有效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要总结一期课堂质量工程的达标经验,以二期工程为抓手,实施高中课改,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

可以预见,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将使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实现一次新的历史性跨越,将使广大高中学生开始走向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宽广的领地,让这一理想的课程或者说是决策者的课程,变为学校的现实,成为全社会大家的课程。

篇2:课改教研实施方案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校本教研纪实材料

[内容提要]校本课改教研,培养名师骨干是关键,灵活多样、讲求实效地校本课改教研活动,是实施新课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全体教师达成了广泛的科研观、教育理念共识的前提下,我们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新课程理念为主导,立足校本课改教研,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就是以课题研究过程中探讨的问题和研究成果领先指导新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主导,就是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主要导向;立足校本课改教研,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就是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角度开展校本课改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驾驭新课程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抓新课程的学习,促新课程理念的牢固树立。从2006年9月开始,学校为了确保新课改的落实,从求真务实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新课程的集中培训时间短、天气热、人员多、收效有限,远远不能适应课改实际的需要。于是把《新课程》的学习纳入校本教研活动之中,把《走进新课程》、《学科课程解读》纳入校本培训内容,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并纳入了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制定了《新课标校本教研周期实施方案》,方案中的校长负责制、分组实施制、时间保障制、内容进度统一制、奖惩激励制的具体内容是:校长任组长,亲手抓,负总责。学科课改组长等同于教研组长。制订了“学习—讨论—尝试—抽查”的学习步骤,在七年级下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课改小组,开展课改工作,并让原任初二年级的教师也提前纳入培训。为了能如期同步进行,规定每周二下午学生放学后,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并履行签到制,纳入考勤。为了在活动中讨论内容一致,话题一致,采取按教研组分学科、选重点、定章节、定进度学习和摘抄笔记,每人一学期不少于一万字。学校按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时一并检查新课改的个人档案,并以“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分别记载存档,作为教师评优、晋级、年终评模、工作评估的重要依据。并要求每位教师每次讨论时,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讨问题。通过经常化、系列化、递进化的反复讨论和课堂中的初步尝试,各科对新课程“理念”和“标准”的认识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现所有教师基本具备了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二、抓骨干培养,育校本名师

1、分层建组,因人定培。为了使新课改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坚持不懈地开展,我们把全体专任教师按学历、按教龄、按学科、分年龄分类造册,即把新任教师定为“学习适应层”,五年以上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定为“成熟骨干层”,能力强的中年教师定为“带头发展层”,按教师特长分为“特长交流层”,按年龄与学历定为“学历提高层”,把那些敬业精神强、求知欲望浓的中青年教师定为“校需培训层”,把中老年教师定为“及时充电层”。并要求各层次教师必须逐级递进,树立“终身教育”意识。

2、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一是校校联谊法。即与周边相邻乡镇兄弟学校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考察活动,开辟了活动领域。二是外引内育法。外请专家名师,内育骨干教师。我校先后邀请市县教科研专家定期到校举行专题讲座1-2次,来培养我们自己的骨干教师。三是送培辐射法。学校不惜财力送培骨干教师,先后派往武汉、宜昌和市内各县学习的高达200余人次,回校实行二级培训,辐射全体教师,拓宽了人才渠道。四是集中培训法,学校坚持每学期假期间集中培训一周新课程。五是业余自学法,即个人自发的听课、请教、探讨等形式弥补不足,解决疑惑问题。六是名师带动法,即利用学校已有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先进工作者等对其他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校内名师效应,推动“学名师,当名师”的热潮。

三、抓集体备课,促新课改的落实。

在对新课程理念有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真正落实新课改,首先要备好课。为了集中集体智慧,必须要保证集体备课。为此,学校明确规定,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中心发言人。具体任务是:提前确定每周的备课内容和中心议题,以中心发言人的身份提出探讨要点,组织备课组对中心议题进行探讨,并以书面形式填写活动记载表(记载表必须由年级主任签字方可有效,否则视为空缺一次活动)。二是每次活动要选定一人讲课改课。来体现集体备课的效果,以便供大家学习借鉴。在集体备课中,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对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角色定位的切入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主作用的发挥,尤其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兴趣、基本技能、创新精神等培养的切入点进行了热烈化、经常化的讨论,形成共识后,作为大家备课的导向。

四、抓讲课与评课,促驾驭新课改能力的提高。

讲课是新课改落实的具体体现,评课是对新课程理念和标准认识的深化,更是促进驾驭新课改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在此,评价课堂教学时,我们主要看三个方面:一看教学过程中新理念的渗透和新标准的落实如何。二看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否恰当,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三看教学方式的革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落实,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否得到体现。

