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课程整体设计

2024-05-10

任务驱动课程整体设计(精选8篇)

篇1:任务驱动课程整体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之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完成任务为标志”。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联结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的某个或多个实际问题。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封闭型的,另一种是开放型的。

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设计任务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任务设计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首先,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渗透到任务中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总目标的框架上,把其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具体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课程目标。

其次,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使任务设计有的放矢。一方面,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整体过程,任务的设计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避免教学目标的片面化,注重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不是牵强附会地将信息素养的各层面都融入一两个任务中去实现。注重任务的真实性、趣味性

任务的真实性是指创设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具体讲:一是涉及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二是涉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配以任务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欲。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已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学生在智能水平、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任务的层次性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

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规定任务最低层次的标准,再逐步提升。例如,有些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基本任务,这时就要求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及时提出更高层次的相关任务,让他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保持更强的学习动机。

2)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都由浅入深渐进发展。每个封闭型任务的知识点一般不能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规模要小,因为规模小则容易完成,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并且在多个封闭型任务之后要适当地设计开放型的大任务,以便整合知识,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应用、合作能力。恰当把握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任务的开放性主要指:一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或者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二是任务的成果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领会任务,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或提供任务的样本,这些只是参考,应避免学生刻意模仿。

任务的开放性是以完成基本操作为前提的。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工具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副“春天”的图片,一种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随意创作,只要能描述春天就可以了;一种给出画面中必须包含的元素,此外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组织画面。显然,前者开放性更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但是不能避免学生可能使用单一工具完成整个任务;后者要求有些苛刻,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更多的工具来完成任务,又不至于要求死板,压抑学生表现自我内心的欲望。可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适度控制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一般而言,封闭型任务的开放性相对要低,开放型任务这方面要求较高。学生任务设计时应把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增强任务的可操作性设计,使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完成任务。■

(作者单位:河北赞皇中学)

篇2:任务驱动课程整体设计

邓丽萍

福建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1191

摘要:“任务驱动” 教学法非常适合V B这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本论文就是探讨VB教学中如何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融入到VB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环节中去。一 前言

程序设计语言VB 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较易掌握的一种语言,并且应用广泛,它采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思想,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极大的趣味性;但是它的实践性要求很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编程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程序设计语言VB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编程,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用程序设计语言VB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包括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 任务驱动式教学

程序设计语言VB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计算机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 教学法很适合。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开展开展学习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程序设计语言VB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提高。

三 任务实施

第一、“任务”的设计是关键,要体现层次感

程序设计语言VB的操作课时占总课时的35%左右,可以说实践课上好了,程序设计语言VB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因此操作任务的设计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将主题集中在设计好的几个任务上,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以下几步走:

1)设定课题、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基础的一步,关键的一步。学生对这节课有无兴趣,能否以“快乐学习”的心态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这一步起着关键作用。“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子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 1作者简介:邓丽萍 1980-女,福建沙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重复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或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和处理新环境下的简单问题。应会(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同时要体现“任务”的层次感,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2)分析任务,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任务确定之后,为了能让学生发现完成任务所用的知识点,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整理出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初学者,首先是教师带着同学一起分析任务,发现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然后告诉他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开始从带着学生分析任务改为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任务找出任务中所含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以后就可以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任务,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学生分析完问题后,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时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会对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指导他们就学习方法、操作技巧进行介绍、交流、讨论,认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第二、“任务”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协作学习环境。通过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角色扮演来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当学生经过探索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应把他们的成果和经验分享给整个学习团队,同时表扬他们的优点,推广他们的经验。同时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乐趣中成长。第三、注意项目(任务)库的积累和共享

课题组设立知识库,建立学校网络教学学习的平台,并分享给全校师生,服务于更多的教学活动。

四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以人为本,快乐学习”的学习环境。通讯方式:福建省福州市南郊相思岭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350119

通讯投稿作者 段旭 *** 17651158@qq.com

篇3:任务驱动课程整体设计

关键词:童高职,信息检索,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误区, 另外, 学生的学习仍然处在较低层次, 以机械记忆和模仿操作为主, 缺乏创造性、探索性。下面就以《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因特网信息检索》为例进行阐述。