评课采取授课教师自评,学科教师互评,行家领导点评,既评特色,又挖掘不足。在听评课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中集体智慧和艺术。这样从自评中感受,从互评中提高,从点评中升华,已成为教师提高艺术水平的校本课堂。

五、抓远程教育技能培训,为课改提供优质资源。

为了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采取多种举措,为远程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1、机构保驾。自2005年7月开始,学校组建了远程教育资源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一名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远程教育资源教研组长和十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实体。实体各成员都具有明确职责和分工。

2、人才资源保驾。一是2005年暑期学校派2人参加省级专项培训。二是培训者回校后,迅速组织十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再培训。三是暑期组织中青年教师全员培训,保障秋季开学正常使用不缺人才。

3、配套设施保驾。学校竭尽全力在20天之内建起了标准化远程教育室,经市县教育部门检查验收定为合格。

4、激励机制保驾。

①评价机制。一是把参与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工作作为星级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把是否具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技术能力、自制课件能力,是否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等纳入到优质课竞赛评价、教学常规检查、晋级、评模、考核之中;三是中青年教师在一学期内必须保证学校规定的远程教育教学课节或开发远程教育资源材料的任务。

②奖励机制。学校对荣获县级以上优质课、课件参赛获奖者予以物质奖励。

金秋开学伊始,柳陂中学在抓好迎接“普九”复查工作的同时,重点放在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电教资源。一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利用每周晚自习时间,分年级、分学科轮流观看《教师教学用书》所附的配套光盘及远程教育资源,每学科每周不少于1.5小时;二是课改研讨组在集体备课时充分讨论观后感,然后各自制作课件让学生共享;三是把上述活动纳入考勤,由教务处负责督促记载,确保电教资源的利用充分有效。这样使教师们从中受益匪浅。四是师生们已尝到了充分利用远程优质资源的甜头,实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的初衷。五是远程资源教学效益显著,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上述多项举措的保驾,活动扎实有效,该校现已形成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热潮。为了保障井然有序,现采取各年级提前一周申报,教务处统一安排。现已制作出有价值的课件30余张。2005年11月,全县组织的语数外学科优质课大赛,我校派去的肖文才、陈默、李功均获一等奖,尤其是课件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赞赏。

省、市、县组织的专项检查,通过对我校现场教学观摩、档案资料检查等,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六、课改结硕果.1、教师素质得到发展。一是一年来,在县优质课大赛中,各学科均获奖,其中英语、数学、生物学科荣获一等奖。二是教科研论文创历史新高,获奖论文县级以上84篇,其中5篇获省级奖;发表论文33篇,其中8篇在省级刊物发表。尤其是省级发表的论文,填补了我校的空白。三是教师的教科研组织能力、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市级六个课题全部结题。并得到市教科院专家领导们的高度评价。四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角色观念得到转变,对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兴趣与能力有了提高,对于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空前的突破。尤其是对教科研认识的深化与提高,为我校发展的前景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自信和希望。因此,今年我校又申报了五个课题(省级2个,市级3个)。

2、教学质量呈跨越式发展。仅以毕业年级为例,硬上县一中线以上人数,2003年48人,2004年57人,2005年跨越到104人,是2004年的1.8倍。尤其是,仅上郧阳中学线的就有42人,是2004年的2.6倍,本校考生卢晓南以620分的总成绩夺得全市第一名,6名考生跻身全县前10名。

3、学生各项竞赛成绩斐然。2004年县中学生体育大赛夺得团体总分第二名,两项刷新纪录,23人次夺得第一名。2005年县中学生音美大奖赛获团体第五名。2005年英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7人,省级奖5人,理化竞赛国家级2人,省级3人,市级5人。

篇3:教研春雨滋润 课改之花绽放

一、几项主要工作

(一) 增加编制,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提高教研队伍的引领力

为支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在我市中小学教研室现有在编教研员22人的基础上, 全市各中心小学还增设语文、数学和英语3名教研员, 目前全市中小学教研队伍近80人。课改之初到现在, 我们的教研员队伍逐年扩大, 为提高教研员素质, 我们下大力气抓教研员队伍建设。

我们着重抓好下面几点:一是配备手提电脑, 抓好教研员的理论和业务学习。为了方便教研员业务学习和开展教研活动, 几年前, 我们先后购置了多部手提电脑, 做到教研员人手一台, 同时, 我们还订购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新课程校本教研》、《新课程改革教师必备手册》、《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全面素质教育手册》等40多种教育、教学资料, 有时候还将网上或其他教育杂志上的资料下载复印发给教研员, 满足了大家学习的需要。我们还制定每月集中学习一次的制度, 交流讨论有关教育教学和教研问题。二是抓好教研员的培训工作。我市积极选派教研员到省内外培训学习。我们除了基本保证每位教研员每年有一次到省外学习机会外, 还要求所有教研员, 都要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培训学习。课改实施以来, 我们全体教研员都有过到省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同时规定, 凡是全市举行的教师培训, 市教研员和各中心小学教研员都必须参加, 市教研员到下面学校听课评课, 中心小学教研员要全程参与。经过几年的培训学习, 教研员的专业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2011年全省举办的小学教研员比赛活动中, 我市有6名教研员参赛, 3位获一等奖, 2位获二等奖, 1位获三等奖, 数学组获集体第二名, 语文组获集体第四名。三是组建中小学学科教研中心组。为了加大教研力度, 我们觉得仅仅依靠教研员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给专职教研员配备一个支撑的团队。因此, 我们学习省研训院和内地发达地区的经验, 成立了各个学科由10~12名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小学学科教研中心组, 以加强教研工作, 强化市教研力量对校本教研的指导。学科教研中心组在市中小学教研室的指导下, 开展大教研活动, 有效地提升了全市教研工作的水平, 确保了对课程实验的指导和研究。

(二) 建立新课程教学管理和研训制度,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 建立校本研训制度, 加速教师的成熟和成长

过去, 教师们在教学中大都是各搞各的, 遇到问题和困惑不好解决, 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把校本研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要求各校都要结合本校实际, 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制度, 利用已有的三级教研网络, 在市教研室和各中学、中心校中心备课组的指导下, 每周都以教研组或学校为单位,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 大家在一起交流信息, 共享经验, 反思本周的教学情况, 思考、研讨下周的教学内容。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各中学集体备课组和中心小学中心备课组的建设。2008年, 龙跃局长亲自带教研员到龙楼中心小学进行调研并现场办公, 帮助该校健全中心备课组活动制度, 还一直跟踪指导, 使该校的中心备课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2009年该校无论在教育质量监测中还是在小学毕业测试中, 学生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在认真总结龙楼中心小学中心备课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再次向各中小学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集体备课和小学中心备课组建设的通知。同时, 我们还在文城中心小学和迈号中学举行了有全市教研员和市直属学校、农场学校、民办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参加的集体备课现场会, 使备课组成员和参加活动的全体教研员、学校领导进一步认识了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基本做法, 为我市各中小学集体备课组建设奠定了基础。各校集体备课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 这些活动对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及时掌握和指导各校的教学和教研工作

近几年来, 我们以及格率、平均分为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 对全市各中小学进行了教学质量监测, 以此促使各学校在教育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文昌市教育局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的实施意见》的精神, 中小学教研室先后对一至九年级进行了教学质量抽测或期末统一监测。监测前, 我们下发了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 召开了专门会议, 对监测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这些监测均由市中小学教研室统一命题、制卷, 全程实行严格的保密管理;监测的组织、巡视与监考工作均严格按照正规考试的有关要求进行;学生答卷先由教研室进行保密处理, 再抽调部分学校教师集中评卷, 并通过考试评价系统软件进行学生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监测结束后, 教研室及时进行了试卷分析, 并向各单位发出了监测情况通报, 市教育局还在全市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会议上对在监测中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对成绩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提出整改要求。通过教学质量监测, 促使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施教,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实验,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 加大投入, 抓好教研平台建设,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我们每年投入教研经费达180多万元, 用来构建教研平台, 解决教研活动的后顾之忧, 全面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具体做法是:

1.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 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课题研究在课改实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把课改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让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课题化, 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 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

近年来, 我市中小学教研室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的课题研究, 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学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学数学教育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 文昌中学获国家一等奖, 公坡中学获国家二等奖。省级课题有《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实验与研究》, 文昌侨中获省级二等奖;英语省级课题有“十一五”课题《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与课题实验推广研究工作》, 文昌有15所中学参与, 中学教研室获得优秀组织奖;文北中学承担的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英语课题项目《学生学习多元化及有效性研究》正在进行中。小学所承担的研究课题中, 国家级的有市二小的《运用CAI, 优化课堂教学》;省级的有会文烟墩小学的《音乐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市二小、文城育才小学、潭牛中心小学的》小学英语任务教学法研究与实验》, 清澜中心小学的《学生问题意识对自主探索能力的促进作用》, 市二小、文教中心小学、潭牛中心小学、锦山中心小学、翁田文苑小学的有效教学实验。

针对新课程改革以来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我市各中学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小课题研究, 一共有33个市级小课题, 很多教师从小课题人手,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市三中韩江燕老师研究的《通过音形义进行有效词汇教学》结题后, 已上送参加省课题评比。

市小学教研室开展的“基于博客的网络教学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基于博客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的课题实验, 采取“课堂教学展示+现场研讨+网络研讨”的模式, 把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学研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很好地发挥了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2. 组织开展教学观摩与各种研讨活动, 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课改实验启动以来, 我们开展了多次全市性或区域性的教学观摩或研讨活动, 为教师提供了互动与交流的平台。