一、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分析

本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利用因特网查找所需要的信息, 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

(二) 学习内容分析

《因特网信息检索》是河海大学出版社《实用信息检索方法》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 WWW搜索引擎;2) 主要的中英文搜索引擎;3) 搜索引擎的选择;4) 搜索引擎信息检索技巧;5) 网络信息检索存在的问题, 其中搜索引擎的选择和信息检索技巧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 学生的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对学习者的分析结果, 为后面诸多设计环节, 特别是任务的选择、活动流程的确定, 提供了依据。

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 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 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相对排斥, 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合作、富于激情敢于想象, 喜欢接受新鲜事物, 对周围的人和事具有独到的看法。

(四) “任务”的设计

确定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首要环节, 根据本课的内容, 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任务”:“为全家制定黄金周旅游计划, 出发地是本省某市 (江苏省, 具体城市学生自定) , 目的地是九寨沟 (及周遍著名景点) , 时间是六天五夜, 请你为整个游程设计既省钱又详细可行的计划, 提交计划书并附上将去景点的图片。”

(五) 任务实施计划设计

为保证任务驱动教学如期完成必需制定周密可行的实施计划。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及教学时间, 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为30分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性格特征等情况, 按学生意愿组成6人的合作小组, 并由小组成员选出负责人, 由负责人组织实施。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报告, 即:信息搜集方案和任务结果。任务完成后各组进行汇报和评比, 最后各组进行任务小结。

(六) 任务完成评价设计

在参考相关评价表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本课程的具体任务制定了评价量表, 为教师和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该评价表可用于自评、互评或他评。

(七)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本课使用的主要教学媒体是网络教室。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因特网信息检索》课程具体实施过程见表1。

三、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的效果

(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主动性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获取知识, 变“被动”为“主动”。

(二) 通过任务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一项比较综合的任务时, 首先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分工;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各小组成员沟通、协作, 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任务完成后进行汇报、展示和小结。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任务完成之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 学生都希望自己组的作品能比其他组更优秀, 获得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

总之, “任务驱动”教学法,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以任务为主攻、实践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科学设计任务, 注重实践操作, 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和总结, 旨在探索一种适合当代高职《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方式, 在设计和实施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魏振枢.化学化工信息检索[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张芳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郭绍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法资源库[M].兰州:甘肃音像出版社, 2006.

[4]沈泱润.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5]周玉芬.高职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设计[J].职教论坛, 2007.

篇4:任务驱动课程整体设计

关键词:职业能力;整体橱柜;任务驱动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在全国首家开办整体橱柜专业是,《圆方整体橱柜设计应用》是该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根据橱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设置的,对整体橱柜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 课程设计思路

1.1 课程设计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以任务和项目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以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岗位真实工作任务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1.2 课程定位

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围绕整体橱柜销售、橱柜设计岗位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实现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橱柜店面销售能力、橱柜定制设计能力、工艺设计能力,能够胜任橱柜设计师职业岗位的工作。

1.3 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按销售设计、生产设计的岗位职责设计了四个学习项目,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任务和项目为载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2 课程教学设计

该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橱柜销售设计师、生产设计师的岗位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完成销售互动设计、生产设计等工作任务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学生树立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品格,具备从事该职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1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将教学内容解构和重构,形成任务引领式课程结构。

2.2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以校企合作企业北京科宝博洛尼橱柜产品为载体,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小区的不同厨房户型整体橱柜设计,作为学习性工作任务,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任务实施。

2.3 课程实施

教学过程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扮演客户、销售设计师、生产设计师等角色,并随时进行角色的转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模拟橱柜设计公司工作场景,建立职业化情境工作小组,学生通过完成难度逐渐增加真实工作任务掌握专业技能。任务学习与工作流程如图:

3 教学条件

3.1 软硬件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托于一体化教室,专业建有橱柜结构、造型、材料、CAD设计一体化教室,拥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圆方整体橱柜销售设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师资条件

整体橱柜设计专业依托于家具设计专业,该专业自1997年办学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学团队广泛深入橱柜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为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过程性考核分为A线项目考核和B线项目考核。A线项目主要考核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成绩由教师评价(占50%)、学生互评(占40%)和学生自评(占10%)组成;B线项目主要从6个方面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成绩由教师(占100%)给出。本课程的评价实施学生自评、互评与老师点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办法。考核评分表如下:

结语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把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实现学习即工作,课堂就是工作地点的紧密对接,体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技能,并且通过任务反复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最终实习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J].中国职业教育,2008,(2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志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家具,2013,(4).