中学学科教研有特色。特色教研是指我们在教研工作中有许多较具个性的做法, 并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教研新途径。几年来, 我市中学教研室各学科在学科教研方面不断探索出新路子。例如:英语学科开展单词默写、口语演讲比赛;语文和政治学科开展“同文异构”观摩优质课活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和网上教学研讨活动, 化学学科与省研训院组织的下乡支教活动等, 这些活动, 推动了我市教研活动的“常规化”“主题化”和“特色化”进程。

小学教研活动范围广。如2006年, 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分成东南西北中五个片举行了小学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活动, 参加上观摩课的教师每单位语文、数学各1人, 共58人。在分片观摩评比的基础上, 我们从获一等奖的教师中挑选语文、数学各4位, 用两天时间举行了全市课堂教学观摩点评活动, 先由教师上观摩课, 再由教研员对每一节课进行了具体的点评, 最后把上课教师的教案和教研员点评的稿子贴到网上, 供网上在线继续研讨。这一做法, 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 对提高广大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07年至2009年, 我们先后举行了全市小学语文、英语、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全市所有市级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2010年, 我们又分东、南、北三个片举行了语文、数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 参加评比的单位有31个, 参赛选手62名, 观摩教师500多人。我们还举行“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美文诵读评比活动”“语文、数学说课观摩评比活动”“获奖教师风采展示活动”等, 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组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说课稿评优活动。几年来, 我市中小学教研室还分别开展语文、英语、音乐、美术和品德、数学、综合实践, 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评比活动, 营造了教研的氛围, 提升了全市教师思考问题、反思课堂教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推进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新课程下的产物。新课程的实施, 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全新的课堂, 各种问题的推陈出新、层出不穷, 教研活动的方式也必然跟随着发生变化。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 网络教研应运而生, 市中小学教研室把“网上在线研讨”作为组织教研的一种新的形式, 大大拓宽了教研活动的辐射范围。我市中小学教研室博客网站每个月都组织一次“本月研讨话题”, 各学科也相应组织本学科的在线研讨, 为老师提供一个质疑、咨询、研讨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在教研室的有力带动下, 我们全市所有的中小学都建立起自己的博客网站, 并与教研室博客网站连成一体, 网络教研开展如火如荼, 成绩显著。为了表彰文昌市中小学教研室的网络教研工作成果, 2010年海南省教研培训院授予市中学教研室和小学教研室博客网站为“网络教研一等奖”。全省三个一等奖, 我市获两个, 实属不易。

3. 办好教研刊物, 为教师提供交流课改经验, 探讨教学问题, 分享教学信息的平台

几年来, 我们共编辑出版了《文昌教育》114期, 《中学教研》64期和《文昌小学教研》36期, 刊登各类文章3000多篇, 内容丰富多彩, 其中除了有新课程学科培训专辑、中考专辑、高考专辑外, 每期刊物中均设有“课改之窗”“教研天地”等教学研究专栏, 为实验教师开辟了发表教学论文、总结课改经验和畅谈课改体会的园地, 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研讨课改理论、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交流平台, 使广大实验教师从中了解到市内外有关课改和教育教学的信息, 互相借鉴, 共同提高。

二、几点明显变化

几年来的课改实验, 使我市的教研和教学现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教研促进了课程实验的深入发展,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而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又反过来营造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 提升教研的品位和档次。具体表现在:

(一) 教研室的职能和教研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以前, 教研室的工作过多地强调管理与指导,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启动省级课改实验以来, 我们改变了教研室的职能, 更多地强调研究与服务, 根据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为学校的课改服务, 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每个学期, 市中小学教研室的教研员都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学校听课, 进行课改调研, 或组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与一线教师一起探讨、解决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使我市的教研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颇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二) 教师的观念、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经过几年来的课改实验, 我市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的学生观、教学观正在逐步形成,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教师们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各次教学活动中, 我们看到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 走下讲台, 同学生打成一片, 以亲切和蔼的态度, 与学生平等对话, 互相交流, 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 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 教师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讲解, 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气了, 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提高了。一批年轻教师在课改的大潮中受到磨炼, 迅速地成长起来。2010年, 我市林尤雄老师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获荣全国一等奖;杨佳慧老师和韩文施老师代表文昌市参加全省的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

(三)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篇4:立足课改 挖掘资源 优化教研

关键词:教研组;校本教研;学习;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2(S)-0033-2

随着课改的深入,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研活动成为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吸盘现象也冲击着广大基层中学特别是乡镇中学在教育资源,师资、生源发生转移和变化。因此,中学物理教研室(组)的教研活动必须重新定位,赋予其新的内涵,教学研究才有直接意义和现实价值。

笔者根据本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和自身的体会,认为教研模式的改变应立足课改的要求,学校实际出发,理清思路——求取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确定目标——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抓住重点——挖掘和开发校本资源,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如何构建务实求真,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我校物理教研室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究。

1 以教研室为活动基地,整合资源,建立有效的研究制度。

国内大多数乡镇中学条件有限,教师的教学研究普遍处于各自为战和孤立分割的状况。因此,教师很难整体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为此,我们整合成一个大物理教研室,有目的按计划地集中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挖掘、开发和共享教学资源。

1.1 理论学习制度化。新课标的实施,教学模式的转化成为新理念下的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师的理论充实显得至关重要,必须以制度化的机制来保证教师参与学习,获得新知。比如《新课程标准解读》(物理),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并就物理课如何建立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如何用活教材,如何让问题生活化等理论进行研讨。

1.2 问题学习随时化。我们根据听课、评课反馈,及时发现日常教学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师学习《说课说什么》,《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教学过程如何设计》,《教师的教学语言》等专论,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行充实提高。

1.3 经验学习共享化。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对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在执教中的优点、亮点,展开讨论研究并加以总结供其他教师借鉴。教师外出听课回校必须汇报先进学校的经验,然后共同讨论课改信息新动向,发掘其新内涵。

1.4 交流学习提高化。教研室规定每位教师对每学期的教学心得须撰写成论文定期进行交流,在形式上通过“教学论坛”、“教学沙龙”等方式组织开展。

1.5 信息学习帮助化。主要是对网络知识的运用、应用。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反复观看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剖析、研究、评价,可以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也可以对整个课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帮助教师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到许多未被重视的现实问题。

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的专长和个性特长得到较充分和合理地发挥。

2 以教师为主体,从教师的需求和实际出发,建立融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活动模式。

2.1 建立有效的活动模式。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是主角,教研组的活动必须帮助教师解决在自身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达到切实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的目的。教研活动的开展必须有规律性、定期性,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应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使教师有章可循,学校有考核依据。

2.2 备课研究。传统的备课形式多由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备课成了“背课”。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物理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备课时要从模型构建,定理、定律的运用,实验方法的设计和器材的配置等方面切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因此我们在备课方式上采用了集体备课、结对备课、问题备课等方式。

2.2.1 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每周不少于一次进行集体备课,教研组长做记录。首先确定某一问题组织大家学习有关理论,然后由试教者设计教案,再组织集体讨论,进行修改,总结确定出优化的教案。

2.2.2 结对备课。青年教师或经验尚乏的教师均可在本校寻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结成对子,由教研组长牵头签订协议,内容包括结对时间,达到的目标,以及彼此间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对子之间要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不断地优化教案。

2.2.3 问题备课。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研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课题。我们以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形式的研讨和设计,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力求对教学中重、难点问题有所突破。

2.3 上课研究。课堂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教师的教学结构及过程则是进行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我们在活动中,把上课分为调研课、反馈课、结对课等课型。

2.3.1 调研课。教研室规定,在一学期中,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要有一节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研课,并要求把课件资料保存起来,积累资源,达到共享目的。同时,把上课教学方法好、教学效果显著的课例打印保存,积累后编印成册下发。

2.3.2 反馈课。教研室要求教师外出听课回校后试教一堂反馈课,起到对本校其他教师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2.3.3 结对课。教研室在教研活动中,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加以整合开展合作教学,结对之间进行互动,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设平台

职业生涯刚开始的几年,是教师的职业定向阶段,也是教学习惯、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教师在此期间走得好,将为日后成为优秀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研活动的开展还应为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实行“导师制”,即在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和自我总结的基础上,由学校和青年教师共同协商,聘请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教育理论较好,甘于奉献,勇于担责的教师担任导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师听课后要从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课堂结构、师生互动、教学效益、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评析,力求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青年教师在本校教研室内活动范围小,可比性不强,教研能力的增强还须走出校门,结对互动来提高教学的适应能力。提高其与他校同行间的合作研究意识。同时,应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日常教研活动,主动去上教研课、公开课。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更需要专家、名师的指导,因此,我们采取了“走出去”——到重点中学向同行学习取经;“请进来”——开展教研活动时聘请专家、名师作专题报告,启发大家的思维,拓宽视野为深化教研活动夯实基础。