[4]刘国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1,(8).

[5]郑丽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谈起[J].職业,2011,(10).

篇5:任务驱动课程整体设计

设计

摘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总体改革思路是紧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尝试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教学模式;课程设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创新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将课程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划分为若干个典型项目和任务,并下达给学生。教师按项目和任务完成的进程进行能力要素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带着任务,边学边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多渠道提升认识,形成能力,实现从理论知识到职业能力的转化。

“项目导向”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任务驱动”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职业行动的能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与企业及学院变配电所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对工厂供配电技术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共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共同研讨教学模式等。确保本课程整体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整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2.1 课程整体设计的步骤:

首先,选择一个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项目: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以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综合项目分四个子项目来完成。四个子项目分别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高压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车间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低压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

每个子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按本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项目内容。例如:项目一: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基于工作过程按能完成下列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项目一的教学内容:高压配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高压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高压配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高压配电所常见的异常现象及事故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内容按上述典型工作任务顺序重新排序,以“理论够用”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来选取教学内容。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的一体化和系统性,采取项目教学结合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现场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协同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及创新素质。力求学生具备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和检修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

2.2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等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整个课程的教学实施大部分学时在校内变电所、校外实训基地、供配电实训室中进行。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同时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任务,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计、观看技能操作、维修录像、仿真软件、实训室操作演练、校内变配电所、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等环节,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特点,边教边做,边学边练、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例如:在学习成套配电装置的安装时,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成套配电装置生产厂家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去见习,由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现场介绍各种常用电气设备在配电柜中的位置、布置、安装方法、配线工艺要求及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学生通过到成套配电装置组装车间参观、技术员现场讲解和观看工人现场组装成套配电装置,认识了各种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了解了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装、操作成套配电装置的技能。并且带领学生到学院高压配电所、车间及车间变电所参观,由学院变电所的技术员讲解成套配电装置的操作与维修方面的技能及注意事项,然后组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练习,组装常用低压成套配电装置、高压配电柜的继电保护装置、计量回路等,练习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检测及维修等,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另外,利用“五一”和“十一”放假期间学院供配电系统检修的机会,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学院供配电系统检修,并将检修过程录像,维修录像资料给全体学生放映,并由参与维修的学生讲解。这种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深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了。

2.3 考核评价方法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过程考核与实验考核、期末卷面理论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指标转变为知识、技能、习惯、品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总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占30%)、实验考核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组成。

参考文献

[1]卢旭锦.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2]黄瑞梅.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改革.作者简介:王育波,女,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厂供配电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篇6:任务驱动课程整体设计

作者:黄顺 李臻 孙雪 徐明 黄蕊出自: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

2日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当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改革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高职园林技术专业 园林规划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改革

Application of Task-driving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Reform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ng shun, Li zhen, Sun xue, Xu ming, Huang rui, Suzhou Poly-techn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215008)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hich belongs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chnique major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hina, the thoughts and measures of the Task-driving teaching approach’s reform in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curre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essay, working in the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activities, putting the ability-based of students at the first position and regarding typical tasks as carriers.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chnique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ask-driving Teaching Approach, Typical tasks, Reform

园林规划设计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城市各类园林绿地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与步骤,能够读懂园林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学会常见中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及文本制作的手法。学好园林规划设计既是对园林技术专业基础类课程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核心技能,同时也是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证的主要内容,还应具备合作共事、业务洽谈的社会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然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调查,发现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基本仿效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岗位的人数不足30%,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因此,研究和创新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方针与政策为理论依据,结合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拟就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初步探讨。1.存在问题