此外,教研室还应鼓励和协助青年教师进行函授学习、积极接受继续教育等。

4 “以校为本”,注重资料的积累收集,为建立科研型教研室打基础。

各类教研活动资料的积累研究对进行现状分析,决定今后的工作策略非常重要。我们在教研活动中,注重将书面材料加以完善积累,对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强化建设,为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把活动通知、教材内容、教具、课件、教案、评课分析、课后反思、图片、音像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以备将来校本教研中参考采用,实现自身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通过几年来的教研活动改革实践,本校物理教师的执教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物理新课标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当然,在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方面,由于我们的水平和能力有限,做法还待完善,尤其是怎样组建一支学科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还有待探索。但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和不断进取,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高西萍;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理论和实践,教改探索:2007年7月

[2]高怡:校本教研,学校和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曲靖教育;2007年4月

(栏目编辑邓 磊)

篇5:扬教研风帆 撑课改大船

撑课改大船

——2009年第二学期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教科室工作回眸

2009年12月15日

本学期以来,教科室围绕学校本学期的中心工作,按照期初制定的计划,在执行校长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深化教研和科研为动力,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狠抓教学管理为重心,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开展扎实细致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有条不紊地开展了系列活动,全方位地提升了全体教师的综合素养,为北师大附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后劲,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本学期教科室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培训为依托,促素质之提升

在学习型的社会里,“树立终身学习观”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本学期以来,教科室牵头组织了8次大型培训活动,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8月中旬组织的教务员培训,就是让每一个教辅人员掌握和提高计算机使用的能力,我们从教师中聘请了三位青年教师担任教务员计算机校本培训的授课教师,一是教会所有教务员WORD的使用,二是EXCEL的使用,三是常用文本的编辑和PPT的制作,四是自动办公系统的基本操作。

开学前,为使新入职的教师尽快地进入教学角色,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岗中指导。一是岗前培训。组织新入职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目的使教师快速进入角色,适应教学要求。岗前培训人员达到100%。二是岗中指导。新教师在承接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学科骨干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常规工作,重点是课堂教学,使新教师一年进入角色,二年达到合格,三年进入骨干教师行列。教师中有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冯爽爽、姚志辉等教师率先成为学校教学新秀行列。

专业引领即先进的教育理论对学校教师研究的引导。它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其实质是理论对学校的指导。

开学后,我们每月一次培训活动,为教师们创设“继续学习”的物质条件。一是在校园网上上传了魏书生和任小艾的文章30多篇,二是为班主任和政教干部订了全年的《班主任之友》,人手一册;三是创办了校刊《本元》不定期的把最前沿的教改信息送到教师手里,让他们学习借鉴。如《本元》第二期就是高中课改专集:上面登载了上级文件、领导讲话、经验介绍、讨论交流、学习汇报近50篇文章。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四是定期请专家讲座,每月一次,引领教师成长。年轻教师的成长尤其需要专家的引领,不仅仅是专业上的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专家引领来唤醒其积极向上的成长激情。在他们的引领下,教师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我校也掀起了研训的热潮。如本学期就聘请北京四中的王建忠校长、北京教师进修学院迟希新教授的专题讲座《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论教师的专业发展》、《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陈竞男教授的《加强礼仪修养,做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市教师培训中心的刘忠德主任《做一个有品位的人民教师》;余理事长的《让我们在激情的天空下,相约成长》;市教科院副院长陈捍东的《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等。一个以“探讨有效课堂”为主题的培训学习在校内认真开展。老师学课例,评优劣,探教法,培训活动中老师们在一起或集思广议、或学习内化、或欣赏提升。这些讲座和报告高屋建瓴,金针度人,老师们醍醐灌顶,收益良多。五是创造条件为一些骨干教师提供出去培训,再度深造的机会,如我们派出12人前往河南省焦作市永威学校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派出8人前往南京学习“洋思、杜郎口”教学理念等。我们力图通过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切实促进我校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教科室督促落实“教师外出学习,回校后带动大家共同提高”的工作要求,本学期三个学部共派出学习、观摩、培训的共有335人次。每个派出去的人员回校后都要向教科室上交汇报材料,向学部学科教研组汇报学习内容,形成了一人取经,辐射学部的教研经验。这些做法不同程度的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收到了好的效果。

为兼顾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发展层次的教师需要,本学期我室认真组织青年教师沙龙、读书活动、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提高了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培训。

第一、教研组长培训。为了促进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期初针对教研组考核中反映的问题,开展了教研组长与教研组建设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明确了教研组长的职责和教研组校本教研的要求,为更好开展教研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受到了与会教研组长的欢迎。

第二,班主任培训。为了加强班级管理,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本学期对全体班主任进行了两次班级管理与建设的专题培训,促进了班级建设。

第三,师德培训。为了树立良好的师风师德,初中部安排曾鲤、马军老师演讲了他们关爱学生的动人事迹。他们的事迹主要体现在平时关心学生、热爱家长、团结同事、职业奉献、理想追求等方面,为全校老师树立了光辉榜样。

第四,开展教学论坛培训。按照期初计划,上半学期组织全体老师开展了题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坛交流活动,下半学期组织全体老师开展了题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二次备课”的论坛交流活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提出了许多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自我反思,大家受益匪浅。教科室及时总结,表彰了一批论坛之星,推进了论坛的深入开展。

二、以课题为媒介,求教育之真谛

为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开展课题研究已成为我校实施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而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推广应是课题研究的关键。这一学期里,我校加强了教科研管理,开展了多项活动。我校面向全市隆重举行了“省级已结题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将我校承担的省“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教育技术研究》、《手持式网络系统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研究》、《心理契约与管理激励研究》三个已结课题的研究成果大力推广。

本学期,为了继续打造研究型教师,构建和谐课堂,提升学校教研水平,10月株洲市教科院通报表彰了学校的校长田宝军和执行校长陈从云撰写的研究报告《心理契约与管理激励研究》,荣株洲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等奖;高中部的黎小兵、蒋芳荣撰写的论文《坚持课题引路,提高科研质量与效益》,荣株洲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等奖;初中部的胡小安、朱玮撰写的论文《洋溢着节日欢乐的美术课堂》荣株洲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等奖;初中部的黄建华、侯雄伟、陈红春、吴再红、丁士国等撰写的研究报告《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研究》荣株洲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等奖的阶段性成果。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接着学校又承担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基金项目《基础教育校园管理》。此外,还有株洲市教育科学院“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物理“人文型”课题教学模式研究》等课题。其目的在于以科研促课改,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成功立项的课题经过积极研究和探索,也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汇报。

本学期,教科室带领校内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课题组申报了课题,开展了活动。可以说,我校的课题研究活动在全市民校内已逐步走到了“领头羊”的位臵并以此为媒介,继续探求教育之真谛。

在科研上,结合校级青年教师专项课题,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科研工作目标。完成一个子课题(小课题),设计一个实施方案,写出一份实施计划、上一节研究体验式公开课、发表一份高水平教育教学叙事。结合小课题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学年举办一次教师全员性“高效课堂的优质课”竞赛练兵评比活动,本学期我们组织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是要学习河南永威的蔡林森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师查找不足,修正自我。

三、以交流为平台,展教师之风采

新课改催生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又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为了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我们探索出一条“自主—合作—互动”的校本教研模式,走一条“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本学期里,教科室为创设良好的教科研平台,向全体教师开展“自录自评”式的录课活动。校内教师自定讲课内容、自定录课时间、自定邀请的听课人员,利用教科室配备的DV摄像机自录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实况,自填课堂反思反馈记录。

9月,由教科室牵头,实验室具体组织,举行了首次小学科学和中学理、化、生教师实验技能操作大赛。这次实验技能大赛共有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和高中理、化、生七个科目共40名教师参与,是学校开展的一次很重要的教研教改活动,是全体科学和理生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大展示。通过大赛提高了理科教师的实验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了个别教师实验操作的不足之处,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开展,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各参赛选手紧张、激烈的角逐,各评委公正、客观、认真的评判,评出了集体奖和个人奖。集体奖:初中物理教研组;个人奖一等奖:高中部:黄碧秀、袁 觉;初中部:黄建华、小学的黄河10月份,三个学部分别举行了新入职教师亮相课展示活动。(小学部有30人,初中部有28人,高中部25人)这次活动理事长、田校长、陈校长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工作严谨细致。整个活动由学术委统筹布署,各学部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各学部准备充分,制定了符合新课程理念与我校实际的评分标准,对每一位选手的教学设计、每一堂课精心评议,量化打分,客观公正,整个活动开展顺利,过程紧凑,切实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升!为全体新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展示能力的平台,充分展现了新教师的教学风采。

课后,教科室对83节课,认真进行了评议。小学部的:潘晓彦、谢玉玉、刘娟、包水晶、彭文文、黄荷、孙瑾娜;初中部的:唐璐、潘娟、蒋灵敏、何恒喆、言永红、朱婧、周永花、曹洁、李祥清;高中部的黄奇勇、杨竹、尤宋美、蔡焱、贺建湘、龚高进、邓超等老师被公认为优秀课。

集体研讨也称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更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教师之间互相切磋,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有利于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合作双赢”的教研模式。集备活动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合作研究的有效形式,集备活动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集备记录、有解决问题方案,每周每个集备组至少一位教师开研究课,同组教师观摩听课,课后集中议课、评课,每位听课教师要为上课教师发现一个亮点,提出一个问题,给出一个建议,团体式校本教研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