1.1课程目标定位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各学校制定的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欠成熟,多数学校制定的大纲与本科院校差别不大,在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课时分配上前者占的百分比较大。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校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认为高职学生学制比本科少,因此将总课时由原来的120压缩到了80左右,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只好缩减了课程的实习时间。1.2课堂教学组织问题

在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演者,一般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板书什么,学生记录什么,忽视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氛围、思考问题的深度完全由教师决定,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就是传统上的“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无味。

1.3教师专业能力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现阶段,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多数是近几年刚毕业的园林本科生或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硕士生,缺乏在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往往以教材为中心,难以按照职业活动的过程和要求有效组织教学。

2.改革思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应该尝试采用以校企合作的生产项目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紧密结合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考核要求,将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园林设计项目,以项目为单元、以“典型设计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是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即“任务驱动教学法”,又称“行动导向教学法”。它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及课堂为中心的模式,通常按“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三大步骤组织教学,在此过程中不但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目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还可以锻炼他们合作共事与协调的能力。

3.改革措施

3.1 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要打破传统的课程大纲框架模式,应以生产实践中的工作内容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进行编写。为了提高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意义,建议采用表现性目标表达方法,即用学生所能表现出的实际行为来表述课程目标。比如“掌握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这是传统的表述方式,按照表现性目标的要求,它应表述为“能准确说出校园绿地规划的特点、原则、方法,并且能独立完成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图纸的绘制,能熟练编制设计说明书”。基本格式为“能(会)+程度用语+动词+学习对象”,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准确”、“独立”、“熟练”、“正确”等。

3.2 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提出的“典型工作任务”应与相关企业制定的生产目标、生产流程相对接,并经过筛选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组织到教学中。如讲述“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时,可将其划分为“中、小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大专院校绿地规划设计”、“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医院绿地规划设计”、“机关单位庭院设计”等几个规模适度的工作任务。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这些典型的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课的比重,并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园林设计师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基本一致。

3.3 彻底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策划者和实践者。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而实质上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创造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从做中学,真正明白“先行后知”的道理。根据笔者多年一线的教学经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此课程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将完全从“授”转变为“导”,教师是问题的策划者,是任务的提出者,是方法的引导者,是活动的组织者,是形式上的主持人。课堂学习内容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园林企业的生产实际,熟悉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过程,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促使教师从学校走向生产实际,通过各种方式跟踪园林行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3.4 制定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试方式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这种考试模式,使学生学习变成了一种应付考试的学习,很难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根据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制定考核体系应以对应的职业标准为依据,目标评价与课程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模式,其中实践考核成绩不少于50%。同时关注考核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设计实训、技能操作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5 做好“任务驱动型”特色教材的开发

特色教材开发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而编写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配套的高职教材乃当务之急。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手法,因此我们应结合实例有目的地制定一个一个的设计任务,通过完成这些设计任务,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新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打破传统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模式,具体可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的思路和框架形式组织编写。

(1)提出任务:对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而言,“任务”的提出不能简单的来自于实践中的某个设计项目,而是应对同类多个项目进行综合与提炼,然后设计出一个真正能将教学目标贯穿其中的“任务”。也就是说这个“任务”应源于生产实践,且高于生产实践,既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又高度概况必需的知识点。

(2)分析任务:任务的分析一定要有导向性,通过分析任务把相关的知识点引出来,不要求知识的体系性,而应该是以“实用、够用、解决问题”为基本原则,尽量避免长篇大论,可将一些联系不紧密但学生又必需掌握的知识,包括行业新增的规范、标准附在章节后以“知识链接”的形式进行补充。

(3)实施任务:在任务实施部分我们应根据生产实践中的真实操作过程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如在编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时,可按“校园绿地的调查研究”——“编制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校园绿地总体规划设计”——“校园绿地局部详细设计”——“图纸表现与文本制作”几个阶段进行划分,体现教学与生产的统一,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在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还刚刚起步,要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关键要落实到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上,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答案。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王伟,李津石.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01)

[2] 李青松,马春真.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3]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8(4)[4] 郭舜.浅谈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 杨学成,林云,徐正春.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3)

篇7:任务驱动课程整体设计

急救护理教学团队在“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急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个学习领域,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行业专家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本课程的创新与特色之处在于围绕护士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为中心,依托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了以救护流程为主线的内容体系,实施了任务引领式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救护过程的对接、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学习成绩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具体实施如下:

一、形成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市场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端正思想、明确学习目标,认识到教学内容即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任务,学习的过程即为工作的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以此为指导思想,梳理出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依靠院校共建,工学结合、以培养护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急救护理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以护理人员职业要求为标杆,以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为平台设计教学内容;以急救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临床模拟救护情境为先导;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校内与校外教学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课程首先成立课程设计小组(课程设计小组成员由护理专家、行业主管、职业教育专家和专兼职教师组成),根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护士职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急救护理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目标;根据急救护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融入紧急救助员、医疗救护员、急诊护士、ICU护士等相关工种职业标准,选取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急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场所、环境、过程、方法及手段等)设计,选择能胜任本课程教学需要教师队伍,创建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实训条件,确定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形成课程标准。

二、探索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急救护理三大情境17个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演练进行,课前组织学生参观急救中心、急诊科、ICU等实际工作环境,并考察每一场境的护理工作任务,让学生有些感性认识,熟悉急救护理工作岗位要求;课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案例,组织床边教学或让学生在MicroSim inhospital或ACL8000等模拟软件所搭建的模拟医院中引领任务,通过PBL分组讨论,由本组学生代表在模拟医院中实施救护,根据救护流程的评价让学生更直观的熟悉救护流程,老师根据出现的情况予以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随后教师在模拟人上实施模拟仿真救护,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予以实施,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每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通过自评、互评和考评,检测学生对本阶段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情况;课后的临床见习:让学生感受临床实际岗位需求,与岗位对接;最后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再次在实践中提升应急救护技能。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院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拟定了急救护理课程教育的学习领域,将应急救护技能的培养,作为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实施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实验实训基地”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1)PBL教学法: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症课程我们采用PBL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角色扮演法: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分别将教师和学生以及项目分组,每组教师和项目固定,学生按规定要求进行轮转换位思考,并体会护士所承担的不同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练习操作能力,始终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新鲜感,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利用MicSim in hospital模拟软件,采用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开放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清晰,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启发式教学法:根据急救护理的特殊性,为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应急救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我们借助模拟软件和模拟人实施启发式教学,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教学活动。

(5)模拟教学法:护理实训中心利用先进的第二代SimMan综合模拟人、MicSim in hospital模拟软件、安妮复苏模拟人、心肺复苏模型、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型人、高级综合急救训练系统、Microsim inhospital等医学模拟培训系统构建模拟医院,搭建医学模拟平台,实施模拟教学。使临床上各种救护场景得以再现,把仿真情境教学推向又一个高度。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救护技能。

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本课程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式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选取对09级和10级护理学生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予以评价。具体如下: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后续的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工作中很快融入职业岗位,本课程对于同类课程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篇8:任务驱动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平面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学案例

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达到此要求, 应改革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 本文分别就如何通过任务驱动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以供大家参考。

1、什么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 自己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 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 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 进行学习活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一般分为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等。

在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运用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任务设计、任务分析以及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 通过构建实训任务,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2.1 设计合理而适度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 任务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任务设计不能过于简单, 否则达不到教学目的, 设计过于复杂, 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 由浅入深、合理调控任务的难度, 要设计到恰倒好处, 这样既能达到教学目的,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譬如:

任务一:网络运营商的标志街上随处可见, 我们日常使用的运营商的特殊标志。可以模仿设计出某个运营商 (如电信、联通等) 的招牌, 这样的任务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任务二:参照某本书的封面如本教材的封面, 学生使用的数据结构教程的封面, 运用Photoshop制作出该封面, 要求尺寸大小相同, 合理设置出版物的分辨率, 作品打印后与该封面相同。