每次校内外观摩课前,教科室联手教导处认真组织校内“磨课”——同一个课题、同一位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认真试教,翻来覆去直至将课上得知识饱和、师生和谐、流程顺畅了,这节课才算定型。本学期以来,三个学部逐渐形成了教研“磨课”的态势风气。本学期内我校有小学部3人,初中部4人的录相课,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附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教师们的这些课均经过校内的反复试教,各学科教研组也将试教磨课纳入正常的教研活动范围,全体学科教师全员参与,认真听课,开诚相见,共同评课,磨课现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课后交流与反思,撰写“一句话建议”等,共同探索和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这种集体研讨与反思中感受合作的需要,享受交流的乐趣,实现教育教学的共同体,让课堂更灵动,让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四、以成果为动力,激求索之热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全体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途径,大胆尝试新教法,用心捕捉教学中的点滴精彩或失落的瞬间,并进行梳理归纳,笔耕不缀,我校教师先后有17篇论文在省级报刊上发表,让我们感受到了北师大附校老师的勤勉与活力,让我们看到了北师大附校的希望和未来。

“专业引领”扶进门,“同伴互助”长见识,“自我反思”升内涵。我校校本教研在“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探索出一条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路子,营造出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教科室组织参加的北京师范大学“励耘杯”基础教育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教师参加了教学论文比赛、小学课堂教学比赛、高中课堂教学设计比赛和高中课堂教学比赛四项赛事。总观这次比赛,在全体参赛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成绩喜人。110篇论文参赛,有102篇论文获国家级奖,其中有17篇论文获得一等奖,53篇论文获得二等奖,32篇论文获得三等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均获得了优秀课堂实录奖。高中语文、数学、物理学科的教师获得了优秀教案奖。在高中课堂教学比赛中,参赛教师不负众望,载誉而归。语文学科的周灿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政治学科的黄铁华、英语学科的方石均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数学学科获得优秀奖。这些参赛课融汇了各学科教学的最新成果,代表了各学科教学研究的水平,体现了我校教师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天元区赛课:参加天元区口语交际现场评课小学部吴瑕获一等奖;参加天元区青年教师磨课向科技获一等奖;参加天元区口语交际赛课小学部刘海美获二等奖;参加株洲市创新实验大赛小学部科学教师黄荷获株洲市二等奖。参加“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小学部获荣株洲赛区先进单位;参加天元区运动会小学部获团体操比赛一等奖;天元区运动会男子第三名,女子第四名。

株洲市赛课:参加株洲市物理创新大赛初中部彭建龙获一等奖,杨宏美获二等奖;参加了株洲市化学实验创新赛,言永红老师荣获市一等奖;参加株洲市物理创新大赛高中部罗楚凡获二等奖,参加了株洲市化学实验创新赛高中部袁觉老师荣获市一等奖;张山平获二等奖。

省级赛课:参加湖南省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比赛,初中部肖飞平老师荣获省级一等奖;

省级论文赛:参加湖南省中学生物教学论文评比,初中部黄建华荣获省一等奖;参加湖南省中学生物教学论文评比,高中部谢佳荣获省一等奖;

本学期,教科室加大组织了论文写作的力度,广泛发动,积极迎战,认真组织参加了省、市、区论文比赛,成绩突出,还有部分成果没有公布结果,这些成果有力地推进我校教科研工作和教师的自我成长。

通过一学期的工作开展,同时也感觉到,我部门对现有校级及市级的课题的关注与支持力度还可加强,个别课题还是存在负责人单兵作战的状态,没有发挥团体的作用,削弱了课题应有的价值。同时课题实施中的困难也没有很好的解决途径与解决方法的帮助。教师科研意识有待激发与加强,如何让教师体验到科研其作用,真正通过科研实现轻负高质的教学,这条路还要走很长,但这条路也将激发北师大附校人上下求索的热情。

篇6:拓展教研思路 巩固课改成果

——太康县毛庄镇中心校召开全镇新学期课改研讨会

9月21日,太康县毛庄镇中心校召开全镇新学期课改研讨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近四年来毛庄实施“十六字”教学法和“一碟五问”、“一碟五评”高效课堂模式取得的成果。

研讨会由中心校校长万新廷同志亲自主持,来自23所中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万校长首先回顾了近四年来对“十六字”教学模式的探索之路,并对本次课改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敢钻研、勇创新、坚持长期应用的教师进行了高度赞扬,尤其是对今年新评出的六位毛庄“首席教学明星”在推动“十六字”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施推广方面做出的垂范与表率,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他们要牢记今年教师节唐广辉县长接见他们时对他们提出的殷切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继往,取得更大成绩。对于今后的课改工作如何进行,尤其在“十六字”教学法理论钻研、全面推广与应用、课改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万校长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希望大家结合在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与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上一篇:2024迎新生迎中秋庆国庆游园晚会活动策划书下一篇:运动会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