任务三:设计自己的个人网站的首页效果图, 使用学生把学习和后续课程有机结合, 不至于在以后学习中感到无从下手。

总之, 生活中的任务很多, 任务确定得好坏对学习过程具有重大的影响, 确定好具体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环节。

2.2 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分解任务就是将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 再逐步去解决。在这些分解后的任务中, 对于包含新知识点的任务, 就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进行引导, 才能使学生认清任务的意义、作用以及实现方法, 进而完成任务,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要设计一个网站的效果图, 包括首页效果图, 各栏目子页效果图, 专题页效果图等。

2.3 正确分析任务是任务完成的保证

制定出任务后,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对所给出的任务进行分析, 每一个任务都包含着不同的知识点, 对于旧知识点, 任务的实施有没有对学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对于新知识点,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能自己解决等等。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 结构不断清晰。在《Photoshop CS2平面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中, 实际上是整个设计过程分解成了很多个小知识, 如色彩空间, 选区构造, 图层应用, 路径、通道、滤镜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网站或者广告的实例以供参考, 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把知识慢慢积累, 逐步分析任务, 最后合成任务。

2.4 完成任务是任务实施的关键

完成任务是任务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Photoshop CS2平面设计与制作》课跟其他课程不一样,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且都要借助于上机实践完成。因此,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 对于共性的问题要集中进行讲解。为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可以分层次来完成任务, 如操作技能比较熟练的学生为A等, 操作基础薄弱的学生为B等, A等学生可以让其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B等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老师可适当进行个别辅导, 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获得个体的发展。这样学生对所下达的任务才不会产生恐惧感, 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任务。

3、以“评”促“学”, 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

任务的评价是学生反思、总结问题的解决过程, 任务完成后, 要求学生认真作归纳与总结, 把感受、认识和意见建议等表达出来, 学生也可以和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 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通过总结和反思, 及时汇总、解决前期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方便后面知识点学习的铺垫和过渡。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 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好时机。

我一般是挑选出几幅同学制作的优秀作品, 在进行评价之前,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讨论, 说出该作品的优点, 找出不足的地方, 并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操作思路以及应用了哪些知识点。其他同学如果对这幅作品有什么疑问, 也可提出来, 由作品的作者解答, 老师可做适当的补充。同时, 对于一些作品完成不是很好的同学, 老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并请同学就自己的作品, 找出自己的不足, 并提供解决的办法, 最终很好的完成本次任务。这样优差兼顾, 共同进步, 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同时、老师适当的赞扬与鼓励,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都体会到以“评”促“学”, 是保持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评价。

3.1 建立明确的评价机制

在开始上Photoshop的第一节课, 我们就告诉学生这门课的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占60%, 期中、期未两次综合练习的成绩各占20%。有了这样的约定, 就严格的从平时的每一次课堂练习开始执行。我给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一个帐号, 学生的作品以学号+姓名的命名方式上传到教师机, 学生有浏览、下载学生作品权限, 这样就便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

3.2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对Photoshop课程的评价方式我主要采用教师评价, 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三种形式。其中教师评价是最主要的, 除了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控制软件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以外, 在课后我会对全体学生的作品作出相关评价, 并把评价结果公布在网上。等到下一次上课学生便能看到我对他们作品的评价。评价不是对学生作品进行优劣的甄别, 而是要帮助学生指出问题所在并能起到激励学生不断改进的作用。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 我把它们公布在教学辅导网站上, 让学生一起参与投票的评选。通过这样的互评方式共享学生的学习成果, 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在合作学习以及每一个教学单元完成后我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差距, 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4、结束语

总之, 要想让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Photoshop CS2平面设计与制作》很好实施, 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 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 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 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 合理兼顾,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 学生则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 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这样教学方法, 学生学得快, 学得牢, 其教学容量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 既实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 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 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习型的计算机人才。

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拥有自身的特点, 但仍然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很多优点, 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动手能力, 重视循序渐进。因此, 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将主动与被动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是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延伸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辉, 李圣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福建电脑。2009 (4) :36.

[2]张鹏, 陆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时代教育.2009.5 (3) :55.

上一篇:统计局统计工作各种制度下一篇:童年游戏作文450字